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首發於公眾號愛聊社交,歡迎關注!
今日提問:
我爸媽特別喜歡給我安排相親,可是那些人我壓根不喜歡,她們要麼很現實,一上來就問車問房,恨不得讓我去銀行打印資產證明。
要麼就是很高冷,約又約不出來,聊天愛答不理,我真不知道,相親除了應付爸媽還有什麼作用,我該怎麼說服他們別安排我了?
為什麼傳統相親的成功率很低?
相親,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
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特別是對那些一禮拜能相親好幾次的人來說,
恐怕已經都有麻木感了。
為何相親的次數,
跟成功率不成正比?
為何很多人屢屢去相親,
都是無功而返?
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箇中原因。
幾乎去相親的人,
都心有所期待,
抱着認真找伴侶的心態去審視對方。
每個人心裡對另一半都有判斷的標準,
從內里到外表,
從性格到言行舉止,
一旦發現對方有一丁點和標準偏差的地方,
就立馬就給否定掉了。
覺得自己絕對無法接受,
不能妥協。
所以現在相親的人雖多,成功率卻很低。
幾乎每個人都說,
自己的要求不高。
那為什麼,相親脫單就這麼難呢?
#01
認知差異
造成這個問題的關鍵,
其實主要是認知差異。
在女生的視角看來,
相親就像是介紹人給自己送來一個潛在追求者,
相親見面,
則更像是一場追求者面試,
面試通過了之後,
男生就能獲得追求者資格,
然後女生就回家坐等男生費盡心思的追求。
而站在在男生的視角,
他們會認為,
相親,
是對方給自己介紹一個潛在的結婚對象,
於是,
男生就會默認相親可以跳過追求環節,
可以直接進入戀愛,
甚至結婚環節的。
所以在女生眼裡,
她們會覺得相親男分兩種,
要麼特別猴急,
剛認識幾天就想牽手摟腰;
要麼特別木訥被動,
一點身為追求者的積極性都沒有。
這其實是因為,
在這些男生看來,
走相親這個渠道,
是不需要主動追求女生的,
大家認識以後,
成就成,不成就不成,簡單爽快。
那麼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這個認知差異的存在。
不知道問題的存在,
當然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所以經常出現男生覺得女生矯情,
女生覺得男生魯莽。
#02
相親自選模式
其實啊,
相親的過程,
就像是在海邊撿最漂亮的貝殼,
大部分人撿一顆丟一顆,
期待下一顆,
卻不知道,
自己丟掉的,
別人撿去搗騰搗騰就成了寶貝。
當你用終身伴侶的標準,
框到第一次見面的相親對象上時,
你的要求都不能說是高,
而是超級高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也很簡單,
不是降低標準去將就,
而是自己發展對象。
讓相親進入「自選模式」 。
你自己找的,
一定比別人塞你懷裡的要合心意,
就算不合適,
那也是我們自己選的,
不至於埋怨別人。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故事並不少,
相親認識的情侶,
因為沒什麼情意,
結婚之後很容易出問題,
於是,
他們就把問題丟給介紹人,
親戚,
甚至是逼婚的父母,
想象中的幸福沒出現,
反而弄得一地雞毛。
這一切的悲劇,
其實可以在最開始終結,
那就是自己去找對象,
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可以努力社交,
多用愛聊,
在茫茫人海中挑一個最喜歡的女生,
跟她走完一生,
而不是像完成任務一樣,
將就一個差不多的人。
#03
科學求愛
那應該按什麼標準找呢?
幾千年前,
蘇格拉底已經給出了答案。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
曾求教老師,
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
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片麥田,
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
規矩是不能走回頭路,
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
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
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
結果發現後面的大麥穗多的是。
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
東瞧西望,
直到終點才發現,
前面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
第三位把麥田分為三份,
走第一個1/3時,
只看不摘,
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
在第二個1/3里驗證是否正確,
在第三個1/3里,
選擇了麥穗中最大最美麗的一支。
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在戀愛這個過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時間節點,
分解步驟,
找到對標的麥穗。
比如你打算30歲結婚,
20~23歲可以用來觀察身邊的異性,
然後23歲開始談戀愛,
看看心目中的理想型是否適合自己,
在26歲的時候,
就選擇離自己理想型最近的一個女生。
如果她比你的「對標物」優秀,
就立刻選定。
當然,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大部分人的戀愛經歷都很混亂,
想戀愛增長成功率,
我們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
關注小愛,持續學習吧。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