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晚年回憶,感嘆:沒把精銳部隊撤出東北,以至於老蔣懊惱不已

情感導師 762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949年12月,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部敗退台灣後,開始對以往展開反思。

其中最讓他懊惱的一點,就在於當初沒將國民黨精銳從東北及時撤離,以至於他在日記中如此寫道,

老蔣晚年回憶,感嘆:沒把精銳部隊撤出東北,以至於老蔣懊惱不已

「未能將黨國精銳撤出東北,以至全局失控,悔之晚矣!」

東北究竟是什麼情況,以至於讓蔣介石如此懊惱?如果國民黨精銳真的從東北撤出,解放戰爭走勢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爭端:搶占工業區

東北的故事要從九一八事變說起,當時東北淪陷,成為了日本進攻蘇聯以及中國內地的跳板。

猖狂的日本完全將東北視作了自己的自留地,在那裡大肆投資。

以至於在1939年,東北地區的工業投資率就已經高達29%,將近達到了民國時期最高工業投資率的6倍。

不僅如此,1939~1941年間,日本還瘋狂地在東北挖掘礦山、發展重工業。

當地工業規模以接近每年10%的速率快速增長,這直接導致人口僅占全國10%的東北地區,工業產量卻一度占據了全國4成,是當之無愧的工業基地。

雖然日本戰敗後蘇聯部隊進入東北,進行了一番瘋狂掠奪,搶走了大約10億美元。

但是東北地區的工業基礎卻基本上保留了下來,由於有張家父子和日本的經營,從工業潛能上看,東北在我國各地區中獨占鰲頭。

正因如此,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共兩黨很快就在東北地區爆發了爭端。

實際上,蔣介石原先是對東北沒有多大興趣的。

他雖然知道東北的工業價值,但是卻認為這個地方太遠了,不值得他花大力氣去費心掌控。

至於交給地方處理就更不可能了。

當時的國民政府可以說是披着政府皮的土匪窩,各大軍閥雖然都歸攏在蔣介石麾下,但根本不怎麼聽蔣介石的話。

在蔣介石看來,這些地方派系也都是雜牌部隊,不值得信任,尤其是東北地區。

那裡本來是張家父子的地盤,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事情,給他留下了深重陰影。

以至於旁人勸說讓張學良回去掌控東北的時候,蔣介石想都不想就搖了頭,始終將張學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最後還是美國方面的馬歇爾催得緊,蔣介石沒辦法了,才調集精銳去駐守東北地區。

然而當時蘇聯卻有意將東北交給共產黨,而共產黨也已經和東北方面有過接觸,自然不願意將東北交到妄圖獨裁的老蔣的手裡。

於是雙方在1945年11月就在山海關地區爆發了爭端。

蔣介石為了打贏這場仗,不惜出動了七個軍,而且其中還有兩個軍裝備極其精良,由此可見蔣介石的決心。

為了應對蔣介石的猛烈進攻,共產黨從華北地區緊急抽調了一些部隊。

不過由於國民黨部隊來勢洶洶,就占據着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所以對東北地區的爭奪一度呈現出對我們不利的局面。

發展:兩極逆轉,攻守轉換

當時負責東北地區事務的是林彪和羅榮桓

雖然這二位軍事指揮才能都極其強悍,但還是那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客觀實力上的差距,導致解放軍部隊只能被迫展開戰略轉移。

要知道,為了確保掌控東北局勢,蔣介石累計在東北地區出動了8個軍,配合中央部隊實際兵力超過百萬。

而解放軍雖然也多有兵力補充,但是人數最多也就維持在30萬左右。

可是在蔣介石看來,江浙地區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東北地區的局勢無關痛癢,於是他將精銳部隊從東北地區抽調了出來,用於保衛江浙地區。

這也就導致東北地區的國民黨兵力,雖然多於我軍,但是並不足以形成碾壓態勢。

以至於國民黨部隊多次總攻都因為兵力不足,後勤保障有問題等原因而最終破產。

國民黨這邊士氣衰竭,解放軍當時卻在想辦法發展自身實力。

當時的東北有兩股勢力,是無法為我們所用的,一是土匪,二是東北地主階級。

這兩股勢力不剷除,解放軍就很難在東北發展起來,就在解放軍為之苦惱的時候,國民黨官員送上了神助攻。

他們在東北地區大搞「五子登科」,把金子、票子、房子、車子以及日本女人通通攏於名下。

這在東北地區招致很多人都不滿,也為解放軍順利展開工作做好了預熱。

除此之外,在軍隊這一塊,國民黨高官也沒少給解放軍反向助力。

但是國民黨為了拉攏東北人,將著名將領馬占山提拔成了東北副司令,原本這是個對國民黨有利的事情。

奈何國民黨內部的黨派鬥爭太過激烈,官員只會爭權奪勢,以至於馬占山到東北上任後赫然發現,自己就是個掛着空閒的光頭司令,誰也調不動。

國民黨高官的種種做法,惹得馬占山等人的不滿,他們最終大多都與解放軍展開了合作。

這也直接促使國民黨在東北陷入到了無人可用的窘境。

他們一想,既然招不到人,那就從關內補充兵員。

可這一來一回耗費了巨大的功夫,也為解放軍爭取到了大量寶貴的發展時間。

正是在這些國民黨官員的「不懈努力」,在蔣介石的「英明領導」下,東北地區局勢很快就實現了驚天逆轉。

之前占據一定優勢的國民黨部隊被解放軍打的節節敗退,以至於最後多名負責東北事務的國民黨高官與蔣介石反映:委員長,撤吧,我們頂不住了!

結局:優柔寡斷,自尋滅亡

實際上,不僅僅是那些國民黨高官頂不住了,就連美國人也頂不住了,多次要求蔣介石將國民黨精銳部隊從東北地區撤回關內,合併一處再與解放軍爭鋒。

美國方面之所以給出這樣的建議,主要是採取三方面的考量。

第一,蔣介石對於東北的瞎指揮,耗費了大量錢財,美國不願意承擔如此高昂的援助費用了。

第二,當時駐紮在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已經陷入困頓局面。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垂死掙扎,與其放在那裡負隅抵抗,還不如及時撤出來,去關中地區發揮作用。

第三,國民黨部隊在東北地區已經接近絕境,如果解放軍順利拿下錦州,那些部隊將撤無可撤,面臨滅頂之災。

但面對部下和美國的雙重規勸,蔣介石非但不退,反而表現得非常強硬。

不僅明確表示那些部隊不會從東北地區撤出來,甚至還親自坐飛機到東北地區去督戰,給許多戰士下達了死戰不退的命令。

蔣介石為何如此執着呢?

實際上,蔣介石當時也是有苦難言,不是他想死守東北地區,而是當時的東北對他來說是不守不行。

在蔣介石看來,自己的顏面至關重要,關乎到自己的聲望。

一旦輕易地將東北地區給讓出來,那麼自己的聲望將受到毀滅性打擊,這對蔣介石看來是不能接受的。

除此之外,還是那句話,在蔣介石看來,江浙地區的鬥爭遠比東北的鬥爭更重要。

那些國民黨部隊放在東北,還能牽制大量解放軍部隊,如果直接將那些國民黨部隊撤出,那麼在江浙乃至於關內地區的鬥爭,就會壓力更大。

與知如此,還不如先儘快解決關內鬥爭,然後再支援東北地區。

總的來說,蔣介石當時產生了兩大錯覺。

第一個錯覺是他在關內鬥爭中占據了優勢,能夠在短期內結束戰鬥、馳援東北。

第二個錯覺是在他看來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仍有一戰之力,足以拖到他解決關內鬥爭的那一天。

正是這兩大錯覺,將蔣介石以及國民黨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蔣介石所指揮的國民黨部隊非但沒能在關中地區占到絲毫甜頭,反而在東北地區逐漸被解放軍步步蠶食。

等到蔣介石回過神來的時候,國民黨已經兵敗如山倒,蔣介石也只能在一聲聲悔恨的嘆息中逃往台灣。

即便如此,蔣介石也沒有意識到真正促使國民黨走向失敗的原因,是違背了人民的意願。

在蔣介石看來,國民黨失敗可能是因為官員腐敗,可能是因為派系鬥爭,也可能是因為國民黨部隊沒能早日撤出東北,反正和他「英明神武的蔣委員長」沒有半點關係。

這也就難怪他會在日記中寫下「未及時撤出東北,全局失控,悔之晚矣」這種話了。

那麼我們退一萬步來看,當時蔣介石即使真的將國民黨駐紮在東北的部隊撤出去了,就能夠改變解放戰爭局勢,挽救國民黨敗局了嗎?

思考:撤出東北部隊的影響

毫無疑問,如果蔣介石將駐紮在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撤到關內來,是會對戰局走向造成巨大影響的。

但是能否起到決定性作用,還要看這支部隊被放在哪裡。

首先,我們先假設一下,蔣介石將這支部隊調到了淮海和山東戰場。

在上述戰場上,解放軍部隊無論從人數還是從實力上來看,都是占據着劣勢的。

如果這時候國民黨部隊再獲得東北部隊的支持,很有可能會推遲三大戰役的時間。

當初共產黨之所以決定在長江以北打仗,就是想通過分割包圍戰術,將國民黨部隊拖死於淮海。

如今國民黨在淮海地區的部隊增加了一半,當時的戰略自然也就行不通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解放全中國的時間可能會被大大推遲。

不過即便如此,國民黨部隊也難以改變失敗的結局。

因為解放軍部隊只需要暫時退守山東和河北地區,將河南和蘇北等地區先讓出來。

等到四野南下,再聯合反攻,到時候迎接國民黨的還是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其次,我們再假設一下,蔣介石將部隊撤到京津地區。

部隊如此撤離對於國民黨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京津地區距離東北很近,而且國民黨只需要扼守住山海關就有組織反攻的機會。

壞處則是位於東北的第四野戰軍,肯定會追着國民黨部隊一起出來。

這時候錦州和山海關地區的堅守難度會大大增加,國民黨不一定能熬到反攻的時候。

總的來說,將部隊撤到淮海和山東戰場,就是揚長避短、力求突破,將部隊撤到京津地區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以蔣介石的性格,有很大概率會選擇前者,但是也不能下定論。

畢竟當時的蔣介石要是能下定決心將部隊從東北撤出來,說不定還真不缺破釜沉舟的勇氣。

歸根到底,國民黨當時雖然家大業大,但是就像一個破舊的房子,早就四處漏風了。

它的傾覆是大勢所趨,不是憑藉個人的力量或者一兩個決策就能挽回的。

再者說了,將部隊從東北地區撤離,也不算是什麼英明的決定。

一旦共產黨獲得了東北這個穩定的大後方,那麼就會直接立於不敗之地。

豐富的工業資源和來自蘇聯的支持,會幫助解放軍一步步擊垮國民黨部隊,到時候國民黨依舊難逃敗亡的命運。

至於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一些零散的戰場,即使是蔣介石將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放過去,也難以對整體戰局造成太大的影響。

總的來看,這種做法也只能說是一種無謂的拖延。

那麼蔣介石失敗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答案很簡單,個人認為在於出發點。

自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後,人民就已經從階級的桎梏中擺脫了出來,不再願意受到壓迫和欺凌。

這個時候蔣介石為了實現自己的獨裁野心,妄圖開歷史的倒車,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自然會被滾滾而過的歷史車輪碾壓,落得一個兵敗人逃的下場。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共兩黨商量的和平建國,或許就是蔣介石最後的機會。

然而他僅僅在社會各界壓力的逼迫下簽訂了一個雙十協定,後來又怒而撕毀,自那時起,他就已經走上了不歸路。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6 12:08:43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3-12-23 14:12:05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