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這些前輩比「渣」,蘇大強不過是個小兒科

情感導師 711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章來源:蹦迪班長

說到當下最火的電視劇,那肯定要屬《都挺好》了。正午陽光的團隊,加上一幫實力派演員的誠摯表演,把「原生家庭」這個堪比「婆媳關係」的頂級流量話題徹底帶火。

其中,由倪大紅扮演的父親蘇大強一角尤其受關注,在各大社交平台已經成為一個存在感強烈的代名詞,什麼"做人不能太蘇大強"、"轉發這個蘇大強"、"三觀被蘇大強震碎"、蘇大強名言絕句集錦等等。

按我說,蘇大強紅得有理,但還遠遠不夠。

跟這些前輩比「渣」,蘇大強不過是個小兒科

為啥呢,因為如今的中國影視劇里,太缺乏像蘇大強這樣"不定性"的角色了。以至於一旦出現一個,就很容易刷屏,比如之前《人民的名義》裡集精明、暴躁、有野心等多種個性於一身的達康書記。

關於"不定性",我瞎概括一下,它區別於好人徹底好,壞人徹底壞,與扁平化、臉譜化、預期化、極端化相反,它來源於生活,但也有藝術化加工,不過總體來說是日常的、多變的、流動的。

就比如蘇大強,他不是大奸大惡、也不是一點是非不分,他就是在父權社會中躲藏着、算計着、摸爬滾打遺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毒瘤。

他算不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本質上還被動物性驅動的可憐可恨的窩囊廢。這種人平常不易冒頭,一旦冒頭就能刷新下限。這部劇剛開始播的時候大家都特煩蘇母,覺得她像個老妖婆式的重男輕女,但隨着劇情發展,大家三觀又碎了,驀然回首,蘇大強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哪!

可是蘇大強這樣的角色僅僅能用"三觀"和"作"來概括嗎?或者說一個文藝作品、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一個角色的價值就只體現在某種"正確"和"錯誤"上嗎?

如果一個人真這麼想,那麼只能說他還沒養成"三觀"。

倪大紅老師前年還演過《夜闖寡婦村》,

大家覺得"毀三觀"嗎?

很遺憾,如今有不少觀眾喜歡把"三觀"掛在嘴邊,仿佛要把它捧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似的,結果越是這樣,自己的"三觀"就越脆弱,就像碰瓷兒的手裡的瓷罐子,還沒等咋地呢,自己先卒瓦個稀碎。

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呢,還是人性的扭曲呢?我覺得都不是,應該是還不夠淪喪,以及還不夠扭曲。

但是往前捋一捋,就會發現中國影視劇並不缺乏豐富、細膩、現實、鮮活的藝術形象,也許他們在當下還會被貼上諸如"渣男"、"渣女"、"白蓮花"、"男神"等各種容易識別和傳播的標籤,可這並不妨礙他們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1948年導演費穆改了又改的《小城之春》終於上映了,電影只圍繞一個小家庭來講故事,卻拍出了"城春草木深"的感覺。

影片中的丈夫常年生病,生活無趣,一天丈夫的好友兼妻子的舊情人前來拜訪,倆人在這蕭瑟的小城裡舊情復燃,雖然沒有身體接觸,但思想早已越界。

兩個人不斷登上城牆,又不斷踟躕歸來,導演把"欲拒還迎"拍出了一種超越意識形態的性感。

妻子對丈夫的吐槽

從空間和位置看出倆人的隔閡

獨上城樓,眺望遠方

四人在城牆上各懷心事

從當時的時間結點來看,這部電影既不宣揚主義,也不關心立場,反而大肆探討婚內精神出軌,塑造了一對準"姦夫淫婦"的形象,這不是自絕於人民嗎?

可就是這樣一部沒有"格局"的電影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難得的經典,被專業教科書和影評人奉為難以超越的佳作。

說到底,就因為這部電影具有一種難得的融匯的美感,它既有現代社會的兩性情感觀,又受着傳統倫理道德的束縛,痛苦、隱忍、克制、又可能會隨時被打破,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很高級"。

這種價值觀的博弈在當代社會依舊存在,但絕大多數影視劇卻還在更基礎的1.0時代徘徊。

妻子與情人穿越"藩籬"

倆人的感情如半遮半掩的面紗

1950年,根據華北現代民間傳說改編的《白毛女》在全國範圍內熱映,陳佩斯的父親陳強在片中扮演大反派黃世仁,把我們貧下中農的喜兒折磨得"由人變成了鬼"。

借着這股東風,"黃世仁"成功走出華北,走向全國各地,成為全民diss的對象。據說當時有的解放軍同志看完後十分氣憤,差點拿槍崩了陳強。

電影《白毛女》劇照,左一位陳強

電影《二子開店》劇照,右一為陳佩斯

雖然當時只能儘量去醜化這個形象,但陳強老爺子的表演依然很有層次,沒有全然的臉譜化。

黃世仁搶喜兒並不完全是急色,而是要豎立他"東家"的權威,目的還是要繼續放高利貸去壓榨底層,所以陳強說話的時候總是含着半句,平常不動聲色,一咬後槽牙卻帶着股狠勁,第一次見喜兒他用扇子和手絹擋着嘴輕輕一笑,後來把喜兒搶過來的時候就笑得很輕蔑、猖狂,這就體現出他對喜兒根本不是什麼始亂終棄,而是始終就把她當小玩意兒來看待。還有他對農民佃戶態度惡劣,可對自己母親卻也不乏恭敬溫情,要知道地主也不一定就是打大爹罵娘的貨色。

少東家並不是土匪,還要講究點斯文

地主家的日常也是母慈子孝

也正是因為演員有這種對劇本和生活的理解,才讓這個反派角色更立體、更可恨。要知道反派的傻X並不會突顯正派的偉大,同理可見手撕鬼子之類。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即使在特殊年代,客觀條件惡劣,文藝作品都能為自己創造某種自由,也許很有限,但不可能沒有。

演員表演也是如此,比如陳強老爺子,比如倪大紅,總能把角色塑造得更有人味。

倪大紅在《我愛我家》裡演得比蘇大強還煩人

當我們度過了樣板戲年代,迎來了蟄伏各種巨變的八十年代,文藝作品也來了一次解放和狂歡。

都說咱們最不會拍喜劇,可1981年的《喜盈門》卻是真真正正的家庭倫理輕喜劇。

丈夫、媳婦、婆婆、小姑子、小叔子、妯娌,你在八點檔婆媳劇看到的各種鬧心關係,這部電影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最可貴的是該片的藝術手法也十分具有想象力,把兒媳婦的思想變化通過身體的變大變小來展現,我覺得漫威的《蟻人》應該給版權費。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讓"家長里短"成為了真正的主角,沒有敵我矛盾、沒有階級鬥爭,只有人心和人性,生活雖苦,但是總能嘗到甜。

1983年的《咱們的牛百歲》主要歌頌了聯產承包製,但感情戲做得也足,王馥荔老師扮演的菊花漂亮、和氣,很有女人味,但就是因為有點"小心思",就被村民(特別是其他農村婦女)冠以"狐狸精"、"破鞋"等諸多稱號,她和先進帶頭人牛百歲之間若有若無的情愫也成為了推動劇情走向的關鍵。

如果你覺得《鄉村愛情》已經夠接地氣、謝大腳已經是村花代表,那麼不妨看看這個,農村男女的情感關係並沒有那麼土味。

想起心上人時的嬌羞

和百歲媳婦撕逼

被言語侮辱的不甘與委屈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誕生了一批又狠、又牛X的影視作品,什麼《銀蛇謀殺案》《黑樓孤魂》《瘋狂的代價》《聖保羅醫院之謎》《毒吻》《豺狼入室》等等,該cult就cult,該情慾就情慾,十分解放天性。篇幅有限,咱們在這就不多說了。

1996年一部年度倫理大戲《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上映,李保田老師飾演的中年作家離婚沒離家,前妻受不了就跟自己妹妹換房子了,結果這對前姐夫和小姨子之間有了感情。

如果這戲放到現在,估計不少觀眾的三觀得碎成粉末了,這是禁忌啊,是瞎搞啊,是小黃文最常出現的情節啊,更何況影片是以男主的視角進行敘述,這太不女權了 ,這不是油膩的中年大叔意淫年輕小姑娘嗎,"渣男"!

可是環首四周,大家都是飲食男女,什麼樣的愛情和婚姻沒有呢,而且人家他倆之間的確是互相吸引,在"三觀"上彼此認同,產生愛情不是很正常嗎。這麼一比,蘇大強喜歡小保姆什麼的都弱爆了。

和妻子在一起的時候畫面都是冷色調

和小姨子在一起的時候則是曖昧昏黃的暖色

還把和小姨子的情感故事寫成了暢銷書

1999年《牽手》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這部講述婚外戀題材的電視劇在當時引起了全民關注。蔣雯麗、吳若甫、俞飛鴻等人的精湛演技把婚姻和愛情的區隔與糾葛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起後來的《金婚》、《正陽門下小女人》,這裡面的蔣雯麗更自然、更有代入感。

而如今被各大營銷號塑造成"獨立女性"的俞飛鴻也是因為這個"小三"的角色而被全國觀眾所熟知。有意思的是,很少有文章再提到這部這部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着"污名化"女神的風險。

第一集就一見傾心

第四集就雨中擁抱

PS:這水也是消防車噴出來的

蔣雯麗老師大戰出軌男

又被另一個渣女欺負

在這前後另一部名為《北京女人》的電視劇也在北京電視台首播,雖然這部劇在豆瓣只有110人評價,但我印象中當時的收視率還算不錯。

大家熟悉的"令妃娘娘"娟子飾演女主方曉遇,在成長階段正好遇上了文革、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潮等等,她的婚姻也從副部長的兒子轉向了民營企業家。

男人總是抱怨這樣的女人嫌貧愛富,女人也總嫌棄這樣的女人是"白蓮花"。可殊不知"這樣的女人"也是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遷下的產物,"這樣的女人"也有很多煩惱與無奈,劇中的方曉遇最後終於成為了獨立女性,可現實中的女人又有多少真正實現物質與精神的獨立呢。

1999年末,呂樂執導的《趙先生》沒能公映,甚至還成為了"禁片"。沒有血腥、沒有暴露、沒有不當言論,就因為"思想和價值觀太畸形"。

該片中的趙先生先是背着原配與自己的女學生偷情,女學生懷孕之後卻不想負責,之後又和蔣雯麗飾演的陌生女人來了段一夜情,最終抱着對紅顏知己的幻夢在床上昏迷不醒。

影片中的趙先生無疑是中國男人的縮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然而如果你用"知否"的思維去分析,才是真正地中了"男權"的奸計。趙先生本質上就是悶騷、雞賊、貪多嚼不爛的主,他永遠都有理由,永遠都義正辭嚴,永遠都擺出一股"我很受傷"的嘴臉。

自己出軌在先,漂亮話都讓他說盡了

原配對他低三下四、委曲求全,把全部的恨意都轉向了情人,而情人未婚先孕,本以為能被順利扶正,可沒想到人家趙先生還這麼"顧念舊情"。

如果說是中國女人太重視婚姻,不如說是中國男人太沒有擔當,他們總想在舒適區內搞點事情,但自己又沒有什麼真本事。比如趙先生表面上是個人民教師,但背地裡還要夾着公文包去給有錢人做按摩理療。

情人懷孕了,他關心的都是"我的"問題

我相信像《趙先生》這樣的作品即使放在現在,可能還會被某些人罵得狗血淋頭。因為沒有和解、沒有復仇、沒有希望,事情沒有解決,所有的倫理道德都被懸置起來,其內核的冷酷現實,分分鐘刺痛觀眾敏感的神經。

民生新聞里總見"大婆"廝打"小三",很少進到暴打男人的,看來藝術的確來源於生活。多說一句,去年呂樂拍了一部《找到你》,巧合的是該片就是姚晨主演的,不過兩相對比,只能說很可惜。

不用負責、不用付出、不用費心的感情最和趙先生的意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範疇"是人們進行任何判斷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學習知識和思考分析的時候,要先把事物和概念進行分類、劃歸。

比如"渣男賤女"、"宮斗"、"勵志"、"洗白"等等,都是「範疇」。而一旦有事物超越了一個人認知中的"範疇",往往不會激起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反而會讓他陷入混亂、不適和無所適從。

像蘇大強這樣的人物還遠算不上越界,他還是在某種安全區里,契合着人們對原生家庭的某種暗搓搓的恨意。

但我們的影視劇不能只在倫理的安全區打轉,這樣留給藝術創作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畢竟曾經我們的家庭倫理劇,有過那麼鮮活、自然、真實的樣子。

而我們,也不要總想着跟影視作品學習"知識"和"價值觀",而是要到自己的生活里,自己的見識里,去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價值判斷。

就像郭德綱說的,聽相聲還要受教育,犯不上。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29 08:03:53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3-11-22 16:11:19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