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婚姻故事》:好的婚姻,需要「小題大做」

情感導師 577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白茅如玉

《婚姻故事》是「寡姐」斯嘉麗·約翰遜在漫威電影之後獻出的精湛力作。她從英姿颯爽的超級英雄「黑寡婦」轉身變成了幾乎純素顏的美國家庭主婦。

電影講述了一對夫妻離婚的整個過程,從好聚好散,到互相傷害,再到最後的和解,準確切中了現實婚姻中的「痛點」。

很多人是哭着看完的,它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讓人找到了婚姻的「共鳴」。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7,承載了斯嘉麗的「奧斯卡小金人」夢想。

豆瓣8.7《婚姻故事》:好的婚姻,需要「小題大做」

01

離婚大戰:他們說好「好聚好散」,卻變成了「互相傷害」

一對明明相愛的夫妻,卻走到了離婚僅看電影的前幾分鐘,你會認為妮可和查理之間擁有一段很美好的婚姻,他們互相欣賞,深愛對方,他們懂得對方身上每一個優點,記得最初的美好和相處中點滴的幸福。

可諷刺的是,這居然是他們進行「離婚調解」的一個步驟——回憶對方的好。調解師試圖通過讓兩人回憶美好,來喚醒他們對對方的感情和幸福感,想挽回他們的婚姻。

他還試圖讓兩個人坦誠對對方的感情,剖析內心,引導他們做一次有效的溝通。

對於這次調解,查理欣然接受,按照調解師的要求去做,而妮可卻拒絕了——面對婚姻的感受,兩人之間的差別非常明顯:查理感覺很舒適,而妮可卻很痛苦。

回到家,形同陌路的妮可和查理達成了初步的離婚共識:財產分割無異議,只是孩子的撫養權歸誰再討論,不需要律師,不用上法庭,兩人好聚好散。

這是影片的開頭部分,主要人物出場,主角之間的矛盾、任務都交代清楚了:人物:妮可、查理任務:離婚矛盾:孩子的撫養權和對婚姻的感受不同隱患:兩人說好不請律師(最後還是在律師的推動下走向了「醜惡」)

說好的「好聚好散」卻變成了「互相傷害」「好聚好散」,可能是我們給每一段分手的感情或者是瀕臨瓦解的婚姻最後的體面,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除非在這段親密關係里雙方都沒受過傷害。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妮可離開紐約。因為查理導演的戲劇要在百老匯上演,無暇照顧孩子,而妮可又在洛杉磯有了新的工作,所以他們的兒子暫時跟隨媽媽妮可回到了洛杉磯。

同事聽說妮可在辦理離婚,向她推薦了自己曾經用過的離婚律師。儘管妮可一開始是拒絕的,但她還是去見了這位律師。

妮可選擇這位律師,其實並不是為了離婚,而是終於有人聽她「傾訴」了,有人站在她的立場,她的身邊,分享感受——有人「看見」她,這對她很重要。

妮可的狀態是已經準備展開自己新的人生,而查理對「離婚」卻還沒有切實的概念或體會。

查理和妮可的家人還像以前一樣相處融洽,大家都很愛他。可能他感覺,和妻子妮可不會離婚,只是暫時的分居,只是妮可帶着孩子回娘家過了一個假期,等妮可心情好了,孩子會回去的,妮可也會,直到妮可給了他律師信。

從律師介入開始,查理才意識到妮可是認真的了。為了爭奪兒子的撫養權,婚姻里被最後一點愛所掩蓋的真相被殘忍撕開,查理和妮可兩人互揭對方的黑料,在法庭上互相攻擊——離婚大戰進入了最醜陋的階段。

1、對妮可和查理來說,對兒子撫養權的爭奪,不僅僅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更是他們對生活掌控的爭奪——妮可要重新開展並掌握自己的人生,兒子就像是她的人生,奪得了兒子,她就是再次擁有了自己人生的話語權;查理想維持現狀,不願失去現在的生活,兒子就是他的現狀,即便失去了妮可,但只要留住兒子,他就是還能基本維持目前的狀態。

2、律師的介入,逼迫妮可和查理撕開了婚姻的傷疤。把一切矛盾、不滿、傷害都放到了檯面上。妮可從一開始的拒絕溝通,到被律師逼着直面婚姻的傷口,被強制溝通,終於宣洩完不滿,讓查理「看見」她的委屈,才能走向和解。

武志紅:重複痛苦,才能治癒痛苦。

影片的第二部分,主角的世界改變(主動改變),進入B故事:因為得到了工作機會,妮可回到了洛杉磯;為了爭奪孩子撫養權,查理也不得不留在洛杉磯——兩人都離開了紐約,那個讓他們的婚姻失敗的地方。B故事:妮可有了工作和新的朋友,開始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並且在離婚官司中,她暫時占有優勢。

經歷過痛訴、崩潰後,這對彼此相愛的前夫妻才終於和解離婚到底是什麼?婚姻到底有多糟糕,查理終於和妮可感同身受了。兩人從開始的妮可一個人躲起來靜默哭泣到互相痛斥對方,咆哮、抱怨、一起痛哭、崩潰。

妮可痛苦、壓抑,查理也很委屈——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不理解自己的人生為何會變成這樣,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都是妮可造成的,所以他開始恨她——此時的查理,才真正能和妮可「共情」了。

最後,在這場「離婚大戰」中,查理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家人,他不再只堅持自己,學會了妥協,學會了傾聽,放棄了對紐約的執念,留在了洛杉磯,這樣就能經常陪伴兒子了;而妮可也迎來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握,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價值,獲得了艾美獎最佳導演獎的提名,從過去脫離的兩個人又獲得了新生,他們的關係從劍拔弩張,又變回了融洽。

電影給了我們一個開放式結局,也許在未來,他們還有機會在一起。

影片的第三部分,經歷了生命的「至暗時刻」後,主角終於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妮可和查理各退一步,進入新的生活。「至暗時刻」:查理暫住在洛杉磯,他獨自一人照顧兒子卻得不到兒子的理解,他手忙腳亂,還讓自己意外受傷。身心疲憊,倒在地上,他漸漸體會到了妮可的感受——離開自己喜愛的環境、生活和事業,遷就別人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而這樣的生活,妮可過了好幾年,只是因為愛他。

02

為什麼婚姻里的「瑣事」就像「鈍刀」,讓人痛不欲生?

查理和妮可何離婚?是因為感情破裂嗎?不是的,相反,影片從始至終,查理和妮可都愛着對方。

1、在做離婚調解時,查理和妮可回憶起對方都是充滿着感情的——妮可不願意念自己寫的內容,不願坦誠自己對查理的感情,是因為她已經下定了決心要離婚,不斷提醒自己有多愛查理,只會讓她的離婚變得艱難,讓她的內心更加痛苦。

查理願意坦誠,是他以為只要告訴妮可自己是愛她的,妮可就不會離開——他根本就不理解妮可的痛苦。那時,如果他能給妮可一個擁抱,比什麼都有效。

2、妮可和查理互相指責、爭吵、痛訴自己的委屈和恨,甚至詛咒對方——有多恨就代表內心有多愛,否則只剩麻木。爭吵完,崩潰的兩人又相擁了,他們依然願意安慰對方,依然能從對方的身上找到溫暖。

3、當妮可和查理對簿公堂,撕破臉以後,查理聽說妮可晚上一個人在家,又停電了,院子大門關不上,他毫不猶豫地帶上兒子就去了。他幫妮可修好了電路,妮可幫他理了發,兩個人似乎又回到了從前。

人的第一反應是最真實的,可即便愛着對方,妮可還是要跟查理離婚,因為這段婚姻讓她太痛苦了,這種痛苦不是來自於某件事,而是在婚姻里長期被忽略,日積月累的委屈——「瑣事」雖小,卻如「鈍刀子割肉」,背後的傷害同樣讓人痛不欲生。

對不懂得「感恩」的丈夫來說,妻子的一切犧牲和付出都變得毫無價值——查理眼中的妮可,一切的好都是她能照顧他,卻看不到妮可本身的優點,也就看不到她付出的代價「感恩」要建立在「共情」的基礎上,否責只是感謝。

妮可為了查理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心甘情願地跟着他來到了陌生的紐約。

從此,她的人生便只為了查理。在事業上,她犧牲自己支持查理——從一個前途無量的電視新星變成了查理的舞台劇演員,卻在演技上總被查理詬病,打擊着她的自信。隨着查理越來越成功,合作的演員越來越多,妮可反而變得無足輕重。

在生活上,一切都以查理的喜好為主,家裡的布置都是查理的品味,妮可尊重查理的喜好,卻忘了自己。

在查理的心中,妮可一切的好都在於她對他和家庭的照顧,他得到了益處,所以他感謝也珍惜。可是他沒看到妮可為此付出的代價有多大,沒看到妮可內心的焦灼和痛苦,他無法共情,無法理解,也就無法感恩。

在妻子妮可眼中,查理的形象就立體多了——他有才華,他獨立,他是個好爸爸,他的缺點也可愛。妮可愛查理,是真正愛他這個人,而不是愛他對她的好。

影片最後,當查理「被迫」搬到洛杉磯,變成了和妮可的曾經一樣的處境後,他終於能與妮可真正「共情」,並理解她了。此時,再讀到妮可寫的自己,他哽咽了,不僅是為了失去一個如此愛他的妮可而傷心,更因為他知道了自己和妮可的差別,他知道自己辜負了,也委屈了這個深愛他的姑娘。

從小缺愛的查理貪戀妮可身上的溫暖,卻只是把她當成了治癒,沒能好好去愛她——有多少丈夫在婚後,也還是認真地愛着自己的妻子?影片開頭,妮可在自述中就告訴我們查理和家人的關係不好,甚至她只見過查理的家人一次。

妮可欣賞查理的獨立,但也說明了查理是在一個「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內心有傷。也因而他特別喜歡和羨慕妮可家庭的氛圍——妮可和媽媽、姐姐的關係很好,他與她的家人也相處融洽。

武志紅:婚姻是對童年的治癒,我們會愛上自己理想中的爸媽。理想中的爸媽的特點就是無私無盡的愛與奉獻。

妮可無私地愛着查理,毫無保留地奉獻着,溫暖着查理,也治癒着查理,她就是查理心中「完美的愛人」。

但對妮可來說,查理卻不是一個好的愛人。他自私地享受着妮可的犧牲,卻無法體諒她的痛苦。

他在工作中挑剔她,卻不會像愛人一樣給她一句肯定和鼓勵,一個溫暖的擁抱,不會真正欣賞她,更聽不到她的意見。

當妮可獲得艾美獎最佳導演的提名時,查理是震驚的,他沒想到妮可原來那麼優秀,肅然起敬。可見他一直都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己的妻子——這也佐證了查理之前愛的只是妮可的付出,而不是她這個人本身的魅力。

正是因為妮可的犧牲沒有得到查理的關注和肯定,妮可的才華沒有得到查理的欣賞,她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又失去了自己的事業,才會感覺找不到自己了。

她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並且毫無意義——這就是妮可的痛苦——她的痛苦不在生活在哪,而是得不到愛人真心的欣賞與肯定。

查理的狀態可能和很多丈夫的狀態一樣,結婚以後便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忽略了愛自己的妻子,也漸漸看不到妻子身上的魅力。

「瑣事」傷人,是因為老公把妻子的感受只是當成了抱怨和嘮叨女性的特質傾向於抒發感受。當妻子在生活中被忽略,渴望老公的愛和呵護、肯定的時候,便會藉由一件件小事說出來,可惜的是這些「感受」都只被老公當成了抱怨和嘮叨。

妮可不止一次地和查理說過想回洛杉磯生活,查理只是敷衍她會考慮的。可最後在離婚時,妮可才發現查理從沒有認真思考她的話,他根本就沒考慮過離開紐約。

03

如何把「瑣事」變成改善婚姻關係的契機?好的婚姻,需要「小題大做」

「瑣事」既是鈍刀,也是改善婚姻關係的契機,前提是丈夫能真正「傾聽」妻子的感受。妮可想回洛杉磯,不是因為她就那麼想工作,而是因為紐約的家讓她不幸福,讓她痛苦,她是想換一種生活方式。

在紐約,痛苦——這就是妮可的「感受」。

如果查理當時能體諒妮可,真正和她溝通,傾聽她的感受,並對生活做出改變,比如在事業上重視妮可的建議,發現妮可的導演才華,多肯定妮可對家庭的「犧牲」,而不僅僅是「付出」,多向妮可表達自己的愛,相信妮可一樣能在紐約繼續生活下去,他們也不會離婚。

讓「瑣事」變成改善婚姻關係的契機,而不是日積月累的委屈,需要妻子「小題大做」。如果在瑣事中感受到了委屈,並抒發了出來,卻只被丈夫當成了「抱怨」,就需要妻子「小題大做」了。

1、來一次面對面的懇談

正式的對話,能提高對方的重視度,幫助丈夫理解你。讓他知道你不僅僅是在抱怨,而是已經受到了傷害,需要他做出改變,否則對婚姻不利。

2、寫一封信

文字有通達人心的力量。如果和老公不方便交談,或者擔心在交談時說不清楚,可以靜下心,寫一封信,用文字反覆斟酌表達。同時,用書信的形式,也能引起對方的足夠重視,給對方以思考和反覆領會的機會。

3、來一場家庭「變形記」

丈夫無法體諒妻子,最主要的是不能真正理解到妻子的感受,無法「共情」。可以在家庭中製造一些機會,讓他切實身處到自己的狀況中,讓他「感同身受」,幫助他理解。

為了贏得兒子的撫養權(在妮可的推動下),查理還是不得不在洛杉磯租了房子,嘗試在洛杉磯生活,不得不自己照顧孩子。面對「觀察員」,他手忙腳亂,在洛杉磯他無所適從,當他為了兒子,為了家庭做出犧牲的時候,他開始理解了妮可。

影片的最後,原本只是當做暫住的查理妥協了,他決定在洛杉磯工作,他們的小家庭度過了這次風波,終於有了新的開始。

結語:婚姻這條路,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不好走,因為它太長,任何的小事放到時間的長河中都可能積累成「鴻溝」。妻子的委屈不要積攢到無法挽回,再去看到。隱忍永遠沒有頭,只有及時溝通和解決才能白頭偕老。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歡迎轉發。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10 03:01:35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3-12-14 20:12:53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1-10 21:11:35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