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情開滿了永恆

情感導師 785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有一種愛情塵世讀不懂,有一種愛情開滿了永恆。

當前的時代,物質世界越來越豐富多彩,想不到愛情卻超生了許多問題,趨向貧瘠,架構越來越不穩定。

看不清前方的時候,不妨驀然回首,重溫歷史中的那些萬紫千紅的感動。

就讓我們把虔誠打進行囊,用彩虹裝飾夢想,沿着歷史的落日長河,溯流而上,探訪燕妮和馬克思的愛情風景。

有一種愛情開滿了永恆

燕妮·馬克思(德語:Jenny Marx,原名約翰娜·燕妮·貝爾塔·尤麗葉·馮·威斯特法倫,德語:Johanna Jenny Bertha Julie von Westphalen,1814年2月12日-1881年12月2日,生於德國薩爾茨韋德爾,卒於英國倫敦),是德國社會學家卡爾·馬克思的妻子。

燕妮·馮·威斯特法倫呱呱墜地,像是一個寶貝的天使,落在一個德國小貴族家庭。她的父親路德維希·馮·威斯特法倫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後來進軍仕途,成為普魯士政府的一名樞密顧問官,職責範圍是撒爾茨韋德和特里爾。

與生而為貴族小姐,燕妮接受了優質良好的教育,冰清玉質,高雅尊貴,是特里爾城的美女,上層社會舞池裡的「皇后」,眾星追求的月亮。

特里爾(德語:Trier,法語:Trèves)城風光無限,是德國年齡最高的城市,歷史厚達兩千餘年。兩千餘年,沒有殖民者和大軍駐紮的影子。特里爾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西南部,摩澤爾河谷之中,兩岸是低緩的紅砂岩山丘,布滿葡萄田,屬於著名的摩澤爾-薩爾-魯沃(Mosel-Saar-Ruwer)葡萄酒產區,以盧森堡邊境為鄰。特里爾開埠於公元前16年,曾經是羅馬帝國四帝共治制時期西部愷撒(副皇帝)的駐節之地。

特里爾城

特里爾作為最早的基督教在阿爾卑斯山北側的主教教區,在中世紀,特里爾大主教儼然是一個重要的教會諸侯,其轄區控制了自法國邊界至萊茵河的廣闊之地。特里爾大主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七個選帝侯(【德語:Kurfürst,複數為Kurfürsten;英語:Elector】是德國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 這個詞被用於指代那些擁有選舉「羅馬人的皇帝」權利的諸侯,即德意志諸侯中有權選舉神聖羅馬皇帝的諸侯。 此制度嚴重削弱了皇權,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之一。

特里爾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旅遊之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以此起步,達摩澤爾河、薩爾河、烏沃河、艾菲爾山和洪斯呂克山就像是共生於一根藤上的公交站點,鄰居盧森堡、比利時和法國都近在咫尺。秀美的自然風情鬼斧神工,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古蹟如星星璀璨其中。

特里爾的文化遺產內容博大精深,其中的古代建築在燕妮時代之後,於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總稱為世界遺產: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主教教堂和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

燕妮和馬克思兩個家庭,經濟權勢之間有一定距離,自然地址之間卻非常鄰近,只有很短的路程;二人從小相識,這真是上帝的旨意。在特里爾城度着童年,這是一些流金歲月,意義深遠。恩典的陽光流淌在谷間,溫暖而聖潔。

卡爾·馬克思(德語: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是解釋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是什麼,並且這一工作為後來諸多經濟思想奠定了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卡爾·馬克思一生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備影響力的兩部作品分別是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於特里爾城,父親海因里希·馬克思(1777年至1838年),原名赫歇爾(Herschel),是他們家族裡第一個取得世俗學位的人。之後赫歇爾在特里爾城成為一名律師,過上了相對富足的中產階級生活,並在摩澤爾河擁有一大片的葡萄園。

馬克思聰穎上進,天生我才。少年時代受到近鄰路德維希男爵(燕妮的父親)的影響,有了文學和烏托邦社會主義的夢想。1835年17歲之時,馬克思在發布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激情燃燒地寫道:「

自然本身給動物規定了它應該遵循的活動範圍,動物也就安分地在這個範圍內活動,不試圖越出這個範圍,甚至不考慮有其他什麼範圍的存在。神也給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標──使人類和他自己趨於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尋找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於他、最能使他和社會都得到提高的地位。

能有這樣的選擇是人比其他生物遠為優越的地方,但是這同時也是可能毀滅人的一生、破壞他的一切計劃並使他陷於不幸的行為。因此,認真地考慮這種選擇──這無疑是開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願拿自己最重要的事業去碰運氣的青年的首要責任。

每個人眼前都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在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內心深處的聲音,認為這個目標是偉大的,那他實際上也是偉大的,因為神決不會使世人完全沒有引導;神總是輕聲而堅定地作啟示。

但是,這聲音很容易被淹沒;我們認為是靈感的東西可能須臾而生,同樣可能須臾而逝。也許,我們的幻想由然而生,我們的感情激動起來,我們的眼前浮想聯翩,我們狂熱地追求我們以為是神本身給我們指出的目標;但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很快就使我們厭惡──於是我們的整個存在也就毀滅了。

因此,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我們的內心是不是同意?我們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種迷誤?我們認為是神的召喚的東西是不是一種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來源本身,我們怎麼能認清這些呢?

偉大的東西是光輝的,光輝則引起虛榮心,而虛榮心容易給人鼓舞或者是一種我們覺得是鼓舞的東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竅的人,理智已無法支配他,於是他一頭栽進那不可抗拒的慾念驅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經不再自己選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聽任偶然機會和幻想去決定它。

我們的使命絕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感到厭倦、始終不會鬆動、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相反,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理想沒有實現,我們就將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虛榮心能夠引起對這種或那種職業突然的熱情。也許,我們自己也會用幻想把這種職業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無上的東西。我們沒有仔細分析它,沒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讓我們承擔的重大責任;我們只是從遠處觀察它,然而從遠處觀察是靠不住的。

在這裡,我們自己的理智不能給我們充當顧問,因為它既不是依靠經驗,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觀察,而是被感情欺騙,受幻想蒙蔽。然而,我們的目光應該投向哪裡呢?在我們喪失理智的地方,誰來支持我們呢?

是我們的父母, 他們走過了漫長的生活道路, 飽嘗了人世的辛酸。──我們的心這樣提醒我們。

如果我們通過冷靜的研究,認清所選擇的職業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難以後,我們仍然對它充滿熱情,我們仍然愛它。覺得自己適合它,那時我們就應該選擇它,那時我們既不會受熱情的欺騙,也不會倉促從事。

但是,我們並不能總是能夠選擇我們自認為適合的職業;我們在社會上的關係,還在我們有能力對它們起決定性影響以前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確立了。

我們的體質常常威脅我們,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視它的權利。

誠然,我們能夠超越體質的限制,但這麼一來,我們也就垮得更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冒險把大廈築在鬆軟的廢墟上,我們的一生也就變成一場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之間的不幸的鬥爭。但是,一個不能克服自身相互鬥爭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衝擊,怎能安靜地從事活動呢?然而只有從安靜中才能產生偉大壯麗的事業,安靜是唯一生長出成熟果實的土壤。

儘管我們由於體質不適合我們的職業,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來也很少樂趣,但是,為了恪盡職守而犧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勵着我們不顧體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們選擇了能力不能勝任的職業,那麼我們決不能把它做好,我們很快就會自愧無能,並對自己說,我們是無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會成員。由此產生的必然結果就是妄自菲薄。還有比這更痛苦的感情嗎?還有比這更難於靠外界的賜予來補償的感情嗎?妄自菲薄是一條毒蛇,它永遠齧噬着我們心靈,吮吸着其中滋潤生命的血液,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

如果我們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能夠勝任經過周密考慮而選定的職業,那麼這種錯誤將使我們受到懲罰。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責,我們也會感到比外界指責更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們把這一切都考慮過了,如果我們生活的條件容許我們選擇任何一種職業;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一種能使我們最有尊嚴的職業;選擇一種建立在我們深信其正確的思想上的職業;選擇一種能給我們提供廣闊場所來為人類進行活動、接近共同目標(對於這個目標來說,一切職業只不過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職業。

尊嚴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來、使他的活動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質的東西,就是使他無可非議、受到眾人欽佩並高出於眾人之上的東西。

但是,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這種職業不需要有不體面的行動(哪怕只是表面上不體面的行動),甚至最優秀的人物也會懷着崇高的自豪感去從事它。最合乎這些要求的職業,並不一定是最高的職業,但總是最可取的職業。

但是,正如有失尊嚴的職業會貶低我們一樣,那種建立在我們後來認為是錯誤的思想上的職業也一定使我們感到壓抑。

這裡,我們除了自我欺騙,別無解救辦法,而以自我欺騙來解救又是多麼糟糕!

那些不是干預生活本身,而是從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職業,對於還沒有堅定的原則和牢固、不可動搖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險的。同時,如果這些職業在我們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如果我們能夠為它們的支配思想犧牲生命、竭盡全力,這些職業看來似乎還是最高尚的。

這些職業能夠使才能適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經考慮、憑一時衝動就倉促從事的人毀滅。

相反,重視作為我們職業的基礎的思想,會使我們在社會上占有較高的地位,提高我們本身的尊嚴,使我們的行為不可動搖。

一個選擇了自己所珍視的職業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稱職時就會戰戰兢兢──這種人單是因為他在社會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會使自己的行為保持高尚。

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衝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卡爾·馬克思寫於1835年8月12日

青年馬克思

馬克思為人類幸福尋找出路,勇於獻身的遠大理想,在燕妮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這也是她自己的夢,一個人不能只為自己活着,激揚文字,應該照亮多人的前程。二人成為知音,源自共同的生命和靈魂擔當。

之後,馬克思去往大學深造,1835年10月,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律。1836年,夏天就要結束之前,大一的馬克思無法抵禦對燕妮的思念,鳥兒回巢一般返鄉特里爾城,向心愛的姑娘跪膝求婚。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燕妮面對心儀的情人,芳華舞動,以懷相擁。二人私訂終身。

再之後,馬克思到柏林大學主攻哲學,柏林距離特里爾城更為遙遠。心愛的姑娘不在身旁,馬克思託付詩歌,深情吟唱對未婚妻的相思。

燕妮,物換星移

不變的是對你的相思

你是藍天,我是雲

離不開你柔情之心

你是太陽,我是月亮

永遠走不出你的胸膛

你的愛情滴蜜

托風兒捎來幸福訊息

還有你名字燕妮

你是傾城的詩歌

是愛情的化身······

從大學開始到大學結束,馬克思對燕妮的相思,凝結成了三本愛情的詩集。遠在特里爾城的燕妮,也以愛情為詩歌,辛勤耕耘於情箋,滿腹都是深深的思念:

你的笑容璀璨

一身明媚陽光

我心脈動渴望

小鳥依人

纏綿在你身旁

你走過的小路

我的憂鬱等候······

燕妮出身貴族,她的一些貴族親屬堅決反對她與馬克思的戀情,但燕妮初心不改,始終如一,在婚姻自由的陣地,為了自己的愛情堅守到最後。

1843年,經歷了漫漫七年的異地相戀相親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燕妮和馬克思於科羅茲納赫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彼此為愛宣誓,二人合二為一,正式成為夫妻。

與馬克思私訂終身的燕妮

新婚燕爾,燕妮與馬克思比翼雙飛,彩蝶共舞,兩個人的世界一如香膏蜂蜜。不過,浪漫的愛情生活總是疏於經濟算計,千金散盡不一定還復來,積蓄剩下了不足二分之一。

還是1842年時候,馬克思就獲得了耶拿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10月供職《萊茵報》主編。馬克思春風得意馬蹄楊,年輕有為,如果按着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那真是錦繡前程,無邊風景。不幸美好的人生因為憐憫窮人而斷送,在此期間,普魯士發生了轟動一時的<林木盜竊法>事件。

19世紀初,伴隨着工業革命席捲整個歐洲,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普魯士,自然也抓住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經濟騰飛,業績世人矚目。不過叫人驚悚的是,雖然整個普魯士王國的經濟在不斷長胖,但是作為社會主體的農民卻沒有得到任何陽光。相反,隨着生活成本的不斷提升,大量的農民身處破產的灰色地帶。為了生存,失業的眾多農民故意違反普魯士林木盜竊法的規定,在私人所有的森林裡亂砍盜伐,只為讓警察將自己關進牢獄,領取一份免費的午餐。

1842年10月,馬克思在《萊茵報》發表了包括《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的多篇文章,義正詞嚴地抨擊普魯土政府維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審議」,立場堅硬地站隊於民眾,不惜身家性命維護農民的利益。普魯士政府派警察查封了《萊茵報》,並迫使主編馬克思辭職,人為製造了馬克思的失業。

1843年9月,《萊茵報》復刊。馬克思舊習不改,又在該報發表了一篇批評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文章,引起沙皇強烈不適,向普魯士交涉提出了嚴重抗議。普魯士國王再次下令警察查禁《萊茵報》,並驅逐馬克思離開普魯士的國土。

真是多事之秋,新婚僅僅四個月的燕妮和馬克思,被迫流亡至法國,從此開始了艱難困苦的流亡工作和生活。長太息以掩涕兮,燕妮與馬克思將為理想而求索。

對於來自仕家貴族的燕妮,此番崎嶇波折,猶如溫室之花流落曠野,該是多麼無情殘酷······

1844年大女兒小燕妮出生······

1845年二女兒勞拉出生······

燕妮和馬克思夫妻開始將生活的飾物典當而出以便維持生計,過上了財產持續減法的生活······

1846年老三出生,老三是個兒子,取名穆希。

穆希險些出生在旅店,不幸中的萬幸尚有家人的相扶,暫時在郊外租了一處小屋,穆希方得以安全分娩,不由自主,被父母帶到這個多災多難的塵世之間。

燕妮和馬克思沒有因為艱辛而輟筆不復耕耘,反而因此更加勤奮······

1849年,燕妮再次身懷六甲,這是夫妻二人的第四個孩子。又是因為政治傾向窮人,全家再次遭到警察驅逐。燕妮不得不獨自一個柔弱女子,帶着四個孩子,老四還在母親腹里,寄船橫渡英吉利海峽,方向是大英帝國,世界工業最繁華的黃金海岸。但在那裡,迎接燕妮和她的孩子們的,卻仍是貧困、喧囂、垃圾和一地雞毛。

在人生的鹽鹼地,孩子們出生就要面對生死,第四個孩子小福克斯出生就面對病痛,幼小的生命晝夜沒有安寧。這是一棵缺少營養的禾苗,日益瘦弱,小福克斯不想離開母親,拼命吮吸燕妮的乳房,以至血與奶一同流出······

但母親的奶血並沒有救回小福克斯,小福克斯成為燕妮和馬克思夫婦第一個離開塵世的天使。可愛的寶貝,只能在天堂得到安息。

如果世界沒有公義,貧困和苦難招不來憐憫。房東沒有因為燕妮馬克思一家的不幸遭遇而稍作讓步,5英鎊房租欠款,房東就決絕地報警,警察把燕妮馬克思一家的全部家當打掃乾淨。燕妮懷抱着她的孩子們,只能像動物一樣蜷縮在地板上過夜……

像馬克思這樣,政治傾向底層,尋求世界大同,以消滅資本為己任,為方向的知識精英,在哪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有固定的工作,安穩的生活。他只能自始至終在親人的借債和好友的救濟下維持基本的生活。

1851年第五個孩子蘭契斯卡出生······

蘭契斯卡是一個漂亮的女兒,比小福克斯稍微幸運,接近於幸福地度過了人生的第一個生日,接下來的日子開始陰天,終因嚴重的支氣管炎發作而離開燕妮馬克思。燕妮馬克思就是如此雨雪交加,貧窮是如此青睞他們,夫妻沒有錢為蘭契斯卡買一幅小小的棺材。

燕妮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無限傷痛地說到:「我們的三個活着的孩子在我們身邊躺下,我們都悲傷地為我們的小天使(蘭契斯卡)哭泣,她的鐵青、毫無生機的身體就放在隔壁。」

此時,如果放棄理想,換一個方向生活,人生馬上就會出現轉機。馬克思看着燕妮和孩子們的痛苦,肺腑說出:」情願把靈魂預售給魔鬼······」

1855年,第六個孩子,女兒愛琳娜出生······

愛琳娜和小福克斯一樣,出生就要面對病痛,就要面對生死。燕妮和馬克思為愛琳娜心焦如焚的時候,想不到老三穆希的健康出現了更令人揪心的問題······

穆希八歲了,是馬克思最心愛的孩子,是他的瞳仁。馬克思晝夜守候在愛子的身旁,心中裝滿了無邊的憂傷,他和燕妮多麼希望孩子們快快好起來,轉危為安,全家得着安慰。

穆希聰明伶俐,非常懂事,他叮囑兩個姐姐,若媽媽來看他,千萬記得替自己把手和胳膊蓋好,免得被媽媽看見自己的瘦弱而傷心。

穆希還是走了,幾乎帶走這個家庭所有的希望和快樂,燕妮淚水已經哭干,馬克思一夜白頭。兩個姐姐心也破碎······

馬克思拒絕一切安慰,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他用盡了自己所有的憤怒:「這不是損失,這是偷竊!······」

一家人沉浸在絕望之中,所幸愛琳娜奇蹟般地活了過來,像春天一樣從死亡中甦醒,慢慢地給這個家庭療傷。

1857年,第七個孩子出生······

奇蹟沒有再次復燃,這個孩子出現,不過是流星一閃,亮過之後,夜黑得愈加堅定······

七減四等於三,這個公式鎖定了燕妮和馬克思的一生,對七個孩子的付出,只能得到三個回應。三個女兒能活下來,名副其實的不幸中的萬幸。這就是命中注定。

燕妮也幾乎無法控制自己,曾有過一些日子,無法擺脫悲憤、傷痛、憂鬱,她像換了一個人,大發雷霆,甚至一個人獨自出走旅行;就像一條鄉村的小溪,人生連續經歷太多太多的陰雲降雨,終於爆發了山洪。但是燕妮就是燕妮,她始終沒有選擇逃離,洪水過後,重回纏綿溫柔,重回清純如鏡。

燕妮和馬克思一生忠誠於愛情,忠誠於理想。兩人相偎相依,深愛彼此,直到地老天荒。

1880年,操勞一生的燕妮不幸患了肝癌,時年她六十六歲。為了不給家人帶來更多擔憂,她強忍病痛,儘量偽裝出更多的笑容。馬克思夜以繼日,悉心照料愛妻,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1881年7月8月之間,馬克思陪同燕妮去往法國,與大女兒並外孫們紀念性地相見。長期的勞累、失眠、心焦、掛牽,馬克思得了肺炎,危險與他的生命相伴。

燕妮走了,再也不會回來,這是一次塵世間永遠的再見,時間定格於1881年12月2日。世間一切的磨難都不會擊倒馬克思,除了燕妮的辭世。

聽到燕妮逝世的噩耗,恩格斯說:燕妮死了,摩爾(馬克思的別名)也死了。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距離燕妮離世兩年又九個月一十二天。

燕妮和馬克思合葬於英國倫敦海格特公墓。

馬克思一生研究金錢,自己卻選擇一生一貧如洗。

選用馬克思寫給愛妻燕妮的一封信作為結束。

我心中的愛人:

我又給你寫信了,因為我現在獨自一人,而且我總是感到很難過,經常在心裡和你交談,但你一點也不知道,既聽不到也不能回答我。雖然你的照片照得不太好,但對我卻極有用,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陰鬱的聖母」——最醜陋的聖母像,也能有狂熱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優美的像擁有更多的崇拜者。無論怎樣,這些陰鬱的聖母像中,沒有一張像你這張照片那樣被吻過這麼多次,被這樣深情地看過並受到如此的崇拜。照片上的你即使不顯得陰鬱,至少也是鬱悶的,它決不能反映你那可愛、迷人、甜蜜的讓人想親吻的臉。但我把相片挪了挪位,讓陽光更好地照到它上面,使相片上的你看起來更好看一些,並且我發現我的視力雖然被燈光和煙草損壞,但我仍能在夢中,甚至在醒着的時候描繪你的模樣。你好像真的在我面前,我把你抱到我的膝蓋上,說着:「我愛你,夫人!」事實上我對你的愛勝過奧塞羅一生付出的愛情。撒謊和空虛的世界對人的看法也是虛偽而表面的。無數誹謗我、污衊我的敵人中有誰曾罵過我適合在某個二流戲院扮演頭等情人的角色呢?但事實如此。要是這些壞蛋稍微有點幽默感的話,他們會在一邊畫上「生產和管理」,另一邊畫上我拜倒在你的腳前,然後在這幅諷刺畫下註明:「看看這幅畫,再看看那幅」。但是這些壞蛋是笨蛋,而且將永遠是笨蛋。

暫時的別離是有益的,因為經常接觸會使生活變單調,使事物間的差別逐漸消失。過分接近會讓高塔顯得低矮,而我們和日常生活瑣事接觸太密切,瑣事就會過度膨脹。細小的、讓人不舒服並訴諸感情的習慣,只要它的直接對象在視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摯的熱情由於它的對象的親近而表現為日常的習慣,在距離的魔力下會壯大起來,並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愛情就是如此。只要我們被空間分隔,即使僅僅是在我的夢裡,我就立即明白,時間之於我的愛情正如陽光雨露之於植物——使其滋長。你一不在我身邊,我對你的愛情就會顯出它的本來面目,仿佛巨人一般,聚集了我全副精神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因為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熱情。現代的教養和教育帶給我們的複雜性,以及使我們對一切主客觀印象都不相信的懷疑主義,只能使我們變得渺小、孱弱、牢騷不斷。然而愛情,不是對費爾巴哈那類型唯物主義哲學家的尊敬,不是對無產階級的熱愛,而是對值得愛的事物尤其是對你的愛,使一個人重新成為真正的人。

我親愛的,你會微笑,會問:為什麼我突然變得這麼花言巧語?不過,如果我能把你那溫柔而純潔的心緊貼在自己的心上,我就會默默無言,不作一聲。我不能以唇吻你,只能求助於文字,以文字來傳達親吻。

誠然,世間有許多女子,而且有些非常美麗。但是哪裡還能找到一張臉,上面的五官,甚至每一條皺紋,都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強烈最美好的回憶?甚至我無限的悲痛,我無可挽回的損失,我都能從你的笑容中看到,當我吻你那甜美的面龐時,我就能克制這種悲痛。「埋在她的臂膀里,因她的親吻而甦醒」。

再見了,我親愛的,千萬次地吻你和孩子們。

你的,

卡爾

(此信寫於1856年夏。當時,燕妮因去探望病重的母親,暫時與馬克思分離)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1 15:08:51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4-05-10 02:05:40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3-08 13:03:01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2-05 02:12:34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