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梢」耙動「鐵耙齒都耙不動的彎柳樹」——駐村第一書記宋瑞和她的文化扶貧試驗

情感導師 785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宋瑞 新華社發(郝源攝)

2013年,河南息縣彎柳樹村辦了個「德孝講堂」,一群村民經常聚在裡面聽課。

50歲出頭的汪學華卻對此不以為然。

他算是村裡的能人,每年靠種糧就有10多萬元收入。他掙了錢喜歡喝酒打牌,輸了就打老婆,覺得「男人這樣活法才是瀟灑」。

「小柳梢」耙動「鐵耙齒都耙不動的彎柳樹」——駐村第一書記宋瑞和她的文化扶貧試驗

他瞧不上村里種地打工的「苦哈哈」,自然也瞧不上領着村民學習德孝文化的駐村第一書記宋瑞。

「傳統文化能頂啥,能吃?還是能喝?」一次酒醉,汪學華晃悠到德孝講堂,狠拍桌子,想嘲弄上課的村民。鄉親們把一身酒氣的他摁在座位上說:「你喝酒鬧事,還打老婆。這課你最應該聽!」

汪學華就這樣暈暈乎乎聽了一堂課。酒醒後不甘心,他又去了德孝講堂。汪學華一邊蹭着空調,一邊想看看宋瑞到底給大家灌什麼「迷魂湯」。

聽了幾次課,他聽出點名堂了——傳統文化是啥?原來是教人怎樣孝順父母、怎樣才能鄰里和諧、怎樣才能家庭幸福的。漸漸地,汪學華成了德孝講堂的忠實聽眾。

他老婆埋怨說,你整天不干正事,聽個什麼課。汪學華反問:「聽課以後,你再挨過一次揍沒?」他老婆一想,確實沒有,於是也跟着一起去聽。

就這樣,汪學華變了,「麻將隊長」許蘭珍變了,自尋短見的趙中珍也變了……彎柳樹村漸漸煥發新生——從7年前一個孝悌不彰、麻將成癮、喝酒打架成風的村子,變成了全國第17個「中華孝心示範村」。

改變這個村子的是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派駐彎柳樹的第一書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宋瑞。7年間,她三次駐村,給村民堅持不懈地講禮義廉恥,講傳統文化。在河南息縣這個普通平原農村,走出一條以文化復興引領鄉村脫貧振興的「另類道路」。

「鐵耙齒都耙不動的彎柳樹」

「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米飯一半饃。」位於淮河岸邊的河南省信陽市息縣,歷史上一直是「魚米之鄉」。但前些年,當地又流傳着另一句話,「一入息縣坡,道路像雞窩」。這又是息縣一度貧困的真實寫照。

2012年深秋,宋瑞沿着一條距離縣城8公里的「雞窩路」,顛簸進村。48歲的宋瑞,一頭齊耳短髮,臉上始終掛着笑,說話不疾不徐。「看似柔弱、溫雅的女同志,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這個苦。」這是時任息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余金霞對她的印象。她知道彎柳樹的「厲害」,有些替宋瑞擔心。

彎柳樹村是個有着千年歷史的古村,有14個自然村、2150口人、3600畝良田。全村460戶中有146戶是貧困戶,貧困發生率超過30%。

情形確實出乎宋瑞的想象。

宋瑞一駐村,就將彎柳樹貧困戶一一訪遍。她發現,很多貧困戶家中一貧如洗,有的甚至連像樣的床、像樣的碗都沒有;上了歲數的老人就住在村頭低矮潮濕的「趴趴屋」里。「想到他們的苦,就睡不着。」晚上,住在貧困戶家中的宋瑞一夜難眠,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

彎柳樹的問題,不僅是「貧」,「病」得也不輕。

「髒、亂、差」是村子給外人的第一印象。房前屋後、河渠坑塘,到處都是成堆的垃圾、亂舞的蚊蠅;各種顏色的塑料袋,掛在樹枝上、電線杆上;村民家中,雜物胡亂堆放、難以下腳。

深入了解,宋瑞發現:子女不孝、麻將成癮、喝酒打架成風,是村子的「三大毒」。

村頭「趴趴屋」、茅草屋、西瓜棚,裡面住的都是兒女成了家被趕出來的老人,甚至發生過老人自殺的極端事件。

外地做買賣的人都繞着村子走,曾經有施工隊在村里幹活,結果晚上用來耙地的鐵耙齒被人偷偷拔去賣了。從此,外人戲稱這個村是「鐵耙齒都耙不動的彎柳樹」。

更讓宋瑞無奈的是,村兩委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她第一次到村部,破破爛爛的房子,雜草灌木長了一人多高。兩個村幹部一個只顧自己養豬,一個常住城裡,很少露面。「這種情況下,群眾有事兒找誰?貧困戶有困難找誰?」

上任三把火,把把「冒青煙」

宋瑞鉚足勁要幹些實事,徹底改變村裡面貌。然而沒承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卻都冒了青煙……

脫貧靠產業。2013年初,宋瑞跑前跑後,終於爭取到一筆40萬元的科技扶貧資金,支持彎柳樹貧困戶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燒起了第一把火。

然而一個多月過去,錢卻一分也沒有發出去。村民說啥的都有:「錢平均分了不就妥了,還要種啥養啥?」「聽說要按手印、簽合同,錢領了還不能用來打麻將?!」「煮熟的鴨子飛不了,沒人領最後還得分給大家!」……

兩個月過去了,宋瑞到處找人做工作也沒人領。最終,這筆錢又被上級部門撥到別的貧困村,煮熟的鴨子真飛了。村民議論紛紛,宋瑞落了一身埋怨。「給錢都不要,這貧咋扶呀?」宋瑞干着急,可也沒辦法。

歲末年初,宋瑞所在的河南調查總隊領導率隊到村里慰問貧困戶,可沒想到剛慰問到第三家,一行人就被群眾給圍住了。「為啥給他們家發東西?我們家也困難,也需要慰問……」圍堵群眾你一言我一語發泄不滿。後來了解到,起鬨的那幾個人根本不是貧困戶,其中有人住的還是樓房。後來,縣調查隊給每家發放200元,這些人才散去。

慰問貧困戶的第二把火不但沒燒起來,村民還給她來了一個結結實實的難堪。

宋瑞並不氣餒,開始燒第三把火。要想富,先修路。當時的彎柳樹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眾戲稱「水」「泥」路。宋瑞打定主意,要給村民修一條真正的水泥路。

2013年夏天,宋瑞爭取到一筆66萬元的修路款。村民聽說要修路挺高興,對她也高看一眼。宋瑞找來村幹部,安排好修路的事,就去忙別的扶貧工作。可沒想到,負責修路的村支書私心太重,原本修的是行政村主幹道,結果卻被他修成自己所在自然村的「環村路」。

群眾炸了鍋,直接上訪到縣裡。向來溫和的宋瑞這次惱了,但發完火發現,就算把村支書撤了職,也沒人願意干。

三把火都冒了青煙,宋瑞碰得「灰頭土臉」。她再一次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宋瑞想明白了:「比物質貧窮更可怕的是精神貧困。人心不變,思想不變,再好的扶貧政策,也扶不了根上的貧。」

「一句話聽明白了,從此改變」

彎柳樹雖然「病」得不輕,可急不來。宋瑞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還曾接受過傳統文化的系統學習,深諳中國傳統道德魅力。改變人心,就從教化入手。她決定在村里開辦一個「德孝講堂」,講授傳統道德文化,一點一滴化育人心。

2013年11月,講堂第一課正式開講。沒場地,就在村小學的廢棄教室里擺上小板凳。沒人來,她自掏腰包1000元,買了掛麵、洗衣粉、臉盆等贈品吸引村民。最後,第一堂課居然來了三四十人,有上了年紀的老婆婆,還有留守在家的小媳婦。

「儘管大都是衝着小禮品來的,但只要來了,我就有信心把他們留在課堂。」宋瑞說。

第一課講授「行孝」。宋瑞講「百善孝為先」的道理,講「烏鴉反哺」的典故,也講山東棗莊田世國捐腎救母的故事。課講得深入淺出,故事有聲有色,村民聽得津津有味,有些人感動地流下眼淚。

每周一堂課,一課一主題,講「行善」、講「積德」、講「謙讓」……不僅自己講,也請人講,邀請山東聊城全國道德模範田秀英、全國三八紅旗手薛榮等,講如何通過奮鬥收穫幸福人生;邀請中央黨校教授、國學研究者,講陽明心學、講老子思想、講禮義廉恥。

給村民講這些有用嗎?對這個問題,宋瑞笑道:「人都有良知良能,所以王陽明提倡『致良知』。村民本心都是淳樸的,講堂的作用就是喚醒他們的良知良能。」

「有時候他們一句話聽明白了,就從此改變。」宋瑞說。

聽課的村民越來越多,村子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2014年開始,37戶曾被棄養在「趴趴屋」的老人陸續被子女接回了家,村里給孝善家庭、「好媳婦」戴上紅花,照片上了光榮牆。村裡的「麻將隊長」許蘭珍戒了牌癮,親自為90多歲的母親端水洗腳,母親感動得眼淚汪汪。汪學華還被推選成村義工團團長,組織大家給村里老年人包餃子、辦孝親宴。

2014年8月,彎柳樹村被授予「中華孝心示範村」,成為全國第17個示範村。同時,村里還先後獲得「弘揚中華孝道示範基地」「河南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新村」等多項榮譽。

在息縣愛心企業捐資幫助下,宋瑞帶領鄉親們在村頭填平一個大垃圾坑,2014年建起一個可以容納100多人的簡易板房作為德孝講堂。如今講堂已升級為一座氣派的兩層小樓,聽眾更是來自全國各地。

「來咱村考察學習的大巴車一個接一個,過去哪見過這陣仗,村民覺得揚眉吐氣。」汪學華說。村里小媳婦、學生娃,見了外地人都會拱個手、鞠個躬;外來的施工隊感慨,工地鋼筋、木料在露天堆了一個多月,竟一個螺絲釘也沒丟……

「這個鐵耙齒都耙不動的彎柳樹,被耙平了!」余金霞感慨道。

「既是女兒,又是同志」

2015年夏,宋瑞駐村第一書記任期到了。

「這時候離開,有遺憾嗎?」隔着辦公桌,息縣縣委書記金平開門見山拋來一個問題。

「有……」這個問題直戳心窩子。良久,宋瑞說:「村里風氣變好了,可能讓老百姓脫貧的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

金平繼續「攻心」:「目前,全國第一書記20萬人,但像你這樣在脫貧一線用傳統文化扶心扶志扶貧的,據我了解不多。把這個路子蹚明白,對其他貧困村也是巨大貢獻啊。」

「你知道不?群眾敲鑼打鼓送來錦旗,彎柳樹鄉親請求把你留下來。縣委、縣政府,還有我個人,都希望你能留下來。」金平挽留道。

宋瑞的鼻子有些發酸。她說:「黨需要我留下,鄉親想要我留下,我就留下!」

但宋瑞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不知該如何向女兒開這個口。女兒李匋然預產期再有兩個月就到了,宋瑞和她有個約定,任期一結束就回家團聚,照顧女兒,照看寶寶。

逢着一個休假機會,宋瑞帶上女兒、女婿一起去了一個地方——王陽明「龍場悟道」處。在貴州龍場,仰望滄桑的洞頂,撫摸透風的牆壁,想到王陽明於艱險之地,「呼號匍匐,裸跣顛頓,扳懸崖壁而下拯之」的赤子之心,宋瑞心潮澎湃。她看似不經意地對女兒說:「王陽明老先生在這樣的逆境中,悟大道、護百姓,被人銘記。現在我在彎柳樹,這麼好的條件,村民心也齊了,不能徹底脫貧,真是說不過去。」說完宋瑞又特意問女兒:「媽媽說的有沒有道理?」李匋然看着母親,笑而不語。

我們全力支持媽媽,只盼您要保重身體,等到凱旋那天,我帶着寶寶一起去村里接您!」。

既是女兒,又是同志。宋瑞讀到這裡,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宋瑞回村後便一心撲在產業上。四面八方來彎柳樹村學習的人多了,村里組織50餘戶村民籌資成立彎柳樹村孝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展以德孝文化為核心的文化觀光旅遊產業,打造了一批「孝愛民宿」。

村民趙中珍因丈夫癱瘓、家庭不和、負債纍纍連串打擊,一度想要輕生。在講堂的薰陶下,她心裡漸漸透亮,還加入村義工團。如今又開起了「孝愛民宿」,一年收入一兩萬元。她拉着宋瑞的手說:「現在活100歲我也嫌短!」

王春玲是第一個到彎柳樹投資的人。一次偶然機會,聽了宋瑞的課,被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點醒。她對宋瑞說,我在縣城做的是農貿生意,自己卻想買點不打農藥的東西吃,從此以後我要做「良心產業」做「良心食品」。她到彎柳樹村,承包360畝耕地,堅持不打農藥、不用化肥,只用環保酵素。

在累計投入500萬元後,土壤里的蚯蚓回來了,地力恢復了,酵素水稻也從畝產100多斤增長到1000斤,一周銷售近百萬元。

漸漸地,門窗加工廠、電商物流園、有機蔬菜基地……各種產業雨後春筍般在彎柳樹出現。如今,發展模式輸出也成為村裡的產業,南陽等地專門向彎柳樹購買服務,幫助打造德孝文化村。

2015年底,彎柳樹在息縣率先實現脫貧摘帽。

眼含淚水,只因愛得深沉

2017年初秋,宋瑞駐村第二任期到了。

「如果現在離開,有遺憾嗎?」金平書記還是兩年前笑眯眯的眼神。「有!」宋瑞不待金書記多說,「彎柳樹村人心變了,產業有了,但村里組織還沒建起來。這是駐村第一書記重要職責呀。」金平笑了,他知道,想要的結果已經有了。

宋瑞回到村里,鄉親們做好的熱飯熱菜端到了桌子上,和她拉家常,一直到深夜。

宋瑞更忙碌了,她要把群眾對黨組織的信心找回來。按照黨員名單,她一個一個談心。在村裡的就到家裡聊;在外面的就打電話,講村裡的發展,講下一步打算,講黨員應該承擔的責任。

村里清運垃圾,70多歲的退休老黨員陳文明,第一個跳進齊腰深的水溝里撈垃圾,更多的黨員、村民也加了進來。在外已小有成就的黨員李晶、許建毅然辭職回鄉,帶領鄉親搞起了綠色生態農業……彎柳樹在縣鄉兩級支持下蓋起新村部,院子裡種上了芳草花木,來辦事的群眾接連不斷,村民又有了「主心骨」。

2016年以來,彎柳樹村共有22人遞交入黨申請書。人居環境整治、精準甄別低保戶、危房拆遷等,一件件原來讓村幹部望而生畏的難事,現在都井井有條。

宋瑞始終認為,彎柳樹村從7年前的凋敝破敗,到如今朝氣蓬勃,是靠一群有擔當、有情懷的共產黨員帶領群眾干出來的。「我只是彎柳樹上的小柳梢,柳樹的根是黨員、是群眾。」

這小柳梢和彎柳樹再也割捨不了。

宋瑞乘車回鄉的路上,透過車窗,看着阡陌大地,看着躬身勞作的農民,看着鄉間溫柔的黎明。她背過身去,熱淚盈眶……(記者王丁、甘泉、韓朝陽)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02 09:06:13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4-02-23 03:02:11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10-18 15:10:35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