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情感導師 831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樂一狸

來源:魯豫有約公號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魯豫有約微信公號(ID:lyyy_scndgs)獲取授權。

為什麼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在質疑和爭議中,劉若英被送上「華語票房最高女導演」的寶座。電影和她本人的經歷如出一轍:總要在風暴過後,才讓人發現塵埃之下的初心:

原來在內心深處,她只將這部電影處女作,獻給了年輕時的自己。

其實早在數年前,劉若英就獲得了執導筒的機會,並有投資方開出優厚條件。可她一直在等待心中的故事開花成熟,直到現在這個年紀和狀態,才找到舒服的表達方式。

《後來的我們》濃縮着劉若英的愛情觀,貫穿全片的情感邏輯,就是從她本人經歷中生發出來的。只是這一次,她轉換了文本,不再用歌聲,而是用鏡頭。

「並不是一定要表現出中年人的無奈或者是蒼白,但時間的流逝,經驗、生活壓力都會有影響。但還是會有妥協的時候,還是會有被生活或者環境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所以如果你認為影片對愛情沒有突破和想象,我還有點高興,可能這就是我想呈現的。」

我手導我心

電影界有種「作者電影」的論調,主張將電影當作一種具有獨特語言、可以自由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筆寫作一樣,電影導演可以用攝影機來進行銀幕「寫作」。

如果我們從這一維度解讀,《後來的我們》鮮明的作者意識顯然符合這一觀點:拋開大眾旨趣和市場期待,單從導演本人的視角出發,建構出一個專屬於劉若英的情感世界——從愛情沙漠走來的旅客,每一步都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縱觀影史,很多導演都想在處女作中,將個人風格發揮到極致,迫不及待地以個體經歷喚起共鳴,這也是劉若英想做的事。

儘管外界對片中大段「對談式的生硬對白」嗤之以鼻,但這恰是劉若英一貫的敘事風格:力求唯美、浪漫,略帶矯情的少女心。

或許影片不成熟的地方,就在於愛情的奶茶味過濃。拋去這些,電影讓愛她的歌迷影迷們,依然看到那個剔透純真的,如水晶般唱着《後來》的少女小英。

所謂辜負,都是浪漫的蹉跎

兩個人之間的困窘,早在她的歌聲中發出過詢問:所謂承諾,都要分了手,才承認是枷鎖;所謂辜負,都是浪漫的蹉跎。

《後來的我們》即從這個問題出發,用成熟女人的倒敘,回顧自己年輕時的百折不die的作。

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喝酒、爆粗、愛吃路邊攤,成為吸引男主的特質。許多女性觀眾質疑:這樣的女生會成為異性眼中的爆款嗎?實則不然。在戀愛中,方小曉從未掩飾對物質的渴望,幻滅後,也堅守着對真情與自由意志的嚮往。

這簡直是劉若英少女時代的翻版,在男性眼中,她們的魅力不是粗口或酗酒,而是屢受挫敗後仍然保有的率性和本色。

2010年劉若英接受《魯豫有約》採訪

可以說,方小曉的身上濃縮了劉若英全部的驕傲與灑脫。正如她在《魯豫有約》中談到的那樣:我從來不需要暗戀,我欣賞的人,最後一定都會戀上。

2009年劉若英接受《魯豫有約》採訪

究竟是愛情錯了,還是我們錯了?2013年,婚後的劉若英在新歌創作中整理往事,講述年輕時犯下的錯:那時候年輕得不甘寂寞,錯把磨練當成折磨,對的人終於會來到,因為犯的錯夠多。

所以她也將此體會,代入電影情節,讓主人公困陷在年輕的局限中。

有觀眾認為本片「男主夠渣」「女主作死」,兩人相戀和分手的理由,都略顯唐突,找不到連貫的邏輯來闡釋:

為什麼貧窮時可以熱烈相處,待男生發跡,女生反而感到不安難鳴?

劉若英最懂其中況味:同齡男女在面對愛情時,難免出現成熟期的錯位,這是男人晚熟的悲劇,亦是年輕人不可逾越的情障。

當方小曉走出林見清的生命,他才幡然醒悟,投身仕途。

最終,女生虛擲的青春,成全了男生的下一首情歌。

直到多年後,他們重逢於路遙馬亡的雪夜,他過得很好,她假裝過得更好。此時學歷不高的方小曉,將「我錯過了你」說成:I miss you(正確的時態應為I missed you),而林見清理解為「我好想你」,並回復「我也想你」。

這是典型的「奶茶式抖包袱」,卻淪為全片槽點最多的一處:為何男主明明結婚了,還會想念前任?為何女主明明知道前男友結婚了,還要與他共處一室,互訴當年情意?影片「三觀不正」的說法由此而來。

其實,I miss you正是劉若英致青春的方式,這個略帶幽默的美麗誤會,觸到了女生們心中的痛點。

早年,她用一首《我們沒有在一起》,表明對分手和前任的態度:

只有你曾陪我在最初的地方只有你才能了解我要的夢從來不大我們沒有在一起至少還像情侶一樣我痛的瘋的傷的在你面前哭得最慘我知道你也不能帶我回到那個地方你說你現在很好而且喜歡回憶很長我們沒有在一起至少還像家人一樣總是遠遠關心遠遠分享

回到劇中,方小曉說「我錯過了你」,其實是對前任耿直真誠的祝福:雖然遺憾,可我最終放下你了。而林見清的「我也想你」,更多的含義是不甘:你這麼好,當初怎麼忍心錯過?!

最後一幕,林見清和方小曉站在天涯兩端,隔空對喊。蒙太奇將迥異場景置於一處,他們雖身隔千里,心中卻實實聽見了對方的共鳴:

我們沒有在一起至少還像朋友一樣,你遠遠的關心,其實更長……

有情人未必終成眷屬

故事中的方小曉曾問林見清:為什麼沒有一個故事,是從頭到尾都幸福的?男生回答: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這句看似俏皮的對白,實則撐起了整部影片的價值內核:所有成年人的愛情故事,都要以悲劇收場,否則就是童話。

影片其實傳達了一個抽象的真理:只有悲劇才具有永恆的美,不完美的結局才叫人唏噓、懷念、感嘆,才有讓人經久難忘的力量。

那些經典的愛情文本,梁祝化蝶、寶黛永隔,哪一出不是悲劇?正因為沒有在一起,他們才被千百次稱頌,也必須在最美的時刻戛然而止,愛情的烈度才得以世代永存。

假如荊軻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賈寶玉,也不過鬧個平凡收場,哪得叫千載以後的人唏噓讚嘆?

也有人不理解:痴迷留戀前任的林見清,心裡難道不愛她的妻子嗎?那麼請你假設,如果兩人幸福順利地走到一起,故事的根基便會坍塌:方小曉就會淪為片中那個絮絮叨叨、家長里短且未露真容的妻子。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精心設計的愛情迷宮,她在入口處早就提醒你了:現實中的情感,都是讓人難受、擰巴和痛苦的。愛情是短暫的衝動,等到哪天荷爾蒙消退,它就會變成經年如水的陪伴。

當眼淚落在手背,你所懷念的不是初戀,而是當初為愛奮不顧身的自己。劉若英用這個曲折且略顯唐突的故事,向年輕人道出一則寓言:唯有遺憾才是青春的本質。

那些年、那些事、那一段瘋狂熱烈的浪漫日子,終將恍若隔世。

文藝作品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觀者參差多態的情感體驗。正是這些多元的見解和熱議,讓影片收穫了十餘億票房。

可導演卻對外界評論略顯隨意:「看電影是很主觀的感受,只要你看,最後你喜不喜歡我都很高興。」

和我聊聊,劉若英讓你心動的歌詞和角色。

-------------------------

插圖 |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聯繫我們。

PS:更多新鮮好文好物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魯豫有約(ID:lyyy_scndgs)每周三晚偶遇魯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07 15:05:35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頭像
2024-04-07 06:04:5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0-20 06:10:0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