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錄了記錄了一個城市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

情感導師 814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文來源:大眾日報」

老吳27歲那年,有許多夢想。那是1981年,彼時的國人享受着改革開放初期的紅利,逐漸擁有了豐富多樣的精神追求。定格現象,他瘋狂迷戀攝影,想成為一名攝影家。於是,他拿起了一台相機,用它定格世相,讓眼睛讀懂世界。

吳正中的影像中沒有空洞的宏大敘事,而是小人物的庸常生活;沒有刻意誇飾,而是直面現實。他是青島土生土長的攝影家,成就很多,卻不張揚,也不溢滿,沉穩、大氣、平和。或許,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對於他而言卻並非如此。他沒有跋山涉水去別處,而是堅持在本地拍攝他最熟悉、最能感同身受的事物。在漫長的時間裡,他對青島的老樓老街、商業行為、時尚變遷、百姓生活等進行虔誠而質樸的影像記錄。這些記錄自成體系地構成了青島的城市面貌和城市變化的影像志,同時也反映出他對這個城市的深厚感情。

「經過七、八年的努力,老吳也完全可以像阿傑特宣布『擁有了整個巴黎』一樣,說自己擁有了整個老青島——他記錄了一個城市最有魅力的部分,記錄了一個城市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大眾日報圖片總監孫京濤曾對吳正中作出這樣的評價。對他來說,攝影是「無礙」的,他從不把自己固定在某個影像風格,也從不刻意地去改變什麼,一切都仿佛是自然形成的。從最早獲獎的沙龍風格作品《工地序曲》到長期實踐的紀實類影像《小本買賣》《波螺油子路》《嶗山大院》《老青島》,再到肖像類作品《面具》,相機背後的吳正中「如入無人之境」。他在南方創作的影像專題作品《候鳥》和《大瀝人家》足以證明,在他眼裡已經沒有地域差別,真佛只說家常話。直至六十七歲完成的專題作品《老屋餘溫》,吳正中的影像從「三十而立」,走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他記錄了記錄了一個城市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

擁有一座時光檔案館

作為尤金阿傑特的信奉者,吳正中移植了前者私藏巴黎的概念,也在私藏着他的青島。從嶗山大院、波螺油子、海關後到大鮑島,社會學影像的意義明確之後,吳正中用時間歸絡着他的影像檔案。他心中的宮殿愈蓋愈大,甚至於立下豪言要從老青島走到新青島,要從舊世界走到新世界。生命將一個不斷變化的青島交給吳正中,於是他用圖片蓋了一座永久的房子,逐步堆積成為一座時光檔案館。

面對這樣一位攝影家,你會多一份對平易近人一詞的理解。他始終用一種平和而坦然的語氣敘述着那些與青島相關的人與事,思鄉之情亦貫穿於整個採訪過程。他拍攝的照片如一位老成持重的老人一般,將青島的歷史娓娓道來。逝者如斯,按動快門的那一瞬間,吳正中也未曾料想到手中的相機會成為青島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者。在悠久的時光大潮中,吳正中釋放着不斷膨脹的生命,留下了那個年代的標記和歲月記時。

「攝影是時間的藝術」,拿起相機的吳正中便藏在了時間裡。往昔已經成為過去,但人們對於時光的認識與感受,常省常新。他毫不關心自己的照片是否有價值,而是把一切交給時間,篤定時間會成就這些照片。他說,「我需要的是回到內心,將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和個人立場盡情地表達於其中,構建一個影像的桃花源」。他在攝影方面有足夠的「野心」,企圖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裝進「影像的桃花源」中。那裡沒有冷漠,沒有憤怒,只有市井平民世俗生活的煙火氣,生機勃勃。

2014年,耳順之年的吳正中從報社退休,他一如既往地對周遭世界和事物保持着好奇。評論家劉樹勇曾感嘆,「以老吳這樣的年紀,竟然還有這種猶如童年的驚訝與好奇,哪怕是一磚一樹,他都好奇。這好奇意味着一個人與這個世界有一種特別的關聯,有一種觀看的衝動與敏感。」憑藉這份衝動與敏感,吳正中開啟了他新的鏡頭語言探索之路。2014年,吳正中拍攝的系列作品《面具》亮相平遙攝影展。身着泳衣帶着「臉基尼」的中年女性肖像,單純而詭異,具有一種超現實的荒誕感。《面具》的策展人、《南方周末》的圖片總監李楠說:「真正的攝影家,是沒有標籤的,或者說,他總是要盡力地去標籤化,而不是將標籤作為自己的護身符和價碼牌。我非常高興這個觀點,在吳正中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證」。

《混搭之城》在吳正中過去的影像敘事中是無跡可尋的:一把破舊的鏡子和拿着鏡子的手反覆出現在影像的前景,鏡子中反射的場景與鏡頭前的場景,企圖構成某種微妙關係,毫無美感甚至讓觀看者產生不悅。實則,在曾澤鯤看來,這組照片是吳正中自拍攝「波螺油子路」以來壓抑多年的一次情感釋放。持續不斷的城市改造讓他記憶中的「老青島」無處尋覓,這種現實和過去的巨大落差,讓他不再躲在相機背後,而是將各種視覺符號與自己的身體嵌入到城市之中,用更為直接的畫面表達對現實的觀點。這種介入性的直觀表達和具有隱喻性的道具使用,讓我們看到了他希望找到更多的觀看視角與影像表達可能性的企圖。

吳正中在這座時光檔案館中,定格着青島小人物們如何小心翼翼地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在這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目擊自己的記憶,也將看見我們的遺忘,並重新發現有待省察的生活。今年,吳正中完成了他最新的一個專題《老屋餘溫》。他將鏡頭對準了城市的內部空間——搬遷之後廢棄一時的老屋。那些生命曾經存在的痕跡——老式家具、席夢思床墊、沙發、殘破的木質地板、陳舊的掛曆圖片等等,如強大磁場般吸引着他。這些老屋曾經的主人是他的同學、親人、同事。吳正中走進這些老屋,宛如走進一個個人生劇場,目睹和傾聽着在這裡發生過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他用細膩沉穩的影像語言,賦予了這些即將拆除改造的破敗老屋以人世的溫情。他放棄了此前擅長的略具嘲諷調侃的觀看姿態,重回一種質樸平素的視覺表達,他只有一個目的,讓影像充滿昨日的溫暖記憶,就像居住此處的人們永遠不會散去那樣。

「消失的地方是每一個老青島人永遠的牽絆,儘管城市的發展潮流、歷史的車輪不可阻擋,但我依然懷念老青島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滄桑巨變,但在我的相機中,依然有着最淳樸最難忘的記憶。」吳正中,依然在平和地講述。隨着青島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這裡的建築群和周邊的環境已經與它昔日的模樣不能同日而語了。攝影是吳正中初次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他用相機吹起大地上的煙火氣,充滿了當代現實現世的各種可能性,記錄了長存於世的生命信息。吳正中的相機在百年老城和里院民居開展了「青島敘事」,直觀地描畫着青島老城風貌圖景,也陳述着有關城市發展演進和青島人群體情感變遷的思考與態度,呈現出青島本土藝術創作和本土人文的思考。

吾城吾鄉

12月3日,吳正中的攝影回顧展《一個人 他的城》在青島市美術館進行預展,以此為契機,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他的攝影生涯。《一個人 他的城》策展人曾澤鯤這樣評價吳正中:「他像高超的手術大夫,手持攝影這把鋒利的手術刀,切開我們塵封的記憶,精確地挑動着我們早已麻木的神經。」

「我將取景器瞄準青島的街巷,把城牆、街市、民居等風土人情拍了個遍,寫真下那個年代青島人的精神風貌,用影像為老青島人的人生備份。」吳正中始終是一位在場者,他持續地記錄着一座城市三十多年的變遷,他的影像綿密、豐富且充滿細節。他將攝影作為畢生的追求,以一己之力將整座城市裝進了鏡頭。那些飄蕩於老青島路上的市井本真和底層生猛,無疑是吳正中攝影生涯中最粗糙又最洶湧的浪漫。伴隨着發展鐘聲的敲響,在一陣陣挖掘機的轟鳴中,這些老街巷從青島的地圖上悄然消失了。若干年之後,當拂去歷史的塵埃,這些老照片在今天重新為觀賞者所珍視,所處時代的真實記錄,是為歷史留存的珍貴記憶。

「那些曾經的記憶始終存於內心的深處,時常像過電影般在眼前浮現,有着我永恆的眷戀和難以割捨的感情。沿着這些漸已模糊的舊影,去找尋屬於青島曾經的回憶。」偶然瞥見的青島,吳正中花了幾十年去記錄它。1981年,吳正中從部隊復員回到青島第九橡膠廠(雙星集團),除了滿足宣傳類工作的需要,他更願意將鏡頭對準膠鞋流水線最艱苦的「炭黑工」,拍攝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故事。當時,攝影行業出現了大量以沙龍美學為標準的比賽。「我從小畫畫,早年在部隊參加過美展,並在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進修學習過。」於他而言,無論是用集錦攝影方法製作版畫效果,還是在海灘上捕捉溫情浪漫的畫面,參與這樣的攝影賽事並獲得各種獎項,吳正中駕輕就熟,儼然成為箇中高手。《母女情》獲中國日本聯合舉辦《勞動與生活》攝影展金獎;《龍的傳人》獲得華東六省市攝影比賽一等獎……

正當大家以為吳正中會繼續在沙龍比賽中乘風破浪時,他卻轉向了紀實攝影的探索道路,那個躲在相機背後善意調侃的攝影家吳正中逐漸清晰起來。他敏銳地感受到時代的快速變化,將鏡頭對準城市年輕人的種種時髦行為,將自己的立場和態度融入現實觀察與影像採集的過程之中,不斷製造那些充滿了衝突、滑稽、幽默意味的照片。1992年,吳正中離開了橡膠廠,開始了他作為自由攝影家的紀實攝影實踐。《海灘情》是他從沙龍攝影向紀實攝影的過渡之作,他沿着「海灘情」的反思和經驗道路,向着系統拍攝小本買賣人的道路進發了。在他看來,工廠里的「炭黑工」和青島街頭的小本買賣人才是真正的精神貴族。「在我的照片中,除了可以看到膠州路與觀象二路交叉口賣紅薯的姐妹、安徽路上推着餛飩車的父親與孩子、福建路上做棉被的夫妻,還能感受到青島冬天的濕冷以及夏天聒噪的蟬鳴。」他們處境艱難卻不言放棄,磨難歷盡仍然自得其樂。他毫不掩飾對他們的敬意與尊重,努力顯現出那些小人物的行為信息:他們從事的營生,他們與周邊環境的關係。通過強調影像的這種敘事性,營造出一種氛圍感與空間氣息,從而賦予他的照片一種超越視覺感官的能力。

1996年,吳正中與孫京濤在大眾日報聯名發表了一組圖片故事《盲人按摩師》。兩個經營視覺的人拍攝失去視覺的盲人,其中不免有一種象徵的意味。彼時,國內各種紙媒開始嘗試轉型,人們不再滿足於文字閱讀。印刷技術的變化與提升,讓不少報紙開設了大篇幅的圖片版,圖像的視覺信息傳播開始受到重視。此時,吳正中成為《半島都市報》的攝影記者。亦是機緣巧合,他遇到了孫京濤。在他的指導與支持下,吳正中拍攝了《郭素愛與22個弱智兒》《滑板小子》《母愛托起的美麗》《青島地圖》《老院落新房客》《中國式婚紗照》等圖片故事。多年以後,孫京濤在文章中回憶了當時吳正中的狀態:「老吳每天白天出去拍照,晚上便在屋子裡沖洗膠捲、放大照片。沖洗出來的底片像海帶一樣掛在橫貫屋子的一根鐵絲上,照片就攤在床上、地上,到處都是」。

吳正中是一個不容易滿足的人,正如他當初不滿足於只拍廠里的宣傳照一樣。他開始在一個更大的格局和結構意識當中來觀看整個青島老城區,大量地拍攝這一區域內相關的建築、街道院落以及在這一區域討生活的平頭百姓,展現生命中的一種舒展和慰藉。

吳正中有一種清晰的歷史感和緊迫感,他對於拍攝內容的細緻的分類似乎是生怕會遺漏掉老街生活的某一些方面,而且他還經常有意將路牌和門牌包含在畫面之中。1996年—2002年,吳正中完成了兩個重要的影像專題作品《波螺油子路》和《嶗山大院》。「波螺油子」路是極具青島特色的街道,順山而建,上下起伏,十處轉彎,路面用小青石塊鋪就,周圍坐落着中西結合式兩層小樓,西北段毗鄰農貿市場,市井氣頗濃。在吳正中眼裡,這條路不僅是一條城區街道,也是他兒時滾鐵環、打紙牌、打木頭、跳房的遊戲場所。而「嶗山大院」作為青島市歷史上最有名的棚戶區之一,雖有「嶗山」之名,卻無嶗山之美。大院用石塊、土坯搭起的房子低矮擁擠,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平方米,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居民共用一個水龍頭,一個廁所。當他得知橫貫青島東西的快速路建設將要拆毀「波螺油子」這條獨具青島特色的街道,作為一個攝影家,他已經清晰地意識到,大規模的現代化城市改造進程,正在抹掉與他生命過程相關的那些痕跡。他能做到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影像記錄和描述,為自己留下一份未來可以觀看的少年記憶。

「昔日裡院生活那種鄰裡間不分親疏,相互幫扶,相互依賴的關係,直接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情感、行為和處世方式,進而引導和帶動了青島地域人文特徵的形成和完善。對工作生活或世代居住於此的人們來說,是一種地域人文精神符號的集體認同。」隨後,吳正中開始將「波螺油子路」和「嶗山大院」的個案經驗延展到有關整個青島老城區的影像描述當中。關注平凡群體的命運,成為他攝影生涯意外的收穫。他清晰有序,一條街道、一條街道地拍:吳淞路、上海路、夏津路、武城路、陵縣路……一個院落、一個院落地拍:廣興里、積厚里、永泰里、平康五里……繼而登堂入室,深入居民家庭,尋找和捕捉那些百姓日常生活的綿密細節。

隨着拍攝的深入,他在題材和視角上也慢慢形成了一些分支專題,包括從不同方位俯視拍攝的區域全景和局部,他拍攝居住在老街巷的人們,他們都帶着平靜而自然的微笑,絲毫沒有對日常生活的遮蓋或者修飾,只是將自己和自己的家坦然地交給了攝影家的鏡頭。訪談中,可以很輕易地感受到吳正中的和藹可親和言語直率。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加上他對被攝者有一種自然而真誠的親近,因此他很容易地拉近與拍攝對象的距離,與之展開更直接和深入的交流。所以,這些照片看上去顯得特別真實,也可以看出被攝對象對於拍攝者的熟悉和信任。觀賞吳正中的老照片,仿佛是在打開一段緩慢而平靜地流動着的時光。他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常」的青島老街,儘管它空間狹小,生活簡樸,但裡面的人物都顯得自信和富有尊嚴,它極富溫情和融洽。

老街終究還是被徹底抹去了,那些照片中的人們應該已經住進了更加寬敞明亮的新房子,享受着更為便捷的生活。但生活並不只有這些,它還包括一群人在一個區域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關係、習慣、彼此的認同和共同的價值取向。而這些正是老街生活的特別重要的特徵,也是吳正中照片中所生動呈現的內容,這些當然也隨着那些簡陋的小屋一起消散殆盡了。「我們不知道這些搬出去的人們,他們是否還可以像曾經那樣,在家門口開個小店,孩子們可以從小一起在巷子裡玩耍,和他們的父輩祖輩在同一個學校上學。沒有這些我們當然可以繼續生活下去,但是生活中曾經擁有過的那個珍貴的部分也無可挽回地失去了。」

採訪期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吳正中濃郁的鄉愁。古建築消失了,留一些老照片也好,他用照片復歸了「何以青島」的想象。在這種時刻,攝影這一媒介常常承擔起它獨特的作用,它能記錄、揭示現實,也能讓後人由此去回看和記住曾經的經驗,甚至和前人展開交流和連接。至此,從「小本買賣人」到「老青島」,再到「青島變遷」,吳正中用紀實攝影的語言完成了他對青島老城區的人物描述、空間描述和時間描述,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富有內在邏輯結構的關於這座城市的影像群。

仿佛若有光

「藉由那一張張時間的切片,仿佛又能回到彼時彼地,與故交談笑風生。」言及此處,吳正中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將攝影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堅持不懈地探尋着生命的意義,直到永遠。拍攝是為了對抗遺忘,穿越人腦記憶的迷霧,提供追尋往昔的線索。我從他的神情中,我看到了攝影家吳正中在喧囂的大環境下心意淡定而又冷靜執著的藝術堅持。

「我們一天天地活着,而就在同一時刻,另一種時間也的確在緩慢地流動。能不能再日常生活中用心的一角惦記着這一點,必定會給人帶來天壤之別的感悟。」攝影,就這樣成為吳正中生命的一種緣由,夾雜着對青島具有撫摸感的溫情,這種感情溫暖而隆重。

有了攝影,人類的歷史不再是一條在黑暗的隧道中流動的暗河,而成為陽光下可見可感的明渠。當萬象歸於相象,生態化作靜態的時候,藝術儘管珍貴,但也難掩其貧弱。這其實也是藝術之於現實的最無力的底色。現實的破敗正在掩埋青島老巷的歷史身份,那些混亂中盲目改造的輓歌,似乎已嘶鳴於耳畔。而在老青島行將消散的現實面前,吳正中在此鋪陳藝術的力量和藝術風貌之中,在視覺形式的表達上,則無異於在這底色劃出的一條光。這條光,如同吳正中在社會人本之外的介入性沉思,它們綿綿不絕。同時,光是不屑於優美的,因為它有撕破黑暗的明亮。

「有些人在許多件事裡找快樂,我是在一件事裡找快樂。」影像是感情的萬花筒,那些光影讓他新鮮,給他刺激。相機漸漸成為吳正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社會前進的脈搏的第三隻眼睛,在吳正中的文言鏡語中,我們感嘆於他照片的魅力,留住時光,定格歲月。對他來說,攝影不僅僅是其本身,而是成為一種象徵,象徵着他和生活的戰鬥。這種象徵編入了他的人生故事,獲得了某種真實。這是他全部努力所追求的意義。

審視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短短几十年,許多城市的特色街道、古老建築已被破壞殆盡,城市化浪潮席捲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吳正中關注到這種變遷,他開始用相機去關注它們,系統地記錄城市。當我們逐一打開照片,眼看青蔥的草地、田園變成工地,巨大的油罐、水泥大樓相繼矗立起來,路邊的額田埂變成高架道路。人文景觀也隨着制式化的住宅規劃、冷硬的現代建築而失去了原有的人性。回顧吳正中的攝影生涯,從題材內容和語言表達兩個層面,交織發生着不同程度的轉變。他在不同時期,調整着自己與現實、與攝影的關係。特別是2014年以後,依賴於長久以來形成的篤定信念和堅持,不斷為自己的攝影表現找到新的靈感與活力。他對攝影的態度與法國攝影家安德烈·柯特茲高度吻合「相機是我的工具,經由它,我給予我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攝影是懷舊的藝術,從世間萬象中記錄生活片段,背靠生活,吳正中與時代的接駁處撞了個滿懷。他捏住時代的後頸,攝下許多世俗煙火,在一個時代的文化圖譜中呈現出專屬於吳正中的色彩,那個感官世界在時光飛逝中終將落滿塵埃。在他身上總有一種矛盾,一正一反,呈現出兩種極端,彼此對沖,相互角力,在軀體內胡鬧。在這一矛盾的作用力下,他到世界上胡鬧,也捕捉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我不禁好奇,攝影家吳正中鏡頭中的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檢視他的整個攝影生涯,吳正中已經活成他想活成的樣子,擇一事,終一生。每一張照片,黑白的方形影像里都隱藏着他最深沉的情懷,飽蘸感情為自己生活的城市留底。在漫長的人生歷程當中,紛紛擾擾、舉棋不定、躊躇不前總是人之常態,吳正中則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他不是榜樣,也不是標本,他的個案只是可以告訴我們,人,原來可以這樣的活着。他像一生都在調整畫聖維克多山角度的塞尚一樣,你分不清楚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活着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我只想做好自己的記錄,其他都不管了,我也管不着。我是一個旁觀者,又是其中的生活者,通過攝影記錄人生的軌跡,我覺得這樣挺好。別的職業都無法像攝影這樣給我這麼大的樂趣。」想必打動他的並非僅僅是取景框中溫熱的煙火氣,而是世界的廣闊和生命的壯美。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此「水源」乃時間之意,此山或名為「青島」。吳正中站在山前舉起自己的相機,那一刻他看到了光。沿着這束光的指引,他心無旁騖的走了進去,換來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一個真正的攝影家要做的,無非就是過自己的關、渡自己的河、翻越自己心中的一座又一座大山。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或許是仰望星空時能感受到最多震撼的人,是有閒情逸緻觀賞星空的人,是能夠沉浸在當下的人。吳正中用手中的相機一次次地製造視覺相遇,留下一幅幅當代中國的速寫畫像,一卷卷值得珍藏的影像文獻。

吳正中現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創造力,每天拎着相機走街串巷,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剛拿起相機一樣。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未曾改變。他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儘量單純,正如他這個人一樣。他仿佛使出全身力氣堵住與世界交流的通道,只留下攝影。他追求純粹的專注,專注影像的每一個細節。

吳正中的照片是幸運的,它們被吳正中製造出來,又見證着他慢慢老去。它們既是時間的切片,又被時間拉長。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將延續着吳正中的生命,出現在未來的時間和空間裡,被我們不斷凝視和觀看。至於人們曾共度的那段時光,他們經過、來過、恣意過,碰撞出火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5 18:08:25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頭像
2024-03-10 00:03:44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4-01-26 11:01:52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0-29 13:10:01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