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好家訓,培養好家風,家風正則家族興

情感導師 797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國文化是唯一延續數千年而從未中斷的文化。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在中華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在中華民族的心靈中存在和發展,必定有其內在的精神基礎和發展動力,這精神基礎和發展動力就是「中華精神」。那麼,「中華精神」又是如何由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世代傳承的呢?可以說,家風的教育和弘揚是一個最重要的傳承方式。

《周易·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家庭是人類社會的細胞。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家庭,重視家教,重視家風的繼承和發揚。一種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族)的優秀傳統,它通過長輩們的言談身教,見諸文字的家規、家訓、家范等,由家庭(族)成員的身體力行來世代傳承。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風氣,家庭美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構成了整個社會文明的一部分,對文明的發展與傳承,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千千萬萬的家庭形成的家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形成的這些深遠厚重的家風文化,是中華民族積澱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家訓,也稱家誡,是歷代精英人士對人生經驗的總結,是人們長期在社會實踐經驗中積累起來的思想精華。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但是仍然還有許多光彩熠熠的閃光點,因此,有選擇性地繼承和發揚家訓中的精華思想,並將其運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對豐富當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引導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傳承好家訓,培養好家風,家風正則家族興

優良家風是家族傳承的精神紐帶

家風對文明的傳承,首先表現在對家庭文明的傳承上。家風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是家庭(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家風不僅指導着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更是一個家庭(族)的精神紐帶,關乎家庭乃至整個家族的演化與興衰。在我國歷史上,歷代都產生過許許多多的名門望族,有的甚至長盛不衰,他們的家風世代相傳,在為整個中華民族貢獻着獨特的精神財富的同時,生動地演繹了「家風正則家族旺」這一經典判斷。

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的鄭義門,有着「江南第一家」之稱,綿延生息至今已有900多年。據記載,從宋、元到明、清,鄭義門約有173人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達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禮部尚書。更加令人驚嘆的是,鄭氏子孫中,竟沒有一人因貪墨而罷官。這一切,與長達168條的鄭義門家規《鄭氏規範》密不可分。

《鄭氏規範》將儒家的「孝義」理念,轉化為操作性極強的行為規範,歷經幾代人的創製、修訂和增刪,最終定格為168條,涉及家政管理、子孫教育、冠婚喪祭、生活學習、為人處世等方方面面,堪稱世上最齊全的家庭管理規範。

《鄭氏規範》通篇都滲透着傳統的儒家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厚人倫,崇尚孝順父母、兄弟恭讓和勤勞儉樸的持家原則;二是美教化,開辦東明書院,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講廉潔,從家庭角度制約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貪黷」。正是這種智慧,指引着這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一直前行。

優良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家風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家庭,而是與整個社會處於互動之中。在我國歷史上,家風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謙虛奮進的精神品格,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體現。

每一個時代都會湧現出叱咤風雲的時代精英,如果加以留心便會發現,這些時代精英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繫,甚至是來自於一個家族集團,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家風使然,每一個家族,經過前輩的艱苦奮鬥崛起之後,為了能夠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傳遞下去,這就形成了家訓。家訓中的先進思想、經典箴言,能夠讓子孫後代終生受益。

晚清重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官場楷模」。毛主席曾經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意思是說,我最佩服的近代人士是曾國藩,看他在與太平天國洪秀全和楊秀清陣營的對決中,幾乎完美無缺並最終取得順利。

曾國藩可謂是達到了儒家一直以來所倡導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境界。在功業上,他力挽狂瀾於既倒,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治中興」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德性修養上,他恪守儒家士大夫的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堪稱一代典範;在立言上,他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垂範後人。

曾國藩之所以得到後人的推崇,除了自身的功業和道德修養上,還特別重視對子侄的家庭教育,家風甚嚴。當年不管多少公務纏身,他必定要抽出時間給諸多弟弟子侄們寫家書,在信中對他們關懷備至,涉及生活瑣事不厭其煩,叮囑他們如何待人處事,加強個人修養,勤讀詩書。

在曾家,男子「看、讀、寫、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細工、粗工」須樣樣精通。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在曾國藩的訓導下,曾氏後人牢記家訓,打破了家族「盛不過三代」這個歷史魔咒,曾國藩的子孫後代直到今天仍舊活躍在祖國的各個行業,為祖國的發展進步貢獻着自己的力量。而梁家子女「一門三院士」的傑出成就,也得益於梁啓超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優良家風是社會發展的文明象徵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早在先秦時期,《尚書》中就有周公重視家風的記載。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不要荒廢政事,要安定民心。周公重視家風,對周朝的成康之治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隋唐以後,科舉取士成為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傳統的士族逐步走向衰落,但為官出仕者多重視家風,成為家風建設的主力。宋明以後,讀書人發生了分化,很大一部分的讀書人閒居鄉野,形成了中國社會獨特的鄉紳文化,他們續族譜、講鄉約,使家風不再局限於名門望族,開始進入尋常百姓之家。

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等都曾通過頒布聖旨,在全國範圍內推進家風普及。不少民間士紳也通過編輯各種通俗教材,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有力地推動了家風教化的社會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考察加強社會主義家風建設的歷史必然性時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託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

優良家風對當今社會的積極意義

「家」是中國人磨滅不掉的印記,它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歸屬。可以這樣說,家文化,不僅是理解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密碼,也左右着中國未來的內在發展邏輯,是中國的文化之根。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家庭,不僅因為家是人倫的根本,也因為家對於全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有雲「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大學》規定的八條目則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始終把治理家庭作為治理國家的根本。

《大學》提倡,子女對父母要孝,父母對子女要慈,兄弟之間要悌。講究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家庭成員相處之道在於仁與讓。儒家所講的仁與讓,即便是在現在也不過時。雖然社會在飛速發展,家庭的功能和結構也在變化,但其基本因素卻沒有改變,家庭仍然是由父母、子女、伴侶等組成的,儒家所說的仁讓,仍然適用於當代家庭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近些年來,中國的很多家庭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離婚率高企、孩子教育失敗、家人爭奪財產等現象層出不窮。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傳統的道德倫理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倫理體系又尚未真正建立起來。面對這種情況,重溫傳統的家誡家訓,了解家規家風的重要性,了解每個人對家庭的義務,就顯得尤為必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新回到家庭中去,體驗家庭帶給我們的那份寧靜、安詳和舒適。

一個良好的家庭應當是什麼樣的?古人曾有過不少論述。曾國藩就說「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曾國藩認為,如果能做到勤敬這兩點,家庭就會興盛,而如果做不到,家庭就會衰敗,中國古代就有「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說法。

良好的家庭需要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能促進家庭的和睦,而家庭的和睦又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今天的我們,仿佛離自己的源頭已越來越遠,這個源頭不僅是中國文化,還有來自一方土地、一條河流、一片村莊的血脈呼吸。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網絡世界中,忘了自己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的身上都帶着時空的痕跡和基因,那裡有我們先祖淳樸的生活態度,有家族堅毅的奮鬥歷程,有家庭成員輝煌的成功經驗,還有血濃於水的親密感情。而現在,還有多少人,尤其是孩子,還了解這些呢?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就要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夢想匯聚起來,最終才會讓人民擁有美好生活。就讓這些用生命和熱血寫就的人類精神財富,啟發幫助你的後人有尊嚴地、驕傲地成為更好的人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06 11:07:57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5-19 18:05:02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