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好」,全靠同行襯托

情感導師 835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天下苦女性群像劇久矣。

自打《歡樂頌》演活了幾個女人一台戲之後,大量女性群像劇蜂擁而上,連馮小剛這等電影藝術家都要上趕着等觀眾檢(打)閱(臉)。

它的「好」,全靠同行襯托

但幾乎沒有作品拍出都市女性生活的精髓。

去年夏天,差不多也就在這個時候,《三十而已》大火,隔三差五就上一次熱搜,微博上全民喊打林有有。

然而除了林有有,觀眾什麼都沒記住。

時隔一年,童謠靠顧佳這個角色拿到白玉蘭獎,還遭到全網群嘲,「這種電視劇不配拿獎」,全然沒了當初幫顧佳捉小三的熱情。

如果說《三十而已》是一次對大眾心理的精準計算,那馮小剛的《北轍南轅》就是一次大型脫靶行為藝術——當代都市劇受眾的心理靶心在哪兒,他都沒找着。

觀眾在批評這些都市劇時常用「懸浮」一詞,意指劇中人物的生活環境、行為舉止等與現實中對應階層的真實生活相脫節。

尤其當電視劇里想當然地塑造一些住豪宅見識短的「窮人」時,觀眾的憤怒值更是如火山爆發般噴發,怒斥「國產劇里沒有窮人」。

其實我們不是看不得電視劇里的人過上好日子,我們看不得的是張冠李戴,是毫無邏輯的錯位。

我們真的不喜歡富人的生活嗎?

不,我們喜歡看。我們不喜歡的是一群明明不該那麼瀟灑的社畜過着有錢有閒的生活,更不喜歡一群有錢人在鏡頭前強調自己是個普通人。

我們真的不喜歡看事業成功的女強人的生活嗎?

不,我們喜歡看。我們不喜歡的是一個從未表現過聰明大腦的女人演着女強人的戲碼。

我們真的不喜歡看閨蜜抱團的情節嗎?

不,我們喜歡看。我們不喜歡的是一群壓根不可能成為朋友的人對彼此稱姐道妹一往情深。

我們不喜歡看好看的俊男靚女們談戀愛嗎?

不,我們喜歡看。我們不喜歡的是男女主角一談戀愛編劇們忘了這部劇原本要寫的主題。

所以,當《我在他鄉挺好的》出現時,所有人眼前一亮:

它拍的依舊是那些觀眾喜聞樂見的「老三樣」,甚至都沒有脫離用不太真實的職場戀愛來解決生活問題的套路。

它只是對以往國產劇簡單粗暴的呈現方式和無腦邏輯進行了一定的修正,整部劇的質感就立刻有了飛一般的提升。

當代社畜生無可戀的通勤日常

然而,從最新更新的九、十集來看,這部前三集被誇上天的劇逐漸暴露了其隨大流的本質。

以至於從前的「修正」都變得面目可疑。

它真的有心突破女性劇慣常的窠臼嗎?

還是說,本劇前半部分所謂的「真實」,只是另一種吸引人眼球的裝飾而已?

01

用分寸感代替強情節

《我在他鄉挺好的》最大的優點,是拍出了大城市人際關係真實的分寸感

這部劇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讓人看了過於舒適,尤其是和《北轍南轅》對比之後,更是能感受到本劇的用心。

在很多講女性友誼的劇里,幾個女性角色總有一些是誤打誤撞認識的,幾次交手便成了知心好友,無話不談。《北轍南轅》裡的尤珊珊和其他幾個姐們兒在酒局上一見如故,歡樂頌五美經歷了一場電梯事故後感情迅速升溫,《三十而已》裡王漫妮和鍾曉芹相識於一場誤會。

不是不允許因偶然而產生的友誼,只是對一個步入社會的社畜來說,天知道和一個既不是同事也不是同學的人發展出深厚的友誼有多難

現實中這麼說話的人八成是拉你搞傳銷

這不是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武林高手們剛打完架就能把酒言歡。

這是一群生活在快節奏大都市裡的普通打工人。

我們疲於奔命,不會輕易對陌生人敞開心扉,一邊跟千里之外的老同學在線激情打字,一邊冷漠臉旁觀周圍世界才是社畜常態。

當你猛然間發現自己過了某個年齡段之後竟然沒再結交一個新朋友,電視裡卻上演着剛剛認識的新朋友二話不說高級洗衣機直接送貨上門的橋段。

那一刻你竟分不清是自己過得太衰,還是寫劇本的人太天真。

面對這樣豪華奢侈的友誼,你也只能笑着自嘲「原是我不配」。

但《我在他鄉挺好的》不會給你這種感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橋段總會讓你會心一笑,不是為自己解嘲,而是笑終於有部劇能懂我們社畜的心聲了。

比如喬夕辰(周雨彤 飾)、胡晶晶(金靖 飾)、許言(孫千 飾)是少女時代就玩在一起的老同學,而紀南嘉(任素汐 飾)是胡晶晶的表姐。可以合理推測三姐妹一同留在北京後,作為成熟大姐姐的紀南嘉多關照妹妹以及妹妹的死黨一點也很正常。

恰巧紀南嘉大大咧咧為人豪爽,和幾個天真可愛的小妹妹相聊甚歡,無論從表演還是劇本上看,四姐妹的相處都和自然。

尤其是給紀南嘉過生日那段,喬喬和許言先擺了個月餅糊弄紀南嘉,還互相推諉,又在她失落時端出一個大蛋糕,妹妹們調皮搗蛋,姐姐寬容寵溺。

那麼真實,真實到仿佛上一秒是自己在跟小姐妹們過生日。

她們仨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調查晶晶自殺的秘密,按慣例主角團都湊一起了,怎麼也得整點戲劇效果出來吧?

結果仨人一拍即散——

大周末的,回家睡覺去。

喬夕辰工作上遇到麻煩,第一個想到的是找紀南嘉求助,而不是很明顯對自己有點意思的官方CP兼上司。

而紀南嘉把喬夕辰送到倉庫後,看到一堆沒包裝的咖啡杯,也並沒有留下來幫她一起做。

這裡的友誼才是更接近生活的。好朋友會盡力幫你,但大家都有自己的節奏,大多數情況,你還是得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麻煩。

劇中這樣的時刻還有很多,每當觀眾嗅到一些熟悉的氣息,心裡開始暗暗抓馬預警後,最終的結果大多落入日常的平淡中去。

回歸日常生活的拍法不見得有多新鮮,甚至談不上巧妙,卻因為有了太多狗血國產劇的對照,變成了讓人驚喜的某種「反套路」。

這個現象值得玩味。

面對親友胡晶晶自殺身亡的事實,幾個姐妹的狀態也被拿捏地很準確。

剛得知她去世的當晚,有人悲痛欲絕,有人驚嚇過度反而顯得遲鈍;

葬禮上三個人一臉木然,又是應激反應過後的另一種狀態;

等到辦完喪事,從老家回來,又像個沒事兒人似的重新迎接自己的人生,只有在下意識準備找晶晶的時候,才忽然想起來人已經沒了。

真正的失去的痛,都是在之後的日子裡一點一滴地吞噬着人心的。

那些為朋友的故去痛哭流涕的夜晚,也終究會在時間的消磨中,變成姐妹重聚時歡聲笑語落到地上後,漫長的沉默。

對喪失朋友的情緒渲染到此為止,避免了男性視角對女性關係簡單粗暴的定義,也摒棄了時代姐妹花式的要死要活。

而喬夕辰與胡晶晶的友誼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個細節。

在晶晶去世後,喬夕辰幫助了一個飯碗不保的女同事,卻被惡意栽贓。真相大白後,女同事被開除,喬夕辰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快人心。

她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在丟了飯碗之後絕望自殺,於是對那個女同事不僅恨不起來,甚至還產生了憐憫。

胡晶晶以一種更廣闊更光明的方式留在了喬夕辰心裡。

而在最新的劇情里,喬夕辰拉住失戀又犯錯的同事苗苗,不讓她跳下去,一番真情實感的勸說也打動了不少觀眾。

她的這番話,想必已經在心中念過無數次,而對象則是她沒能伸手拉住的胡晶晶。

從《歡樂頌》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

不知因為什麼原因,直到這部劇,我才看到更具進步性的女性意識,才領略到可以信服並且強烈共情的女性友誼。

既不美化也不誇張,通過人物的心理變化,展現日常的頓悟時刻,用這些去推動戲劇性。

這種分寸感從友情延伸到職場,再蔓延至愛情,直至籠罩整部劇。

第一次,我感受到國產女性群像劇背後是一群認認真真生活的人,他們也實實在在地摸到了當下都市生活的脈搏。

02

接地氣的成功女性

國產都市劇只會說台詞,人物價值觀全靠一張嘴,幾乎是這些年的通病。

這種現象在女性題材國產劇中尤為盛行。

這些電視劇本身就是應社會熱點思潮而生,生育代價、婚內出軌、家庭主婦、職場歧視、獨居生活……國產女性題材劇中扎堆出現的橋段無一不是從微博、知乎、豆瓣各大熱門帖子裡衍化而來。

有些甚至直接粘貼複製一些早就過時的段子,比如《北轍南轅》裡尤珊珊描述婆媳關係時提到「保大保小」的問題,很難不讓人懷疑這個號稱要把握時代脈搏的編劇是不是還在用2g進行網上衝浪。

大量塞入社會熱點段子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本劇(看起來)探討當代社會的種種癥結,(自以為)引起觀眾共鳴,然後推動觀眾討論度,再次把本劇推上熱搜,從而形成一個以熱搜為起點和終點的完美閉環。

再九轉迴腸的故事,再動人心弦的表演,都不如一張寫着金句的視頻截圖更具有傳播效應。

於是,我們不斷地看到妝容精緻的女明星出現在各種視頻截圖裡,講着各種妙語連珠態度鮮明的長難句。

網上一經傳播,就能收穫一堆「姐姐好颯」「姐姐鯊我」的追捧。

而現實中,能用如此做作的口吻向你輸出所謂「現代女性價值觀」的人,不是健身房推銷員,就是讓你去美容院辦卡的。

《我在他鄉挺好的》有意識地改進了這一點。

用「改進」,是因為它也免不了用台詞進行某些說教。

但好在這樣大段輸出價值觀的時候並不多。

這部劇先塑造一個立體的人物,立場和態度自然而然流露出來,根本不用主角「說」出口

比如,任素汐飾演的紀南嘉是四個女孩中年紀較大的大姐姐。她有自己的策劃公司,事業小有成就,但事業上、生活上依舊麻煩事兒不斷。

這種御姐形象早就被國產劇玩壞了,要麼就是《歡樂頌》裡的安迪,還是《北轍南轅》裡的尤珊珊,酒局上豪氣沖天,投資全憑直覺,幾百萬的資產眼皮都不眨一下拱手送人。

反正你就是想不明白,她們到底是怎麼掙上這億萬身家的。

但是紀南嘉的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第一集裡,紀南嘉遇到客戶臨時換高檔酒的要求。

情急之下,紀南嘉找不到足夠的酒,於是靈機一動,建議現場改布局,一張桌子配一瓶好酒,剩下的高檔酒給幾位主咖作為禮物帶回去。

然而客戶表示,同學會重新分桌不太妥當。

紀南嘉再次給出解決方案。

既照顧到所有參會人員的情緒,又能突出四位老師的尊貴身份,於是皆大歡喜。

紀南嘉處理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單子,也全然沒有女霸總的架勢,更沒有呼之即來的人脈幫她搞定突發狀況。

靠的就是常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隨之而來的職業直覺。

更有意思的是,當紀南嘉風塵僕僕趕到會場前,這邊剛交代完助理停車卸貨,那邊就下意識問道,一個姓張另一個姓啥?

一個凡事都得親力親為的小老闆焦頭爛額的狀態瞬間被演活了。

與隔壁的尤珊珊大手一揮就幾十萬幾百萬往外送一比,更顯得紀南嘉是一個被生活追趕着的掙扎着的大活人。

即使事業上小有成就,可以過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她還是一個人租房子住,看到別人出雙入對會覺得孤單,也會像無頭蒼蠅一樣被迫焦慮,也會因為出租屋的廁所漏水而頭疼不已。

想買套自己的房子,卻為五百萬的首付焦頭爛額,把所有銀行卡和理財產品湊一起也夠不着,只好為了幾萬塊錢跟中介和房東一點點磨價格。

到處打電話求爺爺告奶奶,五萬十萬的討債,討債不成還被人訛了兩瓶貴巴巴的酒。

於是心一橫,在餐廳公放《好日子》,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

但即使半醉半醒,腦子還在飛快想着如何在解決財務危機的同時保住自己的小助理。

第二天醒來,還得硬着頭皮撐下去。

從頭到尾,紀南嘉沒說過一句女人要獨立要有錢的屁話,卻終於解了本國產女霸總PTSD患者心頭一大恨。

國產劇的成功女性終於不再像神一樣站在全知視角睥睨眾生,做一個輸出觀點的工具人,她終於也會像普通人一樣,不知不覺地參與進內卷行列,又在一陣瞎忙活中迷失和醒悟。

03

經不起推敲的細節

以上說的,都是《我在他鄉挺好的》的進步。

但這種進步的參考坐標,是那些套路早已僵化的國產劇。

實際上,《我在他鄉挺好的》已接近尾聲,暴露出的問題不少:

在美術上依舊有過渡美化的嫌疑,濾鏡和樣板間的問題依舊存在;

導演的敘事缺乏節奏感,導致牽引全劇的「胡晶晶之死」事件震撼程度被削弱;

劇情往後又走向了「戀愛解決一切」的路子……

即使這樣,觀眾還認為它「瑕不掩瑜」,認為它值得誇獎,恐怕是因為它用了一層名叫「真實」的濾鏡籠罩在套路之上,恰巧同檔期同題材作品又虛假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一經襯托,便顯得它十分眉清目秀。

已經有不少網友指出,本片在很多細節上仍然存在「懸浮」的問題,設計感依舊濃重。

仿佛無論多「真實」的細節,最終都是為了進入下一個套路而服務。

比如觀眾們非常關心的住房環境問題。

本劇中,紀南嘉住的房子好點沒啥,但其他幾個女孩的房子就稍微與人設有脫節了。

第一女主喬夕辰幾經波折,最終搬進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樣板房裡。這種套路在女性題材劇中並不少見。

觀眾幾乎心知肚明,女主最終一定會住上一所大房子。只不過這次編劇倒沒有像其它同行那樣,隨便編個理由將住房問題打發了事,而是塞進許多段子式的情節來推動情節。

比如前室友不講衛生,把襪子放進公共洗衣機,總是不打招呼用別人的東西,還喜歡帶男朋友回家,直接在客廳開搞,男朋友上廁所還不開門。

總之,也為喬夕辰搬出去一個人住做了鋪墊。

誠然,這比《北轍南轅》裡一個高職學歷沒有正經工作的女生心安理得地「幫出國親戚看房子」要真實的多。

但轉念一想,這種真實依舊依賴了諸多巧合,實際情況中找到滿意房子的過程要比電視中難上幾百倍。

光是東南西北滿城市看房,就足以讓一個下班還沒法休息的社畜心力交瘁了,更不用說每次搬家都是一次體力和精神上的雙重考驗,因為居無定所所以不敢買太大太貴重的東西,以至於常常處於湊合過日子的狀態。

這種疲憊以及因此帶來的漂泊感和無力感,劇中總是一帶而過。

它只是用奇葩室友這種更具戲劇衝突的段子挑起觀眾的神經,引導觀眾主觀上忽略那些更深處的精神困頓。

但凡仔細推敲,你會發現這部劇和其他女性劇在本質上並無二致。

其實,這部劇最大的問題不是「懸浮」,而是「力有不逮」。

因為前期選擇了「反高潮」「反套路」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狗血情節,但這也意味着編劇必須通過人物心理的細緻轉變來推動劇情發展,否則就容易把「真水無香」拍成「真流水賬」

也就是說,既然放棄了強情節,就得走深挖人物心理的路線,但編劇顯然心有餘而力不足。

它在一開頭就展現出了試圖深入探討都市女性精神困境的架勢,同時也用一些符合生活常理的橋段向觀眾表達了一定的誠意。

主角的每次精神頓悟時卻又總是語焉不詳、一筆帶過。

比如,是什麼導致紀南嘉放棄了買房這麼大的決定?僅僅是喬夕辰一番「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不痛不癢的發言嗎?

胡晶晶究竟為什麼會跳下去?她的抑鬱症是如何形成的?在心理最後那根弦繃斷之前,她做過哪些掙扎?她是如何一層一層墮入深淵的?

我對曾對這些疑問抱着巨大的期待。

胡晶晶這條暗線本應與活下去的三姐妹形成一組對照,她的絕望無助與三姐妹的在夾縫中求生存共同構成了當代都市中青年人精神面貌的一體兩面。

但直至第十集(實際上後面幾集胡晶晶這條已經完全被拋諸腦後了),本劇給出的答案——

失業、欠錢、抑鬱症、家長的責怪、自身的好強都沒能徹底說服我。因為遭遇這些的年輕人太多了,大多數人都會經受心理崩潰,但大多數人沒有跳下去,而她跳下去了。

Why?

為什麼偏偏就是胡晶晶?

我需要看到更加具體的、更幽微、屬於胡晶晶這個獨特個體的生命經驗(要知道,即使是抑鬱症病人,每個人的情況都是千差萬別),而不是籠統地歸結為,她失敗了,她生病了,她好強不告訴我們。

那份絕望的痛感拍不出來,喬夕辰等人面對生活時的韌勁就會大打折扣,這部劇的野心——表達「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這一主題——也就無法完成。

這個致命傷早已不新鮮,它幾乎是所有高開低走的國產女性劇的通病。

開頭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用看似接地氣的細節製造現實主義的氛圍感,真到必須解決問題時,觀眾們才發現,原來編劇的境界並不比我們高明(然而還是甩同行一條街)。

無解的問題,蒼白的安慰。

最後三集,《我在他鄉挺好的》能扭轉局面嗎?

我看懸。

-END-

互動話題

看了《我在他鄉挺好的》,你有什麼感受?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22 09:07:38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經營,適當的情感諮詢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像你們這樣專業的機構

頭像
2024-06-24 20:06:19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4-04-05 19:04:25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0-01 07:10:1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