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在老黃曆里是「分手節」,怎麼現在成了情人節?

情感導師 846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牛郎織女》組畫之一,王肅達作

牛郎織女結婚日,

竟曾是反面教材?

七夕在老黃曆里是「分手節」,怎麼現在成了情人節?

我們知道,中國許多節日來源都充滿了傳奇色彩。比如過清明是因為介子推,過端午是因為屈原等等。轉眼間七月流火,天氣變涼,一年一度的七夕來了。那麼,有人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小明和小紅表示不屑:奶奶早就告訴我們了,這是因為牛郎織女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啊!

確實,如今放眼望去,商家鋪天蓋地的廣告中往往少不了牛郎織女的形象,街頭你儂我儂的情侶也在時刻提醒我們這是「中國情人節」。可是,這個「中國情人節」真是「自古以來」的嗎?

答:不僅不是,而且恰恰相反,牛郎織女曾是讓古代情侶避之不及的分手象徵……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因此包括七夕在內的許多節日來源幾乎都是與農業有關的物候。啥意思呢?就是遠古先民經常用星象來確定農耕時序,一看這顆星冒了頭,就知道該下種了;那顆星消失了,就知道該收穫了。

織女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之一,因此很早就被中國人盯上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曆法《夏小正》說「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意即織女星出現在正東,意味着七月的到來。古人又看織女星的銀河對岸有個牽牛星,便好事成雙,也賦予了它授時意義。

左邊的Vega就是織女星,即天琴座α

換句話說,最早的牛郎織女,在古人心裡只是兩個鬧鐘……

鬧鐘變成人是什麼時候呢?大概是先秦。《詩經》裡有一篇諷刺貴族名不副實的《大東》,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院彼牽牛,不以服箱。」

啥意思?就是說織女雖然一天移動七次,沒織成什麼布;牽牛也是,從沒見你拉過車。詩人寫這牽牛織女雖然是為了指桑罵槐,但已經有了擬人的意思。從虛擬變為實體,乃至於可以燒香磕頭的偶像,這是中國神祇進化的一個套路。

既然進化成「人」,那麼離擦出火花就不遠了。1975年,考古學家在湖北睡虎地秦墓發掘出了大批竹簡,其中有一些是《日書》,大約相當於秦代的老黃曆。裡面有兩條關於娶妻忌日的記錄,一是「戊申、己酉,牽牛以取(娶)織女,不果,三棄」;二是「戊申、己酉,牽牛以取(娶)織女,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

戊申和己酉是幾月呢?結合後文來看,可能是正月或七月。

這個墓主人,就是《國家寶藏》裡小撒扮演的「喜」

至少,這兩條記錄能透露出一個確定的信息:人們之所以忌諱在這兩天娶妻,就是因為牽牛織女的前車之鑑。「三棄」,也就是牽牛迎娶了織女三次,又拋棄了她三次。具體緣由我們還缺乏出土文獻,但我們能看到最晚在秦代已有兩人愛情失敗的傳說,而且已經失敗到寫進了老黃曆……

結婚嘛,誰都想討個好彩頭不是?

吃瓜群眾表示:

我們要大團圓!

到了漢代,FFF的七夕慢慢拐順了。

漢代是中國許多節日成型的重要時期,其中原因首先是讖緯之說大行其道。所謂讖緯,就是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等在漢代成了體系,然後被人整天算來算去預示吉凶。這樣一來,許多「五月五」、「七月七」之類的日期都有了特殊意義。其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給這些日期增添了濃厚的人倫色彩,讓它們變得有血有肉。具體到七夕頭上,它不僅從天文節點變成了歲時節日,而且牽牛織女的故事框架已大體具備。

不信?請語文課代表背一下《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我們能看出,漢人既表明了牛郎織女有戀愛關係,也說明了是銀河是阻礙他們相會的原因。這是七夕的一大升華。

除了詩文,牛郎織女的形象還出現在了美術中。河南南陽曾出土過一塊刻有牛郎織女圖像的漢代畫像石。它的左下方是四星圍成的「織室」,一高髻女子跪坐其中;右上方有一個小牧童,持鞭牽引着一頭牛,上面是三連星,即「河鼓三星在牽牛北」。

這就是畫像石的拓片,能看出牽牛織女嗎?

此外,洛陽尹屯新莽墓壁畫和四川郫縣出土的畫像石中也有牽牛織女,可見其傳說在漢代流傳之廣。

啥,你說黑乎乎的看不清長啥樣?沒事,漢武帝曾在長安放了一對牛郎織女的塑像,並且幸運地保留到今天。不過這長相麼,有點一言難盡……

有網友表示:這長相一年見一次都嫌多……

當然,這種粗獷的風格是時代賦予的,我們看同時期的「馬踏匈奴」石雕也一樣。漢武帝把牽牛織女放在東西兩岸,是為了把昆明池比擬成天河,如今昆明池沒了,它倆還隔着三公里呢。

有意思的是,東漢楊震在《關輔古語》裡提到過這對石像,然後說:「今有石父、石婆神祠在廢池,疑此是也。」兩千多年過去了,當地百姓還供着這對「石爺石婆」,廟裡甚至掛着「有求必應」的錦旗。只不過由於雕得實在太走心,牽牛織女的性別已經被搞混了。你看腦袋上有個老太太抹額的,就是牽牛……

這時候鵲橋相會也有了,如《淮南子》說「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為什麼是喜鵲呢?原來喜鵲到了秋季要換毛準備過冬,古人就放飛想象,在《風俗通》裡解釋道:「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

喜鵲一巴掌呼過去:「無故皆髡」你妹啊!勞資是換毛不是禿頂啊!

總之不管三七二十一,說你禿你就禿着吧。漢人還認為喜鵲是重情的動物。《淮南萬畢術》記載了一種巫術,說特定時間取一對雌雄喜鵲的腦花來燒,然後放入酒中,喝下的人就會相思。喜鵲表示我有一句xxx,不知當講不當講……

此外,牽牛星在漢人的想象中是「主關梁」的。關即天關,梁即天河的橋樑。如此一來二去,各種因素都揉進了「牽牛織女」這個大麵團,終於揉出了七夕。到了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有了這麼一段文字: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一千五百年前的記載,已經和奶奶告訴我們的故事沒太大差別了。

「中國情人節」?

你出生都說不定都比它早

漢代以後,七夕進入了穩定期,也逐漸發展出了一批非常有特色的民俗,包括但不限於:

祭祀:月下擺一張供桌,放上茶酒水果和香爐等,對月祭拜牛郎織女;

乞巧:女子在月下進行穿針比賽,先穿過的便是「巧」。另有一種方式是把蜘蛛放進盒中,第二天觀看蛛網,越密則越「巧」;

種巧芽:提前準備綠豆、黃豆或豌豆,在碗裡連着長七天,比誰的豆芽長得高而好看。

……

陝西大荔縣許莊鎮大壕營村的「種巧芽」,如今已不多見

等等,這好像不是我知道的中國情人節啊?!

還記得我們說的嗎?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許多節日都立足於農業社會。為什麼七夕又叫「乞巧節」?就是因為大部分習俗都是為了乞求男耕女織式的「心靈手巧」,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個塑造女性社會性別的節日。但隨着社會轉型,七夕這樣農業色彩極重節日不可避免地開始式微,也是沒有辦法的。

不信?你七夕往小盒裡放個蜘蛛,送給女朋友看看她啥反應就知道了。

傳統中國社會裡,「愛情」其實是很不能擺上檯面的。於是改革開放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年輕人首選聖瓦倫丁節即情人節來表達愛意。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呼籲保護傳統。1993年,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惟誠在《時事報告》裡評論七夕道:「為什麼不可以把這一天當作中國的情人節,省得小青年去過外國的情人節?」

1993年,比起七夕剛穩定下來的漢代,已經過了兩千年。

「中國情人節」的概念第一次出現了,但反響不大。2002年,河北省文聯等單位舉辦了「七月七愛情節」,得到了學者馮驥才、烏丙安等的支持,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真正實現了添柴加火。從此之後,尤其是2006年各電視台開始給七夕造勢之後,「中國情人節」的概念便如同黃河之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了。

農業內核被剔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被無限放大的愛情。巧克力、玫瑰花和套套成了新七夕的象徵。至於穿針引線和發豆芽菜……那是啥?

2002年8月15日新華網對「七月七愛情節」的報道

一句話總結:新七夕是為了抵制西方情人節而誕生的,但它事實上又變成了西方情人節的複製品。But who care?年輕人樂得有個日子能卿卿我我,商家也巴不得賺個盆滿缽翻,兩邊在「愛ta就買買買」上出乎意料地達成了共識。去年的阿里數據顯示,86%的消費者在七夕選擇提前消費,其中已婚人士平均花費681元,戀愛青年平均花費314元。至於單身人士麼,有60%的人實現了零支出。

我也不知道此時應有什麼表情……

啊,這才是我們熟悉的七夕

於是,一個個小伙子不得不打開電商網站,艱難地搜索「女朋友看到都哭了」的禮物,如同情人節,如同520,如同聖誕節,如同女友生日。

於是,七夕搭橋的不再是喜鵲,而是那些午夜泡了枸杞,對着屏幕加班的單身程序猿。

當然,禿頭是不變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六塵(liu-chen1994)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5 12:08:44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3-11-26 05:11:38

求助

頭像
2023-10-28 03:10:3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09-29 05:09:3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