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面對孤獨?如何減小孤獨帶來的負面影響?

情感導師 633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01.

前陣子,我在網上偶然看到一個項目招募:

在內蒙古與俄羅斯邊境接壤的草原上,有一棟黑色混凝土的方形小屋。被選中的駐留者,要在這裡度過三天完全不與外界聯繫的生活。

期間沒有同伴,沒有手機,沒有鐘錶。任何電子設備、音樂、書籍都不能攜帶,覺得很有意思——我就鬼使神差的報名了。

成年人如何面對孤獨?如何減小孤獨帶來的負面影響?

朋友們紛紛表示震驚,因為他們都知道,其實我是一個挺難忍受孤獨的人。一到周末就聚會,一個人在家也會開着語音雲喝酒,這麼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要去那麼偏遠的地方獨自生活72小時?開什麼玩笑呢。

說實話我的確不太喜歡孤獨,可我從來沒有體驗過「徹底的孤獨」。平時就算一個人呆着,但只要拿起手機就能聊天,無聊了也可以刷劇看電影,從未與外界真正的斷聯過。

所以我在想,如果把一個人放到一個完全失聯,也沒有任何娛樂的空間裡,又會發生什麼呢?也許會被「逼瘋」吧,不過,說不定也會很享受。但無論如何,那一定是種很不一樣的體驗。

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我開始了這趟72小時的孤獨旅程。

抵達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存手機,和親人朋友們簡單交代後,我把手機鎖進了玄關的黑盒子裡。起初還有很多不舍,真正放進去那一刻心裡在想:好像也不過如此嘛。

我住的地方分為上下兩層,樓下是餐廳和廚房,樓上是臥室、工作間和洗浴室。

大多數時間我都在房間裡寫東西或是畫畫,廚房裡備有新鮮的食材,餓了可以給自己煮東西吃。有時候我也會去附近的草原散步、發呆,我憑藉日升日落去判斷度過的時日,但永遠不知道當下具體的時刻。

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完了三天。

三天後,當我走出小屋,重新與外界恢復聯繫的時候,我發現,我對孤獨這件事有了很多全新的、不一樣的感受。

02.

其實人們對孤獨的認知,普遍來說是比較負面的。

從情緒體驗來說,人們排斥孤獨。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約上三五好友一起活動。社會屬性的存在讓我們感受到歸屬感和安全感,與他人的交流和連結讓我們有了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

弗吉尼亞大學Wilson教授(2014)曾做過一項實驗。220名受試者被要求存放好所有物品,包括手機,然後在一個房間裡獨自度過6-15分鐘的時間。結果,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和三分之二的男性,寧願選擇輕度電擊,也沒有辦法接受被剝奪了外部刺激,什麼都不能做的獨處。

從科學研究方面來看,孤獨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孤獨會引發焦慮,弗洛姆認為,因分離體驗而來的焦慮是所有焦慮的來源。Hawkley (2010)也指出,孤獨的人可能表現出更多抑鬱症狀,很多心理障礙都與孤獨感緊密相關。

更有許多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發現,孤獨不僅會損害我們的思維能力,甚至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Cacioppo,2009)。研究發現,孤獨的心理狀態會讓一個人的死亡風險提高26%,而長期孤獨會削弱人的免疫系統,導致孤獨者更容易過早死亡(Knowles et al., 2015; Cacioppo & Patrick, p.77)

所以,不論從什麼角度來說,孤獨都被認為是不好的,應該被避免,甚至消滅的東西。

03.

在三天和孤獨的深入接觸後,我卻發現孤獨也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相反,恰如其分的孤獨,還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理收益。

孤獨其實是一種必要的社會隔離。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我們的情緒和生活步調不斷被外界影響。只有當人們從當前的生活環境中移開時,才能徹底脫離原有環境中令人迷失和焦躁的因素(Suedfeld,1982),才能看清自己是如何被這種環境所塑造和影響的,繼而對生活保持更高的覺察。

在孤獨中我們還有了向內聚焦、重構自我的機會。當一個人有充足的時間和自己相處時,所有的經歷和回憶都會湧入腦海。通過觀察、梳理它們,我們能找到自己的生命脈絡,看清來路和將要去往的方向。在孤獨中,我們的社會身份被消弭了,社會角色也得到弱化,這也是打碎自己,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Storr,2005)。

(但這也要求我們對情緒有一定的掌控力,否則,就很可能被負面的、消極的回憶淹沒,在孤獨中走向崩潰。)

此外,孤獨可以激發創造力的發展。獨處的72小時裡,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寫作或者畫畫,我感受到了久違的「靈感傾淌」的感覺。好像只要提起筆,我就能不斷的輸出。

孤獨讓我們暫時遠離了框架,思維不受束縛的延展和想象。Suedfeld (1982)指出,當外部限制和刺激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人可能會開始產生(或更敏感地感知)內部刺激,如身體感覺、白日夢、新奇的想法等等,這都是孤獨對於創造力促進作用的體現。

不僅如此,孤獨還會提升我對於關係的親密感受。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可是,當我從社會關係中脫離後,反而能感受到一種更緊密的情感牽連。

我會更頻繁的想起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尤其是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孤獨開始變得濃烈。它會不斷激發起因隔離帶來的痛苦,還有孤立無援的恐懼。但是,通過回想現實社會中和自己關係緊密的朋友、親人,可以獲得力量感和心理支持。

所以,即便沒有真實的相伴,孤獨也會強化我們與他人的連結感(Nisenbaum ,1984),讓我們認清對自己重要的人,並更加珍惜和他們的關係和感情。

04.

孤獨對成年人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很多人都經歷了一段完全隔離、孤獨的狀態。可是,大多數人不僅沒有感受到孤獨的好處,反而出現了焦躁、抑鬱的情況。如何應對孤獨才能減小損傷,並儘可能實現它的功能?

首要的一點是:接受孤獨的存在。以前我總想着逃離孤獨,用各種辦法去迴避。但很多時候反而會因為暫時的無法改變,對眼下的生活產生更大的埋怨和厭惡。接受孤獨可以幫我們緩和焦慮感,至少,當它再出現的時候你能更平和的面對它。

然後,我們需要調整對孤獨的認知。正如之前提到,人們覺得孤獨是不好的,所以身陷其中時會放大那些負面感受。你要意識到孤獨也有它的好處和必要性。就算你暫時還無法認同這一點,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場與自我有關的冒險,帶着好奇心,看看會發生什麼。

然後,你可以試着投入孤獨。這裡所說的投入,指的是忘記孤獨的含義、形式、影響等一切與之有關的東西。用你的一切知覺和感官去接觸它,體會它。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抱着「孤獨會帶給人創造力」的想法時,你就會從生活的細枝末節去不斷印證自己是否發展了創造力。那麼,你可能會因為答案不夠滿意而沮喪,而且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對創造力本身就是種阻礙。

孤獨是一個充滿力量的場域,只有你將自己完全打碎,不抱任何預設的時候,才可能看到一些新的可能,那就是孤獨帶給你的驚喜。

但是,這不是說你可以毫無頭緒的一頭栽進孤獨。設置一些計劃、有準備地進入孤獨是必要的。

我自己的感受是,當人轉換到另一種生活模式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不適的身體和心理反應。比如疲憊的嗜睡,或是容易陷入思考的漩渦,情緒崩潰。

那時你沒有辦法通過傾訴或活動轉移,所以你需要給自己制定一些計劃。比如完成某個寫作任務,或是跑步、早起看一次日出。這些清晰的任務可以幫助你對抗孤獨中的失控,調節情緒和身體,確保安全。

最後,適時放棄。如果實在沒有承受孤獨的能力,不要強迫自己,去尋求同伴的陪伴。解除孤獨的狀態也是一種應對孤獨的方式。

你可以主動與好友聯繫,參加活動增進社交,或是尋找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也可以尋求諮詢師幫助。沒有說一定要體驗孤獨才是好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05.

從內蒙古回來後,我不是說完全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了,但這三天深入孤獨的體驗,確實讓我發生了一些改變。

回歸後的一段時間,我維持了超乎尋常高的工作效率。以前天天遲到的我,竟然可以在無鬧鐘狀態下早起,而且至少持續到了今天還沒有失效。我開始自己做飯,重油重鹽的食物讓我覺得難受不適……

朋友們聽起來都覺得有些過於玄幻了,但這就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其實孤獨是一種私人化的感受,至今還沒有任何科學論斷指出究竟要以何種方式去實踐孤獨,或是達到什麼程度才可以起作用。

有的人會在孤獨中練習冥想,也有人會徒步、鍛煉、或創作,當然,也有的人可能什麼都不做。也許,你只要去接納並感受這種狀態,然後順應着自己的心去行動,那些看似飄渺的好處也許就會恰如其分的發生。

所以,不如也讓自己體驗一次純粹的孤獨吧。看看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

References:

Cacioppo, J. T., Fowler, J. H., & Christakis, N. A. (2009). Alone in the crowd: the structure and spread of loneliness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7(6), 977.

Cacioppo, J. T., & Patrick, W. (2008). 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 New York, NY: W.W. Norton & Company.

Hawkley, L. C., & Cacioppo, J. T. (2010). Loneliness matter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 of consequences and mechanism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0(2), 218-227.

Nisenbaum, S. (1984). Ways of being alone in the world.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7(6), 785-800.

Shaked, A. (2014). Just think: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sengaged mind. Science, 345(6192), 75-77.

Storr, A. (2005). Solitude: A return to the self. Simon and Schuster.

Suedfeld, P. (1982) . Aloneness as a healing experience. In L.A. Peplau, & D.Perlman (Eds.), 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pp. 54-67). New York: Wiley and Sons.

Wilson, T. D., Reinhard, D. A., Westgate, E. C., Gilbert, D. T., Ellerbeck, N., Hahn, C., ... & Shaked, A. (2014). Just think: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sengaged mind. Science, 345(6192), 75-77.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30 23:07:41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頭像
2024-06-08 22:06:4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4-25 19:04:34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4-17 14:04:00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