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更難走出失戀陰影?

情感導師 733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文轉自:科普中國

Eric Thayer/Reuters

利維坦按:

人是經驗動物,總的來說,趨利避害的特性會讓個體受益。但有時候,經驗往往也意味着對過去經歷的不斷強化和固化,它反而會讓人難以走出經驗的限制,面對更多生活和情感上的可能——這對於很多剛經歷失戀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比較麻煩的狀況大致是:總結失戀的經驗→導致自我貶低→由於自我評價過低→不願意發展出下一段感情……

為何有些人更難走出失戀陰影?

不過,按照本文中的設計,高重疊親密度的情侶在經歷分手後難以走出陰影實屬正常,這往往意味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重建自我,同時,由於上段感情過於完美,對繼任伴侶產生消極期待也在情理之中。

當經歷了一場痛苦的分手後,人們常常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潭: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在努力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人們通常會重新構建感情故事,分析是哪些事情導致了分手,並用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有時,這種講故事的方法能夠帶來積極影響,幫助人們理清並接受痛苦的經歷。但有時也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非但沒有緩解痛苦,反而加劇了痛苦。

我和同事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研究了為什麼有些人走不出失戀的陰影,而有些人能很快從一段失敗的感情中恢復過來。在研究過程中,我閱讀了數百段戀愛走到盡頭的故事,這些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告訴我們為什麼人們在失戀之後的反應如此不同。

GIPHY

在一項研究中,我和德韋克讓人們回憶他們在戀愛關係中被否定的場景,並回答以下問題:你從這次失戀中學到了什麼?有些人的回答清楚地顯示出,失戀定義了他們——他們認為前任一定是對自己的某一點感到失望。

比如,有個人寫道:「我們本來感情很好,但突然之間,他就不再和我交流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想,他是覺得我太粘人了,於是就被嚇跑了。」另一個人寫道:「我認識到自己太敏感了,我總是會推開別人,生怕他們先推開我。這種性格非常不好,它會逼瘋別人,讓人們遠離我。」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146167215612743)

「我們本來感情很好,但突然之間,他就不再和我交流了。我不知道為什麼。」

在這些故事中,破碎的戀情似乎暴露了隱藏的性格缺點,導致人們質疑自己,或改變對自己的看法,許多人甚至覺得自己人格有缺陷,某些缺點可能會損害其他人際關係。

一位研究被試寫道:「我發現我的某些個性摧毀了我的快樂。」另一個被試坦言:「我只是感覺到自己被拋棄了,我很受傷。我試圖告訴自己這不是我的錯,而是對方的損失,但我忍不住感到自卑。」

許多這樣的故事和我朋友們的親身經歷十分類似。他們都會問:「為什麼我不夠優秀?」或者「我是不是有哪裡做得不對?」當看到前任有新戀情時,他們經常會問自己:「我哪裡不如他/她?」

分手後反思這段感情,總結經驗教訓,並想想自己在下一段感情中如何做得更好,這種做法是有益的。但事情總是過猶不及。如果人們想得太多太遠,並且開始質疑自身價值時,這種做法就會起反作用。

Monophy

失去伴侶很容易讓人落入自我貶低的陷阱。心理學家亞瑟·阿倫(Arthur Aron)和他的同事發現,處在親密關係中的人會將自我和另一半融合。換句話說,我們會開始將伴侶視為自己的一部分——兩個人的性格特徵、記憶和身份都會混合在一起。

阿倫的團隊設計了一個方法來展示情侶關係的親密度。他們讓人們將自己想象成一個圓圈,伴侶是另一個圓圈,而這兩個圓圈的重疊區域就是親密程度。

(psycnet.apa.org/record/1993-03996-001)

失去伴侶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導致失去自我。

在某種程度上,兩個自我的重疊可以是親密關係中非常積極的部分。人們在了解戀人的過程中,通常會很快接受對方的興趣和身份,接納新觀點,拓寬自己的世界觀。戀愛最美好的地方之一在於它能讓人們接觸新事物,從而提高自我意識。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9780470998557.ch19)

但這也意味着,當一段關係結束時,失去伴侶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導致失去自我。一項研究發現,對分手進行反思後,人們在做簡短的自我描述時,會更少用有個性的詞彙來形容自己。並且人們越是覺得自己在戀愛中成長,分手後就越是會有自我意象崩塌的感覺。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146167209352250)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75-6811.2006.00120.x/abstract)

在我們的研究中,那些分手後自我意象走向谷底的人會經歷最長時間的痛苦。另外,分手後常常質疑自己到底是誰的人也經常提及,他們在想起前任時還是會時不時覺得心痛。

失戀帶來的痛苦可能很多年都無法化解。在寫到他們從失戀中得到了什麼時,一位研究被試說:「難以承受的情感痛苦。有時甚至讓我夜不能寐……這件事情已經過去10年了,但這種痛苦的滋味從未消失。」如果在失戀中遭受否定意味着揭露了一個人之前未曾發現的負面事實,那它就會轉化成愈加沉重痛苦的負擔。

Conde Nast Traveler

當分手與自我概念密切相關時,人們也更有可能對這種經歷產生畏懼之感。人們聲稱自己對新伴侶的防範意識增加,「豎起了高高的圍牆。」一位研究被試寫道:「我感覺我面對新發展對象時總是放不開,因為我害怕再次被拒絕。」

認為失戀是由自己的過錯導致的人擔心,這種過錯會在其他關係中再次出現。他們害怕以後的戀情也會失敗,害怕無論自己多麼努力,都無法找到另一個愛自己的人。

「失戀就像打開了潘多拉之盒,愛和信任這樣的概念變成了從未真實存在過的幻想。」

在某些情況下,失戀還會徹底改變人們對於戀愛關係的看法,讓他們對感情的本質持悲觀態度。正如有人寫道:「對我來說,失戀就像打開了潘多拉之盒,愛和信任這樣的概念變成了從未真實存在過的幻想。」

那麼,什麼樣的分手才是健康的呢,可以讓一個人在最小的情感傷害下快速走出來?

在我們的研究中,一些被試認為失戀和自我的關係不大,他們覺得被拒絕是一種單方面的、無法預測的行動,而不是個人缺陷的結果。

有人寫道:「有時女生只是不感興趣。這和你自身無關,她們只是沒興趣罷了。」另一個人指出被甩並不是對自身價值的否定:「我認為,雙方都是優秀的個體,但這不意味他們屬於彼此。」還有人認為被甩是一種普遍經歷:「每個人都會被甩。這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還有一類人會將分手視為成長的機會,他們經常提到自己從失戀中學到的具體能力。溝通是一個常被提起的話題:人們講述了被甩如何幫助他們理解清晰表達自己預期的重要性,如何發現目標中的分歧,以及如何表達他們對戀愛的需求。其他被試寫到,分手幫助他們接受自己無法控制他人思想和行動的事實,或學會了如何原諒他人。

因此,認為失戀和自我之間相互獨立會讓分手更容易接受,而認為兩者之間有聯繫則會讓分手更難以接受。但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呢?

德韋克和其他人之前的研究發現,人們對於個人品質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個人品質是固定不變的;還有人認為,個人品質具有可塑性,可以隨時發展。這些觀點影響着人們如何應對挫折打擊。比如,同樣面對失敗,認為才智是固定不變的人要比認為才智是可以發展的人更加脆弱。

並且,當我們讓人們反思過去被甩的經歷時,我們發現,相信個人品質無法改變的人和相信被拒絕暴露了真實自我的人之間存在聯繫。如果有人認為他們的特質無法改變,一旦發現某個消極特質,就相當於給他判了終身監禁,一輩子都無法逃過這一缺陷。但如果相信特質可以改變,那麼發現了消極特質反而會促進個人成長。

換句話說,我們告訴自己的關於被甩的故事,可以影響我們應對拒絕的方法和結果。過去的研究已經說明了講故事在其他領域的重要性。比如,講述救贖故事(從自己的遭遇中有所收穫)的戒酒者,要比不這麼講故事的戒酒者更能夠保持清醒。將做出關鍵決定(包括結婚或離婚,以及換工作)的敘事描述為追求理想的未來,而非逃避不愉快的過去,這樣生活才能收穫更高的滿足感。

(psycnet.apa.org/record/2013-05828-002)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467-6494.2005.00346.x)

這樣來看,讓分手變得稍微輕鬆一些的一個方法或許是,有意識地思考我們如何建立對於這段經歷的敘事。有人可能會這麼想:我在這段戀愛關係中沒有做到好好溝通;我想我就是沒辦法對別人敞開心扉。但也可以換一種敘事方式:我在這段戀愛關係中沒有做到好好溝通,但我可以改變,未來我一定會擁有更美好的愛情。

或許,對我們自己的敘事提出疑問這一健康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講述故事,提高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韌性。

文/Lauren Howe

譯/Rachel

校對/Amanda

原文/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6/01/romantic-rejection-and-the-self-deprecation-trap/424842/

本文基於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Rachel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來源: 利維坦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09 20:07:28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4-07-02 03:07:29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