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新婚燕爾因8000元彩禮殺了妻子全家,警方從筆記本中破獲30年命案

情感導師 625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生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一個農家小院,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持械突然闖入了村民杜某家中,造成兩死兩傷。一本神秘的筆記本揭開了悲劇發生的緣由,但兇手卻從此銷聲匿跡,一逃就是三十多年。直到2020年,警方才發現了他的蹤跡。這麼多年他究竟藏身何處呢?

1981年9月正值秋收的季節,靈丘縣寒風嶺村的村民們忙碌了一天準備回家休息了,沒想到此時一陣尖叫聲打破了這個小鎮的寧靜。

慌亂中,杜某呼喊住在一同個院子裡的母親和妹妹,但是院子裡除了延續到門口凌亂的血跡已經無人應聲,進了母親居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滿身是血倒在地上的母親和妹妹。

在對另一個屋子查看時,自己的女兒和兩個月大的兒子躺在床上也已經沒有了反應。時任靈丘縣公安局治安股股長的牛興和在案發當天正在值班,在得到消息後他立即趕往案發現場。在看到現場的情況後讓牛興和感到十分震驚。

男子新婚燕爾因8000元彩禮殺了妻子全家,警方從筆記本中破獲30年命案

經民警勘查,東側的屋裡杜某的妹妹杜某板死亡,杜某的母親重傷昏迷,在西側的屋中,杜某兩個月大的兒子死亡,一歲半的女兒受傷昏迷。在牛興和的印象中,靈丘縣還從未發生過如此惡性的案件。

僅僅出門半天,家裡就發生了如此的變故,杜某一下子就蒙了,他瘋狂地呼喚着自己的兩個孩子,但是他們已經無力起身應答,在現場民警的幫助下將傷者送往了一百多公里外的縣城醫院進行救治。

民警首先需要確認的是誰闖入家中?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是什麼呢?

靈丘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 張麗峰: 屋裡就是除了這個有血跡,大量的血跡,還有打鬥的痕跡,沒有其他一些翻動的跡象,死者家裡面也沒有丟失錢財,應該排除這個搶劫案件。

警方判斷,既然財物沒有損失,更沒有破門或是翻牆闖入的痕跡,很可能是熟人作案。

推測作案動機 發現案發現場應還有一人

既然犯罪嫌疑人並不圖財,那麼對婦女和小孩進行攻擊的目很可能是尋仇,這名男子究竟和杜家有什麼樣的矛盾呢?就在警方推測男子作案動機的時候,情緒平穩下來的杜某忽然回想起來,案發時,現場應該還有一個人,但是這個人在案發後卻不見了蹤跡。

杜某想起來當天出門務農,他委託妻子的外甥女馮某幫忙照看孩子,馮某當時僅僅15歲,她是否遇害了呢?民警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到馮某家查看。在馮某家,民警見到了驚魂未定的她。

大受刺激 目擊者無法描述案發情景

馮某是現場唯一沒有受傷的目擊者,但是她卻並不認識這位行兇的男子,案發時由於過於恐懼,她抱着頭躲在角落裡,體貌特徵等無法向警方進行細緻描述。

據馮某說案發之後她整個人都嚇壞了,邊哭邊跑回了家。既然未對馮某進行傷害,那麼很大程度上可以證明,兇手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衝着杜家來的。杜家的院子裡住着杜某的父母,杜某夫妻倆還有結婚後回娘家的妹妹杜某板,這裡五個人里,嫌疑人究竟和誰有如此仇恨呢?

杜某一家都是踏踏實實的農民,平時以務農為生,也不常出門,往日無冤近日無讎。根據對整村挨家挨戶的走訪排查都反應這名男子比較面生,並不是本村村民,就在民警一籌莫展的時候,在醫院守候的民警傳來消息,正在搶救中的杜某母親口中一直在念叨着一個名字。

靈丘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 張麗峰: 杜某母親王某芝,就是跑出去以後,呼喚人以後,之後就有點昏迷,她因為失血過多,被送往這個靈丘縣人民醫院。到了醫院以後,就屬於昏迷不醒的這種狀態吧,只是嘴裡面喊着牛孩牛孩。

那麼,牛孩兒是誰?他的真名又是什麼呢?

山西省靈丘縣公安局副局長 劉建元: 獲知王某芝一行就說牛孩兒,咱們進一步了解牛孩兒,她的女婿小名就叫牛孩兒,姓張,是懷仁縣鵝毛口鎮魏星村人。

妹妹的丈夫有嫌疑 兩人一月前剛舉辦婚禮

傷者杜某的母親王某芝口中的牛孩兒原來是自己的女婿、死者杜某板的丈夫張某才。這個情況讓民警大吃一驚,因為就在僅僅一個月前,杜某板經親戚介紹,和丈夫張某才舉辦了婚禮嫁到了懷仁縣生活,案發前一周,杜某板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娘家居住。新婚燕爾,怎麼可能對杜家人下手呢?

經過搶救,傷情穩定的杜某的母親告訴了民警當天的事情經過。

靈丘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 李雷: 他當時說是牛孩乾的,牛孩把我們家害成這樣,一開始我們也沒意識到是她家裡人幹的。

調查嫌疑人行蹤 其父母收到一封信

得到這一線索後,民警立即前往張某才家中了解情況,得知張某才在案發之後並沒有回過家,他的父母也不知他去了哪裡。就在警方開始調查他的蹤跡時,一封署名張某才的信寄到了他的家中,收信人是他的父母。而信中的內容也增大了警方對他的懷疑,與此同時,他屋中還有一個筆記本,上面所記錄的內容,也暴露了張某才深藏的秘密。

寫信時間是案發四天前,信中的內容是他即將要去杜家找妻子杜某板,然後寫了一些對父母的囑託。除此之外,就在民警對張某才房間進行搜查時,抽屜中的一個筆記本吸引了民警的目光。

事無巨細 筆記本中記錄結婚花銷

在這本筆記中,詳細記錄了,自從和杜某板認識以來,花費的彩禮、路費、媒人等等費用,事無巨細,總計8100元。

靈丘縣公安局副局長 劉建元: 也就是說他對他娶媳婦這一塊,所有的花消都記在上面,還有一句話,他說老婆杜某有命難逃,有這麼一句話。

嫌疑人身份確定 警方未獲得其照片

這暗藏殺機的四個字和提前寄出的信件,以及現場目擊者的證言,種種線索都指向了杜某板的男朋友張某才。民警立刻安排部署,對犯罪嫌疑人張某才展開搜捕。但是在1981年,我國的還未使用身份證,更沒有進行聯網,所以也只能依靠張某才家中現有的照片對他進行抓捕。

據參與偵辦的民警回憶,當年的集中搜捕行動一直持續了一周左右,但並未獲得什麼有價值的線索,最後不得不終止。但是案件的偵辦卻沒有停,由於案情重大,當地公安局全警動員。然而,奮戰了幾個月,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張某才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完全失去了蹤跡。

張某才在案發後就杳無音訊,那麼他究竟去了哪裡。39年間辦案民警多次調整偵查方向,輾轉河北、陝西等多個省份,核查案件線索和嫌疑人軌跡,卻多次徒勞而返。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了,這期間,一代又一代的民警也始終不放棄對張某才的追捕。

從身份背景入手調查 有重要發現

從1981年案發,直到2020年,張某才也成為全國範圍內在逃時間最長的逃犯之一,隨着公安部「雲劍行動」的開展,民警繼續對本案展開偵查,重點從嫌疑人張某才的身份背景入手,對他的社會關係也進行了全面複查,終於有了重要發現。張某才的藏身之地也最終浮出了水面。

辦案民警通過細緻的分析研判,依靠大數據平台對多路線索進行關聯、碰撞,掌握了張某才可能藏匿於內蒙古自治區一帶。

靈丘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 李雷: 秘密蹲守的幾天慢慢了解到張某的活動軌跡,平時就是在小區附近活動一些,還了解到張某已經結婚了有兩個孩子。

同時民警調取了張某兵的戶籍照片,將其帶回靈丘,拿到被害人親屬家中對其進行辨認工作。

山西省靈丘縣公安局副局長 劉建元: 摸排出了張某兵後,心情是比較激動的,因為這個命案通過咱們了解,他發案時候張某是26歲,現在應該是65歲了,張某兵的戶籍信息是68歲,也就是年齡相仿,張某兵是張某的可能性非常大,於是咱們又將張某兵的照片混雜在其他照片裡,讓受害人進行了辨認,進一步確定了犯罪嫌疑人,

得知此消息後專案組分派三個追捕小組,並制定多套抓捕方案,對張某才展開合圍抓捕。

39年過去,當年二十多歲的張某才已經年過六旬,在逃亡的這些年他改了名字,又組建新的家庭,還有了兩個孩子。看到民警的到來,他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歸案之後,如實交待了犯罪事實。

根據張某才的說法,當時結婚給了杜家將八千餘元的彩禮,但是杜某板內心卻並不願意和張某才過日子,時不時的就跑回娘家。

靈丘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 張麗峰: 杜某板就偷偷的從這個張某才家跑回了娘家。完了張某才就到了他娘家,到了他丈母娘家就往回接這個妻子杜某板。杜某板執意是不回,其實到後面,我覺得應該是,也不是這個彩禮錢,兩個人應該有了這個。可能因為這個彩禮錢生完氣了,兩個人有了這個隔閡了應該。並且張某才在家裡面就是說你要是那個啥,我就殺你全家。

因彩禮問題起衝突 供述作案經過

就這樣在案發當天張某才到了杜家希望將彩禮要回,雙方不再往來,但是杜家卻並不願意歸還者八千餘元的彩禮,就這樣張某才於杜某板和其母親爭執了起來,並且逐漸上升為肢體衝突,混亂中他拿起鐵錘向在場的人砸了下去,這時氣憤的張某才又到了隔壁,對杜家兩個孩子實施了殘忍的報復行為。案發後,張某才雖然逃之夭夭,但是當年的案件就像一場噩夢,一直跟隨着他的逃亡之路。

39年過去,杜某的母親去世、父親已經年老,當年案發的那處房子也已不復存在,39年來,當年的事情像一塊石頭壓在杜某心頭,當年給杜家造成的傷痛到今天也一直無法平復,如今案件塵埃落定,他的心結也終於解開了。

山西省靈丘縣公安局副局長 劉建元: 也是成了他們當年這個一些老民警的傷痛吧。牛局長上次就是採訪的時候,還比較激動,也就是在心裡邊沒有破這個案件,也是比較遺憾吧。每起命案、積案對受害人親屬的心理造成的傷害是難以撫平的。但是給嫌疑人繩之以法,是我們公安民警對受害人家屬的最大告慰。

(原標題:因8000元殺妻子全家 警方從筆記本中破獲30年命案)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流程編輯 :tf020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15 18:06:35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4-02-29 00:02:04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0-10 21:10:33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