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語文試題解析

情感導師 678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筆從戎,李時珍懸壺濟世,林則徐虎門銷煙……每當中華民族處於艱難之際,總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眾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野火沃土,,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奮鬥史。

A. 以身許國 多難興邦 不屈不撓 B. 以身試險 多難興邦 不卑不亢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語文試題解析

C. 以身許國 一言興邦 不卑不亢 D. 以身試險 一言興邦 不屈不撓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把握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

以身許國:把自己的身體獻給國家,指盡忠報國,臨難不顧。以身試險:試着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處主語是「志士仁人」,指他們挺身而出為國效力,故選「以身許國」;

多難興邦: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一言興邦:指關鍵人物的一句話能影響大局。此處根據「每當中華民族處於艱難之際」「野火沃土」可見,是指中國歷史上多災多難而百姓奮發圖強,使國家強盛,因此選「多難興邦」;

不屈不撓: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不卑不亢:形容人說話辦事有恰當的分寸。此處根據前文「每當中華民族處於艱難之際」可見,是指面臨困難和挫折不屈服,故選「不屈不撓」。

故選A。

【點睛】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

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範圍,搭配的對象;

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後語境,儘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

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係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複的現象。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______,________。而雨絲風片,煙波畫船,人影衣香,赤欄小橋,遊覽應以舟行最能體會到其中妙處。

①白塔與五亭橋分占圓拱門內

②回視小金山

③所謂面面有情,於此方得

④最巧是從小金山下沿堤至「釣魚台」

⑤又在另一拱門中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⑤④①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③②⑤①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形式為語句銜接排序題。解答此類題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係,前後文之間的相互的提示和照應。認真閱讀語句,明確體裁和中心,明確材料結構,理清答題思路,抓住語言標誌,把握句子間的邏輯關係,運用語感檢驗,確定正確答案。

④的「最巧」與前句「妙在巧」有呼應關係,要排在第一位;②有「回視」,可見要先看了正面的景物才能有「回視」,不能排在第一位;據此排除AB;

①中的「圓拱門」與②「回視小金山」、⑤「又在另一拱門中」語意連貫,即先看「圓拱門內」白塔與五亭橋二景,再回看「另一拱門中」的小金山一景,這三者必須連接在一起;

③中「於此方得」是對前文的總結,應排在最後,排除D項。

故選C。

【點睛】解答語句排序題,首先要分析判斷哪兩、三個句子是不能分開的,要抱成一團的;然後再看「團」與「團」之間存在怎樣的先後順序;要看語句的表達是否合乎規範,語意是否明確;排列語句順序的時候,還要做到詞序恰當,詞句之間關聯、照應恰當,進而看語句與所在語境是否協調。把握了以上幾點,解起題來就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了。

3.某校高三年級舉行線上成人儀式後,同學們紛紛點讚、留言,相互勉勵。下列留言所引古詩文,不得體的一項是( )

A.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尚書》)

B.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李白)

C.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D.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詩句名言理解能力與綜合語言表達能力。主要考查語言運用準確、得體的能力。首先讀懂題干要求,分析題干所給的語境,再閱讀每個選項,理解選項語句的含義,分析其是否適合題干語境。

A項,「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意為: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貪圖享受。用來鼓勵同學勤奮學習,引用得體;

B項,「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意為:作草就要作蘭草,作樹就要作松樹。這是鼓勵同學要有蘭草般的高潔,松樹般的堅定品質,引用得體;

C項,「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墮寸功」意為: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着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這是勉勵同學珍惜光陰的,引用得體;

D項,「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意為: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這是勉勵暮年之人要老當益壯,自強不息,放在青春學子身上不合適。

故選D。

4.對下面「中國互聯網發展階段簡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自1994年融入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以來,中國網民數量不斷增加,互聯網普及率現在已經超過50%。

B. 中國互聯網經歷了電腦互聯、移動互聯後,當下已進入智能物聯網時代,其聯結主體是物與人互聯。

C. 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互聯網的應用形式日趨豐富,目前的代表性應用有雲、短視頻、VR、AI等。

D. 中國互聯網從模仿與追隨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甚至有所超越。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圖的類型,本題是表格;然後明確題干要求;本題要求選出對表格理解不正確的一項,要仔細閱讀表格,根據選項一一對照分析,得出答案。

B項,「其聯結主體是物與人互聯」錯誤;根據表格第三行最後一欄可見,「智能物聯網」的聯結主體是「物與物互聯」。

故選B。

【點睛】所謂「圖表」,是指表示各種情況和註明各種數字的圖和表的總稱。高考卷中出現的圖表類材料有流程圖、表格、柱狀圖、曲線圖、餅狀圖等。這種題型一般是提供一個或多個圖或表,然後設置一到兩個題目,題目內容或者是要求描述某種情況,或者是得出一個結論,或者是提出一條建議,或選取對圖表解說錯誤的一項。應該先讀懂圖表,關注數據變化,再結合題干要求分析作答。

二、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外大母趙太夫人行狀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喪母,外大母每見不肖,輒淚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兒飢否?將無寒乎?」輒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煢然弱子乎,無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壯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趙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間徙公安,遂占籍。四傳為處士文深,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同里,雅相歡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狀,曰:「是真我家婦。」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贈中憲公性嗜飲,日偕諸酒人游,顧以生計蕭疏,不無阻酣暢也。自有婦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幾,取辦咄嗟。諸故酒人驚相語:「前從夫夫飲,且少鮭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視其囷篋而索然若故,然後乃知太夫人嗇腹龜手適舅姑,心力竭矣。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則盡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醫,醫無問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絕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餘年,而語及輒涕。居嘗語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貧而好施也。若所以有茲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孫無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領鄉書,丙辰成進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從京師,為置側室高,禮訓慈育,閨內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鮮麗服。丙寅,方伯公僉憲江西,時長憲者喜敲扑,公庭號楚聲不絕。太夫人聞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難續,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為之改容曰:「請佩此言當韋。」戊寅,方伯公以大參備兵通、泰,尋由河工超遷河南右轄。未幾,轉左。日夜期會簿書間,力漸耗。太夫人時時風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鶴以飽,夫豈其無雙田之毛,東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謂拂衣者難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難!」而癸未需次調補,竟請告歸,從太夫人意也。居嘗語諸子曰:「爾父累俸,稍拓田廬,然不盡與爾曹,而推以贍族,亦惟是念祖父之餘,不可專食也。爾當識此意附譜後,絕孫曾他腸,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語識大義類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義不敢飾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隱也。惟慨惠之銘,以肉百年骨,則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選自《白蘇齋類集》,有刪節)

5.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且泣且拊曰 拊:撫摩

B. 自有婦卜太夫人 卜:選擇

C. 然後乃知太夫人嗇腹龜手適舅姑 適:出嫁

D. 太夫人時時風方伯公 風:勸說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親,幸賴外祖母的呵護,母愛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

B. 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父親的好友十分欣賞,命其子前來求親。

C. 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時,因於公務繁雜,後順從妻子的意願而選擇了辭官歸里。

D. 作為外孫,撰寫外祖母的行狀,袁宗道既不敢虛美外祖母,也不願隱瞞外祖母的美德。

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則盡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醫,醫無問遐近。

(2)爾當識此意附譜後,絕孫曾他腸,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8. 趙太夫人平居言語中的「識大義」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答案】5. C 6. B

7. (1)不久,婆婆錢恭人患病且日趨嚴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飾交給丈夫,讓他去請醫生,不管醫生是遠是近。

(2)你們要把這個意思記在家譜中,杜絕後世子孫的其他念想,讓我們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8. 心繫幼孤,疼愛後輩;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寬仁善良;關心丈夫,淡泊名利。

【解析】

【5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可以根據詞語在文言語句中的位置,確定它的詞性,根據詞性並結合語境進行推斷其意義。有的詞可分析結構輔助推斷詞義。同時要考慮詞類活用現象。本題要求選擇「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C項,適,動詞,去、往。句意為:這之後才知道太夫人餓着肚子,不顧天氣寒冷去往公婆那裡。

故選C。

【6題詳解】

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譯錯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題要求選擇「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B項,「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父親的好友十分欣賞」說法有誤。原文中說「因悉太夫人勤慎狀,曰:『是真我家婦。』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所以提親下聘禮的原因應是清楚趙太夫人勤勉謹慎的人品。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題關鍵點有:

(1)「無何」,不久、沒多久;「嬰」,纏綿疾病、患病;「亟」,含有急迫之意,這裡指病情嚴重;「斥」,拿出;「俾」,讓;「無問」不論;「遐近」,遠近。

(2)「爾」,你們;「識」,通「志」,記;「絕」,動詞,斷絕、杜絕;「他腸」,異心、惡意;「食」,靠着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食此土」,省略句兼狀語後置,(於)此土食。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然後翻譯並理解文章內容,梳理主要的事件,根據要求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結合語境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最後分類整理並加以概括。

首先,審題要抓住「平居言語中」「識大義」兩個關鍵點。然後回歸原文,梳理主要事件並勾畫描寫平居言語的語句進行分析。整體閱讀文章可知,文章主要通過敘寫趙太夫人對待外甥、對待公婆、對待丈夫的事件,來展現其形象特點。對待「稚年喪母」的外孫,結合語句「外大母每見不肖,輒淚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兒飢否?將無寒乎』」分析可知,太夫人心繫幼孤,疼愛後輩。結合語句「即逮今五十餘年,而語及輒涕。居嘗語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貧而好施也。若所以有茲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孫無忘先姑哉!』」分析可知,太夫人不僅對待公婆盡心竭力,而且還教育孩子要不忘祖德,施惠於人。結合語句「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難續,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已一快也」分析可知,太夫人是一個善良的人,珍惜生命,寬仁悲憫。結合對丈夫勸導的語言「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鶴以飽,夫豈其無雙田之毛,東湖之水」分析可知,太夫人關心丈夫身體,對功名利祿很是淡然。最後,結合以上分析,從四個方面概括她的「識大義」的表現。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覆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天啊,天啊!為什麼這麼快讓我的外祖母去世啊!我太傷心啊!不孝孫宗道,幼年喪母,外大母每每見到我,總是淚水止不住地流,一邊流淚還一邊撫摸着我說:孩子餓嗎?感覺冷嗎?就取來衣服給我穿上並餵我食物。所以我即使是孤單一身的幼兒,也和在母親膝下成長沒有差別。如今我已長大成人,可外祖母在哪裡啊?悲傷啊,悲傷啊!

太夫人姓趙,她的先祖是江陵人,景泰年間搬遷到公安縣,於是在此入籍定居。四方傳言先祖是處士為人思慮周密,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住同一里巷,平素相交甚歡,因此詳盡的知道太夫人勤勉謹慎的情狀,說:「這實在就是我家的兒媳。」於是命方伯公前去下聘禮提親。贈中憲公生性好飲,每日和諸酒友一起飲酒交遊,不過因生活狀況不景氣,有些人拒絕和他酣暢地飲酒。自從選擇太夫人做兒媳,鮮美柔滑的食物擺滿几案,置備迅速。那些原來的酒友吃驚的互相說:「先前同那人飲酒,還很少有菜餚,如今為何突然就呈現和樂的樣子?」於是看遍他家穀倉及箱子卻像原來一樣空乏,這之後才知道是太夫人餓着肚子冒着寒冷去到公婆處,盡心竭力地侍候。不久,婆婆錢恭人患病且日趨嚴重,趙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飾交給丈夫,讓他去請醫生,不管醫生是遠是近。錢恭人不吃東西,外大母也跟着不吃。錢恭人臥床不起,太夫人內心的哀傷可想而知啊。這些事到如今已有五十多年,但提到這些還總是落淚。平素家居曾告訴兒子說:「我們如今生活富足了,所以能樂善好施罷了,不像她老人家雖貧窮卻好施。你們之所以有今天,如果沒有她老人家的品德不能達到今天的地步,你們做子孫的不要忘記她呀!」

乙卯年,方伯公考取得鄉試中式,丙辰年成為進士,己未年便官至比部郎。太夫人跟從着來到京師,為照顧生活起居,教導撫育子女,家中和美。四年裡,沒有置辦過一件鮮明艷麗服飾。丙寅年,方伯公任江西僉憲,當時的長官喜歡用刑具,公庭上哀嚎聲不斷。太夫人聽到了,面帶憂傷地說:「他們的怒氣很容易消解,但受刑人的生命卻難以延續,況且怎麼能用別人的灼骨之痛,來博取自已的一時之快呢?」方伯公聽後為之動容說:「請隨時拿這話在違背它時提醒我。」戊寅年,方伯公因為參與駐守通、泰的軍隊政事,不久由河工越級升遷為河南右轄。不久,轉任河南左轄。日夜置身文書簿冊中,體力逐漸耗損。太夫人常常勸告方伯公:「該要休息了!當下不能焚琴煮鶴(這裡指糟蹋身體)來求溫飽,你難道沒有到雙田種莊稼,喝東湖水的打算?」方伯公曰:「你所說的隱居生活是讓妻子兒女生活艱難,你如果這樣說又為難什麼呢!」癸未年需依官員等第調任官職,最終請求告老回鄉,順從了太夫人的意願。平素家居曾對兒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多年享受俸祿,稍微擴充了家裡的田地房屋,但這些不會全給你們,而要推讓來贍養整個家族的人,也只有這樣除顧念你們祖父之外,也讓你們明白不可以獨自享有這些。你們要把這個意思記在家譜中,杜絕後世子孫的其他念想,讓我們族人能夠世世代代依靠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素家居的話語就像這樣識大體。

不肖孫兒宗道,是太夫人的外甥,從大義上講不敢虛美外祖母的行為,然而也不願隱瞞外祖母的美德。只有不吝嗇地把她的事跡用文字記下來,使她的精神長存,就是舅父家的大幸,也是宗道的大幸。

三、古詩詞鑑賞(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蘭陵跡已陳①,為傳謠俗記州民。

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②相仍市井貧。

常恐勞人輕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輪。

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

【注】①蘭陵:古地名,詩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詔沈康知常州。②廚傳:古代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

9. 如果你是沈康,通過這首送別詩,你會得到關於常州的哪些信息?請簡要分析。

10. 詩歌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9. 由「田疇薄」「市井貧」等可知農事荒廢,民生艱難;由「廚傳相仍」可知官場徒悅過客,不恤百姓;由「荊溪兩岸春」可知自然風景優美。

10. 對常州百姓得到一個優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對常州治理未能盡如人意的惆悵之情;對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許之情;對常州秀美山水的喜愛之情。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以及對內容的篩選概括能力。解答時首先要結合題目、注釋、作者等信息通讀全詩,把握詩歌大意;然後仔細閱讀題干要求,根據題干提示篩選出與之有關的句子或短語,最後分點作答。

本題題干要求是從詩中找出與「常州」有關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相仍市井貧」一句,溝渠已經半廢,土地貧瘠,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廚傳還在,但是百姓生活卻依舊貧困,由「田疇薄」「市井貧」可以概括出「農事荒廢,民生艱難」;由「廚傳相仍」可知官場徒悅過客,不恤百姓;另外從「白屋」一詞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貧窮」,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無色彩裝飾,故名;從「最憶荊溪兩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風景優美。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於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繫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

詩歌后兩聯提到的「話此」,要聯繫上文來看。「勞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輪」是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車子,這裡指代沈康的到來;「忽逢佳士得朱輪」大意是「忽然聽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達了常州百姓對沈康這個優秀的父母官到來的期待和歡迎;其實這是作者委婉地表達對沈康的勉勵,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負百姓的盼望,這是對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惆悵」寫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時的心情,表達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對常州治理未能盡如人意的惆悵之情;後句「最憶荊溪兩岸春」,想到常州的美景,表達了對常州的難捨和懷念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離與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2)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3)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4)秦愛紛奢,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水調歌頭》)

(6)峰巒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

(7)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____。(《詩經 衛風 木瓜》)

(8)無情未必真豪傑,___________________。(魯迅《答客誚》)

【答案】 (1). 紉秋蘭以為佩 (2). 鍥而不捨 (3). 劍閣崢嶸而崔嵬 (4). 人亦念其家 (5). 何似在人間 (6). 波濤如怒 (7). 報之以瓊瑤 (8). 憐子如何不丈夫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的默寫能力。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字不一定有多複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藉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如「紉」「鍥」「崢嶸」「崔嵬」「瓊瑤」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五、現代文閱讀(一)(15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少 男

劉慶邦

春節剛剛過去,地上還到處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們見面互相說的是「年又跑遠了」之類的話,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氣。

河生兩隻手往兩隻襖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牆外的一顆苦楝樹下。從遠處很難分辨出他的實際年齡,只有走近了才會看清,他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他鼻子飽飽的,臉蛋兒鼓鼓的,一切還沒真正長開,只是他的眼神有些憂鬱。

他剛剛聽說了姐姐定親的事,姐姐定親,就意味着姐姐將變成別人家的人,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裡的長子,父親去世後,在母親的鄭重提議下,戶主換上了他的名字,從此他開始長心了,有事無事蹙着眉頭。在弟弟妹妹眼中,他儼然一副小父親的樣子。

河生從剛會走路時,就由姐姐領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樹摘果,下河摸魚。若是誰敢欺負他,姐姐躍起來就跟人家廝打。他到了上學年齡,母親就不許姐姐再上學,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學後,天天到地里薅草,並用賣乾草的錢補貼家用,或留着給河生交學費。姐姐定親的事讓他情緒低落,沉悶,還有一些傷感。姐姐不定親就不行嗎?幹嗎非要定親呢?

後來,河生偶爾聽人說姐姐對象是河對岸那個村的,他還記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覺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腳的很,他在心裡發誓,只承認姐姐,絕不承認姐夫。

夏天的一個午後,河生跟同村的一幫人去河裡摸魚。到了河邊,河生猶猶豫豫,沒有下水。不知為什麼,他總是有些擔心,擔心那個人會突然從逮魚的隊伍里冒出來。真是怕鬼有鬼,他聽到了有人喊那個人的名字。那個人果然出現了!不僅出現了,還捕到了一條很大的黑魚。河生趕緊躲到了一叢蓖麻下面的陰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對他說:「河生,你看,那個捉到黑魚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樣他會無地自容的。嘈雜的人群漸漸遠去,河生還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動。他熱得滿臉通紅,胸口出了不少汗。說實在話,那個人個頭不低,身體結實,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沒想過姐姐應該和什麼樣的人定親,也許配得上姐姐的人還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魚的人這樣的。

回到家,姐姐問了一句:逮魚的有沒有外村的人。河生一聲不吭,裝作沒有聽見姐姐的話,裝作被太陽曬得有些頭蒙,躺在床上閉着眼,連嗯一聲也沒嗯。過了一會,河生悄悄起來,從窗戶里側往外一看,姐姐正獨自坐在樹蔭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葉,手捏着含在嘴邊,一副不辨榴葉是何葉的樣子。河生想,他對姐姐做得是不是過分。他有些後悔,有心跟姐姐說一句話,又想不起說什麼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親建議,給河生做一條洋布褲子。河生說不要,連姐姐還沒捨得做一條洋布褲子,他怎麼好意思花家裡的錢呢?姐姐又說,學校里那麼多女同學,別人家笑話呢。布買回來,姐姐比着河生的身體裁好,一針一線地縫製。河生看見姐姐縫褲子,想起姐姐說的關於女同學的話,心裡悄悄泛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東西,有些柔軟,有些滋潤,還有漫無邊際的憂愁……

到了秋後,原來跟姐姐訂親的那個小伙子,到外地參加工作了一段時間後,讓家裡人替他退親。起初,河生並不知道退親的事,只是發現姐姐做好了飯,卻不吃,在母親的再三勸說下,才端起飯碗,卻在剛端起碗的時候,眼淚就湧出來。在聽准了退親的事之後,他就像被當頭砸了一磚頭,頭髮空,腿發軟,小臉頓時變得蒼白。河生覺得,這件事不僅對姐姐是一個侮辱,對母親、對他、對他們全家都是一個嚴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這樣無理地對待姐姐,實在讓人憤恨。河生真想為姐姐出這口氣,出氣找不到對象,他就轉向了委屈。他無端地想,父親去世後,一切責任都是他這個長子擔着,他這個長子當的是什麼!

這回輪到河生不吃飯了。母親問他心裡到底有什麼事,他只說不餓,不想吃。母親氣得要打他,沒打成,自己先哭了。母親哭的時候提到了父親,對父親有所埋怨,說他們父親要是還活着她哪至於遭這麼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個大包,母親的話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雖然咬着牙對自己說,我是長子,我不哭,可他到底沒能咬住,嗷的一聲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會就不哭了,他心裡突然升起一個莊嚴的念頭:從今以後,我要好好讀書……

(選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刪改)

12.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氣」,既指人們對年節氛圍漸淡的失落,同時也暗示了河生聽說姐姐訂親之事後的失落心情。

B. 母親在父親去世後將戶主名字換成了河生,這一情節說明母親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也表明她對河生寄予了厚望。

C. 在看到「那個人」逮到黑魚後,河生躲了起來,這是因為河生不喜歡「那個人」,也因為自己沒有逮到魚而感到自卑。

D. 小說在刻畫河生的形象時,着重描寫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反映了他細膩的情感變化,展現了他的成長過程。

13. 請簡要分析姐姐這一人物形象。

14. 請探究小說結尾畫線句中作者的情感態度。

【答案】12. C 13. 從不讓別人欺負弟弟、給弟弟做洋布褲子等,可見她是一個關心弟弟、呵護弟弟的好姐姐;從接受退學決定、賣乾草補貼家用等,可見她是一個吃苦耐勞、體貼家人的好女兒;從訂親後坐着出神、打聽摸魚的人、被退親後流淚等,可見她是一個情感細膩、內心自尊、嚮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14. 對河生遭受挫折又無能為力的同情;對河生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讚許;對河生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這一價值觀的認同。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鑑賞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此類試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範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後逐一將每個選項回歸原文,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C項,「也因為自己沒有逮到魚而感到自卑」錯誤,從文中「河生趕緊躲到了一叢蓖麻下面」「到了河邊,河生猶猶豫豫,沒有下水」可知,他根本沒有摸魚。「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對他說:『河生,你看,那個捉到黑魚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樣他會無地自容的」可見,主要是他不願意當眾承認有這樣一個姐夫。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明確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畫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分析人物形象時先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梳理出文章情節;然後在具體情節中分析形象特點,分析時從人物身份、職業,正側面描寫,環境描寫,以及作者傾向和他人評價入手,準確全面的理解人物特點;最後選擇準確的詞語,結合內容分析作答。

「從剛會走路時,就由姐姐領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樹摘果,下河摸魚。若是誰敢欺負他,姐姐躍起來就跟人家廝打」「姐姐向母親建議,給河生做一條洋布褲子」「姐姐比着河生的身體裁好,一針一線地縫製」,可見,姐姐始終關愛呵護弟弟,心靈手巧又聰明能幹;

「母親就不許姐姐再上學,姐姐很快就理解了」「退學後,天天到地里薅草,並用賣乾草的錢補貼家用,或留着給河生交學費」可見,她是一個善解人意、懂事體貼,能吃苦耐勞的好孩子;

從「姐姐問了一句:逮魚的有沒有外村的人」「姐姐正獨自坐在樹蔭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葉,手捏着含在嘴邊,一副不辨榴葉是何葉的樣子」「姐姐做好了飯,卻不吃,在母親的再三勸說下,才端起飯碗,卻在剛端起飯碗的時候,眼淚就湧出來」可見,姐姐感情細膩,憧憬着愛情與婚姻,希望有着美好的生活,卻被殘酷的現實打擊,她有着強烈自尊心,也是一個命運悲苦、值得同情的女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探究結尾的意蘊和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這類題目有啟發性,更容易讓考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本題探究的是小說文本結尾的藝術效果的分析。先要明確小說結尾的形式,再從結尾的技巧、對情節的安排、人物塑造、主題的表達作用、作者的創作意圖及讀者的閱讀感受等角度來回答。

「他哭了一會就不哭了」是河生心中已經有了主意,即「升起一個莊嚴的念頭:從今以後,我要好好讀書」;「不哭了」其實是一個孩子意識到哭泣對於事情並沒有任何幫助,無力扭轉家庭與姐姐被退婚的命運的時刻,小小年紀就不得不認清現實並打算扛起家庭重任,體現出作者對他的心疼與同情;

這是河生從幼稚轉向成熟的標誌,他從原來「有事無事蹙着眉頭。在弟弟妹妹眼中,他儼然一副小父親的樣子」的自以為有擔當,實則不肯承認有一個姐夫,無法接受姐夫退親行為的幼稚,轉變為一個懂得如何真正保護姐姐,保護家庭的男子漢,那就是自己努力讀書,振興家業,讓母親和姐姐再也不用受他人委屈;河生的成長儘管仍只是微小的一步,但他的覺醒是終於明白什麼事是自己切實可以去做的,這種「不哭了」而懂得採取實際行動的轉變,充滿作者對男孩終於成長,能夠扛起家庭責任的欣慰與讚許之情;

同時,河生想要通過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改變家庭和姐姐的命運的打算,也寄寓着作者對他的選擇的道路的認同,以及對他們一家能擁有美好未來的無限期望。

【點睛】人物形象分析類做法即通讀全文,把握與人物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人物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把握人物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態度與評價;把握人物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篩選歸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特質、與眾不同之處等)。要概括與主要情節和主旨相關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注意各點之間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題時要先概括然後結合文章,列舉出能表現該種性格的事例。

六、現代文閱讀(二)(1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談詩歌朗誦

朱光潛

近來聽到一些詩人、演員、業餘愛好者朗誦了許多舊體詩和新詩,其中風格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占優勢的風格是用演員念台詞的聲調和姿勢。那慷慨激昂的調子,有時不完全與詩歌的內容相稱。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人民為什麼愛詩歌?理由也許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詩歌具有音樂美。這個道理從我國一些傳統劇種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許多舊劇的台詞並不那麼完美,可是演唱起來,卻有極大的迷人的力量。不妨把《霸王別姬》《林沖夜奔》的台詞改成白話,請最好的演員用話劇的方式去表演,那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話劇本不要求語言的音樂化,而詩歌按照它的本質卻要求語言的音樂化。誦詩如果不見出語言的音樂美,那就很難把詩的韻味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浸潤到聽眾的心靈深處,使他們可以優遊涵泳,長久受用不盡。在我看來,朗誦詩歌是不宜用演話劇念台詞的聲調和姿勢的。

理想的詩歌朗誦,必須要既能表達感情,又有音樂美。其中,表達感情是基礎,順着自然的傾向,是自發的,傾瀉的,無控制的,容許金粒與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規律的要求卻是自覺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揀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這樣通過音律形式對思想感情的洗鍊、節制和熔鑄,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經過形象化和音樂化而洗鍊和提高的思想感情。對於朗誦詩歌來說,做到這一步,才能算到表達感情與音樂美的統一。

這只是理想。要實現這種理想,還要憑實踐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獲得。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項重要的事是向民族傳統學習。我國歷代詩人都特別重吟詠的功夫,過去詩文評家教人讀詩,也強調要懂詩就必須學會誦詩。有人甚至以為一個人如果不會誦詩,即對詩「終身為門外漢」。傳統的舊詩朗誦有一個特點,就是把聲音拖長。《書經》裡就已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的說法,「永言」就是《樂記》裡所說的「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式的朗誦能維持到兩千年左右,不能單是憑習慣的惰力,因為詩歌所要表現的情調是比較深永的,低徊往復的,走曲折線而不是走直線的,所以表現方式也要有相應的低徊往復和曲折。長言才能在低徊往復之中把詩的「意味」「氣勢」「骨力」和「神韻」玩索出來,咀嚼出來,如實地表達出來。假如這個看法略有一些道理,我們也就可進一步認識到詩歌的朗誦不宜用演話劇念台詞的辦法。

目前詩歌朗誦不少是側重表達感情的,有時是近於表演的。在節奏上大半不但不是「長言」,而且比語言的自然節奏還要快一點,急促一點,低徊往復的少。這和我們過去朗誦的傳統有很大的距離。責任當然不能完全在誦詩人,毛病恐怕大半還是在詩本身。如果詩本身見不出音樂美,誦詩人當然就不能憑空添上音樂美。這就要求詩人們在語言和音律上多下更嚴肅的功夫。詩歌朗誦已經把詩歌的語言和音律問題很突出地提出來了。

(有刪改)

15.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傳統戲曲中的台詞與話劇台詞要求不同。

B. 朗誦中低徊往復是表達深永情感的需要。

C. 過去的詩文評家認為誦詩是懂詩的前提。

D. 舊詩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長言來彌補的。

16.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頭直接指出了詩歌朗語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出了全文的論題。

B. 文章舉《霸王別姬》之例,是為了說明演員在傳統戲曲表演中的作用。

C. 未經音律形式的洗鍊、節制和熔鑄,詩歌朗誦表達出的感情易流於生糙。

D. 詩歌朗通的成敗不完全取決於朗誦者,詩歌本身的音樂美也非常重要。

17. 如何糾正詩歌朗誦中「演話劇念台詞」的傾向?請簡要概括。

【答案】15. D 16. B

17. 體現出詩歌語言的音樂美;做到表達感情與音樂美的統一;向民族傳統學習,借鑑「長言」。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原文內容的能力。常見錯誤點和設題類型做到心中有數,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錯的,一定要深入細緻分析比較,靈活理解變通思考。總之要靜下心來耐心地仔細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類型,平時應該積累易錯類型及常見問題,比如判斷絕對,時態有誤,雜糅、遺漏、多餘信息,偷換概念等等。本題屬於詞語理解錯誤。

D項,「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長言來彌補的」錯誤,原文「言之不足,故長言之」的意思是言語說話不足以表達,所以用拉長聲調歌唱來表達。而不是「舊詩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長言來彌補的」。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這種題,通常是先整體把握文意,獲取作者的觀點或態度;然後根據選項的表述,仔細地推敲和琢磨。解答此類題目,還要明確題乾的要求,即選擇「正確」或「錯誤」「一項」或「兩項」的要求,如本題「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

B項,「是為了說明演員在傳統戲曲表演中的作用」錯誤,是為了說明「詩歌具有音樂美」;從第二段「理由也許有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詩歌具有音樂美。這個道理從我國一些傳統劇種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可見。

故選B。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結合文中相關信息進行概括,根據題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篩選關鍵信息,分點概括作答即可。

從「詩歌具有音樂美」「詩歌按照它的本質卻要求語言的音樂化。誦詩如果不見出語言的音樂美,那就很難把詩的韻味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浸潤到聽眾的心靈深處,使他們可以優遊涵泳,長久受用不盡」可見,首先要理解詩歌語言的音樂美,把詩的韻味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從而進入到聽眾的心靈深處,使他們長久受用不盡;

從「理想的詩歌朗誦,必須要既能表達感情,又有音樂美。其中,表達感情是基礎……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規律的要求卻是自覺的,有控制的……通過音律形式對思想感情的洗鍊、節制和熔鑄……是經過形象化和音樂化而洗鍊和提高的思想感情……才能算到表達感情與音樂美的統一」可見,其次,必須要使詩歌表達感情與音樂美達到統一,在理解詩歌感情的基礎上,以自覺、有控制的音律對思想感情進行洗鍊、節制和熔鑄,從而達到思想感情與音樂美的統一;

從「要實現這種理想,還要憑實踐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獲得……其中一項重要的事是向民族傳統學習……懂詩就必須學會誦詩」「傳統的舊詩朗誦有一個特點,就是把聲音拖長……詩歌所要表現的情調是比較深永的、低徊往復的,走曲線而不是走直線的,所以表現方式也要有相應的低徊往復和曲折。長言才能在低徊往復之中把詩的『意味』『氣勢』『骨力』和『神韻』玩索出來,咀嚼出來」可見,還需要進行實踐,並向民族傳統學習舊詩吟詠的方法「長言」,用低徊往復的表現方式把握詩歌中的「意味」「氣勢」「骨力」和「神韻」。

【點睛】篩選信息歸納要點,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信息提取出來,然後將文中相關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並加以整體處理。歸納內容要點的途徑,在具體的文章中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概括性的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時,要提取精要,獨立歸納。有的文章,雖然有概括力強的語句,但與試題要求歸納的角度不一致,這時,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範圍,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歸納概括時要注意,儘可能用原文中的詞語作歸納。要注意防止要點遺漏。

七、現代文閱讀(三)(1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稻米傳奇

文慧

誰是稻米的最早馴化者?對於這一問題曾一度眾說紛紜。瑞士的植物學家阿方斯·德康多爾,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於印度。雖然他也曾提過,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國,水稻作為「五穀」之一很有可能已經被種植,但因為在印度被發現的栽培品種更多,所以彼時流行將印度定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國南方各地發現的稻種數量已經與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產於中國的發聲就開始日益響亮起來。20世起70年代,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村發現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遺址備受矚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國稻米由印度傳入的說法,證明中國才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另一方面,人們發現早期的中國在黃土高原地區農耕文明發源較早的同時,其南方也開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農業文化。2011年,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開展了一項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時間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點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在這裡,野生稻米被馴化為粳稻,中國的粳稻隨後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與恆河流域的野生稻雜交之後變成秈稻,後又傳回中國。由此,中國水稻種植起源說算是鐵板釘釘,華夏祖先才是最早馴化野生稻的人。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為稻米種植帶來勃勃生機。跟隨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還有他們先進的種植技術,這些技術與南方的濕潤氣候與豐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蠻荒之地變成萬頃良田。經過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斷經營和開發,江南的稻米逐漸成為維繫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說,中國稻米的栽種史是一部經濟和文明的發展史。從人口歷史數據來看,北宋以前中國人口數量從未超過6000萬,與之對應的,是從商周時期到漢唐時期中國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隨中國歷史上幾次人口南遷帶來的南方土地開發,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特別是從11世紀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傳入中國,與本地的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產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億的大關。隨着歷史進程中人口的遷徙和流動,以稻米為基礎的長江文明與黃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輝映,前者逐漸發展出了繁榮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國內人口也達到了4億多。在這些重大轉變的背後,稻米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稻米的故鄉以及最大的稻米產區,中國的稻作技術和稻米文化影響了世界。大約3000年前開始,稻米從中國出發,向北傳遞到朝鮮,向南影響至越南,2000年前東傳到了日本。中國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過海,隨後陸續傳播到西亞、歐洲等地,最終形成了日本學者渡部忠世所說的「稻米之路」。在過去的幾千年裡,稻米之路不僅為許多民族帶去了食糧,更影響了這些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俗,在這個過程中,稻米將中國和整個亞洲連接到一起,最終塑造出獨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刪改)

18. 下列有關水稻種植起源認定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因為恆河流城最早出現秈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爾提出水稻栽培起源於印度。

B. 當在中國南方發現的稻種數量與印度不相上下時,中國水稻種植起源說呼聲漸響。

C. 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遺址證實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D. 通過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學家確認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是水稻種植的起源地。

19. 下列對中國水稻種植歷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南遷移民帶來的先進種植技術與南方合適的氣候、土壤相結合,推動了水稻種植。

B. 伴隨着南方土地開發,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發生改變,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

C. 越南占城稻與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雙季稻,使稻米產量與宋朝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D. 清朝末年,得益於水稻種植的推動,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20. 請簡要梳理稻米的傳播之路。

【答案】18. A 19. D

20. 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於中國;隨後傳到印度,後來印度秈稻又傳回中國;3000年前開始傳到朝鮮;3000年前開始傳到越南,11世紀起越南占城稻傳入中國;2000年前傳到日本;隨後陸續傳到西亞、歐洲等地。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乾的提問方式,然後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如下:因果關係不當、於文無據、以偏概全、說法過於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等。

A項,「因為恆河流域最早出現秈稻」原因錯誤。原文是「但因為在印度被發現的栽培品種更多,所以彼時流行將印度定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故選A。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

D項,「稻米文明取代了粟作文明」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說「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國內人口也達到了4億多,在這些重大轉變的背後,稻米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並未提到「稻米文明取代了粟作文明」。

故選D。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

本題要求梳理稻米的傳播之路。首先確定答題區域為「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時間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點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在這裡,野生稻米被馴化為粳稻,中國的粳稻隨後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與恆河流域的野生稻雜交,之後變成秈稻後又傳回中國」「特別是從11世紀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傳入中國,與本地的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產量」「大約3000年前開始,稻米從中國出發,向北傳遞到朝鮮,向南影響至越南。2000年前東傳到了日本。中國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過海,隨後陸續傳播到西亞,歐洲等地,最終形成了日本學者渡部忠世所說的『稻米之路』」。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出稻米的傳播之路: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於中國,隨後傳到印度,後來印度秈稻又傳回中國;3000年前開始傳到朝鮮;3000年前開始傳到越南;11世紀起越南占城稻傳入中國;2000年前傳到日本;隨後陸續傳到西亞歐洲等地。

八、作文(70分)

21.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互聯網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答案】例文:

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

孟母三遷,圖的是找個好環境,耳濡目染。魯迅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是尋求精神的共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在智能手機風行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訊息觸手可及,不經意間都在影響我們的認知。我們可以左右逢源,也可以作繭自縛。

白岩松有句話說得好:你如果和別人一樣,每天在手機上浪費三到五小時,在不超過五個網站就可以搜索到的內容里汲取知識,那麼,你憑什麼抱怨和別人相同的命運呢?

我們的肉身是一個皮囊,是一個容器,往裡面盛放什麼,就呈現出什麼狀態。盛放經典,就可以散發出智慧的光芒;如果多是雞湯,那也只是人云亦云清湯寡味;如果放的是垃圾,那也只能是垃圾。提及垃圾,我倒想起前幾年網絡爆紅的上海沈巍,流浪漢,醉心於垃圾分類,穿着腌臢,談吐卻難掩高貴的氣質,國學經典熟稔於心,玄而又玄的知識談起來頭頭是道,雖有人起鬨罵是精神病,但不以為意,依舊摩挲書本為樂,抬頭仰觀日月星辰,低頭吞吐春秋絕學,這狀態這境界,可與莊子比肩,非嗜欲深者所能管窺。他的物質世界接觸垃圾,精神世界卻是以經典為伴,比起那些衣着光鮮的繡花枕頭之流,真是絕妙的對比。

我很喜歡王東嶽先生節目裡的一句話,重塑你的認知,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那些後浪們,你的審美如果不能被經典影響,不能被經典重塑,那只能被網絡雞湯、網紅來影響,或者被自己的家長、七大姑八大姨的思維來影響。而許多前浪,之所以現實中混得舉步維艱,往往又是和固有的思維認知息息相關。所以,要尋找別樣的人們,獲取知識,叩問經典,不要成為被網紅審美俘虜的烏合之眾,不要成為井底之蛙。

而一旦心靈雞湯敗壞了胃,形成所謂的閱讀舒適區,經典就很難消化了,甚至會本能拒絕經典。一旦我們接受的訊息,長久形成低層次的審美,那必將是積重難返。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資治通鑑》你理一遍,你是和一流的政治家曾在相同高度來俯視成敗利鈍,試圖從他的氣度視野去看世界。《戰爭與和平》你翻過,就以一流的文學家的胸襟迎接那段歲月。古人講養氣之難,睿智多才如管仲,依然逃不過司馬遷「管仲器小」的按語,可以說,多廣的視野多大的格局多寬的氣象,決定你能走多遠。而一流的判斷,不會錙銖必較於現實的幾斤幾兩,而是看得更高更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夏蟲不可語冰,因為它活不到冰天雪地的冬天。井底之蛙不可與之談海,因為受限於井,它走不出去。淺陋之人,不可以談大道,因為知識束縛了他的視野。所以,認知不同,思維差異,境界有別,遇到動輒抬槓的槓精們,也要避而遠之,然後,再遠之。

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有句台詞印象深刻:我見過你們人類絕對沒法置信的事物,我目擊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我看見萬丈光芒在黑暗中閃耀,但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消失於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里。

也許人類只是另一個視角里的夏蟲和井蛙。我們心存敬畏,我們如履薄冰。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寫作能力。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首先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意思是指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即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接着材料對此進行了解釋,「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這就提醒考生,你所關注的、喜愛的事物會對你產生很大的影響,提醒廣大青少年,要慎重對待和選擇自己喜愛的人和事物,因為他們會「塑造你的樣子」。接着又將這個內容置於智能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中,提醒考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縱觀整個材料,不難看出出題者是想要提示考生要慎重選擇喜歡的對象,學會選擇自己周圍的環境,以便讓自己受到良好影響,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成為國家需要的「樣子」。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思考,你自己也可以成為影響別人的那個「環境」,你的優秀自然能夠吸引到與你一樣優秀的人,你們會成為最默契的夥伴。當然,考生也可以思考在紛亂的環境和信息影響下,應當有自己的堅守,有自己的主張。

參考立意:

1.學會選擇有益的人生;

2.你的圈子,決定你的樣子;

3.不被外物左右,堅守自我認同;

4.我的人生我做主。

參考素材:

1.人們之間相互交往,總有親與疏、配合與對抗、投緣與冷漠之別,人們之間之所以能夠和諧共處,正如《易·乾》所說,就是他們之間的五行稟賦能夠實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2.環境的改變有的時候對於命運的改變會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不嘗試着改變環境,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在什麼地方,是老虎就應該呼嘯山林,是蛟龍就應該盤踞深淵。如果我們沒有勇氣改變環境,就可能會是老虎進了深淵,蛟龍入了山林,不僅生命受到拘謹,也永遠不可能有龍騰虎躍的英雄氣概。

3.《易經》有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又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勸學》也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容小覷。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此理。當一個人身邊所接觸的人是正直者,這個人很容易也變為正直者;反之,友人皆為巧言令色者,這人也容易變為巧言令色者。對於事物的判斷也是如此,當一個錯誤的想法周圍人都認為是正確時,這位自覺者也會開始懷疑。當更多人都如此認為時,這個人就會接受這個錯誤的想法。

4.當今時代,信息龐雜,誘惑多多,而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定型的階段,喜歡什麼、關注什麼,和什麼樣的交往,可能就會受什麼影響。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的設計師,是做一個工匠精神的堅守者,還是做一個得過且過的漂流瓶,甚至是做一個追名逐利的違法者?你的選擇決定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你的喜好會告訴你想要的答案。

5.心靈是可以塑造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中,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有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甚至也會增加我們的幸福感。以前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好班風才能出好學生,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擁有一個好的環境,好的風氣,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畢竟只有少數人能獨善其身,而好的環境,好的風氣,對人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

6.環境的影響的確很重要,在環境面前,一般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中,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具體的環境所影響而改變,因此我們要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來選擇和適應環境,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保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近,而不是迷離而越來越遠。

7.當然,「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人的發展如何,取決於在不斷思考與反省中,他會把自己鑄就成什麼樣的人,他並不是一味在環境中索取,將別人推崇的榜樣當做神明,堅信崇拜之心定能把自己變為更好的人。近朱者赤的基本要求是自身擁有能力以及意志力。

參考結構:題目是「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文章先從從孟母三遷和魯迅走異路引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指出現實,訊息很多,看你如何選擇。再以白岩松的話啟迪我們思考,然後將肉身比喻為容器,以盛放經典、雞湯、垃圾的排比引人深思,再以沈巍物質世界接觸垃圾,精神世界卻是以經典為伴加以佐證。引出王東嶽的話,扣題目,提醒前浪要受經典影響,不要受雞湯蠱惑。再以《資治通鑑》《戰爭與和平》提醒年輕人,多廣的視野多大的格局多寬的氣象,決定你能走多遠。最後再舉夏蟲不可語冰,井底之蛙不可與之談海,闡明認知不同,思維差異,境界有別。再以科幻電影《銀翼殺手》裡的台詞結尾,引人深思。

語文II附加題

一、(10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歐陽文忠公撰紀、表、志,宋景文公撰列傳。當時以景文所撰過文,且一書出兩手,命文忠看詳,改歸一體。文忠曰:「人所見不同,且宋公前輩。」遂已。故 事 修 書 唯 官 高 者 一 人書 職 名 時 景 文 守 鄭 州 在 文 忠 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逐於所撰各書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無欲上人如此。

(節選自楊士奇《書(新唐書〉後》)

22.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

23. 《新唐書》是:二十四史之一,這一系列的史書在體例上屬__________,其開山之作是_______;文中歐陽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

24. 文中「存心至公,無欲上人」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答案】22. 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

23. (1). 紀傳體 (2). 《史記》 (3). 歐陽修 (4). 宋祁

24. 尊重前輩,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解析】

【22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

這句話的意思是:按照舊例,修撰史書,只有官位最高的一個人寫上職位名稱。當時宋景文公做鄭州知州,職位在歐陽修之下。

「故事」是「按照舊例」的意思,狀語提前,一般在其後斷開;

「修書」中,「書」是賓語,在其後斷開;

「職名」作「書」的賓語,在其後斷開;

「守」鄭州是指做鄭州知州,句中有賓語,在其後斷開。

最終斷句為: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

【23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第一空,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的體例,因此填「紀傳體」;

第二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第三空,歐陽修,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第四空,宋祁,曾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新唐書》大部份為宋祁所作,前後長達十餘年。卒後諡號景文,因此稱之為景文公。

【24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和篩選文本信息並概括內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寫相關事件人物的語句,然後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

從文中來看,「當時以景文所撰過文,且一書出兩手,命文忠看詳,改歸一體。文忠曰:『人所見不同,且宋公前輩。』遂已」,當時認為一本史書出自兩人之手,風格不同,便讓歐陽修審察並把文章改歸一體,然而歐陽修認為人人有不同見解,何況宋祁是前輩,不應隨意修改他的文章,可見他尊重前輩以及他人勞動成果,不修改他人文章。

本來「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即按照舊例,宋祁官位比他低,本來不能寫上名字,但「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與所撰各書之」,可見,歐陽修不願意掩蓋宋祁的功勞,讓他署名。

【點睛】斷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閱讀的綜合能力,需要平時多朗誦文言文,形成較強的文言語感,完成這類題,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①找名詞。文言文中的名詞,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

②看虛詞。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誌,尤其是代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它們的前後,往往是斷句的地方。

③明頂真。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語勢連貫。

④據排偶。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

⑤依總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

參考譯文: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歐陽修撰寫了紀、表、志,宋祁撰寫了列傳。當時認為宋祁所寫過的是過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書卻出自兩個人之手,於是讓歐陽修詳細審看,好改成同樣的風格。歐陽修說:「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何況宋公是前輩。」於是改書這件事就停止了。按照舊例,修書時,只有官位最高的一個人寫上職位名稱。當時宋景文公做鄭州知州,職位在歐陽修之下。歐陽修說:「宋公在修撰史書上出力很久,功夫很深,怎麼能掩蓋他的名聲呢?」於是就在他們所撰寫的文章上各自署名。古代的君子,存心極其公道,無欲無求的上人就像這樣啊!

二、名著閱讀題(15分)

25.下列對有關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陸遜在猇亭交戰,諸葛亮得到消息後,令人迅速在魚腹浦擺下「八陣圖」,後劉備戰敗,陸遜追擊至此,為陣所困,可見諸葛亮足智多謀。

B. 《茶館》中,常四爺在清朝滅亡後自謀生路,憑良心做事,卻生活貧困,晚景淒涼,這說明一個動盪的社會難以讓普通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C. 《邊城》中,儺送二老一直喜歡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因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壓抑自己

的內心,沒有進一步向翠翠表白。

D. 《哈姆萊特》中,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認為哈姆萊特地位高貴,其意志並不屬於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國前叮囑奧菲利婭不要輕信哈姆菜特的愛情盟誓。

E. 《歐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後,為保全弟弟的名譽,按照弟弟來信的請求,給了夏爾路費和一批貨,讓他遠赴印度,接受鍛煉。

【答案】AE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名著閱讀的能力。名著閱讀考查,考點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節和主題理解上,能力層級多為「識記」。理解時要結合作品具體的情節、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主題、情節、環境等。平時一定要熟讀名著,對於大綱要求的篇目,有時間時反覆讀,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類似題目才能應對自如。另外,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A項,「諸葛亮得到消息後,令人迅速在魚腹浦擺下『八陣圖』」錯誤,八陣圖是諸葛亮入川時早就擺下的。

E項,「老葛朗台……給了夏爾路費和一批貨」錯誤,偷換概念,應該是歐也妮資助夏爾一筆錢。「接受鍛煉」也不對,只是把他打發到印度去了。

故選AE。

26.簡答題

(1)《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中,眾人聯句,起句為王熙鳳所作,她說,「你們別笑話我,我只有一句粗話」,「就是『一夜北風緊』」。請結合這句詩簡析王熙鳳的形象。

(2)《社戲》開篇記述了「我」成年後在北京看戲的經歷。北京看戲給了「我」什麼樣的感受?以此開篇有什麼表達效果?

【答案】(1)詩句淺白,表明其學識淺薄;詩句能領起全篇,表明其聰明穎悟,有一定領導才能;詩句意境肅殺,表明其心懷憂懼。

(2)第一問:嘈雜擁擠;感到無趣,不想再看中國戲。第二問:欲揚先抑,突出兒時看戲回憶的溫馨。

【解析】

【詳解】(1)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賞析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技巧: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寫的方法有外貌、語、動作、神態、細節等。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衝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從人物間的關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係,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複雜關係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題干為:《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中,眾人聯句,起句為王熙鳳所作,她說,「你們別笑話我,我只有一句粗話」,「就是『一夜北風緊』」。請結合這句詩簡析王熙鳳的形象。

從詩句本身而言:淺白通俗易懂,可見王熙鳳文化素養知識水平淺陋;詩句中「夜」「北風」「緊」等詞給人肅殺冷寂的壓抑感覺,表明王熙鳳心懷憂懼壓力滿滿。從猜燈謎活動而言,王熙鳳作起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能領起後面內容,總領下文和全篇。從文如其人的角度而言,文字里傳遞了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表明其身份地位以及智慧超凡情商極高的性格特點,個頂個不簡單的姑娘們面前故作謙虛低調,具有極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又彰顯了領導能力。

(2)本題考查創造性解讀和個性化閱讀能力。具體而言屬於對段落作用的賞析解讀。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其實就是審美的過程,就是對生活重新體驗的過程,那麼,不同的讀者就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是《考試大綱》中最具開放性的一項考查。談談自己讀相關句子的體會,即賞析詞句段,答題思路——字面+中心,所謂「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釋句中的關鍵詞語,連詞成句;聯繫文章前後的內容來解釋句子,聯繫文章中心來理解句意,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說明一個道理,希望與我們達到共鳴,我們要聯繫自己的生活,來談體會。方法:從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這句話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說一遍,可以給這個句子換說法,也可以給這個句子作解釋。然後根據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可以聯繫生活再說說。相關的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達了什麼感情?(也可問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相關的句子用了什麼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題干為:《社戲》開篇記述了「我」成年後在北京看戲的經歷。北京看戲給了「我」什麼樣的感受?以此開篇有什麼表達效果?

第一問屬於內容主旨層面:

先確定答題區間:民國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時候,當時一個朋友對我說,北京戲最好,你不去見見世面麼?我想,看戲是有味的,而況在北京呢。於是都興致勃勃地跑到什麼園,戲文已經開場了,在外面也早聽到冬冬地響。我們挨進門,幾個紅的綠的在我的眼前一閃爍,便又看見戲台下滿是許多頭,再定神四面看,卻見中間也還有幾個空座,擠過去要坐時,又有人對我發議論,我因為耳朵已經喤喤的響着了,用了心,才聽到他是說『有人,不行!』」「我們退到後面,一個辮子很光的卻來領我們到了側面,指出一個地位來。這所謂地位者,原來是一條長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狹到四分之三,他的腳比我的下腿要長過三分之二。我先是沒有爬上去的勇氣,接着便聯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走了許多路,忽聽得我的朋友的聲音道,『究竟怎的?』我回過臉去,原來他也被我帶出來了。他很詫異地說,『怎麼總是走,不答應?』我說,『朋友,對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響,並沒有聽到你的話。』」「後來我每一想到,便很以為奇怪,似乎這戲太不好,——否則便是我近來在戲台下不適於生存了。」

然後抓關鍵詞句提煉出作者的感受:從「我們挨進門,幾個紅的綠的在我的眼前一閃爍,便又看見戲台下滿是許多頭,再定神四面看,卻見中間也還有幾個空座,擠過去要坐時,又有人對我發議論」中可見極端的擁擠雜亂聒噪;「我先是沒有爬上去的勇氣,接着便聯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從中可見作者感到無趣,不想再看中國戲。

第二問屬於段落作用,側重結構和修辭特色:

結合後文寫社戲的好看,此處寫在北京看戲的煎熬無趣感,結構上前後對照,修辭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欲揚先抑,突出兒時看戲在我回憶中的溫馨美好。

【點睛】欲揚先抑,意思是要發揚、要放開,先控制、壓抑。也指一種寫作手法,同「先抑後揚」,先貶低後褒揚。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揚」和「抑」,在藝術上都是一種強調手段。運用這種方法,作者在構思與寫作過程中,要注意抑揚前後應具有對照性,而且大多是採用相反對立的形式構成對照。另外,對於抑揚兩者,不可等量齊觀,而是應該重在後揚。抑,起的是襯墊作用。這裡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過自己不斷的寫作實踐,去細細地體會、揣摩。

三、材料概括分析題(15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在博物館暫時不能開門迎接觀眾的時期,博物館線上展覽和網絡直播一時間大熱起來。

在「互聯網+」時代,博物館借網絡直播由「窄播」到「廣播」,多渠道讓文物「火」起來,繼而「活」起來,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新趨勢。觀眾到博物館來的傳統參觀方式,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博物館日觀眾量畢竟有限,且外地觀眾的經常性參觀也較難實現。而博物館網絡直播觀看數量動輒上百萬,實現了博物館文化的廣泛傳播,相關的文創產品銷量也直線上升。

一場優秀的博物館直播絕非一日之功。網絡直播要懂得運用網絡語言,充分考慮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的心理需求。西安碑林博物館「國寶深夜脫口秀」的走紅,關鍵就在於抓住了受眾心理,講觀眾聽得懂、感興趣的故事。直播本身沒有一定模式,沒有固定台詞,沒有彩排,網友的問題五花八門,這對主播的文化積澱及知識積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專家型主播」往往更受歡迎。另外,吸引眼球的宣傳營銷也能錦上添花。「三星堆重量級神秘國寶首度亮相」「敦煌壁畫臨摹現場揭秘」等都在直播開始前吊足了觀眾胃口。

近期的博物館直播效果不錯,有效地拉近了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讓公眾在家就可以領略優秀傳統文化。事實上,博物館直播也並非因疫情影響而臨時興起,而是近些年博物館信息化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體現。可以預見,隨着智慧博物館的深入建設,VR 5G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加入這一模式。

( 選自黃洋《博物館直播大熱的冷思考》,有刪改)

27. 文中「窄播」和「廣播」分別指什麼?

28. 優秀的博物館直播需要哪些條件?

29. 博物館直播有哪些意義?請簡要概括。

【答案】27. 到博物館來的傳統參觀方式;博物館網絡直播。

28. 運用網絡語言,充分考慮受眾心理需求;主播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及廣博的知識;吸引眼球的宣傳營銷。

29. 打破實體博物館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制約,拉近與公眾的距離;多渠道讓文物「火」起來和「活」起來;提升文創產品的銷量;智慧博物館的模式代表了新趨勢。

【解析】

【27題詳解】

本題考查提取、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從題干「文中『窄播』和『廣播』分別指什麼」看具體考查了理解詞語指代內容的能力。理解詞語的方法主要有:(1)聯繫上下文。如果是一個句子中的詞語,應該遵循「詞不離句」的原則來理解,聯繫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確解釋。(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有些詞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藉助生活經驗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3)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詞語的理解,即通過具體可感的詞語進行換詞,可以大體明白詞語的含義。(4)拆分法。詞語一般是由幾個字組合而成的,我們可以先把詞先拆開理解,再把意思合起來就可以組合出詞語的含義。(5)看修辭義。比如比喻象徵義、雙關義等等。本題使用方法(1)即可。

首先找到答題區間,在開頭部分,涉及前兩段:在博物館暫時不能開門迎接觀眾的時期,博物館線上展覽和網絡直播一時間大熱起來。在互聯網+時代博物館界網絡直播實現有「窄播」到「廣播」,多渠道讓文物「火」起來,繼而「活」起來,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新趨勢。

然後結合題干進一步縮小加以理解分析:顯而易見關鍵句為「在互聯網+時代博物館界網絡直播實現有『窄播』到『廣播』」,從中提出「廣播」的指代內容為「互聯網+時代博物館界網絡直播」,再聯繫現實生活不難理解「窄播」的內容應該是參觀博物館時聆聽導播所講的內容,即「到博物館來的傳統參觀方式」。

【28題詳解】

本題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整體閱讀所給材料。把握文章涉及材料的內容要點,即明確文中透露的信息點。(2)根據題干要求,對照語言材料進行搜索閱讀,查找與題干相對應的信息源,辯別真偽,篩選所需信息。

首先提取篩選出有用信息(答題區間):信息源在倒數第二段。

然後分別提取信息歸納整合出答案:

從「一場優秀的博物館直播絕非一日之功。網絡直播要懂得運用網絡語言,充分考慮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的心理需求」中提取出答案(1)用網絡語言,充分考慮受眾心理需求。從「直播本身沒有一定模式,沒有固定台詞,沒有彩排,網友的問題五花八門,這對主播的文化積澱及知識積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專家型主播』往往更受歡迎」中提取出(2)「主播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及廣博的知識」。

從「另外,吸引眼球的宣傳營銷也能錦上添花」得出最後一點「吸引眼球的宣傳營銷」。

【2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內容的能力。做這種題,通常需要先整體把握文意,獲取作者的觀點或態度;然後根據題干要求進行梳理和探究,最後用簡潔明了的文字進行歸納和概括。

信息源在第二段和最後一段:

從「在「互聯網+」時代,博物館借網絡直播由「窄播」到「廣播」,多渠道讓文物「火」起來,繼而「活」起來,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新趨勢。觀眾到博物館來的傳統參觀方式,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博物館日觀眾量畢竟有限,且外地觀眾的經常性參觀也較難實現」中提取出:打破實體博物館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制約。

從「近期的博物館直播效果不錯,有效地拉近了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讓公眾在家就可以領略優秀傳統文化」「多渠道讓文物「火」起來,繼而「活」起來,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新趨勢」「實現了博物館文化的廣泛傳播,相關的文創產品銷量也直線上升」中提煉出:拉近與公眾的距離,多渠道讓文物「火」起來和「活」起來,提升文創產品的銷量。

從「可以預見,隨着智慧博物館的深入建設,VR 5G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加入這一模式」中得出:智慧博物館的模式代表了新趨勢。

【點睛】論述類文本閱讀常考考點梳理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結構複雜的長句或內容深奧的句子或者對理解文章內容起關鍵作用的句子。解題方法:

(1)一般情況下:考生通過分析句子結構,抓住關鍵詞語,即可準確解題。

(2)若句子意思比較含蓄,則可採用「還句入文」法,將考查的語句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分析,並特別注意其與上下文的關係。

2.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1)整體閱讀語言材料。把握語言材料的內容要點,即明確文中透露的信息點。

(2)根據題干要求,對照語言材料進行搜索閱讀,查找與題干相對應的信息源,辯別真偽,篩選所需信息。

(3)將題干、選項、信息源進行對照和比較,鑑別真偽信息。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16 09:04:59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4-03-16 06:03:59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1-24 04:01:4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09-27 19:09:4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