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對一個人好,是會「上癮」的

情感導師 569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書有這樣一句話:

心理學:你對一個人好,是會「上癮」的

「我們喜歡別人,不僅僅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更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

與人相處時,總會有一方主動,另一方處於被動的姿態。

就像你在追求喜歡的人。

誰先動了感情,誰就會下意識地付出,投入,在對方身上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在社交中也是如此。

你有求於人的時候,自然就會拿出自己的低姿態。

但是,當我們持續對他人好的時候,這種姿態就會持續下去。

對一個人好,會讓你逐漸適應這種節奏,適應這種與對方相處的方式。

久而久之,對他好,就變成了上癮的行為。

這在心理學上,可以用「貝勃定律」來解釋。

-01

貝勃定律:你對一個人越好,對方越不會珍惜

心理學上有個貝勃定律,可以理解為:

當一個人持續經歷相同的刺激後,再給予他相同的物質刺激,那就會變得微不足道,不足以吸引他的注意力。

比如: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一個月收入5K,你覺得很開心;

工作幾年後,你月薪1萬,你同樣很開心。

可是,如果讓你持續收入在1萬,那麼你的興奮度就會降低。

有個故事:

一個男人每天下班途中,都會遇到一個乞丐。

第一天遇到乞丐的時候,男人給了他10塊錢;第二次遇到的時候,男人又給了他10塊錢。

時間久了,乞丐對這個男人的印象越來越深刻,也習慣了男人給予他的10塊錢。

有一天,男人身上沒有零錢,只剩下5塊錢。

當他把5塊錢給乞丐後,乞丐一臉不爽地質問他:「為什麼今天只給我5塊錢?」

你們看,當你對一個人的付出和給予,保持在同樣的頻率;一旦你有所降低,對方就會忘掉你的好,念叨你的不好。

而反過來分析:

男人第一次給乞丐10塊錢的時候,他獲得了感恩,感激,自我的內心也獲得了某種救贖。

畢竟,當一個人做好事之後,內心的成就感足以讓他的心靈寧靜,平和。

於是,他每一次見到乞丐,都會下意識地給予對方。

既然有了第一次,當然會有第二次。

只要他能一直見到那個乞丐,就會一直給予。

-02

投入的成本越高,越不願意放棄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叫「執念」的東西存在。

什麼是執念?

執着,念頭。

在愛情中,一個人的執念就是:

我愛你,就會一直對你好,一如既往,從一而終。

在為愛人付出的過程中,就增加了我們在對方身上投入的成本;付出的成本越高,對方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就越高。

就像《小王子》中的小王子與玫瑰。

難道因為那朵玫瑰花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的確,玫瑰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那是小王子花費了無數個日日夜夜,花費了無數的精力與愛,才將玫瑰花培育出來的。

這世上縱然有千千萬萬朵玫瑰花,但那又如何?

在小王子的眼裡,都不如他的那一朵玫瑰花珍貴。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當我們為對方付出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默默地接受這個事實,並且逐漸養成一種習慣。

在對方心裡,他們會下意識地認為:我們就該扮演這個角色。

時間久了,在我們自己心裡也會產生類似的錯覺:「我對你好,所以才喜歡你;因為喜歡你,所以你值得我對你好。」

因此,你為一個人付出越多,對一個人越好,那麼你就越不願意輕易捨棄這段感情。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並不是你付出了就會得到同等的回報。

事實上,多數時候你的付出,都不能得到同樣的回饋。

在愛情中,有先後順序。

誰先愛上對方,誰付出的就越多;但毫無底線的付出,只會讓對方不珍惜你的好。

在人際交往中,付出同樣應該有「分寸感」。

過度熱情,對別人太好,會讓你養成「討好型人格」。

跟別人相處時,失去了主動權,也就意味着你在這關係里始終處於下風。

對一個人好可以,但應該建立在不傷害自己的基礎上。

今日話題:

你覺得,對一個人好會上癮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09 07:05:04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頭像
2024-01-24 01:01:1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0-19 02:10:11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