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當代青年更好成長發展?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情感導師 529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時光流轉100年,五四運動洋溢的熱忱昂揚之氣仍觸手可及,「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更是歷久彌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舉行的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發揚五四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如何以總書記講話精神為遵循,引導當代青年更好成長發展?《湖南日報》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提升青年社會責任感

如何引導當代青年更好成長發展?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譜寫五四精神新篇章

艾楚君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高舉起一面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激發了一次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偉大覺醒、形成了一個永久奮鬥的偉大傳統,充分彰顯了中國青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繪就了一幅幅青春的絢麗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回答了「當代青年肩負什麼樣的社會責任感、怎樣提升社會責任感」這一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是一次凝聚當代青年磅礴力量的動員令。

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着強烈渴望,是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一代。但他們成長在和平的歲月之中,生活於物質豐腴的年代,人生閱歷不廣,沒有體驗過民族存亡危機。現實中,一些青年抗挫能力弱,責任認知與責任行為斷裂,容易滿足「小我」成就、追求當下快樂、留戀虛擬網絡,甚至嚮往「佛系」心態。凡此種種,說明這些青年亟待提升社會責任感。

把握青年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內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當代中國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應包含以下要素——

強烈的愛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青年來說,愛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青年樹立愛國精神,就是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做到「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把個人成長同祖國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

堅定的理想信念。青年一代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抗日烽火中,一大批青年不畏艱險奔赴延安,關鍵在於他們具有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的「缺鈣」、本領上的「軟骨」、擔當上的「乏力」。當代青年要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動實踐之中。

過硬的知識本領。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幹的黃金時期。青年的理想之「魂」必須附於本領之「體」,方可成就擔當之「業」。當代青年要練就過硬的知識本領,就必須做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掌握事物發展規律,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增益己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砥礪前行的奮鬥精神。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青春的底色永遠是奮鬥。1939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鬥』。」當代青年培養奮鬥精神,就是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就是要面對荊棘叢生、充滿坎坷的前行道路做到不怕困難、不懼失敗,勇於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砥礪前行;就是不能讓「歲月靜好」牽絆了前行的腳步,失去了本真的夢想,消磨了奮鬥的意志。

提升當代青年社會責任感的現實路徑

當代青年的人生黃金期同中華民族「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期完全契合,大力提升當代青年社會責任感是至關重要的時代命題。

教育教化是提升青年社會責任感的根本路徑。一是在教育理念上,要堅持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引導當代青年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着力教育青年將責任認知內化為責任情感,形成責任意志,展現責任行為。二是在教育內容上,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頭腦,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國情政策教育,涵養青年的報國情懷;使當代青年準確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發自內心地認同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在教育方式上,要摒棄空洞說教,把「大主題」轉化為「小故事」、把「大社會」轉化為「小舞台」、把「大道理」轉化為「小人物」,讓理論講解更具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

實踐錘鍊是提升青年社會責任感的關鍵環節。要組織引導青年深入農村、街道社區、廠礦企業等基層社會,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調查調研等形式,加深對國情、社情、民情的認識,升華社會責任意志。讓當代青年在具體實踐中內化知識技能、增強實踐能力,將對社會責任的感性認識上升、轉化為情感體驗和情感認同,提升踐履社會責任的能力。

建立健全培育機制是提升青年社會責任感的重要保障。一是價值引領機制。將新時代五四精神等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序列教育教學之中,引導青年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二是多方協同機制。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有效協同的青年社會責任感培養機制,尤其要建立起學校主導、青年參與、社會支撐、家庭支持的社會實踐活動體系。三是群體示範機制。樹好典型、用好典型、學好典型,讓先進典型成為青年踐履社會責任的鮮活教材。四是線上線下共享機制。網絡空間和新興媒介為培養提升青年社會責任感提供了新場域,應探索建立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線上線下共享機制;通過大數據採集分析,了解青年社會責任感變化,為動態調整培育路徑和方法提供支撐。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長沙理工大學「五四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員)

以五四精神激勵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偉業

陳弘

100年前,我們還年輕着的先輩們,在滿目瘡痍的舊中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100年前,毛澤東在湖南農業大學的前身修業學堂兼任歷史教員,同時從事革命活動支援五四運動。

100年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在一代代青年中傳承、發揚、積澱,成為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鄉村興,則國家興。當前,影響我國城鄉平衡發展、制約農村充分發展的根本問題還遠未解決好。必須依靠人才尤其是有知識、有情懷、有活力的青年人才的支撐,帶動產業、生態、文化、組織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持續發展。 研究弘揚五四精神,用五四精神引導激勵青年學子積極響應黨中央戰略部署、投身鄉村振興偉大事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引導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偉業,關鍵在於破解好青年學子怎樣「下得去,幹得好,留得住」等瓶頸問題,為此,筆者建議多方着力:

一是深入開展鄉土鄉情教育。在大中小學抓實以親情為根的孝德教育、以自然為道的生態教育、以故土為本的鄉愁教育,建立健全「親鄉村、親鄉土、親鄉情」教育體系,培養青年一代農業農村情懷,使其深刻認識到鄉村是城市之根、工業化之本。多年來,由於鄉土教育缺失和教育過度功利化,導致年青一代不僅對農村農業缺乏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與鄉村的隔閡日益加深,甚至窮盡一切辦法逃離鄉村。這實際上會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障礙,破除這一障礙是當務之急。

二是加大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力度。要讓廣大青年學子懂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到我國發展方向、命運、道路的重大決策;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要引導青年學子認識到在農業領域有大量發展機遇:美麗鄉村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是與城鎮互補共生的人類活動空間;現代農業包含農業生產、文化創意、市場營銷、技術創新等各種內容,可以開創出多種新型業態和新生活、新消費形式……從而激發他們投身「三農」的興趣、振興鄉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是進一步梳理髮掘湖湘文化寶庫,鼓勵青年學子自覺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湖南是農業大省,近現代史上有着光榮的興農愛農傳統:1903年創立的修業學堂倡導學生振興農業、刻苦堅忍、務本崇實,毛澤東、徐特立、黃興、王首道、毛澤覃、歐陽立安等一大批傑出青年曾在這裡工作或學習;「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將畢生精力奉獻給農業農村,解決了全球億萬人的溫飽問題。「心懷社稷,解民之艱」的家國情懷、「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的經世致用精神是湖湘文化精髓,應大力鼓召青年一代將其發揚光大。

四是不斷深化教育科研改革,面向鄉村振興實際需要,多培養「用得着」的農業人才。進一步促進涉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農業、智能裝備、休閒農業、共享農業、互聯網農業以及農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學科建設,發展新興涉農專業,為拓展農業功能、發展新型產業提供人才支持。深入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深化科教結合、產教融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創新,構建校內校外聯動的實踐教學平台,着力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與此同時,廣泛開展鄉村振興基層人才培訓,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技骨幹、新型職業農民、大學生村官等開展專題培訓,推動青年人才想創業、會創業、創成業。

五是不斷完善涉農人才政策,確保人才「留得住」。鑑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人力資源瓶頸,應進一步優化農村創業環境,使人們對投身鄉村振興有信心、有決心: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整合落實各類涉農政策,為青年群體提供方便、快捷、優惠的金融服務和其他政策支持,降低創業成本;營造幹事創業氛圍,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增強青年人的精神歸屬感;搭建展示平台、要素對接平台、人才組織平台,為青年人才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依託各級青年協會組織,加強青年人才的聯絡交流和組織引導,為紮根鄉村的年輕人打造成長發展路徑,讓他們幹事有平台、生活有保障、上升有通道。

(作者系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在服務區域發展中實現家國夢圓

劉望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激勵下,從「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到「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一代代進步青年從未停止奮鬥的腳步,始終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邁進,這是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着力點。地方高校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緊扣當代青年大學生在實現「中國夢」中的使命擔當,拓寬空間、搭建平台,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發展,動員和組織青年大學生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成長成才、建功立業,引導和幫助他們真正成為新時代的築夢者、圓夢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央的一項基本方針。2019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提升區域發展水平,支持湘南湘西地區依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新的增長極,統籌推進大湘西地區經濟和生態建設。懷化地處大湘西核心,是漢、侗、苗、瑤、土家等51個民族長期聚居的地方。作為植根於這片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地方高校,懷化學院應把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民族地區發展的指示、省委省政府發展大湘西地區的要求作為服務地方的根本遵循,所培養的青年大學生應將服務大湘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新時代弘揚五四精神的愛國擔當,從而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尤其需要有區域歸屬感、專業知識對口、實踐能力強、能積極應對挑戰和困難的青年大學生人才下沉到發展建設一線紮根工作、接續奮鬥。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在服務區域發展中貢獻先鋒力量、圓「中國夢」和個人夢,是地方高校必須深入思考、認真作答的課題。

一要強化思想引導,提振青年大學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地方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深化對「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實現路徑、實踐要求的宣傳教育。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同五四愛國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結合起來,同學生的擇業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區域發展的現實需要和自身優勢之間找准切入點和結合點,把青春夢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達成國家夢與個人夢的有機統一。

二要優化就業指導,嚴格落實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質量標準。地方高校應將「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幫助青年大學生將社會需求和自我實現的渴望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並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地方高校應以就業指導為抓手,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分類指導,引導學生選擇更能發揮自己特長和才幹的職業道路,把大學生輸送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行業,努力做到供需緊密對接、學能有所用。

三要深化實踐訓導,培養青年大學生投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本領。地方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將學生專業學習和地方需要結合起來開展實踐實訓,讓學生練就專業技能、具備專業素養,推動實現教學、科研和生產相互結合,實現地方和學校雙向受益。除此之外,還應將學生的志願服務工作滲透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的各個方向、各個層面,引導學生在服務基層中經受鍛煉,不斷提升他們的國情認知、精神意志、道德品質,進而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本領。

四要活化政策嚮導,健全青年大學生投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地方高校應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強化對學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鼓勵和引導。比如將學生參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相關實踐活動情況,與學分、課時、以及對學生的綜合考評等進行掛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有志於投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生,可以給予減免學費、評獎評優、創新創業等方面政策優惠,讓他們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事業征途中安心、舒心。

秉承五四精神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智力、人才支撐,只要從地方實際出發、結合自身優勢,他們就一定能夠不辱使命,實現家國夢圓。

(作者繫懷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借力融媒體,催生五四精神傳播新動能

蔡頌 郭添瑤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借力融媒體,有效傳播「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是推進五四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入腦入心入行的基礎,也是引導廣大湖湘青年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必要路徑。

——以用戶需求定位傳播起點,聚焦青年關切,建構五四精神傳播新邏輯。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屬於中國青年的文化圖騰。

借力融媒體傳播五四精神,首先應聚焦當代青年關切,以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的媒介、內容產品為傳播載體,開掘和搭載「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新時代內涵,保障五四精神與當代青年的現實生活、媒介使用習慣的貼近度;應以網絡化的社會關係「棲居地」為場域,通過社會信息的大規模協同化分享實現「青年責任、青年擔當、青年使命」的高效傳播,保障五四精神傳播的有效度;應以互動為基本傳播形式,開放用戶生產內容權限,以釋放湖湘青年的創造力,及時回應湖湘青年心聲,讓青年群體在互動和參與中深切體會五四精神的時代內涵,引導廣大湖湘青年以史為鑑、以史為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移動平台為傳播支點,引領青年思想,建構五四精神傳播新場域。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促推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進而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立足當下,各類媒體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推進當代青年積極傳承五四精神,讓五四精神不斷煥發新時代光芒。各級融媒體在追求區域內全媒體傳播、受眾全覆蓋的同時,應把握青年網民心理特質,創新傳播策略,實現以五四精神引領青年思想。

一是將五四精神相關內容搭載於大流量移動資訊、社交平台、移動終端,即青年注意力資源聚集的中心,以供便利獲取,並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二是尊重青年在移動傳播場景中的閱讀喜好,通過圖片、短視頻、H5、小遊戲等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地詮釋五四精神。三是以移動平台為優先傳播渠道,依照移動傳播規律構建產品運營及效果評估體系,增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和凝聚力、組織力、號召力,引導他們聽黨話、跟黨走,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奉獻祖國、奉獻人民。

——以信息技術打造傳播亮點,強化青年擔當,建構五四精神傳播新方式。

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和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面對五四精神傳播的新時代語境,湖南各級融媒體應通過技術創新與思維變革,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優勢,打造五四精神傳播亮點,促進五四精神精準傳播,強化青年擔當。

一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湖湘青年在新聞資訊、社交、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應用平台上的行為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精準把握青年群體對不同平台的喜好程度,科學謀劃傳播策略;通過對湖湘青年群體在傳播五四精神的媒介產品中停留時長,以及點讚、分享、評論等的記錄和分析,了解產品傳播效果,為傳播策略的精細化實施提供依據。二是藉助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傳感器技術。在內容採集環節,獲取傳統媒體時代難以採集的傳播五四精神的原始素材;在內容生產環節,藉助人機協作方式,高質、大量生產傳播五四精神的佳作;在內容分發環節,藉助人工智能技術中VR、AR等呈現技術,還原五四運動歷史情境,提升湖湘青年對五四精神的感觀體驗。

立足新時代,加強對五四精神的研究、闡釋和傳播,對激勵廣大湖湘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意義重大。在借力融媒體催生五四精神傳播新動能的進程中,應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台,使主流價值觀與新時代媒體傳播形態有機融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燭照新時代青年奮進征程。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師範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縣級融媒體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姚茜瓊]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2 02:08:50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頭像
2024-07-21 16:07:00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1-21 11:01:25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4-01-21 03:01:02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