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飛越瘋人院》《莫扎特》,福爾曼壓根就沒有一部爛片!

情感導師 702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資源君:杜一無二 文字編纂:李嘯天

曾經憑藉《飛越瘋人院》(1975)和《莫扎特傳》(1984)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捷克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於當地時間周五病逝,享年86歲。

不只是《飛越瘋人院》《莫扎特》,福爾曼壓根就沒有一部爛片!

有關米洛斯·福爾曼,我們大多數人只知道他的《飛越瘋人院》及《莫扎特》,但是越了解他,就越覺得他是不可多得的大師。在豆瓣上,他執導的任何一部作品打分都在7.5分以上,這意味着全部是值得推薦的佳作。而且,他所有的作品,全部入圍了國際級電影節,還多有斬獲。這樣一位導演,值得關注,並值得悼念!

福爾曼可謂上世紀60年代「捷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他拍攝的電影共獲得過33項奧斯卡提名,有13座小金人入賬。身為捷克人,在冷戰時期,捷克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福爾曼因為拍攝的題材過于敏感,作品成為禁片,他也被迫叛國,叛逃到了美國,結果導演生涯更上一層樓,迅速就創作出了名垂青史的《飛越瘋人院》。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ZWHJFzE8DwQXR35qPVZiUg 密碼: sef2

原名楊·托馬斯·福爾曼的他,1932年2月18日生於捷克中部小城恰斯拉夫,父親是教師,母親在當地經營民宿,在他上面還有個比他大12歲的哥哥,原本一家四口過得其樂融融。不料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納粹以參與地下抵抗運動為名,將他父母雙雙投入大牢。最終,福爾曼的雙親相繼死在了臭名昭著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和奧斯威辛集中營里。年僅8歲,他已淪為孤兒,只能靠着各路親戚甚至是陌生人的救濟過活,嘗盡了顛沛流離的滋味,而這種孑然一身的局外人處境,後來成為他整個人生的註腳,也反覆出現在了他所執導的影片之中。

二戰結束後,福爾曼先是就讀於喬治國王寄宿制中學,之後幸運地走入大學校園,入讀了剛成立不久的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專攻編劇。這所知名的電影學府,培養了整整一代捷克導演,後來在世界影壇引起轟動的「捷克新浪潮」中的絕大多數導演,包括薇拉·希蒂洛娃、伊利·閔採爾、亞羅米·伊雷什等人都畢業於此。不過,那時候的他,相比電影,似乎對戲劇更感興趣。而且,當時的捷克電影工業早已今非昔比,每年出產的新片數目以個位數計,新人難有發揮空間,福爾曼在1955年畢業後,也只是執導了幾部紀錄短片。

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世博會。那是二戰之後在歐洲大陸上第一次舉辦大型世界博覽會,捷克也熱情投入其中。知名舞台劇導演阿爾弗雷德·拉多克(Alfred Radok)在「捷克館」里上演了他名為「魔燈」(Laterna magica)的多媒體劇場秀,吸引無數人潮。時年26歲的福爾曼,也作為他的助手,在布魯塞爾度過整整半年的歡樂時光,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多年之後,他曾回憶起那段經歷,說他那六個月里,每天只要有空,就往美國館跑,聽爵士樂,看美國電影。從此以後,他便成了美國流行文化的忠實擁躉,徹底愛上了那個國家。

世博會結束,「捷克館」獲選當年最佳展館。但福爾曼的戲劇夢卻未能實現,幾經挫折,他最終還是決定以電影為職業。不過,精彩的「外面的世界」和劇場的經歷催生了他的第一部長片——紀錄片《才能競技》(Konkurs)。「我永遠不會忘記1950年代那些意識形態上的憤怒,那時候你甚至不能提『搖滾樂』這個詞……能夠在銀幕上看到正常的人,他們講話或唱歌,就像他們平常講話或唱歌的樣子,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幅美景。」多年以後,在紀錄片《捷克斯洛伐克60年代新浪潮電影二十五面體》中重新談起那段經歷,福爾曼仍難掩憤怒之情,正是出於對突破禁錮的渴望,他才自行購買器材,如同作坊里沒有師傅領進門的小學徒一般,開始獨自摸索進入第七藝術之門的道路。

捷克新浪潮發軔於1962年,顯然是受到前幾年法國新浪潮的影響與啟發,所繼承的,也是法國新浪潮所秉持的顛覆與革新精神,強調「真實」與「現實主義」。福爾曼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金髮女郎之戀》(1966)和《消防員舞會》(1968),兩部電影裡都出現了一場濃墨重彩的舞會,福爾曼也試圖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表現當時捷克社會的群像,並通過種種喻指的意向,針砭時弊。這兩部作品在世界範圍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關注,都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消防員舞會》還被戛納提名金棕櫚。

不過,早在1963年,福爾曼就完成首部劇情長片《黑彼得》(Black Peter)。該片在第17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上拿下最高榮譽。在捷克本土上映時,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甚至還為福爾曼揭開了他過去並不了解的身世之謎:原來,他母親曾與捷克建築設計師奧托·科恩(Otto Kohn)有過婚外情,後者才是福爾曼的生父。母親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時候,自知大限將至,才將這事告訴一位獄友。後者看到《黑彼得》上映,輾轉找到了福爾曼,終於讓他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接下來的兩部片,帶給他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1965年,福爾曼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金髮女郎之戀》(Loves of a Blonde)繼續獲得肯定,並代表捷克參加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逐(負於法國影片《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同時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還被送去了威尼斯電影節。雖然最終負於維斯康蒂的《北斗七星》,但也令歐洲影壇見識了所謂「捷克電影新浪潮」的魅力。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4fVHXRgguVwpPTYsTRnhhA 密碼: 74ye

然而,兩年後的喜劇片《消防員的舞會》(The Firemen's Ball)卻讓福爾曼品嘗到了痛苦的滋味。儘管本片再次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導演的提名,但該片因為對共產主義的赤裸諷刺,在其家鄉捷克斯洛伐克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並遭到蘇聯禁映。還由於涉及外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結識的意大利著名製片人卡洛·龐蒂給這部電影投了一部分資金)的關係,捷克政府以「醜化工人階級隊伍」的名義,禁止該片上映(該片直至1980年代才在捷克正式解禁)。諷刺的是,按照福爾曼的說法,卡洛·龐蒂看過樣片後,也對劇情十分不滿,聲稱要撤回投資。而且,這還成了福爾曼在捷克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3wdOAHq60MnyWueKG1WYIw 密碼: 9jkd

1968年,「布拉格之春」爆發。福爾曼恰好身在巴黎,並未捲入其中。不料,早已上了黑名單的他,最終還是被國營電影廠以非法滯留境外的罪名開除。徹底失望的福爾曼,只得孤身一人流亡美國,住進了紐約第23街上那棟藝術家雲集的切爾西旅館。

1971年,環球影業投資福爾曼執導了他到美國後的首部作品——《出走》(Taking Off)。該片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收穫了評審團大獎(與《無語問蒼天》並列),卻在美國國內遭遇票房慘敗,讓投身資本主義世界沒幾年的福爾曼深感意外。據他在自傳中回憶,一部《出走》拍完,和環球影業一結帳,他不光片酬一分錢都拿不到,反而還倒欠對方500美元。那一陣子,精神幾近崩潰的福爾曼一連三個月沒邁出過切爾西旅館一步。資本主義世界的電影觀眾就這麼為原本從來不用擔心票房的他,好好上了一課。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7Esk_IUw1uDbDqxMY6teKw 密碼: aihu

影片以主人公一家及其美國不少家庭中發生的青少年吸毒問題向人們敲響了警鐘,對於這個美國社會現實嚴肅的社會問題,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通過影片顯示了其立場:反對施用暴力,而是用因勢誘導的方法陳述其利害關係。為了使片子不至於太過嚴肅,同時也為了觀眾便於接受,影片穿插進若干插渾打科的場面,增加了喜劇色彩,使觀眾在爆笑後陷入沉思。鑑於影片的社會現實意義和一定的藝術特色,在1971年的第4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本片獲得了評委會大獎。

不過,曲高和寡的《出走》在走入大學校園時,倒是吸引到不少年輕觀眾的青睞,其中就包括當時正在加州大學念戲劇的「星二代」邁克爾·道格拉斯。他一直想把老爸柯克·道格拉斯1963年時演過的舞台劇《飛越瘋人院》搬上大銀幕。看過《出走》和《消防員的舞會》之後,他相信福爾曼正是理想的導演人選。

不過,影片的拍攝並不順利,在經歷了預算超值(從200萬美元飆升到440萬美元)、拍攝超期、合作不快(傑克·尼科爾森與福爾曼一度水火不容)等不利因素之後,《飛越瘋人院》終於在1975年11月上映,並立即獲得影評人與觀眾的歡迎。翌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它成為繼1934年的《一夜風流》後,首部橫掃「五大」(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女主角)小金人的作品,而導演福爾曼也在那一年正式成為美利堅公民。透過本片,福爾曼以驚人的天賦和敏銳的洞察力描繪出對現代社會的隱喻,這使得日後所有想以鏡頭語言影射社會意識形態,並進行反體制化嘲諷的導演們,都無法繞過米洛斯·福爾曼和《飛越瘋人院》。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Oq-izQA_mgyX3wAw5CvFXA 密碼: 5ied

在此之後,他執導的反戰歌舞片《毛髮》(Hair)(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3SNwzNgOjLc4B78qgoS7wQ 密碼: 87f8)和關於20世紀初期美國社會狀況的《拉格泰姆舞曲》(又譯《爵士年代》(Ragtime)),也都獲得好評。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作品所關注的都是道地的美國文化,米洛斯·福爾曼似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融入與轉型。尤其是後者,這是一部純粹的好萊塢影片,根據E.L.道克托羅的小說改編而成,影片以紐約市的四個中產白人家庭在本世紀之初的大時代轉變中發生的故事,反映美國歷史上那個多采多姿的爵士年代。劇情主線改編自新聞事件,描述瘋狂的百萬富翁哈瑞索在他那風塵女郎出身的妻子伊芙琳的慫恿下殺死著名建築師史丹福韋特的醜聞案。影片反映了當時動盪而又生氣勃勃的社會情景,情節曲折複雜而又感人至深,人物形象和主題配合得十分緊密,並探討了社會哲學和道德問題,促使公眾對這些問題進行深思和論爭,從而得出新的結論。此片被影評家評為1981年值得引起重視的影片。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b_HOT8qG688JiGqieKyFFg 密碼: p44c

1979年,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創作的舞台劇《莫扎特傳》在倫敦首演,福爾曼受友人邀請,也在觀眾之列。原本對該劇並不抱多大興趣的他,看過之後立即喜歡上了這部作品,第一時間找到謝弗,表達了希望能將劇作搬上銀幕的願望。

1983年1月,福爾曼率領劇組,回到了睽違多年的祖國捷克,完成了《莫扎特傳》的拍攝。在1985年舉行的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獎上獲得11項提名,最終攬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在內的八項大獎,可謂所向披靡,成為當屆的最大贏家。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nnD8vUs8plCD6JOhxv8hzQ 密碼: wi67

《莫扎特傳》名義上是莫扎特的傳記,事實上,卻更像是莫扎特「一生的敵人」薩里埃利的內心獨白。全片的視角以薩里埃利的切入,這個對莫扎特過於滿溢的才華心生嫉恨的宮廷樂師,是世上最欣賞莫扎特的人,也是世上最痛恨莫扎特的人。片中的兩位主人公都陷入某種宿命般的人生悲劇——身為天才的莫扎特天賦異稟,睡覺時都像是能譜寫最美妙的樂章,但在生活里卻是個放蕩不端的孩子,有巨大的性格缺陷;而薩里埃利則始終只能活在莫扎特的天才光環之下,懷着糾葛的心情毀掉了自己唯一的對手,卻也因此而終生被黑暗的陰影裹挾。《莫扎特傳》的主旨,是人——哪怕身為天才——的悲劇。最終,飾演薩里埃利的F·莫里·亞伯拉罕與飾演莫扎特的湯姆·休斯克雙雙入圍奧斯影帝,最終勝出者也是F·莫里·亞伯拉罕。《電影批評家》評論本片「《莫扎特傳》是一部罕見的電影,它近乎完美的劇本,優美的音樂,高雅的影像,非凡的演出,炫目的導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都證明了這一點。」

1989年,福爾曼執導的《最毒婦人心》(Valmont)因為與同題材作品《危險關係》撞車的緣故,反響平平。本片內容與《危險關係》講述的是同樣的故事,只因推出公映較晚,風頭都被《危》片搶去。其實本片導演米洛斯·福曼功力不俗,科林·弗思、安妮特·本寧和梅格·蒂莉的三角情慾關係也演出稱職,加上實景拍攝的宏偉宮殿氣派,使這部英、法合作拍攝的古裝宮廷片仍具相當高的觀賞價值。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694M2VMQLI6NFkQD0jEiPw 密碼: i1ym

不過,鑑於福爾曼對於美國社會、文化的強烈興趣,又促使他接連執導了兩部傳記片——以色情雜誌《好色客》創始人拉里·弗林為主角的《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以及以英年早逝的諧星安迪·考夫曼為主角的《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後者為福爾曼贏得了2000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銀熊獎。《性書大亨》同樣獲97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伍迪·哈里森,這也是他的首個)兩項提名,並在當年的柏林電影節上勇奪金熊獎。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EoltGOXCQU2_7O5wXTQMKQ 密碼: junq

在福爾曼的作品譜系裡,《性書大亨》是一部容易被低估甚至忽視的傑作。這部電影借一位極端的主人公——色情雜誌《皮條客》的創始人拉里·弗林,極其嚴肅地探討了自由在一個社會的底線。就普通意義上而言,《皮條客》顯然是「不道德的」,當眾傳播色情圖片和內容,明顯有違當時的道德底線。因此,弗林和他的《皮條客》遭到了一眾道德保守主義者的強烈抵制,並被後者告上法庭,理由卻不是「腐化社會」,而是「組織犯罪」。弗林因此被判入獄,甚至被極端的教徒槍擊導致下半身殘廢,但是他仍然試圖在法庭上挽回自己的名譽和尊嚴。在電影中,伍迪·哈里森飾演的弗林有一句十分激進的對白:「如果憲法能保證我這樣的『人渣』的自由,那麼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弗林的話雖然激進,但是卻一語切中了自由的要義——只有尊重每一個個體自我表達和選擇的權利,自由才可能真正存在。此案成為了美國司法史上的一個經典判例,不光彩的色情大亨,卻成了言論自由的忠誠衛士。這部電影在今時今日回味,更令人覺得可貴。

至於《月亮上的男人》,這是一部傳記片,講1984年死於癌症的喜劇明星安迪·考夫曼的故事。影片由金?凱瑞飾演美國歷史上的傳奇喜劇之王安迪·考夫曼,可謂是眾望所歸。同樣是以喜劇表演起家,而後參與情景喜劇的演出,再晉升大熒幕,他和考夫曼的奮鬥歷程頗為相似,由他來詮釋這個角色,是再合適不過了。考夫曼生於1949年,是美國1950年代到80年代最具創意、最標新立異而又像謎一樣的藝人。現實生活眾的這位熒幕之王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或是辛酸,或是歡顏……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8O3L_Zu009zm5U2g71J7gg 密碼: hxgi

2006年,福爾曼完成了美國與西班牙的合拍片《戈雅之魂》(Goya's Ghosts),由瑞典男演員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娜塔莉·波特曼和哈維爾·巴登主演。該片是導演米洛斯·福爾曼與製片人索爾·扎恩茲(Saul Zaentz),繼第一次拍攝《莫扎特》(1984)就贏得奧斯卡大獎之後,再次聯手合作。這是一部具有強大感染力的藝術之作,不但能讓觀眾領略到偉大的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的魅力,而且還能重溫畫家所處動盪喧囂的那個年代。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一部傳記片,其實它講述的主題,依然是「自由」。故事背景發生於1792年的西班牙,法國大革命的烈火正在燃燒,而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極端的宗教裁判所卻在變本加厲地動用自己的特權,踐踏人們的自由。片中的大畫家戈雅,更像是一位歷史旁觀者和見證人。他親眼目睹了宗教裁判所的洛倫佐神父對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小女孩的「懲罰」與戕害,但他只能偷偷地施以援手,等待光明的到來。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WWJCNGcUUzI6rEbA7eFt4A 密碼: xsaw

該片同樣還是福爾曼與《最毒婦人心》(1989)的編劇讓-克勞德·卡瑞爾(Jean-Claude Carrière)的再次合作。緊張嚴密的劇本、強大的製作陣容和來自賈維爾·巴爾登完美無暇的表演,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戈雅之靈》將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動人佳作。結果,卻反響平平、票房慘澹。從東歐孤身來到美國闖蕩的福爾曼的好萊塢生涯,就此畫上句號。

除了執導之外,福爾曼極少作為演員出現在影片之中。但在文藝小生愛德華·諾頓執導的首部影片《男人愛美神》(《Keeping the Faith》)中,福爾曼飾演了一位和藹可親的神父,難得一見地秀了一把演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由本·斯蒂勒攜手愛德華·諾頓聯合主演的影片,難得一見留下了男神青春青澀的一面。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g9EBfXAQWaVEKzbNsoXrcA 密碼: sezh

個人生活方面,福爾曼一生共有過三段婚姻,前兩任妻子亞娜·布賴霍娃(Jana Brejchová)和薇拉·克雷沙德洛娃(Vera Kresadlová)都是捷克女演員,後者還在1964年為他生下孿生子馬蒂·福爾曼和彼得·福爾曼。1999年,福爾曼與比自己小34歲的私人助理瑪蒂娜(同為捷克人)成婚,之後又生下兩個兒子,分別命名為安德魯與詹姆斯(來自《月亮上的男人》的主人公安迪·考夫曼以及男主角金·凱瑞)。四個兒子裡,彼得與馬蒂都子承父業,也吃了電影這碗飯。相比之下,前者名氣更大。他曾主演過1994年的捷克最賣座國產片《光纖電人》(Akumulátor 1)。2009年時,他還與父親重回祖國,聯手執導了由舞台劇翻拍而來的電影的《不如疾行》(A Walk Worthwhile)。這也是福爾曼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對於一生難以擺脫「局外人」身份的他來說,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葉落歸根吧。

全集來一個: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NLPgCjRTWpBM2lNXBox9JQ 密碼: 9zyy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0-13 04:10:02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3-24 14:03:07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3-07 19:03:02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1-08 21:01:51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