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被關進衛生間,比冷暴力更傷人的是這個

情感導師 653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嬌雲

在綜藝《聽姐說》裡,倪虹潔談起一段難以釋懷的經歷。

18歲時,倪虹潔機緣巧合地拍了內衣廣告,而父母是從電視上得知的。

最尬的一次,是全家人同時看到廣告。那天,大家吃着飯聊着天,電視突然跳轉到她的內衣廣告,一時間所有人竟瞬間冷凍一般,直到廣告結束。

5歲孩子被關進衛生間,比冷暴力更傷人的是這個

如果當時地上有條縫,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鑽下去。

實際上,父母並不認可也不支持她做這事,但至始至終卻隻字不提。

父母的「迴避式溝通」,讓她很受挫,一度懷疑自己出了問題,甚至沒自信當眾表達自己。

倪虹潔表面上大大咧咧,再提往事卻沒忍住眼淚,表示很長一段時間都很自卑。

溝通在親子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迴避溝通的父母,其不明確的態度,讓孩子容易陷入對未知的恐懼。

迴避應對,是父母說不出口的溝通法

有位媽媽發視頻稱自己「一整天沒理女兒」。

原來,10歲的女兒在房間,媽媽有事想進去,但媽媽敲了10分鐘的門,她也沒開,還不耐煩地問媽媽:「幹什麼」。

媽媽認為女兒態度不好,一氣之下就不搭理孩子。

覺察到媽媽的冷漠,孩子主動幫媽媽做事,跟她說話,但都被拒絕了;晚上睡覺,女兒想挨近媽媽,也被推開。

孩子幾次委屈得要掉眼淚,可媽媽依然不理不睬,也不告訴孩子是為什麼。

媽媽認為,「冷冷」就能讓孩子知錯懂道理,比說教要來得有用。但這樣的方法真的好使嗎?我看到的,只有孩子在被最親的人冷漠對待下的屈服。

因為父母在用冷漠讓孩子放棄自我選擇,而順從自己,甚至還以不溝通來強化對孩子的不滿,以此懲罰他。

在綜藝節目《媽媽聽我說》中,一位5歲大的男孩,經常被媽媽關進衛生間。

有次節目開場走秀中,孩子為了不讓台下的媽媽失望,就一直站在前面擺拍,造成了後面的擁堵。而媽媽生氣了,認為孩子把節目搞砸了,回家後就把他關進衛生間。

孩子很委屈,哭訴一出錯就被關,媽媽卻從來不聽解釋,為此經常做噩夢。但媽媽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有何不妥,表示是為孩子着想。

實際上,這位媽媽缺乏溝通意識,也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因此就採取迴避,選擇冷處理。

然而,父母經常使用冷處理,一旦它變成一種習慣,或成為懲罰手段時,就淪為冷暴力。

冷暴力是給孩子沉重的精神虐待,這往往始於迴避溝通所帶來的冷漠和拒絕。

迴避溝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杭州一位7歲的小女孩被關在門外足足3個小時,而在屋裡的媽媽一直不聞不問,直到鄰居擔心發生意外報了警。

原來,眼看假期過一半,孩子的作業一頁也沒寫,媽媽非常生氣,把孩子趕出並關在門外。不管孩子怎麼敲門、道歉她始終不理會,也不開門。警察的到來,也沒能說服她開門,而媽媽隔着門表示,再也不會相信孩子。

最後,警察只好把孩子帶回派出所住了一晚。

心理學家赫洛克曾做了個實驗,他把106名學生隨機分為4組進行習題練習。

每次結束,就會對第一組孩子進行嚴厲批評,第二組則受到表揚,第三組不會得到任何評價,稱為「被忽視組」,第四組則被隔離,是「被控制組」。

5天後結果顯示:前三組孩子的成績明顯優於「被控制組」,成績最好的則是「受表揚組」,更讓人驚奇的是,「挨批評組」的成績竟然優於「被忽視組」。

也就是說,適當的表揚優於批評,而就算是批評也比不予任何評價要好。

關係到孩子的事,父母積極反饋,能讓孩子再接再厲,消極反饋更次之,不給予反饋則會讓孩子放棄努力。而父母冷漠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恐懼,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愛。

父母迴避溝通,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事父母不予回應,會讓他陷入對未知的焦慮中,孩子變得敏感、脆弱,難以融入新環境,而遇事退縮,缺乏自信,自卑都會隨之到來。

父母迴避溝通,容易讓孩子人際交往能力薄弱。

父母遇事不溝通,孩子也學到封閉情感,不懂與人交流。

而一個不會「說話」,不願敞開自己的孩子,很難與人建立關係,更別說愉快地相處。

因此,容易讓孩子陷入沒朋友的困境。

父母迴避溝通,還容易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缺乏安全感,不懂與人交流,最終讓孩子性格變得孤僻。

父母沒給予孩子安全感,他只能通過包裹自己來獲得安全,但越是包裹自己,就越不容易讓別人接近,他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看似獨立,其實內心非常孤獨。

積極溝通,讓孩子在愛和溫暖中成長

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融洽,暢通的溝通又能給孩子提供溫暖的成長環境。

如果父母重視溝通,就不會下意識地處理事情,就算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也不會推卸責任,或以迴避溝通來表達不滿。

1.以積極溝通,取代消極迴避

積極溝通,父母要保持主動。

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是找孩子了解事情原由,而不是立刻下定論,給孩子扣帽子或貼標籤。

溝通也有必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並且是與孩子單獨一起時進行。因為一個讓彼此都感到安全的環境,才能有利於雙方的開誠布公。

其次,保持平和,不把溝通當宣洩情緒的途徑。

不少父母在溝通中對孩子嚴加指責或諷刺、挖苦孩子,以此把負面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

實際上,這只會損傷孩子自尊,讓他不敢敞開心說真話,也達不到溝通的效果,好的溝通,是親子雙方達成共識,而非一方要求,一方聽從。

父母抱以平和的態度,像朋友一樣平等對話,不強迫孩子一定要聽從自己,溝通就能順暢。

2.理解孩子,讓溝通保持順暢

很多時候,父母迴避溝通是擔心說了孩子也不聽。事實上,溝通是雙方的共情和理解,父母該堅持或讓步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並不是一味讓孩子服從。

電視劇《養父的花樣年華》中,志強的弟弟妹妹被人欺負,志強很生氣,暗地裡扎破了對方的自行車輪胎,結果被家長告了狀,還要求賠償。

爸爸得知叫來志強作解釋,但他要強並不開口。

爸爸不再多說,拿條棍子讓孩子打自己。

孩子接過棍子作勢要打,爸爸卻飛快地奪過棍子,反手在他屁股上輕拍一下;

志強第二次再來時,又被爸爸摔倒在地,孩子告饒說打不過爸爸。

這時,爸爸才語重心長地表示,理解志強保護弟弟妹妹的行為,但男子漢有事甚至可當面揍對方,但不要暗地使壞。

接着,爸爸話鋒一轉說:打人也不能保護弟妹一輩子,總有打不贏別人的時候,你剛剛就沒打過爸爸,最好的辦法是學好知識,有個好前途才不會被人欺負。

爸爸沒強制孩子一定要聽從自己,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與之共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又提出建議,既讓孩子心服口服,又達到了教育目的。

父母放下一定要孩子聽話的執着,並能給予理解,尋找出讓雙方都認同的建議,事情也就更好地被解決。

3.以退為進,積極關注

心理學家卡爾·蘭塞姆·羅傑斯說:「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孩子至關重要的成長因素。」

父母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接納並愛他這個人。而不會因為孩子做了某件事,就被忽視、拒絕和指責。

之前,黃多多染頭髮打耳洞,許多網友質疑黃磊夫婦的教育,夫婦倆並沒有回應,但也沒批評、阻止孩子,反而公開表示支持。

直到前不久,孫莉回應表示:一味阻止只會讓孩子更叛逆。

不得不說,黃磊夫婦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沒有指責或冷漠以待,反而主動積極地關注,以進為退,一貫地愛她。

父母如此,讓孩子內心始終有安全感。他對父母的愛有信心,也相信自己。隨着年齡增長,這逐漸成為他的一種潛意識,並形成驅動自己不停前進的強大內核。

因為,哪裡有忽視和冷漠,哪裡就有消沉和陰鬱;哪裡有愛和積極關注,哪裡就能開出生命之花。

——End——

作者:嬌雲,以文字療己悅人。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24 14:01:57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1-09 20:01:15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