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無法跨越的命運之坎

情感導師 741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導語:往者已矣,生者則需繼續與命運抗爭。兩個學會,三個發展,一個消除尤為重要。

近日證實:80後創業代表人物茅侃侃,在自家中打開煤氣自殺身亡,年僅35歲。許多人無不為之扼腕嘆息。

其實,茅侃侃並不為現今大眾所熟知。儘管如此,卻不失為那個年代的一個代表,誠如無數的創業者、投資人轉發的同一句話,「年輕永遠定格」,意蘊深遠。

茅侃侃:無法跨越的命運之坎

茅侃侃在2004年創辦了Majoy,2013年加入了GTV,2015年與萬家文化合資成立萬家電競,出任CEO。其後,形勢急轉直下,危機頻現,公司瀕臨破產,60名員工仲裁,抵押房屋車輛,近日自殺身亡。

據悉,茅侃侃的自殺與創業失敗和萬家文化的糾紛有關。其實,遠沒有這麼簡單。

無論如何,年輕人不該呀,正值青春好年華,不該選擇這條路走呀!

無論如何,逝者已矣,各方懷念,當年的創業才俊也可以安息了。

然而,生者則需繼續前行,與命運抗爭。在這個勇敢者的年代,當應奮發有為,爭做創業先鋒,也許是告慰逝者、激勵生者的最好方式。

善良的人們都無意於分析解讀茅侃侃。

他除了給我們留下了對於過去年代的深深懷念,還會給我們留下一些什麼當下警示呢?

學會辨識「求助信號」

生命是寶貴的,因為屬於人只有一次。

事實上,對於任何人來說,在任何情況下,要做出離開這個世界的決定都是非常艱難的。

籠統的來看,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一般情況下會有若干種可能。譬如,精神類問題,身體健康狀況,人格偏差,認知偏激,突發事件,社會影響,逃避現實困擾,忍受不了折磨,感到生活絕望等等。

同時,大多數人都會在事發前留下一些蛛絲馬跡的。譬如,試探着對話,欲言又止的表現,超乎尋常的冷靜,凡事順從聽話,行為上的反差,性格上的變化,發表模稜兩可的信息,表達對生命的眷戀,特別地接觸某個人,留下遺言或遺書,發出朦朧的求助信號等等。

每個自殺者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顯著特徵和背後的深層原因,絕對不會雷同,所以任何人都不可以簡單推測,輕下結論,更不能簡單的推論為「不堪重負」或者其他。

自殺必須要全面評估,包括軀體和精神、過往生活經歷、人格、社會心理環境、社會支持系統、突發應激事件等。

茅侃侃在朋友圈發出的最後一條信息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

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留下的最後遺言是:「不要太過於悲傷,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個形象?」「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誰,都是命。」他出生貧寒,是韓國歷任總統中學歷最低的,其一生堪稱為勵志典型,最終選擇跳崖身亡。

假如當事人周圍親近的人能夠及時辨識當事人發出的「求助信號」,多數情況下是有挽回餘地的。至少可以緩衝迴旋一下,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獲得進一步解決的可能。

因為自殺意念往往是隨着情境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的,千萬別小看一次兩次不經意之間的晤談,可能就會給予當事人一個推力或者一個拉力的,而這個力量對於當事人來說一定是巨大的。

學會遇事「重新賦義」

我們看待問題和困難,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偏廢。

要想改變當事人的歪曲認知,首當其衝的是學會重新賦義。比如說,在我們的工作事業上出現了大問題,往往就會把我們自己困在那裡。

假如我們換個角度看待它,完全可以理解為成就越大困難越多,這正是說明了我們的事業做得很大。

如此賦義,雖說困難沒變化,卻是我們的面貌一定有變化。面貌有變化,困難還會大?

當你重新賦義後,心情就會變好,想法就會跟着不同,大腦充滿了血液和氧氣,行為也就順暢了許多,結果至少不至於太糟糕了。反之,亦然。

總是傾向於消極地看待問題,或者是要求過於嚴苛,就很難忍受這些消極情緒和消極認知的存在,總是試圖消除這些不良情緒和認知,難免發生強烈衝突。可見,學會客觀地看待問題是一個基本要求。

我們也可以讓當事人把好的感覺、可能的解決辦法記錄下來,和親近的人討論一下,鼓勵積極的認知,強化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利於改善情緒,增強信心,重新調整和確定未來工作和生活的目標,「左不過是從頭再來」,哪裡能比生死事大!

年輕人往往爭強好勝,固然是可貴的,也是需要的,但過頭了,責任感過強了,凡事追求完美,到最後難免把所有責任歸咎於自己,導致對自己的失望,恨自己的無能,極易造成抑鬱狀態,若不及時處理,難免形成問題了。或許歸咎於他人,也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發展處理痛苦的能力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古人早已把話說盡,每一個人都難逃生活顛簸的羅網。正因為如此,發展處理痛苦的能力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每個人都不能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不會發生什麼,這是個人意志所不能決定和轉移的。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並提高對生活事件及其帶來的負性情緒的耐受能力。

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情緒、思維、行為、社會四位一體,緊密聯繫,不可分割。一個人情緒有問題,就會影響思維方向,同時也就決定了你的行為方式,這個過程已然昭示了可能的結果。

要學會合理使用心理防禦機制,經常讓自己跳出來看待問題和困難,以一個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的身份來觀察問題,有效消除「受害者」心理。

我們必須得承認生活所限,學會和慢性痛苦一起生存。這不是消極對待,恰恰是積極應對,所謂「知恥而後勇」,勇於接受挑戰,繼續生活下去,實現人生價值。試問,一個健全的有志向的人怎可能拋棄生命,半途而廢呢?

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的一生絕不是單純用來享福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恰恰是我們與命運抗爭和困難搏鬥的無上榮光的見證。

人生永無安寧之日,天下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恰如大海波濤一浪推一浪,我們永遠走在前行的道路上。也唯其如此,才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順其自然不強求。「心比天大,命比紙薄」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嘴邊話。人生當中,人生哪裡有那麼多的波瀾壯闊、順水順風。

追求完美本本身沒有問題,但別把一時困難看成永久困難,把局部困難看成整體困難,再大的困難最終自會有解決的辦法,解決不了又怎樣?

尤其當今時代,80、90年代獨生子女占比大,少數家庭至多兩個孩子。而80年代的年輕人大多能夠吃苦耐勞自我奮鬥,有股特立獨行的衝勁兒。

現在大多成家立業了,生活條件好了,往往會產生一種補償心理,加倍地對自己的孩子好,努力地在社會上去展現自己的好,藉以證明自己能行。可是,殊不知所謂「能行」,從無標準。

這就需要注意了,對自己要悠着點兒,對他人同樣需要悠着點兒,拼命三郎已成過去式。

對後代則不可以過度溺愛,養尊處優,或者做一個狼爸虎媽,嚴格要求子女,二者皆有不妥,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以及人格偏差,真如此的話,悲劇就不遠了。

發展密切人際的能力

人活着,有值得信賴的人是至關重要的,必須注意從小培養。

一個人只有心中放棄了一切的時候,包括至親至愛,才會選擇死亡,因為這是人能夠鼓舞自己活下去的最本質的要素。只要有親近的人的支持,一切都不是問題。否則的話,情況就會變得複雜了。

學會社交技巧,避免強加於人,協商處理問題,不能期望別人像你一樣處理事情的方式,當然也要學會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保留自己的正當願望。

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嘗試着跳出舊有的圈子,擴大人際交往範圍,主動求助他人。「談錢不傷感情」,「求人不丟面子」。

打開心靈窗戶,接納八面來風。讓對方多了解自己,促進自己對自己的認知。真朋友的關懷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對方就像一面鏡子,往往能夠折射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人際圈子的擴大,也會幫助你了解人人都有不幸,一定還有比自己更為不幸的人。即使事情到了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也能夠比較容易地明白責任不全在自己,也不全在他人,從對方的「鏡像」中可以知道真實的自己,發現事情的端倪,從而增加力量和勇氣。

在家庭內部,要努力創造一個開放寬鬆的環境氛圍,培養孩子勇敢、主動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告訴父母。同時,父母要儘量創造條件,增加孩子和小朋友交往的機會。

消除對自殺行為的歧視同樣是一項重要任務

我們說,自殺只是對痛苦的一種反應,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關鍵是一定要真誠地接納曾有自殺傾向的人,就如媽媽跟孩子說,「你學習好媽媽愛你,你學習差媽媽同樣愛你」。

不能把自殺看成是懦弱的、有罪的、愚蠢的和報復的行為。要知道,他們一定有他們最為合理的理由,只是你並不知道,可能也沒辦法知道罷了。

對於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陪伴是最為有效的方法,而勸說則是徒勞無益的行為。同時可以開誠布公地談論自殺行為,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另外,記日記,寫信,合理宣洩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可以促進大腦結構的改變。

總之,自殺是一個綜合因素聚合爆發的結果,絕非某個人有意為之自絕於環境,所以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對於自殺行為而言,能夠給予一個「愛」字,一定了得!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10 05:01:00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頭像
2023-09-23 15:09:28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