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待|教師節里的「兩難」:送禮的為難,收禮的膽顫

情感導師 570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期人物:李老師

本期主播:田珊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七待|教師節里的「兩難」:送禮的為難,收禮的膽顫

的確如此!從孩子跨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教師就成了他們心中神聖的象徵:豐富的知識、細緻的關心、親切的態度……這些深刻的印象,讓老師幾乎超越了父母的地位。因而,每當教師節到來時,總有很多學生想通過送禮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那麼問題就來了,家長和學生該不該送禮物呢?老師究竟能不能收禮呢?收哪些禮物合適呢?

作為一名教師兼家長,我也很苦惱

不收禮,不只因一紙規定,更為公平

「老師,這是我家鄉的特產,你就拿着吧!」我剛剛下課還在講台收拾講義,一名學生悄悄地走過來說。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把裝好的東西遞了過來,不由分說地塞到我的書包里,一溜煙地跑了。

唉,我嘆了口氣,用手揉了揉腦袋,真的是頭痛。這已經不是學生第一次給我送禮物了,有時候是沉甸甸的一大堆家鄉特產,有時候是色彩斑斕的禮品,有時候是耗時不短的手作......各種各樣的禮物,總會在教師節那天紛至沓來。我收下,於理不合,也違反了學校的相關規定;我不收,看到學生熱切的眼神和誠摯的感情,又覺得辜負了他們的心意。每當此時,我腦海里就會浮現出莎士比亞的那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平心而論,看到這些禮物,我也心動過。不論價值幾何,收到的那一刻,總能感到自己的工作被認可了,個人是有價值的。但是靜下心來細想,還是不能接受。

第一,作為教師,我一直秉承着真誠的態度,公平對待每個學生,不希望學生把送禮等同於老師的「特別關照」,讓不送禮的學生覺得不自在,讓送禮的學生因此覺得自己會被優待;

第二,校園應該是單純、陽光的地方,師生之間是教學相長的好搭檔,可以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不應該是通過送禮締結關係的存在;

第三,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有權利差異,一旦我接受了禮物,就有濫用權利的可能性,違背了「有教無類」的原則。

更重要的是,從我們成為師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一期一會的緣分,老師應該堅持「傳道授業解惑」的宗旨,學生也應該盡好責任認真學習,為了自己的將來刻苦努力。

基於此,我必須把禮物還給學生和家長,下課後我暗示學生暫留片刻,把東西原封不動地返還。在向他們表示感謝的同時,也表達了我心中最真實的想法:於我而言,學生的成績比禮物重要,家長的認可比金錢更具有誘惑力,請不要再給我送禮。

至此,送禮一事落下帷幕,相信學生也理解了我,畢業時他送了我一張賀卡,我把它放在了書房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着自己不忘身為教師的初心。

送禮,表達一份心意,收到一次拒絕

為了公平、公正的個人原則,作為教師的我,堅持不收學生的禮物。但作為家長,我卻必須面臨另一個難題,女兒也上學了,我要送禮嗎?

開學就上中班的女兒,因為從小體弱多病,性格敏感脆弱。剛開始上幼兒園時,因為第一次離開父母,她哭得無法正常上學,只能拼命抱住老師的大腿求安慰。不管是上廁所、吃飯還是睡覺,都需要老師的溫柔守候。看到她每天這樣纏着老師,作為家長的我,深深覺得抱歉,感覺影響到了班級的正常教學,特別麻煩老師。

可是怎麼辦呢,一邊是有分離焦慮的孩子,一邊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心情。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感謝,要不還是給老師送點禮吧?和家人商量一番後,我們決定給老師送最方便的購物卡,雖然金額不多,但是便捷實用。

第二天放學時,跟給我送禮的學生家長一樣,我趁着其他人不注意,偷偷把準備好的購物卡塞給了老師,趕緊溜走。可是,還沒有等我走出幼兒園大門,老師就追了上來,趕緊把卡還給我們,再三叮囑說這是幼兒園的規定,任何老師都不可以收受家長的禮物。我趕緊解釋說,金額不大只是一點小小的心意,可是老師卻義正言辭地說絕對不可以,照顧孩子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請不要隨意破壞規矩,我們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再也不敢去送禮。

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謝謝你

不得不承認,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很多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習慣思維,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找關係送禮。希望用送禮走後門、拉關係,用送禮表達謝意,讓很多人際關係蒙上了金錢的色彩,使很多簡單的問題用紅包來解決,把辦事等同於上門送禮。

殊不知,送禮反而破壞了原本透明、公正的環境,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醫患關係、師生關係,等等。使得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不得不讓很多單位特別把不收紅包寫進規章制度里,讓廉潔奉公守法成為每個公民的原則。

今年的教師節馬上又要來了,看了我的故事,作為家長的你會考慮給教師送禮嗎?作為教師的你會收家長、學生的禮嗎?

揭露送禮背後的從眾心理:

很多人都會矛盾,遇到各種節日,我究竟需不需要給老師送禮,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被我們無法察覺的從眾心理所支配:

那麼,什麼是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的或現象的群體壓力下,行為或信念上的改變,及其伴隨的行為方式。其實從眾也就是我們日常說「隨大流」,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從眾?

群體心理害怕被孤立的恐懼

人都有一種害怕被孤立的恐懼,特別是對於權威的人。一旦你打破了大多數人共享並認同的規範,就感覺會受到懲罰,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人就會失去原來平衡的安全感,所以很多人沒有勇氣不去從眾。

從眾會讓我們會不自覺地尋求別人的認同,很多人一在群體裡面,甚至會失去自我的判斷能力,以群體的判斷取代自我的判斷,那麼教師節,到底該不該送禮,這樣思考: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黃茜 (律動心理諮詢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兩性關係、婚戀諮詢師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LGBT(同性)心理援助

嗨~~如果你的生活不那麼快樂,請搜索關注「律動心理訂閱號」,和專業團隊一起探尋更好自己。

友情合作單位:律動心理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28 14:05:05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頭像
2024-04-07 19:04:47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