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父權制下的婚姻:擦亮眼嫁給女權男的哥大博士,為何成為反婚主義者?

情感導師 681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授權轉載。

笨媽是一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的媽媽,讀書做學術之餘研究孩子教育問題,分享歐美主流的教育理念、傳播有性別意識的育兒思想。同時不定期寫作有關性別、家庭和女性的文章。

我離婚了

親愛的讀者,好久不見。你們可能不知道,笨笨的媽媽離婚了,已經做了一年的單親媽媽。

深度剖析父權制下的婚姻:擦亮眼嫁給女權男的哥大博士,為何成為反婚主義者?

今天已經是2020年的年末。這一天,距離我開始想要離婚已經過去了4年;距離我堅定要立即離婚的信念並開啟分居,已經過去兩年;距離我終於成功離婚,也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在這個過程中,我早就成了一名堅定的反婚主義者。但是直到今天,我才找到時間和勇氣,要來談一下婚姻的問題。

這篇文章寫了很久很長,寫作的目的,是讓我個人的遭遇和創痛有些意義。文章分為三部分:幾段對家人和朋友有感而發的語音,我個人走向反婚的經歷,以及對父權制婚姻制度更一般性的剖析。請感興趣的朋友慢讀,也歡迎分享給您所認識的女性朋友。

薦文:從浪漫愛-婚姻制度的牢窗里往外看是沒有希望的

約會故事與個人政治,一個想法,不一定對(水深慎入)

作者是廣受尊敬的婦女權利工作者呂頻。這是迄今為止我所讀到的對浪漫愛-父權婚姻體制分析最為透徹的一篇文章。

三段語音:

為什麼說婚姻壓迫女人?1 14:32來自硬核八卦思潮

經歷異性戀父權制婚姻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婚姻經歷,那就是:一個獨立且早熟的女人,在強大的父權制面前終究幼稚天真,還是陷入父權制婚姻羅網,最終經過浴血奮戰,及時脫身的故事。所幸我從沒信過「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沒有過依靠男人的幻想,沒有想過要「男主外、女主內」。所幸我事業幹得好(姑且不謙虛一下),孩子養得盡心,才有資本拿到孩子撫養權,離婚自己過。

很早的時候,我讀到魯迅的短篇小說《傷逝》,看到追求自由愛情的子君從熱戀到被嫌棄、被拋棄的經歷。後來,我看到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看蔣雯麗飾演的林小楓為家庭放棄工作後,逐漸因為自卑和不安全感變得歇斯底里,最後被中年事業有成的丈夫嫌棄。從那時候起,我就堅定地相信女人要努力實現經濟自立,並決心做一名獨立女性。

但我沒有想到的是,獨立了,無比獨立了,而且成了女權主義者,一旦結婚,還是會那麼慘。

當然有遇人不淑的問題,但更多是制度性的原因——是制度支持和縱容男人成為那樣的男人,支持縱容婚姻內的男人那樣對待女人。這是一個男權的社會,是男權的天,男權的地,到處都是任性作惡而不需付出任何代價的男人。

這一點完全不需要論證。如果還有不明白的,請參見熱搜「家暴」、「殺妻」、「強姦」、「性騷擾」、「喪偶式育兒」、「搶藏孩子」、「逼婚催生」、「男人出軌」等等里的故事。

那麼,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體會到婚姻的惡的呢?

從有了孩子以後,同樣全職工作的我,開始了喪偶加詐屍式育兒。從與孩子有關的一切,吃喝拉撒病睡加讀書,全都成了我的事。從勸也勸了,求也求了,吵也吵了,對方無論如何就是不帶孩子。

從為了及早畢業掙錢養家而忙工作時,被稱為:「我和我媽在『幫你』帶孩子。」——何況這根本不是事實。除了極其偶爾的短期出差,孩子出生以來的每一天,無論是算精力還是算時間,我始終都是孩子的首要照料人。

從不想親密時被要求履行「妻子的性義務」。從生產傷口還沒完全癒合開始,便長期遭受婚內性脅迫、性騷擾。

從同時承擔主要照料人和掙錢養家者的雙重角色,卻沒有任何功勞。

從反抗不公卻被稱為,「要騎在男人頭上」。

從疲於平衡讀博和母職、每天都是浮腫狀態時,被拿去和同社區辛苦伺候男人、孩子的全職媽媽相比:「你不覺得自己比她們幸運嗎?」 Well, 人家至少不用操心養家問題,不必拖着孩子勉強與男性同行競爭。難不成,我還要感激命運,感謝你?參照:當媽半年:平衡讀博與母職,女超人是出路嗎?

以及,從我發現婚前婚後都有做「好兒媳」的壓力。從雙方發生矛盾時,公公教育我說,「X 脾氣不好,你要多擔待他」——而且這還是在結婚以前。從婆婆認為這個充滿衝突的婚姻的出路在於:你要像我當年一樣多忍耐。記得第一次聽到公公那句話時,我的本能反應是:我脾氣還不好呢,你怎麼不讓他多擔待我?

發現了嗎,本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現在都開始對 「你的人生該怎麼過」,有了很大的發言權。

尤其是,從我開始考慮離婚時,首先想的竟然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離婚傷害善良且幫忙帶了孩子的公婆怎麼辦。雖說公婆觀念父權,但他們從未故意傷害過我,我對他們對笨笨的愛和照顧也充滿感激。我意識到,這個婚姻不只是我自己的婚姻,更是父權家庭的婚姻。父權家庭的顏面和社會地位繫於此,如果執意離婚,我會成為一個他人和社會眼中狠心的壞女人。最可怕的是,連我自己竟然也在承受道德感的責備,感覺自己才是那個傷害他們的兇手。我甚至想過為了勤勞隱忍的婆婆忍耐下去,因為我知道對她來說,這會是一件天塌下來的大事。

還有,從我意識到,我和我的家人,都在不自覺地承受着 「做好女人」的壓力。在考慮離婚到採取行動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家人花了很大力氣去梳理理由,以便向人解釋,這個離婚是多麼多么正當的。即便到了最後一刻,在我承受許多傷害以後,我的妹妹還在關心,如何能把這個離婚對我婆婆的傷害,減到最小。她建議我,離婚後,在父權家庭的親戚那裡假裝沒有離婚。。。

一個朋友這樣評價她的行為:「父權制的惡,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權制下的好人作出的。你的妹妹就是這樣一個父權制下的好人。在維護父權制的壓力下,她沒有意識到其中對你的不公平。假如你的公婆感到受傷害,那麼,傷害他們的是父權的觀念,不是你。」

以及終於有一天,我自己也才想明白:假如他們感到受害,這個傷害也是由他們的兒子造成,與我沒有關係。

我明白我們的觀念、行為是一種愚善,同時清楚這更是因為:父權制要求女人做好人;而做父權制下的好人,與爭取女人的自由、公平,是衝突的。長期處在父權道德的要求下,作為女人,我們已經習慣了去時刻討好他人,避免與人不便。哪怕錯在他人,只要涉及到自己,我們也會去反省和責備自己,為他人的錯誤承擔責任。

實際上,生活在父權制下的每一個人,都在承受這種婚姻維穩的壓力。在其他想要離婚的女性那裡,這種壓力也許不是來自公婆,而是擔心兒女離婚傷及自己顏面的親生父母。

對於父權婚姻體制織成的這個堅固而無所不在的羅網,想必大家都有體會。

總之,從這樣的一個個時刻或處境開始,我深刻地體會到,婚姻把我從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立女性,一個有尊嚴、有自由的人,變成了一個父權婚姻制度里的妻子、母親、兒媳。這些角色伴隨着大量以無償體力和情感勞動為基礎的「家庭義務」,同時時時刻刻對女人進行控制和貶低。

因着對方一句支持男女平等的空口承諾,我懷着追求平等婚姻的浪漫愛幻想,進入了一個新不新、舊不舊的婚姻體制。最終,兩種婚姻形式的好處一點沒有占到,兩種婚姻的苦楚卻一樣沒能倖免。

越獄

於是,我開始了非常漫長而艱辛的反抗和逃離。這個過程需要很多條件:觀念上的轉變,金錢的基礎,社會支持網絡提供的精神和經濟支持。

首先,沒有觀念上的覺醒,就不可能有反抗。女權主義是我反抗的思想基礎。但是,父權婚姻對女人盤根錯節的文化規訓,並沒有那麼容易掙脫。我是在長久的痛苦加之不懈的思索以後,才慢慢實現了觀念的轉變。如上節所陳,即便成為女權主義者多年,一開始我也沒能避免父權制的婚姻維穩思維。它已經內化到我的潛意識,它是順文化的,不經艱苦的努力,難以克服。

這種思維的具體表現是,我怕離婚會傷害對方,傷害對方的家庭,傷害孩子。很長時間以內,我沒有超越父權社會對我的洗腦,一想到離婚,便以為自己是在傷害公婆,以及要把孩子的父親從他生命中剝奪出去。

費了好大好大的力氣,我才想明白,應該對對方家庭的傷痛還是圓滿負責的,不是我。以及,離婚不等於讓孩子沒了父親。對孩子的成長參與多少,取決於這個父親有多愛孩子,取決於他願意付出多少努力去陪伴孩子,而不是這個婚姻的完整與否。對方對孩子愛與陪伴的多少,不在我的控制範圍之內,也不會因我不離婚而自動獲得。

在美國,很多離了婚的人會選擇聯合撫養孩子。父母離婚後,很多孩子在父親和母親家裡,各住一半,或者做出其他兼顧幾方需求的安排。一對愛孩子的父母,不是非要生活在同一個household(家庭單位)來施加這種愛。對孩子的養育,也不必一起進行。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並無義務為了方便孩子的父親見孩子,就要忍受長年的痛苦,讓他繼續留在我的生活里。而且,孩子的家庭觀念來自大人,而家庭的形態本是多元的。兩三歲的孩子也還沒有一家三口或四口的異性戀核心家庭觀念。

我非常清楚,孩子必須成長在「完整家庭」是一個迷思。作為母親,我需要確保自己生活得開心,確保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是沒有壓力的。而這些,都需要通過離婚才能實現。

想明白這些以後,接下來是執行離婚的一系列具體問題:撫養權、律師費和離婚手續辦理。

第一個大問題,是孩子的撫養權問題。一開始,我不了解美國的撫養權判決慣例,一度擔心可能完全失去撫養權。而這是我不能承受的。

需要澄清的是,我並不是非要親自撫養這個孩子。爭取撫養權的決心,出自對孩子的責任感。貿然把他帶到這個世上,我很抱歉。他的生命源於我所做的選擇,因此我要對他負責。但是鑑於孩子父親一直以來的表現,我深知把孩子交給他會是多麼災難。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有足夠的責任心、知識和能力,去給孩子他應得的好的養育。

在與人交流和請教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作為孩子的主要照料人,一個全面負責孩子醫療、教育、社交、生活等問題的一方家長,無論如何,撫養權不可能完全判給對方,最壞的結果是和對方聯合撫養。這是我能接受的結果,才不再有這方面的顧慮。

然後是離婚所需要的經濟基礎:從孩子的照料、單獨租房生活的成本,到巨額的律師費。

想要離婚的念頭,從孩子不到半歲時就有了。但那時我是一個還沒畢業的窮博士生,一沒有錢另行租房生活,二沒有能力送孩子去托兒所,更不要提離婚所需的巨額律師費。最絕望的時候,我考慮過帶着孩子回國寫博士論文。

後來,我提前畢業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一人肩負起孩子的生活開支加高昂的幼兒園學費。念及曾經的感情和對對方父母照顧過孩子的感激,我們約定在他畢業就業之前不提離婚。無奈雖然又帶孩子又養家,卻沒有換來半點的尊重。關係的持續惡化、不堪忍受的性騷擾、金錢問題上令人無法忍受的低級糾纏,以及對方為了顯示權力而時不時發出的離婚威脅(把孩子扔給我一個人),終於壓垮了我最後的心理防線。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實在沒有義務再這樣下去了。

此外,婚姻關係賦予對方太多的法律權利。哪怕他一丁點家務育兒勞動不貢獻,我所掙的所有錢,他都有權分得一半。假如我突然離世,我的養老金,壽險、意外險等很多保險,全部都是他的。更為荒謬的是,婚姻存續的時間越長,離婚時他便越有理由向我索要配偶贍養費——從法律上講,我有義務保證他離婚後的生活水平與婚內相比不減。

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

與上一次堅定想離婚時情況不同的是,這一次,我有了經濟基礎。養孩子的錢本來就是我在承擔,孩子也上了幼兒園,我終於有了獨立生活、獨立撫養孩子的物質條件。

何況我的人生也是寶貴的。正如一個朋友對我所說:「 XX, you are too young to be this miserable. You are too young to be this unhappy」. 我不能再這樣浪費自己的生命。

下定決心以後,我再沒有過半秒鐘的猶豫和動搖。

接下來是律師費的問題。美國的律師費實在是太貴。已經把所有收入投入孩子的我,沒有能力再支付高昂的律師費。所幸從始至終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向我伸出了經濟的援手。就好像,我在一個沼澤里拼命向外掙扎,在最後的關頭,他們伸出手,將我打撈了出去。

和中國一樣,美國也有維穩的婚姻法體系,導致我的離婚手續辦理也耗費了一年之久。好在賴着不離、搶藏孩子等暴力行為是沒有出路的,在一個相對平等的法律制度體系的保護下,我終於從婚姻的監牢裡越獄成功。

遇人不淑 vs 制度性壓迫

四年無比痛苦的婚姻生活,對我來說就像一場慘烈的人生實驗。然而,我並不想僅僅把責任歸咎於一個個體的「渣男」。我很明白,我的個體遭遇,更多是源於制度性的壓迫。是制度讓他能夠那樣肆意對待我。

相信我,我比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痛恨這個男人,絕對無意替他開脫。畢竟,不論我個人變得多麼強大,他所帶給我的傷害和創傷,都將伴隨我的一生。我也沒有辦法盡數他已經、正在以及將來還會繼續給我造成的麻煩。

比如,即便獲得了單獨撫養權,有關孩子養育的一切我說了算,但是,由於對方尚未全職就業,兩年來,我所獲得的撫養費幾乎是零。我因此被迫成為孩子在經濟和照料上的唯一責任人。無論個中恩怨他那一版的解讀如何,我都被迫成為了單親媽媽,需要在接下來的十八年裡對這個孩子負全責。要知道,我是在世界上最貴的城市之一獨自撫養孩子。這是怎樣沉重的經濟負擔,養過孩子的人一定不難想象。

沒有人結婚、生孩子玩兒。作為女人,我更沒有這個資本。這場婚姻對我來說不是一場遊戲。我才是受害者,他和他的家庭不是。

而且我沒有機會改寫孩子的父親是誰,也永遠都不會有一個對笨笨同樣盡心、負責的co-parent(共同扶養人)。

然而,這裡我的主要關注點,還是制度性的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只要把性別對調一下,答案就很明顯。

假如我是一個男人,孩子我生我養我哺乳,我是孩子的主要照料人。然後我先畢業掙錢養家,給孩子創造了一個中產家庭所能為孩子創造的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我的妻子會怎樣看待和對待我呢?親愛的讀者,順便說,你有見過又養家又負責帶孩子的男人嗎?假如和這樣的男人結了婚,一個女人會對他吼叫、訓斥、爭奪他所掙金錢的支配權,外加性騷擾嗎?

我想大概率不會。大概率,我的妻子會非常感激我,愛我。大概率,我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所以,我的遭遇主要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他是一個男人,而這個婚姻體制和社會是男權的、男尊女卑的、女人不算大寫的人的。

所以,我特別不想你們在讀了我的故事以後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睜大眼睛、找對男人,就可以避免我的遭遇。這不是一個事實。這只是一個幻想。除非你相信自己有中彩票的運氣。更何況,所有異性戀婚姻都囚禁和剝削女人(在稍後的章節里,我會講幾個「嫁得好」的案例)。

我不想眼睜睜看着那種以「嫁得好」為人生目標,以及以為嫁了好男人就可以高枕無憂的錯誤觀念,繼續毒害女人。

不會的。沒有高枕無憂的輕鬆生活。因為你是一個女人,他是一個男人,而這個婚姻體制和社會是男權的、男尊女卑的、女人不算大寫的人的。

制度性壓迫一二三

父權制婚姻體制是怎麼迫害女人的?我的個體遭遇又與制度有什麼關係?除了上文離婚原因里所列的例子,這裡我另做簡單梳理。

首先,當初我為什麼要結婚?

因為,在這個父權的社會裡,對女人來說,結婚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要求。我們需要思考和向人解釋自己為什麼不結婚,卻不需要思考和解釋自己為什麼要結婚。結婚,順理成章。不結婚,則需要反抗。它需要女人對父權社會和女性被設定的人生有清醒的認識,還要有勇氣「大逆不道」、精疲力竭地去反抗。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早已被洗腦馴化成乖乖女的中國女人來說。因此,在我們看清婚姻的陷阱之前,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身在其中了。

所以,如下是我當初結婚的原因。因為,當時的我「年齡已經不小了」。因為,當時的我被浪漫愛-婚姻體制所洗腦,視婚姻為浪漫愛的升華和必然。因為,迫於平衡職業和母職的壓力,我聽取了很多前輩的建議,想要在讀博而不是做助理教授期間生育孩子。因為,儘管我自己已經開始有了不婚的念頭,家人的觀念還沒有那麼進步,他們不能接受非婚生子。以及,我不了解婚姻是一個以剝削女性為基礎的、專橫的經濟、社會關係和法律契約。我幼稚地以為,婚姻可以是一場輕鬆的人生實驗,不開心了大不了就離。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這個人。我們誰能說自己的擇偶沒有任何盲目和偶然呢?又有多少人的婚姻不是倉促結成?簡單來說,那時候,我的女權思想還不夠成熟。我不懂婚姻的本質,又太聖母,太缺愛。參見中國女人的缺愛症渣男是可識別的嗎?

就在這時,有一個人出現在我的人生中,聲稱自己支持女權主義,共享男女平等的婚姻理想。

我還以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

以及,在結婚以前,他都是一個「暖男」。

所有這些原因,背後都有父權制婚姻體制的操控。父權制要給每個男人分配一個女人,於是它四面圍剿地把女人趕進婚姻。

它讓女人成為戀愛腦,利用女人在父權社會的被虧待(個個缺愛),販賣婚姻=幸福=女人歸宿的謊言,同時批量生產婚前孔雀開屏的「暖男」。它污名不婚的女人為「剩女」、「沒人要」、「老處女」、「心理變態」,也不允許女人在婚姻之外生育孩子。

其次,父權制婚姻改變女人的地位和男人的行為。

一旦成為一個男人的「妻子」,他就不再把你當作一個完整的、同等分量的人來對待。這一點,我想結過婚的中國女人都有切身的體會。

父權制的婚姻道德對男女持雙重標準。它規定好免費而被輕視的妻職、母職,拱手送給男人一個免費的保姆、生育機器、性奴隸。它把養育孩子和操持家務的挑戰轉化成婆媳之間的矛盾,讓女人陷人令人窒息的家庭關係和無休止的情感勞動里。

具體講,這種婚姻體制對女人有多不公平呢?

母乳餵養了整整兩年、沒有睡過一個整覺的我,沒有任何功勞,卻一再承受責備——「都怪你讓孩子養成奶睡的習慣;都怪你給孩子斷奶太晚,導致孩子不願意要我(帶)」。試想,如果是一個男人獨自用奶瓶餵養孩子兩年,那是多少時間,多少勞動,又會被視為是多大的一個家庭貢獻?但是,換成女人來做,就什麼都不算。

女人十月懷胎生產,身體和職業都搭上,非但一分報酬沒有,最後孩子還要隨父姓,屬於父權家庭。假如懷孕生產不是妻子承擔,在美國,這個勞動至少價值5萬美元。但是進入父權婚姻以後,這事就變成女人應該做的。如果不做會怎樣呢?參見山東女孩方洋洋因不孕被家暴致死一案。

記得笨笨剛出生的時候,只和我見過一面的公公在語音里高興地說:「哎吆,我的寶貝孫子!」 那一刻,我感到特別受冒犯。要知道,整個懷孕期間都是我自己在紐約照顧自己,沒有花對方和父權家庭一分錢,連產檢都是自己去。

我心想:你到底做了什麼,這怎麼成了你的寶貝孫子?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女人的子宮成為了誰的所有物。

然後,孩子生下以後是誰在帶呢?看一下各大育兒公號訂閱用戶的性別分布就可知曉。從「笨媽育兒育己」公號里的文章都是誰的創作,就可知道。

那麼,女人生養孩子理所應當,但是男人養家天經地義嗎?

過去興許如此,今天已經不是這樣。所以,生了孩子的中產階級女性大體可以分為兩類:要麼是中斷或放棄職業的全職媽媽,要麼是一肩上班掙錢、一肩養娃持家的職場媽媽。

兩者的工作內容或許有所不同,處境卻差別不大:一樣是不被尊重,沒有地位,整天在擔心丈夫出軌。一樣是免費生養孩子、伺候男人的保姆、子宮、性工具。參見為何中國男人出軌這麼普遍?

最為不公平的,要數掙錢這事算不算數的問題。

一個占有着妻子免費生育、養育勞動,吃着女人做的飯,穿着女人洗的衣的男人,只要比女人多掙一點錢,就可以叫着說:是我在養你!但是如果女人比男人掙得多呢?我猜沒有女人敢對男人說:是我在養你。因為有絞肉機、化糞池在等着你。而且,被殺以後,新聞標題和評論區里還會一致認為是你咎由自取:#強勢女挑戰丈夫自尊,男子一怒之下激情殺人#。——殺妻當然都是男人迫不得已。

在婚姻里,男人能欺負女人的花樣太多。但是,一個女人,又能怎麼欺負男人呢?你見過幾個男人在痛苦地諮詢#老婆出軌怎麼辦#,或是#老婆婚內強姦#?你見過幾個女人喝酒、抽煙、打遊戲?幾個女人把孩子扔給男人、到家只顧翹着腿玩手機?幾個女人不做飯、不洗衣、不盯孩子學習?以及,你見過幾個女人打老公、殺男友,離婚後搶藏孩子?

所以,即便像我這樣明確追求男女平等的女人,在婚姻里也是那樣的處境。一句話,整個文化和制度都是向着他的。他太得勁,太方便,太占便宜了。而我哪怕想要這不公減少一點點,都得精疲力盡地去鬥爭。

結果是:我鬥不過來。而且,即便耗儘自己去鬥爭了,結果也還是失敗。

在我的婚姻里,孩子的爸爸和奶奶一次次地說是在「幫我」帶孩子。我不得不一次次去論證,去提醒他們:你們不是在「幫我」帶孩子。這孩子是我生,跟你們姓,怎麼會是幫我帶孩子?

再說孩子的姓氏問題。儘管我有全部的法律撫養權,孩子姓什麼我說了算。但是,為什麼一人養孩子的我,到現在都沒有考慮給孩子改姓?因為這是逆文化的,會得罪父權家庭,讓人不高興。因為它會增加我與孩子父親的衝突,而處理衝突是需要成本的。因為這涉及到很多具體的事務性麻煩,而我沒有精力去糾纏。

隨父姓是輕而易舉、不需討論的一個默認。改姓卻要承受大逆不道、做壞女人的壓力,還要去走繁瑣的行政程序。

看到了嗎?男人在婚姻里得到的好處都是默認。簡直太順手了。話都不用多說一句,也不論自己配還是不配,女人和孩子一樣自動成為自己的財產。

最後,當你成了一個男人的妻子,他就不會再把你當人對待。

拒絕性生活的時候,我大概說了有幾千萬個 「No,NO,NO!」 但是,他就是不聽。HE JUST DOESN』T LISTEN.

如果我不是一個「妻子」,他敢這樣嗎?這都是看人下菜。然後,父權制下的好人,一向和我關係很好的婆婆,在忌恨我反抗她的兒子時,也會對着我喊:「只要結了婚就不算強姦!」

我的朋友B,夫妻雙方都是亞洲某國的中產移民。因為不堪忍受殭屍一般的生活,她堅決要離婚。就在分居的過程中,在這個男人整天哭着求和的過程中,有一次他倒車差點撞到B。然後他是什麼反應呢?他對B大聲吼叫,責怪她為什麼站在車後面。

朋友B當時對這個男人說:「S,如果我不是你的妻子,換成另外任何一個人,你都得先下車查看我是不是受傷,然後說句,you are sorry.」

--注,在這以後,朋友B把這個男人趕了出去,再也沒讓他踏進自己家門半步。

在整個婚姻存續和離婚的過程中,我感到非常痛苦,非常受傷。這種痛苦不是因為什麼愛情幻滅、關係不存(感情早都消耗殆盡了,失望透頂了),而是正義無處伸張的憤懣。婚姻里的是非黑白不分,才是最讓我受折磨的。

每一次長途飛行後痛苦的倒時差,半夜裡都是我起來陪孩子。即便在孩子和我一起生病、夜裡孩子哭鬧時,我叫他、求他,他都不起,最後還是我起來安撫孩子。孩子濕疹嚴重時,那一篇篇的科普文章是我讀的,每一次去見醫生,都是我陪。每天晚上半到一個小時給孩子讀書,全是我做的。孩子出生以來的1500多個夜晚,全部都是我哄睡的。

但是,這些無數個日夜的辛勞、痛苦,又算什麼呢?哪怕我像祥林嫂一樣去到處訴說,在人們的眼裡,他也不過只是一個不帶孩子的男人。有什麼新鮮,又有什麼大不了?

那些好不容易哄睡孩子以後只想去睡覺的夜晚,因不堪忍受騷擾而不得不就性妥協以後,那種失去身體自主的屈辱和不公平感吞噬我的時候,我能去哪裡尋求正義?賣身者尚且得到了錢,同樣是被迫的我這是為何?但是,在別人眼中,這又算得了什麼?男人嘛,不都是這樣。

我無力反抗。我沒有已被賦予殺傷力的厭男語言作為武器。

這個男權社會裡,並沒有「這個男人太強勢」,「這個男人要騎在女人頭上」,「這個男人給老婆戴綠帽子」,「這個男人竟然強姦老婆」,「這個男人不是一個好爸爸」,「什麼樣的男人能不帶孩子」,這樣的觀念和語言向着女人。

整個文化,整個社會,所有人,都是向着他的。

信不信?這篇文章發出去,一定還會有人說這有什麼大不了,講出這些是侵犯了對方的隱私。

「家醜不可外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不要把男人的丑揚出去。我曾經也面臨這樣的壓力,直到一天我終於明白,這是你們的家醜,不是我的。我自己的生活,我想講給誰就講給誰。

我受夠了父權婚姻道德對我的宰制。我要這一切都去見鬼。

「嫁得好」 vs 女性權利

這個問題在文初分享的音頻里,已經解釋得很清楚,這裡只做簡單概述。

作為一種由法律、習俗、文化、道德所支撐的社會制度,父權制婚姻制度這樣安排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和社會角色:社會資源由男性把持,女性只能通過與男性合作(試圖)分得一小塊蛋糕。這種合作是以女性出售或者贈送生育功能、生育養育勞動以及作為性工具的身體而實現的。

通過打壓女性在社會上的獨立生存機會、污名非婚女性以及剝奪女性的性自由和獨立生育權利,父權製成功地將「女性幸福」和「女性價值」與男性捆綁(一定要有男人愛,其他一切都沒那麼重要),實現給每一個男人安排一個女人的目標。

即便今天的社會開始出現傳統父權制婚姻的改良版本,例如城市女性不必再隨夫居,相當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加入勞動力市場,父權衰落、核心家庭地位上升等,婚姻的本質還是父權的,女性的角色依然是受父權制道德和文化所約束的。

【女權主義對女性的前述保護並不能解脫,反而強化了她們的羞愧和自我掩飾。這是因為女權主義並不能提供女性生存,而在生存所系的這個主流社會上,人必得假裝自己美,成功,自信,滿足,有足夠男人的愛。這種幸福強迫症和得不到幸福的難堪是一種價值觀的兩面。】

圍繞浪漫愛-婚姻制度的一系列觀念迷思(例如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女人的幸福,幸福女人與幸福男人定義的不同)、法規、道德、習俗,都是男權本位的,是限制女性權利和自由的。儘管男性也同時被它囚禁,但其程度和女人所遭受的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在這個體制中,男性擁有更多的權力,男性對女性施加的暴力是系統性的。在這個體系中,男性被賦予對女性施暴的權力,包括賴着不離婚、婚內強姦/性脅迫、蕩婦羞辱女性、用母職綁架女性、心安理得地剝削女性的無償婚內勞動等等。

那麼,這樣一個以囚禁、捆綁一半人類為另一半人類做免費生育工具、保姆、性工具的野蠻野心要怎樣實現呢?如果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誘餌提供幻想,女性不會如此心甘情願進入一樁樁賠錢的買賣。

這個誘餌就是一部分「嫁得好」的「幸運/特權」女性。父權制要她們向其他不幸女性展示「好男人」、「鑽石王老五」的彩票是值得期許的。

然而,現實是:

【渣男本來就是父權制度給異性戀女人的標準配給。】 【要破解女性不幸的難題,就一定要解散「女性幸福」的取向,從浪漫愛-婚姻制度的牢窗里往外看是沒有希望的。實際上將女性分為不幸和幸運兩種命運本身就是父權制的一種設置,要讓女人永遠幻想還有機會而不致於反抗,並且最大限度地剝削她們提供給男性的情感勞動。】

前幾天,一個女權博主談到自己通過跨國婚姻、移民西方國家的經歷。她論證自己從婚姻中的獲利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是的,在父權制的情、理、法下,這是再正當不過的,但我卻不能說這是女權主義的。

父權制獎賞男女之間的異性戀關係,但不會賦予非婚關係同樣的好處。哪怕一對女性朋友有再深的姐妹情誼,也不會從這關係中獲得任何制度性的利益。

那些對女性而言成功的、幸福的異性戀婚姻,正是父權制最堅實的磚瓦。當人們舉辦一場婚禮、貼出一次婚紗照、曬出一次異性戀婚姻的幸福之時,都是在誘騙其他女性進入一個吃人的父權婚姻體制。正是這些習俗製造的幻想和迷思,在宣揚和維護男權的婚姻體制。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特權。對一些女性來說,婚姻可能帶來經濟、社會關係、個人價值感上的一系列利益。但對另外一些女性來說,婚姻卻是一生也逃不出的地獄。

「嫁得好」以後

另外,我不相信有真正男女平等的婚姻,即便你遇到一個絕世僅有的好男人。所有的婚姻都囚禁女性,不幸與幸運的都是。這是因為:那個強大而無所不在的父權婚姻制度要把女人放在附屬的位置,這個力量不是個體所能對抗的。而一旦成為附屬,哪怕是一個幸福、安全、被尊重的附屬,當事女性依然是痛苦的。

這裡我想講兩個朋友的例子。

從世俗意義上講,笨笨的朋友小Q的爸爸媽媽,是我所見過最幸福的婚姻之一了。他們像連體嬰一樣永遠一起活動,媽媽略微強勢,爸爸溫和、體貼、勤快。媽媽本科畢業於常春藤某名校,但是生完孩子以後,一直沒有足夠的動力出去工作,一拖4年就過去了。爸爸倒是無怨無悔地養家,分攤一半的育兒,還負責做飯。家裡的事情媽媽說了算。但是有一天,小Q的爸爸對我說,Q的媽媽一直有一種未能在職業上實現自我的痛楚。然而,她又沒能走出婚姻的安樂窩。她缺少足夠的壓力,因為做全職媽媽太順文化,太自然了。

另外一個媽媽是越南人,在讀大學時遇到已經身為某常春藤名校年輕教授的男人。男人開始追求她,幫助她從越南移民到美國,還資助她在美國讀了研究生學位。一個典型的「嫁得好」的案例。這個媽媽本來也很優秀,但也是結婚後做了幾年全職媽媽。現在她剛剛復出工作,與已經成為教授的丈夫相比,兩個人的收入差距已經很大了。

兩個人結婚七年,在一起也幸福了十年。不過,男人早都開始性慾低下,不能滿足妻子,他們的關係也漸漸失去激情。最近這個男人開始和一個女人調情,而且對方還把調情的聊天記錄發給了她,明擺着要拆散他們的婚姻。她很痛苦,顯然不想離婚。我能感覺到她很被動。

這兩個女人的婚姻,讓我不禁去想,是什麼讓兩個本來獨立優秀的女性,走到了需要維護婚姻或被婚姻困住的境地?我認為是婚姻體制對女性自我及主體性的吞噬。不是有一句話叫,婚姻是一個小偷嗎?

對男人來說,他的主要身份是社會身份,他依據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經濟強大的社會人,來安身立命。而對於女人來說,三十而立立的卻是家庭的身份:成為一個男人的妻子和一個或數個孩子的母親,是一種可接受甚至被鼓勵的社會身份。

這種文化讓很多本來有能力在社會上立足的獨立女性,在結婚生子的年齡,很順理成章地放棄了自己的社會位置。畢竟,為了孩子犧牲幾年事業,在所有人看來和想來,都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尤其是當社會育兒設施缺乏、密集育兒倡導的親子陪伴觀念盛行時。

這種自然意味着,你慢慢地變得依附、失去權力、地位降低,但是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卻都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你不會很警惕,不會覺得不對勁,也不怎麼感覺得到危機。

對女性來說,結婚生子後放棄社會位置,並不是一個決定。它是一個默認,不需要去考慮。於是,很多女性不假思索地就這麼做了。然而,一個男人卻不會做這樣的選擇,他永遠把自己所有或主要的時間,用在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上。

幾年後,不知不覺地,曾經平等的兩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機會、性機會以及兩個人之間的地位,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懸殊。

整個男權社會一直在向女性兜售這樣一種騙局:找到一個好男人進行合作,女人便能通過這種關係,滿足甚至終身滿足自己經濟和情感的需要。婚姻就是一個誘餌,它允諾一個美好的未來,引誘女人放棄自己單獨的人生。

而如果一個女人不結婚,那麼她就不會落入這個圈套,因為她永遠都需要去努力確立自己在社會上獨立的位置和生存。

「平等婚姻」 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知道,即便讀到這裡,還是會有女人說,如果我真的找到一個能和我一起認同和踐行平等親密關係的男人呢?

首先這非常非常難。有權力而不利用,對特權者來說,是非常難的。這個人哪怕今天甚至幾年、十幾年不動用這個權力,也不保證他將來不會動用。一旦需要,他隨時都可以動用整個男權系統賦予他的權力,來將你置於不利的境地。

這個平等、幸福的泡沫是很脆弱的。這也是為什麼,女人會有那麼多的創傷、抱怨、痛苦和不滿,為什麼被家暴的、被情感傷害的、被貶低價值的女性在我們四周是如此普遍。

沒有人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親密關係中的雙方都會被社會所限定,而這個社會是男權的。

其次,如果一對異性戀伴侶真的能實現雙方的平等,那他們也真的沒有必要以及也會沒有興趣去結婚、去進入婚姻體制了。

因為不平等和不公平,才需要去用婚姻互相拴住。

浪漫愛-婚姻體制是一個囚禁女性的牢籠,如果這個社會不再需要囚禁女性,它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對浪漫愛-婚姻體制的揭示和掙脫,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極其重要的工作。可惜,現有關於親密關係的敘事,幾乎全部都是在這個浪漫愛-婚姻體制框架下的。

連我們的情感反應都被它程式化。例如,我們對於一段有質量的親密關係的想象,總是和一對一的婚姻或者圍繞婚姻的隱喻聯繫在一起。而這些其實都是社會規範,是建構出來的觀念。

那些所謂幸福的婚姻、所謂好的關係,不是因為他們結了婚,而是因為他們本身有幸有條件、有能力去共同建設了一段好的關係。如果不進入婚姻體制,這段關係會更好也說不定。

反婚不等於不要親密關係

回到我個人的生活來說,這是我對未來的計劃:不再和任何人進入法律上的婚姻關係,保持自己獨立的身份,謀自己獨立的生存,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需要負責。遇到合適的人會考慮一起生活,但是對方必須通過自己的實際表現來換得和我一起生活的資格,而不是僅靠一紙婚約就享有一堆權利(特權)。如果沒有,那麼我 perfectly happy with being single.

單身生活有它的難處,但是婚姻生活的問題更是一堆啊。

其實我在紐約見過很多看上去很幸福的婚姻,但我一點點也不羨慕。我特別慶幸婚姻這事再也和我沒關係了,以及我也再也不會有什麼老公、公婆和妯娌關係。

我也再也不想讓政府介入我個人的親密關係了。

婚姻有一百萬種出問題的可能,而其中任何一種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我也不願再冒這個風險。

我想要自由,一種不需要和男人被迫糾纏的自由。當我想讓一個男人離開我的生活,我能立即讓他走。

下面分享幾條關於婚姻的真相。

My wife and I were happy for twenty years. Then we met.

Daughter:"Dad! Dad! There is a monster under my bed!"

Dad:"Enjoy it while you can daughter, when you get married the monster sleeps in your bed."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do it while you're single. Once you're married you can't even change the TV Channel.

My wife and I have been married for 43 years and we've never even thought about a divorce.

Murder, yes.

But divorce, no.

最後,下一次再聽到人離婚時,請說:祝賀!

附上朋友送給我的水杯:Fuck this shit!

————

關於笨媽:

四歲男孩笨笨的媽媽,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現於美國一所大學任教。在讀書做學問之餘,喜歡研究孩子教育問題,熱衷分享歐美主流的教育理念、傳播具有性別意識的育兒思想。同時不定期寫作有關性別、家庭、女性成長和社會參與的文章。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11 00:09:17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頭像
2024-05-20 20:05:27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3-15 13:03:3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1-09 19:01:22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