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羅大佑與當下的年輕人:對生命始終保持驚奇,沒有未實現的追求

情感導師 527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羅大佑是誰?在漫長的時間裡,這都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從1982年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發布開始,他就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多首將不同風格演繹到極致的音樂,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啟發了整整一代人。

從《鹿港小鎮》到《東方之珠》,從《童年》到《告別的年代》,羅大佑的音樂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籤。他是時間的紀錄者,卻並不會在時間長河中「刻舟求劍」,從《戀曲1980》到最新的《台東調2020》,他隨着時代不斷求新。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同時代年輕人身上的變化,乃至世界環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都在他的音樂中一一呈現。時間在他的身上同樣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現在的羅大佑在關注什麼,思考什麼?在Apple Music的邀請下,羅大佑成為了Apple Music新一季的「音樂嚮導」,這也是他首次與流媒體平台進行深入完整的歌單合作。從10月16日起,羅大佑以「春夏秋冬」作為主題,每周五在Apple Music推薦一期親選歌單,每期25首音樂作品。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首發的「春」中,除了極少數他自己的經典歌曲,大多數都是他喜愛的獨立音樂創作人的代表作品,涵蓋民謠、搖滾、流行、R&B、電子、說唱等多種風格。當羅大佑的歌曲與岑寧兒、告五人、好妹妹、落日飛車、蛋堡、茄子蛋出現在同一張歌單時,其中的反差與包容性讓我們忍不住想進一步與羅大佑探討背後的想法。

在Apple Music的邀請下,羅大佑將擔任新一季「音樂嚮導」,從10月16日起連續四周,每周分享一期親選主題歌單。這也是他首次與流媒體平台進行深入完整的歌單合作。圖片來源:Apple Music藉此機會,界面聯合Apple Music,邀請了10位在音樂、文化、影視等不同領域的年輕人,讓他們對羅大佑進行訪問。這些嘉賓或曾受到過羅大佑的影響與激勵, 或在某個人生時刻與羅大佑的音樂產生交疊,或從自身所處的時代出發對羅大佑這位「當年離家的年輕人」提出困惑與設想。我們嘗試通過不同視角的好奇,揭開羅大佑在當下的一個個生動剖面。

對談|羅大佑與當下的年輕人:對生命始終保持驚奇,沒有未實現的追求

這些嘉賓中,有同樣用音樂講故事或為音樂做傳播的專業人士,包括樂評人呆若木一、「MusicRadio音樂之聲」DJ梅卿源、音樂節目主持人李源、音樂人組合好妹妹。與此同時,羅大佑在影視領域的影響力也不可低估,他的職業音樂人生涯是從為電影《搭錯車》創作插曲(《是否》、《酒干倘賣無》、《一樣的月光》)開始的,我們也因此邀請到演員李夢和影評人藤井樹參與對談。在不同的年代,羅大佑的聲音是怎麼被傳播與理解的,「時代」又如何影響到個體的命運與思考?視頻創作者熊小默與數字自媒體人林嘉澍(flypig)這兩位從傳統媒體行業進入新媒體創作的從業者也加入本次訪談,共同探討。同時,從IT工程師轉行脫口秀演員的呼蘭也帶着自己的疑問來到對話中。希望這些從事新興職業的年輕人,能夠跟與時代共同變化的羅大佑產生一些思想碰撞。

巡演中的羅大佑。圖片來源:大右音樂嘉賓對話羅大佑:

時光歲月,「和年輕觀眾產生聯結這件事情可遇不可求」

林嘉澍。圖片來源:本人提供林嘉澍名「flypig」,是一名活躍的互聯網自媒體人,也擔任告導演、平設計師、獨視頻博主,創與設計了攝影應NOMO,在互聯上活躍於數碼、影像、樂、活式等各個領域。「小學時候就在廣播和電視裡聽到羅大佑的作品,中學時候買了專輯,工作之後又通過數字媒介較為系統地去了解他。每個年齡段聽到的內容和歌詞背後的含義都不同,小時候沒明白的意思,十年之後再碰到,方才恍然大悟。這個體驗本身與『時間』有關,而羅大佑的音樂里『時間』的命題是最經常出現的。提問時,我就挺自然地把過去想到的疑問說了出來。」

林嘉澍:「時間」是您的音樂創作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話題。從《童年》到《光陰的故事》,再到這次 Apple Music的歌單。您曾說 「時間是神」,來到2020 年,您對於 「時間之神」 的情感是怎樣的,是懷舊或是對未來充滿更多希望?

羅大佑:時間是我個人在創作中認為最為重要的因素,因為時間不斷在改變、人不斷在成長。我們口中說的「時間是神」概念,套用在電影中變成用時光機器讓人們回到未來、過去,這些科幻的想法是人類在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時去思考在時間上做文章的方式。「時間」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透過時間的增長,我們逐漸成長成熟、看透人生,最后蒼老死亡。處在不同時間階段,自然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至少有一點我能確認,當時所預想的未來直到現在已經變成過往,這過程中都是經過「時間」去催化。

林嘉澍:您人生中最懷念的一段時光是什麼時候?

羅大佑:我一輩子最懷念的時光是30歲前後,當時出版了歌曲《未來主人翁》。那時我的生命變化很劇烈,不知如何選擇,面臨離開台灣到各地去到處流浪打拼(的未來),那是我最未知卻也最懷念的時光。也許是因為人生充滿未定數,隨着時間會把我們帶到不同階段,變成不同樣貌的自己,所以才會特別懷念那時處於未知狀態、充滿困惑的自己。

《未來主人翁》專輯封面。圖片來源:大右音樂林嘉澍:您期待下一個十年發生什麼?

羅大佑:因為今年2020年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各地都面臨相當嚴重(的危機),人類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事前人們並未想到這個病毒會造成現在這種地步。此外,前陣子我得知因為地球溫度升高,使得非洲的水源中出現一種有毒的藍綠藻,非洲博茨瓦納有300多頭大象飲用這些水源後造成大量死亡,而澳洲也出現400多隻鯨魚在麥格理港附近的淺沙灘擱淺狀況。新冠肺炎和這些地球生態危機出現,讓我們發現地球出現很大的危機,而這些都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各方面資源的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在未來的十年中,我認為人類需要思考找到如何和地球好好共存的方向。

林嘉澍:這個回答讓我很受啟發,可以窺見這些作品背後的創作邏輯、歌詞和旋律背後羅大佑本人的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還有這些作品傳唱多年之後作者心態上的變化——這些本來是我十多年前還在做記者時就有的問題,現在提出來,看起來反而是更好的時間點了。

呼蘭。圖片來源:笑果文化呼蘭是一名由「IT男」轉型的脫秀演員,擔任《脫秀會》系列卡司和《吐槽會》系列嘉賓,是最受觀眾喜愛的脫秀選之。呼蘭同時也是羅大佑的忠實樂迷。「羅佑的的歌詞永遠都是沉甸甸的,這裡面有他對現實的批判和對這個世界的愛。 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因為我認為年輕人是世界的未來 ,想了解下羅大佑老師對年輕人的看法。」

呼蘭:《未來的主人翁》1983年發歌至今已有30多年,這首歌放到現在依然適用於描述現在的年輕人。您認為這是否是一種循環往復?

羅大佑:歷史很多時候會重演,雖然有些地方和歌曲中描述的情形蠻像的,但是現在大家都能感受到世界是處於一種危機的狀態,這個狀態在我們那個年代是比較沒有出現過的絕境的感覺,例如地球暖化、南極冰山溶解、海平面升高、海裡的珊瑚白化。因為新冠肺炎,人類減少一些活動,還使得環境污染減少。人類不斷消耗地球一些無法挽回的自然資源,已經來到一個瀕臨絕境的感覺,我覺得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類必須找到和地球和平相處之道,否則狀態可能就會變得更糟,一去不復返。

羅大佑在「宜花東鹿」巡演首站「鹿港小鎮」。圖片來源:大右音樂呼蘭:您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和三十年前的年輕人有什麼異同之處?

羅大佑:最大的不同是,30年前我們看起來很多事情是沒有希望的,現在倒是充滿着希望。你去看一下30年前的世界狀態,當時航空業、飲食業、交通業、電信業各方面溝通都比和現在差遠了,當時很多事情都充滿希望,需要做出突破。現在網路與電腦電信相當發達,個人電腦發展比我們想像得更加快速流行,方便和有效率不見得對人類是好的,效率不是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標。你會希望你的生命過得很快嗎?你會希望你的生命活得既慢而又有成就,而每個成就都有紮實的基礎。

現在很多事情只需你在網路上搜尋就能找到一些答案,解決很多問題。絕大部份的年輕人使用這些工具進行搜尋後會得到相似的解答,這個模式會讓我感到憂慮,這會將很多年輕人帶往單一思考模式,想法變得太相似,缺少獨特性,把年輕人變得都差不多,而這個世界其實是被設計用來大家的想法都很不一樣。

呼蘭:從回答當中,我看到時代可能變了,但羅大佑沒有變,依然能一針見血的看到問題所在——互聯網的確方便了生活,但也的確「將很多年輕人帶往單一思考模式」 ,而且最近幾年越演越烈。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可能「控制」你或者使你頭腦懶惰的事情保持警惕。

李源。圖片來源:本人提供李源是一名樂播節主持,同時在北京現代樂學院兼任客座教師,教授流樂化課程,他也是熱門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兩季的樂顧問和「專業樂迷」。作為一名資深的音樂行業從業者與傳播人員,對於自己這個問題,李源表示:「音樂人(特別是流行樂界)大體會分為兩種:一種忠於自我表達,與樂迷同成長、共進退;另一種會堅定地深耕一方、牢牢握住某一年齡段的受眾。我相信羅大佑是前者,看到他羅列的歌單里有諸多年輕而多元的聲音,好奇他是否真會習慣性地挖掘新音樂,以及去和新生代建立某種聯結。」

李源:66歲的當下,您會用什麼樣的姿態與方式,與年輕一代的觀眾產互動聯結?

羅大佑:我認為和年輕觀眾產生聯結這件事情可遇不可求,自己不會特別刻意針對2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畢竟年輕人有自己熟悉喜歡的聽歌模式、節奏聲音,對我來說不能太過刻意。雖然這個有助於擴張受眾,但是太過刻意與年輕觀眾接近做出那樣的音樂,可能會忽略掉在我們這個年紀時應該做到的事情。對我來說音樂該是什麼年紀就是什麼年紀,你該突破這個年紀不容易表達的事,在我這個六十幾歲的年紀可以去鼓勵五十、六十幾歲的人可以做到不同事情,如:人類的創作溝通的能力可以儘量擴大,跟現今時代軟體做有用的結合,這些是我們這一代可以做的事情。

李源:年輕不代表創新,反之亦然。(從羅大佑的回答里)我看到了一種更加豁達的音樂觀——所有的新技術都要為表達服務,而非淪為「為新而新」的形式主義。

音樂變化:「創作者應該要發掘一些能引起自身生命中好奇心的地方」

呆若木一。圖片來源:本人提供呆若木一是一名年輕的樂評及唱企劃,他撰寫樂評論章多年,出任錢正昊、張紫寧等歌專輯總企劃;也數度參與到《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節目中擔任嘉賓。「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看到歌單里老王樂隊和房東的貓都有出現,想起一場他們同台Live時關於這個話題的互相調侃,於是想聽聽羅大佑老師對兩地音樂人交流趨勢的看法。」

呆若木一:在您為Apple Music 編制的歌單推薦中,有一些台灣樂隊的音樂中有着內地樂隊的氣質甚至類似的口音,比如老王樂隊;也有內地音樂人的歌裡有一些台灣音樂的清新氣質,比如房東的貓。常有人認為老王樂隊是一支內地樂隊、房東的貓是一個台灣組合。有趣的是,兩組音樂人之間也有過演唱上的合作。您如何看待這種兩岸音樂之間相互影響與文化之間的彼此流動?

羅大佑:我認為音樂人去其他地區開唱表演交流的例子相當多,但缺少了創作本身這種能直接引起的溝通方式。音樂可以當成生活中的很多不一樣的素材,(我們可以)在文化交流中透過音樂讓大家了解另外一個地區的人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學習好的地方,世界(可以)靠這樣的方式進行溝通。

羅大佑在「宜花東鹿」巡演現場。圖片來源:大右音樂呆若木一:這種交流的基礎,是華語文化之間對時代背景的相似感受嗎?還有沒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交流案例?

羅大佑:交流可以有很多層次。比如1993年因為一部電影《在那遙遠的地方》產生了音樂交流。我演唱了王洛賓先生的一些由西北民歌改編成的國語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以地緣來說,西北對於我們東南的島是相當遙遠的,因為這首歌曲的緣故,我們能聽到來自古遠西北的民歌,經過改編使得歌曲產生全新的不同風貌,而那些民歌可能(流傳)超過百年、甚至幾百年以上,這種交流我覺得非常有趣。

再比如我之前去香港做唱片時,把原本閩南語的歌曲《雨夜花》歌詞改編成粵語;或是我演唱「火車」時,把「火車」改成「飛車」,因為香港的火車很少,以地鐵為主,(這都是)因為地域不同而做出了一些改變。

呆若木一:我注意到您對於華語不同地區語言習慣的觀察。過去在不同地區發行,需要根據當地語言需要進行調試,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整個世界被「拉平」的環境下,這種交流是更迅速了還是更不明顯了呢?這是我得到的啟發和思考。

藤井樹。圖片來源:本人提供藤井樹是一名知名影評與電影制,在2011年創辦了華語社交絡極具知名度的城市影迷俱樂部「藤井樹觀影團」 ,擔任電影《七與安》總策劃和《蕎麥瘋長》制,羅大佑的音樂伴隨了她的青春時光。

藤井樹:若是從此次歌單中的音樂里選擇一首您自己的歌改編成電影,您會選擇哪首歌?選擇這首歌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背後的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

羅大佑:我相信在不同時間詢問我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會不同。因為隨着時間改變,我們所關注的焦點以及議題都會有所不同。現在的我會選擇《免費》這首歌曲,之後可能會出版這首歌的第二版歌詞也說不定。

《免費》是羅大佑2019年發布的單曲。圖片來源:大右音樂前陣子我看了一部影片,在討論「社交媒體對於人類的影響」,當這個媒體變成免費的形式提供給大眾時,產品其實就變成是使用者本身。社交媒體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收集你的需要、喜好,存進大數據當中,他們會不斷投放你的喜好與需求,本來是免費的,但它其實是在改變你的消費習慣,使你變成他們的收入來源,對它上癮無法離開,成為長期消費的客戶。

梅卿源。圖片來源:本人提供梅卿源是 「MusicRadio樂之聲」 電台DJ,主持《中國TOP排榜》《樂 VIP》等節目,節目中曾與羅大佑進行過長達三小時的深度對談,但依然對羅大佑帶有好奇。「我經常哀嘆為什麼某人的音樂做得這麼好,卻沒法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用這雙『世俗的眼』來看羅大佑,自然想知道成功之後的眼睛,看到的是什麼。」

梅卿源:從旁觀視來看,通過音樂這個載體能實現的事,您好像都已經實現了。您現在做音樂的動力是什麼?比如通過它來對抗自我或環境的慣性。

羅大佑:在我58歲時,我的女兒誕生,加上我搬回台北,經歷物境遷移,很多事情都變得不一樣。現在的動力有來自內在、外在、下一代。

要啟動音樂的好奇心、熱情,在我們這個年紀是不容易的。處在現在這個時代,讓我覺得能做更多的事情,能夠把自己對於音樂的人生觀表達得更清楚。例如《同學會》這首歌曲,在畢業3、5年時感受並不會非常濃烈。但是畢業30年之後,看到當時的同學們結婚生子出席同學會,和那一群人一起吃飯聊著當年往事,感觸會相當深。

羅大佑與女兒。圖片來源:大右音樂梅卿源:現在您還有什麼尚未實現的追求?

羅大佑:現在還沒有實現的追求,應該是持續再多寫出一些不一樣的歌曲。我認為創作者應該要發掘一些能引起自身生命中的好奇心,對這些事情有驚奇的地方。

梅卿源:您的回答我並不意外,讓我在此刻更確定,對「新」的期待是對抗生之無奈最好的辦法。我希望自己能長久地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和好奇,就像羅大佑一樣。

李夢。圖片來源:本人提供李夢是一名演員,出演賈樟柯導演的《天註定》並隨劇組參加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隱秘的角落》飾演王瑤,曾被稱為藝類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新代演員。

李夢:我個人非常喜歡您的《戀曲1990》,有着情感的追憶、人生的感嘆,我相信我們的情懷是可以跨越時代的,而音樂的表現形式卻在不停變化。您會考慮把以往經典的作品重新編曲再發行嗎?

羅大佑:我不會考慮去做一張重新編曲的作品精選專輯。必須是對於某首歌曲有種特殊感情時,我才會思考要如何應用獨特新穎的感覺,(如果)正好是那首歌需要的,就把它加入歌曲中。對我來說創作出一首全新歌曲會更為重要。

《戀曲1990》收錄於1988年發表的專輯《愛人同志》。圖片來源:大右音樂李夢:可能考慮推出例如《戀曲2020》此類連續性的作品嗎?

羅大佑:《戀曲1990》已經有推出新的版本,在編曲上與原先的版本相當不同,也是考慮到在很多演出活動中都會唱到這首歌曲,改編的新版本會使得這首歌曲產生不同的能量,讓聽的人覺得還有一番新意。

我最近改編出了一首《台東調2020》,我在歌曲中加入了一段副歌,那是我個人對這首歌有濃厚的感情,又有一種往外走的心情,變成創新一段新的歌詞出來,試看看原來的歌與新的創作,能不能吻和?也看看聽的人能不能對這樣新的組合,能不能有感情?或是1984年推出的《耶穌的另一個名字》,這首歌曲也有創作出另外一個副歌,當時的情感出發點與議題至今有新的想法,有趣的是同一個創作人,在不同階段,想法也會有所不同,時代感會凸顯出這個人的特質。

李夢:大佑老師的歌曲創作其實跟我們演戲有共通之處。我們對人生的某個時間段的感受是不可複製的,無論是一首歌的創作還是一個角色的塑造。

堅持自我,「珍視音樂本質、重視心靈傳遞的人,更願意用傳統的方式做音樂」

好妹妹。圖片來源:有此山好妹妹由兩名唱作人秦昊和張小厚組成,早期曾翻唱多首華語經典歌,發表原創專輯後以成派的城市謠魅捕獲了眾樂迷。好妹妹曾擔任羅大佑的演唱會嘉賓,他們與羅大佑合作過一首歌曲《抹》,這首歌也在羅大佑為 Apple Music 創建的歌單中被推薦了。同樣身為音樂人的好妹妹,對「身經百戰」的羅大佑發起了關於「演出前後的狀態」的提問。

秦昊:大佑哥在演場會開始前,如何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我每次在演唱會前夕就開始緊張,失眠、焦慮都常常發生,開演之前還會擔心可能忘詞或者出什麼狀況。大佑哥有什麼可靠的經驗能夠分享給我們嗎?

羅大佑:唱歌出現忘詞情形,表示你對這首歌曲還不夠熟悉,因為歌唱次數夠多的話,每首的字句之間已經變成一種習慣。至於緊張、失眠、焦慮,是需要透過更多的舞台表演經驗鍛煉膽量。我很鼓勵年輕音樂人儘量去唱,去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群觀眾。我希望從事音樂的創作者、歌唱者,都能把音樂作為一輩子要從事的職業,才能想到以前從未想過的事情、想過的狀態、演奏的樂器、面對的觀眾,包括如何組成一群默契足夠的工作團隊一直發展下去,這也是相當重要的。

秦昊:大佑哥在演場會開始前,如何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

羅大佑:最佳的狀態是必須每天養成的,而不是在演唱會前兩個月才開始練習。(保持)運動習慣、吃得養生,讓自己身體調整到能在舞台上演出兩小時甚至三個小時,包括演唱、溝通談話。

羅大佑在「宜花東鹿」巡演「宜蘭站」表演現場。圖片來源:大右音樂張小厚:在一場酣暢淋漓的演唱會之後,大佑哥會用什麼方式來中和舞台上的精彩和日常生活中的平靜之間的反差?比如會去吃宵夜嗎?

羅大佑:演唱會後的慶功宴很重要,演唱表演人員、幕前幕後的全體工作人員每一位都很重要,由大家一起共同完成這場成功的演唱會,透過慶功宴把這個能量消耗掉是很重要的。要感謝全體人員的付出,一同享受這場演唱會的完美成果。我很常會和樂隊老師們聊天,聊着在台上演出時的一些事情,稱讚或是檢討(都會)成為下次演出的養分。

演唱會結束後情緒會很高漲,在慶功宴上大家放鬆情緒。歌手不能被掌聲迷惑,不要得意忘形,必須使自己平靜下來,曲終人散是我們這個行業必須面對的命運。觀眾的反應是一首歌唱完後(的嘉獎),要去記得那一刻帶給你的感受,(把它)作為下一次演出的動力更重要。

張小厚:如果要和團隊或者朋友一起去吃,您最想吃什麼?

羅大佑:我不會特別想去吃什麽,因為平時有機會就會吃到這些東西,我會配合大隊的行程。

熊小默。圖片來源:本人提供熊小默在成為獨立視頻創作者之前,是一名雜誌人,並為多家媒體的藝術與化類專欄撰稿。離開傳統媒體後,熊小默成為了一名知名短視頻博主,而深耕於文化、藝術領域的他也熱愛音樂,是圈內知名的唱片收藏家。

熊小默:你的情歌改變了1980年之前非常「舞廳腔」的傳統情歌,更文學、更有時代性 —— 那是理想化的時代。在音樂已經變得免費、娛樂唾手可得的時候,你和身邊的朋友還會買唱片嗎?

羅大佑:我現在比較少買唱片,但是我身邊的一些好友們還時常會買唱片,我身邊好友還曾買唱片作為送我的生日禮物。 經過統計,(現在)全世界賣黑膠比賣CD更多,這當然不是黑膠賣得愈來愈多,而是因為大家覺得這種類比的聲音,這種類比的享受方式,是一種終極的音樂享受方式。黑膠唱片適合慢慢地播放一首歌曲,被細膩地對待、被好好地珍藏,不急著去聽另外一張唱片,珍惜這張唱片,唱片裡的歌可以在你耳朵里流傳很久,而這是音樂最大的功能。

羅大佑。圖片來源:大右音樂熊小默:你覺得我們曾經珍視的那種唱作人傳統還會延續嗎?

羅大佑:現在音樂最大的危機,是流動越來越快,歌曲被快速大量製造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音樂可聽性就無法延長,使得音樂本身不再是傳遞人心聲的主角,變成很多產品的附屬。人現在的心靈不再只有音樂,可能電玩遊戲、社交媒體、機器人唱歌等方式取代了音樂。

我相信全世界真正珍視音樂本質、重視心靈傳遞的人,會更願意用傳統的方式做音樂,而我也一直朝這方面努力。就像前陣子舉辦的「宜花東鹿」(巡演),唱歌不需要華麗的聲光舞台,只要有觀眾、音樂,就能做出一場好看的演出。 

熊小默:因為因為特殊時期與條件所限,這次只能和羅大哥「隔空對話」,坦白說不太過癮。期待之後還能有機會更加深度和豐富地講述「當代音樂的娛樂性」這個話題,也希望能和羅大佑大哥再探討一下當代「singer/songwriter」的傳統是否被得到很好繼承的看法。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21 13:07:35

我朋友諮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在兩人已經結婚了

頭像
2024-06-26 01:06:42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2-21 22:02:57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