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皇后秘辛「波西米亞」都沒告訴你

情感導師 903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波西米亞」時光影評團

時光網特稿 一部關於皇后樂隊、確切說是關於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里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席捲全球,此刻也正在中國創造着奇蹟,在全國藝聯加盟影院小範圍放映的情況下,票房即將突破6000萬。

一個帕西男孩,從小沒能得到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之愛,移民倫敦後,頂着異族、齙牙的帽子,從被嘲笑的機場行李搬運工做起,一路成為風靡世界的皇后樂隊主唱,舞台王者。

是什麼讓這個私生活混亂、感染了艾滋病的男人成為傳奇?告訴你《波西米亞狂想曲》沒有道明的皇后秘辛。他與常人有別,但一定能為你我所理解。

這麼多皇后秘辛「波西米亞」都沒告訴你

需要愛的男孩

在弗雷迪的傳記作者、擔任過他12年私人助理的彼得·弗里斯通看來,弗雷迪的成長軌跡偏離於傳統,所以他從未得到過傳統意義上的愛。

弗雷迪出生在東非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上,父母都是帕西人。帕西人是生活在印度的拜火教徒,大部分是波斯後裔。父母搬到桑給巴爾島是為了獲得一份收銀員的工作。

印度帕西人

關於弗雷迪的帕西人身份,還有段未經證實的八卦:帕西人的拜火教是後來明教的源頭。《波西米亞狂想曲》有句歌詞「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 A little high little low」,跟《倚天屠龍記》裡光明頂上的「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喜樂悲愁,皆歸塵土」系出同源。

據說當年金庸聽這首歌熱淚盈眶,想用它當1986年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的主題曲,TVB沒有同意。成為歷史的遺憾。

弗雷迪8歲時,父母把他送去孟買的寄宿學校,與祖母和嬸嬸生活在一起,因此,弗雷迪在印度度過了大部分童年。

讀完中學後,弗雷迪搬回桑給巴爾島。但隨着1964年桑給巴爾島革命爆發,17歲的他又跟着家人逃避戰亂,遷往倫敦定居。

實際上,童年是弗雷迪心中的一塊禁地,除了日常生活中他會喜歡吃一些印度食物外,彼得幾乎從未聽他提起過其他。

弗雷迪的密友們都有這種印象,他似乎沒有童年。弗雷迪17歲來到倫敦,對於此前的歲月,他一直都守口如瓶,即使是之後在倫敦藝術學校上學的日子,他也很少提及。他討厭承認自己是個鄉下來的男孩,總是刻意迴避這點。

少年弗雷迪喜歡運動和拳擊

電影中,弗雷迪的父親說:「我把他送走是為了讓他成長為一個帕西好男孩,他那時非常野,很不好管,可顯然沒什麼用。」

和那些在傳統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相比,弗雷迪對愛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雖然他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會因為距離遙遠而變淡,但對他來說,缺乏關愛的傷痛需要用一些方式來撫平。

身體的釋放途徑之一是性,情感的釋放途徑之一則是創作。

酒吧獵艷是保留節目

對於弗雷迪的私生活,有人說《波西米亞狂想曲》進行了糖水化處理,但電影並未忽視他的複雜性。移民、異族、齙牙、Gay,這些都構成了弗雷迪·莫庫里。

在弗雷迪的字典里,愛情和性是兩個概念,情慾之樂是一種身體能量的釋放,好比吸煙、旅行,雖無重大意義但是不可或缺。他的精力天生旺盛,總想找些事情來做。他曾說,睡覺是一天中最浪費時間的事情,卻從未覺得性愛是。

弗雷迪花大量時間做愛,好像只有這樣,那些本應奉獻給創作的寶貴情感才不會白白流失。

一場演出過後的弗雷迪總是極度亢奮,以致於需要外出縱飲三四個小時才能恢復平靜,深夜的「酒吧獵艷」更是一成不變的老節目。

弗雷迪在各個城市的巡演中總是隨身攜帶一本《斯巴達克斯指南》,這本書專門介紹世界各地的同性戀酒吧,除了國際版,也有單獨介紹美國同性戀酒吧的美國版,弗雷迪總是會抽出時間來讀這兩本書。

以致於彼得開玩笑:「在我印象中,能讓他一頁一頁仔細閱讀的書,除了這兩本之外,好像再沒別的了。」彼得還說,除了床上運動,弗雷迪大概也不會做其他運動。

有一次在慕尼黑的酒吧里,弗雷迪和朋友們玩過了頭,意外受傷,腳踝到大腿中部都打上了石膏。那晚,他把某個男人抱起來時,另一個男人無意中從側面撞到了他的膝蓋。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天天拖着傷腿去酒吧尋歡。

在那樣的場合,嗑點藥是少不了的。嗑什麼藥,什麼時間嗑,都有事先制定好的時間表。通常晚上11點到凌晨4點間,弗雷迪和朋友會嗑興奮類的藥物;4點後,舞池就會響起平靜舒緩的音樂,他們就配合這種音樂用鎮定劑,直到早上9點離開。

有時,他們會繼續前往朋友家中派對,進門處會有人分發搖頭丸,如果那時不吞,接下來就沒機會吞了,主人這一招是為了確保剛剛狂歡了一夜的客人能繼續保持興奮的狀態。

Somebody To Love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主創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哪首歌最能形容弗雷迪·莫庫里的一生?他們的答案驚人地一致:《找一個人來愛》(Somebody To Love)。

弗雷迪和瑪麗

在弗雷迪的幾段感情中,眾所周知,他一直將前女友瑪麗·奧斯汀視為一生摯友,在樂隊一貧如洗的日子裡,瑪麗是弗雷迪的精神寄託和收入支撐。他們同居過六七年,費雷迪出櫃對瑪麗造成的打擊曾是毀滅性的,但她卻是弗雷迪最不願意傷害的人。後來瑪麗成了弗雷迪的秘書,弗雷迪去世後,將倫敦豪宅「花園小舍」、一半財產以及音樂版權都留給了瑪麗,弗雷迪的骨灰也是交由瑪麗埋葬的。

弗雷迪的第一任男友是唱片公司的大衛·明尼,大衛後來寫過一本書:《This is the Real Life...Freddie Mercury》。

在彼得為弗雷迪工作期間,身高1.8米、金髮碧眼的托尼·巴斯汀是弗雷迪第一個保持長期情人關係的人,兩人分手後,弗雷迪不再有固定男友。

比如後來在紐約,他遇到生命中的「北歐海盜」索爾·阿諾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演出期間,弗雷迪又帶上了他的新情人,曾經的「英國先生」彼得·摩根,這個人早年還出演過同性戀A片,在那時可謂是「開風氣之先」。

樂隊在「米爾凱頓恩斯國家碗」體育場獻唱時,弗雷迪的新歡是美國新澤西人比爾·里德。兩人是在酒吧搭上的,在弗雷迪的眾多感情經歷中,這段屬於暴力型愛情,兩人常常動粗,一次比爾還把弗雷迪的手指咬得鮮血直流。

1982年9月,皇后樂隊「白熱地帶」北美巡演收官在即,最後一個通告是上著名的電視節目《周六夜現場》,不幸的是,在這前夜,比爾和弗雷迪又嘶吼了,而第二天一早弗雷迪失聲了,雖然靠水蒸氣、精油、檸檬水有所緩解,但高音唱不上去,沮喪的他堅定了和比爾分手的決心。

飾演弗雷迪和瑪麗的演員,拉米·馬雷克、露西·寶通

弗雷迪在慕尼黑還有兩個不同性別的情人,芭芭拉·瓦倫汀和維尼·基爾希貝格,前者是一個在德國發展的奧地利電影女星,後者是一家餐廳的老闆。維尼英語水平不高,弗雷迪德語水平也有限,芭芭拉是他們之間的翻譯。弗雷迪在維尼那裡不乏安全感,因為有兩次他酗酒、吸毒過量導致痙攣甚至昏迷,幸好有維尼在身邊打電話求助。

新鮮的性愛總能帶來快樂,魁梧、壯實、性感是弗雷迪找情人的標準,但他似乎總逃不掉一個魔咒:他的很多戀人總是劈腿,去勾搭比弗雷迪更年輕的男人。雖然戀愛中的男同也會忙着找別人上床,這也是能被接受的,但信任是弗雷迪「愛上」別人的基礎,如果信任不在,愛也就不復存在。

當弗雷迪的創作再一次需要強烈情感來刺激之際,也正是他情感世界坍塌之時。這是巧合嗎?是否他的藝術成就是由他的情感受挫鑄就?

在彼得和弗雷迪相識的多年中,弗雷迪有過許多次異常激動、情緒失控的時候,而似乎只有強烈的情緒波動才能打開他創作靈感的閘門。事實上,傷痛總是能造就天才,它是激發才情的燃料。

最後的愛人吉姆哈頓

弗雷迪和吉姆·哈頓,沒錯,弗雷迪是貓奴

一個人生命中或許會碰到不少性,但不可能都發展成感情,直到吉姆·哈頓的出現。他是弗雷迪最後一任愛人,陪弗雷迪走完了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在電影中,吉姆的角色是派對狂歡過後出現在弗雷迪家的服務生。現實生活中,他是位髮型師。

電影裡有個小插曲,弗雷迪興高采烈地問鼓手羅傑·泰勒他的新房子怎麼樣,羅傑卻評價道:「更gay了。」他是指剛剛剪了短髮的弗雷迪。

事實上,弗雷迪十分挑剔髮型,他的苦惱在於頭上有兩個旋,一旦換了新髮型師,他必定要把這件事反覆強調。當初留長髮時,他就總是跟天生的自來卷作鬥爭,換了短髮,也要把造型弄的百分之百滿意。自從和吉姆在一起後,弗雷迪自己乃至全家人都不再讓外人剪髮了,可見他對吉姆的手藝極其信賴。

弗雷迪是一個園藝狂熱分子,他經常從書上選好要買哪種植物,然後叫吉姆買回來。吉姆是個辛勤的園丁,一心只想為弗雷迪把「花園小舍」的花園打造得漂漂亮亮的。吉姆一生的兩大摯愛就是弗雷迪和花園。

和吉姆·哈頓在一起後,弗雷迪漸漸變得不是那麼喜歡去俱樂部和酒吧廝混了,到了生命的最後幾年,更是與一切聲色場所絕緣。

電影中的瑪麗及男友、吉姆·哈頓

弗雷迪去世後,被裝入專門用來裝傳染性疾病死者屍體的黑色隔離袋,身邊的人難以接受,只有看到吉姆送他的小泰迪熊也被放進袋中隨他而去時,心中才升起一絲暖意。

弗雷迪留給了吉姆50萬英鎊遺產,以及與他共同在愛爾蘭老家投資建造的房子,吉姆一直住在那裡直到去世。

電影中保羅強吻弗雷迪

《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有個「反派」保羅·普倫特值得一提,他和弗雷迪其實並非情侶。

保羅最初負責協調樂隊的日常活動和一些商業事務,樂隊不滿意跟他解約後,弗雷迪將他留下當自己的經理人,因為同是gay,所以比起其他人,他和弗雷迪的關係要近很多。

電影裡兩人鬧翻後,保羅把弗雷迪的花邊爆給了電視媒體。實際上,他是高價賣給了《太陽報》。弗雷迪失望至極,因為他太信任他們的友情了,無論對自己的員工還是朋友,弗雷迪都有一種發自本能的信任和慷慨。很多員工都成了他的好友。

Live Aid與解散風波

正如《波西米亞狂想曲》所表現的那樣,弗雷迪將皇后樂隊看作「家人」、「family」,為了製造戲劇衝突,電影突出了成員間的矛盾,一度鬧到要解散的地步,而那時弗雷迪發現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所以讓他最後一次華麗綻放的「拯救生命」演唱會(Live Aid)才更顯動人。

Live Aid是在1985年7月13日,實際上弗雷迪確診患艾滋病是1987年4月。

皇后樂隊在着裝方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演唱會規模較小,就以黑色為主;反之,則是白色。Live Aid也是一次證明。

那天皇后被安排在下午6點多出場,弗雷迪不免擔心,他不喜歡在白天演出,因為舞檯燈光派不上用場,化的妝也毫無效果可言。通常為了讓後面的觀眾看清自己的眼睛,弗雷迪會專門用到眼線筆,有人也說他是受非洲桑給巴爾島和印度的影響,因為那裡的女性就習慣如此。

弗雷迪常用的化妝品包括蜜絲佛陀粉餅25號、蘭蔻清新恆麗3.5毫升睫毛膏、露華濃3號象牙色粉底液、倩碧活力保濕粉底等。

如此盛大的場面,弗雷迪難免有些緊張,但沒過一會兒,他就在後台同大衛·鮑伊等老熟人談笑風生了。上場之後,他也很快掌控了溫布利球場每個觀眾的情緒。

弗雷迪以戲劇化的華麗演出聞名,正如大衛·鮑伊所形容:「他超越了極限。我只親眼見過演唱中的他一次,結果,確實就像傳說中的,他是一個能將觀眾掌握在手掌心裡的男人。」事實上,皇后在Live Aid上的演出也被公認為最佳。

Live Aid中每個樂隊的音量都是有限的,所以貼了個紙條不許動,電影中,經紀人吉姆·比奇偷偷調高了音量,導致皇后的音量比其他樂隊大得多,這也演唱會成功原因之一。現實中,做這個舉動的是皇后的御用調音師。事實上,無論在錄音棚還是演唱會上,皇后總是要求音響師把音量調大、調大、調大,成員之間的爭執大部分也都是音量引起的。

弗雷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會花很長時間反覆推敲斟酌,直到找到他認為最好的歌曲結構和旋律來表達他想抒發的感情,他的作品首先是為自己寫的。

弗雷迪善於聽取樂隊成員的意見,他不會剛愎自用,儘管皇后樂隊很多歌被記載為是其中某一人的作品,但實際上,他們的每一首歌都是樂隊四名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是貢獻有多有少罷了。

《掙脫一切》電影劇照

《傑作》專輯發行後,樂隊在單曲《掙脫一切》(I Want To Break Free)MV中異裝亮相,在美國引發爭議被禁播。幸運的是,一年多以後,Live Aid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這支MV的不利影響。

與《掙脫一切》命運截然相反的是,專輯中的另一支單曲《收音機嘎嘎》(Radio Ga Ga)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乘着這首歌的東風,皇后1984年8月踏上了宣傳《傑作》的全球巡演之旅。

而那段時間,弗雷迪漸漸滋生出了失望的情緒,也影響到其他成員,有幾次,樂隊真的要散夥了。弗雷迪認為皇后應該休整一下,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想錄製首張個人專輯《壞人先生》,弗雷迪想做歡快流行的迪斯科舞曲,但其他成員並不支持,總之,那段時間,四個人都開始忙活起自己的音樂事業。

皇后樂隊

電影劇照

這其間確實發生過一個小插曲,一次在飛機上,唱片業超級大鱷大衛·格芬正好坐在弗雷迪前排,他突然扭過身,誇張地翻開了支票本說:「我想簽下你,什麼價,隨你填!」

格芬和斯皮爾伯格、卡森伯格在一起

大衛·格芬是好萊塢著名的同性戀,他的唱片公司曾推出過Aerosmith、槍炮與玫瑰等樂隊的唱片。在音樂事業之外,他還和斯皮爾伯格、卡森伯格合作成立過夢工廠電影公司。

彼時弗雷迪一時語塞,他沒有填,理由很明確:他是皇后樂隊的一份子,他要忠於這支樂隊。

Live Aid之後,樂隊意識到皇后仍被樂迷深深喜愛,於是四人決定暫時中斷個人的音樂事業,重新齊聚。

弗雷迪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到了弗雷迪生命最後的一兩年,不少密友都被拒之門外,儘管弗雷迪沒有告訴他們他感染了艾滋,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對外界守口如瓶。

還有一個原因,弗雷迪不想讓親近的人看到自己慢慢死去,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把他們牽扯進來圍着一個病人團團轉。

弗雷迪終其一生,也沒有向父母親口承認自己的性取向和感染艾滋,正如電影中瑪麗所說:那個年代出櫃後,弗雷迪的人生將非常艱難。弗雷迪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但不願讓父母難過。

每次父母來「花園小舍」時,其他人都要迴避,弗雷迪只讓瑪麗留下來,似乎這樣才能讓父母覺得他是個「正常人」。

其實父母對兒子的性取向是知曉的。在弗雷迪去世後,他的母親還給吉姆·哈頓寫了一封信,感謝他愛着弗雷迪。後來母親也經常參加紀念弗雷迪的活動,包括抗擊艾滋病的公益活動。

影片中和父親的擁抱

「深邃的思想、得體的談吐、正確的舉止」一直是父親理想中的弗雷迪,電影中他沖兒子喊道:「不去面對真正的自己,你將一事無成。」到影片結尾,他們才迎來一個遲到的擁抱。雖然現實生活中父母一開始也不贊同弗雷迪搞音樂,但他們的關係其實比外人想象的要溫暖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弗雷迪是一個超級巨星,一個舞台上耀眼奪目的神,但他終其一生都沒能克服骨子裡與生俱來的羞澀,害羞是很多人內心深處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弗雷迪正是「深受其害」,這也是他極少接受採訪的原因。他的朋友們都坦陳這位超級明星走下舞台、步出錄音棚、離開同性戀酒吧之後是多麼內向。

一個人的複雜性難以想象,更難以書寫,但偉大的音樂本身就能征服一切,而這讓人記住了弗雷迪·莫庫里。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弗雷迪決定停掉一切維持生命的藥物,那時的他已經成為「花園小舍」的囚犯,門外擠滿了狗仔隊。

1991年11月24日6點48分,弗雷迪去世。

弗雷迪和父母

拉米·馬雷克飾演弗雷迪

飾演他的演員拉米·馬雷克說:「那個男人走上舞台,以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感動眾人,他能透過每個人的眼睛,看到真實的他們,這是因為他在為自己的身份認同而掙扎,所有這些力量、品性,在他體內燃燒的一切,讓他可以看着其他人說,我能看到真正的你們。我為所有人表演,我們一起可以超越一切。因為這關乎的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看起來長得一樣,或屬於同一個種族,都不是,因為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是冠軍。」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21 16:09:09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頭像
2024-04-21 14:04:17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