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詩、酒、紅顏的不老傳說

情感導師 560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花開荼蘼,酒至微醺,是女人最爛漫的心事。

我們不需要翻看太多的歷史,就能回憶起無數美麗傳說。詩、酒與紅顏,在鐵血的歷史中,曾經是最為珍貴的亮色;柳永的淺吟低唱,蘇軾的萬丈豪情,曾經都少不了酒與紅顏的陪伴。然而,就像那些照亮人類文明的璀璨繁星一般,在歷史的長河中,詩、酒與紅顏的傳說,漸漸變成遙遠的記憶。鐵蹄濺起的煙塵,遮蔽了秦淮的漁火;朝堂上的刑具,杖斃了讀書人的慷慨陳詞。酒依然在,然而詩與紅顏卻芳蹤難覓。在沒有詩的年代裡,酒被異化成了摻水的酒精,而曾經的紅顏,有時化作妖冶的調笑,有時化作鏗鏘的鐵姑娘,早已失去了曾經的神韻。

所以,當我們再次尋找詩、尋找酒、尋找紅顏時,不得不在歷史的漫漫長空中,尋找翅膀划過的痕跡。

愛與自由:詩、酒、紅顏的不老傳說

關於女性與酒的最早傳說,當屬「酒池肉林」,紂王與妲己通宵達旦地暢飲。然而,在當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酒,有的只是半固態的醪糟,而這種酒難以長期保存,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醋。所以,雖然這種記載見於正史,應該還是算不得數的。

而較為可信的記載,來源於《詩經》。《詩經·柏舟》中,有這樣的句子:「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作者是一個女性,遇到摯愛,卻因家庭阻撓而不可得,只得借酒澆愁。今天,詩人是誰,還存爭議。有情人是否終成眷屬,也不得而知。然而,我們依然可以從這首詩中,看到一份在那個時代中最為珍貴,最為稀缺的渴望:愛與自由。從此,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女性與酒之間的關係,便一直和愛與自由相伴了。

與這位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的女性相比,另一位女性與酒的故事,算得上家喻戶曉。

漢代,四川卓府,主人卓王孫,備下了豐盛的酒席,款待自己的縣令朋友王吉。卓家在整個中國範圍內,都是最富有的家族。豐盛的菜餚,香醇的美酒,賓客們很快便喝到微醺。這時,跟着王吉來的一個青年,自告奮勇,要彈琴助興。這個青年便是後來富有盛名的才子司馬相如,而他彈的這首曲子,便是後來被人傳頌的《鳳求凰》。酒宴上,每一個人都是當地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司馬相如這首曲子,卻只想彈給一個人聽。此時此刻的卓文君,正經歷着人生中最為痛苦的一段日子,十七歲的她,早早的成了寡婦。她之前並不認識那個十五六歲就過完了一生的丈夫,她也並不愛他。事實上,當丈夫撒手而去的時候,她甚至還只是剛剛叫熟了他的名字。折磨她的,不是思念,而是孤獨。就在那個喧囂的晚宴上,她聽到了這首曲子,這首為她一個人而彈的曲子。那一刻,卓文君無可挽回的愛上了司馬相如。

很快,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暗通款曲,司馬相如向卓王孫提親,而卓王孫堅決不應允。我們不難理解卓王孫的想法。司馬相如借着和縣令的關係赴宴,不結交賓客,也不談論詩書,上來就彈一曲《鳳求凰》,這種鳳凰男的套路,未免過於明顯。刨去愛情,再聊聊家境了,而偏偏司馬相如的家境並不是那麼好。然而,卓王孫低估了身處愛情中的女人,會有怎樣的決心。卓文君看到父親不應允,直接放棄了錦衣玉食,和司馬相如私奔了。

這個舉動,不但讓卓王孫措手不及,司馬相如也如坐針氈,畢竟失去了財富的卓文君,遠沒有那天的宴席上熠熠生輝。而卓文君則願意犧牲一切,從家裡私奔出來時,身上帶着點兒首飾,毫不猶豫的賣了,湊了一點兒本錢,開了個作坊,當壚賣酒。在愛情面前,女人總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從小錦衣玉食的卓文君,第一次學會了自己釀酒,甚至在櫃檯上,粗着嗓子和市井的平民討價還價。沒有僕人,沒有華服,只有日復一日的繁重勞動和一個看上去愛自己的男人,這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終於,有一天卓王孫終於看不下去了,給了他們一大筆錢,從此,司馬相如一步登天,據說兩個人像童話故事中一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從後來的一些故事來看,兩人的關係,其實是典型的渣男與怨婦。司馬相如通過各種委婉或者不委婉的方式,告訴卓文君自己不愛他,而卓文君,則是一次又一次的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愛,想挽留他,其中《白頭吟》中的「但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更成為千古傳頌的佳句。也許,當壚賣酒的那段日子,才是卓文君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光,以至於為了這段日子,狠狠地透支了一生的幸福。

應該說,在這段歷史時期,作為女人,如果物質生活過得去,日子還是比較幸福的。可以隨意地喝酒,可以自由地追求愛情。而男人們也沒有後來那麼多講究。漢昭烈帝劉備的皇后,就是個寡婦。而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娶當年的女神陰麗華,以皇帝身份去當了接盤俠。那時的儒家,也不講什麼三綱五常,倒是法家講三綱五常,又不是特別得勢。

然而,這樣的美好時光總是短暫的,有個人,有個女人,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這個女人就是班固和班超的妹妹,班昭。班昭寫的這個名篇就是《女誡》。應該說,當時班昭寫這個東西,本意可能是針對宮廷的女人提出要求,壓制外戚專權。然而,文中的內容,卻打響了中國奴役女性的第一槍,男人們驚喜的發現,原來女性還可以這樣被禍害,而且很多女性還頗為認同。於是,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以至於後來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都統統被當作女德來遵守。老公渣怎麼辦?不能生氣,生氣就是嫉妒,連嫉妒這倆字都是女字旁的;老公打你怎麼辦?忍着,打着打着就打累了,打不累就打死了,總之問題就解決了;那就一直只能被人折磨麼?不一定,等有了兒媳婦就好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變本加厲給她就好了,當年老娘遭那麼多罪,怎麼能讓你個小蹄子有好日子過?這種思想,現在還有很多人信奉,丁璇之流開設女德課,就大有復古之風。

到了這個時期,並沒有什麼典籍明確地說女子不能喝酒,然而,這個時候,酒更多的被當作驅寒祛濕的藥,以及一些禮儀性的飲用,原本那種怡情的功能,變成了男人的專屬。

在這個時候,原本美好的女性變得乏味,十幾歲嫁人,然後繁殖,不停地繁殖,在地位上僅排在家畜之前,基本上除了自己的丈夫和父母,平時就不能見任何人,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在家裡宅一輩子,唯一的娛樂就是繡花。這樣的女性,活力盡失,少言寡語,男人們便是喝酒,恐怕也沒有興趣叫上她們。

然而,只要追求愛與自由的天性還在,便少不了酒與紅顏,而酒與紅顏在哪裡?在青樓。

和很多人印象中不一樣的是,青樓女子不是妓女,換句話說,是文藝工作者,而不是性工作者。古人去青樓,不是去嫖娼而是去談戀愛。想嫖娼只能去妓院。青樓女,一般是家裡遭難的大家閨秀,在很小的時候,必須漂亮且聰明,才能被選進青樓。一旦進了青樓,從小就要受大量的培訓,最主要的就是文學與藝術方面的培訓,因為青樓的目標客戶是古代的詩人與知識分子,只有受過良好教育,有足夠智商和藝術修養的女性,才能讓知識分子產生愛慕之心。而且青樓女居住的不是現在的那種洗浴城式的地方,而是每一個青樓女都有自己的獨棟樓。青樓女的身份,更像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有專門的一組丫鬟伺候起居,她們每天只需要讀書,作詩,練琴,唱歌或者陪知識分子聊天。

如果想見青樓女,你首先得是個讀書人。不讀書的,出門右拐有妓院。而且,想見青樓女,必須先把自己寫的文章遞上去,如果寫得不好,上等青樓女是不會露面的,所以,為什麼唐詩宋詞有那麼多關於愛情的內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識分子為了討好青樓女寫的。

至於喝酒,酒只有和有趣的人喝才美好,對知識分子和青樓女而言都是這樣。所以,士大夫出遊,往往要帶一些要好的青樓女,這樣才有人能談到一塊去。這就好像,現在的文藝男青年,找女朋友要找那些能跟你聊王小波,聊李商隱的文藝女青年,要是真找一個天天跟你聊房子漲價,菜市場新來的土豆又好又便宜的女朋友,還不如單身呢。也有不少士大夫,真的對青樓女相見恨晚,要廝守一輩子,所以娶回家了,比如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就是青樓出身。

有紅顏,有酒的地方,必定有詩,柳永、秦觀都是青樓的常客,很多名作都是在青樓談戀愛時創作的。「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兩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就是青樓女對柳永的情意。而青樓女本身,因為有愛情的滋潤,有少量酒精的刺激,也能夠創作出不少名篇。唐宋女詩人、辭人,比較有名的,除了花蕊夫人和李清照,都是青樓女。薛濤、蘇小小、魚玄機、嚴蕊等人,都是出身青樓。後世的李香君、柳如是也是青樓女。

而良家女子如李清照等,因為當時青樓的影響,對女知識分子喝酒也較為寬容,所以,也很喜歡喝酒,「煮酒箋花」、「香消酒未消」、「酒意詩情誰與共」、「酒闌更喜團茶苦」、「東籬把酒黃昏後」、「愁濃酒惱」、「酒美梅酸」…… 《漱玉詞》 里「醉」字用了11 次,「酒」字出現了19 次。

應該說,在唐宋時期,詩、酒、紅顏,在青樓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也是中國女性酒文化的頂峰。這種文化,在後來理學大發展的明代,得以延續下來。越來越少的自由,越來越嚴苛的禁錮,讓知識分子越發依賴青樓這個愛情與自由的溫柔鄉。

在青樓中,一般飲用的是黃酒。首先,唐宋知識分子,對喝酒這件事是有審美的,喝得大醉被認為很醜,只要微醺就好;其次,女性一般體重比較輕,喝不了太多酒,一旦喝醉了,最根本的聊天需求就不能滿足了,所以一般都不會過量。哪怕到了明朝,白酒這種蒸餾酒出現,在青樓里一般也要喝黃酒,畢竟去青樓的人想看到的都是有文藝氣質的女神,而不是喝得不省人事的醉鬼。

然而,女性與酒的故事,到了明朝末年,也就結束了。從此之後,世間再很難看到紅顏與酒的傳說。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思想禁錮加劇。

理學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再也關不上了。皇帝們忽然發現,比起包拯這種唾沫星子噴到皇帝臉上的知識分子,那些太監顯得如此的可愛,所以,應該說,在明清,皇帝是以太監的標準去要求知識分子的。怎麼讓知識分子變成太監呢?首先就是精神上的閹割,人性中對愛和自由的渴望,是應該被消滅的「人慾」,剩下的對皇帝的言聽計從,才是應該存留下來的「天理」。當愛情不容許被追求時,女性作為人的價值就沒有多少了,作為勞動工具與生育工具的女性,自然也就告別了詩和酒。

第二, 青樓的消失。

可以說,自從唐朝以來,中國女性,尤其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的酒文化,就是靠青樓支撐起來的。沒有愛和自由,就別談女性文化,而愛和自由只有青樓里有。但到了清代,皇帝取締了青樓,不許士大夫去,中國從此再無青樓。原本尋找愛情的地方消失了,而士大夫們連妓院都不讓去,所以只能去戲園子裡面找男性戲子。所以建國前,戲子的地位比妓女還要低。

第三,烈性酒成為主流。

隨着蒸餾酒釀造技術的發展,度數更高的以白酒為代表的烈性酒出現了。其實早在金代,白酒就已經出現了,但白酒口感偏辣,而且非常容易喝醉,士大夫階層往往不認同。相反,烈性酒因為較少的量就可以喝醉,比較省錢,收到了下層人民的喜愛。而到了明清,知識分子的地位越發降低,上流社會文化開始向下層文化靠攏,烈性酒也就成了最受歡迎的酒。

而烈性酒已經不太適合女性飲用了,女性體重比較輕,稍微喝點兒白酒就會醉,這樣,喝酒的過程會非常短暫,而酒後又會醉得很明顯,喝酒到微醺的愉悅過程沒有了,而且喝多了以後往往失態,喝酒自然也變成了很無趣的事情,讓很多女性遠離白酒。而且,發展到後來,很多情況下,喝酒變成了一種社交交易,喝就一定要喝醉,就是要讓對方知道,自己肯為了陪對方喝酒而願意喝壞了身體,願意第二天難受,也就是願意為對方支付足夠的交換成本,這樣一來,女性就更加和酒無緣了。

所以,後來八大胡同的花酒,交際場上的狂飲,雖然依然有女性,依然有酒,但女性酒文化已經消失了,因為,這時的喝酒,已經成為了一種取悅男性的手段,女性在喝酒的過程中,再也沒有自己獨立的主體地位了。

在這個時期,也不缺少秋瑾這種充滿豪氣,貂裘換酒的女性。然而,秋瑾愛短髮,愛男裝,這更像是一種對男性酒文化的精緻模仿,而沒有形成獨立的女性酒文化。而民國時期,一些女性知識分子,如林徽因等,也很喜歡喝酒,不過一般喝的是啤酒和紅酒。只是,這些女知識分子的酒局,往往是模仿西方式的酒會,甚至在酒會上說的都是法語,以至於本土作家既不能參與,也不認同,冰心就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諷刺林徽因的酒會。在女性知識分子圈子裡尚且如此,這種女性酒文化能被多少人接納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建國以後,女性酒文化依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見蹤跡。按說,社會主義國家,立國的根本就是男女平等,而且確實相當程度上實現了女性解放,但這種男女平等,往往是一種去性別化的男女平等,再說清楚一點兒就是按照男性的模式打造女性,把女人變成男人然後實現男女平等。所以,在這樣的年代,我們看到的是不愛紅妝愛武裝,是像男性一樣從事重體力勞動的「鐵姑娘」,是拿着老白乾,說着「感情深一口悶」、「不喝你是我孫子」的女酒鬼,是千人一面的灰、藍、黑。

一切審美以勞動為第一原則,但凡不利於體力勞動的,都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宣傳畫上的女性,都是長着濃眉、國字臉的粗壯女性。與此同時,號稱女性解放的國家裡,卻出現了高度禁欲主義的傾向。談戀愛是資產階級,浪費時間;未婚同居是流氓罪,要負刑責;至於約炮,有可能會被槍斃。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說女性在社會文化中消失了,也並不過分。這種把女人變成男人的文化,真的是性別平等麼?真的能讓女性和男性一樣享受酒帶來的愉悅麼?

但是在今天,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在經歷了漫長的禁錮之後,女性文化得到了重新的回歸。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能夠和男人從事同樣工作的同時,保留了女性應有的特質。女性以自身應有的姿態面對世界,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去模仿男性。在經歷了因為自卑承認自己和男性不一樣、因為自卑而強調自己和男性一樣兩個階段之後,女性終於能夠自信的承認與男性的不同,並在文化和消費領域,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而今天,屬於女性自己的酒文化,也在悄悄歸來。飲酒,可以是和男性同桌吃飯時,不錯過每一次碰杯,與男性一起獲得微醺的最佳體驗。飲酒,可以是幾個閨蜜聚會,邊喝邊聊,以至於忘記了時間。飲酒,可以是在電腦屏幕前看喜歡的電影,邊看邊喝,在電影高潮時獲得最好的共鳴。飲酒,也可以是在愛人到家時,用幾個小菜、一瓶酒、加上自己,讓他度過無比享受的晚飯時光。

曾經,詩、酒、紅顏,創造了無數的美麗傳說。

曾經,美麗的傳說又被無奈地鎖進暗箱,

今天,女人們生在美好時代,就花開荼蘼,酒至微醺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10 17:06:34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給我推薦的,很靠譜,推薦大家情感有問題的可以嘗試一下

頭像
2024-04-11 11:04:06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