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全國全國II卷)、英語(全國全國II卷)、綜合(全國II卷)

情感導師 860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特點分析

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全國全國II卷)、英語(全國全國II卷)、綜合(全國II卷)

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全國Ⅲ卷實用類閱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全國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宋史蘇軾傳》等都體現出可貴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

2.關注人類未來,拓展國際視野

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學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采,發出中國聲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3.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全國Ⅰ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騭,讓學生感受歷史,品評人物,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天津作文題「中國面孔」包含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普通民眾的奉獻精神,可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民族發憤圖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

此外,為全面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要求,試題命制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理念,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卷。例如古代詩歌閱讀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陸龜蒙、陸游、韓駒的詩,文學類閱讀中海明威、沈從文、劉慶邦、葛亮、于堅、梁衡的小說和散文,語言文字運用中篆刻藝術、濰坊風箏等語料,都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運動等素材,傳達着「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體育意識。蔣子龍《記憶里的光》、白居易《觀刈麥》等素材,則蘊含着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

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

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依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鍵能力是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必須具備的高質量地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

1.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係着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於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引導學生突破傳統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各類信息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甄別信息、整理信息、評估信息、利用信息成為重要的語文能力。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信息,試題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巧設情境,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

應用寫作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語言文字運用模塊重點考查語句補寫、文段壓縮、語病辨析、成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突出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如新高考Ⅰ卷第20題要求學生分析不同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從語言環境、語體風格、邏輯重心等方面進行思考,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正誤好壞的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強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6題給出兩組宣傳抗疫的圖片,要求學生為圖片擬出標題,並簡要評價圖片的創意,既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語言發揮空間,又能考查出語言表達的概括力和精確度。

3.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屬於高階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複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辯證思維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在思維領域的鮮活表徵,要求學生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係: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節構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係: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最後,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準何在、具體內涵是什麼;另一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於處理好上述三對關係。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上海卷作文「轉折」從個體、群體和人類等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發展進程中的轉折,思考人在轉折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學生回答王安石《讀史》詩所闡述的道理,引導學生保持批判精神,善於分辨,切忌盲從。

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1.加強教考銜接,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

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及課程標準等文件精神,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試題在材料選取、設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與高中語文教學高度契合,情境設計注意聯繫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新高考II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直接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象,從中發現問題並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實現教、學、考的有機統一。

2.堅定改革步伐,推動新高考平穩落地

今年考試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堅持高考內容改革的正確方向,努力體現高考綜合改革精神,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助力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

在試卷的結構上,布局更為均衡。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閱讀調整為現代文閱讀Ⅰ(信息類閱讀)和現代文閱讀Ⅱ(文學類閱讀),既能涵蓋中學教學的閱讀類型範式,又能與現實生活中的閱讀對象、閱讀方式對接,增強了閱讀對象的豐富性,便於設計更為靈活的問題情境。

在試題設計上,增加主觀題的設置,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現代文閱讀I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論證能力,文言文閱讀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語言文字運用模塊中以問答題的方式考查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些以主觀題形式呈現的新題型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如全國新高考I卷信息類閱讀題「歷史地理學」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需要學生準確解讀全部閱讀材料,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並對材料準確理解、分析和綜合,同時需要學生知道定義的要求,這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方法、習慣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多設置主觀性、開放性的題目」的要求,有利於鼓勵學生發揮與創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穩字當頭,堅定學生作答信心

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於學生發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平穩進行。

1.穩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

試卷結構穩定。全國Ⅰ、Ⅱ、Ⅲ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I卷、II卷試卷結構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現代文閱讀I、現代文閱讀II、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

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全國I、II、III卷的考查內容依據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新高考I、II卷考查內容遵照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為例,全國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離騷》《琵琶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國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荀子·勸學》《醉翁亭記》《赤壁賦》,全國III卷出自《論語·述而》《觀刈麥》《阿房宮賦》,均為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背誦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論語·先進》《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登岳陽樓》《六國論》,均為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推薦的背誦篇目。

2.穩難度,利於學生正常發揮

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精選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範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以論述類文本為例:全國I卷的材料主題是「孝」的內涵形成及歷史演變,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倫理問題與每一位學生都息息相關;全國III卷的材料對《古文觀止》備受讀者歡迎的原因進行分析,條理清楚,而《古文觀止》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選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北京卷作文「一條信息」取材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審題難度不大,但富有思考層次。二是不迴避熱點話題。以寫作試題為例,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作文命題的範圍,學生對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分別是有氧運動、噪音、食物消化、電子閱讀、風箏等,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試題平實,有延續性。試題平易樸實,立意明顯,指向清晰。以古代詩歌閱讀的問答題為例,或者問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者問詩歌闡述的道理,均着眼於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最基礎的內容。考點和題型更多體現延續性。全國I、II、III卷考點和題型與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點和題型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並根據調研反饋進行了合理調整。

3.穩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

語文試題的命制依託於各種類型的語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別是文學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答題時的情緒產生一些影響。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於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全國I卷的《越野滑雪》講述的是普通年輕人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全國II卷《書匠》刻畫的是普通匠人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全國III卷《記憶里的光》探討的是普通勞動者對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記》呈現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詩意,新高考II卷《大師》表達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親情。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再以古代詩歌閱讀為例,所選唐詩或表達對生病朋友美好的祝福,或表達對即將分離的朋友的不舍,所選宋詩探討讀書、學詩、育才的方式方法,均健康向上。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不忘鑄魂育人的考試初心,牢記為國選才的崇高使命,貼近時代、貼近學生,關注思想導向、情感薰陶、人格養成,確保試題經得起檢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2020年高考數學試題特點分析

全國Ⅱ卷

2

2020年高考數學全國Ⅱ卷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的命題原則,體現了高考數學的科學選拔和積極導向作用。試題重視數學的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引領作用,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堅持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的辯證統一,堅持必備知識與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辯證統一。試題緊密聯繫社會實際,重視理性思維,考查關鍵能力,科學實現高考的選拔功能,對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和引導中學數學教學有積極的作用。

全國Ⅱ捲髮揮學科特色,以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真實素材設計數學試題的問題情境。理科第3題(文科第4題)以志願者參加某超市的配貨工作為背景設計,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的網購、配貨,是考生身邊的真實情境,試題考查的知識和方法很基本,考生只要讀懂了試題內容,運用概率的基本知識便可求得問題的答案,對考生提高獲得感及穩定考試心態都有良好的作用。試題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體現了對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的考查;同時,試題的情境具有時代性,對考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理性思維是數學素養的核心。2020年高考數學全國Ⅱ卷將數學關鍵能力與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學科素養統一在理性思維的主線上,突出體現了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理科第16題以立體幾何基礎知識為背景,設置了四個命題,並使用簡單的邏輯聯結詞,構造四個複合命題,要求考生判定這些複合命題的真假。試題將立體幾何的問題與邏輯命題有機結合,考生必須由題中信息,直觀想象出相關圖形,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定理進行判斷,必須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邏輯推理等能力才能較快地判定相關命題的真假,可以多側面、多層次考查考生對立體幾何和邏輯知識的掌握情況;進一步地,試題要求對立體幾何命題、複合邏輯命題的逐個、雙重判定,並且要求選擇所有的真命題,不能遺漏、不能有誤,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對理性思維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新的、較高的要求。閱讀理解是基於思維的認識活動,直接影響着人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是獲取知識的一種能力,同時也是影響思維和認識的一種重要能力。在數學閱讀理解中,要充分發揮邏輯與直覺的作用,從而增強對問題的認識與思考。2020年高考數學全國Ⅱ卷加強了對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理科第12題以周期序列的自相關性為背景,要求判斷試題給出的四個周期序列是否滿足題設條件。考生需要通過閱讀,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正確理解新概念並加以運用。題目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通過閱讀獲取新知識,探究新問題的能力,反映了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應用意識起到積極引導作用。

全國Ⅱ卷以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果作為試題背景,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考查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學科素養。文、理科第18題以沙漠治理為背景設計,考查考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的第一個設問是估計整個沙漠地區的某種野生動物數量;第二個設問考查考生對相關係數的統計意義的理解和應用——通過計算可以發現植物覆蓋面積和野生動物的數量有密切的關係,這說明環境的改善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第三個設問則要求考生給出更合理的抽樣方法以獲得該地區這種野生動物數量更準確的估計。沙漠治理是我國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治理效果可以通過植被狀況和生物多樣性來反映,由此出發設計的問題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和應用背景,同時也是運用中學知識能夠解決的問題。考生在解題過程中能體會到統計學的作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良好的審美素養有助於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理科第4題以計算北京天壇的圜丘壇鋪設的石板數量為背景設計數列問題,題目反映了我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成就,同時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天圓地方、天人合一,使考生體會到建築藝術中的數學和數學中的美學;文科第3題藉助數學語言給出鋼琴的原位大三和弦與原位小三和弦的定義,並設計簡單計數問題,考查考生對新定義、新情景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數學文化素養。通過這些試題,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感悟生活中的美、數學中的美,培養數學應用的意識。

2020年高考數學全國Ⅱ卷堅持立德樹人,倡導五育並舉,貫徹全面育人的要求,堅持高考的核心價值,關注數學文化育人的價值,突出數學學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體現了數學科高考在深化中學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中的積極作用。

3 2020年高考英語試題特點分析

全國Ⅱ卷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II卷貫徹落實國務院高考內容改革專題會議精神,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穩是關鍵」的原則,依託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加強關鍵能力考查,體現時代性,確保公平性,充分體現了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功能。

一、體現立德樹人時代特徵,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試卷選材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全面考查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取材廣泛、體裁多樣、體現立德樹人時代特徵,引導體美勞教育,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閱讀理解A篇介紹英國某湖區的文化類旅遊景點,完形填空語篇講述主人公意外購得兩幅名家油畫真跡的故事,這些語篇通過展現景觀之美和藝術之美,引導考生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意識;語法填空語篇講述了中國部分地區在春節期間用竹子、桔樹和梅花裝飾家居的傳統風俗習慣,通過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引導考生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短文改錯語篇講述歡迎外國友人來中國學習武術,引導考生關注體育運動、提高鍛煉意識;書面表達試題設置了和同學一起去農場參加採摘活動的情境,引導考生在實際生活中參與和體驗勞動、崇尚勞動。

二、體現高考評價體系要求,深入強化關鍵能力考查

基於高考評價體系總體要求,以學科素養為導向,重點加強對閱讀理解、應用寫作、語言表達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考查;改變相對固化的考查形式,促進考生發展學科素養,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理解第一節15道小題中有8道小題考查推斷、歸納和概括等高階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高階閱讀理解能力考查的比例;書面表達設置了為班級的英語角寫一篇短文介紹近期參加採摘活動的情況,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事件描述的應用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語篇選擇上,閱讀C篇選取了有關人類與動物的關係、維護生態平衡的語篇,啟發考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思考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在題目設置上,第27題讓考生選擇能夠總結概括語篇主要內容的短語,第35題讓考生選擇一個能夠準確表達語篇主旨的標題,這些試題要求考生對材料內容進行一定的邏輯推理和歸納概括才能正確作答。書面表達試題改變近年來常用的撰寫書信或郵件的形式,採用命題作文的方式結合具體的試題情境進行考查。

三、穩定試卷結構和試題難度,體現時代性和公平性

充分考慮高考延期的考情和各地考生複習備考的學情,體現時代性,確保公平性。穩定維持多年的試卷結構,合理控制試卷難度與試題區分度。通過創新選擇題設問方式及優化干擾項設置等方式,穩步提升試題質量。閱讀理解D篇講述閱讀的樂趣代代相傳;閱讀七選五語篇講述表情符號使人際關係更為融洽。這些語篇通過宣揚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向考生傳遞正能量。

2020年高考綜合試題特點分析

全國Ⅱ卷

4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評析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保持一貫風格,也進行了適當的創新。試卷對考生「知地究理」能力進行考查,特別強調對地理過程的考查。地理學科的傳統與創新,理論與應用都得到很好的體現,凸顯了地理學的學科價值。本套試題很好地實現了對中學地理教學的檢驗、檢查與示範、引領作用。體現了新地理課程標準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

1.選材靈活,強調地理學與生活

試題選材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的視角與學科特性。再次強調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用「地理眼」去看待身邊的人、物、事。同時,也強調地理教學中要從不同尺度看世界的素養。設問角度獨特,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人文地理的選材,既有小尺度的地名和地理環境(1-2題)、巢湖平原不經翻耕播種小麥(3-5題),也有稍大尺度的玉米油企業毛油壓榨廠與精煉油廠區位選擇(36題)等。自然地理的選材涉及了較小尺度綠洲冷島變化(6-8題),也包括大尺度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對比(9-11題)、金沙江沙金(37題)等。

第2題通過分析地名與地理要素的關係,考查考生對「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影響」的理解程度,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第4題巢湖平原不經翻耕播種小麥,通過打溝、翻耕等農業生產環節,探究農事活動中的地理原理,培養考生關注勞動、熱愛勞動的品質等,都是很好的設問視角。

2. 滲透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化關鍵能力考查

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與推理能力,是地理教學的基本目標與任務。這既是地理學科的特性,也是地理教學的難點。地理空間思維與推理能力可以通過地理區域性、綜合性來體現。地理區域性、綜合性是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也是本套試題重點考查的方面。

第6~8題,圍繞考生熟悉的綠洲冷島效應展開,同時突出了夜間冷島這一研究的前沿和難點。引導學生思考溫度、熱量、輻射、蒸發之間的關係以及能量在區域系統(大氣與地表、綠洲與沙漠)中的遷移和轉化過程,注重對單因素變化引起的多過程平衡關係和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理解。綠洲和沙漠主要的差別在於基礎溫度、地表水份含量、植被蓋度、風速、濕度等。通過深入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加強信息整理、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白天的差異升溫,導致沙漠和綠洲在降溫過程中不在同一起跑線。這種巨大的基礎溫度差異在夏季最為顯著。另一個關鍵原因是,綠洲地區夜間持續的蒸散發作用。研究表明,在地表比較乾燥時,較大地表水份含量將導致較高的夜間地表溫度;然而當地表水份含量增加得比較多時,夜間地表溫度下降。前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土壤水份增加了地表的比熱,降低了降溫速率;後一個階段則是,較大的地表水份含量大大促進了夜間地表蒸發,大量的熱量被消耗,導致降溫加快。事實上,這兩個過程一直都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後一階段蒸發降溫的效應大於比熱效應而凸顯出來。

第9~11題,呈現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兩個典型區域的區位,通過降水量差異比較,考查大氣環流和氣候類型等主幹內容,通過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比較,考查物質、能量遷移等主幹內容,通過區域內部比較,考查水文、水循環等主幹內容。通過該題組的考查,引導中學地理教學加深對地域分異規律的認識。

第36題,以山東省鄒平市某玉米油公司的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為背景,結合玉米油生產工藝、產銷鏈條和物流聯繫等情況設計考查內容。通過圖像信息、文字信息的有機組合,搭建情境平台,承載多重問題,要求考生組織材料中提供的企業位置、生產工藝特點、產品運輸方式等信息,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解讀後,對具體產業空間布局的區位進行分析,培養考生綜合思維素養。

3.側重地理格局與空間動態過程的相互作用

地理格局是地理過程運動變化的結果或狀態。本套試題中涉及較多有關地理空間動態過程變化的內容。天氣穩定的狀態下,會季節性出現綠洲地表溫度全天低於周邊沙漠的現象,巢湖平原在收割水稻後的農田中播種小麥,在田地中打溝的目的等都強調了地理過程的變化及原因的探尋。第37題,以金沙江(雲南段)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這一現象為背景,則通過出露的金礦石轉變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質作用過程的分析,考查該區域內、外力的作用過程,引導中學地理教學重視地理過程的探究。

4.難度適中,考核科學有效

題型與結構、呈現的形式與風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續了近些年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試題難度適中,梯度合理,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科學有效地區分,同時發現地理教學中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本套試題沒有偏題、怪題,重點集中在地理學科特性基礎上,從區域性、綜合性等角度對知識點進行考核,同時也強調了對地理格局、地理過程的考核。內容與設問可以科學、有效地考核與區分考生的地理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

2020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

2020年歷史學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育人目標,突出關鍵能力考查,加強教考銜接和彰顯教育考試公平,充分發揮高考的積極導向作用。

1. 以史育人,增強立德樹人時代氣息

1.1傳承家國情懷,激勵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2020年高考通過考查對國史、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和掌握,促進考生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激勵考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全國II卷第30題以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民主普選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解,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第41題素材呈現了清代和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對海河流域的治理舉措和效果,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展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的初心和使命,引導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樹立正確的國家觀、人生觀、歷史觀。

1.2 堅持體美勞全面評價,促進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歷史試題堅持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評價,彰顯素質教育理念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選取美術史、書法史、戲劇史等領域的素材,強調考查的適切性和學科間的綜合滲透。如全國II卷第24題以秦漢時期角牴表演的流行創設情境,表現了當時崇尚力量和陽剛之氣的社會風貌,引導考生強健體魄;第33題呈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西爾維烏斯的教育觀念,強調對人進行全面評價和認識,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引導考生認識全面發展觀念的悠久歷史淵源,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

1.3 拓寬歷史視界,引導學生增進知識見識

高考歷史試題強調對考生歷史視野的拓展,通過創設情境和要求考生聯繫所學,全面認識和分析解決問題,在更高層面上對問題的複雜性、深刻性進行着眼全局的把握。如全國II卷第25題以敦煌壁畫和五台山實物遺存的互證構建試題情境,引導考生從藝術創作與歷史遺蹟的關係中開拓觀察視野,增長見識;第31題通過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史實,考查考生對中外歷史知識的綜合掌握和運用能力,引導考生培養國際視野。

2.深化改革,聚焦關鍵能力考查途徑

2.1築牢閱讀理解、信息加工能力考查基礎

對閱讀理解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歷史學科注重依靠不同類別的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呈現形式,考查考生對信息進行讀取、篩選、分類、歸納、提煉、闡釋的能力。如全國II卷第25題採用壁畫作品與文化遺存相互印證的形式,要求學生綜合圖文資料,提取有效信息,認識藝術作品蘊含的歷史價值;第28題通過近代外國在華企業投資行業分布統計圖,考查考生讀圖和提取圖表中關鍵信息的能力。

2.2 完善批判性思維、辯證思維能力考查設計

藉助任務驅動、增強探究與開放性、改進作答指向等手段,歷史學科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歷史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I卷第35題要求考生打破傳統觀念中對冷戰的認識與評價,深入思考冷戰格局下美蘇之間交流與對抗的交織和外交關係的複雜性;第42題通過歐盟內部結構的神殿式結構圖,要求考生從圖中尋找聯繫,多維度發現問題,並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比較、概括、歸納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第45題考查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的將兵法改革,要求考生客觀認識歷史進程中的改革,運用唯物辯證法從不同角度對改革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2.3豐富語言表達、組織論述能力考查方式

通過增加主觀題設問的針對性等方式,歷史試題加強了對語言表達和組織論述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I卷第41題通過羅列不同時期治理海河的相關史料,要求考生概括治理措施、特點及意義,考查面對複雜情境和多層次、連環設問,進行語言組織和邏輯表達的能力;第42題通過呈現歐盟內部神殿式結構,考查考生自主建立歷史要素間的聯繫、組織史料進行邏輯嚴謹的論證的能力。

3.穩定預期,彰顯特殊時期人文關懷

3.1 強調試題素材的公平性和規範性

2020年,高考歷史學科注重史料和素材的公平性和表述的規範性,使試題更加符合考生心理預期。如全國II卷第29題通過對黨的文件原文的摘錄,凸顯了史料的規範和可靠性,考查了不同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主幹知識,有助於考生的正常作答和發揮;第45題羅列了王安石將兵法改革的相關史實,以新情境和設問考查不同版本選修教材中的共同內容,體現出試題素材的公平性。

3.2確保考查內容的基礎性和穩定性

為降低疫情對不同考生群體的影響,歷史學科各卷種試卷結構、題型題量、閱讀量、考查內容等均保持穩定,試題更加符合考生的認知水平。對基礎主幹知識的考查增加,如全國II卷第26題通過宋代殿試製度的確立考查科舉制度的發展完善過程,第30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落實,第32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等,通過強化主幹,使基礎紮實的考生更有獲得感。

3.3注重呈現情境的正面性和積極性

2020年高考歷史科在發揮學科育人功能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卷面整體風貌的積極正面性,力求試題情境更加真實生動、貼近考生心理和社會生活,把真善美的人本理念和奮鬥進取、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傳達到考生內心,引導學生從特別的經歷中汲取成長的財富。如全國II卷第24題通過對我國古代傳統表演項目角牴及其廣泛的社會影響的描述,呈現了秦漢時期昂揚向上的風貌和整個社會開放包容的心態;第46題材料描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國際反戰和平運動狀況,從中不難看出,對和平的嚮往和與邪惡勢力進行鬥爭是全人類共同的奮鬥目標和美好心愿,正義必將獲得勝利,引導學生熱愛和平、熱愛生活,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第47題圍繞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創設情境,展現其為祖國氣象學、地理學事業奮鬥終身,以及「學理之研究重於物質之享受」的高尚治學理念,激發考生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

2020年高考政治試題評析

1.融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內容,展現中國抗疫精神風貌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黨領導的保衛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試題巧妙設計情境,讓學生感受疫情防控阻擊戰彰顯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全國Ⅱ卷第38題以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生活背景下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務為背景,要求學生理解「六保」任務之首—保居民就業對穩定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試題以抗疫情保民生為主題,聯繫學科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就業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過程,體會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從內心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2.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

脫貧攻堅是歷史給出的時代考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國Ⅱ卷第17題,選取貧困地區駐村黨員幹部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作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等相關知識的準確理解和把握。試題貼近生活和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在脫貧攻堅戰中,青年人一直是強大生力軍,發揮着重要作用。全國Ⅱ卷第40題以網紅、教師、大學生和海歸人員等青年的扶貧故事為素材,展示青年人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用聰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事跡,引導學生從新時代優秀青年的奮發有為中受到啟發和感染,思考自身如何樹立理想信念,擔當時代使命,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人生價值。

3.選材全國兩會討論和審議通過民法典,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顯著優勢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有着顯著優勢。全國Ⅱ卷第39題緊緊圍繞今年全國兩會審議、討論民法典草案這一重大熱點問題,彰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顯著優勢,讓學生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根本區別於西方的政黨制度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堅定製度自信,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4.着眼擴大開放新舉措,展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隱現背景下,中國擴大開放,對於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戰略,是中國建立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制度嘗試。從2013年首個自貿試驗區建立,到2020年6月中國已建立18個自貿試驗區,各個試驗區根據各自的優勢,探索制度創新的路徑和方向。全國Ⅱ卷第15題基於這一歷史背景設置情境,考查學生對建設自貿試驗區積極意義的認識,引導考生理解開放型經濟的內涵,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

5.加強價值觀教育,激勵學生提升道德修養

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嚮導,直接影響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道路選擇。試題重視價值觀的考查,精心設計背景材料,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道德實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Ⅱ卷第19題,以社區家風家訓道德建設為素材,從中華傳統家庭美德的傳承和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維度,考查學生對文化創新發展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情境鮮活,既貼近群眾生活,又以群眾為主體。試題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認識,家庭美德教育要貼近群眾生活,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家庭美德,要在傳承中發展,賦予其時代內涵。

6.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思想政治試題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精心設計背景材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在重大考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和價值。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全國Ⅱ卷第20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為素材,通過材料組織和題肢設計,引導學生認識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醫藥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既對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所以說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煥發活力。試題從多維度,引導學生珍視、培育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7.落實美育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高考內容改革要補足弱項,加強對「體美勞」的考查和引導,發揮高考指揮棒作用,引導高中學校轉變教學方式、發展素質教育。加強美育工作是立德樹人的需要,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試題注意挖掘學科育人價值,重視審美意識的引導,通過精心設計背景材料,讓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感知美麗、體驗美好,提升審美能力,增強學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全國II卷第22題,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會標為素材,考查學生對認識與實踐關係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提高學生對審美的基本認知,理解藝術作品作為人們的精神產品是人們認識和實踐的產物,認識主體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審美情趣會對認識的形成具有影響作用。

8.強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導學生適應信息時代需要

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對大量、無序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歸納並形成新的意義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多種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在知識內容迅速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調整的當代,信息整理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的重要素質。思想政治學科強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導學生學會捕捉新信息,感受新變化,不斷更新知識能力。全國Ⅱ卷第14題,從三個方面對學生信息整理能力進行考查。一是圖表信息的解讀能力。通過繪製工業企業的成本—利潤率指標變化圖,考查學生能否解讀出「工業企業的成本逐年下降、利潤率逐年上升」這一關鍵信息。二是信息關聯能力,即將選項與圖表信息關聯,解讀出「哪些政策舉措能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這一設問內容。三是分析能力,即能否準確分析「健全知識產權市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四類政策舉措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

2020年高考化學試題評析

全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Ⅱ卷,注重對化學學科主幹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方法等方面的考查,關注化學在能源、材料、環境保護等與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發展密切聯繫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能力測試為主導,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 重視化學教學實際,回歸主幹知識

全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Ⅱ卷覆蓋了中學化學的元素化合物(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實驗等方面的主幹基礎知識。

第8題考查了常見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第27題以實驗室中苯甲酸的合成為情境,考查了實驗儀器、實驗操作、提純方法等方面,考查了考生是否具備正確的實驗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敏銳的觀察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 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考查關鍵能力

理論聯繫實際不僅是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也是考試內容改革堅持的基本方向。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其內涵也需要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化學工作者從各個方面,研究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嘗試將二氧化碳的再利用,轉害為利。第28題以二氧化碳的處理和轉化為情境,考查蓋斯定律及其在反應焓變中的應用、外界條件對反應平衡移動的影響、反應平衡常數的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電化學基本原理等。這些試題緊密聯繫環境保護實際,從人類日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發展新技術解決環境問題的角度設計問題,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闡釋其中的反應原理。

三、注重國家時代發展,增強立德樹人的時代性

第26題以含氯消毒劑為載體,考查元素化學知識,並藉以反映化學學科的社會功能,普及公共衛生中的化學知識。設置這些試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理解化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貢獻,全面認識化學的巨大價值。

第35題以我國科學家2019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新型鈣鈦礦電池為情境,考查核外電子結構、化合物中原子軌道雜化類型、晶體的類型和晶體中微粒間的作用力以及作用力對物質熔點的影響、晶體中原子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和密度計算等。在考查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上,增強學生心中的科技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

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評析

2020高考物理堅持正確育人導向,優化考試內容,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等設計試題,凸顯情境的時代性。依託高考評價體系,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整理、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着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促進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

一、突出物理學科基礎性,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

2020年高考物理更加突出物理學科的基礎性,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又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基本內容的考查,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許多試題素材來源於教材,貼近中學教學實際,引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促進課堂回歸教材。比如,第19題特高壓輸電等試題改編自教材中例題或習題的內容,突出考查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二、加強理論聯繫實際,增強情境的時代性

2020年高考物理增加緊密聯繫國家科技發展、體育運動、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情境,突出情境的時代性,強調情境與考查內容的有機融合,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比如,第16題以摩托車越野賽為情境,通過設計摩托車掉進坑內和恰好越過坑內兩種不同情境,考查學生對平拋運動等規律的應用。第17題以CT掃描機中X射線產生部分為情境,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的理解。

三、加強關鍵能力考查,提升物理能力考查水平

2020年高考物理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整理、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考查,突出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的培養,着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比如,第21題設置絕緣細圓環的上、下半圓分別均勻分布着等量異種電荷的情境,要求學生分析圓環內到圓心距離相等的四點的電場強度、電勢的關係,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及對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第22題要求學生寫出一條測量的加速度實驗值和理論值有明顯差異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要求較高。第24題要求學生根據粒子射出位置,分析粒子的受力方向,從而說明磁場的方向,考查學生運用物理學專業術語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

2020年高考生物試題評析

1. 彰顯學科特色,融入新冠疫情

高考生物試題注重學科特點的體現和育人功能的發揮。結合考查內容,有機融入新冠疫情作為素材,從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免疫應答等方面進行考查。全國II卷第1題,將均能引發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雙球菌在遺傳物質、遺傳信息傳遞、作為抗原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促使學生加強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引導學生以生物學視角加深對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體現基礎性和綜合性。

2. 結合生態環境問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高考生物精選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素材,體現生態學原理和生態工程技術對生態系統進行修復的顯著優勢,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助力加強考生的生態意識。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8題以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污水淨化等運用生態工程原理進行生態修復的實際案例,分析單一樹種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剖解施用有機肥的優點和作用,考查利用生物回收污水中重金屬實驗方案的設計,旨在傳達生態修復時物種多樣性的關鍵地位,強調修復生態系統的科學性,凸顯生物方法處理污染的優勢。生態學試題的設計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助力學生生態觀的內化和發展,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之中。

3. 創設體育運動情境,倡導科學健身

健康的身體是新時代發展所需高端人才的重要特徵。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1題,以人的劇烈奔跑運動時機體生理變化為素材,考查肌肉酸痛感的生理變化分析,運動過程中胰高血糖素維持血糖濃度穩定的調節方式,和大量出汗後補充電解質以維持內環境穩定的方式,引導考生對體育鍛煉現象進行深入思考,注重鍛煉身體的科學性,提高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4. 凸顯實驗探究關鍵能力的考查和引導

採取恰當的實驗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是達成實驗目的的關鍵。對核心試劑作用的把握是理解實驗操作的關鍵。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7題考查SDS這一核心組分在聚丙烯酰胺凝膠蛋白質電泳實驗中的作用,旨在引導考生找准核心組分、明確實驗原理,實驗實踐時並非只要依照實驗步驟完成操作,須對實驗全局知根知底。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0題以差速離心法分離植物細胞器研究其功能為情境,考查破碎細胞所用溶液的理化性質,反映了生物學實驗常用緩衝溶液滲透壓和pH兩個參數的重要性。這種對實驗所用試劑參數關鍵細節的考量,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實驗操作經驗的差異,既能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又對加強實驗教學有明確的引導作用。

4. 考查獲取信息能力,助力增長知識見識

高考生物能力考查目標之一是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夠從文本、圖表等信息載體中獲取生物學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試題信息通常與考生所學內容相近,需要進行適當處理和分析以完成作答任務。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7題以實驗結果圖的形式給出3種緩衝系統在不同pH下測定的相對酶活性,要求根據圖示信息分析緩衝系統組分對酶活性影響的依據。此類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的試題的信息量相對豐富,不僅提供考生作答所必須的全部信息,還對其所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傳達了新理念、新方法、新結論,有助於開闊學科視野、加深概念理解,助力增長知識見識。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21 09:09:19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4-05-06 22:05:55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2-02 22:12:01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11-18 05:11:46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