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警惕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

情感導師 533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

關注

寫在前面  

菁菁和媽媽來到治療室的那一刻,她並沒有給我任何眼神或話語的交流,但我注意到這個小姑娘看起來很累。門還沒有關上,她的媽媽就用近乎歇斯底里的語調說:「給大夫看,給大夫看你都做了些什麼!」猶豫的菁菁緩緩地拉起自己的袖子,胳膊上一道道線形的傷口顯得特別扎眼。有些已經結痂留疤,有些仿佛還在滲血,這些傷口都是菁菁自己用小刀片劃的。她的媽媽沮喪地坐下來說:「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她會傷害自己」。

心理專家:警惕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

——崔俊強

崔俊強是山西省兒童醫院精神衛生科青少年心理門診的一名普通醫生,像菁菁這樣的病例他幾乎每天都會見到,專業上,他們把這種自殘行為稱之為「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前來就診的人群中,12-15歲的青少年比較常見。「有研究表明,具有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青少年在社區人群中的比例為15%32.7%,而在焦慮症、抑鬱症等精神障礙患者中高達40%-87%。以往的研究也表明,70%以上的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有過自殺觀念,另據研究報道,有10.9%的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在隨訪一年內曾自殺未遂。」對此,崔俊強希望通過山西晚報提醒廣大青少年家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觀察,警惕孩子出現這種「非自殺性自傷」。

A 獲得關注?求救信號?調節情緒?孩子自殘可能是出於這些原因

「門診中,常見的自殘方式包括劃傷皮膚、割腕、拽頭髮、撞頭、咬傷、燙傷、掐等等,他們都不以自殺為目的,而且是直接、故意損傷自己的身體組織,也不被社會和文化所認可,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非自殺性自傷。」崔俊強介紹,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V)中,已將非自殺性自傷作為一種獨立的臨床障礙。這種行為在青少年群體中容易產生負面影響,嚴重危害青少年群體的身心健康,極端的自傷行為可能會導致死亡、身體殘障等嚴重後果。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呢?崔俊強通過大量的門診案例分析認為,青少年把這種「自傷」作為獲得關注的一種手段,有時也是求救的信號,但更常見的是青少年以此作為調節情緒的方法。「青少年在經歷非常強烈的情緒時可能會自傷,她們不知道如何以更適當的方式自我安撫。」崔俊強說。而文章開頭,故事的主人公菁菁這樣描述自己的自傷原因:「我感覺非常難受,只有劃傷自己能讓我感覺有一絲的釋放,疼痛讓我覺得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崔俊強看來,當人們自傷後會促進內源性阿片肽的釋放,導致感覺更好。這也是青少年不顧後果繼續進行自傷行為的原因。經常有青少年因自我感覺麻木或急於脫離情緒牢籠,以自傷的方式懲罰自己,尋求某種感覺,哪怕是疼痛。

「你可能會無意發現衣服、毛巾或紙巾上的血跡。孩子身上『無緣無故』多了一些傷口,但詢問起來孩子又沒辦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即使在很熱的天氣,孩子卻總是穿着長袖或長褲。大多數青少年會在私下進行自傷,如果她們有自傷的衝動,通常會把自己關進房間,獨自煩躁和難過。」崔俊強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孩子這些不合常理的行為。

B

孩子出現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非自殺性自傷行為,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崔俊強開出了明確的「處方」:

保持冷靜,提供支持。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有自傷行為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恐懼,因孩子的自傷行為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並表現出「過分的」關心或「下意識」的逃避,甚至對孩子採用暴力。這無疑會將孩子「越推越遠」,孩子也因此更加自閉,不願意向家長求助,導致孩子的沉默並以更加隱蔽的方式自傷。一般情況下,家長應該沉着冷靜,穩定情緒,給孩子提供支持。如幫孩子清理包紮傷口,試探性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多傾聽,少評價。鼓勵孩子說出自傷的原因和感受,表示自己願意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

分析原因,積極解決。孩子的自傷行為,同時也是孩子求助的信號。家長需要正確理解孩子的問題與需求。家長可以思考:我的孩子到底遇到了什麼困難?為什麼她會選擇用自傷來解決問題?她想用自傷來表達什麼?及時評估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狀況,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不把自己在事業、生活、人際交往中的負面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創造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提高親子溝通技巧,學會鼓勵、傾聽孩子。主動學習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知識,培養洞察孩子觀察孩子情緒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能力。

擺正心態,及時就診。孩子出現自傷行為,家長既不要一味地推卸責任,也不要過分自責,不能出於愧疚心理對孩子一味遷就和退讓。自傷行為可能與自卑、抑鬱、過去的創傷、不安全的依戀方式、情感忽視、邊緣性人格等多種因素有關。家長的正確做法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視孩子情緒的同時,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並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精神衛生門診就診諮詢。自傷行為的治療需要時間,家長要有耐心,在孩子康復之前,必須處理潛在的誘因。沒有藥物或魔法可以使孩子的自傷行為一下子消失,治療通常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才能有所改善。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幫孩子找到健康的應對機制,處理其內部促發因素,停止自傷行為。當下最重要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遠離傷害。

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17 01:09:49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4-06-05 00:06:51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3-24 19:03:4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