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同意你穿漢服?背後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複雜!

情感導師 802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唯有漢服和好姑娘,不可辜負!」 文/黎舞

最近和小夥伴們討論了一下網上有同袍吐槽自己穿漢服卻被父母反對的事情,所以寫這篇文章整理一下討論的成果。在分析成因之前,我想先把父母究竟在反對什麼的對象理理順,歸歸類。

01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排斥漢服、不代表就真的排斥漢文化或者漢民族。父母禁止你穿漢服,和滿清當年禁止漢人穿漢服,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回事。

父母就是再反對,也絕不會像滿清那樣命你「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父母反對穿漢服,並不是以要滅絕漢服文化為目的進行的。畢竟父母對待漢文化不存在仇恨,有的只是陌生罷了,在他們眼裡,漢服就等於古裝,是早就被時代拋棄的事物。

父母不同意你穿漢服?背後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複雜!

我最經常看到的同袍,在吐槽父母不讓自己穿漢服時,用來描述漢服的出現頻率最高的一些極為政治不正確的詞有「奇裝異服」「異類、怪胎」等等,總之就是極度凸顯漢服與現代社會、現代生活的格格不入。

其實同袍們在聽到這些詞的時候不必那麼快的就把它理解為上升到對漢族文化的排斥上,因為畢竟我們要記得,在父母這個年紀的人如果見到一個他們成長環境中從未接觸到的事物,引起一些反感是不足為奇的。

而漢服又是穿在身上的衣服,而且往往穿一件漢服還會配套的配備好妝發、配飾,所以給人的視覺衝擊比較明顯,所以也容易在諸多新鮮事物中成為最容易被推到風口浪尖的那個。

在60後、70後父母年輕時候成長的年代,老百姓物質貧乏、精神空白。首先人們身上穿的衣服幾乎都是相同制式的上衣褲子,顏色就是藍白灰,可能連性別都不用區分;再者,這幾代人成長的環境還是極度強調集體主義,強調服從的。這樣的環境中長期下來,人就會時刻被一種脫離集體的恐懼支配着,導致任何事都會不自覺的像平均值靠攏。

80、90年代雖然沒有漢服概念,但是我們可以找到很多那個年代拍攝的外國人來中國的照片。那種國人集體圍觀一個外國臉的場面,就依稀可以類比一下早幾年漢服運動剛興起的時候路人對漢服的圍觀。

所以可能在父母眼裡穿漢服就是和那個外國人一樣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異類」,只不過外國人是地域和國籍意義上的「異」,而漢服是時間和文化意義上的「異」。

02

第二也想說明的是,「父母不讓穿漢服」和「與父母發生矛盾隔閡」是互為因果關係,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單箭頭。

可能是處在這個特定的年齡時期,本來同袍和父母就存在很多互相不能理解、無法容忍的地方,平時又缺乏溝通,但是因為矛盾較小或者雙方都在忙於工作和學習等等原因而暫時壓抑下去了。而漢服作為一個對人視覺衝擊比較強的事物,就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點燃這個矛盾。不是漢服還可以是lo裝、水手服,總之就是父母認為可以歸類到「奇裝異服」類就是了。

所以說看起來好像是漢服引發了同袍和父母之間的強烈矛盾,實際上雙方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早已存在缺乏溝通理解的問題,「積怨」已久沒有途徑發泄,而漢服正好撞上了這個槍口。

如果不是漢服,衝突的爆發還可能是處於別的引爆點,早戀、打遊戲、成績不佳等等,只不過這些原因都早已被人們習以為常成為青春期必經的「成長的煩惱」來看待,見怪不怪,而當衝突的對象成為漢服這個新鮮事物的時候,就盲目認定為是漢服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諧。

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是,全天下可能只有父母會因為你穿漢服而罵你,因為你只有對父母來說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他們願意不惜犧牲和你一時的融洽關係而為你的長遠利益作考慮。旁人和你不是利益相關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非親非故」,他們如果不待見漢服,也只會在背後笑你是「那個穿古裝的傻逼」,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嘲諷一番,絕不會像父母那樣不計後果地、哪怕明知道會跟你產生強烈衝突也要阻止你穿漢服。會因為穿漢服而被罵,這說明你被關注着,被愛着。有句話叫關心則亂,一切事出皆有因。

「漢服好看、想穿漂亮衣服」因為這個理由而接觸漢服其實沒有什麼難以啟齒的。人皆有愛美之心,被漢服的外表吸引並不意味着就比被漢服的內涵吸引低出一等。

所以,當你終於穿上心心念念已久的漂亮衣服,期待別人的讚美的時候,而最先等來的卻是嘲諷、排斥甚至責罵,對誰來講都不會容易接受的,何況來自於自己最親的人。

有句經常聽到的話是這麼講的:「等你有了孩子你就明白了。」似乎一言以蔽之,不為人父母限制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

其實不然,自己生養孩子之所以會被很多人當作人生態度轉變的一個重大分水嶺,主要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可以幫一個人把一些無法通過一般常見的信息獲取途徑傳達的信息真正內化成自己的主觀認知,親身體驗確實能夠獲得很多無法通過讀書或者別人的說教而獲得的信息。這就是我為什麼認可「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古話成立所具備的合理性的原因。

然而,「方知父母恩」這句話對一個人的改變也是有限度的,態度和立場的適當轉換並不意味着信仰和價值觀的徹底叛變。如果生養個孩子就能讓一個人徹底贊同自己父母的全部價值觀,那麼可能歷史的車輪前進速度會更猛烈。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原則是亘古不變的,如果一個人堅持的某個信條前肯而後否,前擁戴而後非之,那只能說明這個人還是有私心的。

屠龍少年最終變成惡龍,不是說惡龍不應該被阻止,而是說你最初屠龍的目的究竟是為了救萬民於水火,還是貪念它腳底下踩的金銀財寶?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古往今來我們華夏民族的先賢們依照這條原則捍衛信仰的例子太多了。

大名鼎鼎的明末愛國抗清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有一個投靠了滿清政府的父親,鄭芝龍。1646年,鄭芝龍帶着他的其他幾個兒子北上投靠了滿清政權,鄭成功無奈之下只帶領了小部分士兵出走。

歷史證明,鄭成功的選擇是正確的。且不說他成為南明以後堅持抗清的最有效的力量,就拿他父親自己的錯誤決定來講,投敵叛國不僅沒有給他和其他幾個兒子帶來高官厚祿,反而遭遇了滿清背信棄義,攻打了鄭家的故鄉閩南,鄭成功的母親也在那場戰亂之中自縊身亡。

一個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連他的敵人都會尊重他。後來滿清天下已定,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滿清王朝反而開始嘉獎起當年那些明朝遺民來。康熙皇帝甚至為鄭成功寫了一副對聯這樣高度評價他:「四鎮多易心,二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真正的英雄,敢於在關鍵的時刻做出艱難的選擇。從道還是從君,從義還是從父,翻閱歷史,我們便有了自己的答案。

03

漢服運動時至今日也十六年了,不少資格老的同袍前輩們如今也為人父母,年齡在個位數的漢二代們越來越多。我相信這些目前已經為人父母的同袍在最初的那幾年穿漢服上街也沒少被路人白眼、被親友排斥、甚至被父母責罵,然而他們也沒有動搖,時間證明了他們的決心。

有一位大詩人KHalil Gibran曾經做過這樣一首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詩的大意就是說,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追求真實而獨特的自我,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然。

我尤其喜歡其中的一句話: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 You may strive to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tarries with yesterday. 一個人能限制住的是肉體,關不住的是靈魂。

爾能毀我身上衣,不能絕我復漢心!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是不贊同因為穿不穿漢服而和父母發生衝突呢?因為,一件事情正確與否只是一方面,而你如何把它傳達出去,又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方面。

我們宣傳漢服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不僅僅是在宣傳一件漂亮衣服,更重要的是傳承漢服背後的精神和文化,讓孔孟之道不絕、華夏道統不息。

如果因為穿不穿漢服的問題而導致同袍和父母發生激烈的衝突,怨恨起父母,嚴重影響了家庭感情,這就與漢服運動的初心背道而馳了。我相信不論是21世紀初那些醞釀復興漢服的漢本位前輩、還是明末清初誓死捍衛衣冠制度的民族英雄們都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有一個社會運動要求你和自己的血親斷絕關係、劃清界限為代價來證明你對該組織的忠心的話,那這樣的組織,你能有多遠就躲多遠吧。因為親情乃是基本的人倫底線,這個世界上古往今來,還沒有什麼理想高尚到能讓一個以斬斷人倫為代價去追求的。

04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斷章取義的引用孟子「三不孝」中的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眼中的第一不孝卻少有人提及。

實際上,孟子認為的第一不孝乃是「阿意曲從,獻親不義。」也就是說,明明父母有大是大非上的錯誤認識,你還一味順着他們、阿意逢迎,表面上雖然使父母時刻和顏悅色、心情愉悅,但是卻眼看着父母陷入不義、不做任何努力去規勸、去挽回,這就是孟子眼中的不孝第一。

所以,不知道漢服背後的意義固然是父母的無知,但是一遍都不願意解釋的話就是你的不對了。我們也不必像滿清編纂的《弟子規》那樣不問是非、不論曲直,一切以哄父母開心為標準。畢竟,21世紀的漢服運動也為正本清源而來,除盡那愚忠愚孝的殘留。

在【父母不准穿漢服】這件事情上,看似是兩代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接納程度不同造成的衝突,實際上乃是兩個時代、兩種價值觀之間的衝突。

在中國大陸,5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人,也就是說所有目前年過六旬的老人,幾乎都是毛和共產主義的狂熱信徒。60、70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其實文革發生的時候年紀尚小,等他們到了上學和形成自己三觀的年紀,就開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了。

而漢服運動產生的時代背景與這兩者都不同,漢服運動脫胎於民族主義情懷,是中國人對自己固有傳統文化的懷戀、對漢族身份認同的追尋和民族意識的覺醒共同促使了漢服運動的產生。

漢服運動的參與者,從一個寬泛的意義上講就是民族主義者,民族主義這個強烈的情懷和信念也會成為未來二三十年(也正是我們80後,90後,00後長大成人承擔社會責任的年代)主導中國社會變革的深層因素。

而60後,70後夾在兩種信念之間,他們什麼都不信仰,只信錢。他們人生一切的幸福和成功都是與物質金錢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多少錢一斤?」是他們衡量世間一切有價值事物的標準;「能不能當飯吃?」又是決定他們是否開始衡量的門檻。這幾代出生的人如果現在還有真理想主義者的話,那麼出國移民、遠遁他鄉;要麼只能潦倒一生,鬱郁不得志。

而我們也不能說這種思想錯誤,每一代的思想都是相應時代下產物,不能評論是非對錯。只是歸根結底,本文想說明的無非就是一點:

父母不同意你穿漢服,表面上是對衣着選擇的寬容程度不同,實則是兩種人生觀、價值觀乃至信仰追求之間的衝突。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為這件事與父母發生衝突。這是一種不可解的衝突,實在是得不償失。

願你我都是那穿起霓裳羽衣能翩翩起舞

擼起袖子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拔下簪子束起發冠能戰鬥的華夏漢姑娘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6 22:08:52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7-25 09:07:4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1-14 12:01:08

求助

頭像
2023-11-14 08:11:45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