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秘的電影,我來說一說

情感導師 710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這是一篇註定會引發爭議,左右都不太討好的影評。

十年前,韓三平和黃建新,召集了當時中國最強的一批演員。

其中包括兩岸三地,150多位一線明星,和20多位影后影帝。

目的,是要拍出一部宏偉的電影,解釋整個當代中國的由來。

中國最神秘的電影,我來說一說

結果?

我依稀記得,它還沒上映時,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熱評:

根本不打算去看,但就沖這個片名,果斷給個1星

在美國,IMDb上,它被大量用戶狂刷差評。

甚至被列入了「史上最爛的100部電影之一」。

而當時,在中國的豆瓣網,也有80%的用戶,給出了1星。

評論頁面下,一些大V猛帶節奏,兩種極端言論瘋狂互懟。

至於藝術水準,至於電影本身的質量,則幾乎無人關心。

為了保障安全,保持平台的文藝氣質,豆瓣關閉了它的評分和評論。

由此,它的話題度也漸漸消失,成為了中國最神秘的,非禁映電影。

那麼,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諂媚?

史詩?

在這個百年一遇的特殊時間點。

作為一名有擔當和責任感的影評人。

冒着有可能被各方勢力抨擊的危險。

我試圖用這篇影評,給你們一個相對客觀的答案——

《建黨偉業》

必須承認,這是一部雖然嚴肅,卻被許多明星耽誤,有時會令人笑場的電影。

比如,1915年,護國軍神蔡鍔,不顧自身頑疾,來到了正陽門火車站。

他下定決心,要離開北京,背叛並討伐妄想稱帝的袁世凱。

與小鳳仙告別時,他的神情堅毅,眼眶卻不停流淚——

「天下人都知道,我蔡鍔愛美人不要江山。」

「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這一幕,配樂和色彩的渲染十分到位,華仔的演技也頗為真摯。

然而,就在你快要被打動,快要進入情緒時,卻會突然噴飯。

因為,小鳳仙的扮演者……

是大寶貝。

蔡鍔幾經輾轉,終於回到雲南,發動了討袁護國戰。

下一幕,袁世凱接到戰報,得知自己已經兵敗如山倒。

面對無可挽回的局面,他先放聲大笑,狠拍了下桌板。

旋即,他的身體突然後傾, 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

接着,袁世凱走到柜子里的龍袍面前。

凝望、擦拭、眉頭鎖緊、若有所思……

通過發哥的眼神,你能清晰感受到,皇位之於傳統中國人的特殊意義。

那件黃色的衣服,就像西方的魔戒,令無數人慘死,又令無數人着迷。

這一幕,配樂和色彩的渲染依然到位,發哥的演技也不輸華仔。

然而,就在你快要被打動,快要進入情緒時,卻會突然噴飯。

因為,在袁世凱的後面……

站着趙本山。

是的。

為了打造「明星矩陣」,《建黨偉業》找了太多與電影調性難以匹配的演員。

以至於,在很多觀眾看來,這部本該嚴肅的電影,產生了令人出戲的喜感。

那麼,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浮於表面、充滿噱頭卻內容空洞的爛片嗎?

在我看來,要找到這個答案,我們需要剖析兩個層面。

一:主題表達

《建黨偉業》開場的第一副畫面,是1911年,武昌。

「雙十節」這天,辛亥革命拉開序幕,大清帝國瀕臨滅亡。

下一幕,畫面轉到了上海。

同盟會的會議上,張謇推舉陳其美,擔任滬軍都督,把持軍政大權。

陶成章發言反對,甚至大罵陳其美。

然而,陳其美居然當眾鳴槍示威,把反對自己的革命志士,斥成了反革命分子。

接着,受到結義大哥陳其美的指使——

青年蔣介石,在上海廣慈醫院,暗殺了陶成章。

多年以後,在日記里,蔣介石親口承認了自己除陶的「義舉」。

陶成章亦回國即與英士(陳其美)相爭,不但反對英士為滬軍都督而顛覆之,且欲將同盟會之組織根本破壞,而以浙江之光復會代為革命之正統……故再三思索,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

看看這眼神,你猜他是誰

這說明什麼?

同盟會,是國民黨的前身。

陳其美,是同盟會的元老,也是蔣介石的引路人。

除此之外,陳其美還有另一層身份:上海青幫頭子。

而,作為結義兄弟,陳和蔣的關係,充滿了傳統江湖氣息。

大哥被人反對了,蔣介石就去搞暗殺,以鞏固大哥的地位;

大哥遭人暗殺了,蔣介石不僅不顧樹敵的危險,隆重發喪。

甚至得勢之後,蔣介石還把黨國的兩個機要官職,分別給了陳其美的兩個侄子。

什麼意思?

別急,往下看。

陶成章被殺後,畫面轉到了北京。

紫禁城外,冬風蕭瑟。

大殿被白雪掩埋,呈現出了悲涼與衰敗。

同盟會請求朝廷重臣袁世凱,幫助他們完成革命,逼溥儀辭去帝位。

袁世凱答應了。

條件,是讓自己當總統,成為中華民國的話事人。

結果?

沒多久,中國憲政之父宋教仁,就因與袁世凱政見不和,被殘忍殺害。

你看。

大清雖然亡了。

但當時,中國社會和政治的運轉,卻仍依託於封建時期的那一套東西。

袁世凱和陳其美,雖沒有龍袍加身,卻渴望唯我獨尊,做另一種形式的皇帝。

蔣介石則看重倫理和義氣,做事習慣假公濟私,名曰顧全大局,實則也是人治。

內鬥、腐敗、軍閥混戰、階級固化、爭權奪利……

民國是建成了。

可無論百姓還是上邊,本質都依然保持着曾經的老樣子。

為何會這樣?

稱帝失敗後,袁世凱重病身亡。

可沒多久,又有辮帥張勳攻進北京,企圖擁護溥儀復辟。

太和殿外,聽從少年溥儀的聖旨,張勳放着風箏,笑得像個傻子。

突然,一架飛機襲來,令風箏相形失色,形成了鮮明對比。

飛機的轟炸,震懾了古老的王朝,嚇得文武百官四處奔逃。

但,轟炸完,換來的只是殘垣斷壁,和張勳們短暫的恐懼。

當恐懼歸於平靜,當安全再度來臨,張勳們依然扎着辮子。

他們依然頤指氣使,依然沒有任何反思,依然擺出主人的姿態,喊着:

逆賊

是的。

單靠加強武力,只能讓腐朽暫時屈服,暫時消失。

單靠更換國號,無法改變國人的思想,和千百年養成的思維慣性。

若想打破這一切,扭轉中國如風箏般任人牽制的命運,還需要一場革命。

一場精神與思想層面的,徹底的革命。

發現沒?

電影的一半快過去了。

關於建黨的事情,絲毫未提。

「南陳北李」這兩位建黨元老,也都還沒有出場。

但此時此刻,你卻已經明白了,在那個年代,他們為何要建黨。

這,就是《建黨偉業》厲害的地方。

你可以反對它的立場。

但你很難否認,它確實用真實的歷史,推導出了我們今天的方向。

二:客觀程度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

對待歷史,《建黨偉業》的客觀程度,甚至比《覺醒年代》還要高。

怎麼說?

方才講過,若想改變中國的命運,需要一場徹底的革命。

五四運動,就是這場革命的萌芽。

一九一九年,因不滿列強出賣山東,和北洋政府的軟弱,學生們決定示威遊行。

《覺醒年代》中,看到陳延年、陳喬年和郭心剛等學生的壯舉後,我們大受感動。

我們終於明白了——

原來,課本上那些難背的字,曾真的有人深信不疑,甚至為之付出了鮮血與生命。

但,或許是尺度難以把握的原因。

《覺醒年代》並沒有把最震撼的一幕,直截了當地拍出來。

也因此,我們從中得到的,只有感動和熱血,而缺乏多角度的辯證與反思。

《建黨偉業》不同。

關於五四,它是怎麼拍的?

一開始,它先用激昂的音樂,正面表現了愛國青年,如何不懼強權、追求真理。

面對警察的質問,一名女學生擲地有聲,喊道:

我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

十年過去,當我再次看到這一幕,依然像曾經一樣熱血沸騰。

但緊接着,激昂過去後,音樂就變成了深沉冷靜的低鳴聲。

當學生們衝進趙家樓,綁走吳炳湘時——

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詭異的畫風。

看見曹汝霖的桌子,學生方豪像打了雞血,立刻往上面倒油。

包貝爾飾演的匡互生,則點燃了一支火柴,情緒搖擺不定。

燒,還是不燒?

匡互生左顧右盼,失去了獨立思考。

終於,在周圍人瘋狂的的嘶吼下,他把書籍連同桌子,一起燒成了灰燼。

沒錯。

五四運動,是民眾的一次覺醒,意義偉大且光榮。

然而,透過五四運動,我們似乎也察覺到了,個體被卷進洪流時的殘忍與盲目性。

我們不禁會想:如果匡互生受人蠱惑,參與進一場不正義的革命,那會發生什麼?

細思,已不方便再往下說。

這,就是《建黨偉業》的可貴之處。

與當今大部分趕工應付的主旋律作品不同——

它的創作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民國。

那個民國封建腐朽,雖逼走了清室溥儀,但卻幾乎每任統治者都妄想稱帝。

那個民國軟弱無能,政府抵抗不過外國列強,只能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學生。

然而,那個民國也出現了北京大學,誕生了直至今日還在燃燒的思想火種。

比如辜鴻銘,早就看出了民國之於清朝,本質上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故而,他乾脆留起辮子,道出了一個真相——

「我的辮子長在腦後,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

「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在辜鴻銘看來——

數千年的中華文化,早已根植進國人的心中。

無論世界如何發展,中國人的「辮子」都永遠無法被抹除,也不該被抹除。

因此,與其學習效仿國外的主義政策,不如好好鑽研發展自家的孔孟之道。

胡適,與辜鴻銘截然相反。

受美國實用主義大師杜威的影響——

胡適剛一回國,就主張棄用文言文寫作法。

原因,是白話文更簡潔明了,方便被更多人使用。

而。

李大釗和陳獨秀,則受到俄國的啟發,萌生了新的思想。

他們要在這個古老的國家,建立起一個前無古人的政黨。

他們還要用這個政黨,讓消沉了百年的中華民族,再一次問鼎偉大。

當然,以上種種,相信很多人已在《覺醒年代》中見識過了。

但我想說,《建黨偉業》確實拍出了些與眾不同的歷史細節。

比如,五四運動後,辜鴻銘撰文大罵參與的學生是暴徒。

北大校園中,作為學生領袖,羅家倫當眾質問了自己的恩師。

結果,辜鴻銘怒不可遏,氣得半天發不出聲。

再比如——

共辦《新青年》雜誌時,胡適雖與李大釗和陳獨秀結成了摯友。

但不久後,胡適就開始對兩人展開了批判,漸漸與之勢同水火。

在胡適看來,「南陳北李」非但不是先進分子,甚至已經走了歪路,着了魔。

這些故事,並非電影的虛構,都記錄在羅家倫和胡適的著述中。

是的。

當時的思想之爭,其實並不像《覺醒年代》表現的那般謙和。

一直以來,我們所走的路,都經歷着激烈的質疑與批評。

孰對?

孰錯?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這個答案,我給不出。

我只能說,如果你想回望歷史,又想緊跟時事,不妨回頭看看《建黨偉業》。

它比電影院現在上映的任何一部都更值得。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15 11:04:29

太感謝你了,我們現在都已經和好了,謝謝!

頭像
2023-11-09 03:11:18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