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個人的命運構建與破局

情感導師 513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那晚,我做了一整晚的噩夢。我對這部影片的觀感,和恐怖片是一樣的。電影中沒有對恐怖氣氛的渲染,但它呈現的,是一種震懾心靈的恐怖。一個本應閃閃發光的美好生命體,沿着被劃定的命運軌跡,一步一步墮入黑暗的深淵,所有掙扎皆是徒勞。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悽慘的悲劇嗎?

01

原生家庭和自我選擇,

共同構建了松子的命運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個人的命運構建與破局

松子是家裡的長女,卻從小在父親的忽視中長大,因為妹妹常年患病,父親把所有的慈愛和關注都給了妹妹。

松子同樣渴望父親的愛與認可,她想方設法吸引父親的注意。在一次與父親的旅行中,松子無意中做了一個鬼臉,令父親露出了笑臉。從此,這個鬼臉成為她討好別人的必殺技。

成年後離開家的松子,始終延續着她討好父親的行為模式,在與每一任男友的關係中尋求着愛與肯定。可惜,她每一次無底線的付出只換得一次又一次身體上和心靈上的傷害,還因殺死合伙人而入獄八年。

最終,精疲力盡的松子徹底放棄了希望,在自暴自棄中患上精神疾病,在街頭小混混的棍棒之下結束了悲劇的一生。

吳軍博士在《見識》一書中說過他對命運的理解。命,是指環境因素和一個人看問題、做事情的方法;運,是指一時的好運氣和壞運氣。

不僅僅是松子,對每一個人來說,原生家庭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運氣,也是最初塑造我們的環境。我們成年後的行為模式,則反應了我們看問題、做事情的方法。這兩者,共同構建起每個人的命運。

原生家庭是命運的起點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這是我們人生最初學習的場所,是每個人的生命底色。但是,我們也看到,同樣出生於糟糕的原生家庭,有的人像松子一樣,用一生治癒童年,而有的人,照樣健康地長大。

發展心理學早已證實,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戴維·多布斯曾在《大西洋月刊》上發布一篇文章,提出「蘭花假說」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有的兒童像蒲公英,適應能力很強,能在任何環境下健康成長,而有的兒童像蘭花,容易枯萎,有了適宜的環境,才能茁壯成長。

松子有一個弟弟,影片中並沒有過多提及弟弟的童年,但我們可以推測,當父親把全部精力放在妹妹身上時,弟弟得到的關注也不多。

與松子不同,弟弟健康長大了,還結婚生子,過着平凡的幸福生活,對父親和妹妹的感情也很深。顯然,弟弟更像蒲公英兒童,松子則是蘭花兒童。

我們不能苛求松子像弟弟一樣堅韌。蘭花兒童很敏感,環境的刺激很容易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他們需要更多呵護和關愛。父親的忽視對弟弟來說可能只是一聲嘆息,對松子來說卻是一道驚雷。

松子的整個成長期都在設法適應和改變環境的刺激。她做父親喜歡的事,選擇父親喜歡的職業,父親的關注和肯定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但對一個孩子來說,環境豈是她能改變的,她的性格缺陷形成成為一種必然。

強迫性重複和自我選擇是命運的延續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說:

每個人都有重複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論這些情感是多麼痛苦又或者對自己有多麼大的傷害。這種熟悉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舒適感和整體的架構。我們知道其中的規則,也知道會出現些什麼狀況。

更重要的是,我們重現過去的衝突是因為我們希望這一次可以讓一切進展順利——我們最終將贏得這場戰鬥。這種對過去痛苦經歷的重現被稱作「強迫性重複」。

松子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的行為,都在重複她與父親之間討好與拒絕的模式。這是她所熟悉的模式,只有在這種模式中,她才有對生活和情感的掌控感。

同時,她在每段關係中都在努力,她期望她的付出能收穫愛的回報,讓她從這種模式中獲勝。

顯然,強迫性重複是松子的行為動力之一,除此之外,這其中難道沒有松子自我選擇的結果嗎?

其實,松子也遇到過真正溫暖的感情。她刑滿出獄後,和獄友澤村惠成為了好朋友。澤村惠真誠對待松子,她們互相扶持,共享了一段美好的友情時光。

但是,隨着她們關係的進展,松子看着好友過上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她選擇了疏遠。

因為這場溫情不是她所熟悉的模式,她的付出無法在這場關係中發揮作用。

個體心理學開創者阿德勒的「目的論」認為,每個人行為模式的延續,是因為當事人能從中獲得某種好處,達成某種目的。

松子一直秉持的無底線付出行為,曾讓她從父親那裡得到過關注,讓她留住過男朋友的感情。而在與澤村惠的關係中,她的這種行為無法起到作用,她只能選擇離開。

可見,強迫性重複和自我選擇,共同維持着松子的行為模式,對松子的命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可惜,世界的運行規律不是松子以為的那樣。

02

命運破局,

雖艱難,卻有章可循

松子是不幸的。她的原生家庭無法選擇,她沒有遇到能真正幫助她的人,她也沒有積極地自救。但是,那些現實生活中與松子有相似際遇的人應該知道,突破命運的枷鎖,是完全有章可循的。

蘇珊·福沃德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來自於他的感受,而他的感受又來自於他的觀念。

在影片中,松子畢業後成了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她的命運急轉直下的關鍵事件,是修學旅行中發生的一起學生盜竊案。

松子的學生偷了旅館老闆的錢,但拒不承認。松子為了儘快平息風波,承認偷竊人是自己。為了還上這筆錢,她做了真正的小偷,拿走了同屋老師的錢。

之後,松子頂替的偷盜行為和真正的偷盜行為成為她的污點。她被學校開除,離家出走,開始了更加坎坷的人生。

當松子要求學生承認偷竊事實而遭到拒絕時,松子的第一反應是:難道是我錯了嗎?當學校校長斥責她時,她的想法是:我的人生完了。

在之後的人生際遇中,「是我錯了嗎?」「我的人生完了」一直是環繞在她腦海里的兩大念頭。這兩個念頭指向的,分別是「他人不喜歡我,是我的責任」和「他人的認可非常重要」的觀念。

在這兩個觀念的影響下,松子一旦發現他人不開心,就會產生內疚的感受,繼而用付出和討好的行為來補救。

若想改變命運,松子必須打破這個鏈條。如何打破?可以分三步進行。

從找回真正的責任人開始

在松子離家後的生命歷程中,有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妹妹的去世。

原本,松子還在生活中掙扎着尋找溫暖,當得知妹妹去世後,她徹底切斷了與現實的聯繫,用暴飲暴食填充自己的空虛,想念妹妹在世時的情景,想象着為妹妹剪頭髮。

父親和妹妹,在松子的成長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其實,松子和妹妹的感情不錯。她會對妹妹講自己約會的小心情,與妹妹分享喜悅。但父親的反應是責怪,他認為松子的約會給妹妹造成了心理壓力。

這讓松子對妹妹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她怨恨妹妹,認為是妹妹的存在,讓她失去了父親的愛。另一方面,她憐愛妹妹,為自己的怨恨而愧疚。

同時,她也責怪自己。對孩子來說,家庭就是他們的全世界。如果他們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好。這就是松子「他人不喜歡我,是我的責任」和「他人的認可非常重要」兩個觀念的根源。

誠然,父親是愛松子的。當松子離家出走後,父親的日記里流露着沒有松子消息的悲傷。但是,父親沒有愛所有孩子的能力。他把精力全部放在生病的小女兒身上,完全忽視了健康的松子,而忽視,是心理虐待的一種。

父親是成年人,是本應承擔起養育責任的家長。雖是無意,但他造成的傷害是實實在在的。松子對妹妹的怨恨,內心的愧疚,以及對自己的責怪,歸根到底,都是父親的責任。

松子必須明確這一點,她需要把責任還給真正的責任人。

釋放情緒,停止內耗

當松子與合伙人小野寺產生分歧,被小野寺按在牆上時,松子的腦海里閃過修學旅行中旅館老闆的面孔。那個人,是她曾經討好過,卻沒有收穫期望中的寬容,反而讓自己的境遇越來越糟糕的人。

當松子的情緒被小野寺激發,她對所有人的憤怒達到頂峰。她情緒爆發,提刀殺了小野寺。

蘇珊·福沃德說,沒有歸還的,便會轉移。松子所有的憤怒,其實都來自於她對父親的憤怒。

出於對父母的忠誠,孩子一般很難承認對父母的憤怒。在松子心中,父親更是一個神聖的存在,決定着她對自我的定義。但是,若想走出深坑,松子必須正視自己的情緒,把對父親的憤怒釋放出來。這一步並不容易。

其實,憤怒和喜悅、平和一樣,是身體和感受客觀的反映。它是中立的,並不代表我們是卑劣的人。接受憤怒,也是在接受我們的感受。

要釋放憤怒,方法有很多,我們並不需要傷害他人。你可以捶打枕頭,可以對着空氣咒罵,可以去運動,讓身體分泌更多令人愉悅的內啡肽,也可以找信任的人傾訴。

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利用憤怒,來界定哪些是你願意接受的事,哪些是你要拒絕的事。對松子來說,當父親埋怨她不應該和妹妹分享約會的心情時,她可以拒絕父親的情緒,聲明她不應該為此事負責。

當然,松子無法改變歷史,但藉助對過去事件的梳理,松子可以劃清界線,逐漸找回自我。

憤怒過後,悲傷會湧現。松子會發現,她確實失去了父親的關注,失去了童年最渴望的幸福。她可以為此哀悼,痛苦一段時間。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她能做一些關愛自己的事,隨着時間流逝,悲傷會很快過去。

只有我們內心深處的情緒得到釋放,我們才能從過去真正解脫,減少被情緒內耗的精力,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來。

完成自我界定,重新掌握命運

什麼是自我界定?簡單地說,就是摒棄錯誤的觀念,找回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求,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去行動。

在形成自我概念的兒童期,我們的自我界定通常來源於父母。

如果父母總是限制我們的行動,用禁止、負面、否定的詞語描述我們,我們很難完成自我界定;如果父母用鼓勵、肯定、正面的詞語描述我們,接納我們的感受和需求,我們也會接納自己,進而完成自我界定。

父親對松子長時間的忽視,讓松子失去了自我。她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以父親的需求為出發點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把父親的感受做為自己的行動準則。

經過長時間的內化,當她面對人際關係中的狀況時,她已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她的所有行為都是她無意識的自動化反應。

重新建立起行為模式,關鍵在於把自動化反應轉變為經過思考的回應。

當松子的作家男友提出讓她做浴室女郎來養家時,松子可以把可採取的所有行動列出來,經過考慮後從中選擇一個選項。借用這種方法,來慢慢練習根據自己真實的需求作出決定。

一旦有了選擇,我們就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成年後的自我界定是一條艱辛的路,這個過程會充滿反覆,憤怒和悲傷會輪番重現。但是,這是一條通向光明的必經之路,我們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在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前反覆練習,直到找回正確的行為模式。

完成了自我界定,我們的人生會呈現出新的風景。

03

結語

最近,「離婚冷靜期」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離婚不需要設置冷靜期,生孩子才需要。

確實,一旦成為父母,就需要對一個新生命負責。沒有足夠的愛,給不出良好的原生家庭,孩子的一生都會被黑暗籠罩。

同時,從脫離母親子宮的那一刻起,我們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遭受創傷的過程。最終,每個人的人生還是要自己來背負。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要堅信,我們已足夠堅強,可以對抗任何過去的創傷。

沒有好運氣,就去學習積極的思維和方法,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23 20:06:08

我朋友諮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在兩人已經結婚了

頭像
2024-03-14 10:03:00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