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審判的是誰?

情感導師 699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01

《被光抓走的人》是片兒19年院線國產片最驚喜觀影。

放在科幻片的維度,它是繼《瘋狂的外星人》之後,今年「中國式科幻」又一實驗性的重要嘗試。

放在愛情片的維度,它以極寫實的辛辣筆觸描摹出一幅荒誕、諷刺、深刻的現代都市人愛情群像。

《被光抓走的人》審判的是誰?

「科幻」與「寫實」,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似乎很矛盾。

但《被光》的獨特氣質就建基在這兩者的巧妙平衡之上。

「一道奇異的白光降臨城市,相愛的人成雙成對被抓走,被留下的人們該如何生活?」

這聽起來很像是《奇葩說》的一道辯題。

用一道白光審判愛情。

影片從這一軟科幻的「高概念」設定出發,實則向熒幕內外的每一個人都拋出了靈魂拷問。

「高概念」是好萊塢慣用的一套電影製作營銷模式,它的特點之一是「故事的情節簡明清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簡單舉例。

《侏羅紀公園》的高概念是「如果人類可以用科技孵化出恐龍,那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黑客帝國》的高概念是「如果現實世界只是人工智能控制下的虛擬世界,人類該如何面對?」

《瘋狂的外星人》的高概念是「如果兩個普通中國人遇到外星生物,他們會做什麼?」

很多好電影並非以複雜的故事取勝,而是從一個簡單的「高概念」腦洞出發,從這一個點深挖來展開深刻探討。

《被光抓走的人》就屬於這一類型。

最差異化的是,在白光降臨的「高概念」之外,《被光》在科幻性上更是刻意做了減法。

影片只提出科學假說,並沒有科學嚴謹地探討白光出現的原因,而把鏡頭焦點放在了觀察「白光事件」後眾人的反應。

電影本質上是現實主義的。

一方面,這讓故事更貼近每個觀者的現實生活,容易帶入。

另一方面,它將諸如暴力催債、評教授職稱、換妻俱樂部、PUA等社會現象與議題放入其中,將討論帶向深刻。

當我們的愛面臨上天的審判,我們可以體面渡劫嗎?

02

表象上,電影講述了中年、青年、女性、同性等跨越各年齡層、各性別的現代都市男女的愛情糾葛。

白光之下,他們都在被拷問。

不管是否真的如傳言所說,被抓走的全是相愛的人,被剩下人的生活已然被攪動得天翻地覆。

中年夫妻面臨的追問是——

我們的愛是否已被生活磨平?

黃渤和譚卓,貢獻了今年國產片的最佳夫妻表演。

堪稱中國版《婚姻故事》。

白光前,他們的生活柴米油鹽,或許性愛會被打斷,或許會為評職稱的事煩心,日子還是在平平淡淡地過。

白光後,夫妻二人突然直面各自的內心,才猛然意識到,他們兩是不是早就倦了?

人性的虛偽與脆弱逐漸吞噬黃渤。

為了自證與妻子的感情,他找人辦假火車票,偽造相片,製造光照那天妻子剛巧在外地的假象。

最為人稱道的當然是酒局那場戲,在老朋友面前,黃渤死要面子活受罪,拿出假票和假照片,吹噓與妻子感情沒問題,甚至不顧譚卓臉面地炫耀夫妻私生活多麼美滿。

為了那微小的面子不惜撕破尊嚴,這場戲,面對黃渤的「面子表演」,譚卓僅靠眼神演戲,觀者完全能感受到她內心的情緒波瀾。

這場撕開中年人油膩、虛偽、世故一面的飯桌戲近乎冒犯,有人就因為這段戲給電影打低分。

片兒想說,很多觀眾根本沒有區分是現實讓他不適,還是電影本身讓他不適,這樣的打分行為恰恰證明了導演這場戲的成功。

喪父之妻面臨的追問是——

丈夫究竟愛的是誰?

王珞丹這條故事線最為諷刺、荒誕、反套路,去道德化。

因小三黃璐的介入,王正要和丈夫胡建平離婚,老公卻在光照時突然失蹤。

原配和小三本應是一生的世仇,通常的故事都是狗血撕x戲,她倆卻在「白光事件」影響下,結成了「找人同盟」。

為了搞清楚「胡建平這個男人究竟愛誰」,他們找到了與胡有牽連的一系列女子,故事越發荒誕。

顛覆慣常熒幕形象的「小三」黃璐在此片裡成為了「笑點擔當」,表演相當驚艷。

這荒誕的「男人不在場的女人群像戲」最終以「胡建平出車禍」的真相作結尾,似乎在證明,男人自始至終愛的只有他自己。

年輕小情侶面臨的追問是——

我們一會兒愛一會兒恨,像過家家,那我們為什麼要在一起?

偷戶口本去民政局準備領證時,兩人就是被愛情沖昏頭腦的普通小情侶。

女孩被父母發現後,甚至為了愛情,爬上樓頂,以死相逼。

最荒誕的是,白光來臨時,消失的不是小情侶,而是那對整天吵吵鬧鬧的女孩父母。

白光瞬間叫醒了女孩,一時的欲望衝動、轟轟烈烈究竟是不是愛?

男孩只能以最極端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愛, 在絕望中侵犯女孩、毅然決然地跳下高樓,他們的故事又該如何收場。

男同青年面臨的追問是——

為了那份深藏的愛與全世界對抗,值得嗎?

特別要指出的,白客這個人物可能是國產片影史上最打破刻板印象的男同形象。

沒有在外形上做任何文章,白客的形象就是一個普通市井小混混,他的情感流露全藉由他做的事來傳遞。

白客完全擺脫「王大錘」的喜劇人設,雖戲份不多,卻相當精準、細膩地刻畫了這個悲劇小人物。

很多影迷褒獎他演出了「低配河正宇」的效果,後者是韓國知名的演技派青年男演員。

愛人家牆上的血跡暗示着他很可能被奸人所殺,那道光卻戲劇性成為警方無法定罪兇手的反面證據。

訴諸法律無效的白客最終將刀子捅進了嫌犯的身體,用獻身自己的方式行使了「正義」,守護了愛。

但世界是怎麼看他的?

4段故事,包羅多元之愛,也許仍存有《故事會》式地攤文學的狗血成分,但不得不說在多個層面關照了現代都市人複雜多面的情感焦慮,觸及了愛的本質。

中年之愛的落魄、隱忍,女性之愛的不甘、釋懷,青年之愛的衝動、迷失,同性之愛的卑微、深層,都叫作愛。

03

然而,這個故事真的只是在拷問愛情嗎?

看完電影,我有種強烈的感受,《被光抓走的人》最想講的根本不是愛情,本質上它是一場「思想實驗」。

在這場實驗裡,我們的主人公最終被拷問的是「人性」本身,是「他們如何認識自己」。

哲學內味兒出來了吧。

導演在書寫每個人物時,先呈現Ta其中一面,隨後就會把Ta的這一面解構,轉向另一面,在故事層面的執行效果就是反類型、反套路、反慣常敘事邏輯。

中年夫妻線那裡,黃渤在發現妻子出軌黃覺後,按慣常敘事邏輯,下面就要與黃覺來一場「男人之戰」。

去到「戰場」才發現,黃覺已變身普及「無愛婚姻」的心靈導師,想拉攏黃渤加入美術館的「換妻俱樂部」。

這種去世俗道德化的婚姻表達,將影片推至既現實又荒誕的思想實驗探討。

黃渤為了報復妻子,與學校里的老相好焦俊艷相約小旅館,在出軌的邊緣瘋狂試探。

誰都沒想到,接下來一幕,黃渤與焦俊艷只是進行了一場關於弗洛伊德與存在主義的哲學對話。

結尾處,黃渤終於撕下虛偽的「面子」,坦然面對真實內心,找到了「我」,這才有了電影最後一鏡那句說給枕邊人的「我愛你」。

在白光反覆拷問下,黃渤在左右搖擺中最終找到了「我」。

王珞丹那條線也一樣。

起初她決心離婚,卻在隨後丈夫消失那一刻戴回了婚戒。

她不甘心地一個個找尋丈夫的那些「女人們」,在得知丈夫死亡真相後徹底釋懷。

沒有愛又怎樣,千里尋夫之路便是她的救贖之路,她在左右搖擺中最終找到了「我」。

年輕情侶線面臨的道德指責更多。

女孩在男孩侵犯自己後悟得愛情真諦,這樣狗血的結局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這裡導演的處理過於粗暴了。

但故事最終指向的地方很明確,「愛」這件事只與「我」有關,女孩和男孩都哪怕一腔孤勇,那都是「我」愛的方式。

同性青年線更不用說。

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默默的愛着,妄圖一個人證明這個世界的錯。

與其說他是證明愛,不如說,愛是他在這世間「找到自我」的唯一方式,愛是他個人的浪漫英雄主義!

他的愛就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存在的合理性。

《被抓走的人》全片都瀰漫着這種「我」孤身一人與末日世界對抗的渺小、失落、虛無感。

但在心如荒原的虛無中卻蘊含怪異的能量,推着他們在「大團圓」結局中完成靈魂的救贖。

拋開《被光抓走的人》是科幻片?還是愛情片?還是什麼片?的類型枷鎖,它其實不是想與觀眾探討某個具體的問題與道理。

它只是在提醒你,能不能靜下心來,問問「我」一些問題。

就像李誕在電影裡問的那句,「我們究竟是可憐人,還是騙子?」我們可以經常拿這種問題問問自己,順便救贖自己。

影片舒緩的敘事節奏、冷靜克制的長鏡頭、反套路故事都是在傳遞一種情緒,期待你們現代人慢下來、停下來的情緒。

在你繁忙之餘,《被光抓走的人》這類電影給了你一個提問自己的反思出口,直面最赤裸裸的你,審判你,也拯救你。

這就是慢電影的價值。

它就是那一道白光。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13 07:09:57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3-09-30 07:09:02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