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少年假扮女生網戀詐騙 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情感導師 812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一次偶然,他用姐姐的QQ號跟人聊天,聽憑對方將自己當成女孩。「我何不以姐姐的身份一直跟他聊,也許能搞到些錢?」此念一生,再難回頭——

這一年,他剛滿十八歲

盧金增

「李悅」「韓心如」「趙麗芳」……這些聽起來很美的名字到底哪個才是真的?戳穿「畫皮」後你會發現,這些名字背後居然是個剛滿18歲的少年郎。短短半年時間,河北省衡水市的陳小同(化名)連續變換身份,詐騙被害人130餘萬元。可惜終究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2019年10月,經山東省陽穀縣檢察院提起公訴,陳小同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5萬元。這一年,他剛滿18歲,本該是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良好教育的年紀,可他卻要在監獄中度過了。

十八歲少年假扮女生網戀詐騙 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歪念

一年前,剛滿18歲的少年陳小同告別老家的父母、姐姐和孿生弟弟,獨自一人前往石家莊打工掙錢。和陳小同長相一模一樣的弟弟,在老家縣城的高中讀書,成績優異,不出意外,考取重點大學沒有問題。而陳小同自小學習吃力,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平時在家幫父母干農活,偶爾跟村裡的建築隊出去打打零工。因為掙不了幾個錢,他決定外出尋找工作機會。

到了省城,陳小同苦於沒有學歷,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經同鄉介紹,他進入一家高檔酒店當了保安。雖然時不時就要值夜班,挺累的,但收入要比在村里打零工高多了。他開始宿舍、餐廳、酒店三點一線規律地生活着,日子平靜無波瀾。

上班一個多月,陳小同發現一些有錢人經常性出入酒店,點菜、招待生活奢侈。面對這陌生又新奇的花花世界,他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忍不住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住上高檔酒店,過上花錢如流水的生活。

陳小同的姐姐大他3歲,QQ號已經用了好多年,頭像也是女孩專用的那種。偶爾,陳小同會用姐姐的這個號碼登錄和網友聊天。2019年1月的一天,陳小同跟往常一樣隨意用手機登錄了這個QQ號。突然彈出一條好友推薦,陳小同閒來無事,就加了對方好友,和對方聊了起來。這個網絡那一端的「好友」,就是被害人孫某,他當然以為和自己聊天的是個女生。陳小同發現了這個情況,便將錯就錯,以女生的口吻繼續聊,並稱自己名叫「李悅」。

聊了一會兒,陳小同感覺孫某經濟條件不錯。看着自己面前的泡麵,想起平常出入酒店那些人的排場,陳小同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我何不以姐姐的身份一直跟這個人聊天,也許能從他手裡搞到些錢呢。沒想到,這個念頭一產生,此後竟是萬劫不復。

「甜頭」

此後,陳小同有空就上網和孫某聊天,而孫某通過查閱陳小同這一QQ號的空間日誌和聊天積累的感覺,對這個「李悅」印象很不錯。孫某知道「李悅」家庭條件不好,但感覺這「女孩」心地善良且善解人意,就把平時遇到的稀罕事和不願意同外人分享的心情都說給「李悅」聽,二人相談甚歡。

2019年春節前夕,陳小同覺得兩人聊了挺長時間,是時候開口要錢了,便對孫某說:「我們春節前見上一面吧。」孫某也正盼着見面,好繼續推進彼此的關係:「可以啊,我們找地方一起吃個飯,再聊聊天。」

陳小同本是男兒身,這一見面不就穿幫了嗎?他當然知道這點,提見面其實只是個幌子,就等着孫某同意呢。「我沒什麼錢,也沒有像樣的衣服,更沒有化妝品打扮自己,怎麼見你呀。要不你借我點錢,我把自己好好收拾一下。」孫某毫不懷疑,當即用支付寶轉給「李悅」5000元錢。

第一筆錢騙到手,陳小同一方面覺得惴惴不安,同時又貪念大起,成為有錢人的夢想再一次征服了他。他為自己置辦了幾身新衣,然後請同事出門吃了頓大餐。在同事們的簇擁中,他第一次感到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生活。

約好見面的日子到了,陳小同自然不可能去山東陽穀見孫某,他心裡早有主意,不停地編造並向孫某報告着自己的行蹤。到火車站了,剛上火車,已順利抵達聊城……孫某在陽穀正焦急地等待「李悅」。突然,「李悅」發來信息說:我出站打了個車,誰想到半路上出了車禍,司機和我都受傷了,這下沒法見面了;我在附近診所處理了一下,你別擔心;我已經通知了在老家的父母,他們嚇壞了,讓我趕緊回去。

孫某對「李悅」的受傷萬分內疚,心想:這是因為要見他才遭的罪呀。幾小時後,「李悅」又發信息說:我住進我們這邊的醫院,但交不起住院費,你能打1萬元錢過來嗎?本來就很內疚的孫某沒有猶豫,又用支付寶轉了1萬元。

前後1.5萬元錢,作為詐騙得手的「第一桶金」,讓陳小同嘗到了有錢的甜頭。不勞而獲一次,就很難抗拒下一次了。

騙錢

接下來,陳小同以「李悅」的名義繼續哄騙孫某,藉口買衣服、請人吃飯,前後騙了對方近10萬元。怕同一類藉口用長了會惹懷疑,他又編造母親因為自己出車禍擔驚受怕,生急病住院了,家裡到處借也湊不齊住院費。於是,孫某又陸續慷慨支援了「李悅」10多萬元,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騙局。

親人生病住院的藉口也不能一直用下去,陳小同繼續開動腦筋。他告訴孫某,家裡嫂子因為自己的事情要和哥哥離婚,同時編造了一個名叫「韓心如」的女性身份,通過微信加了孫某為好友。這位「李悅的嫂子」成了陳小同的另一個分身,通過和孫某交流,利用孫某對「李悅」的感情和關心,「韓心如」以孩子住院支付住院費及本人身體也需要治療等理由前後騙取孫某70餘萬元。

至此,孫某已被陳小同騙了80多萬元。面對如此巨額的支出,孫某並非沒有一點懷疑,他也曾質問過「韓心如」,但每次都被對方巧妙周旋了過去。在此期間,為了獲取孫某的信任,陳小同以「韓心如」的身份向孫某打了一張60多萬元的借條,拍了照片用微信發給孫某。借條上的身份證號當然是虛假的,可孫某卻相信,自己可以憑藉這張借條維護財產權益,便放鬆了警惕,在騙局中繼續充當「冤大頭」。

想到「韓心如」借的錢已經夠多了,陳小同又編造出「韓心如」的鄰居——「趙麗芳」這一女性身份,新申請一個微信號與孫某交流。「趙麗芳」以照顧在上海住院治療的「韓心如」為藉口,向孫某騙到30多萬元。

法網

在利用第一個身份「李悅」騙取錢財的過程中,隨着錢款陸續到賬,陳小同辭掉了在酒店的工作,開始與酒店前台服務員周萍(化名)談戀愛。後來他讓周萍也從酒店辭職,對其謊稱自己家裡做生意很有錢,給她買蘋果手機、筆記本電腦、黃金首飾。兩人一塊到全國各地旅遊,每到一處住的都是高檔酒店。陳小同的支付寶交易流水顯示,他前後花了近20萬元用於打賞網絡平台主播。這種揮金如土的日子,讓陳小同感覺特別愜意,也讓他持續編造各種謊言騙取孫某的錢財。

2019年7月,在與「李悅」互加好友六個多月後,孫某查看了一下自己的轉賬記錄,赫然發現自己借給網友及其家人的錢已經有100多萬元。想到對方從沒表示過要還錢的意願,孫某心生疑慮,通過微信向「李悅」「韓心如」「趙麗芳」要求還錢。陳小同以各種理由推脫,讓孫某意識到這可能是場騙局,便帶着「韓心如」發來的借條照片走進陽穀縣公安局的大門。

經查,借條上的身份證號系子虛烏有,孫某如夢初醒,立即向偵查人員講述了事件經過。偵查人員要求孫某先不要揭穿對方的謊言,而是發信息穩住對方,避免對方逃遁。隨後,偵查人員立即調取孫某提供的對方微信號、手機號,經過偵查獲取到手機號碼所在位置。警方於2019年7月24日在山東泰安一家高檔酒店內將陳小同抓獲。當時,陳小同正在向孫某發送詐騙信息,企圖再次行騙。

偵查人員向記者透露,現階段,隨着各種聊天工具的普及,利用QQ、微信等網絡平台進行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本案所涉及的也是最常見的詐騙方式,即身份偽裝詐騙。行騙者會遮掩自己的真實身份,偽裝一個被害人願意親近的身份進行搭訕,騙取信任,再以意外事件、資金周轉、生病住院等藉口騙取錢財。警方提醒:微信交友要保持高度警惕,涉及錢財更要三思後行,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警,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陳小同到案後,公安機關將案情及時通報給陽穀縣檢察院。該院高度重視,啟動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工作機制,公檢兩家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辦案思路,第一步就是扣押凍結陳小同及其女友的相關銀行賬戶,爭取挽回被害人的損失,後成功追回涉案贓款20萬元,並返還給被害人;第二步是對陳小同及其女友的手機進行扣押,對手機數據進行恢復,完善證據鏈條,保證案件順利指控。檢察官提審陳小同時,陳小同堅稱自己的行為不是騙錢,而是對方心甘情願借給他的。檢察官向其釋法說理,勸服陳小同放棄僥倖心理,承認了自己為過所謂的「高端生活」,偽造身份騙取被害人錢財的事實。

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後,辦案檢察官在吃透案情後發現,該案動機純粹,就是陳小同的金錢觀發生了扭曲,為了過富有生活才鋌而走險,這也折射出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金錢觀、價值觀的重要性。在隨後舉辦的「送法進校園」活動中,陽穀縣檢察院檢察長作為全縣三所中學的法治副校長,帶領多名幹警到中學進行法治宣講,將本案作為典型案件警醒在校學生。學生們紛紛表示:金錢並不能買來幸福,通過違法手段獲取金錢更是南轅北轍。

陽穀縣檢察院以詐騙罪對陳小同提起公訴,陽穀縣法院以普通程序公開開庭審理。

法庭上的陳小同聲淚俱下:「我只是看到別人有錢就能過得好,自己年紀小,又沒文化不能掙錢,才一時糊塗起了貪念,我會好好服刑,以後出來踏踏實實工作。」

案後說法

面對工作中接觸到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我們辦案人員時常感到痛心,尤其那些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犯,這意味着一個家庭希望的幻滅。

探究刑事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的原因,我以為一方面是經濟迅速發展,新生事物不斷湧現,網絡科技觸手可及,讓青少年在擴大視野的同時,也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比如網絡遊戲,雖然有一定益智作用,但相當一部分網遊充斥着暴力、血腥等不健康內容,青少年極易模仿。另一方面,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發育方面成熟的時間日益提前,思想和觀念也越來越複雜。此外,很多青少年跟隨打工的父母進入城市生活,城市較為明顯的社會階層劃分與資源分配不均衡強化了他們的「被剝奪感」,使他們容易產生對社會和他人的不滿,一旦在升學、就業等方面遇到難題,這種被邊緣化、被排擠的處境就會激起他們的不良情緒,成為他們犯罪的社會誘因。

在此,我們呼籲社會更加關注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進一步加強教育、引導和管理,大力宣傳和普及法律知識,重視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

(山東省陽穀縣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 賈偉)

【編輯:黃鈺涵】

(來源:檢察日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10 16:09:38

我一直有關注,真的很有幫助

頭像
2024-07-07 07:07:52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4-06 08:04:43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