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已然跨越千年,為何骨肉相連的母子仍沒有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情感導師 514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父母子女相惡,是這天下最悲傷的事情,沒有之一。

《左傳》記載:公元前722年,春秋一霸鄭莊公將其母親武姜安置在城穎一偶,並發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什麼原因導致這位春秋小霸主的智慧也挽救不了母子的骨肉情深?

一對母子的失和,為何能在記錄諸侯爭霸、列國紛爭的史書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時空已然跨越千年,為何骨肉相連的母子仍沒有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決心再究這段歷史,源於2019年的一個新聞事件:一名17歲少年因與母親爭執憤而跳橋事件,它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而幾天之隔後關於北大學子弒母1年後被歸案的信息更讓我感到怵目驚心、不忍直視。

從鄭莊公的母子失和到當今屢有母子的決裂,時空已然跨越3000年,但骨肉相連的母子依然沒有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不由聯想到自身。一直以來我與母親的關係,看似風平浪靜,卻摩擦不斷,口舌之爭更是家常便飯。自己的心緒也因此煩悶、困惑,想掙脫這種精神上的糾結與束縛,渴望在親子關係的相處中尋求突破,以達到母子雙方身心的和諧與平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怎麼做才是對彼此有益的?

不究不休。為了追本溯源,我重拾古籍,去探究、追尋事件背後所隱藏的細節與真實。連續兩月有餘,相繼查閱了包括《左傳》、《春秋公羊傳》、《史記》、《東周列國志》等相關資料,希望為解決這道親子難題盡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莊公母子失和的事情始末

武姜,西周附屬國申國申候的女兒,公元前761年嫁到鄭國,做了鄭武公的夫人。公元前757年生下鄭莊公,因生產時難產,讓武姜受了驚嚇,「遂惡之。」

三年後,公元前754年,姜氏生下共叔段,卻對這個小兒子寵愛有加。

按照春秋當時的禮制,嫡夫人之子尊卑相同,則以年齡長幼為序,應立長子為諸侯國的繼承人。難產生的長子寤生立為太子。

但姜氏偏愛小兒子,於是多次請求鄭武公改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都沒有答應。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重去世。次年,鄭莊公繼承王位,年僅14歲。

少年莊公即位後,姜氏又頻頻製造事端。

制,別名「虎牢關」,鄭國的戰略要地。姜氏要求將「制「地作為共叔段的封地。被拒絕後,又選「京」地。

鄭國大夫祭仲為此諫言:「依據先王的制度,封地的都城,大的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城牆周圍若超過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危害。而作為封地,京地的城牆是不符合祖制規定的。」

莊公回覆:「姜氏要求這樣,我又怎能逃避這種危害呢?」

祭仲嘆息:「姜氏什麼時候才能滿足呢?」

之後,在武姜的袒護和縱容下,幼子共叔段的貪慾愈盛。

期初是讓西部、北部邊境兩面聽命,在莊公不置可否後,又收取這兩地作為自己的封邑,並逐步擴展到廩延,一時竟占據了鄭國的半壁河山。

隨着勢力範圍的擴張,共叔段的野心也逐步膨脹。公元前722年,他覺得時機成熟,就大肆修繕城池,廣備糧草,擴充步兵車馬,預謀偷襲鄭都城。身為母親的姜氏,則準備按計劃開啟城門接應,為幼子反叛長子做內應。

早有防備的鄭莊公得知他們起兵的確切日期後,在其反叛前,當即派強兵進攻京地。京地的人紛紛叛離了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地,被莊公追擊後,公元前722年5月23日,又逃至共地。之後死在異國他鄉,其子孫也從此四處飄零。

而鄭莊公對姜氏的忍耐之心也已蕩然無存,將其安置於城穎僻地,並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

自此,22年的兄弟義絕,26年的母子恩斷。

(二)母子無親 ,長幼無序,有失倫理

武姜,在娘家,是申候寵愛的小女兒。嫁到鄭國,又是鄭武公的嫡夫人。數年之內連生兩位公子,長子為鄭國大位的繼承人。

作為一位女子,有過人的美貌,有顯赫的家世,有理想的婚姻,有兩個前程似錦的兒子。在春秋那個諸國爭霸、百姓朝不保夕的紛爭時代,她本該是最幸福的女人。

但這一切的美好和幸福,卻恍如雲煙,都隨着她作為母親的狹隘和偏私,逐步煙消雲散。

武姜婚後4年才生下鄭莊公。「母以子貴」,此時的她應該是滿足和幸福的。雖說是難產,畢竟母子平安。但難產卻成了她餘生的心魔,從此對這個兒子再無好感。為表她的厭惡之心,竟給長子起名「寤生」。

而14歲的莊公即位後,史書記載曾屢稱其母「姜氏」。

《左傳》記事一向嚴謹,遣詞用字一絲不苟,延續春秋筆法。這樣的有意措辭,可見母子早已沒有親近之情。

天下母親,少有不疼愛自己的骨肉的。

武姜無疑是個例外。這和她的性格、品行有着直接的關係。對待自己的至親骨肉尚且如此苛刻,她的自私、狹隘可見一斑。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養成了她如此個性?後期又有什麼樣的環境讓她變本加厲、偏執驕橫到無以復加?

武姜的娘家申國在西周末、東周初期是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周幽王三年,寵愛褒姒,「又廢申後,去太子」,並謀劃攻打申國。這個申後,就是武姜的姑母,申候的女兒。 「申候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死在驪山腳下,褒姒被犬戎擄走,周人財物也被洗劫一空。西周就此滅亡。各諸侯國都集中到申國共立申後的兒子即位,這就是周平王。東周開始了。

在攻打周幽王的戰爭中,鄭武公的父親鄭恆公因護在周幽王左右也被殺死。在這個事件中,申候引入犬戎,導致了鄭桓公的被殺,確是鄭武公的殺父仇人。但迫於申國在當時的勢力和影響,也為了藉助申國之力以擴張鄭國,鄭武公不得不妥協,於公元前761年迎娶申女武姜。

有申國如此強大的後盾,個性偏執、嬌生慣養的武姜自然有恃無恐。而有周幽王被滅的覆車之鑑,謀求國強的鄭武公也只能委曲求全。並且在面對武姜罔顧禮制、屢次提出更換太子的無理要求時,鄭武公除了「弗許」,卻無計可施,這更助長了武姜的驕橫強勢。

到了莊公即位後,在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日益膨脹下,莊公更是忍氣吞聲。

有說莊公奸詐。在大夫祭仲、公子呂多次請求早作打算,以避免共叔段勢力「滋生成長起來後難以對付」,莊公答覆:「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姑且等着」、「用不着,他會自取滅亡」、「他不義,又不顧手足之情,勢力雄厚,反而會被摧毀」。確是莊公縱容姜氏、共叔段一步步滑向不仁不義的深淵。

有說莊公狠絕。多年周密謀劃,探知共叔段起兵的日子,胸有成竹地說「可以了」。一舉討伐成功,將共叔段徹底趕出鄭國,從此身敗名裂。至於那個毫無母子親情的姜氏,遷至城穎,誓死不見了。

誠然,從14歲少年的即位到36歲克段於鄢地,22年的枕戈待旦的隱忍和籌謀,非常人所能比。但其中更多的還是形勢所迫,更有無奈之舉。

試想,若做母親的謹遵禮制,教導有方,公平不偏袒,則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樂融融。以莊公的謀略和智慧,有何必要處心積慮置母親、同胞兄弟於不仁不義、骨肉分離的處境?

自古「母慈子孝,兄愛弟恭」是順應天理的,武姜、共叔段反其道而行之,這是導致母子失和、兄弟反目成仇的關鍵原因。

(三)溺愛不是愛,是禍端

對孩子違背天理的厭惡和疏離,讓孩子在缺失母愛的環境下成長,是作為一位母親的劣行。

那麼對孩子過分的溺愛,是愛還是禍?

被譽為春秋時代「純臣」的衛國大夫石碏在看到衛莊公對幼子教導不當時,有這樣一段話流傳至今,堪稱溺愛的勸誡典範。

「臣聽說疼愛兒子就要教他道義規矩,不讓他走上邪路。驕橫、奢侈、放蕩、安逸是走上邪路的開始。四種惡習的產生是由於過分的寵愛和過多的賞賜。您若想立州吁為太子,就早點定下了;若還沒有決定,對他過多的寵愛會導致禍患。受到寵愛卻不驕橫,驕橫卻安於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卻能不怨恨,怨恨卻能克制自己的,這樣的人太少了。而且卑賤妨害尊貴,年少凌駕年長,疏遠離間親近,新人離間舊人,弱小欺侮強大,淫蕩破壞道義,這是所謂的『六逆』。君王仁義,臣下恭行,為父慈善,為子孝順,為兄愛護,為弟恭敬,這是所謂的『六順』。舍順而學逆,就會招致禍害加速到來。作為君王,務必消除禍害,而今卻使之加速到來,這恐怕是不行的。」

石碏理義嚴正、言之切切,層層如活水撲面,醒爽淋漓;句句如小刀割肉,膽戰心驚。

但衛莊公楞是聽不進去如此金玉良言,仍是沒有原則的寵愛州吁,最後卻立另一個兒子桓公為儲君。驕縱的州吁豈能甘居下位?終於謀逆做亂,弒君自立,成為春秋歷史上首個弒君之人。也終因德行不備,奪位僅半年,就被人殺死。

作為父親的衛莊公剛愎自用,寵溺無度,如同那個愚蠢的武姜一樣,讓後代品嘗了溺愛的惡果。

武姜之所以自私偏執、強勢驕橫,得「益」於她那個引戎破周、恣意妄為的家長申候的「言傳身教」。共叔段、衛國州吁的驕橫放縱、野心膨脹,也不是生而為之,是其父母愚蠢的溺愛、縱容導致的。

溺愛不是愛,是禍端!

自古溺寵未有不驕,驕子未有不敗。懦弱者,自傷。蠻橫者,傷人。

其人,其事,其情,可恨!可悲!可憐!

(四)把握教育平衡時機 尋找親子和諧成長高地

「子不教,父之過」。這是千百年來家庭教育中最質樸的道理,耳熟能詳。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老師。但這個舉足輕重的老師,卻是「無證」、無冕的。若合格了,教育平衡,則親子共同成長,和諧相處;若有偏差,則會在孩子漫漫成長路上留下諸多絆腳石,而親子反目,也是在所難免。

要和諧,更要成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把握三個時機,則事半功倍。

首先,認識到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機是什麼時候,並把握這個時機。

孔子稱「少成若天性,習慣稱自然。」

教育應從小開始,年幼養成的好習慣,就像是天生的品性一樣,忘也忘不掉,會讓一生受益;而壞習慣一旦養成,比如懶散、事事拖延、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等等;關鍵時刻掉鏈子,不會單單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發生的,不是在此時就是彼時。

若等不利事件已發生,不能挽回,再去斥責、糾正,不僅於事無補,失和已是在所難免。

其次,早期教育從何處入手?

先從四體與四端開始 。

四體,指自己的身體。

四端,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恥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猶其有四體。

簡單地說,就是培養鍛煉、愛護自己身體的好習慣;培育仁、義、禮、智等美德、品行修養的好習慣。

其三,這是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堅持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端的認識和學習,是教育的啟蒙,是活水之源。從這四端開始,堅持不懈地做好,並將它擴大、發展起來,就如泉水開始滾滾向前,不舍晝夜。

堅持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做父母的應時時捫心自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是否盡到為人父母的教導和引導的責任?是否存在過錯?過失?是否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孩子成長,家長亦成長。如同蹺蹺板的兩端,共同成長,才是平衡之道。而那個支點,就是理智的愛。

愛他(她),就讓他(她)快樂的成長;愛他(她),就陪他(她)一起快樂的成長。

兒女成了朋友,對於父母而言,世上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事情了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9 16:09:21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4-02-15 19:02:30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1-23 11:01:20

求助

頭像
2023-10-10 12:10:15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