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夫 這漫天蓋過我的波浪

情感導師 530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英國作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圖為電影《時時刻刻》中,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伍爾夫。

《幕間》作者:(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譯者:谷啟楠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11月

關於弗吉尼亞·伍爾夫,我們始終記得這樣一幅悲哀而平靜的畫面:

1941年3月28日,一個星期五的上午,伍爾夫悄悄溜出家門。她穿過浸水草甸來到河邊,把自己的常用手杖留在河堤上,然後將一塊大石頭硬塞進自己的口袋,慢慢沉入了河底。

伍爾夫 這漫天蓋過我的波浪

在家中壁爐台上留給丈夫的信中,伍爾夫寫道:「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而且這一次我不會康復了。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我無力再搏鬥下去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你確鑿無疑的善良。」

對於她選擇赴死之前所看不到的部分,我們只能猜測,透過她的小說和日記。但這畢竟還是不夠真實。

伍爾夫一直保持着寫日記的習慣,偶有斷續。1899年夏秋之際,她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關於日落的描寫:

這片雲的邊緣被火光照亮——鮮明、熾烈地出現在東邊,就像某把審判或復仇之劍——然而,當它觸及背後的灰色天空時,那光亮的強度就熔化且暗淡了下去,所以它沒有一個能被清晰界定的輪廓……這是日落的關鍵所在,不過……還有另一種燦爛,它其實出現在反照中,但是其本質在壯麗和完美方面並不比原初的更遜色。

這像是一幅伍爾夫生命輪廓的隱喻。對生命熱度的熾烈渴求,一旦觸及背景深處的灰色,那光亮的強度就消退、暗淡下去。只是在寫作的反照中,伍爾夫才收穫了另一種燦爛。

她13歲時,一種心智上的毒瘤襲擊了她。第一次崩潰發生在母親去世後不久,她說那是一段很長的虛無,一種她自己也無法形容的純粹死亡。而這種無法描述的東西始終停留在某處,猶如一把高懸在頭頂的狄奧尼修斯之劍。伍爾夫無法忍受,但她不得不接受。懷着一種慍怒。為了反抗,為了向自己證明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對勁,她持續不斷地寫。每天早晨,伍爾夫都在膝頭擱上木板,擺上墨水和鋼筆,開始寫作。她只和她的作品親近地生活在一起,它們成了伍爾夫未眠時的生活本質,比其他一切事物都更真實。

在她生命中的最後十年裡,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使得原本並不關心政治的伍爾夫也被捲入某種混亂中。1936年,她正在寫作小說《歲月》。這一年3月,希特勒來到了萊茵河畔。這是她的倒數第二部小說,她從沒有為一本書如此辛苦過。「批評家們」對伍爾夫之前的作品感到滿意,但《歲月》使他們感到遲疑。這本書似乎是某種後退,甚至可能是個錯誤的方向。這在伍爾夫的心裡造成了激烈的情緒交替,她感到一種下墜感,一種血液不會抵達腦子的感覺。但倫納德的陪伴幫她渡過了危機。

但當生命被引向1940年春天之際,伍爾夫又感到一種奇怪的焦慮。有那麼幾個月,伍爾夫似乎就住在懸崖邊上。她經常和倫納德討論自殺問題。不過,當真正置身戰火,當英國保衛戰接近它的高潮時,弗吉尼亞的情緒卻突然從一種擔憂轉變為一種安靜的沉着。

1940年9月29日,一個炸彈落得離伍爾夫的鄉村小屋非常近。伍爾夫責罵倫納德把窗戶關得太響了,隨後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她跑到草坪上,看到轟炸機在紐黑文上空掠過的陰影。她似乎不再焦慮了,繼續埋頭寫作。她從未這麼迅疾地,沒有停頓、遲疑、絕望、掙扎或修改地寫過小說。為了從一個新角度觀看她的房子和山間那片美好的平地,她移了一下書桌的位置。後來一個炸彈炸裂了河堤,烏斯河水洶湧地漫過浸水草甸,正好衝進她的花園,形成了一個有許多水禽光顧的可愛內陸海。看過景色,再抽上一根煙,她會一直寫到中午。

黑暗是從什麼時候降臨的?11月23日,她寫完了《幕間》,小說的收尾對她始終是一段危險期,但整個12月她似乎一直很高興。直到1941年3月24日,伍爾夫寫信說她不想出版《幕間》了。那時倫納德明白,她的狀況又變得危急起來。但已經無法挽回。

不止一次,伍爾夫將生命的恐怖描述為「漫天撲地蓋過我的波浪」,但她試圖「打起精神去擠、去撞、去衝擊」。在墓碑上,倫納德為她刻下了小說《海浪》中的最後一句話:「死亡是敵人。我朝你衝去,不屈服也不退縮。啊,死亡!海浪在岸邊粉身碎骨。」

本版撰文/新京報記者 楊司奇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1-27 12:11:47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頭像
2023-11-05 18:11:00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0-25 19:10:23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