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江西十景 璀璨奪目(一)

情感導師 841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三清天下秀

江西風景獨好,三清天下奇觀。公元1636年,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記》中寫道:「十月十七日雞鳴起飯,再鳴而行。……又十里,東津橋,石樑高跨溪上。其水自北南流,其山高聳若負扆,然在玉山縣北三十里外。蓋自草萍北度,即西峙此山,一名大嶺,曰三清山。……東津橋之水,繞城南而西,至此勝舟。時已下午,水涸無長舟可附,得小舟至府,遂倩之行。」徐霞客曾在玉山縣的冰溪東津橋遙望三清山,他受阻於水勢與道路,遺憾無法將自己的足跡印在三清山。試想,倘若徐霞客能登臨三清山,那麼在《徐霞客遊記》裡,定會有三清山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年的徐霞客失去了一個登臨的機會,世人認識三清山也推遲到20世紀80年代。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三清山,在改革開放的浪潮里,慢慢揭開了她那神秘而迷人的面紗。美國國家公園基金主席保羅先生稱:「三清山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精品,是全人類的瑰寶」。三清秀出,驚艷了時光,驚艷了世界。今日三清,名揚天下。

雲繞山間

三清天下秀,秀在自然天成。三清山是滄海桑田的見證,14億年的地質變遷里先後經受過三次大海浸,並有兩次沉入海底達五六億年。由於海底火山的作用和一億八千萬年前侏羅紀晚期以及以後發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山體不斷抬高,斷層密布,呈垂直狀態的花崗岩體又長期受風化侵蝕,加上重力崩解作用,最終造就了今日三清山奇峰參天、幽谷千丈的山嶽奇觀。宏觀的地貌演化系列是從「峰巒——峰牆——峰叢——石林——峰柱——石錐」,再加上「岩壁、峰谷和造型石」九種地貌。三清山的花崗岩峰林微地貌形態類型完備,這九種地貌在三清山都有典型的展示。三清列座是峰巒;萬笏朝天、九天長城是峰牆;天門眾仙迎客是峰叢、三龍出海是峰林、玉靈石林是石林、巨蟒出山、觀音賞曲是峰柱、神仙現指、蝸牛戲松就是石錐、並有西海大峽谷、三排尖崖壁和豐富的象形石,如老道拜月、猴王觀寶,惟妙惟肖。在三清山核心景區就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處,景物、景觀384處,其中,東方女神和巨蟒出山兩處已被認定為世界吉尼斯記錄。因此,三清山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西太平洋邊緣最美的花崗岩」。

朱 虹:江西十景 璀璨奪目(一)

巨蟒出山

三清天下秀,秀在生態良好。三清山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避難所」之一。在第四紀冰川期,全球氣溫普遍下降,大量植物遭到了毀滅性的摧殘,三清山因為複雜的微地貌地形環境,成為了許多古老植物的避難所,其中就有很多珍稀物種,像紅豆杉、白豆杉、銀杏、天女花等等。三清山不僅是華東黃杉和南方鐵杉的分布中心,還有連片數千畝的高山杜鵑林,2008年三清山珍稀物種就隨「神七」實驗艙升入太空。遨遊過太空的三清山瀕危植物種子送到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進行培育,成功後移栽到三清山瀕危植物園。「四月芳菲盡,山中始盛開」,每年五六月時,十里杜鵑奼紫嫣紅,分布於青山的蒼松翠柏間,搖曳在雲山霧海中,令人陶醉不已。無怪乎文學家秦牧稱讚三清山是「雲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

三清天下秀,秀在山水相依。俯瞰三清,山臨水而立,水繞山而行,山水共耀,蔚為壯觀。高山孕育飛瀑,玉簾瀑布群就處於三清山石鼓嶺的幽谷叢林中,是江西省七大最美瀑布群之一。她流入澄淨浩瀚的三清湖,風情萬種;八磜龍潭的瀑布群似巨龍跌宕跳躍,從西海岸一直奔騰到山下的八磜村,而後流入三清山的玉琊溪清澈純粹,如玉帶纏繞於青山之間。三清山的兩條溪流由小而大,是六百里信江的源頭,一江春水,向西奔入浩瀚的鄱陽湖。

三清天下秀,秀在人文底蘊。三清山有着歷史久遠留存豐富的道教文化。三清山屬懷玉山山脈。因其玉京、玉華、玉虛三峰挺拔,如道教尊神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巔而得名。在《明一統志》就記載:「三清山,在玉山縣北一百里,與懷玉山並峙,有羽化壇,晉葛洪與德興李尚書修煉處。山巔有老子宮,又有金沙水玉洞,靈濟廟,羅漢洞,李尚書鐵爐諸奇勝。」三清山於明代由王氏後裔復建了三清宮,珍貴道教建築與石刻雕像留存至今。三清宮背倚九龍山,門朝北斗紫微星,就實而向虛,取其「常有觀其徼,常無觀其妙」之經義。別具匠心的三清宮道教古建築就是以三清宮為中心,周圍錯落有致地分布着各種道教建築,配合着地形藏巧於拙,構成了道教露天博物館。三清山還有儒家文化的浸潤薰陶,朱熹曾講學於金剛峰下的懷玉書院,留有千古不朽的理學著作《玉山講義》。三清山還是一處民俗文化大觀園,閩南風情、畲家風俗等多種民俗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交相輝映,各族人們在這裡和諧共存、和睦共處。三清山更有紅色文化的深厚土壤,方志敏曾在這裡浴血奮戰,留下了《可愛的中國》等壯美絕唱。如今,遍觀三清,「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三清山雲海

三清天下秀,最為秀美風景還是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三清山有一群聰穎智慧勤於奮鬥的三清人,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創新發展,勇攀高峰:繼1988年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設立旅遊經濟開發區;2002年在西海之上鑿石架閣開建棧道,成就3000餘米無一拾級的西海岸棧道;2008年成功問鼎世界遺產,一路收穫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全國十大綠色旅遊示範基地,全國景區黨建標準化示範單位等榮譽;景區十一項地方標準成為行業翹楚,為「江西風景獨好」增色,為江西優質旅遊供給添彩,為旅遊強省建設助力。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時代要有新作為。三清人深深認識到:旅遊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觀大勢、明大勢,方能謀大事。當前,三清山旅遊正謀勢再提速。2018年玉簾瀑布、神仙谷兩大景區橫空出世,《天下三清》首演綻放視聽盛宴,房車宿營地,畲村民宿秀美宜居,讓遊客在詩與遠方里徜徉。三清山「紅茶、剪紙、石斛草」等旅遊商品推陳出新。這些都是三清人在新時代展現的新作為,交上的新答卷。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習近平總書記稱讚江西「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三清天下秀」不僅是讚美三清山風光俊秀,還寄託着殷切的希望。「秀」既有「美麗」之解,還有「出眾」之意。我們堅信,歷經千年積澱厚積薄發的三清山一定能描繪出美麗中國江西樣本的新畫卷,建成新時代全域旅遊新標杆!

千峰之首黃岡山

黃岡山(江西武夷山)是武夷山脈的主峰,海拔2160.8米,因山頂生滿萱草(俗稱黃花菜),八九月開花時節,山岡遍染金色,蔚為壯觀得名。武夷山有曰:南北連粵浙,西東分贛閩,主峰黃岡山,勢壓大東南。黃岡山雄踞東南之巔,不僅是江西省第一高峰,也是東南大陸十省的最高峰。奇峰險壑、山花古樹、飛鳥走獸、流泉飛瀑讓人目不暇給,迷人的近月、壯美的日出、奇幻的雲海、宏偉的峽谷、古樸的關隘更讓人驚羨於她的絕美。

黃岡山

4月下旬的周末,我到鉛山縣調研。在得知黃岡山距離縣城大約100公里後,便決定連夜登臨。從鉛山縣城乘車出發大約是晚上8點,約11點半來到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葉家廠管理站,凌晨3點半再踏登頂之路,清晨5點左右抵達山頂。上山的道路崎嶇顛簸,夜間行車冗長疲憊,但相比在東南第一峰守望紅日噴薄的期待,都可忽略不計了。

黃岡山是登高望遠的絕妙境地。山頂是一塊1平方公里的平坦草甸,枯黃的萱草半人多高,還未着綠,鬆軟如氈。我曾見過塞外孤冷如鈎的彎月,亦曾見過西湖皎潔如盤的滿月,卻從未見過黃崗山這樣迷人的近月,幾乎不用抬頭就能看到,仿佛一伸手就能輕觸。像母親親和慈祥的目光,讓你的心兒漸漸柔軟,像情人晶瑩潤澤的臉頰,讓你忍不住想要輕輕愛撫。淡淡的月光如煙似紗,遠處的峰巒在雲海中若隱若現,如真亦幻,像一座座島嶼在茫茫大海中漂浮游移,令人仿佛置身海上。山頂的最高點豎有江西省人民政府所立標誌碑,其上「黃岡山」三字鐵劃銀鈎,蒼勁有力。輕撫石碑,俯瞰雲低霧繞,萬峰匍匐,心中不由湧起萬千氣象,更是感嘆黃岡山「千峰之首」之譽實至名歸。

大約5點30分,遠處東方灰厚的雲團後隱有微光艱難透出,雲團上方的區域漸漸明亮,灰厚的雲層慢慢映紅,黑色、黑灰、灰色、灰藍、暗紅、橙色,由近及遠,層層鋪墊。略不經意,雲層表面鍍上了一條細長的紅線,呈弓形緩慢拱起,一個半凝狀、火紅的小彈丸在雲團中浮現,既而快速躍升,瞬間跳出雲面,灼灼其華,絢麗異常,眼睛已經不能直視。雲海倏地染上絢麗的色彩,像花海、像錦繡、像流蘇,雲蒸霞蔚,妙不可言。月亮抑或不願離開她眷顧的生靈,抑或要歡迎太陽的到來。東升的太陽、西沉的月亮,這大自然看似不可調和的存在,在此相融,共成一景,一邊七彩絢爛、豁然開朗,一邊皎潔清冷、靜幽神秘,斑駁的光影在山間游弋交錯,神奇壯美。我震驚於這日月同輝的景象了。

黃岡山日出

群山一下子甦醒了。綿連的群山,山體雄峻,平緩處錯落有致,秀峰疊峙;險峻地斧劈刀削,危崖突兀。山下水汽蒸騰翻湧而上,很快形成煙波浩渺的雲海,一鋪萬頃,茫茫無涯。峰巒變得捉摸不定,虛實莫測,儼然一幅自然天成的潑墨山水。層簇的雲團平靜時如棉似絮,千姿百態,悠揚舒緩,一幅煙水迷離之景;轉瞬間風起雲湧,驚濤裂岸,勢如萬馬奔騰,令人心懼。

與夜間上山相比,下山之路充滿了樂趣。黃岡山從山頂到海拔900米處,依次分布着中山灌叢草甸、中山苔蘚矮林、針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毛竹林,是國內唯一可以在1小時內沿公路考察欣賞到的最典型、最複雜的植被垂直帶譜。沿山路而下,看林木競秀,頗有檢閱三軍的感覺。特殊地理位置、山高谷深的複雜地形使得武夷山脈在地質史上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直接侵襲,成為許多古老、孑遺生物的避難所和珍稀瀕危物種的倖存地。這裡分布着6000多畝全球最大的南方鐵杉原始林,僅見於此的柳杉天然林,林內百年以上樹木比比皆是。有「中國王」之稱的南方鐵杉佇立在山路邊已逾600年,挺拔有力,劍枝戟葉,儼如戰士站崗放哨,又像千手觀音守望你的到來。

車行路上,不時看到輕靈的鳥兒、活潑的松鼠、機警的野兔在叢林中覓食、嬉戲,增添不少自然野趣。打開車窗,清冽的空氣沁人肺腑,動聽的鳥鳴撲耳而入,或清越、或函胡,或悠長、或短促,是絕妙的晨曲。有「鳥中熊貓」之稱的黃腹角雉極其有趣。雄雉體型優美,羽色鮮艷,五彩斑斕,煞是好看,雌雉則體型較小。由於身體粗笨,不善飛翔,膽子很小,遇到危險時,它們不飛不跑,站在原地東張西望,直到敵人逼近,才「急中生智」一頭扎進雜草叢中,身子卻露在外面,好像鴕鳥一樣,因此被當地人戲稱為「呆雞」。但良好的生態和純樸的民風卻使它們在這裡首次發現命名後,經過150多年的自然繁衍,成為全球最大的黃腹角雉野生種群。

在黃岡山觀賞瀑布無需艱苦跋涉,山腰轉角處的「情侶瀑」就頗有特色。兩道瀑布,左前方一道涓涓細流,猶抱琵琶半遮面,從幽林中輾轉流出,曲折蜿蜒,身姿曼妙,嬌柔嫵媚;右邊一道要寬闊得多,奔涌而下,陽剛壯美,一往無前,勝在氣勢。它們猶如一對熱戀的情侶,起初深情凝視,最後執手相奔,潭中激騰的白色水花分明是它們快樂的歌唱。但多不勝數的季節性瀑布、雨後性瀑布才真正體現黃崗山瀑布之美。雨後的黃岡山,僅西坡就常見瀑布近二十條,雲際天邊,彩虹之上,玉帶飛懸。冬季這些瀑布是另一天然絕景,於山間、陡崖、巨石等處形成的冰瀑、冰簾、冰掛,晶瑩潔白,形態萬千。

「情侶瀑」的不遠處是觀看斷裂大峽谷的最佳地點。斷裂大峽谷形成於中生代地殼運動,橫跨閩贛兩省,長達數百公里。駐足眺望,大峽谷如被一柄巨劍生生劈裂,筆直伸向遠方,極有氣勢。峽谷內溝壑深切,岩壁陡峭,險灘密布,林蔭水覆。甘甜澈透的泉水泛着清幽的靈氣,穿峽走谷,過灘呈白,遇潭現碧,時而舒緩,時而湍瀉,其聲如鼓如琴。

桐木關是武夷山八大雄關之一,憑弔自然必不可少。不算太高的關隘,青色的磚古樸厚重,其上有一座兩層小樓台,依山而築,居高憑險,無怪歷朝歷代皆為兵家必爭之險。它的來歷並無太多記載,相傳明英宗正統年間為守護邊關而建,因其時當地出產桐油,道路兩旁隨處可見油桐樹(當地稱為桐籽樹)得名。立關北望,兩側高山聳峙入雲,贛閩古道貫穿其間,只是曾經的「商販鹽挑來往之區(樞)」再也無法尋覓鹽客蹤跡,可憑弔的只有「勿許恃眾鬧事」的勒石告示了。

離開黃岡山是次日9時。但我從未停止過對她的想念和思索。武夷山是贛閩兩地共有,一山兩地卻有很大差距。要認真研究和借鑑福建武夷山的保護發展理念、傳播方式和成功經驗。黃岡山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國第5個,江西省首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我們要抓住機遇,發揮千峰之首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奇蹟。

篁嶺—草民的皇宮

篁嶺正如其名——「篁」:一個戴着竹帽的皇帝,沒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卻享有天人合一之大自在——這裡是草民的「皇宮」,普通民眾的樂園。無論是誰,錦衣華服也好,清新簡樸也罷,都可以來到這裡,融入這裡,成為這天地之中的一份子。

這裡其實是一個小村莊。篁嶺坐落於「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縣東北部,懸於海拔600米的石耳山之上。100多棟古民居高高低低,挨挨擠擠,隨彎就坡,錯落有致地擺布在了百米落差的山窩之中。小村的對面,萬畝梯田大大小小、層層疊疊,一大片一大片,從溝谷到山腰,與群山擁抱着、依偎着,仿佛他們從來都是生長在一起的。晨霧起處,炊煙裊裊,村莊披上了青蘿面紗,忽隱忽現,猶如3D版仙境的現實存在。

山路數拐,走近村口,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水口林隨山采形、就水取勢,一下撞入了眼帘。這片樹林以「天然活化石」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為主,雜以香樟、香楓、銀杏、香榧、香桂、松樹等,共百餘株,大多樹齡在五百年以上,其中數棵竟達千年以上。濃濃樹蔭,似書法巨匠,僅用寥寥數筆,就已然使篁嶺徽州古村的形象躍然紙上。

「水口」,指水源所從出之洞口,也是村莊的出入口。受中國傳統思想「天人感應」的影響,古徽州人對自然非常崇敬,認為草茂木繁則可生氣旺盛、護蔭地脈。所以他們十分用心地營造和建設水口林,將其視作村民命運和前程的象徵,這也使得古徽州廣大山林得到了很好地保護。篁嶺的水口林正是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在篁嶺,至今秉承着「樹旺丁」的精神契約。所謂「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篁嶺人歷來樂於植樹插竹。對房前屋後、周邊的林木,自古禁伐,對違者實行「殺豬封山」,也就是對偷伐、濫伐林木者,全村人聲討,除處罰金並通告外,還要從當事人家中拖出生豬當眾宰殺,全村按人頭送肉。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不斷在與自然的交往中找到平衡點,使得今日之村落古樹環抱,從容寧靜,更使得鳥獸棲息,連瀕危珍稀鳥種黃喉噪眉也在此安家,與人和諧共處。

人都說,春之媚、夏之艷、秋之曠、冬之韻。篁嶺華彩萬象、景色迷人,四季的色彩和魅力在這個古老的村落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春天的篁嶺,啾啾鳥鳴,萬物復甦。在春風吹拂下,小村恰似一曲節奏明快的音律。油菜花開,金蛇舞動,嫩黃飄香,與梨花賽雪、桃花嫣紅一道,交相輝映,繪成一幅無比浪漫、色調絕美的粉墨畫卷,美不勝收。

初夏的篁嶺,萬木崢嶸,競相吐翠。一抹山色聳入雲霄,「山青青兮欲雨,雲澹澹兮生煙」,遇雨天,水傾盤而下,或成瀑流;雨過天晴,或現彩虹。蔚藍天空、山林蒼翠、粉牆黛瓦,藍與白相間、紅與綠相配,酣暢淋漓,絢麗迷人。

深秋的篁嶺,天高雲淡,秋風送爽。陽光把曬樓喚醒,家家戶戶齊刷刷開始「曬秋」,地里種的、山上長的、樹上摘的,黃菊、豆角、茄子、苞米、黃豆、芝麻、番薯、油茶籽,一起恣肆地鋪在曬架上。但也有有心人家,在大大的曬盤上,用鮮紅的辣椒、澄黃的稻穀拼成巨幅國旗,與別樣的古民居交相輝映,煞是喜慶。這「曬秋人家」的原創景象,加上梯田花海,就是一場宏大的多彩視覺盛宴,撩人心魄。

冬日的篁嶺,沉靜清和,萬籟俱靜。和煦的陽光伴着湛藍的天空,看着星點梅花盡情綻放,村子多了許多風骨和優雅。有時一場大雪,大地銀裝素裹,田間草垛堆白,小村格外妖嬈。

確實,青山掩映中篁嶺的色彩已經足夠令人驚訝了,但它不僅只有這外貌的五彩斑斕,建築才是它的厚重文化和內里所在。走進小村,觸目所及,無數棟徽派明清古建築完整地、直喇喇地豎立着,古巷、古宅、古橋、古井、古書院、古牌坊、古石刻、古戲台、古祠堂等一應俱全,仿佛在靜靜地訴說着古思、古幽、古韻、古脈。每一棟建築既各具特色,又風格統一。面積最大的200多平方米,最小的只有70平方米,不奢華,不做作,講究自然古樸、隱僻典雅,充分體現了徽州氣派。雕樑畫棟、翹角飛檐等優雅別致,水池、天井、正堂、榭閣等功能完善,門內石雕、磚雕、木雕工藝精湛、小巧玲瓏、雋永婉約,內里則引入現代化住房、沖洗、衛生裝置,讓遊客格外舒適,被稱為「門外五百年,門內五星級」,給人以「訥於外而雄於內」之感。

你看,占地150平方米的「樹和堂」,原主人是歸隱臨川知縣曹鳴遠。此屋天井邊木柱上刻有楹聯「金石其心芝蘭其室,仁義為友道德為師」;中堂刻有曾國藩題寫的楹聯「高花風墮赤玉盞,老蔓煙濕蒼龍鱗」;邊牆上懸有唐伯虎的書法《吳門避暑》;這些明志寄情的楹聯書法告示後人:一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要有進取心、重仁德、心繫家國、報效社會。

「五桂堂」,占地200平方米,原主人明代商人曹永護,從祖輩而下,四代單傳,因性情寬厚,待人接物溫和謙恭,見義勇為,且樂善好施,常接濟與人,從不張揚,其子曹希賡續祖上善行,生五子,二十七孫子,曾孫、玄孫二百餘人,傳為佳話。它告訴後人,只要多行善舉,必有好報,必結善果。

「竹山書院」,占地約200平方米,分前後堂,後堂分兩層,有教學區、讀書處、藏書樓和教師住的邊廂,是一所鄉村高級學校。書院大門的門樓磚雕是典型的徽州五鳳樓格式,磚雕上分別刻有「喜上眉梢、望子成龍、兄弟登科、孟母教子」四個典故,寄託對後代子孫的殷切希望。書院的側邊牆壁上碑刻有「忠孝廉潔」四個大字,系朱熹為嶽麓書院所題寫,代表書院以朱熹「孝悌忠信、守節自重、廉潔自律、濟世救命」的思想作為辦學理念。幾百年來,全村耕讀之風鼎盛,人才輩出。

這裡還有清朝父子宰相曹文埴和曹振鏞的古宅。曹文埴為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甲第一名進士,後官拜戶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晉太子太保,因其引徽劇進朝入宮,被尊為京劇的鼻祖。曹振鏞為乾隆四十四年(1781)進士,為道光帝師,歷任內閣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晉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曹氏父子宰相,操持朝政75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

篁嶺雖然建築很多,卻絲毫不顯凌亂,反而是肌理清晰,布置精巧,讓人有仰止之感。在村子中央,一條500多米的主街巷,當地人稱之為「天街」,挑起了整個篁嶺,成為全村的主通道和大客廳。與之相連的有「三橋六井(塘)九巷」,三橋即步蟾橋、安泰橋和通福橋;六井(塘)即五色魚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豐巷、擔水巷、添丁巷、廳屋巷、團其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通過「一街」連「三橋六井(塘)九巷」,把這個地少屋多坡陡的小村莊打理的井井有條。前不久,天街還獲評2017年唯一的一條「中國特色商業街」。

近年來,婺源旅遊在全國聲名鵲起,篁嶺這個昔日攝影家眼中的寵兒,也獲得了旅遊開發者的青睞。2009年,採用搬遷安置與新農村建設結合的方式,通過市場運作,對全部古村產權進行收購,村民由山上搬至山下,住進交通便利、寬敞明亮的新徽派風格安置房。山上則充分挖掘特色和內涵,對原有古建築進行進一步地科學規劃和保護,並將安置好的村民返聘回山上,完完全全保留古村文化「原真性」和村莊活態。下山的村民們都住上了設備齊全的新房,又得到了土地流轉和從事旅遊工作的收入,這裡也成為了全國「移地開發、體外造血」扶貧新模式成功的典範。同時,他們還積極引入國際度假酒店品牌,打造特色精品度假酒店和民俗文化影視村。如今,漫步在天街,兩旁茶坊、名吃、書場、硯莊、古董、篾鋪等徽式商鋪林林總總、古趣盎然。篁嶺,這座「草民的皇宮」越來越名副其實,為海內外遊客所共享,他們在此訪古拾趣、覽勝尋芳。2014年,篁嶺榮登第一屆「美麗中國·最美中國符號」品牌榜,成為全國15個獲獎單位中唯一的一個村莊,不愧為中國鄉村旅遊皇冠上的明珠。

篁嶺,就是這樣讓人魂牽夢繞,有時像是大山的驕子,靜靜臥躺在深山之崖,沐浴天地的恩澤;有時又像夢幻般的人間仙境,雲遮霧繞,靜謐而恬淡,獨自與天地往來;有時更像世外桃源,靈動脫俗,斑斕如春,成為人們爭相追逐和嚮往的福地。

江湖奇峰石鐘山

很多人去石鐘山,是因了蘇東坡的原故。蘇東坡在《石鐘山記》中寫了他夜察石鐘山的經歷,文章行雲流水,變幻莫測,瀟灑自得,繪聲繪形與卓識妙理兼具,吸引着人們尋跡而至。

石鐘山因山上石頭能發出鐘聲而得名,屬九江市湖口縣。從九江市區出城往東,全程高速公路,跨過雄偉的鄱陽湖大橋,很快就能來到石鐘山的山門。與從《石鐘山記》中得到的印象不同,石鐘山並非危岩千尺、四面絕壁的湖中大島,而是三面環水、一面連着陸地的水渚高崖。湖口縣城半圍着石鐘山呈扇形展開,石鐘山山門正對着熱鬧的街市,非常方便人們登山觀景。

山門外是一片喧囂的繁華。街道上的汽車來往穿梭,「湖口全魚宴」的大幅招牌直入人眼,各種各樣的酒店、大排檔、商鋪一間挨着一間,老闆和夥計熱情地招呼着南來北往的客人。一走進山門,卻又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靜謐的世界。這裡的遊客隨性地倘佯着,動聽的鳥鳴聲不時傳進耳朵,微風夾雜着清新的花香環繞在你的四周,未及細細遊覽,已然放下了心塵,期待來一次心靈的旅行。

拾級而上,首先看到的是東坡先生的漢白玉雕像。雕像足有3米多高,被安放在正對山門的山坡之上,通身被清掃得一塵不染。每一名路過的遊人都不禁要在此駐足良久,間或還有人要鞠上一躬。只見眾人目光注視下的東坡先生背手而立,衣袂隨風微卷,面容和藹,很是恬淡自得。此景輕易就讓人想起了東坡先生與這方土地的不解之緣。蘇東坡從小聰穎好學,被歐陽修稱讚為「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他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黜,多次出入江西,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使江西眾多景點聲名遠播。在贛州八境台,他第一個提出城市八景概念,為後世模仿;在廬山,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絕唱;尤其是湖口石鐘山,更因他的《石鐘山記》聲名鵲起,引發定名原因千年之爭……

蘇東坡石像

依依別過蘇東坡雕像,接下來是一條茂林垂蔭、修竹掩映的石階小道引領着遊人前往景區深處。石鐘山海拔57米,全山面積約9萬平方米,體量不算很大。然而越走就越發現其精巧雅致,好一派江南園林的美妙風光。

據考古記載,早在商周時期,湖口先民就在此結廬為居,從事漁獵活動。自唐初到清咸豐七年,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但後來基本毀於歷次戰火。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石鐘山的建築集亭、台、樓、閣、塔、榭、舫、廊等20多種形態為一體,皆是依山就勢,因地制景,「各抱地勢、勾心鬥角」。各種各樣的植物遍布山頭,古榆濃蔭匝地,香樟四季常青,紫薇搔首弄姿,梅花暗香浮動,櫻花輕盈漫舞,不大的山頭森林覆蓋竟達95%以上,僅木本植物就有200多種,與各式建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漫步其中,石鐘亭、懷蘇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臨湖塔等相繼巧妙呈現,一步一景。尤其是當你走進浣香別墅,沿着天河向前,過聽濤眺雨軒、芸芍齋,再至且閒亭,突遇石岩障前,幾欲返身而退時,卻有一座石板小橋,曲徑通幽,又見一石門洞開,豁然開朗,原來是「桃花洞口,漁人精舍」,讓人感慨別有一番洞天。

近年來,當地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和特色的基礎上,又新建了一批當代建築,泛舟亭就是其中的絕佳代表。泛舟亭坐落在岩下水濱,需從臨湖塔旁援崖而下,經絕壁,穿洞、跨橋、過隙,一路曲徑陡險方能到達。這是一個不大的亭子,周圍亂石穿空,古樹倒掛,景致清幽。九百多年前一個月朗星稀的夏夜,東坡先生就在此岩之下,坐着一葉小舟艱難前行,湖水發出很大的聲響,山林中驚起的貓頭鷹悽厲地減叫,划船人神情緊張,不斷催促快回。東坡微欠着身體,緊緊抓住船身,借着月光辨明了波浪衝擊下的岩壁布滿大小不一不知深淺的洞穴,風水相吞吐,哐哐啷啷作響,轉而笑語:「石鐘之名原來如此,凡事還是要耳聞目睹才算啊。」如今,靜坐亭中,閉目細聽,仍然可以親聆微風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之美妙聲音。

石鐘山又是一座有着豐富文化遺存的檔案館。這裡集中了大量的由歷朝歷代大家名流、文壇巨匠留下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它們看似散亂,實則本真,只要細心揣讀,無不有跨越時空,望雲捲雲舒、看花開花落的感覺。先看碑刻和石刻,現存有200多處,最早的可追至唐代魏徵書四言書「遵王之義」。這其中,名家名篇者有之,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蘇東坡的《石鐘山記》;勒碑記功者有之,遠如元代桑嘉依擊退紅巾軍進復湖口,近如清末湘軍曾國藩作昭忠詞記;隻言片語抒懷詠景者有之,如「力挽狂瀾」、「雲根」、「曠懷」、「犧牲救國」、「金石為心」等等。石刻「江湖鎖鑰」更是寫盡石鐘風雲。歷史上石鐘山為兵家必爭之地,誰控制了石鐘山,誰就占據戰爭的主動權。從三國周瑜練兵於鄱陽湖,到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石鐘山目睹了一幕幕慘烈的戰爭場景,也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巨變。再看楹聯,更是多不勝數,幾乎每一處建築都有,其中昭忠祠更是達百餘幅之多。這些楹聯文字質樸,多為即景抒懷之作,與建築情景交融、相映生輝,更加增添了石鐘山的文化魅力和感染力。

遍游全山,意猶未盡。小小的石鐘山一草一木一石都承載着厚厚的歷史,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散文家、書畫家、軍事家、思想家爭相駐足於此。僅在東坡先生之前,陶淵明、謝靈運、酈道元、狄仁傑、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等等,都曾不約而同登此感懷。看來,石鐘山已遠不止是東坡先生筆下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常擊鐘鳴之聲的石鐘之山。

待站上山的最高處,頓覺天地寥廓。剛才還婉約動人的石鐘山,這時像一位堅毅的勇士矗立在一片汪洋之上,腳下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蒼茫浩渺;右手邊是中國最大的江——長江,直瀉千里。千百年來,湖水北去、大江東流,石鐘山笑看大浪滔滔,水分兩色,一切盡在掌控之下。遠處匡廬秀色若隱若顯,近處舟輯雲集來往穿梭,傍晚時分更有霞光映水、漁舟唱晚。詩人看到此景,一定會無限感慨吐塊壘;畫家看到此景,一定會腕底煙霞流雅韻;軍事家看到此景,一定會想到「巋然天塹,誠不可忽」;忠臣節士看到此景,一定會感喟涇渭分明,忠奸不能兩立……

扼湖控江的石鐘山,如此的自然天成,再加上人文造化,造就了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江湖奇峰」,中國不會有第二處,世界也不會有第二處。至此,人們也許明白石鐘山吸引無數慕名者紛至沓來,不僅僅是東坡先生的一篇奇文,終究大家同東坡先生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朝聖者。

今人再游石鐘山,還當精心呵護這一上天的恩賜,給予它更高的禮遇,不斷豐富它的文化內涵,以達天人合一,使石鐘山之名飛得更高、更遠、更久!

南昌大美南磯山

南昌確實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巍然古樸的滕王閣、驚天問世的海昏侯墓、鳥語花繁的鳳凰溝、嵯峨俊朗的梅嶺、底蘊厚重的八大山人紀念館等等,都讓人流連和沉迷。暮春之初,偶然邂逅鄱陽湖南磯濕地自然保護區,徜徉在廣袤無垠的江南草原之中,眺望浩瀚無際的鄱陽湖,看湖畔飛花牛羊滿坡,鳥戲洲頭,魚翔淺底,我不禁由衷感嘆,大愛無疆,大象無形,大美無言,這裡是南昌真正的大美之地。

南磯濕地位於南昌市東北約60公里處,總面積達3.33萬公頃,是贛江注入鄱陽湖後流速變緩泥沙淤積形成的天然湖汊草洲,因濕地內有南山與磯山而得名,合稱為南磯山。南磯山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有高等植物約600種、鳥類205種、魚類136種、底棲動物類62種、蝦蟹類20餘種,被譽為「國際級重要濕地」。這裡位處東亞-澳大利亞水鳥遷飛區,是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和中繼站,每年遷徙此處越冬或過境的水鳥近90種,總數量達到8萬餘只,占鄱陽湖候鳥總數的58%。其中不乏全球關注的瀕危物種,如東方白鸛、黑鸛、灰鶴、蓑羽鶴、丹頂鶴、白枕鶴、鵜鶘、白額雁、白琵鷺、金雕、海雕、中華秋沙鴨等等。這裡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和鯉、鯽等經濟魚類的重要產卵和育肥場所,是中華鱘、河豚、鱸魚、鰻鱺等珍稀洄游型魚類的重要洄游通道,因而可以說是野生魚類的天然基因庫和最後的避難所,對我國漁業資源保護有重要意義。

太子河的天然橫斷,隔阻了南磯山和南昌的交通,孕育了濕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時光荏苒,斗轉星移,自然萬物在這裡生機勃勃地肆意生長,始終不被凡塵關注和侵擾,南磯山漸漸幻變為鮮為人知的桃源仙境。濕地景色四季怡人,春夏秋冬各秉異趣。春有綠草如茵、一碧萬頃的風情,夏有煙波浩瀚、漁舟唱晚的意境,秋有蒹葭吐穗、蘆荻飛雪的韻味,冬有飛鳥遮雲、長河落日的壯觀。

「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春天的南磯山是江南水鄉最美的山水國畫,柔媚,朦朧,極富詩意。從南昌蔣巷鎮一路向東北,一躍上黃湖大堤,眼前景色豁然開朗,濕地春色盡入眼底。七萬畝的草洲就像一幅絢麗多姿的天然畫卷徐徐展開,草色青裊,勾勒出草原般遼闊連綿的曲線;水聲繞屋,瀰漫着江南水鄉的清新和婉約。草洲上點綴着大片大片的荇花,新綠托着嫩黃,在春光的映照下,氤氳出絢麗的霞彩。數十頭老牛徜徉在荇花叢中,悠閒地吃着新草。一條條蜿蜒的小河縱橫交錯,像明麗的飄帶穿過草洲,飄向春天的深處,延伸到星羅棋布的湖泊中。常湖、菱湖、北甲湖、東湖、神塘湖等湖汊先是一串串交錯連接着,飄到遠處便是一片汪洋了。湖邊是綿延成片、豐饒肥沃的湖草,一簇簇,一叢叢,綠得沁人心脾。清澈透明的湖水裡有成群初生的魚兒,在碧綠新絨的湖草下穿流嬉鬧。草洲邊的阡陌水巷裡橫七豎八地停泊着許多漁船,時值休漁季節,漁娘們正在落日的餘暉里悠閒地織補着漁網,憧憬着豐收年成。清風徐來,微波蕩漾,漁船隨風輕輕搖曳。鳥鳴啾啾,蛙唱聲聲,大自然安詳地低吟淺唱,吟唱着南磯山春天的寧靜與祥和。

「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夏季的南磯山如一首波瀾壯闊的山水詩篇,風捲雲涌,氣象萬千。伴隨着綿延迷濛的雨季,鄱陽湖日漸豐盈。贛鄱大地95%的雨水經過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5大河流注入鄱陽湖,峰值流量竟然達17000立方米每秒。初夏,你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水一寸一寸地上漲,逐漸漫過了河堤,漫過了公路,漫過了草洲,不多久,南磯山的綠色全部浸潤在水中,南山與磯山成了兩座孤島。這時候要上島,只有乘船了。來往的小船穿行於縱橫交錯的水巷之中,別有水鄉澤國的意境和趣味。兩邊的蘆草有近一人高,千枝萬竿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筆直娟秀,青枝滴翠,連綿起伏,氣勢恢宏。經過春夏之交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鄱陽湖暴漲,這裡仿佛成了水的世界,浩淼煙波中掩映着萬種風情。遠眺湖面,水光瀲灩,風帆浮隱,透着大海般的壯闊與雄美;湖面盡處,遠山連成一抹青黛的線條,空濛而不失雋永。如遇風雨,湖上風起浪涌,波濤連天,鉛雲低垂,混沌一片。恍惚間,不禁有一種錯覺,這到底是寧靜的湖泊還是浩瀚澎湃的大海?夏季是漁民的豐收季節,歇了好幾個月的漁船歡快地迎着朝霞撲入了湖中,湖面上響起了陣陣欸乃的櫓聲,歡快悠揚的漁歌隨着霞光飄漾,漁網撒下,網起大片大片的銀光。南磯山上的村莊日漸明快起來,碼頭上都是忙碌的身影,漁民的臉頰上綻放着笑容,空氣中似乎瀰漫着淡淡的悠然情愫,令人不知不覺地消融在這如夢的波瀾和柔軟的記憶里,內心激盪已久的喧囂與躁動從指間悄然滑過,留下一絲久違的素淡與豁然。

「無人為覓桓伊笛,自卷秋蘆片葉吹」。秋天的南磯山是一首激情澎湃的秋日戀歌,激昂高亢,熱烈如火;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油畫,五彩繽紛,意境悠遠。「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當秋風挾帶着落葉如約而至時,南磯山已是水落洲出。茫無際涯的草洲在風霜秋雨的浸染下洗盡鉛華,層層疊疊地呈現出粉紅、青黃、黛綠、灰白、天藍各種顏色,別有一番風韻。初秋,草洲還是以深綠為基調,少部分已經轉為青黃。草洲中間,怒放着一簇簇紅花草,在秋陽的撫摸下,格外絢爛,將湖床染上大片大片的粉紅。紅花之上,有小簇荻草搖曳,荻花似雪,為五顏六色的草洲平添些許風花雪月。紅花綿延連到湖邊,濃醉成一抹深紅,與湛藍的湖水成鮮明對比。近黃昏,落日熔金,霞燃水醉,波光粼粼的湖面羞成了緋紅,分外絢麗。霞光下,千帆歸港,槳聲悠揚,楫影清遠,湖面上不時飄來幾句高亢纏綿的漁歌,猶如一曲歡悅的戀戀情歌。秋意漸濃,南磯山的景色在秋霜的渲染下悄然變化。蘆荻花多觸處飛,黛綠的葦葉襯托着雪白的荻花,在斜陽的照耀下透明雪亮,大湖內外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秋雪」之中,有如夜雪初霽,分外妖嬈。深秋,秋風橫掃了萬頃草洲,南磯山鉛華盡褪,大地一片金黃,高低起伏的蘆葦在夕陽的映照下肅穆靜立,定格為一幅永恆的油畫。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冬天,南磯山是候鳥的天堂。寥廓的濕地保護區湖水退落,露出大片大片的淺灘、沼澤和港汊,大量魚蝦、螺蚌滯留淺灘,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餌。在亞熱帶濕潤季風的召喚下,候鳥追逐着季風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北大荒等地翩翩飛來,在這裡越冬、覓食、繁衍生息。一瞬間,濕地的每一片湖水、每一塊淺灘上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數不勝數的鶴、鷺、鸛、雁等候鳥成群結隊,千姿百態。各種各樣的鳥鳴聲高亢悠揚,不絕於耳,宣示着她們才是南磯山冬天的主人。她們時而踮着腳在濕地里漫步,時而在湖面上盤旋飛翔,時而一頭扎進湖水裡捕食。或追逐,或嬉戲,或靜臥,或素裳婷立,或翩躚起舞,或展翅翱翔,或用曼妙的身姿揮灑着對濕地的喜愛與眷戀。磯山是看日出觀候鳥的最佳之處。

初冬的清晨,乘興登上磯山最高處——平安塔,遙望一輪紅日撕開湖面噴薄而出,天水之間仿佛豁然撕開了一個口子,湖面剎那間傾下萬丈金輝,五彩斑斕。迎着晨曦,千萬隻候鳥在空中翱翔飛舞,忽東忽西,忽高忽低,不斷變換着陣形,流金溢彩的朝霞里歡舞着無數美麗剪影,睡意初醒的湖面中洋溢着無限勃勃生機。近處,山腳鐘山潭如碧玉妝成,秀美婉約;遠處,康山大堤綿延百里,直接天際。久久眺望如夢如畫的風景,你會心曠神怡,心飛雲天,如醉如痴。山河壯麗,江山如畫的豪情壯志從心底油然而生。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的年輪不僅雕琢了南磯山的質樸與大美,而且沉澱了許多美麗的歷史傳說。江西「老表」的起源之一,就與南磯山有關。公元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因兵力懸殊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明太祖在走投無路之際為湖區百姓援救。湖區百姓皆姓陳,與明太祖的娘舅同姓。明太祖心懷感恩,親昵地稱呼當地百姓為「老表」。朱元璋敕建的忠臣廟至今屹立在對岸的康山之畔,默默地見證着這段壯懷激烈的歷史。明洪武四年前後,洪都府連年水災,湖區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於是,三名勇敢的「老表」主動請纓前往應天府,在紫禁城門前擂鼓高呼「皇上的親戚江西老表求見」。明太祖念及當年救命之恩,傳諭賑災免賦。自此,江西皇親「老表」聲名遠揚,成為江西人的代名詞。磯山之巔的平安塔,始建於南宋,明軍將士出征前均會在此燒香祈福,十分靈驗。磯山島西邊有一突出的平台,花影扶疏,林木蔭翳,劉伯溫常常在此釣魚,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苦思破敵良策。馬子山、藏兵洞、陣頭咀等等,都曾是明軍厲兵秣馬之處。硝煙散盡,走過一個個歷史遺址,凝望迷霧籠罩的湖面,似乎仍能隱約看到旌旗獵獵,聽到兵士擂鼓吶喊之聲。

滄海桑田,時光飛逝,刀光劍影已化為過眼煙雲。如今的南磯山猶如藏在深閨鮮為人知的璞玉,美麗質樸,尚待雕琢。隨着旅遊開發步伐的不斷加快,遊覽設施的不斷完善,作為我國唯一在省會城市的國家級濕地一定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這片大美之地將成為南昌旅遊的新亮點,鄱陽湖旅遊的新高地。

大茅山是國家風景名勝區中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山。它以其獨特的奇花異樹、罕見的峽谷風光、縱橫的飛瀑冷泉,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山的秀美、水的清靈、林的茂密、石的堅韌。

大茅山位於江西上饒德興市東南部,與三清山東西對峙,同屬浙贛兩省交界的懷玉山脈,其主峰海拔1392米,連綿不絕的疊幛峰巒,形似巨龍之背脊,矗立入雲,氣勢磅礴,素有「千峰倚空碧,萬嶂礙於雲」之讚譽。其浩瀚林海之蘢蓯、神龜望月之悠揚、奇岩線天之震撼……令人嘆為觀止,給人無限遐想;寧靜的天鵝潭、清綠的仙女潭、端莊的觀音瀑、迷人的七彩湖……散發出芝蘭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樹,是大茅山的肌膚。景區內群山攢翠,林木蔭郁。站在山的最高處,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流淌的、奔放的、潑灑的綠意。蔚然深秀的青枝綠葉,是那樣的姿意和柔美,就像一位美麗的綠衣仙子,在微風中縱情舞蹈,時而輕輕地揚起頭,時而俯身親吻着大地。綠隨山勢起伏波盪,山也因綠而顯得更加巧媚和韻致。春天裡,峽谷中數百畝的紅花油茶林,開出了一朵朵艷紅的花兒,心形的花瓣層層疊疊,像嬰兒般綻放的笑臉;一陣山風拂過,它又像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在朝暉中舒展着柔美的舞姿。每至深秋,那朝霞一般斑瀾奪目的紅葉給秋色增添了無限魅力。特別是梧風洞路旁的兩排水杉樹,參天聳立,像兩隊衛兵整齊而肅穆地站在兩旁,原本翠綠的衣裳經寒風侵襲一夜鏽紅,枝蓋日漸憔悴,紅葉鋪滿一地,廓然空闊的秋緒在無邊的秋色里瀰漫。這裡遍布原始森林,行走深處,林木繁茂,古藤纏道,薄如蟬羽的陽光艱難地穿透漫天枝葉,漏出一束束小光柱,斑斑駁駁地灑在地上;腳下鋪滿了厚厚的落葉和枯木,也不知層積了多少年,散發出淡淡的草木香氣;剛上山時,你會感到路邊的空間被齊人高的灌木擠滿,越往上,灌木越見稀疏,而一棵棵大樹拔地而起,負勢向上,直指蒼穹。接近山峰,樹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仰頭向上,幾乎看不到樹梢。山頂處,不時有大樹在山岩中突兀而起,獨木成峰,蒼勁挺拔,透示着遠古的蒼涼與曠遠。這裡自然分布着157科2300餘種野生植物,還有野生脊椎動物300餘種,在崎嶇的山道兩側,除了珍貴的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還廣泛分布着國家二級珍貴樹種花櫚木和鵝掌秋,再往山里走,是豹、熊、麂、猴、穿山甲等動物的樂園,它們才是這林海的主人,在森林裡追逐着,嬉戲着,自由自在地生活。

四角坪雲松

水,是大茅山的經脈。明澈清冽的馬溪,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在深邃的峽谷中奔跑穿行,不停地迂迴躲閃,歡騰跳躍,歷經1200多米的落差,它一路形成了深潭、流泉、飛瀑,卓然獨秀,各具特色。沿着梧風洞賓館前的小溪緩緩而上,行至大約兩公里,可見一簾銀色水幕隱藏於林黛之中,若隱若現;水簾後的石壁及錯落其中的大小石塊,形似一尊慈眉善目的觀音,手捧玉瓶,枝灑甘露;水簾側面爬滿的藤條,像是一頭飄逸的秀髮。傾瀉而下的水簾,經石壁上突兀的岩石的阻撓,由上至下,漸行漸寬,宛若一條白色的裙擺,隨風搖曳。循着瀑布撞擊岩石的轟鳴聲,近前,那水簾飛濺的粒粒玉珠,似煙似塵,瀰漫於空氣之中,在斜陽的照射下,映出道道彩虹,斑斕炫目。從田棚沿水渠順流而下約一公里處,可見一泓清溪緩緩流淌,至低處匯聚成潭,俯身看去,似一彎月亮中沉着一潭墨綠的翡翠,細看又像一隻側身而立的天鵝在翩翩起舞。秋天來臨,原本碧綠的湖水中留下了彩色的痕跡。素有「江南九寨」之譽的七彩湖,呈現出鵝黃、墨綠、深藍、藏青等多種繽紛的色彩,斑駁迷離,叫人痴迷沉醉,仿佛進入童話般的世界。在馬溪向下游匯聚途中,一道大壩巋然屹立,延緩了溪水流淌的腳步,在山腰處形成了光影絢爛的高山平湖,湖面細浪縷縷,就像一匹柔滑的絲綢,被微風拂起層層細紋;湖邊青黛環繞,樹影婆娑,山上錯落點綴着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溢散着的清新的、淡淡的香氣。乘船遊蕩於湖面,仰望天空,雲朵飄然,低視湖心,雲影徘徊。水,寂靜無聲,波瀾不驚,透着夢一樣的藍色,讓人驚嘆、沉醉,仿若置身世外桃源,任思緒恣意徜徉,心似乎也被滌盪得分外清澈。

石,是大茅山的筋骨。僧尼峰、玉兔峰、筆架山、獅子頭、海豚石、點將台、千仙論道、猛虎下山、神龜望月、奇岩線天……堅韌剛毅,峻極於天,無不讓人驚嘆於大自然的天地造化。沿着山路行走,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石頭,或浴於峽谷水底,或立於峭壁之上,如龜如兔,似禽若獸,神態各異。讓每一個行走於此的人,不禁駐足流連,用視覺去素描峰和石的象形,捕捉大自然流露的神韻。在梧風洞的東面,三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突兀拔起,高聳入雲,形似筆架,故而得名筆架山,山上最奇之處莫過於「一線天」了。從梧風洞賓館出發,沿着山腳一條伐薪小道蜿蜒而上,伴隨着潺潺的流水聲,一座峭壁矗立在道之盡處,危自兀立,峭壁間的狹小石縫成了衍而行的前路。石縫僅能容一人通過,腳下是亂石,仰視乃蒼穹,一線天光傾瀉而下,帶着萬縷穿透黑暗的光芒溫暖着冷峻的岩壁。兩壁間,一顆苦丁茶樹破土而出,直立着挺拔的身軀,將生命的綠色以驕傲的身姿托舉在石壁之上,沐浴在日光之中。石縫斜斜而上,便愈發狹隘,攀登又艱難了許多。更令人驚懼的是,兩壁之間還夾着幾塊石頭,似乎沒有它們,兩側巨壁便會合二為一,人行於其下,戰戰兢兢,不敢久立,其奇,其險,實屬罕見。爬出「一線天」,視野豁然開朗,大茅山全貌盡攬眼底,山河大地蔚然壯觀。「巍然高峙勢旋空,獨表銀陽岳鎮雄」。遠處,三清山主峰巍峨高聳,遙相呼應。近處,烏煙叉全景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絕頂高台上,聳立着一塊巨大的方形石,石上有一尖狀石塊,極似一隻千年龜首。夜裡,淡淡的月光靜靜地泄在大地上,大茅山的萬物生靈好似進入了夢鄉,唯獨這千年神龜在痴痴的翹首遙望,神態中透着堅定,還有些許的孤獨和寂寥。

大茅山有的不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蘊涵着豐富的人文景觀。兩千多年前,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曾在此避難隱居,留下了一個叫「黃歇田」的小村莊和數百畝良田;唐末,黃巢起義軍在這裡屯兵修整,今天「點將台」邊,似乎仍能聽到將士們擂鼓吶喊的聲音;宋代理學家朱熹、文學家蘇軾等泰斗巨匠也曾登臨於此,留下了諸多千古名篇;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方志敏在此建立了贛浙皖革命根據地,留下了紅軍洞、三百烈士紀念碑等革命遺蹟。

大茅山是一座神奇的富有生命張力的山,蒼綠靜謐的森林,讓山顯得神秘、厚實;源源不絕的流泉飛瀑,讓山變得靈動、柔媚;千姿百態的峰巒奇觀,還有那峽谷中、溪水底靜靜躺着的圓潤的鵝卵石,展現了山的鮮活與壯美。林、泉、峰、石,在大茅山這幅國畫山水裡相映成趣;一串串歷史的腳印,飽經歲月風雨的洗禮,依然歷久彌新。大茅山美,美得深入骨髓;大茅山靜,靜得滲透心魂;大茅山淳,淳得溫厚清新。在這裡,你可以穿越都市的喧囂與塵埃,放下心中的繁蕪,投身大自然的懷抱,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享受這份難得的隨性、樸實和闃寂。

丫山飛瀑

江西大余縣有一座山,因形似丫狀,取名丫山。在其臥龍谷短短兩公里多的階梯形山谷中,集中了大小瀑布二十餘處,整體落差220多米,其中三十米以上的瀑布四處,最高的一處瀑布六十餘米。近年來,隨着水土保護、植被覆蓋的不斷增強,丫山飛瀑更加顯得青春逼人、生機勃發,如詩如畫、如仙如幻,有着巨大的觀賞性和吸引力。

走進臥龍谷,空氣潤澤着濕意,卻不粘人,呼吸之間但覺周身通透。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鋪貼着大小合適的青石,落腳之處倍感百般舒適。路兩邊生長着高入雲天的松柏、樸樹、香樟,蜿蜒纏綿的藤蔓,以及叢叢簇簇不知名的小型灌木。偶爾有幾束陽光從樹木的濃蔭中透射下來,地上的小草搖動自己柔軟細長的身軀,爭相向這萬物的神表述自己的敬意。還有幾處紅紅的、艷艷的果子,隨同陪襯它的綠葉幾乎貼着長在了地面上,這應是一種叫「蛇莓」的野果。當地人說這種果子是蛇最愛的美食。間或會有幾隻蝴蝶飛到面前,跳入你的眼帘,提醒這裡還是它們的地盤。移步轉入山澗,路旁已見潺潺流水,不時有長滿青苔的大石突兀而出。其中一塊巨石嵌入山體,只留一個光面對着行人,上鑿「臥龍」兩個紅色的大字,尤其醒目。這時,耳邊定會傳來水的轟鳴聲,不停地在樹梢間跳蕩,連地上石徑也成了傳音板。初聽似萬鼓齊擂、萬馬齊鳴,就像一次宏大的戰爭動員,激越卻不狂暴,昂揚而不失沉穩。細聽又如手指從高音區向低音區拂過琴鍵,一聲且比一聲筋道,就像蘊藏了無窮的力量,直接卻不單調,規律而不失韻味。這是水的奏鳴,這是水的召喚,引得你不由加快了腳步,一層層往臥龍谷里追進。

也許是自然造化,也許是冥冥安排,鍾靈毓秀的丫山開門迎客的第一道瀑竟然是「丫」形瀑。在瀑布欲落未落之處,青黑的崖體不甘藏於水後,倔強地探出身子,將瀑布硬是分成了兩半。待瀑布落下3米,它又似覺不妥,別開身子,讓本該在一起的兩股水流匯合完成最後下墜的里程。遠遠望去,瀑布構成一個天然的「丫」字。這時,丫山就像一個熱情而慷慨的主人,張開巨大的臂膀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沒等你張口追問,他就先作了一番華麗而不失誠懇的自我介紹。在接受如此特別而又隆重的歡迎儀式之後,你的興致得到了更大激發,愈加地期待瀑布群之旅。當然,丫山不會讓你失望,接下來的旅程將會精彩紛呈。

仙公瀑,懸崖式二級瀑,瀑高四十餘米,上下寬分別約為三、四米,形似太白仙公手持拂塵,正襟危坐,長袍瀉地。立於瀑布落潭處向上仰望,煙雨霏霏,銀珠四濺,水霧撲面而來,深吸一口氣就如飲清洌甘泉,涼爽直通肺腑,旅途再多的疲勞也會頓時消失。瀑布四周的岩石早已被水流沖刷得不着一絲色彩,好像一群童子肅立兩旁,屏息靜氣地聽仙公傳道授法,生怕錯過了哪怕很細小的話語。及至登高俯視,飛瀑又似掛於山崖之上的一架琵琶琴,掩映在樹林之中。仔細聽聽,水流撞擊山崖發出的叮噹叮噹聲音,正是仙公奏出的一曲曲天籟之音。這不,「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在離仙公不遠的地方,有一隻白鳳展翅欲飛於叢林山崖之上,惟妙惟肖。白鳳瀑呈扇形分布,總高度30米,上部有一梯形巨石突出,似鳳嘴。巨石左方有一圓形石,被水簾擋住,忽隱忽現。下部瀑布形似展翅,最寬處達7米,在陽光的映射下,一道美麗的彩虹不期而至,宛如給白鳳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斕的輕紗,煞是美麗。一路探尋,還有三疊瀑、母子瀑、七彩瀑、飛龍瀑、龍鬚瀑、道源瀑等一道接一道瀑布,或張揚、或溫婉,或恢宏、或婀娜,或流壁飛玉,或風揚輕煙,或一氣呵成、或一詠三嘆,形態各異,美不勝收,不斷挑戰着你的想象力極限,徒余「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感嘆。

人天性親水。純淨的水意味着生命生生不息,人人都想親近它,融入它。即使是出生才兩三天的嬰兒,在他的脖子上套上小泳圈,放到泳池中,他不僅不會害怕,反而煩悶的情緒馬上會安定下來。再看看,我們的祖先逐水而居,到現代近水建築廣受追捧,無不印證着這一觀點。丫山瀑布不僅是可賞的,也是可親的。不似伊瓜蘇瀑布氣勢磅礴,不像黃果樹瀑布闊大壯觀,美則美矣,卻只可遠觀,不可近前一顯親昵。丫山瀑布遠觀有遠觀的景致,近前有近前的方便。沿着臥龍谷向上,有着別致而又精巧的游步道。有的是一段卵石,有的是一片水泥,有的則是幾根長木紮成的小橋。游步道與瀑布近在咫尺,險要處早就修好了護欄,由倒懸竹兜作為立柱,中間貫以鐵鏈或乾脆就是橫竹,既確保了安全又完全融入環境,不致太唐突。站在游步道上,你可盡情分享瀑布的歡暢,感知他散發出的迷人魅力。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伸出手臂將瀑布攔斷,來一次親密的接觸,充分體會瀑布因你而不同的樂趣。

在各種水的形態中,最博大的是海,最寬容的是湖,最綿長的是江,而最勇敢、最純粹的則是瀑布。古往今來,瀑布成為眾多大家名流競相稱誦的對象。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居易的「水懸三尺,瀉階隅,滿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築聲」,王安石的「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還有唐宣宗李忱的「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他們毫不吝嗇對瀑布的描繪和讚美,是因為瀑布吻合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無限遐想和不懈追求,成為人們心裡最深處的價值情懷。你看,瀑布明知前方是千山萬壑、千難萬險,還要義無反顧,不辭辛勞,勇往直前。它在層層跌落當中,永無畏懼地粉碎自己,最後又終歸一處。它的每一次跌落都是對自我的勇敢否定,接着是否定之否定,不斷打造一個重新的、更加純粹的自我。這不就像人生,有順境,有逆境,在起起落落之間不斷地剖析自我、認識自我、錘鍊自我、提高自我、成就自我,最終實現人生追求的大境界。

世界氧吧—崇義陽嶺

陽嶺因王陽明先生得名。凡到江西贛州旅遊者,必到陽嶺,這裡的空氣質量堪稱「世界第一」。

陽嶺位於贛南小城——崇義縣城南郊。其空氣負離子含量平均值高達每立方厘米9.2萬個單位,最高處為19.2萬個單位,被上海吉尼斯總部評為「空氣負離子濃度值最高風景旅遊區」,是難得的「天然綠谷大氧吧」。

去陽嶺不難,從縣城出發,5分鐘車程便可到達,離贛州市也僅70多公里路程。這裡完全沒有都市的喧囂,有的只是江南面積最大、物種最多、生態保存最完好、離城市最近的原始生態風景區。風景區內峰巒疊障,古木參天,泉甘溪曲,藤古樹珍,四時花木廣布,珍禽異獸咸集,存有包括水杉、禿杉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在內的300多種木本植物,還有黃腹角雉、金錢豹等珍稀動物,被譽為「亞熱帶動植物基因庫」。

初識陽嶺,你一定會心醉於它的綠。總面積6889.5公頃的陽嶺風景區,完整地保存着4800畝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96.8%。常綠闊葉溝谷雨林、針闊混交林、竹林、杜鵑灌木林從山腳至山頂依次分布。目之所及,只見群山延綿,充盈你眼眶的全是青山翠綠,山中公路只是偶見掩映其間。這綠是那樣的鋪天蓋地,這綠是那樣的無邊無際,完全令人目不暇接,卻又使人急於投入它的懷抱。

當你迫不及待地走進長達6公里、有全國三大溝谷雨林之稱的蘭溪溝谷雨林,森林濃郁的氣息馬上就會包圍過來。古樹俯仰生姿,或聳入雲端天際,用偉岸的身軀默默敘說原始森林古老神奇的歷史;或搖曳於山石險崖之間,用清俊的形體深情講述四季輪迴的動人故事。樹下蘭草遍生,夏秋之交,競相綻放,幽香縈繞,沁人心脾。林間藤蔓比比皆是,有的婀娜纏綿於樹幹,歲歲年年追逐着陽光和高度,無止無歇表達着對大樹溫柔深厚的情意;有的恣意蔓延於地上,遒勁如龍、輕靈如絲,張揚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盛夏時節來到這裡,山外烈日似火、熱浪如炬,山內濃蔭蔽日、陰涼如洗。明明前一刻還是酷熱難耐,僅僅轉了一個彎,就如同置身於冰清透涼的世界。

漫步在雨林石階小道,迎着縷縷清風,甜甜的空氣始終縈繞左右,你周身的毛孔都張開加入到呼吸中來,仿佛要用滿含負離子的空氣把自身浸個通透。據研究,空氣中負離子能使人精力旺盛,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人的壽命、行為、情緒、記憶力、生長發育等都有積極影響。南朝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寫道:「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溝谷雨林亦能如此滌盪人的心塵。在那一刻,旅途的乏困,城市的鉛華,人世間所有的煩惱和憂愁全都會煙消雲散,怎能不讓人沉醉其間。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與蒼翠同樣令人陶醉的,是陽嶺的靈動。

陽明湖就靜靜地匍匐在山腳。湖面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山中翠綠倒滿整個湖面,宛如碧玉鑲嵌。沿着溝谷雨林一路走去,五步一泉,十步一瀑。潺潺的小溪在身邊時隱時現,時而近在眼前,伸手可及;時而隱匿林間,但聞淙淙水聲。溪水清澈,游魚碎石歷歷可數。樹縫間偶爾透出幾縷陽光投射出片片明亮的波光,山風吹來,樹葉在舞動,波光在跳蕩,溪畔叢叢簇簇的野花輕輕搖晃,渲染出一幅光影和諧的山水圖景。遠遠聽見水的聲響,初如風拂樹林,後似疊浪涌灘。峰迴路轉,巨幅瀑布赫然眼前,白水青山相映,分外悅目。水流飛瀉而下,濺起一朵朵美麗的水花,飛旋環繞,姿態翩然。水的蜿蜒增加了山的層次,山環水繞間平添了不少美妙的遐想。

陽嶺還有一種美會讓你心醉不已,那就是它的質樸無華。那個秀才貪景忘我、遇仙教化、後中金榜的美談和明朝著名哲學家王陽明的足跡已在歲月間斑駁,它的故事雖不似西湖雷峰塔傳說那樣淒婉動人,卻也像涓涓細流,緩緩流淌進人們心靈深處,化為了亘古不變的傳奇。陽嶺地域廣,景點多,奇珍異樹遍布,很多品種世間難尋,但它不事張揚,除了供遊人行走的石階,便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跡,顯得是如此沉穩而堅定。可能有人認為陽嶺美則美矣,但沒有把美景和傳說集中地物化在某一點、某一處,不方便遊客拍照留念,是不是美中不足?殊不知,萬事萬物都該在它本該存在的位置上,正因為如此,才更顯質樸和自然。想想有些地方,為了所謂的旅遊開發,大搞拆舊建新,肆意雕琢,生造許多突兀和生硬的人造景觀,把原有的生態和文化破壞殆盡,我將之定位為「建設性破壞」,確是大煞風景,得不償失。

「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置身陽嶺,已是心醉沉迷。但當登上陽嶺之巔,更覺景色之美妙。

陽嶺主峰海拔1295.5米,相對高差1022米。往上看主峰倚天聳立,雄奇壯觀,巨壁峭立。一架由838個台階砌成的「摩天雲梯」,從山上停車場直通「陽嶺之巔」。在登頂過程中,雲梯會伴着「咚咚」的脆響,極富音感,好像為登頂奏響華章。待登上山頂,俯瞰來路,但見陡峭的階梯像一條掛在空中的天路,令人望而生畏。想象着第一個登山的人,應該是何等的艱難!山頂遍布杜鵑矮林,連連綿綿足有4000畝之多。每年四、五月間,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十分好看。或紅或白或紫,或紅白相間,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極目遠眺,百里方圓,盡收眼底。遠處巍巍群山,環列如屏,一望無際。山腰處的十萬畝竹海,層層疊疊,綠濤洶湧,氣勢磅礴,撼人心魄。那婀娜多姿的翠竹,隨着陣陣微風掠過,竹葉晃動,竹枝搖曳,就像仙女們張開柔情的手臂,翩翩起舞,令人迷醉。山下那雪白的農房、翠綠的稻田、盡現優美曲線的田間小道、通戶小徑,好一幅大地山水畫卷。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大自然賦予了陽嶺水之靈性,山之神韻。古往今來,引多少文人墨客、高才大德在此流連駐足,又有多少歷史傳奇、美好傳說在此發端流傳。其勝景、其人文,相互交織,相互輝映,時間愈長,就愈發醇厚。望之、聞之、賞之、品之,自有味道醉在你的心田。

武寧神霧山:驚現「馬克思石」

位於贛西北的九江武寧縣,是一個近年來上升勢頭較猛的江西旅遊界新星。作為一個傳統上不具備著名景觀的縣,他們抓住2007年林改的機遇,依託廬山西海、西海灣,打出綠色生態和優美山水的組合牌,異軍突起,大獲成功,被溫家寶同志譽為「山水武寧」。這幾年創建了多個A級景區,被列為江西省首批旅遊改革綜合試點縣,入圍了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可見武寧縣生態發展實力強勁,對於生態旅遊更是雄心勃勃。

因為工作原因我去過武寧多次,玉蘊峰清,珠涵水潔,確實嘉山勝水,不愧靈秀之地。我對武寧印象最深的是,它和江西旅遊「山強水弱」相反,武寧縣目前的旅遊開發呈現出「水強山弱」的態勢,水文章做得相當出色。廬山西海有308平方公里的湖面,80%的水面在武寧,最具標誌性的觀湖塔上遊客爭覽千島落珠,碧波涌翠的澤國風光;花源谷景區打造「水韻花魂」,專注在湖光山色中錦上添花,一年四季游湖賞花,這幾年的桃花季屢上央視。再看縣城——廬山西海的國家一級水體將城市三面浸潤,是江西最大的環水縣城。叢山環繞中,綠波澄碧,顏色乾淨的城市臨水而立,錯落有致的建築如琴鍵起伏,沿湖慢行道曲線蜿蜒,大大小小十幾座橋樑將水之靈氣通透刻鏤,西海燕碼頭遊艇穿梭往來,白浪橫江,水光悅色,可謂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從高速通往縣城的兩座大橋遙遙相對橫臥水面,如同一雙銀筷夾起了這顆鑲嵌在綠色波濤間的明珠,無怪乎武寧有「中國最美小城」的呼聲。

武寧的地貌是兩山夾一水,幕阜山脈和九嶺山脈自西向東而來,排巒疊嶂,氣勢磅礴,修河從中逶迤流虹,映帶如畫。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柘林水庫,在修河下游的永修縣柘林鎮修築當時亞洲最大的土壩將修河攔截,形成了的柘林湖,也就是今天的廬山西海。幕阜九嶺西高東低,如同箕斗將一湖秀水護擁掌中,山的比重大過於水,而且九嶺山脈最高峰九嶺尖海拔1794米,為贛北第一高峰,位於武寧南部;幕阜山脈第一主峰老鴉尖,海拔1657米,位於武寧西部;與湖北交界的避暑聖地九宮山,主峰在武寧;武寧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達159座,山中有四十多萬棵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的野生紅豆杉,還有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伊山,是「鳥類大熊貓」白頸長尾雉和眾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可以說武寧的山天資稟賦,大有文章可做,可惜至今尚未破題。

江南九月尚屬淺秋,驅車永武高速前往武寧,群山飛紫流蒼,未露秋色。這條被譽為「中國最美水上高速」,凌水而架,穿山連島,如一條飄帶輕拂過廬山西海的蔚藍心臟。早晨薄霧將散未散,星羅棋布的島嶼在霧中隱隱綽綽,廬山西海水色深邃,晨曦在水汽間散落變幻,隔着車窗疾行,像觀賞3D山水畫,移行換景,足娛耳目。在風景最佳處設計有觀景台和亭,可置身景中,呼吸一口富含負離子的清新空氣,凝目細細觀賞湖景,足使人苦悶消弭,心曠神怡。

帶着對山的關注而來,一到武寧,先上神霧山。神霧山的名字有意思,顧名思義山因霧而得名,據說全年200天都有霧,其中「霧海、林海、竹海」三海齊流最為有名。當地人介紹說神霧山屬於九嶺山脈的武陵岩分支,原本入口山石交錯,非常狹窄,內有良田沃土,縣誌中考據為桃花源。這是我聽過的第五個關於桃花源版本了,和湖南省的武陵縣、廬山市的康王谷等桃花源相比,武寧的武陵岩這一帶,谷深崖峭,溪水流長,尤其是從楊洲大橋入山那一段,有些武陵漁人初訪桃花源的意思,不禁有幾分神往。旁有山峰名吳王峰,流傳有孫權的高祖父孫鍾種瓜葬母的傳說,山中有古寺西瓜寺,這些人文故事都有耐咀嚼之處,與山的氣質相吻,不過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需要下一番苦功。

沿河而上,山路曲折,到了山腰的吳王寨處,我們開始徒步登山,幾千級階梯通幽探秘,迎面竹林瀟瀟,晴光透壑,溫度清涼,空氣里充盈草木氣味,吐納中神清氣爽,攀登起來覺腳步輕健。沿途與神霧山景區的年輕老闆交流,聽他一一介紹沿路的「奇石怪樹」,佛像,摩岩石刻,人工痕跡較深,手法也不高明。也許是秋老虎太盛,行程過半,仍然不見有霧,舉目所見山巒莽蒼,植被繁盛,然而與其他山相比,無甚出奇之處,心裡有幾分失望。

越向上山路越發陡峭崎嶇,導遊小姑娘一直在前方引逗「最妙的風景在前方」,行至「螺王石」,一塊碩大無朋的巨石突兀而立,上大下小,四周無依無憑,像一枚螺螄被一隻無形的手捏住,倒立山間。站在螺王石前四顧,蒼山流翠,峰巒起伏,可惜一覽無餘,略顯單調,設想若有霧海迷離,吞吐其中,應該別有意趣。導遊指給我們看螺王石對面的山崖,喚作「孔雀石」,頭角崢嶸,嘴冠畢現,身後雀尾沒有開屏,長長地拖曳下來,剛硬岩石中居然呈現出蓬鬆羽毛的動感,倒有幾分神奇。孔雀石而下也有數處突起岩石,虬結兀立,裸露於青紫林海之上,形狀各異,尚屬無名。

目光游移間,忽然心下一動,右邊最高一處突起岩石極其眼熟,我凝神細看,一個名字脫口而出:馬克思,馬克思的頭像,太像了!只見「他」仰頭傲視蒼穹,頷下標誌性的濃密鬍鬚微張,那蜷曲厚實的頭髮,高聳的大鼻子,歐洲人的典型高顴骨,還有微陷的眼窩,仿佛可見睿智深刻的眼神,閃爍着哲思的火花,充滿奧秘和智慧。我想起1990年受單位委派,去英國萊斯特大學任高級訪問學者、榮譽研究員。到達英國的第一天,我即去倫敦北部海格特公墓祭拜。那裡聳立在馬克思墓碑上的頭像雕刻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那寬額頭、聰慧眼、大鬍子,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的面前!我瞻仰過的頭像與眼前的岩石相似度達到百分之八十,那熟悉的輪廓在青山掩映中浮現,不禁心中激盪。今年是馬克思誕辰兩百年,全國各地都發起了各種紀念馬克思的活動,只是他畢竟從未涉足中國,無處可有實物寄託。在武寧山中發現了這一處馬克思景觀石,可供人們前來觀賞瞻望,寄託崇敬仰慕之情,可謂正當其時。這塊岩石的行成早在億萬年前,歷經地殼斷裂升降,水的溶蝕,風的雕刻,才完成這一番傑作。這一發現讓我的心情明朗起來,再看這一片崇山峻岭,多了幾許飛揚的思緒。武寧的山文化確實還沒有定型,但這也意味着還有無限可能,這也許就是吸引我一而再再而三到武寧來的根本原因。

一身輕鬆下山去,按照武寧縣的安排,依次去往陽光照耀二十九度假區考察水上逍遙島、房車營地,晚上穿行景觀裝飾長廊隧道橋中橋,欣賞剛剛出爐的大型實景水秀《遇見武寧》,水上特技、瀑布熒屏、4D動畫、自動噴泉,音樂和造景如詩如畫,以縣級的投入打造出省級的演出效果,再一次感受到武寧在水文章上做強做細做到極致的用心。

景無山不立,無水不秀,無文化不厚重。山是界,是邊,是脊樑,是骨骼,是剛勁的氣質和修養,武寧整體上屬於山區,在全域旅遊的建設中若能把山立起來,再佐以水的靈秀,文化的深沉,將前途無量。我觀察幕阜山脈和九嶺山脈在武寧南北氣質各異,幕阜山雄渾延亘,體勢嵯峨卻藏尖無峰,九嶺山脈峻秀連綿,奇峰壁立如削如劈,其中洞壑林泉,釋道叢林,各擅勝場,又有天生野茶,為寧紅茶一派,深具開發潛力。更有「江南山水窟,江西風月窩」的宋代招牌,許遜斗孽龍種種仙蹤遺蹟故事,九嶺尖、九宮山、太平山、武陵岩等南北西東四足鼎立,柳山神霧山吳王峰嶄露頭角,山的文章大有可為!

五一前夕,田信國先生推出新歌《一起紅》,將江西豐城荷湖升華山的萬畝高山野生映山紅迅速傳遍朋友圈。壯觀的升華山映山紅花海,近來我曾多次聽人說起過,但一直未能親臨其境。

升華山映山紅花海

5月3日上午,我從南昌赴升華山賞花。剛一下高速,車子就開始走走停停,進入擁堵模式,一問都是慕名來觀映山紅。這讓我很是意外,升華山並非旅遊熱點,看來五一期間的升華山映山紅花海已似一匹剛出圈的黑馬,一路狂奔,萬人矚目。據荷湖鄉黨委書記龔雯介紹,五一期間日均遊客數達到6000-10000人。由於車流緩慢,原定一小時二十分鐘可到山腳下的杜家村,已延至二小時。在這裡,可遠遠望見升華山,整個山勢呈東西走向,方圓四五十里,連綿有七座山峰。山上一片片的綠色樹木,紅色映山紅點覆蓋其中大部,依稀還可以看到幾塊巨石屹立其中。

這裡的旅遊資源還屬天然原生態,沒有什麼遊覽觀光設施,游步道還是剛由遊客踩出來的,更談不上什麼纜車與索道。下車後,我們順着崎嶇山路來到了十里花海的起點—風動石。風動石,得名於一塊巨石恰如其好屹在陡峭的岩山邊緣處,看似隨風微動、搖搖欲墜,別有一番驚險,這是升華山標誌性景觀之一。站在風動石處,不僅可以欣賞到起伏的山脊線如波濤一般湧向天邊,更可將十里映山紅花海的外部輪廓全部映入眼帘,場面甚是壯觀。

我們沿着一千米高山山脊上的羊腸小道繼續前行,有的地方只是被當地熱心人用鐮刀砍了小樹枝,一次勉強能通過一人,穿過香爐頂,一直走到道士石再折回,在這片映山紅花海來回穿行了3小時。大家的手上、腳上都被刺傷過,有人還摔倒過,真是一路風景、一路艱辛。升華山的映山紅不僅是連點成片,處處是花,遠看有花、抬頭是花、低頭也是花,而且大都高大繁茂、樹杈眾多、花團錦簇,一株映山紅上就有成百上千朵小花,顏色一律鮮紅如滴,沒有白、黃、紫等雜色,燦如朝霞。當微風吹來,花兒翩翩起舞,嫵媚動人,婀娜多姿。特別是在接近香爐頂一帶,映山紅的樹冠非常高,一般都有兩三米,更高大有四五米,花朵綻放得更加絢麗,花王、花後以及花妃都聚在此處,個個奇大無比,引得遊客們紛紛與之合影。

道士石,由一組天然的石柱組成,以其形態像幾位道骨仙風的道長而得名,在映山紅的映襯下更是栩栩如生,它是玉華山最奇也最遠的石頭景觀之一。在路上,我尋思,江西多地都有映山紅,特別是井岡山、三清山、廬山等都獨具特色,但像升華山面積如此大,花海如此密,花石搭配如此美妙,而且不僅可遠觀,還可近距離接觸的卻是唯一的一處。以致於一路聽到很多遊客都在議論,這裡是江西最好看的映山紅,大有此地歸來不看紅之意。

道士石

去了一趟升華山,讓我記住了這片萬畝高山野生映山紅,也讓我對荷湖鄉這個地方有了更多接觸與了解。荷湖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有映山紅花海,還有挺拔俊秀的玉華山、避暑勝地的千歲丘、富硒蔬菜和水稻、千年銀杏與楓樹、落雨樹、瀑布以及有益人體健康的天然溫泉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有月光石、官印石、千歲墓、十八間、七國傳教士遺址、避暑別墅等景點,具有較強的旅遊發展潛力。我突發奇想,在豐城這樣一個旅遊資源相對較少,又離省會南昌相對較近的地方,可否將荷湖鄉以農業發展為主逐漸轉化一個以春看花、夏避暑、秋賞楓、冬泡泉的旅遊發展鄉呢?並可以提出「看省花、到荷湖」的旅遊口號!當然,要成為旅遊強鄉,荷湖鄉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堅持保護為主

旅遊資源是旅遊發展的基礎與前提,也是吸引遊客的核心要素,具有珍稀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和把握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開發要以保護為前提,堅決打擊亂砍亂挖、偷盜樹木等違法行為,不因短期的經濟利益而搞低水平開發和重複建設,甚至破壞景區環境、損毀旅遊資源。無異於竭澤而漁、殺雞取卵。

二加強科學規劃

旅遊規劃是旅遊資源保護開發的綱領,是旅遊發展的百年大計。要按照高標準、高起點、差異化的要求,加強旅遊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編制完善旅遊產業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景區建設總體規劃並明確細則。規劃經過必要程序通過批准,不得隨意更改。沒有規劃的景區,一律不能開發;不符合規劃的項目,一律不得建設。

三注重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在旅遊實踐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映山紅花海雖美,但花期較短,如能通過科研攻關,適當延長花期、增加花朵種類、擴大花海面積,不僅是四、五月,甚至在夏、秋、冬季都讓人們看到各式杜鵑花,讓升華山的映山紅花海得到再次升華。發展森林旅遊、溫泉旅遊,同樣需要林業保護、地質勘察等科學技術支撐。在交通管理、景區建設、旅遊服務上,更要發揮大數據、信息化的優勢,努力將傳統旅遊提升為智慧旅遊。

四加強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撐,光靠單一的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積極發揮政府在協調、引導、組織方面的優勢,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廣泛吸納民資、外資參與合理開發旅遊資源、經營旅遊景區(點),吸引各類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混合制企業、民營企業如江西省旅遊集團、豐城發投集團教投公司等加大投資、建設和管理,推動旅遊業的大投入、大產出,實現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升華山的山間小瀑

五加快基礎建設

建好旅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這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內在要求,也是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的先行物質基礎。要儘快提升改造昌寧高速公路出口至升華山景區山頂的旅遊公路,加快上下山的游步道建設,其中建好十里花海長廊的游步道和觀景平台是當務之急。今後,還要分期分批建設索道、棧道、遊客中心、餐飲住宿中心、購物中心、演藝中心、公共停車場等設施。對其他發展前景好、遊客量增長快的景區景點的道路交通也要進行完善改造,大力打通重點景區之間、景區與集散地之間的交通線。

六加大宣傳力度

五一期間,升華山有如此高的熱度,主要在於前夕宣傳推廣做得好。要深入實施旅遊宣傳「四個一」工程,根據荷湖鄉自身資源特點、發展定位和市場特徵,總結提煉一句宣傳主題口號,策劃製作一部宣傳片,編輯出版一本旅遊畫冊,創作推出一首主題歌曲,充分發揮融媒體的優勢,繼續瞄準重點客源市場,開展針對性強、富有創意的宣傳推介活動,使荷湖的旅遊產品在旅遊消費市場形成獨特印象。

七培養人才隊伍

旅遊產業發展關鍵在人。要結合實際,採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種模式,吸引、組建和培育一支優秀的旅遊人才隊伍。堅持以人為本,對人才捨得投入,解決好人才的待遇問題,努力營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待遇留人的良好環境。加強對各類旅遊從業人員崗位業務培訓,特別是要加大優秀導遊培養力度,進一步提升旅遊行業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打造荷湖旅遊品牌效應。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12 15:07:25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4-07-07 19:07:22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4-01-20 23:01:12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