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青春,可以荒廢在初創企業?

情感導師 792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編者按: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瞎說職場」(HRInsight),作者: Sean Ye,LinkedIn專欄作家,知乎人力資源優秀回答者,現供職於全球最大人力諮詢公司美世諮詢;36氪經授權轉發。

寫在前面

我認識一個武漢大學碩士,去年畢業,有才華也有拼勁。

畢業時,她手裡既有知名大企業的offer,也有小公司的offer。小公司老闆特別看重她,力勸她:

你有多少青春,可以荒廢在初創企業?

「我們公司在知識經濟的風口」,「創始人都出自知名企業,業界很有地位」,「相比在僵化的大公司做螺絲釘,在初創公司學的東西更多,成長快」,「有期權,有財務自由的希望」,「壓力使人成長,絕境帶來突破」……

考慮再三,抱着創業夢的她,毅然決然的去了這家初創公司……

大公司vs小公司的選擇問題,是不少應屆畢業生的抉擇難題。

我可以搞個中庸騎牆:各有利弊。但是這種正確而無用的屁話對於小夥伴們的擇業沒有任何幫助。

這篇文章,多半要各種挨罵,但我依舊要說:

剛剛畢業的學生,有機會去大公司的話,就別去初創公司陪葬了!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除非找到能一炮打響的創業項目(嗯,就像Google和Facebook的幾位創始人),剛畢業的學生更應該去大公司歷練。

1、你需要怎樣的職場背書?

求職面試的時候,我們花大量的時間準備簡歷準備面試,只為告訴面試官一件事:我們能勝任這個崗位。

但僅僅幾頁紙的簡歷和幾十分鐘的面試,根本無法讓面試官全面了解我們的實力。所以大多數面試官會下意識給候選人貼標籤:#清華北大,#985/211,#知名外企,#本土獨角獸……並用這些標籤來衡量我們的水平。

這種做法不見得科學,事實上,我見過小公司的出色人才,也見過二本三本的優秀畢業生。但職場就是這麼現實,大多數面試官尋找的不是最優人選,而是最穩當最不會犯錯的選擇。

職場上,我們需要靠譜的背景幫我們背書。

教育背景可以。

馬雲俞敏洪這樣的成功企業家都說過,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個人努力……

聽到這個說法,我不禁發出槓鈴般的笑聲。

考研輔導名師張雪峰在《演說家》上有一段關於學歷的精彩分享:

9-10月走進大學看看,什麼企業去齊齊哈爾大學招人,什麼企業去北京科技大學招人,什麼企業去清華北大招人。他們給學生多少薪水,去看看就知道了。所有企業都在說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除教育背景外,能給我們履歷背書的最核心的是工作經歷,包括企業以及我們在企業做的事情/項目。

想象一下,畢業後你進了麥肯錫,工作3-5年後,你決定看看外部機會,市場上大部分公司的戰略諮詢部都會願意給個面試機會了解你做過哪些項目。工作滿10年後,你在招聘網站上更新一下簡歷,電話就會被獵頭和企業HR打爆。

這是麥肯錫的光環,小公司給不了。初創公司啥時候能有這光環?等他殺成市場巨頭……舉個例子,知乎成立於2011年,打出響亮的名頭大約是2016年。也就是說2011年進知乎的小夥伴起碼要等4-5年——前提是你選的是知乎這樣風口上的優質企業。

同樣的,BAT之於互聯網;寶潔、可口可樂之於營銷;四大之於財務;美世之於人力資源,這些業內人士耳熟能詳的企業都有這種光環,可以成為我們絕佳的職業背書。

所以我們會發現,大公司跳小公司,很容易;反過來,很難。

所以我們會發現,初創企業,也在網站/招股書上強調:核心團隊有BAT背景。

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口口聲聲學歷不重要的企業主,他們招人時也會要求本科學歷起步。

我認識一位演講培訓領域很出色的培訓師,互聯網上人氣很高,但做企業培訓的路一直不順——不僅是招人時企業需要看你的背書,培訓講師亦是如此——後來,他不得不把多年前在蘋果做培訓的一段經歷拿出來背書:

蘋果大中華區培訓師,教你如何向喬布斯學習演講。

然後一炮打響。明明自己在互聯網圈打磨了多年的能力,最後到了企業圈子,不得不搬出蘋果和去世多年從未謀面的喬老爺子做背書。這就是職場現狀。

2、明明是大公司學得更多

職場人常見的誤區是:大公司里做螺絲釘;小公司里做多面手,學得多,成長更快。

鄉親們,這是碗毒雞湯啊。

有錢有資源的大企業不是傻子,如果小公司真的是人才印刷機,那大企業的首選不應該是招應屆畢業生,而是去小公司挖人才對。

讓我們反思一下:做得多做得雜,等於成長和提升嗎?

的確,小公司里一個崗位可能身兼數職,你既要寫文案,又要管運營,又要做設計,但本質上沒有一點是專精的,沒預算,沒培訓機會,沒團隊和供應商一起頭腦風暴,見得世面很有限,真正創新的玩法只能在朋友圈圍觀大公司的作品,根本沒法落地到自己公司。

不僅如此,經歷過小公司的小夥伴們回想一下,有沒有因為老闆的搖擺不定或反覆無常,做過很多無用功和雜務。做雜務能提升多少核心技能?

相反,大公司資源多平台大,有培養新人的成熟體系,你能做的項目,管理的預算,合作過的團隊,都是專業性不足的小公司遠遠無法比擬的。

我一個HR朋友,從大企業跳槽到了小公司,和我分享過她的體會:

同事都說忙不過來,天天加班。我很想不通,200人的團隊,能有多複雜?我原先管幾萬人的團隊也不至於天天加班啊,講真,現在這點活我一周上3天班就能做完。

再說眼界,我一位做線上營銷的朋友,在公司管着數千萬的營銷預算,合作的是知名4A廣告公司,能玩的營銷方法,他們公司都第一時間嘗鮮。他雖然不是每個項目都涉及,但僅僅是開會時旁聽,就能收穫很多有趣新鮮的營銷技巧。他在面試時一開口,那就是給僱主普及知識。

而大公司提供給我們的眼界,小公司也需要,等有了足夠資歷後,跳槽去小公司,用我們的眼界和經驗幫助小公司成長,這是雙贏。一畢業就去小公司,老闆喜歡的是你不講條件的加班,是你鞍前馬後的勤快,但如果他的企業成長到新的高度時,他需要的眼界和格局,你提供不了。

3、大公司賺得更多

最後,打破幻想,小公司並不能讓你掙更多錢。

如今,有天使/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也會時不時從大中企業挖人。大公司開1萬,小公司咬咬牙開1萬2。對於不少獨創北上廣的年輕人來說,2000塊也不是小數目,至少能管房租了。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真缺錢,需要錢補貼家用,那去吧。但也須有心理準備:小公司是咬着牙給你漲薪,對你的期待會更高;而且進去後的調薪力度也是疑問,畢竟你的薪資已經高過市場水平了。

如果你不缺這兩三千元稅前工資,最好在大企業磨礪3-5年,等到你30來歲再往市場上看機會的時候,各方面能力都提升到位,在市場上的話語權更足,更受關注和歡迎,薪資談判的空間也更大。

至於期權和財務自由,

首先,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是2年。這還是平均了同仁堂這樣的百年老店。剛剛畢業踏入社會的你有多大自信就看出未來10年的風口在哪裡?同時也清楚了解你加入的企業就是風口裡最出色的企業之一?

其次,和你同期畢業大約有900萬同齡人,你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地方,能夠讓創業者從自己手裡讓出期權給你?他具體給你多少?做滿一年鎖定多少?多少年可以兌現?行權價多少?這些細節老闆能說清嗎?你能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嗎?可別是口頭期權,不落到筆下吧。

我在25歲做些什麼,可以讓職場人終身受益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和《How Google Works》裡谷歌創始人的職場建議:

在職業生涯初期,能獲得的股權激勵很有限,因此在正確的行業磨練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賭上自己的命運更加合算。在此之後,隨着經驗(以及年齡)的積累,挑選合適的企業變得越發重要。那時,股票在你的薪酬構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應該將挑選公司放在優先位置。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先磨練自身技能,再爭取財務自由的機會。次序不能亂。

職場新人對初創企業的誤區

1、以為大公司僵化,缺乏挑戰

首先,你得經歷大公司才知道現在的大公司是否僵化(不少大企業都在做扁平化改革);其次,大公司僵化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業績(然而多半已經是業界翹楚了),但和你一個職場新人有毛關係啊?

你要做的是迅速掌握業務知識和技能,首要考慮的是培訓、晉升、加薪制度是否健全。職場人只有在工作5-10年後才會逐漸體會到僵化體制對自己職業發展的負面影響。不要杞人憂天。

此外,誰說大企業缺乏挑戰?大企業只是在面對挑戰時成熟的應對機制,所以外界看起來波瀾不驚,正是這種完善的應對機制是缺乏經驗的職場新人需要學習的,與其去小公司收穫被虐出來的教訓,不如在大公司學習應對挑戰的機制,並享受戰勝挑戰的喜悅感。

2、以為小公司靈活,行動快

小公司確實靈活,確實快。然而靈活不見得是好事。初創公司多是摸着石頭過河,所以很多時候創始人都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只能東一榔頭西一棒的靈活騰挪。這對於職場人來說,想法多變的老闆和缺乏固定的戰略方向已經是噩耗。

如果攤在職場新人頭上,就會變得手足無措、甚至打擊我們的工作熱情:老闆安排A計劃,你花了一周時間做好準備,老闆說:嗯,先放一放,我們還是做B計劃吧。你什麼感受?

3、以為做初創企業的早期員工有紅利

大部分時候,即使你真選對了企業,你並不能堅持到紅利真正產生的時候。隨着公司的成長變革,新人進入、部門調整、併購收購,創始人都未必能留下來(喬布斯都被趕出過蘋果),何況一個普通員工?

期權,本來就很難給到剛畢業的新人。就算給你,就算公司發展一帆風順,公司一年融資一次不算慢了吧,4年才到D輪。上市?A股排隊排三年,美股港股也並不容易上市。你套現的日子遠着呢。

4、認為已經入坑,退出就吃虧了

能不能賭?能。是不是划算?我們心裡可能不清楚。很多時候,出色的小夥伴已經在初創公司荒廢了大量心血精力和青春年華,覺得付出巨大,走不划算,所以還抱着賭一賭的心態再等等。

心理學家做過研究,人們賭馬時,若當天虧損較多,快結束時常會將賭注下在希望不大的「馬」上。 因為他們試圖挽回損失。他們不是根據以前的結果或對未來的預期做出下注決定,而是根據當天自己已有的損失而做決定。

已經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沉沒成本。希望大家做職業發展規劃時,要從現在着眼,不要根據已經投入的資源做不理性的決策。

4、寫在最後

回到武大的妹子身上,吃飯間,她講述了自己的小公司歷險記:

剛入職,「最佳拍檔」創始人團隊就散夥了;

公司的全部資源只夠砸一兩個項目,無法承擔失敗的壓力;

跑路的創始人帶走一波親信,剩下的人壓力翻倍,薪資並沒有;

員工離職,各種扯皮剋扣工資補貼的醜事出來;

留下的創始人有個業餘愛好:騷擾漂亮的女下屬。

其實這許多吐槽,濃縮成一點就是:變數大,沒備選方案。向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環節出問題,全盤秒崩。

也有小夥伴問:大公司不收,只能去小公司,我該怎麼辦?

嗯,吃不上滿漢全席,難不成還絕食不成?可以去小公司,但也是要挑選:看小公司是否有靠譜背書。

客戶背書:挑知名企業的供應商或合作方

我們需要背書,企業也需要背書,能和知名企業合作,是對團隊專業性的認可。這種項目的認可,未來也能做背書:做不了大公司的人,但做過大公司的項目嘛。

4年前,我在一場全英文的營銷論壇上演講,我講完後恰好是可口可樂的中國區數字營銷總監分享,我聽了兩句,感覺這位姐姐無論是英語還是演講的能力,似乎都與我對可口可樂營銷總監的預期有差距,然後她補充了一句:加入可口可樂之前,我在廣告公司,杜蕾斯的微博就是我運營的。

在場營銷人立馬肅然起敬,這就說得通了,還有人輕聲「哦」了出來。

風投背書:挑B輪後的企業

另一個建議來自我互聯網行業的好夥伴布魯斯:跟着風投選公司。

風投也是初創企業的重要背書。好的風投會有最好的資源,投最出色的創始人(風投相比創始人背書更靠譜,年輕人看創業者的履歷是有光環的,而對投資人來說,一天可能要見幾十個創業者,不會為光環干擾,看得賊透)。

對風投來說,B輪是個比較重要的節點,天使輪和A輪相對比較隨便,虧錢也不會多。但到了B輪,風投會非常謹慎,會空降管理層,支持初創企業業務,同時節制創始人濫用權利,確保企業往既定的規劃方向發展。

所以B輪風投,往往是我們加入小企業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最後說明一下,我不是讓職場人完全封殺小公司,而是希望小夥伴在適當的年歲(建議30歲+)因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被小公司高薪溢價挖去;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天真和單純被小公司當成加班打雜的工具。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04 16:05:46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頭像
2023-10-26 08:10:41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