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對待一個「不愛國」的孩子?專家這樣說

情感導師 878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摘要:如果十幾歲的學子們在德行、知識和能力上處處都完美無缺,那還要上大學做什麼,那還要大學老師做什麼?

9月22日,湖南城市學院因該校2018級新生王棟在網上發表「辱國言論」,做出取消其入學資格的決定,引起輿論關注。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件事在拷問人們:為什麼一個十八歲青年學子對「愛國」有那麼大的成見?他的錯誤言論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他的錯誤性質和程度到了哪種地步,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如何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

先搞清楚這些孩子到底怎麼了

十八歲的青年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但還沒有固化的時期,說一些錯話做一些錯事是這個年齡段最容易發生的事情,有的「過激言論」與當時情境、家庭背景及個人遭遇有關,有些是因為整個社會的浮躁和功利使一些人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產生誤解有關,有些則由於學校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方法不對路,理論與現實脫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所致。為什麼前段時間人們熱議高中是「玩兒命的高中」,說明高中階段的高考指揮棒、「填鴨式的教育」頗受非議,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成為掙分兒的機器,其結果自然是德育功能的弱化。如果孩子們在功利的環境下壓力過大,在出現共性與個性、理想與現實巨大矛盾和落差的時候,難免會有逆社會行為的發生。

該怎樣對待一個「不愛國」的孩子?專家這樣說

「都××大學生了還愛國」這句話說明該生對德育教育持否定的態度,從其後續的言論可以看出,他認為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是「洗腦」的教育,現在長大了不能再那麼愚蠢和幼稚。目前,有多少大學生持這種觀點不得而知,因為在灌輸式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們往往會以「政治正確」答出體面成績或順利通過問卷調查,但這與他們真實的精神世界和「三觀」狀況可能有出入。廈門大學「潔潔良事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一個本科論文作弊、品行不端卻一路飄紅的「又紅又專」的學生,一個以「辱華」為能事卻被重點栽培的碩士生支部書記,為什麼蒙蔽了那麼多黨組織和教育者的眼睛?這使我們不得不擔憂,廈門大學「辱華事件」和此次湖南城市學院「辱國事件」雖然都是個案,但這種極端言論絕非偶然,而是偶然之中有必然,它反映了「90後」、「00後」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存在的一些消極亞文化現象。

上述兩起事件都發生在網絡上,用的都不是自己的實名。網絡空間打破了實體與虛擬的界限,使青少年進入到了一個陌生而好奇的世界,通過在網絡空間中獲得靈活而隱匿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他們可以藉助網絡,超越空間界限,獲得現實世界所沒有的獨特心理和行為體驗,使現實中的缺陷與空虛在網絡空間裡得到滿足和充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當代青少年越來越尋求在網絡上獲得社會支持,以至於忽略了他們必要的真實生活。青少年的這種行為反差原因多樣,社會成長環境的惡化、公眾行為的失范和文化教育對青少年成長規律的忽視是主要外因,青少年自我與他我、理性與感性,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是主要內因,二者共同導致青少年的理想缺失、思想迷失、行為逃避和自暴自棄。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大學生發生的錯誤言行,首先需要拷問和反思的是教育者。立德樹人是教育者之天職,教育之本在「立」和「樹」,而非「破」和「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反觀此事,正確的態度是,屬於道德層面能解決的事,儘量不要上升到法律,屬於對黨內和成熟年齡段公民的懲罰舉措,儘量不要下放到十幾歲青年。「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公民個人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年幼學生沒有做到上述要求,與其年齡特點和人生閱歷有關,這個時候恰恰是我們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者抓住着力點,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開展耐心細緻的工作之時。

面對問題學生,教育者的角色是「醫生」而非「判官」,需要做的是對症下藥治病救人而不是動輒「判刑」一勞永逸。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學新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具有獨特性,剛剛步入成年,很多方面不諳世事,教育者應做的是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學生有錯誤可以設置一定期限的悔改期,堅決不改正的再採取開除等措施,這樣比直接剝奪其接受教育的機會,更有說服力。如果十幾歲的學子們在德行、知識和能力上處處都完美無缺,那還要上大學做什麼,那還要大學老師做什麼?無論這個孩子多麼無知、多麼任性,語言多麼偏激,教育者要用「愛」點亮學生的「心燈」,照亮他們的前程。

孩子的錯誤言行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因而完善學生健康人格的成長環境,培育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新一代青少年,需要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世界上最難做的是「人」的工作。塑造人的「靈魂」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敬重學問,關愛學生,淨化風氣;「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深厚根基來源於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生活美好、人民幸福的偉大成就。作為教育者,只有摒棄高考指揮棒和「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模式,才能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中小學德育教育沒來的及做的事,大學教育要及時補上。如果把一些還存在道德可塑性的學生簡單粗暴地推向社會,只會讓其年輕心靈中深埋仇恨的種子,等到時機成熟就會爆發,這無異於在人民內部製造定時炸彈,給我們黨和社會製造了對立面,從策略上也不利於增強青年人對我們黨和國家的認同。

「愛國」這一課該怎麼講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要做到這點,需要首先明白什麼是愛國主義、國家與個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如何讓愛國主義教育更接地氣等基本問題。

對於什麼是愛國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愛國主義的本質。愛國主義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揭示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

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是如何擺脫空洞的說教,用正反兩方面鮮活的事實和中國一百多年來由屈辱走向抗爭,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讓學生們感受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民族之恥,感受到連年戰爭生靈塗炭的悲慘生活,感受到中華兒女浴血奮戰挽救危亡的抗爭決心,進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國家與個人的相互關係,由此產生刻骨銘心的愛國之情,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和生死不移的愛國之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們對國家的認同,激發學生們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豐富的歷史和現實素材。

五四運動就是最好的歷史素材之一。五四運動源於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始終激勵着北大師生同人民一起開拓、同祖國一起奮進。人有人格,國有國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它讓人們真正認識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之不存,家將焉附的道理。海外撤僑事件讓國人明白了為什麼會「一出國,就愛國」,明白了國家強大事關國人尊嚴,國格事關人格,沒有強大的祖國做後盾,中華民族就無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要讓愛國主義教育更接地氣,需要引導學生做到知行並重。愛國,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落實於行動中,使學生們能夠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涵養家國情懷,立志中華振興,自覺投身於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作者為上海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主編:王多

轉自上觀新聞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6 22:08:50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頭像
2024-02-02 18:02:53

求助

頭像
2023-12-23 05:12:12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