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未寄出的挽留信:省里來的駐村指導員的高山幫扶故事

情感導師 705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文來源:浙江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吟 黃彥 共享聯盟松陽站 丁建勝 葉步芳

「我們周安村捨不得他,離不開他!」

松陽縣玉岩鎮周安村的143名村民聯名寫下這封挽留信,只為留下駐村指導員、第一書記樓海勇。信上的簽名,滿滿一頁多紙。

一封未寄出的挽留信:省里來的駐村指導員的高山幫扶故事

但這封挽留信,終究沒有寄出。8月20日臨別那天,村口擠滿了送行的老少。不少人紅了眼眶,大家帶着不舍,一路說着貼心話:「樓書記,謝謝你」「一定要多回來看看」……

這份幫扶情還得從2018年說起。那年,省政協結對周安村,省政協機關幹部樓海勇被選派為駐村指導員。兩年多來,周安村集體經濟收入增至60餘萬元,比2018年翻了125倍,低收入農戶人均年收入超1.5萬元。

今年7月,聽說樓海勇期滿將回杭,村民們急了,寫信想挽留。可臨寄信那刻,善良的村民又猶豫了。「我們也不能太自私。這兩年多樓處幾乎沒管過自己家裡……」村黨支部書記吳松發說出了大家遲疑的原因。原定駐村兩年,樓海勇的歸期已經推遲了7個多月。

最近,樓海勇帶着省政協機關黨員們認領的「微心愿」,再次回到周安村。記者也跟隨他一同走進山村,探訪這段高山幫扶故事。

引來新產業,高山結出「致富果」

樓海勇在查看西紅柿的生長狀況。林傑 攝

周安村海拔1100餘米,距離縣城70餘公里,是松陽最高最偏遠的山村。

面對省城來的第一書記,最初很多村民並沒當回事。連吳松發一開始也以為,省政協的結對幫扶「每年給點錢就差不多了」。

村里人不相信「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樓海勇卻暗下決心:「這次幫扶代表了組織,一定要干出樣子來。」

樓海勇還記得,2018年12月初次進村時的「震驚」:路遠、村貧、人少。連綿的盤山公路,冷冷清清的小村,年久失修的黃泥房,全村戶籍人口426人,因為青壯人口外出,常住的只有百來人,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僅4000餘元。

臨行前,省政協領導曾叮囑,幫扶既要輸血也要造血。樓海勇牢記心中。

周安村的發展優勢在高山。2019年,在省政協領導關心下,省農科院在周安村試種了少量高山西紅柿,但樓海勇並不滿足。去年5月,他又帶着幾位村幹部跑到浦江縣杭坪鎮大塘村取經。

與大塘村簽約成為產業互助結對村,請來省農科院專家為周安村定點指導……周安村真正種起了高山有機西紅柿。

走進西紅柿基地,果實紅綠相間、長勢喜人,承包種植的村民吳學明正在一旁打包。去年8月,第一批高山西紅柿上市,樓海勇跑前跑後,當起義務「推銷員」。

他給我們算了筆賬:13畝土地流轉、西紅柿年產量10多萬斤,當年投入當年營利23餘萬元,不僅村集體多了筆穩定收入,負責包裝、運輸的村民口袋也鼓了。

這兩年多里,樓海勇成天琢磨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村民增收。

香菇種植是玉岩鎮的一大特色產業,但周安村離鎮遠,無法吸引經銷商日日上門收購。

何不建個冷庫?了解菇農的困難後,樓海勇利用省政協的幫扶資金在村里建起3間冷庫,讓農產品採摘後可以就地保鮮。冷庫頂也沒閒置,都裝上了光伏發電板,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10多萬元。

「現在有了冷庫,家門口就能種。而且山上晝夜溫差大,香菇增產又增收。」菇農葉宏輝說。去年,他和其他5戶菇農都從山下的簡陋的菇棚,搬回到村里。

截至去年底,省政協為周安村先後規劃並實施項目20個,協調資金1480餘萬元,規劃產業基地3個。

去年3月,周安村終於重新流轉回大坪田百畝茶園。這塊地早年被低價承包,平時無人管理。樓海勇覺得可惜,想收回整合利用,可離承包到期還有8年。後來幾經波折,歷時一年多溝通雙方終於談成。

如今,這片土茶園已建成為省農科院指定的浙茶種子圃、松陽縣有機茶鄉保護基地,第一批有機紅茶銷售得不錯。

帶着黨員幹部干,打造「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離任那天,樓海勇(左二)被授予周安村「榮譽村民」稱號。 林傑 攝

電磁爐、學習機、電子血壓計……8月30日,帶着省政協機關各支部黨員們認領的87個「微心愿」,樓海勇和新接任的駐村指導員、省政協機關幹部唐言風一起來到周安村。看到之前許下的「微心愿」一一圓夢,村民們喜笑顏開。

這是一次「微心愿」的送達,也是一次第一書記的交接。

駐村幹部固然重要,但樓海勇覺得,鄉村振興是長遠的事,得給村里建強隊伍。

去年村級組織換屆,常住松陽縣城的洪永嬌意外接到了樓海勇的電話,希望她回村參選。

丈夫在世時曾任村黨支部書記,洪永嬌深知辦好村里事有多不容易。但聽聞村莊的變化,在樓海勇和鎮領導的勸說下,洪永嬌回村當選為村委委員、婦聯主席。

去年村莊整治開始,樓海勇經常帶着村班子成員不顧白天黑夜地忙。「他常說,被人說幾句重的話沒關係,只要把政策處理好就行。」洪永嬌對此記憶猶新。

周安村原先內部道路狹窄,只能靠步行,後來要修主幹道,得拆不少房屋,包括洪永嬌家的廚房。「修路是好事。」她二話不說帶頭同意。

「人心齊、泰山移,周安村的發展是大家共同的事。」樓海勇常跟村裡的黨員談心:「黨員必須是先進分子。先進是有門檻和標準的,在關鍵時候我們必須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周安村黨員人手一本《民法典》,樓海勇要求黨員帶頭學法。

駐村期間,和樓海勇接觸最多的是村黨支部書記吳松發。「一年裡,他差不多300天都在村里,周末也很少回杭州。」

為了爭取政策支持和項目資金,樓海勇帶着村幹部們一次次往有關部門跑。但每次談項目時,他又會主動往後「退」,由吳松發等出面。因為在他看來:「項目一定得村幹部自己跑出來。」若是遇到困難,大家再一起想辦法。

在這種鞭策下,吳松發越來越老練,村班子戰鬥力也提升了。他說,自己心裡早把樓海勇當成了哥,「現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莊面貌變好了,我們出去講話聲音也響了。」

村民就是親人,這份牽掛永遠在心

離任那天,周安村村民送別樓海勇。林傑 攝

記者跟着樓海勇在村里走了走,一路上,村民熱情地和他打招呼、嘮家常,甚是熟絡。

「被子留着,房間也留着,有空再回來住啊。」經過村民吳昌旺家門口時,村民熱情邀約他。

原來,之前樓海勇經常工作得太晚,趕不回鎮上宿舍,就夜宿山村,吳昌旺特意把在外當兵的兒子的臥室收拾出來。

「村民們都把我當家人,我也收穫了這麼多親人。」樓海勇動情地說,其實初到村里他也犯愁:作為諸暨人,聽不懂松陽方言;以前又在部隊多年,基層農村工作經驗有限,怎麼辦?

先邁進門檻,再邁進心坎。前兩三個月,樓海勇天天跑農戶家,先混熟同是退役軍人的幾個村民,由他們當翻譯。聽得多了,樓海勇竟也能聽懂方言了。

有兩件事,吳昌旺特別念着樓海勇的好。周安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松陽高腔的發源地,但這些年後繼乏人、傳承困難。吳昌旺作為村里松陽高腔劇團團長,心有餘力不足。

樓海勇來了後,由省政協牽線,促成藝術院校與松陽的高腔傳承保護合作。「現在我們村建了松陽高腔展陳館,還建了文化禮堂,劇團排練終於有了像樣的地方。」吳昌旺說。

樓海勇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裡。送行那天,村里高腔藝人們自發敲起鑼、打起鼓、吹着嗩吶,一路把他送到村口、送上車。

還有件小事,吳昌旺也一直忘不了:「我家屋頂上面有高壓線穿過,一到打雷下雨就擔心。」無意中提起後,樓海勇默默記下,後來趁着村莊整治,他把村里雜亂的強弱電線路進行了改造,清除了不少安全隱患。

八旬老人吳昌星看到樓海勇回來,高興地握着他手不放。老人是五保戶,也是樓海勇的結對戶,駐村時每周都要上門好幾趟。

今夏雨水多,回杭前樓海勇發現老人家漏雨,特意叮囑村里翻修屋頂,這趟回村他再次問起。「瓦片村里買好了,等天氣好了就請人來鋪。」老人答道。

對村裡的老人小孩,樓海勇格外關心。前年重陽節正值國慶長假,他放棄休息趕到周安村,親自購買食材,與老人們共度重陽。

在省政協和愛心委員的支持下,周安村還設立了獎學助學、敬老愛老、扶貧求助三項愛心基金,幫扶資金有了長期保障。

這兩年多,樓海勇缺席了女兒的高考備戰,缺席了岳父的生病照顧,也曾夜晚趕山路時遭遇落石,但他並不後悔這段經歷。

「村民就是我的親人,雖然不任第一書記了,但我還是省政協幫扶小組的一員,還會繼續盡所能幫助周安村的發展。」樓海勇說。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26 16:05:03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4-05 17:04:39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1-31 08:01:47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