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三,最全面高中「語文」一輪複習詳細分析,輕鬆掌握知識點

情感導師 790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語文需要長期積累,複習收益太低了"

"語文複習複習文言文和作文就行了,閱讀理解純粹靠發揮"

「語文課本最厚,補補覺好好學數理化吧:

······

准高三,最全面高中「語文」一輪複習詳細分析,輕鬆掌握知識點

語文大概是最被誤解的學科了,語文學科本身確實需要長期積累,確實不像理科那樣知識點足夠細分。但高考既然是考試,一定有在考試中提分的辦法。

今天的推文即是科學的梳理了一輪複習時語文學科的複習要素

文章內容較長,但真的很實用,花十幾分鐘讀完,能讓一輪複習還在迷茫的你找到更有效的學習規劃。

PS:電子版獲取方式見文末

2021高考語文一輪複習講義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題型:包括單選題(含古文斷句題,文化常識題)、填空題,古文翻譯題,論述題,簡答題,圖文轉換題,作文題等。

3、試卷結構:試卷分為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70分,表達題80分,共22題,具體見下表。

三、考試範圍與要求

論述類文本閱讀

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文、書評文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實用類文本閱讀

了解新聞、調查報告(含圖表)、傳記、訪談、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實用類文本,應注意非連貫性文本之間的關聯性和異同點,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文學類文本閱讀

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鑑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古詩文閱讀

掌握常見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基本句式和用法,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鑑賞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理解並概括作者情感與觀點評價。

語言文字應用E

在情境中考查考生正確運用詞語(含熟語),辨析並修改病句,正確使用常用的修辭手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擴展語句、壓縮語段,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考查形式將更加靈活,更加綜合,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作文

能寫作論述類、應用類和文學類文章。加強「立德樹人」題裁的考查,更加真實反映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三觀的正確與否。

第一章 古 代 詩歌

第一節 課文嚮導

高中語文必修課程中,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都有古代詩詞單元,必修一為現代詩歌單元。必修四有一個單元為中外戲曲(曲詞也是詩詞的一種),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讀》有三個單元是詩歌。

一、高考詩歌考試說明:

二、下面了解下古代詩歌與現代詩歌的異同點。

第一節 詩歌的六步鑑賞法

六步鑑賞法是指鑒標題,鑒作者,鑒意象,鑒語言,鑒技巧,鑒情感。其中前二步叫從鑒,後四步叫主鑒,一般高考題型亦從後四鑒中來設計。

一、鑒標題(含題裁)

詩歌按體裁可分為古體詩(唐以前創作的詩歌)、近體詩(唐以後至清所創作的詩歌)。古體詩有四言的(如《詩經》),有五言的(如南北樂府詩),有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的(如《離騷》)。近體詩一般分為絕句和律詩,字數以五言和七言為主,極少部分為雜句詩(如李白的《蜀道難》《將近酒》等)。

按題裁,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懷古傷今詩、即事感懷詩、邊塞征戰詩、羈旅思鄉詩、思夫閨怨詩、送別抒懷詩。

二、鑒作者(含派別)

詩歌根據作者的創作風格,可以分為浪漫派、現實派、山水派、田園派、豪放派、婉約派、邊塞派等。

詩歌按內容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愛情詩、悼亡詩、諷諭詩。

三、鑒形象

1、人物形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類二大類:一是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詩歌所刻畫的他人形象。

鑑賞詩歌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是要把詩人的形象準確、形象地描繪出來並作賞析,是詩人表達主觀情感的產物,存在詩人自身的形象或影跡,這可以從詩人所處的時代和創作風格來窺見。

鑑賞詩歌所刻畫的他人形象,往往有鮮明的特徵,並通過寫人來表達情感。

2、事物形象:指詩歌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象,這些物象因注入了詩人的情感而作為「意象」出現,如草木花果、蟲魚鳥獸、月露風雲等等。在鑑賞物象時,既要體會其本身的意義,更要體會其蘊涵的文化意義或象徵意義。

3、景物形象:詩歌中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或是兩種景物的統一體。景象往往由許多物象構成,並營造了一種意境,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這就要求分層次分角度進行賞析。

四、鑒語言

1、鍊字:鑑賞某一具有豐富形象、凝練,富有表現力的字,才能體會出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境界全出。一般來說,鍊字主要是煉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副詞和重疊詞。

2、詩眼:表現詩眼的二種方式就是最精練傳神的某個字和最精彩最關鍵的句子。

作用:翻出新意、增添情趣、增強形象性、精確表情達意。

3、語言風格:

常見的語言風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淺顯明快、含蓄委婉、辭藻華麗、簡潔洗鍊、沉鬱頓挫、濃厚雄壯、樸實無華、明白曉暢、筆調婉約、華美絢麗、多用口語。

五、鑒技巧

1、表達方式

(1)描寫方式:分為白描和細描(亦稱工描),直接描寫(亦稱正面描寫)和間接描寫(亦稱側面描寫)

描寫角度:視聽嗅觸、形色聲態、遠近高低俯仰、動靜明暗虛實

(2)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亦稱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予景,情景交)

(3)敘述方式:順序、倒序、插序、直敘

(4)議論方式:無

這四種表達方式,描寫、抒情是考查重點。

2、修辭手法

3、表現手法

4、結構方式

六、鑒情感

1、思想內容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會意義及其深層內涵,一般指對詩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價值意義分析以及感情基調的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一般與詩歌的題材有密切關係。

從這個意義上,詩歌的題材可以分為送別抒懷詩、邊塞征戰詩、山水田園詩、羈旅思鄉詩、懷古詠史詩、詠物抒懷詩、即景感懷詩、即事感懷詩八大類。

(1) 送別抒懷詩:主要表現在抒發離愁別緒、別後思念之情等方面。

(2) 邊塞征戰詩:主要表現邊塞自然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感傷,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發動戰爭的不滿和控訴,思鄉念親或征人思婦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別感傷或壯別感奮等。

(3) 山水田園詩:主要表現對現實的不滿,對優美山水田園風光的熱愛與讚美,對寧靜和平生活的嚮往。

(4) 羈旅思鄉詩:主要表現行役的艱難、漂泊的辛苦、對家鄉親人、國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嚮往。

(5) 懷古詠史詩:主要表達物是人非的惆悵,澄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賢建功立業的雄心,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愴,對當今統治者的批評或勸諫等。

(6) 詠物抒懷詩:主要借某個具體可感事物的形象、特點、品質的刻畫來表達作者所寄託的相類似的情感或情懷。

(7) 即景感懷詩:作者由眼前之景產生聯想或想像,有感而發,從而表達某種情懷或觀點

(8) 即事感懷詩:作者由眼前之事產生聯想或想像,有感而發,從而表達某種情懷或觀點

答題思路與要領:

(1)抓住標題或詩題:詩題常常就是詩眼或中心事件。許多詩題本調就透露了感情基調,也就能很快抓住詩歌中詩人的情感或觀點態度。

(2)抓住關鍵詞句:有些古詩,詩人常常用一二個詞語來點明詩的感情,抓住這些關鍵詞語,我們很容易分析出詩人的情感價值。

(3)抓住題材類型:同類詩歌的情感基調大體有相同之處,因此,若能判定一定詩歌

的類型便可快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4)抓住景物形象特點

(5)抓住典型意象:詩人運用的意象多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藉助詩人運用的意象可以推測出詩人的情感觀點。

(6)抓住註解:詩歌的注釋一般都可以給我們暗示。

答題方法與步驟:

第一步,明確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什麼感情。

第二步,概括詩歌主旨:這是王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

第三步,組織文字,形成答案。

2、觀點態度

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指詩人通過詩歌形象表達出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

它包括:對事物人物的態度,對社會現實的態度,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態度,對人生的感悟等。

答題思路與要領:

1、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結合詩歌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2、把握詩歌情感,領悟作者的觀點態度。

3、把握詩句的深層含義,分析出作者的觀點態度。

4、從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

5、從詩的意境着手,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

答題方法與步驟:

第一步,注意讀懂並理解詩詞句子的表層意思和弦外之音,明確作者可能要表達什麼觀點。

第二步,概括出作者的觀點態度,或表明自己的觀點。

第三步,結合詩句進行分析,在原詩詞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觀點的地方進行闡述理由,或對作者的觀點態度給予中肯的評價。

第四步,根據題干要求,結合分析,擬寫答案。

第三節 高考原題分析

一、2018全國高考卷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野歌

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彎弓射鴻、麻衣衝風。飲酒高歌是詩人排解心頭苦悶與抑鬱的方式。

B.詩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但意志並未消沉,氣概仍然豪邁。

C.詩中形客春柳的方式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同,較為常見。

D.本詩前半描寫場景,後半感事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脈絡清晰。

15.詩的最後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4.B

【解析】試題分析:選項中「生活貧窮」有誤,詩句「男兒屈窮心不窮」昌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詩人仕途壓抑困窘的狀態,而非單指生活貧困。

15.①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②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遇於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

【解析】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含義的理解、詩人情感的把握及詩歌所用藝術手法的賞析。首先學生需要解釋詩歌最後兩句的意思,把握寒風、春柳兩個意象的含義和特點,概括詩句含義。寒風既指自然狀態的風,又暗指詩人現在所處的境遇。又變成春柳既出自然界的變化,又指世事變幻。任何事情都存在轉機。成這種變化的藝術遐想中,表現出詩人的樂觀、自勉,對未來仕途充滿信心。

二、2017年全國高考卷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怡人的環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妙處。(6分)

參考答案:

14.【答案】AE

【解析】試題分析:A項「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說法錯誤,此時是心情嚴肅的。E項「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說法錯誤。

15.【答案】把考生們在紙上答題寫字的聲音比喻成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描寫了考場上考生們緊張嚴肅答題的場景。

【解析】試題分析:「下筆春蠶食葉聲」,先點出其修辭手法,比喻:把考生們在紙上答題寫字的聲音比喻成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寫了考場上考生們緊張嚴肅答題的場景,也顯示出來考生的才華橫溢。

第一章 文言文

第一節 課文嚮導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高中階段的每一本必修課本中,都有需要學習的文言文單元,必修一是記事性文言散文,必修二是遊記性文言散文,必修三是議論性文言散文,必修四是人物傳記性文言文,必修五是抒情性文言散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讀》和《先秦諸子選讀》也大部分是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考試說明:

第一節 實詞

一、實詞包含哪些詞性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二、通假與同假

A通B 和 A同B

若兩個B都是正字,則前一個A是借用字或錯別字,後一個A也是正字,A與B在某種條件下可混用。

同形字的產生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造字而造成字形混同;二是漢字發展的趨勢是由繁至簡,在這過程中造成了字形的變化和字形的混同。

通假字一般是把某個己有的字借過來使用或寫作的時候忘了原字而假用一個音同音近或形近的字來代替使用,通假字和本字多沒有意義上的必然聯繫。清代王引之說:在遇到通假字時,應當改本字而讀之。

三、古今異義

本義與引申義:詞生成時的最初的意義叫本義,由本義延伸派生出來的意義叫做引申義。由本義比喻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意義叫做比喻義。由本義象徵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意義叫做象徵義。

具體有如下幾種情況:

1、詞義擴大:如「江河」古義:專指長江黃河 今義:泛指一切江河

2、詞義縮小:如「谷」古義:泛指一切稻穀 今義:南方專指水稻

3、詞義轉移:如「信」古義:信物 今義:書信

4、褒貶變化:如「卑鄙」古義:地位卑微 今義:思想品德敗壞

5、詞義強化:如「恨」古義:多表遺憾 今義:仇恨

6、詞義弱化:如「很」古義:怨恨 今義:程度副詞

7、名稱說法改變:如「目」 古義:眼睛 今義:眼睛

四、一詞多義

指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一樣的意義,它包含實詞與虛詞。在古漢語中最常見。(應掌握的常用實詞120個,見附錄1)

五、詞類活用

判斷詞類活用,要考慮到不同詞性在句中充當什麼成分,一般來說,名詞多作主語、賓語,動詞多作謂語,形容詞多作定語、狀語。

舉例說明(共18個):

1、名詞作狀語 東望夏口,西望武昌。《赤壁賦》東、西:向東、向西

2、名詞作一般動詞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燭之武退秦師》 軍:駐紮

3、名詞使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王:使……稱王

4、名詞意動 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 侶、友:以……為侶

5、名詞為動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指南錄後序》序:為……作序

6、動詞作名詞 追亡逐北《過秦論》 亡:逃亡的人

7、動詞的使動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活:使……活下去

8、動詞的意動 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 遲:認為……延遲

9、動詞的為動 伏清白以死直兮《離騷》 死:為……死去

10、形容詞作名詞 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游褒禪山記》 險遠:險遠的地方

11、形容詞作動詞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禪山記》 明:照明

12、形容詞的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勸學》 利:使……有利

13、形容詞的意動 單于壯其節《蘇武傳》壯:認為……悲壯

14、形容詞的為動 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哀:為……哀傷

15、數詞作名詞 庭中通南北為一也《項脊軒志》 一:一體

16、數詞作動詞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 氓》 二三:變了心

17、數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勸學》 一:專一的

18、副詞作動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蘭亭集序》 極:窮盡

六、偏義複詞

古漢語中的一些由兩個近義的、或同類的、或互為反義的單章節詞素組成的複合詞。這類複合詞有個在具體語境中只起陪襯作用,它所表示的意義虛化甚至消失了,整個詞的意義由另一個詞素承擔。

1、詞義相對(相反)的偏義複詞:歸去來兮辭(去來),不宜異同(異同)

2、詞義相近的偏義複詞:便可語公姥(公姥)

七、實詞解題技巧

1、語境推斷法:

2、對稱結構法:

3、語法分析法:

4、聯想遷移法:

5、字型分析法:

第一節 虛詞

一、虛詞包含哪些詞性

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嘆詞、代詞、兼詞、

二、高中階段需要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包括:

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見附件2)

三、不同虛詞詞性的定義和常見詞

1、介詞

它是指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的前面,組成介詞結構來表示時間、處所、

原因、方式、對象等意義的詞。常見的有:以、為、因、於、與

2、連詞

它是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或者句子與句子的詞。

常見的有:而、且、以、與、則

3、副詞

它是用來修飾或限制動詞和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情態、否定等意義的詞。常用的有:乃、其、且、則

4、代詞

是指代替別的詞或詞組、句子,來指代人或事物以及動作、狀態、數量的詞。

常見的有:而、何、之、其、若、焉

5、助詞

它是依附在別的詞、詞組與詞組或者句子與句子的詞。

常用的有:之、乎、者、也、所

6、兼詞

它是指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詞。

常見的有:焉、諸、叵、盍

四、虛詞解題技巧(原則上,虛詞也屬於一詞多義的用法)

1、語境推斷法:

2、句位分析法:

3、對稱分析法:

4、語法分析法:

5、標誌識別法:

6、代入檢驗法:

第二節 文言句式

一、基本知識

現代漢語結構:定+主+狀+謂+定+賓+補

二、句式匯總

例句說明: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判斷句)

2、父母宗族,皆為戳沒。(被動句)

3、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固定句)

4、渺渺兮予懷(謂語前置)

5、微斯人,與誰與歸?(賓語前置)

6、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定語後置)

7、師不必賢於弟子(狀語後置)

第一節 斷句與翻譯

一、快速讀懂人物傳記知識點

人物傳記以人為中心,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讚揚人物的精神品質,弘揚正氣,貶斥邪惡。這類文章以敘述為主,議論較少,篇幅矮小,語言精練簡潔。

閱讀時我們要從以下3個步驟入學:

第一步,關注開關,初識主人公形象。

第二步,抓時間、地點、官職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經歷。

第三步,巧借內容概括分析題(第12題),掃清閱讀障礙。

二、文言斷句

1、複習訣竅

(1)注意觀察文段出處,根據出處初判文段大意。

(2)注意題干要求,以此判斷哪些地方必須斷,哪些可斷可不斷。

(3) 注意文從字順,斷完之後讀一讀,翻譯下,看語句是否通順,意思是否合理,邏輯是否成立。

2、解題技巧:通讀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節。斷出幾個大的層次,此時,注意句首、句未虛詞,把確有把握的地方斷開來。按照前後順序,邊琢磨,邊試着全面斷句。進行檢查,疑難之處,根據上下文仔細推斷。

(1)先斷易、後斷難。(2)通文意、抓標誌。(3)知語法,扣虛詞。(4)明修辭、明總分。(5)辨句式,講整齊。

3、掌握斷句的七大標誌,斷句的標誌有如下情況

(1)抓句首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雖然、然而、無論、至於、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

(2)抓句首語氣詞:如「夫、蓋、其、唯、盍、斯、且夫、若夫、乃夫、竊、請、謹、敢」等。

(3)抓句首嘆詞:如「嗟夫、嗚呼、嗟乎」等。

(4)抓句首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期須、俄而、既而」等。

(5)抓句未語氣詞:如「也、矣、乎、哉、兮、焉、耳、耶、與、而與、也與、也耶、也哉、也已、也已矣、矣哉、焉耳矣」等。

(6)抓疑問語氣詞: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敦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何如哉」等。

(7)抓對話詞:如「曰、雲、言」等。

三、文言翻譯

1、基本原則:信(準確)達(通順)雅(優美)

翻譯時,要做到準確、通順、簡潔、優美。

2、方法:留(保留)換(更換)補(補充)刪(刪除)調(調整)變(變通)

3、標準: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在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都必須落實其意義,即逐字對譯,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意思不暢,則應該調整字詞意思及結構形式,使之通順簡潔優美。

4、要求:①人名、地名、官名、年齡、國號、帝號、年號、諡號、朝代名、器物名、書名、稱謂、度量衡單位等不譯。

②保留原句與現代漢語一致的結構形式,不隨意變換形式。

5、解題技巧

(1)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2)將單音節詞翻譯為雙音節詞

(3)按翻譯六字決來組織語言

(4)注重積累,培養語感

(5)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和現代文化常識,加深內容理解。

第二節 文章的理解與分析

一、理解及篩選文中的信息

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四、解題技巧

1、比對人物,看是否有張冠李戴或顛倒事實。

2、比對時間地點,看有無時序顛倒,地點暗換。

3、比對細節,看有無詞義或文章曲解。

4、比對添加內容,看有否無中生有。

5、比對因果,看是否有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6、比對範圍和程度的詞語,看是否有以偏概全或縮小範圍。

第三節 高考真題分析

一、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卷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魯芝字世英,扶風郡人也。世有名德,為西州豪族。父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離,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墳籍。郡舉上計吏,州辟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舉孝廉,除郎中。後拜騎都尉、參軍事、行安南太中,遷尚書郎。

曹真出督關右,又參大司馬軍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驃騎軍事,轉天水太守。郡鄰於蜀,數被侵掠,戶口減削,寇盜充斥,芝傾心鎮衛,更造城市,數年間舊境悉復。遷廣平大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動赴闕獻書,乞留芝。魏明帝許焉。曹爽輔政。引為司馬。芝屢有讜言嘉謀,爽弗能納,及宣帝起兵誅爽,芝率餘眾犯門斬關,馳出赴爽,勸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若塊天於保許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從!舍此而去,欲就東市,豈不痛戰!」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誕平,遷大尚書,掌刑理。

武爺踐阼,轉鎮東將軍,進爵為侯。

帝以芝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芝以年及懸車,告老逝位,章表十餘上,於是征為光祿大夫,位特進,給吏卒,門施行馬,羊祜為車騎將軍,乃以位讓芝,日:「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慾,和而不同,服事華發,以禮始終,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從。其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為舉哀,諡曰貞,賜田四百畝。節選自《晉書·魯芝傳》

10.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載/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墳》《五典》作為我國古代典籍,後又以「墳籍」「墳典」為電代典籍通稱。

B.「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也指入朝覲見皇帝。

C.「踐阼」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台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

D.遜位,也稱為讓位、退位,多指君王放棄職務和地位,這裡指魯芝的謙讓行為。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魯芝從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親後,即流離失所;入仕後受到郭淮器重、後又隨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不斷得到升遷。

B. 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它全力守衛,修建城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請求讓他留任。

C. 魯芝審時度勢,進宮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部下馳援,並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採納。

D. 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和睦而不苟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願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

13.把文中面模線的句子超澤成現代漢語

(1)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

(2)帝以芝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

參考答案:10.C 11.C 12.B

13.(1)諸葛誕憑藉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來]

(2)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

二、2017年全國高考語文卷一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遣財祿秩,一不關豫。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翟、弘微並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聽還謝氏。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闢,有加於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餘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後,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選自《南朝宋書·謝弘微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親,指由於婚姻關係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 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裡強調未用東鄉君家錢財營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後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千卷書籍,其餘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後,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後,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後無不感嘆。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後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

(2)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三、2016年全國高考語文卷一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囊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台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銀,或盜取之,大理當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固爭之,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後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於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矩;然性吝嗇,殖貨至巨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常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於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雲。(節選自《宋史·曾公亮傳》)

4.下列對文中第一句加線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於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並不相同。

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採用嫡長子繼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

D.契丹是古國名,後來改國號為遼,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與中原常發生爭端。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後任職會稽縣,當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經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首相韓琦每每向他諮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理力爭,最終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

D. 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於得到回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雲。

答案解析:10、D(用排除法,根據標誌和名式特點,可得出正確答案D)

11、B(姻親與血親有異無同,並沒有血緣關係。)

12、B(謝混家居住在烏衣巷,而不是謝弘微家)

13. (1)謝弘微性情嚴肅正直,一舉一動定遵循禮節法度,侍奉繼嗣家的親戚,格外恭敬謹慎。

(2)謝矅喜歡評價別人,他每次發表言論,謝弘微常常認為他在胡說。

第一章 論述類現代文閱讀

第一節 課文嚮導

論述文文體包括雜文與隨筆,時政類、文藝類論述文,科普類論述文等。在高中語文必修課程中,必修一、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各有一個單元為論述類現代文,必修五再加一個議論文單元。

從2017和2018年全國高考一、二卷論述類現代文考察題目分析,都是考察社會科學類的文章。社會科學是研究各種社會現象及其變化的科學,包括政治經濟學、法律學、歷史學、文化學、文藝學、美學、教育學、倫理學等。社會科學類的文章,是用來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和描述社會科學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討社會科學問題、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文字載體。從文體上說,它應包括議論性和說明性等類別,但就高考說,側重於社會科學類的議論文字。在「社會科學類文章」前加「一般」,表明高考選用的這類文章,專門化的程度不會太高,專業理論色彩不會太濃,專業的名詞術語不會太多。否則就不解稱為「一般」。

社會科學類文章雖然涉及的面很廣,但是,從歷年高考的選文來看,側重於選取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和歷史地理類的文章,因為它更接近於高中畢業生的實際。

自然科學類文章,涵蓋面很廣。天地生化,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各種應用學科,無所不包。但是,從高考選文來說,它同社會科學類的文章一樣,前面用「一般」作限制。從文體上說,主要是選用說明性的文字。

一、高考一般論述文考試說明:

第二節 論述類現代文知識點分解

一、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文中的關鍵詞語往往是文中比較重要的概念,是對文章的思想、觀點、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常常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密切相關,理解文中的關鍵詞語往往是理解整篇文章內容的重要環節。在分析時,既要明確概念的內涵(特有屬性),又要明確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對象)。

高考考查要點主要集中在如下一些方面:

1、現代科技文中的新詞語、新概念。

2、代詞或指代短語的指代義。

理解重要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要抓兩個方面:

1、分析詞語本身的含義。

2、從句子、語段及全文的整體聯繫中理解詞語。在具體的句子中,可以從詞語所在位置的語法要求、內容要求、整個句子意思完整要求等各方面去確定詞語的基本意思。對有些詞語的理解應從語段內容的角度去分析,注意語句前後的層次性、內容的連貫性及內涵的完整性。個別詞語的含義必須通過對全文內容的把握,結合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傾向,來確定其含義,特別是對詞語語境義的提煉與概括。

針對不同的考查方式,採取以下不同的方法:

1、對概念的理解要以準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為基礎,篩選出文中有關重要信息,選出揭示概念的有關信息。

2、對詞語比喻義的理解與確認要從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性入手,尋找比喻的本體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3、代詞指代義的確定必須緊扣上下文的內容,要注意指代內容有近距離指代,也有遠距離指代,對有些指代性詞語還要特別注意其前後指代是否一致,範圍是否統一等。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重要句子是指對文章的思想、觀點、情感、結構等起重要作用的語句,所謂重要的句子是就它們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科技文中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①點明主旨的句子,即文眼句;②顯示層次的句子,即領起句、過渡句、收束句;③內涵豐富的句子,即對主旨領悟有提示性或引導性的句子;④結構複雜的句子,即對文意理解有直接影響的句子。⑤在文中有特定含義的語句。

理解科技文中重要的句子,主要的方法有兩種:

1、語法分析。對複雜的單句要分清主幹,明確陳述的對象,理解修飾、限制的成分。對複句要明確區分分句間的關係。還要善於藉助句群關係來理解句子表達的重點。

2、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來分析。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聯繫來確定語句的基本內容和含義。

三、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重要信息一般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識。這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價值所在,也是閱讀中首先要關注的地方。

2、對重要概念、知識進行闡釋的語句和相關材料。現代科技文章,不僅提出新的概念,而且還在文章中對這些相關概念和研究結論進行解說、分析和闡釋。有時還會對不同的學術研究方式及結論進行比較分析,對有關材料進行辨析和評價,在文章中往往表現出闡釋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複雜性,這是閱讀的難點所在。因此,在閱讀中一定要把握關鍵,具體辨別,嚴格篩選,這樣才能在眾多的材料中略過那些無關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

3、通過整體閱讀,篩選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態度。這方面的信息一般隱含在文章的材料和作者相關的評說中。

四、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所謂推斷,是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並正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根據閱讀文本提供的某個信息(甲),推測斷定出另一個信息(乙)。

推斷題的類型有兩種:

①甲乙兩個信息在文本中都出現

考生在通讀文本後,根據題目的要求,能夠在文本的相應區間,找到甲乙兩個信息。判斷正誤的關鍵在考察從甲到乙這一推斷是否成立。

②甲信息在文本中出現,乙信息不在文本中出現

考生在通讀文本後,根據題目的要求,在文本中只能找到甲信息,找不到乙信息。判斷正誤的關鍵是考察從甲到乙這一推斷是否符合常識常理與邏輯。

對於第一類題型,要注意,甲乙兩信息之間是否存在條件與結果、原因與結論等關係,甲與乙是否「必然」「或然」「已然」「未然」等等。

對於第二類題型,要注意,甲、乙兩個信息之間是否符合物極必反(「北風吹到底,南風來還禮」),從某些細微跡象看出整個形式發展的趨勢(「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從觀察到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貌(「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等邏輯規律。

第三節 高考命題特點與命題規律

一、命題特點

選用材料新近、新穎。高考選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個領域最新動向的文章,包含了社會科學的研究動態和成果,或是對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評價和看法,淡化文章背景,內容有積極意義,有一定文化底蘊,也有一定的理解難度。

二、命題規律

命題者設計錯誤選項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種:

1、從信息範圍的大小上看,有「範圍不清」和「以偏概全」兩種錯誤

範圍不清——選項對原文論述內容的範圍加以隨意的擴大或縮小。

以偏概全——即擴大範圍,選項對原文論述內容的範圍加以隨意的擴大。

提醒事項:注意重要詞語前邊的修飾與限制詞,例如「一些」「有些」「幾乎」「除……之外」「到……為止」「絕大多數」「有時」 「全都」「全部」

2、從信息的有無上看,有「無中生有」和「有意缺失」兩種錯誤。

無中生有——選項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斷出來。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選項中被命題者故意略去。

3、從因果邏輯關係上看,有「強加因果」和「因果顛倒」兩種錯誤。

強加因果——選項把原文沒有因果關係的信息都說成是有因果關係的。

因果顛倒——選項把原文的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之前關係。

4、從信息指代內容上看,有「偷換概念」和「張冠李戴」兩種錯誤。

偷換概念——選項將原文中相關信息換成一種與之不符的說法,或對個別字詞進行改動、變換等。

張冠李戴——主要指命題人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誤入歧途。

5、從信息的時態上看,有「未然說成已然」和「已然說成未然」兩種錯誤。

未然說成已然——忽視原文中「將來如此」等修飾語,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事情說成既成事實。

已然說成未然——忽視原文中「已經如此」等修飾語,把原文中既成事實說成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事情。

除以上五種錯誤以外,還有「答非所問」「無中生有」「主次顛倒」等,請同學們一定要提高警惕,認真看清楚選項的關鍵詞,切勿上當作出錯誤判斷。

【課堂練習】閱讀下面文章,然後完成問題。

自由和科學

愛因斯坦

其中第一目標是要求增進一切有關自然規律和社會過程規律的知識,也就是要促進一切科學工作。因為科學工作是一個自然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雖然支持的方式還沒有人能預料到。但是科學進步的先決條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換一切結果和意見的可能性——在一切腦力勞動領域裡的言論自由和教學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這樣的一種社會條件:一個人不會因為他發表了關於知識的一般和特殊問題的意見和主張而遭受到危險或者嚴重的損害。這種交換的自由是發展和推廣科學知識所不可缺少的,這件事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首先它必須由法律來保障。但單單靠法律還不能保證發表的自由,為了使每個人都能表白他的觀點而沒有不利的後果,在全體人民中必須有一種寬容的精神。這種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遠不能完全達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學思想、哲學和一般的創造性思想得到儘可能快的進步,那就必須始終不懈地去爭取這種自由。

如果要保證第二個目標,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發展成為可能,那麼就必須有第二種外在的自由。人不應當為了獲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從事個人活動的程度。而沒有這第二種外在的自由,發表的自由對他就毫無用處。如果合理的分工問題得到解決,技術的進步就會提供這種自由的可能性。

下列對第二種「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工作之餘還是有可能從事個人活動,屬於第二種「外在的自由」。

B. 第二種「外在的自由」是實現愛因斯坦所指的第二個目標的基本前提。

C. 第二種「外在的自由」與第一種「外在的自由」相輔相成,都有助於科學的發展。

D. 第二種「外在的自由」是實現合理分工和技術進步的先決條件。

答案解析:D/在原文中用了假設關係說明提供第二種自由的可能性,而選項卻說成先決決條件,這就屬於無中生有。

第四節 解題方法與技巧

做一般論述類文章的閱讀試題,要掌握大體的解題思路和步驟,簡單地說就是五個字----讀審畫比驗,具體如下:

1.先通讀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用鉛筆標記重要符號的信息。這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在閱讀中,通過把握文章的關鍵處,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價值趨向。一般來說,論述類文章的標題、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開啟幾個重點主體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幾個重點主體段落的收束句,全文總結性段落的總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價值取向。整體閱讀時快速抓住這些語句,對於理清文章局部的內容要點或分論點,把握文章局部內容的內在關聯,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審析題干,吃透選項。有了對全文的整體把握,不難迅速找准區域。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的題干設置,限定了考生答題的內容,指示着思維的方向。我們在解答現代文閱讀試題時就要仔細地審析題干,弄清題目要求,然後按照要求吃透各選項的含意,根據上下文的意脈,尋找答題的信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試題。但是有的選項涉及的信息不止一處,考生常常擇其一點而丟掉其他。這就要求考生在實際閱讀中要培養自己的「多點意識」,力求找准找全對應點,也就是答題的區間。

3.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了解行文思路。閱讀題一般是從選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篩選,因此,答案要從選文里找,只要認真揣摩上下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夠「摳」出來的。

4.在辨析過程中,找到題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體確定作答範圍。把題中每一選項的表述與文中相關內容仔細比較,看有無變化。從句式、陳述對象、句意側重點、範圍大小、程度輕重等方面辨析異同,認清命題者設題常用的干擾方法,避免誤入陷阱。其中,有的變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內容並無改變;有的變化是本質上的,如偷換概念、張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內容與原文不同。需要說明的是有些選項在文中找不到相關語句,這就需要仔細辨別其是無中生有還是合理分析。

5.閱讀題的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牢記:①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的語言形式。②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考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③棄含蓄為直接,棄分說為概括。④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6.要認真分析題干中的每一個詞語的含義。如「意義」「解釋」「作用」「原因」「證據」「主要的」「根本的」「屬於」「不屬於」等。特別注意文中某些虛詞,如「可能、大概、也許、將會」等,甄別正誤。

【課堂練習】閱讀下面文章,然後完成問題

內審美作為一種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濫觴於人類審美思想發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圖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審美而直達內在精神境界審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審美境界,來自於修道時的「致虛守靜」等內心體驗過程中出現的獨特的內審美境界。這種境界被莊子表述為「心齋」「坐忘」,具有所謂「虛室生白」的內審美效應。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況。孔子主張「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和「盡善盡美」,表現出對感官型審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審美境界的還是孔子盛讚他的弟子顏回時所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個「不改其樂」,是一種精神境界型的內審美,是一種內樂,備受儒家推崇。古希臘的柏拉圖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區別,美的是現實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體對象,而美則是這種具體對象之後的理念,這種理念具有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是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審美是人在神靈憑附並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理念世界之時才產生的。這種靈魂化了的審美也是一種典型的內審美。內審美具有精神性審美的特徵,表現出對於物質欲望的超越。正是這種超越性,構成了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

(選自《新華文摘》,有刪節)

下列各項中,關於「內審美」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內審美是指一種古已有之的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

B. 內審美是具體對象之後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

C. 內審美表現為人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和主體精神境界的提升。

D. 內審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形態,是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

答案解析:B /這只是柏拉圖對」美「的理解,本項偷換概念,張冠李戴。

第五節 高考試題分析

一、2018全國高考卷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諸子之學,興起於先秦,當時一大批富有創見的思想家噴涌而出,蔚為思想史之奇觀。在狹義上,諸子之學與先奏時代相聯繫;在廣義上,諸子之學則不限於先秦而綿延於此後中國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仍沒有終結。

諸子之學的內在品格是歷史的承繼性以及思想的創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學」,即新時代的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的品格,這可以從「照着講」和「接着講」兩個方面來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講」主要是從歷史角度對以往經典作具體的實證性研究,諸如訓古、校勘,文獻編纂,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既應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麼,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從而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

與「照着講」相關的是「接着講」。從思想的發展與諸子之學的關聯看,「接着講」接近諸子之學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內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以近代以來中西思想的互動為背景,「接着講」無法迴避中西思想之間的關係。在中西之學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的交融,從更深的層次看,這種交融具體展開為世界文化的建構與發展過程。中國思想傳統與西方的思想傳統都構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資源,而世界文化的發展,則以二者的互動為其重要前提,這一意義上的「新子學」同時表現為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創造性的思想系統。相對於傳統的諸子之學,「新子學」無疑獲得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形態。

「照着講」與「接着講」二者無法分離,從邏輯上說,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從「無」開始。它總是基於既有的思想演進過程,並需要對既有思想範圍進行反思批判。「照着講」的意義,在於梳理以往的思想發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的豐富內容,由此為後繼的思想提供理論之源。在此意義上,「照着講」是「接着講」的出發點,然而,僅停留在「照着講」,思想便容易止於過去,難以繼續前行,可能無助於思想的創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講」之後,需要繼之以「接着講」。「接着講」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進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統的形成,則是其邏輯結果。進而言之,從現實的過程看。「照着講」與「接着講」總是相互滲入:「照着講」包含對以往思想的邏輯重構與理論闡釋,這種重構與闡釋已內含「接着講」;「接着講」基於已有的思想發展,也相應地內含「照着講」。「新子學」應追求「照着講」與「接着講」的統一。(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義上的諸子之學始於先秦,貫穿於此後中國思想史,也是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

B.「照着講」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證性研究,並發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

C.「接着講」主要指接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在新條件下形成創造性的思想。

D.不同於以往諸子之學,「新子學」受西方思想影響,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

2.下列對原文論研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採用了對比的論證手法,以突出「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差異。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學」的品格可從兩方面入手,並就二者的關係進行論證。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動為前提,論證「新子學」「接着講」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論證「照着講」「接着講」無法分離,題按從邏輯到現實的順序推進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經典進行文本校勘和文獻編纂與進一步闡發之間,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對中西思想的交融與互動,「新子學」應該同時致力於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建構。

C.「照着講」內含「接着講」,雖然能發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於促進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學」要參與世界文化的發展,就有必要從「照着講」逐漸過渡到「接着講」。

二、2016全國高考卷一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貴族利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時寫刻的卜辭和與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歷史上,系統講述商史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但此書撰寫的時代距商代較遠,即使公認保留了較多商人語言的《尚書盤庚》篇,其中亦多雜有西周時的詞語,顯然是被改造過的文章。因此,胡適曾主張古史作為研究對象,可「縮短二三千年,從詩三百篇做起」。從甲骨文的發現,將商人親手書寫、契刻的文字展現在學者面前,使商史與傳說時代分離而進入歷史時代。特別是1917年王國維寫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史記殷本紀》與《世本》所載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論文無可辯駁地證明《殷本紀》所載的商王朝是確實存在的。

甲骨文的發現也使《史記》之類的歷史文獻中有關中國古史記載的可信性增強。因為這一發現促使史學家們想到,既然《殷本紀》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馬遷的《史記》也確如劉向、揚雄所言是一部「實錄」,那麼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所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虛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時期,甲骨文資料證實了《殷本紀》與《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歷史學家開始擺脫困惑,對古典文獻的可靠性恢復了信心。

甲骨文的發現同時引發了震撼中外學術界的殷墟發掘。「五四運動」促使中國的歷史學界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提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古史辯派對一切經不住史證的舊史學的無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國古史上科學的考古資料的極端貧乏;二是歷史唯物主義在史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1925年王國維在清華國學研究院講授《古史新證》,力倡「二重證據法」,亦使中國歷史學研究者開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這些歷史因素對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興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發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繼續尋找甲骨。而第二次發掘時,已從主要尋找甲骨變成了對整個遺址所有遺存的科學發掘。

甲骨文的發現還大大加速了對傳統的中國文字學的改造。漢代以後中國的文字學家崇尚許慎的《說文解字》,傳統的文字學主要是《說文》學;但由於北宋以來金石學的發展,特別是對金文的研究,已不斷地用商周古文字對《說文》的文字學進行補充。到了清代,對金石學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使《說文》的權威性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甲骨文的發現提供了漢字的早期形式,其構成離小篆甚遠,多有象形、會意文字,令當時學者眼界大開。《說文》以小篆為本解釋字源的理論難以維持,自此中國文字學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摘編自朱鳳瀚《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王公貴族占卜吉凶時寫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的發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 在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前,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中了解中國歷史上存在一個商王朝,然而這些文獻卻並非成於商代。

C. 由於缺少成於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從穩妥的角度出發,胡適認為古史研究大致可從西周時代開始進行。

D. 1917年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內容的真實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20世紀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時期,一些歷史學家對《世本》的可靠性將信將疑,認為其中記載的一些內容恐怕是虛構的。

B.舊史學的研究既缺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又缺乏科學的考古資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無情批判。

C.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讓中國歷史研究者認識到,在考證古史時不僅要注重歷史文獻的記載。也要重視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許慎的《說文解字》沒有利用漢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據小篆來研究古文字,這使它在解釋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尚書盤庚》明顯是後人改造過的文章,由此看來,儘管其中保留了許多商人語言,但是僅憑此篇仍不足以證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證實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的客觀存在,還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發掘的目的發生了改變,是因為歷史語言研究所認識到,除了甲骨之外,遺址的其他遺存也可以作為研究中國歷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發現,學者們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憑依,從此中國的文字學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8年參考答案:1.D 2.A 3.B

16年參考答案:1.D2.B 3.D

第一章 文學類現代文閱讀

第一節 課文嚮導

文學類現代文文體包括小說與散文。在高中語文必修課程中,必修一、必修二各有一個單元散文,必修三、必修五各有一個單元小說。

高考文學類現代文考試說明:

第二節 小說的閱讀

1.明確概念: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

2.三要素:人物、環境、故事情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主題)

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一)、人物形象

1、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寫:

肖像描寫: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狀態和風貌;反映人物的性格愛好.

動作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心理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細節描寫:指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環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徵、某一細微事實所作的具體、深入的描寫,能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描寫對象的特點鮮明突出。

2、小說中的人稱及作用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便於直接對話交流情感,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第三人稱:能比較客觀的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3、小說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主人公、次要人物。

這兩類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分別是:

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夠揭示、突出、深化主題;

次要人物能夠對比、襯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點,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鮮明;也能夠推動情節的發展或者造成情節的陡轉;有對比、襯托、揭示主題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說常考的題型。

設問角度: 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

分點答,性格特點+文中的依據。

如何解答這類題型,一般可從五面揣摩:

第一,從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從描寫手法中認識人物性格。作品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都是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

第三,從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中認識人物性格;

第四,藉助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把握人物基本特徵。包括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它們直接決定着人物的言行,影響着人物的性格。

第五,從社會環境、活動場景及人物關係中認識人物的典型意義;

注意:區別「人物形象的特點」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人物形象特點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點,但還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職業、地位、技能、行為習慣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則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點。

(二)、情節

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敘事的順序:

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分析小說思路的考點及其主要知識點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解析】一般來說,小說線索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小說中的中心詞。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解析】小說線索分為單線和雙線兩種。要求分析的「小說線索」,一般都是雙線結構,一明一暗,相互交織。但注意的明暗交織的雙線必須是由一個共同點來連接。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解析】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一般會考慮如下幾點:①明暗雙線,②巧設懸念,③一波三折,④鋪墊伏筆,⑤出人意料,⑥前後呼應。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解析】分析小說具體寫到某個情節或人物的作用,可以從如下幾點考慮:①如果是開頭的情節,一般有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的作用。②如果是中間的情節,一般有推進故事、引起下文的作用。③如果是結尾補敘的情節,一般有照應前文、補充解釋或者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作用。④如果是小說的配角,一般有主次互動、深化主旨情感或者以配角襯托(正反)主角作用。

解題方法:分析情節作用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入手: (1) 情節自身方面:為下文情節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照應前文;推動情節發展或轉折;設置懸念,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作為線索,貫穿全文。 (2) 主題方面: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3) 人物方面:點明人物活動的環境;表現了或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中如多次寫到某個細節(情節或者行為),其前後的不同主要要聯繫前後文,從主旨表達和情感體現兩方面去分析它的異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創設背景,渲染氣氛,②鋪墊伏筆、暗示情節發展,③刻畫人物、推動情節,④突出主旨、抒寫情感。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其主要作用有:①補充敘述,完善情節;②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發展蓄勢; ③上下銜接,過渡自然。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解析】小說中人物起名頗能體現作者的巧妙心思。小說大家往往利用如下技法給小說主人公起名:①諧音雙關法,如《紅樓夢》中「原應嘆息」「真事隱」等;②人如其名法,一曰如外形,如魯迅小說中的「駝背五少爺」、「紅眼睛阿義」、「花白鬍子」等;二曰如性情,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白自在」、「左冷禪」等;③歷史文化法,如金庸小說中「岳不群」、「卓不凡」、「王重陽」、「李莫愁」等;④時代標識法,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郭靖」和「楊康」,合二為一就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巴金小說中的「覺新」、「覺民」等;⑤蘊涵深意法,如《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⑥怪誕新奇法,如古龍小說中的「西門吹雪」、「楚留香」、「花無缺」。

【解析】根據作者給人物命名的技法,我們可以推測小說中人物起名的用意大致有如下幾點: ①一語雙關,揭示主題。②揭示人物外貌特徵或性格特徵;③體現小說的文化內涵;④暗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⑤暗示故事結局,揭示小說主題;⑥用新奇的手法吸引讀者。

(三)、環境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台,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主旨的表現有極其重要的關係。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繫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環境描寫」常見題型

1.常見題型: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 ):①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節令和地點;②交代人物活動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為刻畫人物作鋪墊;④推動故事情節發展;⑤暗示或象徵社會環境,襯托主題。

2.環境類試題答題思路:

(1)表述要點: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 染……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襯托)→→④主題(表達,寄託,暗示,揭示)。

(2)表述格式:×××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託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四)、主題與標題

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小說的主題寓於小說中的題材和人物形象之中,一般來講,可以通過環境、背景甚至小說的標題來了解小說的主題,也可以通過人物、情節了解小說的主題。

Ⅰ、 「主題思想」常見題型

1.賞析把握小說主題的常見題型:

⑴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 ⑵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體會); ⑶結合全文主題,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2.小說主題分析概括題解題思路:

⑴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⑵從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徵與典型環境上把握主題。聯繫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從而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⑶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3.主題的常見表現形式: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Ⅱ、標題

主要圍繞理解含義與標題的作用兩個角度進行考查。

標題類題目答題策略 1、標題作用類題目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題:

第一, 標題交代時間、地點、環境、創設了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

第二, 標題是小說的線索,組織全文,寄託情感,深化主題。

第三, 標題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

第四, 標題暗示了情節的發展或鋪開情節,呼應細節。

第五, 標題一語雙關,是否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六, 標題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2、理解標題內涵:

一是表層含義,具體的意思(文中具體的xx);

二是深層含義,與主題相關的意思。

(五)、 高考中常見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試卷中常見的藝術手法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對話、比喻、誇張、象徵、變形、烘托、渲染、對比、反襯、伏筆、暗示、雙關、擬人等。

附1:常見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 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4.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5.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同句式構成排比,增加語拋,起強調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7.設問:形式為自問自答。作用是: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

8.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作用。

附2:常見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1.鋪墊: 為主要情節做準備或醞釀高潮到來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節。 作用:顯示情節發展的必然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可以製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

2.象徵: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耐人尋味。

3.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作用:突顯對象的特點,使形象更加鮮明。

4.襯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作用:突出本體的某個特徵。

5.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 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 作用:前後對比,形成起伏之勢,給讀者強烈印象,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4、(前後)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 嚴謹。 作用: 內容前後照應, 情節嚴絲合縫。

5、正側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作用: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6、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以實襯虛、以虛襯實,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作用: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突出主旨。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託作者的主張、哲理,能給人留下思考的餘地和想象的空間。

8、聯想、想象:聯想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想象是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增添藝術感染力。

9、襯托(渲染):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點,營造氛圍。

10、動靜結合: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11、以靜襯動:突出了事物的動態(熱鬧、靈活、敏捷等)特徵。

12、以動襯靜:突出環境靜謐、安靜、寂靜的特點。

13、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委婉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4、白描:不用華麗的辭藻,用最經濟、最儉省的筆墨勾勒鮮明生動的形象。寥寥幾筆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韻的效果。

15、開門見山:文章開頭直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第三節 散文閱讀

一、散文的基礎知識: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來抒寫作者的見聞和感受。它通過短小的篇幅,自由、靈活的手法,表達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發現。敘事、抒情、議論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讀起來,像走進作者敞開的心扉,聽他傾訴衷腸。

(二)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描寫、敘述、議論熔為一爐; (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 (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三)散文的分類

(1)寫人敘事散文 魯迅的《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朱自清的《背影》;胡適的《我的母親》

(2)寫景狀物抒情散文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蕭乾的《吆喝》

(3)議論性散文 冰心《談生命》

二.常見考查題型:

(一) 整體感知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考察類型 1.直接概括全文內容。 2.回答某一段落內容或全文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題鑰匙 1.儘量利用原文語句。 2.沒有原文語句可利用時,要注意概括得全面、準確,不要漏掉答題點。

(二)品味散文語言,體悟詞句作用

考題形式

一、品味詞語。 1.解釋詞語含義。 2.品評加點詞語的作用。

解題鑰匙 1.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要結合語境。 2.品評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達效果(即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的詞語)或在結構上起到獨特作用。

方法指導: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切忌「斷章取義」。聯繫上下文,推知其語境義。

二、理解句子的含義。 (答題時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係上分析考慮。)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題時應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

1、結構上,應從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後照應、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點題、總結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內容和主題上:點明主旨,深化主題。(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四、語言賞析。 A、用詞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形容詞、疊詞及成語等。 B、修辭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對偶句、反問句等。(作用:比喻使語言生動形象;排比使語言氣勢磅礴、感情強烈;擬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對偶使語句形式整齊、音韻鏗鏘;反問句增強語氣;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C、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種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個語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轉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點睛句。 ③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態度。 ④描寫句。那些刻畫人物和環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 ⑤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運用一些修辭手法。 ⑥尾句。語段的尾句或概括總結全文,或照應開頭,或留下思考的餘地,或抒發感情。表達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華主題,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 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象徵、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詠物寄情、寓理於事、融情於事 先抑後揚、以小見大

附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的作用:

☆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 力。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 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四)散文的線索

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 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

找線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句子; 三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五) 辨析句子所運用的修辭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2.擬人:人格化、生動化、形象化3.排比:增強語言氣 4.反問:加強語氣5.反覆:強調6.對比:突出其中一個。7.對偶:句式整齊 結構統一8.誇張:極力的表現。

(六)題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徵意義;(2)語帶雙關;(3)作者感情的出發點;(4)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5)文章線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讀者、新穎;(8)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後再分析作用。

(七)表達方式的作用

表達方式:敘述(順敘、倒敘、插敘)、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描寫;直接描寫-正面描寫、間接描寫-側面描寫等)、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後揚等)、議論、說明。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描寫的角度 A、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B、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C、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 D、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時代背景;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渲染環境氣氛。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三、散文閱讀答題步驟:

(一)閱讀課外語段的步驟:

1、 通讀文章,整體感知:中心內容,思路結構;寫法特點,語言特色。

2、 縝密審題,明確要求:關鍵詞語,提示性詞語、規定性詞語;準確理解題意,明確解題要求。

3、 分段研讀,尋找答案:帶着問題,確定區域,精讀內容,瞻前顧後,圈點勾畫,搜集信息。

4、 深思熟慮,精確表達:整合信息,組織語言,規範答案,回照題干。

(二)閱讀例說

1.請從語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語段。若從別的角度呢? 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查盡力刺去,那查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從語言角度: 運用了一組恰切的數量詞,如一輪、一個、一柄、一匹; 運用了一組絢麗的描繪色彩的詞,如深藍、金黃、碧綠、銀圈; 運用了一組生動逼真的動詞,如掛、捏、刺、扭、逃。 * 從表現手法角度:先寫景後寫人; 先靜景描繪,再動景刻畫。

2.請從文體知識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從別的角度呢?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文體知識角度:這段文字簡明地點出了記敘的有關要素:地點(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從寫法角度:開篇點題(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第四節 高考真題演練

一、2016全國高考卷一試題分析

李銳

拄着鋤把出村的時候又有人問:「六安爺,又去百畝園呀?」

倒拿着鋤頭的六安爺平靜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爺,後晌天氣這麼熱,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爺!」

六安爺還是平靜地笑笑:「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

「咳呀,鋤了地,受了累,又沒有收成,你是圖啥呀六安爺?」

六安爺已經記不清這樣的回答重複過多少次了,他還是不緊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

斜射的陽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爺的臉上,漸漸失明的眼睛,給他帶來一種說不出的靜穆,六安爺看不清人們的臉色,可他聽得清人們的腔調,但是六安爺不想改變自己的主意,照樣拄着鋤把當拐棍,從從容容地走過。

百畝園就在河對面,一抬眼就能看見。一座三孔石橋跨過亂流河,把百畝園和村子連在一起。這整整一百二十畝平坦肥沃的河灘地,是亂流河一百多里河谷當中最大最肥的一塊地。西灣村人不知道在這塊地上耕種了幾千年幾百代了。西灣村人不知把幾千斤幾萬斤的汗水撒在百畝園,也不知從百畝園的土地上收穫了幾百萬幾千萬斤的糧食,更不知這幾百萬幾千萬斤的糧食養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從今年起百畝園再也不會收穫莊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畝園,要在這塊地上建一個焦炭廠。兩年裡反覆地談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購價壓在每畝五千元,為了表示絕不接受的決心,今年下種的季節,西灣村人堅決地把莊稼照樣種了下去。煤炭公司終於妥協了,每畝地一萬五千塊。這場驚心動魄的談判像傳奇一樣在亂流河兩岸到處被人傳頌。一萬五千塊,簡直就是一個讓人頭暈的天價。按照最好的年景,現在一畝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塊錢。想一想就讓人頭暈,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畝地里刨出來一萬五千塊錢吶!勝利的喜悅中,沒有人再去百畝園了,因為合同一簽,錢一拿,推土機馬上就要開進來了。

可是,不知不覺中,那些被人遺忘了的種子,還是和千百年來一樣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綠的葉子上都會有珍珠一樣的露水,在晨風中把陽光變幻得五彩繽紛。這些種子們不知道,永遠不會再有人來伺候它們,收穫它們了。從此往後,百畝園裡將是爐火熊熊、濃煙滾滾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爺捨不得那些種子。他掐着指頭計算着出苗的時間,到了該間苗鋤頭遍的日子,六安爺就拄着鋤頭來到百畝園。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現在,勞累了一天的六安爺已經感覺到腰背的酸痛,滿是老繭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塊空地,然後,坐在黃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煙,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緩下來。等到歇夠了,就再拄着鋤把站起來,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鋤頭一次又一次穩穩地探進搖擺的苗壠里去。沒有人催,自己心裡也不急,六安爺只想一個人慢慢地鋤地,就好像一個人對着一壺老酒細斟慢飲。

終於,西山的陰影落進了河谷,被太陽曬了一天的六安爺,立刻感覺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絲涼意。他緩緩地直起腰來,把捏鋤把的兩隻手一先一後舉到嘴前,輕輕地啐上幾點唾沫,而後,又深深地埋下腰,舉起了鋤頭,隨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鋒利的鋤刃悶在黃土裡咯嘣咯嘣地割斷了草根,間開了密集的幼苗,新鮮的黃土一股一股地翻起來。六安爺愜意地微笑着,雖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聲音,鼻子裡的氣味,河谷里漸起的涼意,都讓他順心,都讓他舒服。銀亮的鋤板魚兒戲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綠波中上下翻飛。於是,鬆軟新鮮的黃土上留下兩行長長的跨距整齊的腳印,腳印的兩旁是株距均勻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爺種了一輩子莊稼,鋤了一輩子地,眼下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爺心裡知道,這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鋤地了,最後一次給百畝園的莊稼鋤地了。

沉靜的暮色中,百畝園顯得寂寥、空曠。六安爺喜歡這天地間昏暗的時辰,眼睛裡邊和眼睛外邊的世界是一樣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這黑暗的世界裡。

很多天以後,人們跟着推土機來到百畝園,無比驚訝地發現,六安爺鋤過的苗壠里,茁壯的禾苗均勻整齊,一棵一棵蓬勃的莊稼全都充滿了豐收的信心。沒有人能相信那是一個半瞎子鋤過的地。於是人們想起六安爺說了無數遍的話,六安爺總是平靜固執地說,「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頭寥寥幾句對話,六安爺這個勤勞而孤僻的老農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同時,他與村人的分歧也開始顯露,並為下文情節發展埋下了伏筆。

B.西灣村人與煤炭公司「驚心動魄的談判」,是小說中隱約可見的敘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會背景,巧妙地將六安爺的個人感受跟時代的變化連接起來。

C.小說中寫到百畝園將要變成焦炭廠,往日的田園風光將會被「爐火熊熊,濃煙滾滾」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關於生態問題的思考及小說的環保主題。

D.關於六安爺鋤地的描寫生動而富有詩意,傳達了六安爺在百畝園勞作時愜意舒暢的感覺,這樣的寫法強化了小說所表達的人與土地分離的悲涼感。

E.綜合全文來看,六安爺的「平靜固執」,說明他作為一個老人,一方面已經飽經滄桑,看透世事變遷,另一方面也難免思想保守,無法與時俱進。

(2)小說以「鋤」為標題,有什麼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3)小說較為誇張地連續使用「幾萬」「幾百萬」之類的詞語描述百畝園的歷史,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試簡要分析。(6分)

(4)「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這句話,既是理解六安爺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8分)

【答案解析】:

(1)D3分,B2分,A1分

解析:C選項小說的主題並非環保,E選項「難免思想保守,無法與時俱進」與文意不符。

(2)①鋤作為一種農具,象徵六安爺的人生和精神;②鋤喻示勞動者與土地的親密關係;③鋤意味着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④鋤作為一種勞作行為,蘊含着六安爺對土地的熱愛,又暗示着他對土地的告別。(四點答三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標題內涵的分析能力。一般而言,對小說標題內涵的分析要從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兩個基本角度進行思考。從表層含義看,顯然「鋤」應指六安爺帶着鋤着堅持去百畝園為苗鋤地的這一舉動,也是六安爺手中的農具。從深層含義看,六安爺堅持去鋤地卻不是為了收成,而是為了「過癮」,因為百畝園就要被占用,再也沒有機會鋤地了,那麼「鋤」則有更深層的精神意義:成了六安爺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曾經的生活的懷念。從全文的主旨來看,作者表現了農業文明在與工業文明的衝突中,逐漸被「鋤掉」的對程,所以從社會層面講,「鋤」這一動作有「替代」的象徵意義。

(3)①強調百畝園是西灣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②將百畝園抽象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③與下文百畝園的一朝被毀構成鮮明尖銳的對比。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詞的分析能力,具體表現為對重複詞語的作用的分析。對於文中重複頻率較的詞語或句子的作用的分析,一般可以從內容、結構、情感、人物形象、表現手法等角度分析其表達效果。作用在描述百畝園的歷史時,用「幾萬」修飾人們流的汗水,「幾百萬」修飾百畝園產的糧食,內容上突出百畝園的歷史之悠久和重要性,多次重複在情感上也表現了村子裡人對百畝園的依賴與不舍之情,其百畝園的重要性與後文被賣後將被毀形成對比,同時也為後文六安爺不顧勞累鋤地作鋪墊。

(4)六安爺層面(4分):①六安爺用這句話來回應村人的勸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溫和而又固執的性格特點;②百畝園即將不復存在,六安爺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過在百畝園的「癮」,由此能體會到他內心的隱痛。

小說主旨層面(4分):①在大地上勞作是一種「癮」,即勞動者的精神需要;②隨着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的結束,耕種的意義只剩下「過癮」,令人嘆惋又發人深思。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理解六安爺的關鍵」和「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暗示答題時要注意從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說主旨兩方面進行分析。「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在文中三次出現,多次不顧村人的勸阻,一方面表現了六安爺的固執性格和對土地的溫情與熱愛,另一方面因為六安爺處於半瞎狀態,加之百畝園即將消逝,再無沒有機會鋤地了,所以要「過癮」,也突出了六安爺對失去耕地的無奈與悲涼。從主旨角度看,六安爺個人的「過癮」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勞作,因為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更有精神寄託的內涵。從社會層面講,小說揭示農業耕地被工業生產擠占的現狀,通過六安爺這一人物形象表現了人們對賴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戀與不舍,從而表現出作者對工業化社會到來的深沉思考。

第一章 實用類現代文閱讀

第一節 課文嚮導

實用類現代文文體包括人物傳記、新聞(含消息、材料、述評)、演講辭。在高中語文必修課程中,必修一有一個單元新聞及報告文學,必修二有一個單元為演講辭。

一、高考實用類現代文考試說明:

二、考點解讀:

1、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

2、在閱讀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與判斷;

3、聯繫傳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把握作品所陳述的與社會進程以及傳主個人成長相關的重要事實;

4、了解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細節,能分辨所陳述的客觀事實與作者個人所持見解、觀點之間的區別及聯繫;

5、理解傳記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分析和評價;

6、通過具體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對影響傳主成長的各種因素作出符合實際的分析,對其思想、品格及功過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7、對人物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感悟,能正確認識先天稟賦和後天環境、志向和命運、奮鬥和機遇、挫折和成功、事業和愛情等各種關係對於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8、對傳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氣質、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態度作出自己的評論;

9、能夠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從正反兩個方面接受有益的啟示,形成自我規劃人生的意識和能力。

三、考題解讀

1、2018年高考相較於2017年高考題有所變化,實用類文學多選擇幾則相關聯的新聞素材(含圖表)進行異同點分析,題型為二客一主,二道四選一,一道主觀題。

2、主觀題要特別注意開放題型,這要保證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到位。

1、2019年實用文要提到文學文閱讀之前,並且基本確定又是非連貫性新聞文本解讀,故2019總複習要有意識加強對此類題型的分析和解答。

第二節 新聞類實用文知識分解

一、什麼是新聞

新聞是消息、通訊、特寫、訪談、新聞評論等體裁的統稱,具有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簡明性的特點。新聞類文本閱讀經常考查消息、通訊、特寫、訪談、新聞評論五類體裁。

1.新聞的含義

(1)新聞的定義

新聞的定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說法有上百種之多。比較權威的說法是:新聞是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種:一是新聞事實,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觀評價。

(2)新聞的概念

新聞有超廣義、廣義和狹義三種概念。

超廣義的新聞是指人與人交往中傳播的各種最新信息的綜合,比如人們通過電話、信箱、電子通訊工具等傳播的信息,街頭巷尾的交談,某則具有新鮮內容的告示、廣告等。

廣義的新聞是指新聞機構採用一定的傳播方式向社會公眾發布的消息、通訊、特寫等新聞體裁的總稱。

狹義的新聞是指消息。

超廣義的新聞高考中不會出現,狹義的新聞篇幅短小,可能會在語言運用和表達中有所考查,應該關注的新聞是指廣義的新聞,重點研究其中的通訊、特寫兩種體裁。

2.新聞的基本特徵

(1)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的第一要素,是新聞的生命,不真實的新聞就叫謠言。新聞的真實性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

①準確

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必須完全準確真實;對事件的情節描寫、數字運用、人物語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變化、感情起伏的介紹也必須準確真實。

②全面

對客觀事物報道的時候要全面看問題,不能主觀片面。

③深刻

新聞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為假象所迷惑。

(2)時效性

要及時迅速地傳達出來以求新鮮、新穎、適時,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訊次之,特寫最弱。

(3)接近性

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心理上的接近。具有接近性的新聞事實,受眾才會關心。

二、新聞的閱讀要求

首先,新聞的內涵比較豐富,所以考生必須掌握相關的文體知識。

(1)消息

①概念:消息又稱簡訊、短訊或快訊。它是新聞報道中最簡練、最短小的一種體裁。消息的特點是真、短、快。它一般具有六要素。一條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部分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標題、導語和主體。

②基本特徵:用事實說話,及時地報道最新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消息強調及時、快、新,語言簡明。

③要素:消息的要素又稱「五個W」,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這五個「W」與記敘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④結構:消息的結構形式是多樣的,常見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結合、自由式等。

a.標題: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時間傳達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鮮明、概括、準確、生動。形式有三種,就是單行標題、雙行標題、三行標題。

完整的消息標題有三行:引題、正題和副題。引題放在正題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引出正題;正題概括說明消息的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是標題的核心;副題放在正題後,揭示結果和內容提要,對正題起着補充說明的作用。

兩行標題的形式有:「正題+副題」、「引題+正題」。擬標題時,標題要注意虛實結合,「實」是指包含具體新聞事實;「虛」是指介紹背景、揭示意義或點明意圖。

一般來說,單行標題必須是實題,雙行標題中,必須有一個實題,而「正題+副題」的標題,副題必須是虛題。

b.導語:消息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鮮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題思想。導語通常要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常見的導語類型有:敘述式、描寫式、對比式、評論式、提問式、結論式。

c.主體:緊接在導語之後,它對導語作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實事求是地寫出導語所概述的內容。

d.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與其他方面的聯繫等。一般說,它是消息的從屬部分。消息背景的種類可分為三大類:對比性背景材料,說明性背景材料,注釋性背景材料。

它對於新聞事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說明新聞事件的起因;顯示或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聞稿件的新聞價值;表明記者的觀點;襯托、深化主題。

e.結尾:即結語,緊扣主題的抒情議論,起到表現或深化主題的作用,語言較為精練。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並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結尾。

(2)通訊

通訊是比消息更詳細、更生動地報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聞體裁。從內容上看,通訊側重於寫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動作用;從內容上看,通訊對新聞事實作較為詳細而完整的報道;從表達方式看,通訊可以採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表達方式;從時效看,通訊的採訪較為費事費力,寫稿的時間要比消息長。好的通訊要涉及到主題、選材、結構、細節描寫等。

一般通訊可分為四類: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概貌通訊等。

主題:準確、鮮明、集中、深刻。

選材:嚴格、精心挑選能突出主題、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結構:較靈活,做到完整、嚴謹、巧妙、和諧,情節要有些起伏,有點波瀾。

細節描寫:使通訊中的人物「立」起來,感染和打動讀者。

人物通訊:以人物為報道對象,着重反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思想、言行、事跡,在一個主題貫穿下容納着相當豐富的人物資料,並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動、教育讀者。

事件通訊:以寫事件為主的通訊。它主要記述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果,交代來龍去脈,介紹具體情況,點明它的典型意義,以體現時代的新氣象、新變化。

工作通訊:就是反映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的成績,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或者探討有爭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的報道。它是報紙上經常運用指導工作的重要報道形式,是一種重要的應用文體。它的政策性、指導性較強,要求寫出背景、做法、成就、經驗、教訓,概括好粗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它比典型的報道更詳盡,比工作總結要具體生動,富有文、情、理之長。

概貌通訊:也稱風貌通迅,是勾勒某一地區、 某條戰線或某個單位面貌變化的一種通訊。報刊上標以「見聞」、「巡禮」、「側記」、「紀行」一類字眼的通訊文章,大體皆屬概貌通訊。

五、高考真題演練(2018年全國卷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頓世界量於通信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信安全是國家信息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通信安全的追求從未停止,然而,基於科算複雜感性的傳統加密技術,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譯的可能性。隨着數學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經典密碼被破譯長可能性與日俱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說:「通過量子通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量子調控技術,用一種革命性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從而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量子密鑰分發和量於隱形傳態。量於密鑰分發通過量子態的傳構,使遙遠兩地的用戶可以共享無條件安全的密鑰,利用該密領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這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內容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量於糾維種性。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遍遠地點,而不同傳送物質本身。通過隱形傳輸實現信息傳遞。(摘編自吳月輝「墨子號」,搶占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人民日報》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偉的導師安東.蔡林格說,潘建偉的團隊在量子互聯網的發展方面衝到了領先地位,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構成的能夠在全球範圍分享量於信息的網絡。這將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為可能,同時也使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新的控制選距離量於聯繫的實驗。目前,潘建偉的團隊計劃發射第二顆衛星、他們還在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上進行着一項太空量子實驗。潘建傳說,未來五年「還會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潘建偉是一個有着無窮熱情的樂觀主義者。他低調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心。稱中國政府將會支持下一個宏偉計劃一一項投資20億美元的量於通信,量子計量和量子計算的五年計劃,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2016年宣布的旗艦項目,投資額為12億美元。

(摘編自伊麗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帶到太空又帶同地球的物理學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讀賣新聞》5月2日報道:中國實檢設展服准一流(記者:蔚田一彥、船越翔)

在中國南部產東省東莞市部外的丘陵地帶,中國剛剛建成了大型實驗設施「」中國散裂中子彈」,該實驗設格建設費用達到23億元人民幣,3月正式投入運行,中國是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後第四個擁有同樣設施的國家。目本的LPARC加速器設施中心主任齊藤直人說:「雖然日本在技術上和經驗上領先,但中國發展得實在大快。亞洲的中心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變。」

中國推進理員大型工程記有限多,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政協委員潘建偉被媒體記者團團圍,潘建偉是利用2016年發制的「君子號」人類2里進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國隊負責人,其團隊2017年以後相繼發布了多項世界首創的實驗成。潘建偉今年自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使用人造衛星的實驗要耗費巨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還在猶豫不決。日本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在踏入他國難以涉足的領域。領先世界」。(摘編自《參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結台起來,利用量子調控技術。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可以有效解決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問題。

B.潘建偉團隊在天宮二號空間站上進行大量量子實驗,並計劃發射「墨子號」後的第二顆衛星,他對未來五年會取得的成果充滿信心。

C中國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後成為散裂子彈設施的國家。有些日本科學家有了危機感,認為亞洲的中心正在向中國轉移。

D.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比如使用人造衛星開展科學實驗。需要耗費巨額資金,歐烈和日本都還在猶豫不決,因而尚未涉足這些領域。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利用「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研究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的量子通信技術,對國家信息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具有重委意義。

B.量子密鑰分發是通過量子態的傳輸,使雙方共享無條件安全的量子密鑰,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從而確保信息傳遞絕對安全。

C.考慮到干百年來人們對於通信安全的追求從來停止。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和歐洲都投入巨額資金,首要目的是搶占儘可能多的市場份額。

D.材料二和材科三中,國外媒體對於我國通信技術研究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報道,認為中國無論是投資力度還是研究水平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9.以上三則材料中,《人民日報》《自然》《讀賣新網》報道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7.D8.C

9.第一問:①《人民日報》側重介紹我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顯中國速度與中國創造;②《自然》雜誌側重介紹潘建偉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奉獻,強調個人能力和經費投入;③《讀賣新聞》以「墨子號」為例,側重介紹中國實驗設施先進,突出投入之大和發展之快給日本帶來壓力。

第二問:三家媒體的定位和出發點不同,因此對同一事件報道的側重點不同。

第三節 人物傳記類實用文知識分解

一、傳記文學類文體概念及特點

1.概念:傳記以寫人為中心,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 傳記是記載人物事跡的文章,它可以由別人敘述,也可以由自己敘述,可以記載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記載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須忠於史實,並刻畫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過人物再現歷史。好的傳記應該透出歷史的價值,有時代的氣息;讓讀者經歷傳主的成功、失敗、起伏。

2.特點:傳記的文體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其中,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徵,因為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範圍等,寫作時不允許任意虛構。但傳記不同於一般的枯燥的歷史記錄,它具有文學性。它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內;它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傾注了愛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此外,還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二、傳記的分類:

(1)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後者是他人撰寫的。

(2)從表達方式看,一般的傳記以記敘為主;還有的傳記,一面記述人物的經歷,一面加以評論,記敘與評論各半,這種傳記則被稱為「評傳」。

(3)從篇幅的長短來說,它可以分為大傳和小傳。

(4)從創作方法分:傳記文學,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活動的歷史背景等,以史實為依據,但又不排斥某些聯想性的文學描寫。歷史性傳記:以記敘翔實的史實為主,用語比較平實。

三、高考命題特點與命題規律

由於篇幅限制,完整版獲取方式如下

【電子打印版免費獲取方式:關注後發送私信「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啦】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25 07:05:21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4-05-07 10:05:54

求助

頭像
2023-12-22 16:12:05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1-23 01:11:5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