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手吧!」在胡銘(化名)與女友一年半的戀愛時光里,這句「魔咒」如影隨形,迄今為止,兩人已經分手了二十多次……
胡銘今年26歲,對小雲(化名)一見鍾情,一個月後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小雲屬於小鳥依人的性格,就算是晚上才見過面,各自回家後,二人還會通過微信聊上許久才睡覺,戀愛之初,胡銘覺得非常甜蜜。
兩個多月後,風雲突變。胡銘因為加班很晚到家,洗漱後,和小雲微信說了一聲,就倒頭睡覺,不料第二天竟然發現小雲留言稱「分手」,並將胡銘的微信拉黑。「她說我忽然不說『晚安』,覺得我可能變心不愛她了,我哀求了很久她才原諒我。」胡銘說,第一次被分手時他被嚇得不輕。
後來胡銘發現,小雲一言不合就愛分手,分手原因防不勝防。逛街時小雲看上一件衣服想試穿 ,胡銘說不好看,小雲就會哭,說胡銘連自己試穿衣服的耐心都沒有,然後提分手;兩人吃飯排隊等位,胡銘玩遊戲,小雲全程黑臉吃完飯後提出分手;還有一些誤會,吵鬧、忘記紀念日等事情都可能成為小雲的分手理由。
胡銘說:「其實我父母很喜歡她,覺得她很文靜貼心,一直希望我們快點結婚。」但是胡銘不敢告訴父母,女友成天鬧分手。胡銘本已買好了婚戒,但現在遲遲不敢求婚,「她一言不合就分手,以後會不會動不動要離婚?」
(來源:都市熱線)
透過新聞看心理
小云為什麼頻繁提分手?她的目的是什麼?總提分手的危害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王懷謙
經常提分手的女生還是挺為常見的,她們在情感上有種不安全感,一方面為了在你沒有離開我前,我先離開你,防止被拋棄而受傷,這是一種防禦方式;另一個方面,通過分手來考驗男友是不是珍惜她,每一次分手男生來求她,讓她體驗到被別人珍惜的感覺,以此增加安全感。
這種情況是因為女孩在早年經歷過害怕被遺棄的創傷性事件或生活經歷,比如早年她不聽話,或沒按父母的要求做時,父母就會說:「我不要你了!「孩子當時分不清真假,總是哭喊着請求父母不要這麼做, 這是她早年習得的建立依戀的一種模式,通過和父母的互動,獲得安全感。
長大後她認同了父母的做法,防止被分離,她獲得一種主動權,變成了父母當年的角色,用在了男友身上,這樣總比被拋棄的位置更有利些,一旦男友哪裡做得讓自己不滿意了,她就會提分手,激發男友做出和她當年一樣的行為,求別人回來。
這樣的模式功能並不良好,頻繁提分手畢竟具有傷害性。如果男友理解她是為了自我保護,可能還好些,但有些人總被提分手,會產生你不珍惜我的感受,也許就真的分手了。女孩如果認識到這點,其實可以換一種健康的依戀交往模式。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喃喃細語》節目組
□ 策劃:林青
□ 播音:實習生 胡銘
□ 後期:實習生 張馨月
□ 編輯:蘇滌
評論列表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幫助複合嗎?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