正確的引導,但不要喋喋不休(一)

情感導師 832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以身垂範,做孩子的榜樣

場景再現

有一對夫妻經常抱怨他家的孩子「貪玩」、「淘氣」、「不好好學習」。有一次,因為兒子考試兩門功課不及格,夫妻就共同「收拾」孩子,打得孩子哇哇大哭。鄰居實在忍不住了,就過去批評他們:「你們整天讓孩子好好學習,你們好好學習了嗎?你倆召集一群人打麻將,卻讓孩子做作業,他能做得下去嗎?」儘管鄰居言辭激烈,但他們夫妻倆一聲沒吭。從那以後,鄰居再也沒有聽到他們打罵孩子了,他們家裡麻將聲也消失了。

「深度詮釋」

正確的引導,但不要喋喋不休(一)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孩子成長來講,這一點尤其重要。每當聽到父母抱怨孩子的時候,其實,父母應該先反問自己:讓孩子好好學習,我好好學習了嗎?讓孩子天天向上,我天天向上了嗎?讓孩子刻苦用功,我刻苦用功了嗎?讓孩子排前幾名,我上學的時候排前幾名了嗎?讓孩子必須有出息,我有出息了嗎?讓孩子遵紀守法,我遵紀守法了嗎?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或者去做,那麼,這樣的教育能成功嗎?

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廈的基礎部分,決定了大廈的風格和高矮。孩子最早接觸的主要是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專家支招」

父母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終身的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以身垂範,做孩子的榜樣。父母給孩子做榜樣,一般要把握下面三個原則: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孩子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對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壞。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已」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父母都應具備。

2.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來規範孩子的言行。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對父母產生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

3.父母要說話算數

父母一旦答應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兌現有困難的事不要輕易許諾。如果父母經常言出不行,說話不算話,就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對父母的崇信、敬仰與愛戴,就會由於失信次數而遞減。再者,如果作為父母經常說話不算話,孩子也會下意識地效仿,對自己說出的話不負責任,便會成為他的一種不良習慣。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明智的父母都應該以身垂範,給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樣。

嘮叨讓人煩,易招致怒氣

場景再現

一個13歲的女孩講述發生在她身上的—件事情:

小時候,我很愛學習,成績也不錯,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愛上了看課外書,學習成績就慢慢下降了。放學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藝》或者《故事會》,還有各種各樣的作文選。我當然覺得很內疚,作業還沒做呢!決定看完一篇最放不下的文章就寫作業。

媽媽過來了,一看見我手上的課外書,就有些生氣地說:「還看,還看,還不寫作業!」我趕緊心虛地回答:「看完這篇就寫,也就10分鐘」。「10分鐘,這可是你說的。」媽媽離開了不到3分鐘,她又過來了,說:「快看完了嗎?不快點寫作業,又要寫到晚上12點了。」我沒有理她,繼續看我的書,心裡有點煩。

我聽見媽媽繼續在客廳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寫作業,你倒好,拿着這書那書瞎看,作業寫到深夜,時間不夠了就胡亂應付,成績當然好不了。」我越來越煩,想想也是,成績越來越差,作業很難,寫起來很費勁,真泄氣!媽媽還在旁邊嘮叨,書也看不下去了,我開始寫作業,不到10分鐘,就有寫不下去的感覺;偷偷拿出那本書,提心弔膽地又看起來……當然,我又挨了一頓說,結果是那天的作業到12點也沒有做完。

「深度詮釋」

們應該吸取教訓,孩子說好了10分鐘後就開始寫作業,媽媽應該相信他,等到10分鐘過後如果他還沒開始寫,再提醒也不遲。回家了該寫作業,這個道理孩子是懂的。媽媽的提醒讓她有些內疚,這種內疚感會促使孩子很快改正錯誤。可是,媽媽太心急了,她不停的嘮叨使孩子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終於超過了孩子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使孩子的內疚感消失,代之以厭煩和逆反心理。

如果我們留心一下周圍的生活,都會聽到不少同學這樣議論:

「我家裡人真是羅哩羅嗦,我幹了點不對的事,就嘮叨個沒完沒了,真是煩死了。」

「我爸爸媽媽什麼事都要管一管。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連我的零花錢怎樣花也要過問,真討厭!」

愛嘮叨的父母的確不少。當然,大多數孩子都不喜歡聽父母嘮嘮叨叨,有的愛說爸爸媽媽得了「嘀咕病」,有的更與父母頂撞,鬧得大家心裡不愉快。但是,我們是否認真想過,父母為什麼愛嘮叨呢?而我們又該怎樣對待愛嘮叨的父母?

父母關心子女的功課雖然是正常而應該的,但如果經常在他身旁督促,或嘮叨不休,給孩子最大的「幫助」是干擾孩子的讀書情緒,令他覺得像是罪犯般被人監視着一舉一動。

事實上,不少父母為了減輕孩子沉重的功課壓力,都很願意協助孩子做功課。通常最常見的是坐在孩子的身旁看着他寫字,一會兒提醒他字要寫得端正、一會兒又說那個字寫錯了;或者孩子專心計數時,一會兒端茶,一會兒又說「太累」了,這種做法,只會惹孩子反感,使他們坐立不安,無法專心讀書。

從孩子方面來說,假若挨罵變得像家常便飯般的輕鬆平常,久而久之,他對任何的責罵與感到無動於衷,起不了作用,同時他也會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甚至連說話都表達不清楚。而父母的責罵與勸告以後也變得沒有效。沒有耐心的母親,常常會嫌孩子做事慢吞吞,又做不好,由於看不順眼,便不停地嘮叨。嘮嘮叨叨地罵孩子,會使孩子不願意接近父母,父母也會覺得這孩子不可愛。對於精神散漫,無法專注於書本的孩子,再多的嘮叨和督促都不能奏效,反而會令情況惡化。

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要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順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嘮叨一般總是指責的多,批評的多,報怨的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反感。嘮叨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見什麼說什麼,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讓孩子無所適從,還會有損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專家支招」

作為父母,嘮叨讓人厭煩,易招致怒氣,那麼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究竟應該怎樣去糾正呢?

1.正確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狀態

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心理狀態會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這時就要善於把平時對孩子的了解與他在談話中的外部表現聯繫起來,細心觀察孩子的神情、言語、注意力和習慣動作的變化等,從而正確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狀態。

2.學會交流

親子教育專家張勤女士曾經講過這麼一件事,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兒子的小學老師叫到學校。在老師的辦公室里,老師當着兒子的面向她抱怨:你這個孩子是多麼多地淘氣……老師甚至使用了很多難聽的字眼,而她一聽,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小男孩子嘛,淘一點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覺得心痛:「當時我兒子就站在一旁,老師就那樣數落他,孩子嚇得縮在牆角一個勁兒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麼安慰也停不下來。可見嘮叨對於孩子的傷害有多麼的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22 06:05:33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頭像
2024-04-05 13:04:09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11-02 16:11:4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