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剛剛畢業的碩士貧困生陳陸洋接受不了女朋友分手,留下18篇日記,爬上廣州塔旁的獵德大橋的橋欄,縱身跳入一片漆黑、深不見底的珠江,結束了他的生命。
從此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9歲。留下一貧如洗的家和年邁的父母,他們因為接受不了這個打擊,放聲大哭,悲痛欲絕。不知道他泉下有知的話,看到這個局面,內心會怎麼想。
8月22日,內蒙古包頭的一名男子渾身是傷於酒店死亡,據稱他是被自己的小三給打死的,目前警方已經以涉嫌故意傷害已刑拘第三者。
死之前,男方曾赤身裸體跪在酒店門外,被小三打罵,被打成重傷後,酒店工作人員報了警,男方竟然還主動要求不要警方過問,最後警方撤走了,沒多久,酒店工作人員發現男方死在了酒店。
前幾天,網上還有一段視頻,一對廣東情侶疑似吵架鬧矛盾,女生跪在地上嘴裡說着:「求求你了」,但是男友並不領情嘴裡罵罵咧咧,上前對着女孩連踢三腳。期間女孩被踹飛倒地後卻爬回來跪着繼續讓對方踢。
看了這一個個驚心的案例,我們很難不去想一個問題:這些人到底是吃了什麼迷魂藥,這樣毫無尊嚴和底線地被對方凌辱,竟然還不離開。
對方對自己這麼不好了,早就該放棄的關係,為什麼這些人卻還是執迷不悟,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命?
01 那些因為一段關係不惜搭上命的人,背後是什麼東西在作怪?
有一種東西,在人與人之間會產生一種魔力,那就是依戀。那些不惜為一段不值得的關係,搭上命的人,基本上都是因為對對方產生了依戀。
你可能經常會聽到這種聲音:明知道對方不值得,不應該挽回,明知道他已經不愛了,身邊人都覺得應該放手,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做不到。
這就是因為你對對方產生了依戀,你被這種感覺給綁架了,無法解綁。
依戀一旦形成了,就會讓人不受理智控制,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要靠近對方,想要對方喜歡自己,愛上自己,或者哪怕對自己態度好一點,陪陪自己,不管付出的什麼樣的代價。
那麼,到底什麼是依戀呢?
英國精神分析師鮑爾比被稱為依戀理論之父,他在研究母嬰關係的時候,第一次提出了依戀這個概念。
依戀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指的是人與人之間親密的、相互給予溫暖和支持的關係。如果在孩子早期與母親分離,就會出現大哭大叫、發脾氣等情況,同時會企圖逃離周圍的環境。
這是依戀關係被剝奪的表現。
我們在一段感情中,你跟一個人有很好的情感互動超過兩年的話,基本上就會形成依戀關係。
依戀就像我們人的安全港灣,有它在的時候,你會內心覺得很踏實,睡覺都會覺得踏實,做事也會安心。
但一旦你的依戀關係被威脅到,處於動盪的狀態下,你就會做什麼都沒心思,輾轉反側,總想把這個關係給解決了,感覺才安心。
文章開頭的三個案例,基本都是這種情況,對方已經變心了,或者不愛了,想離開了,但是自己卻不能接受,拼死要把對方給留下來,結果對方因為着急離開,不想被捆綁,結果就發生了這種悲慘的結果。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失去依戀對象的時候,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般什麼樣的人會這樣呢?
02 依戀支撐系統弱的人,容易難以結束關係
碩士貧困生陳陸洋,我們看到他的家庭背景的時候,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全家都指望他的人,就像很多從窮苦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沒有任何人可以讓自己依靠,凡事只能自己靠自己。
所以,他的背後的依戀支撐系統是很弱的,當然,也跟他的內心特質也有一部分關係。
和女友戀愛後,戀愛關係就成了他的人生支點一樣,你從18篇日記里,可以讀到他把未來的生活規劃,整個人生的意義都跟這個女孩子關聯到了一起,他曾經很努力地向這段關係靠攏。
那段關係已經成了他人生的全部意義,他在自殺之前,已經試了各種方式,試圖留住女友,沒有其他人和關係能夠撐住他,這時候他就像繃緊的弓,承受力很弱,最終無果的情況下,才走向了絕路。
那個時候,其實就算其他人勸他,告訴他你未來還有希望,你會遇到更好的,想想你父母,等等這些他都不會聽進去,因為他那時候正處於一種「依附恐懼」的狀態。
03 你的依附恐懼,是如何控制你的行為的?
依附恐懼指的是當依戀對象要消失的時候,一個人內心產生的特殊的恐懼感,這是一種一個人的內在安全感被威脅到時,我們會有的自然反應,為了消除這種依附恐懼,我們就會做很多看似很傻的行為。
為了幫助大家形象一點了解依附恐懼,帶大家看一下我們的大腦結構,在我們的大腦區域分為三大類:視覺腦、情緒腦、本能腦。
當依附恐懼產生的時候,我們的情緒腦就會開始啟動,恐懼的情緒太大的時候,我們的情緒腦就會跳閘,因為情緒太強烈,會超出我們的可承受範圍,就像我們家裡的電路一樣,電流太強烈,超負荷運作,就會跳閘,這樣可以保護電路本身。
當我們的情緒跳閘之後,視覺腦就不工作了,視覺腦平時是用來幫我們分析思考、加工創造,理性判斷很多東西的,這是人的高級思維,但這時候完全不工作了,所以別人說什麼,他是完全無法思考的。
那麼,這時候我們的行為就純靠本能腦在工作了,也就是動物的本能反應,而動物的本能反應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打回去,一種是逃跑。
陳陸洋打回去的方式就是做各種方式,嘗試去挽留對方,而自殺則是最終極的逃跑,對當下痛苦的極度逃避。
04 如何降低依戀恐懼,把自己從對方身上解綁?
插畫師 moozoriki很多在感情中要挽回的人,都需要處理這種恐懼感,才能讓自己的情緒恢復到正常,然後理性腦開始工作,那個時候的挽回才是真正有選擇的挽回,而不是被恐懼推動着的挽回。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當我們挽回一段感情的時候,我們到底在挽回什麼?,其實講的就是這一點。
依戀恐懼要如何降低呢?
通常來講,這本來是一件專業的人來幹的事,是需要接受過情緒處理的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做到,我和我的同行接受這個系統的訓練,已經花了很長時間,所以基本上不是幾句話就能講清楚的,今天我也不打算講這個部分。
如果你遇到這類問題,來尋求專業的幫助就對了,就像你如果得了心臟病,去醫院做手術就行了,你不需要成為內科專家。
今天我想最後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管理和控制你的依戀系統,讓自己避免走上這些人的老路?
依戀是可以分層級的,你的依戀對象也可以是分層級的。
舉個例子來講,我觀察過我4歲的女兒,當我在家的時候,她喜歡坐在我的腿上,讓我抱着她,當我不在家的時候,她會坐在奶奶的腿上,當奶奶也不在的時候,她就會坐在爸爸的腿上。
這就是她的依戀層級,她可以跟多個人建立不同程度的依戀關係,這樣就可以豐富她的支撐系統。
我們成年人可以跟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建立一種依戀關係,跟自己的愛人建立一種依戀關係,跟自己的事業、朋友、甚至某些物品建立起依戀關係,這些關係就像大大小小的拐杖一樣,支撐着我們內心的安全感,讓我們可以安然的生活。
越健康的人,這種依戀系統越豐富,越不容易因為一兩個關係的斷裂,而給自己產生很大的衝擊。
有人說越依戀越軟弱,越軟弱的人,才會越依戀,我不認同,真正讓人安全的依戀,可以讓我們心有歸屬,哪怕你飛的再高,爬的再遠,你心裡知道你是安全的。
哪怕有一天那個人不在了,那種感覺就像種子一樣,會種進你的心裡,陪你一輩子,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你就變成了一個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欣然踏實的做任何事,面對人生的任何風雨。
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能找到這樣的安全感。
評論列表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