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哪有什麼控制,只是愛用錯了表達方式

情感導師 781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一本情感簿

前段時間,徐崢因為《囧媽》的提檔問題備受熱議,隨後又與其它幾部春節檔熱門電影宣布撤檔。就在我以為今年春節將無新片可看的時候,《囧媽》卻是給了大家一個驚喜,作為首部在網絡首播的春節檔電影,徐崢的這一棋可謂是高明至極。

隨着《囧媽》的熱播,大家對於該電影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化,覺得好的讚不絕口,覺得差的也吐槽不斷,這就造成了《囧媽》在豆瓣的評分只有5.9分,換言之,連及格線都沒過。

但是,看一部電影是不是優秀,主要還是看它能不能引起觀眾的思考、產生共鳴,從而有新的感悟。關於這一點,我倒是覺得《囧媽》是徐崢由喜劇風格「轉型」為溫情的里程碑之作。

《囧媽》:哪有什麼控制,只是愛用錯了表達方式

這樣一部非典型的「公路電影」,用長達六天六夜的時間,詮釋了一對母子由誤解轉為理解的過程、一個中年男人對自身婚姻的理解和轉變,以及成長過後的自我升華。

01:在誤解中相互理解的母子情

都說盧小花是「控制型」母親,真的是這樣嗎?

《囧媽》中的母子「矛盾」,根本原因其實就是雙方缺乏溝通,沒有真正的了解對方,以至於兒子覺得母親想控制自己,而母親也覺得兒子不理解自己。

在長達六天六夜的時間裡,母子除了「老問題」的矛盾,也不斷的在產生新的矛盾。但這一切,其實並沒有誰對誰錯。因為在乎,所以彼此擔心;因為在意,所以彼此牽掛;因為愛,所以爭吵不斷。

關於母子間的矛盾,其實電影交代的很清楚:

(一)密碼鎖&大鐵鎖:暗指新觀念與舊觀念之間的「矛盾」。

突然想起木心的《從前慢》裡的兩句詩:

以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密碼鎖、指紋鎖,這些對於年輕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電子產品,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或許真的不如一把鏽跡斑斑的大鐵鎖更能讓人心安。

而這樣的不同觀念的體現,就是一個門上的「雙保險」。

一個門上同時擁有密碼鎖和大鐵鎖,這其實就是新、老觀念的融合,是兩種「矛盾」觀念求同存異的最直接體現,在這一點上,沒必要去分個誰對誰錯,因為它們的目的和使命都是一樣的。

電影的最後,徐伊萬和母親從俄羅斯歸來,母親開啟了密碼鎖,而徐伊萬則是用鑰匙打開了大鐵鎖,這一瞬間所傳遞的其實就是相互理解、接納和尊重的力量。

(二)坐飛機&坐火車:暗指看待問題時,不同角度的「矛盾」。

兒子:這張火車票比飛機票還貴,你知道吧?母親:飛機才幾個小時,每小時多少錢?這趟火車要開126個小時,平均每小時才二十九塊三毛六。

兒子很有時間觀念,但他忘了,母親最不缺的就是時間,缺的只是一個人靜靜的回憶過往,感受旅途中的愉悅和感動的體驗。面對這種「矛盾」,即便母親很希望兒子能陪着自己,但並沒有強求。兒子雖然很不理解母親的思維方式,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坐飛機的打算,選擇陪母親坐一次長途火車。

雖然母子間的「矛盾」依舊存在,但透過這個細節,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對母子其實都在替對方考慮。一個人的嘴或許會說謊,但一個人的心永遠是最誠實的。

而這一切的原動力,就是愛。

(三)溝通&爭吵:暗指「中國式」母子交流時,雙方理解程度上的「矛盾」。

電影中母子間最大的「矛盾」,其實還是在交流過程中,互相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最具代表性的無疑就是「催生」的問題。母親會旁敲側擊的提醒兒子該要個孩子了,而兒子則是說:「不是我不想要孩子,而是我與張璐之間還存在問題沒有解決。」

一路上,因為這個問題,引發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母親負氣下了火車,兒子一路邊哭邊追,最後「熊口逃生」,「失而復得」的情感和心理的雙重衝擊,加上生死一線間綻放的最無私的愛,讓一切的「矛盾」都不值一提。

婚宴上,母親目睹了兒子無助的一面,雖然她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她還是佯裝鎮定的說:「其實,你和張璐沒有孩子也挺好的。」

出於一個母親最本能的愛,她能察覺到兒子低落的情緒以及他婚姻出現了問題。這樣的一句話,不僅代表着母親對兒子的愛,也代表着一個母親的理解、妥協和讓步。

所以,母子之間哪有什麼矛盾,一切的問題都是源於相互溝通的不足,很多看似無解的「誤解」背後,其實就是缺乏相互理解的耐心和彼此了解的時間。

6天6夜,讓習慣了快節奏的徐伊萬,在慢節奏中感受到了母親的關心和愛護,也讓彼此在誤解中學會理解。

從相互埋怨、指責,到溫馨的相擁,《囧媽》用異常細膩的表達的方式,詮釋了超出電影本身的、發人深省的母子深情。

02:在「糾纏」中,融化「結冰」的夫妻情

(一)你要的「完美」妻子,我做不到

電影的一開始,二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張璐:「我告訴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從它進家門的第一天起,我就覺得它長的很做作。」徐伊萬:「你怎麼可以這麼說它?」

一個連房間都懶得收拾,任由吃過的水果在桌上發霉的男人,會為了一個即將離婚的妻子去修理一盞檯燈,除了愛,還有其它解釋嗎?

電影中,張璐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

我曾經很努力,想要成為你理想中的妻子,但我真的做不到。

張璐會覺得檯燈長的「做作」,是因為在她看來,徐伊萬的愛是存在「幻想色彩」的,是「完美主義」的。而她本身無法達到這種「完美」,努力去做之後發現做不到,就會讓張璐產生很大的精神壓力,以至於覺得自己很「做作」。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張璐也把檯燈當做了自己的情感「載體」。

同樣的,當張璐詆毀檯燈時,徐伊萬會特彆氣憤,是因為在他心裡,「完美」的檯燈等同於張璐。

(二)我不是要你「完美」,而是在我心裡,你本就是完美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男人永遠是「理性」的一方,女人永遠是「感性」的一方。有意思的是,《囧媽》將男女這樣的性格特點進行了互換,所以張璐看上去很理性、很淡定;而徐伊萬則看上去有些胡攪蠻纏、不講道理,相對情緒化。

為了能體面的和平離婚,張璐放棄了中國市場,將之「留給」了徐伊萬。就在張璐即將與合作方敲定方案的那一刻,徐伊萬卻免費向張璐的合作夥伴提供了技術支持,以此來破壞張璐的計劃。

徐伊萬的種種行為,看似無理、矛盾,其實都是為了引起張璐的注意。真正愛一個人,會以任何一種形式與對方在一起,即便是爭吵。而張璐的不在意、不生氣、不指責,對於徐伊萬來說,反而是一種煎熬。

所以徐伊萬才會對張璐說:在感情裡面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

張:作為合作夥伴,我沒有不勞而獲吧?徐:你沒有。張:作為你的妻子,我有做過任何對不起你的事嗎?徐:沒有。張:作為兒媳婦,我有哪一點不合你們的心意嗎?徐:你特別棒。

無論是從事業上、婚姻里,還是家庭中,張璐都是一個挑不出「毛病」的人。可以說,在徐伊萬心裡,張璐就是一個完美的妻子。

他們之所以會走到離婚這一步,並不是不愛了,而是缺乏真誠的溝通。看似「損人不利己」的行為背後,其實只是想說一句「我愛你」,僅此而已。

而很多時候,很多矛盾,都是因為這句「我愛你」, 用錯了表達方式。

(三)因為愛,所以彼此「成全」

我覺得這部電影如果不叫《囧媽》,也可以叫《囧夫》,不同的是,前者是以徐伊萬為主角,而後者則是以張璐為主角。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張璐隨着徐伊萬態度轉變而變化的三種心境:

為了阻止張璐去美國,徐伊萬告訴張璐自己不會簽離婚協議,而張璐的回答是:「徐伊萬,你覺得我會被一張離婚協議困住嗎?」徐伊萬破壞了張璐在美國的合作,面對張璐的質問,徐伊萬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了張璐,他說自己還愛她,不想和她離婚,而張璐的回答是:「徐伊萬,我們是真心相愛過的,但現在真的不可能了。」電影的最後,徐伊萬反省了自己在婚姻中的一切問題,並真誠的向張璐道歉,然後送上祝福。張璐雖然什麼也沒說,但眼眶裡的淚珠和臉上的笑意,都在傳達一個信息:這段「結冰」的感情,被尊重和理解融化了。這段婚姻「續章」,在張璐的「成全」中開始,在徐伊萬的「成全」中升華,不再爭吵、不再埋怨,取而代之的是相互「成全」的愛。

(四)關於這段婚姻結局的「猜想」和感悟

電影《囧媽》的一切結局都是美好的,所以,根據張璐的三種心境變化,尤其是最後一刻的淚中帶笑的表現來看,她與徐伊萬的婚姻未必就真的劃上了句點,而這樣的猜想,其實也有一些根據:

首先,不可否認,張璐還愛着徐伊萬,這是他們重歸於好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其次,寵物貓「小龍」,是他們再次相見的「伏筆」,對於他們來說,「小龍」也是維繫二人感情的紐帶。再有,張璐想要離婚,是因為徐伊萬的「控制」、「不尊重」和「不理解」,當一切的誤解都解開,重拾曾經的愛與感動,打破擋在他們之間的那扇屏障之後,還有什麼理由離婚呢?最後,在這即短暫又漫長的6天6夜裡,張璐是除了徐伊萬母親之外,唯二的見證徐伊萬整個「成長」過程的人。而在這期間,張璐也在「成長」,她明白了徐伊萬的痛苦和取捨背後對自己的心意,也使得她重新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這其實也是冰釋前嫌的徵兆。而他們之間的婚姻,或者說愛情,也在默默的傳達一個婚姻的真諦:最好的婚姻模式,其實就是夫妻共同「成長」。

03:「囧」路上,徐伊萬的自我成長與升華

徐伊萬作為一個頭髮已經泛白的中年男人,在火車未出發之前,他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對於母親而言,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對於妻子而言,他也不是一個合格丈夫。

徐伊萬:「你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兒子,他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臉上的肉是橫着長還是豎着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排水,你全都設定好了。」

這是電影中,張璐對徐伊萬說過的話。當時徐伊萬的表情是有些不解和迷茫的,然而看起來十分抗拒這種說法的徐伊萬,轉過頭,卻原封不動的說給了母親聽。

生活中,我們面對感情矛盾時,都會有一種特別「無力」的時刻:無論我們用什麼態度和伴侶說話,對方都聽不進去,甚至會曲解我們的意思,引發更大的矛盾。

事實證明,徐伊萬不僅聽進去了,在認真的思考之後,還有了新的看法: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難得你還沒發現我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看似向母親提問的徐伊萬,何嘗不是在自問呢?劇情在這一刻,充滿了徐伊萬自嘲的意味。

我們常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徐伊萬雖然並不了解張璐的真實感受,但他願意思考和反省,願意為了挽回這段婚姻而努力,這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這趟俄羅斯之旅,很多觀眾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母子之間的「矛盾」上,卻忽略了徐伊萬其實也是樂在其中的:他陪着母親一起敷面膜,用溫熱的鵝卵石按摩眼睛、在母親的嘮叨聲中,感受闊別已久的童年時的快樂。

另外,這趟「囧途」,其實也是盧小花的「追夢之旅」與自我和解之旅。

在雪林里,母親回憶着與丈夫徐翔的相識與相知,這其中的點點滴滴,不僅讓盧小花重新審視了自身,也讓徐伊萬了解了父母的愛情和婚姻情況,從而聯想到自身問題和婚姻現狀。

你只看到他是你爸爸,卻看不到他是我丈夫。

正是這句話,讓徐伊萬意識到了自己目光的狹隘。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對待一件事的看法和理解也不同,我們不能只憑藉個人的猜測和臆斷就對他人的人生蓋棺定論。

而徐伊萬對父母婚姻的誤解,恰恰也是他對張璐的誤解,這其中的問題,是因為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沒有認真問過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的思維轉變,對於徐伊萬來說,無異於醍醐灌頂,打開了他重新定義「了解」的大門,這也是他自我成長的體現。

我一直在思考娜塔莎的作用,她製造了徐伊萬與母親之間新的「矛盾」,但也正是因為她,才讓徐伊萬母子有機會說出彼此深藏心底幾十年的心裡話,從而才有了消除誤解的契機。

另外,娜塔莎的個人情感經歷雖然有些「狗血」,但對於徐伊萬來說,同樣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娜塔莎斷定未婚夫出軌,扔掉了訂婚戒指,但畫面一轉,原來這一切都是娜塔莎父親「編造」的謊言,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分手。

徐伊萬目睹了娜塔莎和未婚夫解開誤解的整個過程,然後陷入思考。

很多時候,一段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時,不要盲目的在痛苦中決斷,靜下心來,聽聽對方的說法,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而這個方法的可行性也在電影中證明了三次:徐伊萬與母親的和解、徐伊萬與張璐的和解以及娜塔莎與未婚夫的和解。

無可否認,這又是徐伊萬的一次成長。

我們懂得很多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也有很多人作過解釋,都不盡人意。但《囧媽》卻給了一個最令人滿意和信服的解答:把你學到的「道理」,付諸行動。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以至於我們總是過分敏感、自我、自私。我們明明懂那麼多道理,但依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解決,因為我們總是學的多、聽的多、看的多、說得多,但卻做的太少。

徐伊萬在母子關係中,從一個自我的「旁觀者」,變成了甘為綠葉的「參與者」。他為母親升起演出大幕,讓母親的追夢之旅沒有留下遺憾;演出結束後,他給了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原本壓抑的愛,化作讓對方可以真切感受到的溫暖。

就想徐伊萬說的那樣:原來給媽媽一個擁抱,並沒有那麼難。

在婚姻中,徐伊萬也從一個局限於自我認知的「自憐者」,變成了一個懂得換位思考的「踐行者」。他停止了一切對張璐事業的破壞,不僅認真的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向張璐道歉,也真誠的向張璐傳達了祝福和作為曾經戀人的鼓勵。

而這一切,都是徐伊萬在自我成長之後再一次升華的體現。

電影的最後,母親脫下假髮,露出稀疏的白髮,電影想表達的含義,我想每個觀眾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在」成為現實,趁着父母尚在,對他們好一些。

而對於婚姻,我想電影想傳達的道理也很簡單:彼此理解、彼此包容、真誠的溝通。

《囧媽》,值得一個好評。

期待您關注「一本情感簿」,及時了解更多精彩。感謝閱讀!-End-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31 03:05:27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4-04-25 06:04:11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3-01 20:03:3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0-15 10:10:13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