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語錄,微言大義

情感導師 961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目錄

前 言

家國春秋

先 知

民國語錄,微言大義

憂 國

宮 闈

喪 亂

夜 郎

墨 守

艱 難

遺 言

人物滄桑

理 想

愛情

際 遇

清 濁

飄 零

隔 膜

紛 繁

曲 終

五味雜陳

忘 機

灑脫

傲視

沖 冠

彷 徨

狷 狂

決 絕

戲 謔

觀世行事

問 難

譏 呵

品 評

好 惡

手段

委 蛇

提 掖

援 手

我思我在

巨 匠

功 力

肇 始

原則

斷 定

縈 回

驚 詫

前 言

歷史變奏中的詠嘆調

這是一本晚清、民國話語輯錄。

本書由作者閱讀大量關於中國近代史的人物傳記、日記信札、回憶隨筆、研究著作,從中篩選出有意義、有趣味的話語,運用《世說新語》的筆記體輯錄而成,共收錄18401949年間,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等各方面人物的遺聞軼事八百則。除傳承前輩同類作品的可讀性外,本書儘量不再收錄同類作品已經收輯的語錄。偶有收錄,則力求新意,運用新的史料,尋找新的角度,讓閱讀過其他同類作品的讀者也能從本書中獲得裨益。

在介紹某一句話語時,本書着重介紹該話語的語境,即近代人物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的這句話,這句話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對今後國家或個人的命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較之一兩句話的殘存小語,這更容易讓讀者玩味當時的情形,體會人物的心境,感慨歷史的滄桑,讀罷猶生廢卷長嘆之感。

對於語錄的分類歸章,本書不是按照政治、經濟、文化這樣的簡單劃分,而是偏重人性、命運等形而上、深層次的類別進行歸類。如憤懣、彷徨、氣憤等情感,英雄有之,奸佞有之,軍閥有之,學者亦有之。無論是為國家命運而或悲或憂,為個人前途的患得患失,甚至為一己私利之蠅營狗苟,但有此情,無論善惡是非貴賤成敗皆收於一類,旨在葉落知秋,呈照人物、人生與人性的多面。

同樣,對於語錄的選取,本書在注重可讀性的基礎上,更偏重對於時代脈搏的把握和人生命運的啟迪:或是在國運攸關的歷史節點,重要人物的所思所想;或是在人生轉折的重要時刻,個人主體的是進是退。這些語錄以小見大、采野補正、舉重若輕,令讀者在生動語言的引領下,走入塵封的歷史,窺見今日中國從何處而來,向何方而去,並思考個人的命運。

紀陶然

2012年7月於河北廊坊

家國春秋李鴻章在與日本使者柳原前光談判解決日本侵台問題時如此說道。李鴻章語氣雖然強硬,但也可看出是無計可施,抬出「人多」和「公理」說話。日本剛剛明治維新,就敢於劫掠台灣,而清廷卻無兵可派,李鴻章感到情況嚴峻。他認為,「泰西雖強,尚在七萬里以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遠之大患」,於是向朝廷建議加強海防,建立近代海軍。

【胡林翼:「天要變了。」】

胡林翼晚年任湖北巡撫。一次,他由安慶逆長江而上,返回武昌,見大江中湘軍水師浩浩蕩蕩,鼓着風帆逆流上行,心中非常高興。正在他得意之際,下游突然開來一艘洋人火輪船,也是逆流,卻很快超越了湘軍水師的木船,其激起的水浪,居然把湘軍的一條船給掀翻了,旁邊船上的士兵紛紛下水救人,亂作一團。胡林翼見此情景,大叫一聲,從馬上摔下,不省人事。待周圍人把他弄醒後,他如此長嘆道。

【趙烈文:「我估計,異日之禍,必先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1867年,曾國藩與心腹幕僚趙烈文剪燭夜話。曾國藩憂慮地問天下會不會有異變,趙烈文如此答道。曾國藩又問將來清朝是否能像東晉、南宋一樣偏安江南,趙烈文說:「恐怕是直接完蛋。」曾國藩表示不相信,說清朝沒出什麼昏君,不至於到這種程度。趙烈文說,清朝創業太容易,取天下太過機巧,誅戮又太重,如今又不知變通,恐怕「天道難知」。四十五年後,清廷滅亡,果然「方州無主,人自為政」。

【曾國藩:「所選十三歲至二十歲幼童在外國肄習十五年後,挨次回華之日,不過三十歲上下。年力方強,正可及時報效國家。」】

1871年,曾國藩上書朝廷,懇請派遣幼童赴美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諸學,他如此說道。於是,從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按照曾國藩提議,這批幼童原計劃留學十五年,但由於清廷保守力量阻擾,九年後就中途撤回。儘管如此,他們仍構成了近代中國的中流砥柱,如詹天佑、唐紹儀、吳仰曾、蔡紹基、唐國安、梁敦彥、周長齡等。

【曾國藩:「那位臉上長麻子的,將來會有大成就;高個子的也不錯。只有矮子前途有限,頂多不過是個道員罷了。」】

有三個年輕人拜見曾國藩,曾國藩讓他們站在大廳外,暗中觀察了大約一個時辰,才與他們見面。等他們走後,曾國藩如是說。曾國藩的理由是,麻子見我不召,咬牙切齒,感覺受辱,足見他威武不屈。高個子從容冷靜,始終巋然不動,足見沉毅有為。而矮個子,見我時中規中矩,我一轉身,他便懈怠,實在一般。麻子是劉銘傳,高個子是張樹聲,矮個子姓吳,果然位止道員。

【戈登:「陸軍無勁旅,則水師無退步。今宜先練陸師,再練水師。所購船炮,甚為失計。當時若以購船炮之款,盡購新式槍,較為有益。俟陸軍練成勁旅,再購船炮。」】

1880年,二十年前幫助清廷討伐太平軍的洋槍隊頭領戈登再次訪華,面對中國二十年的近代化成果,他向李鴻章提出十條建議,其中如此說道。此時李鴻章正專注海防,自然難以聽進人言。而十五年後,他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的覆沒,正是因為日本陸軍包抄了威海衛軍港後防,而中國陸軍無力扼守。此後,清廷才開始大規模編練陸軍新軍。

【李鴻章:「中國十八省人多,拼命打起來,你日本地小人寡,吃得住否?大丈夫做事總要光明正大,雖兵行詭道,而兩國用兵,題目總要先說明白,所謂師直為壯也。」】

李鴻章在與日本使者柳原前光談判解決日本侵台問題時如此說道。李鴻章語氣雖然強硬,但也可看出是無計可施,抬出「人多」和「公理」說話。日本剛剛明治維新,就敢於劫掠台灣,而清廷卻無兵可派,李鴻章感到情況嚴峻。他認為,「泰西雖強,尚在七萬里以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遠之大患」,於是向朝廷建議加強海防,建立近代海軍。

【伊藤博文:「治弱國如修壞室,一任三五喜事之徒,運以重椎,以巨索,邪許一聲,壓其至矣。」】

「維新變法」時期,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正好在中國觀察。李鴻章問他對中國變法的看法,伊藤博文如此答道。李鴻章表示贊同:「所言良是。」他們一致認為康梁等維新派缺乏閱歷,操之過蹙,必將欲速則不達。果然,維新期間,上諭達一百一十三件,要一改中國三千年成法積習,超出了從官員到百姓的理解、接受能力,僅維持了一百天便宣告失敗。後李鴻章明確地把維新派的失敗,歸咎於「變法太急,用人不當」。

【陸士諤:「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

1910年,陸士諤在小說《新中國》中借主人公陸雲翔之口,預言了上海的現代化。妻子笑他是夢話,陸雲翔如此答道。小說中,陸雲翔一覺醒來發現:「上海的租界早已收回,法庭律師皆為華人,馬路異常寬廣,洋房鱗次櫛比。」原本在地面上跑的電車改為地下行駛:「把地中掘空,築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着電燈,電車就在裡頭飛行不絕。」更讓陸雲翔驚訝的是:「一座很大的鐵橋,跨着黃浦,直築到對岸浦東。」

【袁克文:「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袁世凱洪憲帝制時,「大典籌備處」給袁世凱的公子們各自度身定做了一身莊重華貴的「皇子服」。當其他「皇子」興高采烈試穿禮服的時候,二公子袁克文卻滿臉默然。他特意賦詩一首勸喻父兄,此為最後兩句。

【辜鴻銘:「你們喜歡機關槍,你們也將被機關槍判決。」】

辜鴻銘對訪問他的英國作家毛姆如此說道。他預言,「將來科學愈進步,世界戰爭也將愈激烈。」因為西洋文明太注重物質利益,科學手段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功利性。而中國人「企圖不以武力管理世界,而是智慧。許多世紀以來,我們都成功了。」因此他咄咄逼人地反問毛姆:「你們憑什麼理由說你們比我們好呢?你們的藝術或文字比我們的優美麼?我們的思想家沒有你們的深奧麼?我們的文化不及你們的精巧,不及你們的繁複,不及你們的細微麼?」

【嚴復:「張勳何人?康有為何人?徒以愛清室者害清室。」】

張勳復辟後,有人認為說過民國「人民程度不夠,徒有共和之名而無其實」等不贊同共和的話的嚴復可能會支持復辟。嚴復卻不以為然,如此說道。果然,張勳復辟僅十幾天便告失敗。幾年後,馮玉祥以清室曾試圖復辟反對民國為理由,廢除清室優待規定,將溥儀趕出紫禁城。

【王國維:「觀中國近狀,恐以共和始,而以共產終。」】

十月革命爆發後,王國維為民國的命運做出如上預言。1917年,「一戰」正酣,俄國又接連發生革命,沙皇專制傾覆,共產政權建立。王國維感到,俄國的共產革命會使馬克思主義思潮波及中國,並最終改變中國。於是他在和包括羅振玉在內的許多朋友談話時都講過這個論斷。

【張謇:「政府所恃以維持現狀者,軍警耳。軍警寧非國民,豈無耳目,豈無心肝?」】

「五四」運動中,張謇給徐世昌、段祺瑞發電報,如此說道。他告誡政府,不在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想用軍警鎮壓運動,是不能成功的。的確,當時反賣國,軍閥妓女皆同心。如吳佩孚聯合將領發表通電:「軍人衛國,責無旁貸」,「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惟懇我政府以民意為從違,以軍心為依據,堅持到底,萬勿簽字。」各地「花界」(妓女組織)也表示要毋忘國恥,抵制日貨,量力捐助,盡國民天職。

【梁啓超:「良知赤白沒鬧得清楚,滿洲人卻已經進關了。」】

20世紀20年代,社會一直討論中國應該走蘇聯似的赤色路線,還是應該走歐美似的白色路線。梁啓超撰文:「晚明的智識階級最會拌嘴,那時講 良知 正是最時髦的名詞,有人說良知即 赤子之心 ,有人說良知像一張白紙,於是發生 良知赤白問題 。《朱舜水集》裡 我不管良知是赤是白 就是由此而來。良知赤白沒鬧得清楚,滿洲人卻已經進關了。」

【張宗昌:「都是你們這群東西假造民意,有罵我張宗昌的,有恨我張宗昌的,我一天沒了兵,誰不想殺我?」】

張宗昌在山東任督辦時,也修橋補路,搞市政建設。一次山東境內黃河決堤,張宗昌急令搶修,沒有釀成大災。鄉紳推請河務局長林修竹向張宗昌致謝,願在大明湖為他修建生祠歌功頌德。張宗昌聽了林修竹的報告,當即甩了他兩記耳光,並如此罵道。1932年,張宗昌失勢,在濟南車站被刺身亡。張宗昌的秘書出五千大洋,請人抬走張宗昌的屍體,圍觀的民眾則說,五百元,五千元也不抬。後張宗昌停屍醫院,全濟南棺材鋪居然都不對張家出售。

【汪兆鏞:「精衛心術不端,他日不僅貽羞汪氏,且將為國家罪人。」】

早在汪精衛還是革命領袖的時候,汪兆鏞就鄙薄其為人,偶提及這個弟弟,汪兆鏞便如此說,並常作色大罵,以至於家裡人竟不敢提起汪精衛的名字,後竟與汪精衛斷絕來往。抗戰初期,日軍攻陷廣州,邀請汪兆鏞出面當維持會會長。他連夜避往澳門,宣稱:「漢賊不兩立,我寧死不能為虎作倀。」結果不久,傳來弟弟汪精衛投敵賣國的消息,他悲恨交加,於數月後病故。

【佚名者:「又錚不可行,行必死!」】

1925年12月29日晚,徐樹錚(字又錚)乘專車離開北京南下。段祺瑞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張神秘的紙條,上面如此寫道。段祺瑞沒把問題想得太嚴重,沒有親自去追回徐樹錚,僅讓人持紙條趕往車站,交給徐樹錚自己定奪。徐樹錚見到紙條一笑置之,斷然乘車南下,沒想到剛行至廊坊車站,便被仇家馮玉祥逮捕。由於徐樹錚威望極高,馮玉祥曾猶豫是否動手。鹿鍾麟在旁言道:「小徐一走,從此多事。」馮玉祥這才下定決心,將徐樹錚槍殺。

【陳獨秀:「二十年。」】

1927年3月6日晚,陳獨秀與國民黨人吳稚暉、鈕永建、楊銓等有過一次長談。吳稚暉問陳獨秀:「你定中國實行列寧式共產主義是若干年?」陳獨秀不遲疑而答曰:「二十年。」吳稚暉做驚駭至極狀,說:「如此國民黨生命止剩十九年了。前時,孫總理說國民革命完成應需三十年,若你們共產黨急迫至此,未免取得國民黨的生命太快了一點,應當通點商量才好。」說完大笑。在場的國民黨人斷斷沒有想到,事實比陳獨秀的預言只遲了兩年。

【梁啓超:「現在南方軍人確非共產派,但他們將來必倒在共產派手上無疑。」】

1927年上半年,梁啓超如是說道。當時國內政治形勢動盪,一方面蔣介石清黨絞殺共產黨,另一方面北伐軍節節勝利,北洋政府的統治搖搖欲墜。北平諸大學的教授們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都很不安。梁啓超看到了蔣介石清黨,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但同時他也預見到了看似已經失敗的共產黨所蘊涵的驚人力量。

【柳亞子:「神州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

1929年,柳亞子驚聞毛澤東遇害,最後證明是國民黨的宣傳。於是他憤而作了《存歿口號》一詩。「神州峰頭墓草青」,指南京中山陵;「湘南赤幟正縱橫」,指紅軍的武裝割據。「兩列寧」一語,詩人在詩末自註:「孫中山、毛潤之」。身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柳亞子卻準確預言了中國和毛澤東的前途。

【蔣百里:「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1937年正當日本侵略軍瘋狂進攻中國軍隊一退千里時,蔣百里發表了《國防論》。他在此書扉頁上寫下此句。該書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要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占領區;以空間換時間,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等觀點,成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蔣百里將軍1938年11月4日病逝於廣西宜山後就地殮葬。1947年遷葬起棺時,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

【楊靖宇:「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

東北抗聯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與日寇周旋。但為防止暴露目標,晚上也不能生火。於是楊靖宇如此鼓勵大家,要大家將革命看作一堆火。1940年,楊靖宇犧牲,日寇發現他的胃餓得變了形,裡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池步洲:「日軍對美開戰的時間可能是星期天;襲擊的地點可能是珍珠港。」】

池步洲向他的上司霍實子如此報告。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獲了一份由日本外務省致日本駐美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根據這份密電和先前截獲的情報,池步洲準確地判斷出日本對美發動戰爭的時間和地點。蔣介石立即將這份情報告知美國,但羅斯福總統接到警報後並未採取防禦措施。池步洲是國民政府破譯天才,數年後,他又破譯了山本五十六座機出巡的密電,令這朵「海軍之花」瞬間凋零。

【周作人:「你今日以我為偽,安知今後不有人以你為偽。」】

抗戰勝利後,國內要懲處漢奸,文化漢奸也在其列。當傅斯年初次發表對偽北大教職人員處理辦法的談話後,周作人自視為傅斯年的師輩人物,致信傅斯年,信中如此道。傅斯年聞此言,當即復書:「今後即使真有以我為偽的,那也是屬於國內黨派鬥爭的問題,卻絕不會說我做漢奸;而你周作人之為大漢奸,卻是已經刻在恥辱柱上,永世無法改變了。」他們二位都說對了。

【于右任:「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

庚子國難,慈禧逃到西安後,于右任冒着違抗清廷留長髮辮的危險,照了一幅散發照,並即興揮毫寫就一副對聯貼在身後做背景。于右任的「右任」二字諧音「右衽」。「衽」即衣襟,古代華夏族有「右衽」之風,而少數民族則「左衽」,因而中國自古以「左衽」為受異族統治的代稱,「右衽」自然就是恢復中華了。

【馬一浮:「中國人造鐵路要為中國人着想。」】

1905年,湯壽潛聯合鄉紳為杭州修建鐵路。圖紙繪成後,湯壽潛將其拿給自己的女婿馬一浮參議,馬一浮看圖紙後,如此說道,並當眾將圖紙撕毀。馬一浮建議:「為什麼不把終點站定在羊市街鬧市區北端附近,再鋪一支線到南星橋,以便水陸銜接和今後鐵路南延,而要把終點站定在艮山門,鋪支線到拱辰橋租界去方便日本人呢?」當時拱辰橋是日本租界,經濟繁榮,而羊市街則是中國人的聚集地。湯壽潛如得棒喝,當即將艮山門改為貨運站,在羊市街北端城內建客運站,傳延至今。

【秋瑾:「如有人回到祖國,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在1905年底日本的清朝留學生回國集會上,秋瑾跳上講台,抽出倭刀插在講台上,對台下即將回國的同學們如是說。秋瑾常夜間縱酒舞刀,喟然長嘆:「人生在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鹽米瑣屑終其身乎?」

【武訓:「我積錢,我買田,修個義學為貧寒。」】

武訓自幼行乞,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這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乞丐,自二十一歲始,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三處義學,購置學田三百餘畝,積累辦學資金達萬貫。而他本人,即使在清廷賞穿黃馬褂之後,仍然過着爛衣遮體、剩飯果腹的生活。他唱道:「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有人勸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親友多次求取資助,他唱道:「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

【梁濟:「救亡當以正人心為先。」】

清末,當別人或主改良救亡,或主革命救亡時,梁濟卻如此說道。他認為「就求治之法而論,已不可謂不周 然愈求治癒不治 非法敝而是人敝」。武昌起義之時,梁濟尚在書齋中寫奏摺之「官德」一節。梁濟於1918年自沉北京積水潭,留萬言遺書,闡明:「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後讓國人共知國性乃立國之必要 我之死,非僅眷戀舊也,並將喚起新也。」後其子梁漱溟承繼父志。

【吳宓:「上則殺身成仁,轟轟烈烈為節義而死。下則削髮為僧,遁於空門或山林,以詩味禪理了此一生。」】

1914年,湯用彤問清華同學吳宓:「國亡時,我輩將如何?」吳宓如此回答道。湯用彤則認為,國亡後,不必一死了之,或可以行匹夫之勇,武力光復山河,或可以潛心學問,保存國粹,讓中華精神不滅,以圖來日方長。吳宓感覺自愧不如,當即對湯用彤另眼相看。

【周瑞琦:「同胞們!為你們的國家勇敢奮鬥吧!我結束了我的生命!」】

「五四」運動中,早已畢業的北大學長周瑞琦悲憤投水自殺。他在遺書中如此呼籲道。他說:「中國有如此嚴重的內憂外患,不久也許就要亡國了。無人能知山東問題將如何解決,南北和平將於何時實現。大家徒然旁觀學生們空舉雙手,毫無私心、隱諱與其他外在的企圖,冒着生命危險來救國家,這多麼遺憾!我認清了我現在是正在見證一個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受奴役,我決定寧願作自由鬼而不願作活奴隸。」

【愛國學生:「要求集會、言論、出版自由不受限制。如這一要求辦不到,寧肯餓死監獄中,決意不回本校。」】

「五四」運動中,被捕的學生發表聲明如此說道。當時有近千學生被捕,絕大部分關在北大法科、理科兩處。上海罷課、罷工、罷市的消息傳來,軍警迫於壓力而撤退。被捕學生本已獲得自由,但是他們「議決現仍暫不出拘留所,以示要求罷免曹、章、陸之決心。」政府只好派代表勸他們回校休息。6月8日,學生們決定「效申包胥七日之哭」,輪流到總統府門前痛哭後才回校。

【聞一多:「要是你研究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應當淘汰滅亡,我便只有先用手槍打死你!」】

在一次留美清華學生聚會時,聞一多對潘光旦如此說道。聞一多留美期間創作了愛國組詩《七子之歌》。在科羅拉多大學畢業時,聞一多受了很大的刺激。按照慣例,畢業典禮時,一男一女同時走向講台領取畢業文憑。那年,中國有六位畢業生,都是男生,沒有一個美國女生願意和中國男生排在一起,校方只好安排六個中國學生自行排在一起。

【魯迅:「不,我認為比起任何國家來,還是生在中國好。」】

1931年6月,一對著名的日本夫婦 宮崎龍介和柳原白蓮來到上海,在內山完造的安排下與魯迅、郁達夫會面。在席間,魯迅對中國的很多方面進行了抨擊。於是柳原白蓮問道:「那麼你討厭出生在中國嗎?」魯迅則如此答道。此時大家看到魯迅眼中含着淚水。

【孫鳳鳴:「請你們看看地圖,整個東北和華北那半個中國還是我們的嗎?」】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將在南京召開。孫鳳鳴扮作記者行刺蔣介石。由於蔣介石不在,改為行刺汪精衛。孫鳳鳴被捕後,在回答詰訊時如此說道。警方又問孫鳳鳴屬何黨派?系何人指使?孫鳳鳴答道:「我是一個老粗,不懂得什麼黨派和主義,驅使我刺汪的是我的良心。」九年後,孫鳳鳴留在汪精衛身體裡的子彈終於要了汪精衛的命。

【連橫:「弟僅此子,不願其永居異域,長為化外之民。」】

日本人為了泯滅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在台灣推行皇民化政策,竭力棄毀台灣的歷史文獻,有意偽造虛假的歷史愚弄當地民眾,還禁止台灣人使用漢語。連橫則寫出一部《台灣通史》,昭示大家不要忘本。他還把獨生子連震東送回大陸生活,別人問他原因,如此說道。1936年,連橫病逝前,聞連震東將要有後,遂道:「中日必有一戰,台灣之回歸祖國亦賴此戰,若生男,則名 連戰 。」

【楊虎城:「就是剩了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的疆場上,虎城就是這個決心,只要民族能夠爭得生存,為功為罪,虎城是不計較的。」】

1936年12月15日,「西安事變」爆發之後第三天,楊虎城在西安廣播電台發表講話,如此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公開批判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日本帝國主義的積極進攻、亡國滅種的慘禍就在目前了!所謂 安內 仍然是中國人殺中國人,將來的結果也只有同歸於盡,還談到什麼 攘外 嗎?」

【佟麟閣:「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

佟麟閣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兼軍官教導團團長後,駐守北平南苑。他常對部下如此說道。「盧溝橋事變」後,佟麟閣以軍部名義向全軍官兵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 7月28日凌晨,日軍由通縣、豐臺調集陸空軍猛攻南苑。佟麟閣在指揮戰鬥中頭部、腿部多處受重傷,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成為抗戰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陳三立:「中國人豈狗彘不若,將終帖然任人屠割耶?」】

「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城裡有人散布「中國非日本人之對手,必棄平津而亡全國」的投降言論,八十五歲的陳三立聽說此言,在臥榻上圓睜二目,憤然如此怒斥道。後平津果然淪陷,老人大呼:「蒼天何以如此對中國邪!」日寇慕名,請他出任偽職,他每次都用掃帚將說客趕出門外。後每日受到騷擾,為保民族氣節,老人絕粒殉國。

【陳寅恪:「中國之人,下愚而上詐。此次事變,結果必為屈服。華北與中央皆無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國,屈服乃上策。保全華南,繫心備戰;將來或可逐漸恢復。」】

「盧溝橋事變」之後,身在北平的陳寅恪對抗日戰爭的前途並不樂觀,他對吳宓如此說道。此時國民政府以「應戰而不求戰」為應付事變的基本方針。南京的蔣介石和華北的宋哲元都認為事變尚有就地解決的可能。陳寅恪也持此觀點,但他也看到了中國復興的希望。

【梁實秋:「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

「盧溝橋事變」後不久,北平淪陷。梁實秋對大女兒梁文茜抽泣着如此說道。其後,梁實秋和葉公超等友人乘第一班火車離開北平前往天津,投奔抗日。梁文茜回憶父母商量此事時的情形說:「那時我將十歲,不太懂事,但是他們那副嚴肅的神情和低聲滔滔不絕地商量事情,我心裡也預感將要有什麼大事發生。是的,果然不久爸爸就一個人毅然決然地走了。媽媽沒有哭,但很緊張,我問媽媽 爸爸幹嗎去? 媽媽小聲告訴我說 打日本 。」

【張伯苓:「今日外患深重,吾輩家長應效法岳母刺字,畢業同學應學習岳飛。」】

國民政府建立航空學校培養空軍人才,張伯苓聞訊,鼓勵南開學生報考,並首先將其子張錫祜送入航校,以作表率。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張伯苓如此說道。張錫祜果然在抗戰初期與日寇空戰時犧牲,張伯苓聞訊,說:「今日之事意在其中,求仁得仁,復何慟為?」

【陳嘉庚:「財自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去。」】

南洋華僑陳嘉庚家資巨萬,他這樣看待自己賺取的財富。他一生捐助祖國教育就超過一億美元,而對自己則是「每月除正當費用外,零費不及二元。」他興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計數百幢高樓供教學研究,卻不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本人更是住在一間狹小房子裡。在他帶動下,抗戰前四年,愛國華僑為祖國捐款達十二億元,接近國民政府開支的四分之一。

【弘一法師:「吾人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時不能共紓國難於萬一,自揣不如一隻狗子!」】

日軍侵華後,弘一法師極為憤慨,如此說道。他還曾書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字幅,加跋語云:「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蘇雪林:「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不將這點金子支持抗日,難道要等它到亡國之時淪於敵手嗎?」】

作家蘇雪林將自己的嫁妝、稿費、薪金等積蓄折合成五十一兩黃金,捐贈抗戰。有人勸她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她慨然如是說。要知道當時由於戰爭物資匱乏,物價飛漲,工資不漲,蘇雪林一個人的工資最多時要養活親戚七口人,課餘只好在門前開荒種地養雞。好友袁昌英回武漢前,送她一小袋鏽鐵釘,她當成了寶貝,一直帶在身邊。

【高志航:「家仇國恨,等待何時!日機炸我同胞,向其討還血債!」】

1937年8月13日,凇滬抗戰爆發。日木更津航空隊百架轟炸機開始轟炸江浙。第二日,敵機進入杭州市區上空轟炸。身在杭州筧橋機場的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對隊員們如此說道。他立刻駕機起飛,並首開第一炮,擊落日機一架。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戰鬥結束後,光是落在筧橋附近的敵機殘骸就有六架,很可能有日本飛機墜落在錢塘江、太湖及附近海面。日本軍方稍晚承認,出擊杭州筧橋的十八架飛機當中,有十三架「失蹤」。而中國空軍無一被擊落。

【謝晉元:「勇敢的同志,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1937年8月,淞滬抗戰期間,謝晉元率領著名的「八百壯士」鎮守中國在上海市內的最後一塊陣地 四行倉庫。在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慧敏小姐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險,衝過火線,獻給守軍。當接過楊小姐手中浸透了汗水的國旗時,謝晉元激動地如此說道。翌日凌晨,這面國旗高高升起在四行倉庫大樓頂上。楊慧敏送旗的壯舉,當即由路透社傳遍全國、全世界。

【八百壯士:「誓與四行倉恪對抗日戰爭的前途並不樂觀,他對吳宓如此說道。此時國民政府以「應戰而不求戰」為應付事變的基本方針。南京的蔣介石和華北的宋哲元都認為事變尚有就地解決的可能。陳寅恪也持此觀點,但他也看到了中國復興的希望。

【梁實秋:「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

「盧溝橋事變」後不久,北平淪陷。梁實秋對大女兒梁文茜抽泣着如此說道。其後,梁實秋和葉公超等友人乘第一班火車離開北平前往天津,投奔抗日。梁文茜回憶父母商量此事時的情形說:「那時我將十歲,不太懂事,但是他們那副嚴肅的神情和低聲滔滔不絕地商量事情,我心裡也預感將要有什麼大事發生。是的,果然不久爸爸就一個人毅然決然地走了。媽媽沒有哭,但很緊張,我問媽媽 爸爸幹嗎去? 媽媽小聲告訴我說 打日本 。」

【張伯苓:「今日外患深重,吾輩家長應效法岳母刺字,畢業同學應學習岳飛。」】

國民政府建立航空學校培養空軍人才,張伯苓聞訊,鼓勵南開學生報考,並首先將其子張錫祜送入航校,以作表率。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張伯苓如此說道。張錫祜果然在抗戰初期與日寇空戰時犧牲,張伯苓聞訊,說:「今日之事意在其中,求仁得仁,復何慟為?」

【陳嘉庚:「財自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去。」】

南洋華僑陳嘉庚家資巨萬,他這樣看待自己賺取的財富。他一生捐助祖國教育就超過一億美元,而對自己則是「每月除正當費用外,零費不及二元。」他興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計數百幢高樓供教學研究,卻不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本人更是住在一間狹小房子裡。在他帶動下,抗戰前四年,愛國華僑為祖國捐款達十二億元,接近國民政府開支的四分之一。

【弘一法師:「吾人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時不能共紓國難於萬一,自揣不如一隻狗子!」】

日軍侵華後,弘一法師極為憤慨,如此說道。他還曾書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字幅,加跋語云:「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蘇雪林:「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不將這點金子支持抗日,難道要等它到亡國之時淪於敵手嗎?」】

作家蘇雪林將自己的嫁妝、稿費、薪金等積蓄折合成五十一兩黃金,捐贈抗戰。有人勸她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她慨然如是說。要知道當時由於戰爭物資匱乏,物價飛漲,工資不漲,蘇雪林一個人的工資最多時要養活親戚七口人,課餘只好在門前開荒種地養雞。好友袁昌英回武漢前,送她一小袋鏽鐵釘,她當成了寶貝,一直帶在身邊。

【高志航:「家仇國恨,等待何時!日機炸我同胞,向其討還血債!」】

1937年8月13日,凇滬抗戰爆發。日木更津航空隊百架轟炸機開始轟炸江浙。第二日,敵機進入杭州市區上空轟炸。身在杭州筧橋機場的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對隊員們如此說道。他立刻駕機起飛,並首開第一炮,擊落日機一架。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戰鬥結束後,光是落在筧橋附近的敵機殘骸就有六架,很可能有日本飛機墜落在錢塘江、太湖及附近海面。日本軍方稍晚承認,出擊杭州筧橋的十八架飛機當中,有十三架「失蹤」。而中國空軍無一被擊落。

【謝晉元:「勇敢的同志,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1937年8月,淞滬抗戰期間,謝晉元率領著名的「八百壯士」鎮守中國在上海市內的最後一塊陣地 四行倉庫。在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慧敏小姐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險,衝過火線,獻給守軍。當接過楊小姐手中浸透了汗水的國旗時,謝晉元激動地如此說道。翌日凌晨,這面國旗高高升起在四行倉庫大樓頂上。楊慧敏送旗的壯舉,當即由路透社傳遍全國、全世界。

【八百壯士:「誓與四行倉庫共存亡!」】

在八百壯士死守閘北四行倉庫的戰鬥中,全體官兵發出如上誓言。謝晉元對全體官兵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現在我們四面被日軍包圍,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晝夜,殲敵二百餘名,自己僅傷亡二十餘人,後奉命主動撤退。此壯舉,震撼了全國人心,也引起了國際對中國抗戰的關注和尊敬。

【饒國華:「廣德地處要衝,余不忍視陷於敵手,故決與城共存亡,上報國家培養之恩與各級長官愛護之意。今後深望我部官兵奮勇殺敵,驅寇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竟之志。」】

1937年11月下旬,日軍牛島貞雄師團與我軍第一四五師在南京門戶廣德激戰。日軍在坦克、飛機的配合下對廣德發起猛烈攻擊。我軍激戰數晝夜,30日晚,廣德不幸失守。第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舉槍自戕,以身殉國。他在遺書中如此說道。抗戰初期,失地數千里,而失地後自盡殉國的高級將領寥寥無幾。

【孫連仲:「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退過河,殺無赦!」】

1938年初,日寇精銳沿津浦線南下企圖攻占徐州。徐州會戰打響。雙方在台兒莊進行了慘烈的拉鋸戰。死守北門的第三十一師傷亡慘重,師長池峰城來電請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准予撤退,孫連仲做出了如此答覆。池峰城乃以必死決心,親率敢死隊與敵拚殺。李宗仁明令以十萬銀元獎賞。但敢死隊員一致表示:「只要抗戰,不要銀元!」 第三十一師終於抵抗至兄弟部隊將日軍合圍。中國軍隊大敗日寇磯谷、板垣兩師團,取得台兒莊大捷。

【陳懷民:「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着回來!」】

抗戰中,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常如是說。1938年4月29日,日軍空襲武漢,欲以空中大捷作為獻給天皇生日「天長節」的壽禮。空戰中,陳懷民在擊落一架敵機後受到五架敵機圍攻,當油箱起火後,他沒有跳傘求生,而是駕機撞向了敵機,與日本自謂的王牌飛行員「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於盡。由此他成為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的第一人。是役,中國空軍擊落日機二十一架,取得抗戰以來最輝煌的勝利。

【郝夢齡:「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教調,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

抗戰爆發後,郝夢齡上書請纓北上抗日。部隊途經武漢,郝夢齡給子女留下一封信,並囑咐兒女三天後再看。十五歲的大女兒硬要立即拆開來看,郝夢齡不允,父女二人在爭搶中把信撕成碎片。將軍走後,女兒把信拼湊起來一看,原來是一份遺囑。忻口大戰中,郝夢齡親臨一線,不幸被日本飛機擊中,殉國前仍高喊殺敵。郝夢齡是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張自忠:「今天退,明天退,退到西藏敵人也會跟蹤而追。現在是軍人報國的時機,我們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對得起已死的弟兄。陣地就是我們的墳地,後退者死!」】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在取得一定戰績後,由於友軍受阻,右翼兵團陷入孤軍苦戰。很多部隊紛紛告急,要求後撤。張自忠在電話中對要求撤退的部將如此說道。在張自忠的堅持下,部隊終於反攻取勝。這次冬季攻勢,是抗戰期間正面戰場發動的唯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蔣介石說:「冬季攻勢以張自忠主持之襄東戰場收穫最為可貴,實為各戰場之模範。」

【張自忠:「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1940年5月 ,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三十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迎面禦敵的是張自忠為集團軍司令的第三十三集團軍。與倭寇交鋒前,張自忠對手下部將如此說道。會戰中,張自忠率兩千多人東渡襄河,奮勇進攻,壯烈殉國。張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戴安瀾:「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1942年3月,戴安瀾率師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戰。為救援英軍,在同古孤軍作戰,後援困難。戴安瀾決心誓死抵禦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如此寫道。他率師在同古與敵鏖戰12天,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打出了國威。戰鬥結束後,戴安瀾在撤退過程中,遭敵襲擊,身負重傷,不治殉國。

【聞一多:「要像李先生一樣,前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朴慘遭暗殺,7月15日,聞一多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會上如此說道。聞一多當時的處境也十分危險,很多人勸他不要去參加追悼會,聞一多執意不聽:「如果因為反動派的一槍就畏縮不前,以後還有誰願意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他在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在回家途中,聞一多即遭到國民黨特務伏擊,「頭部胸部滿是彈孔,血肉模糊,左腕並被打折,當場殞命。」

【馮友蘭:「俄國革命以後,有些俄國人跑到中國居留,稱為 白俄 。我決不當 白華 。解放軍越是勝利,我越是要趕快回去,怕的是全中國解放了,中美交通斷絕。」】

1947年,馮友蘭在美國,聞國內將有巨變,有人勸他留居美國,馮友蘭如此說道。1948年底,南京政府派飛機來接北京的學術名流,馮友蘭再一次選擇留下:「何必走呢,共產黨當了權,也是要建設中國的,知識分子還是有用的。」後來,馮友蘭這樣總結自己解放後的學術:寫了些東西,其主要是懺悔,首先是對自己在四十年代寫的那幾本書的懺悔。

【道光皇帝:「朕知前門外有一飯館,能做此湯,每碗只售四十文耳。每日可命太監往購之。」】

道光皇帝想吃粉湯,命內務府製作。內務府人說,若做須另蓋一廚房專人掌廚,需經費六萬兩,常年費尚需一萬五千兩。道光皇帝攢眉,如是說道。於是太監每日給道光皇帝叫外賣。過了幾天,內務府人稟奏:前門外那家飯館倒閉了。道光皇帝感慨道:「朕向不為口腹之慾,濫費國帑,但朕貴為天子,而思食一湯不能得,可嘆也。」

【咸豐皇帝:「物力艱難,棄之可惜,宜酌量補綴之。」】

咸豐皇帝的杭紗套褲不小心被燙了一個小窟窿,左右勸他扔掉,咸豐皇帝覺得可惜,如是說。左右自然一頓拍馬,說「古賢君衣有經三浣者,主子儉德殆猶過之。」後咸豐皇帝想起此事,查了一下賬,發現內務府交蘇織造承辦補窟窿的「工程」,居然報銷了數百兩白銀。於是咸豐皇帝感嘆,做皇帝的想節儉,都弄成這個樣子,要是想奢侈,還不知弄成什麼樣子呢。

【咸豐皇帝:「如狗啃骨,被人奪去,豈不恨哉!欽此。」】

咸豐皇帝好女色,曾狎弄一個叫朱蓮芬的雛伶。此女貌冠諸伶,歌喉嬌脆,且工詩善書。咸豐皇帝不時傳召。大臣陸懋宗也常狎弄此女。陸懋宗因朱蓮芬經常被皇帝召去,自己常不得見,於是直言進諫,要皇帝以國事為重。咸豐皇帝看後大笑:「陸都老爺醋矣!」於是在奏摺上批下此話。

【道光皇帝靜妃:「吾旦晚必不起,受天下之養者數年,死亦無憾。但恨汝父當年欲立汝時,吾矯情力辭,鑄此一錯,使汝從此低首他人下耳。」】

咸豐皇帝早年喪母,由恭親王生母靜妃撫養長大。咸豐皇帝即位後尊其為太后。當年道光皇帝想立恭親王為太子,她曾推辭,勸道光皇帝立了四阿哥,即咸豐皇帝。晚年太后想起此事頗感後悔。一次太后病重,閉眼恍惚。咸豐皇帝坐榻側伺候,太后誤以為是親生兒子恭親王,於是拉着咸豐皇帝的手說了如上一番話。等太后睜眼一看,發現是咸豐皇帝,遂急火攻心,氣逆痰涌,俄頃去世。

【奕 :「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皇子。」】

奕 搞洋務運動,重用漢人,慈禧很不滿。1865年4月1日,慈禧宣奕 覲見,對其發火說:「這天下,咱們不要了,送給漢人吧!汝事事與我為難,我革汝職!」奕 也不甘示弱,對慈禧如此正色說道。一句話說得慈禧無言以對。雙方僵持半晌,奕 跪累了,主動站立,慈禧見狀,耍起了無賴,大呼奕 要打她。一幫宦官擁了進來,把奕 拉出去這才了事。

【載澄:「偌大京華,城內外多行樂地,盍往觀乎!彼小家兒囊中得金數錢,買醉胭脂坡,自適其適。身為至尊,而宮禁如牢囚,寧不虛生一世?」】

恭親王少子貝勒載澄對同治皇帝如是說。載澄和同治皇帝從小玩大,但載澄天性輕浮佻達,又是宮外人,見過市井繁華,經常引誘同治皇帝微服出行,到娼寮、酒館、書場、茶肆等地尋覓女子。二人不到二十歲,前後死於梅毒。

【同治皇帝:「若然則吾逋汝值夥矣,吾當償汝。惜吾囊中無金。吾書一帖付汝,煩汝持以往取可乎?」】

同治皇帝對神武門外一個賣涼粉的小販如是說。同治皇帝經常夜間出皇宮後門神武門冶遊。道旁有個涼粉攤,同治皇帝成了那裡的常客。開始同治皇帝不知道外面的社會買東西是要錢的,攤主見同治皇帝氣宇豪邁,想必是內廷供奉子弟,也不敢要錢。後來同治皇帝看別人吃涼粉都給錢,才知道吃涼粉是要錢的,於是很不好意思地說了如上一番話。同治皇帝並修書一封,交給攤主。攤主一看,大意是讓宮中的廣儲司付銀五百兩。

【同治皇帝:「無是物即不復知時耶?」】

同治皇帝與伴讀們一起讀書。一伴讀常取懷中的西洋計時錶觀看。一次被同治皇帝看到了,同治皇帝問是何物,伴讀答曰:西洋計時錶。同治皇帝怒而如是說道。意思是「沒有這個東西就不能知道時間了嗎!」並一把搶過來擲到地上摔碎。同治皇帝 排外思想可見一斑。他切齒恨洋人,命內務府製作洋人玩偶,排列在桌子上,用刀斬首,並說:「殺盡洋鬼子,殺盡洋鬼子。」

【同治皇帝:「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

同治皇帝病危時,對太醫如此罵道。同治皇帝一病不起,傳太醫診治,太醫一見大驚,知為淫毒,而不敢言,反而去問慈禧,皇帝得的是什麼病症。慈禧傳旨曰:「恐天花耳!」遂以治天花的藥物治之,久不奏效。太醫回稟同治皇帝,用療天花法診治是太后的旨意,同治皇帝也怒不敢言,唯恨恨而已。

【奕:「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是咸豐皇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八大臣的主要成員之一,是慈禧的死對頭,後被慈禧賜死。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萌發了要廢掉阿魯特氏皇后位的想法,於是將擔任宗人府宗令的咸豐皇帝的五弟敦親王奕召來,商議此事。敦親王如此說道。按清廷規定,只有皇后入宮時可以從「大清門」抬入。慈禧初封為「貴人」是沒有資格走大清門的,因而慈禧常以此為恨。

【慈禧:「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隨大行皇帝去罷。」】

同治皇帝駕崩後,皇后阿魯特氏終日大慟大悲,以淚洗面。皇后的父親崇綺見此種狀況,上奏慈禧,請示應該如何辦。慈禧如此答覆道。慈禧的意思是讓皇后殉夫。於是崇綺給皇后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只有一個「死」字。皇后「遽爾崩逝」。同治皇帝生前,阿魯特氏處處瞧不起慈禧。宮人勸她多討慈禧歡心,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昵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慈禧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光緒皇帝:「詔書屢有臥薪嘗膽之語,而朕終日所嘗者為何?朕心殊不安,以後進膳,不得過事肥美。」】

光緒皇帝看到每日進膳過於肥美,如是下詔說。其實並非光緒皇帝節儉,另一則史料記載,光緒皇帝雖每膳有數十品菜,然離御座稍遠的其實已經臭腐,因為每盤菜要擺很多天。就是離光緒皇帝近的幾道經常吃的菜也都是做出來好久以至於乾冷的,並不可口。皇上經常都吃不飽,有時想讓御膳房換幾道新鮮的菜,御膳房必奏明慈禧。慈禧每每下詔要皇帝注意儉德,光緒皇帝也就不敢多言了。

【慈禧:「皇帝,誰堪中選,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

光緒十三年(1887)冬,慈禧為皇帝選後。面對備選的秀女,慈禧對光緒皇帝如是說。慈禧說着,將一柄如意授與光緒皇帝。光緒皇帝說:「此大事當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太后一再堅持,要光緒皇帝自己挑選。光緒皇帝來到一個中意的秀女前,剛要授以如意,慈禧卻大聲說:「皇帝!」並用嘴暗示了一下秀女列中的首位,此人是慈禧的侄女葉赫那拉氏。光緒皇帝愕然,無奈將如意授以葉赫那拉氏。此女即隆裕皇后。

【慈禧:「上吾所援立,乃忘恩至此耶?後吾親侄,詬後是不啻詬我也,是何能容?」】

光緒皇帝與皇后因小事相爭。光緒皇帝怒罵皇后,皇后到慈禧面前泣訴此事,慈禧大怒,如此說道。慈禧並對皇后說:「汝無悲泣,古人有言,人盡夫也,以若盛年,何慮不能行樂?胡斤斤專戀此病夫為者,吾必有以處之。」此後光緒皇帝入宮請安,慈禧一連幾個月都不吱一聲,帝後間隙日大。

【珍妃:「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之教也。」】

慈禧怒斥珍妃賣官鬻爵,壞了祖宗家法。珍妃如此反唇相譏道。慈禧豈能容她,下令將珍妃「袒而杖之,降貴人」。從此,慈禧更加厭惡珍妃。按照清宮舊制,妃年例銀三百兩。據說珍妃不夠開銷,便利用光緒皇帝對她的寵幸,串通奏事處的太監,私賣官缺。

【慈禧:「祖宗起漠北,冒苦寒立國。汝乃聽朝而畏風耶!」】

光緒皇帝在嚴冬時御朝養心殿。養心殿窗被北風所破,殿內寒冷。光緒皇帝身體難支,傳值令立山趕快糊上窗欞紙。立山沒有請示慈禧便遵旨照辦。慈禧聞訊後大怒,如此斥責光緒皇帝道。慈禧召立山覲見,正準備責罰,李蓮英素與立山友善,即大呼:「立山滾出。」立山頓悟,趕快趴在地上,翻轉身體滾了出去。慈禧見狀,莞然一笑,轉怒為喜。

【光緒皇帝:「豈不是要抄我家了。」】

清廷準備給慈禧太后過生日,光緒皇帝也要自掏腰包送壽禮。光緒皇帝對慶寬說:「我要送太后壽禮,汝為我備之。」慶寬打四個金鐲式樣呈進慈禧,讓慈禧挑選。慈禧說:「我四個都要。」慶寬回奏光緒皇帝。光緒皇帝問:「四鐲須價多少?」慶寬答:「值四萬。」光緒皇帝長嘆:「豈不是要抄我家了。」原來光緒皇帝只有四萬私蓄,正存在宮外某錢鋪生息。

【光緒皇帝:「尚未。」】

光緒皇帝往慈禧處請安。慈禧正在食用湯圓,便問光緒皇帝吃過飯沒有。光緒皇帝不敢說自己吃過飯了,於是答道:「尚未。」慈禧便高興地賜食湯圓若干枚。光緒皇帝知道賜食不食,慈禧就會震怒,於是只好統統吃掉。慈禧問飽了沒?光緒皇帝不敢稱飽,於是又說:「尚未。」慈禧再次賜食。如此者四次。光緒皇帝腹滿氣塞,實在吃不下去,就將湯圓藏匿於袖口中回宮了。

【光緒皇帝:「汝家自製點心乃若是精美乎,胡不常川進奉也?」】

光緒皇帝的瑾嬪娘家送進宮來一盒籠餅,也就是一種酷似饅頭的麵食。瑾嬪請光緒皇帝一同品嘗。光緒皇帝吃後讚不絕口,如此問道。他卻不知宮門守監,異常需索,即此次呈進籠餅,得達內廷,所費逾百金。原來,瑾嬪家人無資格入宮。如果要攜帶籠餅入宮,須層層賄通太監。

【慈禧:「一家人,我們都是一家人。」】

1898年,慈禧太后破天荒地第一次接見了美國、德國、荷蘭、英國、日本、法國、俄國等七國的駐華公使夫人。在接見中,當有人奉茶上來的時候,慈禧走上前去,將每一杯茶都端至自己的唇邊,輕啜一口,接着將杯子的另一邊送到這些夫人的唇邊,並如此說道。

【慈禧:「爾可為帝言,老佛爺念萬歲爺寒冷,得此裘當溫暖。今日雖大雪,正吉日也。此裘鈕扣皆系金者,乞萬歲爺注意。」】

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時,慈禧在一雪天派人送去狐裘一襲。慈禧對送裘人如此說道。送裘人對光緒皇帝原話傳達,光緒皇帝大怒:「吾已知之,爾可歸報太后,太后欲吾自死耶,此必不能也。朕得裘方慶溫暖,鈕扣金則金耳,於朕何與!」慈禧想暗示光緒皇帝吞金自盡,光緒皇帝卻不吃這一套。

【光緒皇帝:「朕並不如漢獻帝也!」】

「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被囚禁在南海瀛台。瀛台三面皆水,只有一面與外界相連,由慈禧心腹把守。不過,隆冬時節,南海冰面堅結,可以通行。皇帝曾帶着一個小太監踏冰而出,後被門衛發現阻攔。於是慈禧傳令,隆冬時節要將南海的冰面鑿漏,阻止光緒皇帝外出。光緒皇帝只能在瀛台閒逛。一次進入太監的寢屋,見桌几上有本《三國演義》,光緒皇帝閱讀數行,憤然擲去,長嘆此言。

【光緒皇帝:「我能往,寇奚不能,即入蜀,無益。太后老,宜避西安,朕擬獨歸,否則兵不解,禍終及之。」】

庚子國變,帝後西逃。在抵達潼關後,大臣們勸慈禧、光緒皇帝趕快西去長安,光緒皇帝如此說道。光緒皇帝對慈禧說:「無須出走,外人皆友邦,其兵來討拳匪,對我國家,非有惡意,臣請自往東交民巷,向各國使臣面談,必無事矣。」光緒皇帝準備自己回京談判,實際上是想藉此擺脫慈禧的控制,藉助外國人的力量掌握國家權力。然而慈禧怎會答應,光緒皇帝被挾持而去,「帝首途,淚猶溢目也。」

【李蓮英:「今夜已深,不能再傳他們,這是他們為奴才所設被褥,請主子將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已無法也。」】

《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與光緒皇帝迴鑾北京。途經保定行宮,慈禧睡後李蓮英親往光緒皇帝寢殿查看,時正隆冬,光緒皇帝寢殿居 然連被子都沒有,李蓮英趕緊到自己臥室抱來被褥,如此說道。此後光緒皇帝每追念西巡之苦,常說:「若無李俺答,我活不到今日。」

【光緒皇帝:「何如留此殘敗之跡,為我上下儆惕之資。」】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正陽樓箭樓被焚毀。1901年,慈禧與光緒皇帝從陝西回到北京後,慈禧便和大臣商議籌款重修。光緒皇帝不同意重修,如此建議道。慈禧卻不願意留下殘破的正陽門箭樓讓她時時想起剛剛過去的羞辱歷史,於是下令重修。果然,一個月後,慈禧就將庚子國變的羞辱拋到腦後,召入名伶唱戲取樂。光緒皇帝默默地說:「這是何等時光,還唱得什麼戲。」一名太監聽到,問光緒皇帝:「皇上說什麼?」光緒皇帝趕緊說:「我胡說,你千萬莫聲張。」

【光緒皇帝:「我這腿一點肉都沒有,不成其為腿矣。」】

光緒皇帝病篤時,一太醫在脈案中將光緒「腿酸」的「腿」字誤寫成了「退」字。光緒皇帝看後驚詫道。後經調查,知道是臣下筆誤,光緒皇帝遂置不問。清末,庸、懶、浮、散的作風充斥朝堂,連皇帝脈案這樣重要的文書上居然出現錯字,甚至把皇帝的「腿」寫成「退」,而皇帝也僅僅是自嘲一下而已,不去怪罪任何人。

【光緒皇帝:「立一長君,豈不更好?但不必疑惑,太后主意不錯。」】

病中的光緒皇帝聞聽慈禧準備立醇親王載灃之子,三歲的溥儀為嗣君,如此說道。當時,慶王等諸大臣主張立由道光皇帝長支傳下的溥倫。溥倫年三十四歲,年富力強,曾率團出席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見多識廣。而慈禧堅決反對,她向大臣們給出的立幼的理由居然是:「以前我將榮祿之女說與醇王為福晉,即定意所生長子立為嗣君,以為榮祿一生忠誠之報。榮祿當庚子年,防護使館,極力維持,國家不亡,實彼之力。」

【光緒皇帝:「肚子痛的了不得!」】

著名西醫屈桂庭最後一次在瀛台為光緒皇帝施診,光緒皇帝在床上亂滾,向屈桂庭如此大叫。屈桂庭曾多次為光緒皇帝施診,早就發現光緒皇帝脈息微弱,兼有高血壓、胃炎、肺癆等症,諸病齊發,很難治療。但經過多次用藥調理,已逐漸顯效。而在光緒皇帝臨終數日,頻頻呼肚痛,病情急轉直下。按說光緒皇帝之病,不會有肚痛之症。此事屈桂庭一直不解。一百年後,一項名為「清光緒皇帝死因」的專題研究揭開謎底: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於光緒皇帝屍體的胃腹部,其為砷中毒死亡。

【光緒皇帝:「我是要跪着,這是最後一次了。」】

1908年11月,已經病入膏肓的光緒皇帝強支撐着身體來到寧壽宮,雙膝跪下給慈禧請安。當光緒皇帝抬起頭時,他大吃一驚,見慈禧比自己還虛弱憔悴。慈禧命令光緒皇帝「繼續跪着,不准起來!」光緒皇帝拼盡全力硬撐着繼續跪着,並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如此喃喃地答道。兩人相互注視着,光緒皇帝發現,慈禧臉上掛着淚珠,太監不停地給她拭去。此後空落落的宮殿裡悄無聲息,死一般的寂靜。幾天以後,光緒皇帝、慈禧先後駕崩。兩人真的沒有再見面。

【隆裕:「汝小時坐朝愛哭,汝父說 快完了 ,果不久清室即亡;今恢復尚未成功,汝又大呼 完了完了 ,則清室尚有何望?」】

張勳復辟,段祺瑞每日以飛機在北京故宮上空盤旋威嚇,宮中人皆驚惶不可名狀,奔避不已。唯溥儀不畏,聞飛機稍遠,即對人言:「快出來罷,完了完了!」隆裕太后聞聽,如此斥責溥儀道。宣統年間,溥儀坐朝,哭鬧不止。其父載灃常說:「不要哭,一會就完了,快完了哪!」朝散,大臣交頭接耳,說:「小主子坐朝即哭,王爺又連說 快完了 ,恐非吉兆。」

【溥儀:「我們做錯了許多事,到這個地位,還要靡費民國許多錢,我心裡很不安。我本想謀獨立生活,故曾要辦皇室財產清理處。但許多老輩的人反對我,因為我一獨立,他們就沒有依靠了。」】

1922年5月,十七歲的溥儀打電話約胡適來宮中談談。見面後,溥儀對胡適如此說道。這次談話持續了二十分鐘,胡適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溥儀太寂寞、太可憐了。胡適在6月6日的日記中寫了一首新詩:「咬不開,捶不碎的核兒,關不住核兒里的一點生意;百尺的宮牆,千年的禮教,鎖不住一個少年的心!」

【奕 :「臣等登高瞭望,見火光至今未息,痛心慘目,所不忍言!」】

1860年10月6日,恭親王奕 和大批官員一起,在京郊某座小山上,登高一望,看到了「萬園之園」圓明園上空黑煙瀰漫,他們得知圓明園已被洗劫一空、全面損毀,在場的人悲痛欲絕,但無可奈何。隨後他們把情況報告給正在熱河避難的咸豐皇帝,並如此說道。咸豐皇帝閱畢,狠狠批了「曷勝憤怒!」四字。不久後,他鬱鬱而終。臨終前,咸豐皇帝將圓明園內同道堂的印璽交給兩宮太后和年幼的太子,提醒他們不要忘了圓明園的恥辱。同道堂是咸豐皇帝在圓明園進用最後一道晚膳的地方。

【曾國荃:「古人形容饑民,輕則曰菜色,重則曰鵠面鳩形,均尚未能逼肖。以今日觀之,直無異地獄之變相。」】

1878年,山西巡撫曾國荃向兩廣總督劉坤一如此描述他所見到的大災荒景象。這場災荒,被稱為「丁戊奇荒」,波及人口一億六千萬以上,直接死亡人數在一千萬人。清政府無力賑濟,在華的外國傳教士奔赴各地賑災,但被懷疑為「居心則險不可測」,很多地方「俱情願餓死,不受洋人之賑」;鄉紳則對災民說:「小孩餓死尚是小事,為天主教誘去,則大不可」;河南居然貼出告示:「寧可食夷肉,不可食夷粟。」

【奕:「夷怕民,民怕官,官怕總,總怕夷。」】

中法戰爭時,奕在談到應利用民眾來抗擊洋人時,如此說道。他認為洋人怕民眾,民眾怕官員,官員怕朝廷,而朝廷反而又怕洋人,形成一個循環,那麼朝廷不如充分發動民眾的力量,「舍炮台而講清野,舍船費而練民團,彼以整,我以散,頭頭設伏,處處邀截,彼之火藥有盡,我之刀矛無窮,加以炸器驚其馬,水軍搶其船,進無所獲,退無所歸,似乎一兩仗後,彼氣自餒矣。」

【畢德格:「將軍,您的偉大計劃 改朝換代,讓您的朋友李鴻章當君主 隨着每天從中國傳來的新消息而越來越可行了。」】

甲午戰爭期間,美國陸軍軍官、鐵路工程師兼承包商威爾遜準備等到日本占領北京後,推舉李鴻章做中國的新皇帝。他寫信給李鴻章的私人秘書兼顧問畢德格透露此意。隨着日本的節節勝利,畢德格非常興奮,他回信給威爾遜,如此說道。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擔心日軍攻下北京,會招來列強的強勢干涉,因而做出了「進攻威海、略取台灣」再和清廷和談的決策。美國的計劃便落空了。

【中川:「不對,不對,中日兩國並非同種,你的國將被列強瓜分,可憐,可憐!」】

蔣夢麟小時曾在作文中提到「中日同文同種」,其日文教師中川讀到後,作出了如上批語。蔣夢麟既感到屈辱,又憂國憂民,不禁潸然淚下。稍長之後,蔣夢麟負笈日本,尋找強國之道。經多年探索,他認為「強迫教育使(日本)國民的一般水準遠較中國為高,這或許就是日本成為世界強國的秘密所在。」從此潛心教育。

【清政府:「現在日俄兩國,失和用兵,朝廷軫念彼此均系友邦,應按局外中立之例辦理。」】

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爆發。2月12日,清廷正式宣布了「局外中立」外交策略,並劃遼河以東地區為日俄兩軍「交戰區」。同時,清政府一再聲明:「三省疆土,無論兩國勝敗如何,應歸中國主權,兩國均不得侵占。」

【雨宮敬次郎:「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

1906年4月,日本著名商人「鐵道王」雨宮敬次郎上書袁世凱,如此說道。修築京張鐵路,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雨宮敬次郎認為中國政府自己靠人工挖隧道很難完成修築京張鐵路的工程,建議由日本包工,聘請日本鑽工,用機器開挖。英國人金達也對詹天佑說:中國人不能開鑿隧道工程,到頭來還要雇用外國包商。袁世凱力排眾議,堅持啟用詹天佑,靠中國人的力量自己修築鐵路;詹天佑也最終不負國人之望。

【趙秉鈞:「我本不曉得什麼叫做黨的,不過有許多人勸我進黨,統一黨也送什麼黨證來,共和黨也送什麼黨證來,同盟會也送得來。我也有拆開來看的,也有撂開不理的,我何曾曉得什麼黨來?」】

趙秉鈞對記者如此吐露他對民國初年政黨的看法。當時政黨遍地,三五好友只要豎起一塊招牌,發出一篇宣言,就可以成立一個政黨參與政治。而參與政治的手段也不過是發表通電、到處演講而已。因而當時全國通電滿天飛,演講集會也如草台唱戲一般。

【袁世凱:「此項限制我國主權,簡直似以朝鮮視我,這種條件豈平等國所應提出,實堪痛恨。」】

袁世凱審閱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當他看到第五號時如此批示道,並特意加硃筆密圈。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了「二十一條」。這條約共有五號,其中最不可接受的第五號是:中國中央政府聘用日本顧問,地方警察聘用日本人,中日合辦。中國軍隊要採買日本軍械,由中日合辦軍工廠,採買日本原料。中國將長江流域幾條鐵路幹線的築路權,許給日本。承認日本在福建的特權,任何涉外舉措,要跟日本商議。

【辛博悌:「當我們在這兒歡樂的時候,中國的主權卻像一朵雲向東方飄去了。朝鮮的戲劇又重演了。」】

在「二十一條」的交涉期間,出生在中國、生長在中國的英人辛博悌(普特南·威爾)對正在觀看溜冰表演的美國公使如此說道。袁世凱曾幻想利用英美的勢力,威脅日本放棄「二十一條」,但一旦日本認真,英美都沒有為中國而與日本翻臉的意思。5月7日,日本對中國發出最後通牒,限中國政府5月9日午後6時為限,作出答覆,否則採取「認為必要之手段」,即武力解決。中國被迫在5月9日接受條約。

【蔡元培:「幸而正義果勝強權,協約國竟占最後之勝利。外之既暫紓侵略之禍,內之亦殺主戰之焰,我國已有一線生機。」】

1918年11月11日,德國簽訂投降書,中國成了「一戰」戰勝國。消息傳來,一片歡騰。時為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跟教育部借了天安門的露天講台,拉北大的一班教授,做了一天的演講,題目為《黑暗與光明的消長》。他在演講中如此說道。台下的學生和民眾興高采烈,不時鼓掌叫好。誰也沒想到,過了大約半年,1919年5月4日,再次聚集在這裡的人們,換了一種心情。

【愛國學生:「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學生代表雲集天安門,打出這樣的口號。中國近代割地多矣,國人為何對青島如此關切?學生編的小冊子《青島潮》上,這樣分析道:「故青島之被占於日本,與被占於德國,其禍害之相較,不可以以道里計。德人雖狡焉思逞,然歐亞懸絕數萬里,軍事之布置接濟,終不易易。日人則與我隔一衣帶水,素抱大亞細亞政策,久有吞併我國野心,且欲移都朝鮮以臨我,若再據青島,握我山東,入我堂奧,直心腹大患,其危險實萬倍於德。故曰,青島亡,中國必亡。」

【徐樹錚:「自民元以來,政府為國會操縱,鬧得天翻地覆,曷若自個組織,簡直和編練軍隊一樣,我有子弟兵,則操縱在我。」】

徐樹錚認為民國以來的紛爭皆是由國會操縱政府造成的,因此要搞一個自己能控制的立法機構,才能天下太平。於是他在段祺瑞的授意下,截留西原借款,組織了「安福俱樂部」。1918年8月的國會中,安福系成員多達330餘名,被稱之為「安福國會」。段祺瑞政府也就成為皖系的私家政府,引起北洋其他派系不滿,北洋軍閥迅速分裂。1920年7月爆發直皖戰爭,直系取勝,段祺瑞辭職,8月,安福國會被解散。

【北京包車夫:「因為他們的菩薩靈,我們的菩薩不靈嘛。」】

民國初年錢玄同在北京做教員,雇有一個包車夫,他承認自己以前是義和團民,但是其時已經是熱心的天主教徒了。在他的房裡供有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像,每早禱告禮拜很是虔誠。錢玄同問他什麼原因改信宗教的,他如此直截了當地回答道。這種義和團民變成教民的現象非常普遍,緣由多是「不受辱,不受氣」 入了洋教,沒人敢欺負。

【陸徵祥:「祥1915年簽字在前,若再甘心簽字,稍有肺腸,當不至此。」】

1919年5月14日,巴黎和談的首席代表陸徵祥給外交部的電報如此說道。1915年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的是陸徵祥,這次簽訂《凡爾賽合約》的任務也落到他的頭上,他準備拒絕簽字,並電告政府,「國人目前之清議可畏,將來之公論尤可畏」。6月28日是和約簽字的最後時限,中國代表團在沒有接到國內命令的情況下「公同決定,不往簽字」。過後,政府不簽字的指示才傳到。

【鹿鍾麟:「還有最後二十分鐘,如果皇帝還不出宮,景山上的大炮就要向宮裡轟擊了!」】

鹿鍾麟從懷中掏出兩顆手榴彈往桌子上一扔,對溥儀如此大聲說道。1924年11月5日上午9點,馮玉祥的部將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社會知名人士李煜瀛,率軍警各二十名入紫禁城逐出溥儀。鹿鍾麟出示了修改了的《清室優待條件》和大總統令,並命令溥儀及其家眷在三小時之內交出玉璽,全部搬出紫禁城。溥儀只好在《修正清室優待條件》上簽字。條件中規定:「大清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即日移出宮禁」。

【曹錕:「四哥,我給你出了氣了。在小站的時候,他就打不過我的。」】

直系新首領曹錕打敗皖系段祺瑞後,來到北京帽兒胡同馮國璋家,對着馮國璋遺像如此說道。馮國璋、段祺瑞、曹錕都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嫡系。1917年,馮國璋受段祺瑞電邀來到北京做了總統。不久段祺瑞開始「倒馮」。馮國璋被逼下野後不久,鬱鬱而終。直系也被皖系打敗,失去很多地盤。但曹錕重組新直系,聯合張作霖的奉系,擊敗皖系。在小站諸將的廝殺中,北洋軍閥的統治開始土崩瓦解。

【孫傳芳:「秋高馬肥,正好作戰消遣。」】

孫傳芳迷信武力,好戰嗜殺,素有「好戰魔王」之稱,曾在一次電文中如此說道。他不但在戰場上殺人,為樹軍威,對戰俘也常大開殺戒。失勢後,孫傳芳躲進天津居士林暫避風頭,結果被仇家施劍翹尋到,血濺佛堂。施劍翹是施從濱之女,施從濱被孫傳芳俘虜後虐殺掛頭示眾。

【蔣介石:「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1937年7月,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會上發表演講。上句名言也成為中國的抗戰宣言。八年後,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發表了《抗戰勝利對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廣播演說》,宣布抗戰勝利,並要求對待日本「不念舊惡」、「以德報怨」。在這篇演說中也有一句在行文和修辭上與上句名言頗為類似的話:「我相信今後地無分東西,人無論膚色,凡是人類都會一天一天加速的密切聯合,不啻成為家人手足。」

【毓隆:「你絕不許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孫子。」】

啟功祖父毓隆臨終前如此囑咐啟功說。啟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雍正皇帝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進入民國,「愛新覺羅」姓改為漢姓「金」,但毓隆拒絕隨俗改姓,並要求後輩也不許姓「金」。啟功也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他認為「愛新覺羅」姓的榮辱完全受政治擺布,從感情上不願接受。因此他只說「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

【張學良:「現在就是明朝末年那個樣子。大勢已去,人心全失,政府官吏和帶兵軍官都是暮氣沉沉的,積習太厲害了,我看已經無可挽回。老百姓實在太苦了。」】

張學良同一位友人談心時,對時局發表見解如此說道。張學良被「監管」後,無所事事,開始潛心研究《明史》。他發現明季政府頹廢無能、西北的農民起義、東北滿族進攻和民國時期的中國是何等相似。

【老舍:「我早已下定決心,如果日寇從南邊打來,我就向北邊走,北面就是滔滔的嘉陵江,那裡便是我的歸宿!」】

1944年,日軍為扭轉整個太平洋戰局,打通華北到華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陸交通線而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政府軍隊一潰千里,後來日軍攻進貴州,占領獨山、都勻等地。重慶震動,很多人紛紛要逃亡。友人蕭伯青問身在重慶的老舍如何是好,老舍如此答道。

【夏威:「事到如今,和是要和的,不和怎麼辦呢?現在國民黨腐化了,所以共產黨能打倒我們 」】

1949年3月,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桂系人物夏威,發表和談論調,希望國共兩黨劃江而治,並在私下裡如此說道。他認為是中央派斷送了江山,新桂系卻被推到台前來受罪:「國民黨中央平時貪污枉法,驕奢淫逸,一到危急時候,躲的躲了,逃的逃了,現在只由我們(新桂系)收拾殘局 」

【林則徐:「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

鴉片戰爭前,林則徐給英王發了一道「檄諭」,如此威脅道。當時中國人普遍認為外國人都是「日以牛羊肉磨粉為糧,食之不易消化。」靠着中國的「茶葉、大黃」促進消化,如果中國不再對外出口這些物品,外國人就會「大便不通立死」。於是林則徐準備用這些「戰略物資」對英國進行經濟制裁。

【林則徐:「夷船所恃,專在外洋空曠之處,其船尚可轉調自如,若使竟進口內,直是魚游釜底,立可就擒。」】

鴉片戰爭前,林則徐主戰,他上奏道光皇帝如此說道。水戰尚且如此,至於陸戰,林公更是不將英軍放在眼裡:「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撲不能復超,不獨一兵可以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命。」

【李如松:「乘此機會,盡毀在京夷館,盡戮在京夷酋。」】

1870年夏,天津教案爆發。守舊派認為這是利用民意,驅逐在華洋人的好機會,內閣中書李如松如此向朝廷建議。醇親王奕的態度要緩和一些:「縱不能乘此機會,盡焚在京夷館,盡戮在京夷酋,亦必將激變之法國,先與絕和,略示薄懲。」而結果卻是清政府賠款,老百姓償命,還派大臣崇厚作為專使到法國道歉。當崇厚遞上同治皇帝的道歉書後,法國總統梯也爾說:「法國所要的,並非頭顱,而是秩序的維持與條約的信守。」

【清總理衙門:「殺人者皆屬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窮治。」】

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風漂流到台灣,其中五十四人被台灣原住民殺害。當時的琉球是清朝附屬國,台灣是中國州府,清政府已經妥善處理此事,本與日本無關。日本聞知此事卻到總理衙門交涉,詢問為何不嚴懲殺人者。總理衙門如此回答道。誰知日本抓住「化外」二字大做文章,說琉球與台灣都非中國領土,以此為藉口,1874年進攻台灣,1879年強占琉球。

【李鴻章:「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兵、設防、練習槍炮、製造兵輪船之費萬不可省。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不得強矣!」】

1872年1月,內閣學士宋晉疏請停造輪船,請求裁撤上海、福州兩地的船政局,得到了朝中大批官員的響應。剛剛起步的中國近代輪船業,面臨生死關頭。關鍵時刻,李鴻章撰奏相駁,如此說道。而宋晉請求停造輪船理由很有意思:這些輪船將要用來制伏夷人,而我朝廷早已與夷人議和,輪船已不必再造,以免徒增夷人猜疑。

【《申報》刊文:「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遣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

《申報》在談到留美幼童時如此說道。這些幼童接受西方思想,與美國女孩約會,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引起國內輿論大嘩。然而,正當國內對留美幼童一片譴責謾罵之聲時,美國人卻通過他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凡此諸生言行之盡善盡美,實不愧為大國國民之代表,足為貴國增榮譽也。蓋諸生年雖幼稚,然已能知彼等在美國之一舉一動,皆為祖國國家之名譽極有關係,故能謹言慎行,過於成人。 美國少數無識之人,其平日對貴國人之偏見,至此逐漸消滅。」

【劉銘傳:「若鐵路造成,則聲勢聯絡,血脈貫通,裁兵節餉,並成勁旅,防邊防海,轉運槍炮,朝發夕至,駐防之兵即可為游擊之旅,十八省合為一氣,一兵可抵十數兵之用,將來兵權、餉權俱在朝廷,內重外輕,不為疆臣所牽制矣。」】

1880年,劉銘傳上奏朝廷,建議修造鐵路,為引起朝廷興趣,他如此說道。然而此議卻引起保守派一片討伐之聲。有人運用慣性思維,闡述中國自古「以夏變夷,未聞用夷變夏」,有人則運用逆向思維,擔憂「鐵路運兵快捷,我可至,賊也可至」。總而言之,鐵路不可行之於中國。朝廷下旨:「毋庸再議!」

【李鴻章:「太快了,太快了」;「太貴了,太貴了」。】

1884年,美國人馬克沁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連續射擊重機槍,射速達每分鐘六百發。馬克沁在英國舉行發布會,中國派李鴻章為代表出席會議。當看到機槍在半分鐘內打出三百發子彈時,李鴻章說:「太快了,太快了。」當意識到這樣的槍要使用大量子彈後,他又說:「太貴了,太貴了。」最終,中國沒有下訂單。

【榮慶:「算學教員的薪水較國文教員昂貴,此科無益學生,大可廢止。」】

學部尚書榮慶與京師大學堂監督劉廷琛討論開設的科目時如此說道。他的理由是,「誠以學生既經畢業,一朝為官,自有帳房辦理收支,何勞躬親其事!」劉廷琛聞聽此言,也附和道:「此言甚是!不過體操一科更該裁撤,所謂兵式、柔軟、跳高、競走等名目,既不若士兵之臨陣打仗,又非如術士之江湖賣技,實無益而有損。」

【黃遵憲:「余考泰西之學,其源蓋出於《墨子》。」】

清廷派黃遵憲出洋考察,最終僅得出這樣的結論。他認為西方政治、宗教、科技無不出自墨學:「其謂人人有自主權利,則《墨子》之尚同也;其謂愛汝鄰如己,則《墨子》之兼愛也;其謂獨尊上帝保汝靈魂,則《墨子》之尊天明鬼也。」然而,就是這樣可笑的結論,在當時已經是驚世駭俗的最新研究成果了。因為在此之前,朝廷上下普遍認為「凡茲西學,實本東來」,洋人的強盛只不過是因為學習了中國孔孟之道的一些細枝末節而已。

【劉錫鴻:「今英國知仁義之本,以臻富強,未始非由久入中國,得聞聖教所致。」】

清廷駐英副使劉錫鴻在詳細考察英國發達的近代文明後,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他認為英國的富強是因為來中國學習的時間長所致。如英國人「以濟貧救難為美舉」,這其實是儒家提倡的「仁」;英國人「仗義守信」,這其實是儒家推崇的「義」,這些中國都不缺,至於西洋那些低俗的「百工技藝之學」,「我乾隆之世,非有火車,然而廩溢府充,民豐物阜,鞭撻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貢而稱臣。」所以,中國不需要學習洋務,只需潛心研習孔孟聖教。

【張之洞:「中國之大,何處無佳煤佳鐵?但照英國所有者購辦一份可也。」】

張之洞訂購英國的煉鐵設備,英方說要先化驗煤焦及鐵砂樣品才可決定如何設計煉爐。張之洞卻如此答道。張之洞在做兩廣總督時,上奏要在廣州籌辦煉鐵廠,但直到李瀚章繼任兩廣總督時才發現,廣東產鐵不多,並不能設廠。此時張之洞已經移鎮湖北,他又奏請將原本要設在廣東的煉鐵廠移設湖北,這便是後來的漢陽鋼鐵廠。然而張之洞仍不做調查,貿然購進設備。等英方的二座煉爐運到,結果是馬鞍之煤無從煉焦,大冶之鐵不適用於此種爐型,白花花的銀子成了廢鐵。

【康有為:「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

「百日維新」期間,榮祿問康有為:「固知法當變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變乎?」榮祿主張先編練新軍,穩固大局,其他的成法再徐徐圖變。康有為聞聽此言,如此反駁道。榮祿聞言駭驚。此後,包括榮祿、李鴻章在內的重臣由支持變法改為敵視變法。而此後維新派不但要「殺幾個一品大員」,甚至讓慈禧感覺到他們要「圍園殺後」,最終「百日維新」以一場血腥政變告結。

【載漪:「我見中國小說中,常有劍仙俠客,為何現在沒有呢?」】

慈禧欲廢光緒皇帝,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然而被列強阻止。載漪由此痛恨洋人。他常好聽武俠評書,於是如此說道。別人問他尋找俠客的意圖,他答道:「我願借其力殺盡洋人。」於是有人進言:「劍仙俠客不過能殺一二洋人,若要盡殺洋人,不如用義和團。」載漪於是向慈禧保薦義和團。

【江確生:「婦女現流行一種淫妖之衣服,實為不成體統,不堪寓目者。」】

1918年夏,上海市議員江確生致函江蘇省公署,如此說道。他對「淫妖之衣服」的描述是:「婦女衫手臂則露出一尺左右,女褲則吊高至一尺有餘,及至暑天,內則穿紅洋紗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紗之紗衫,幾至肌肉盡露。」1920年上海政府發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為短小袒臂露脛或模仿異式不倫不類」,並稱其「招搖過市恬不為怪,時髦爭夸,成何體統?」「故意奇裝異服以致袒臂、露脛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懲辦。」

【危道豐:「所謂的模特兒,就是讓大姑娘光了屁股,任人觀摹作畫,毒害青年。」】

上海縣知事危道豐向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狀告上海圖畫美術院的劉海粟敗壞風化,使用女裸體模特兒作畫並展出。孫傳芳不懂藝術,問什麼是模特兒。危道豐忿忿地如此答道。孫傳芳聞聽大怒:「這不是以夷狄之惡俗,壞我中國男女之大防嗎?真是豈有此理!」於是下令查封學校,逮捕劉海粟。

【張宗昌:「敵人來了,咱們就跑;敵人跑了,咱們趕快追上去。」】

張宗昌一次在北平對手下部隊演講時如此透露他的打仗心得。關於這一心得,張宗昌非常自負:「他們說帶兵的要大學畢業,什麼鳥大學?我老子是綠林大學畢業的!他們又說打仗要看什麼軍事學,什麼鳥軍事學?我老子全不懂得!我老子有兩句打仗要緊話,兄弟們大家記好就行了。」

【馮玉祥:「烏鴉拉屎時掉到你們頭上沒有?」】

中原大戰時,中央軍出動空軍對付馮玉祥。當時空軍在中國還算新奇,馮玉祥的西北軍士兵很多人沒見過戰機,大家驚恐萬分。馮玉祥為穩定軍心,集中部隊訓話。他問大家空中飛機多還是烏鴉多。士兵自然回答烏鴉多。馮玉祥問:「烏鴉拉屎時掉到你們頭上沒有?」眾人答道:「沒有。」於是馮玉祥如此推理說:「所以說,飛機投彈時,能命中的機會就更少了,大家不必害怕。」經總司令點撥,士兵茅塞頓開。次日空軍再來,大家都不躲不避。結果可想而知,傷亡慘

【奕 :「唯此項精秘之器,京營學成後,只可推之各省駐防旗兵學制。」】

1860年,恭親王奕 上奏開習洋務,引進洋槍洋炮。但這些新技術是給八旗兵準備的,漢人組成的綠營兵不能學習,更不能裝備。但八旗兵早已腐朽衰落,綠營兵又自知是「外人」,不肯效命。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在《局外旁觀論》中描繪清廷的軍隊「平時拉弓舉石,只講架式,股肱怠惰,止得養鳥消遣。」「對敵之時,賊退始肯前進;賊如不退,兵必先退,帶兵官且以勝仗俱報矣。及殺一二平民 入告邀功矣。」

【吳大澂:「若殿陛之下,儼然有不跪之臣,不獨國家無此政體,即在廷議禮諸臣,問心何以自安?」】

1873年,翰林院編修吳大澂上書剛剛親政的同治皇帝,堅決反對外國使節以西方通用的外交禮儀(鞠躬禮)覲見中國皇帝。外國使節採用何種禮節覲見中國皇帝一直是中外關係最難達成共識的方面,以至於中國皇帝乾脆不見外國使節。到同治皇帝時期,中國已經沒有國力拒絕公使的覲見,但一直以皇帝年幼為辭拖延。同治皇帝親政後,這個理由已經不能成立。經過三個月中外協商,雙方達成協議:外國公使覲見時不行跪拜禮,但要將覲見本國君主的三鞠躬之禮改為五鞠躬。

【劉錫鴻:「目前,我們大清政府正計劃在朝廷上製造大火車,這種大火車不用煤,不用鐵軌,卻能一日行使數萬里。」】

一位「波斯藩王」在倫敦問清政府駐英副使劉錫鴻,中國何以不建造鐵路,劉錫鴻如此答道。看見「波斯藩王」驚奇的眼神,劉錫鴻微笑着說:「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此行之最速,一日而數萬里,無待於煤火輪鐵者也。」劉錫鴻為自己的辯才和「精神火車」的高談妙論而自鳴得意,「波斯藩王」也甘拜下風:「今日領教殊快,無怪是中國有名人。」

【慈禧:「旁人說汝閒話,你不要管他。他們局外人隨便瞎說,全不顧事理,不要顧別人閒說,橫直皇上總知道你的心事。」】

1876年,清廷任命郭嵩燾為中國首任駐英國公使,即將出使英國,臨行前,慈禧召見郭嵩燾,如此說道。原來當時士人認為,天朝體制,從來都是四方蠻夷在我京師設置常駐使節,豈有天朝派遣使節常駐蠻夷之都的道理,他們認為郭嵩燾丟了天朝上國的臉,一時間「人神共憤」。在郭嵩燾湖南老家,參加鄉試的士子甚至結隊前往長沙玉泉山,揚言要搗毀郭家的住宅。

【瑞麟:「奴才等公同酌議,似應量為變通,擬請嗣後同文館學生,專用旗人,毋庸再招漢民。」】

廣州同文館的章程中規定,館內學習的名額共設二十名,其中旗人十六名,漢人四名。這已經有相當大的民族歧視,而1871年,大學士、兩廣總督瑞麟上奏匯報廣州同文館的情況,竟然如此說道。清廷雖搞洋務運動,但滿洲本位思想嚴重,不但國內課堂如此,挑選出國留洋的幼童也強調八旗子弟優先。學生如此,教職員等也規定全為旗人。甚至發生過同文館中教授俄文的滿洲教師,一年之後被人發現根本不會俄語的荒唐事件。

【丁寶楨:「中外交涉事件,其最易肇釁滋事而辦理又難於得當者,莫如傳教。而天主教之傳布尤廣,怨毒尤深,故自來禍端之起,皆由於彼。」】

丁寶楨於1871年上奏朝廷,關注讓清政府頭疼的教案,如此說道。也就在同一年,清政府頒布《傳教章程》,外國育嬰堂一概裁撤;中國婦女不准進入教堂,外國修女也不准在中國傳教;傳教士當服從中國法律、風俗,不得自立門戶;法律施行中國人照中國例,外國人照西例,以服民心;傳教士往何省傳教,須辦護照;傳教士不得任憑私意,致侵平民,以免啟釁等內容。章程發布後,遭到各國政府一致拒絕。

【李瀚章:「鑿我山川,害我田廬,礙我風水,占我商民生計,百姓必群起抗爭拆毀,官不能治其罪,亦不能責令賠償,致激民變。」】

1876年,外國公司在上海建設中國第一條鐵路眾大臣紛紛上書表示反對。李瀚章即如此向朝廷說道。然而,這只是大臣強姦民意。《申報》當年的新聞說:「鐵路兩旁觀者雲集,欲搭乘者繁雜不可計數 而婦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聞搖鈴之聲,蓋示眾人已必就位,不可再登車上。坐車者盡面帶喜色,旁觀亦皆喝彩。」清廷拆毀鐵路時,竟有145名商民聯名請求兩江總督沈葆楨保留鐵路繼續運營。

【額布廉:「同文館沒有錄取任何體面的人,年輕人只要在其他領域有點發展的機會,都不會把他們的命運與同文館聯繫在一起。」】

清政府開設的同文館的英文教習額布廉如此說道。當時人們認為向洋人學習夷語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民間編歌謠:「胡鬧胡鬧,教人都從了天主教」;更有人寫對聯諷刺:「鬼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弟子拜異類為師。」天文算術館更是如此,總共才98人報名。考試時,又缺考26人,最後勉強錄取30人。開設僅半年,不得不與同文館合併,名存實亡。

【李鴻章:「兩國交涉全論理之曲直,非恃強所能了事。日雖竭力預備戰守,我不先與開仗,彼諒不動手。誰先開仗誰先理詘,此萬國公例。」】

甲午戰前,李鴻章如是說道。他認為「彼斷不能無故開戰,切勿自我先開釁。」於是清政府不顧污辱自國之體面,過分依賴於國際社會的調停,一味向強國乞哀求憐,自開門戶,以迎豺狼。而日方卻是「在軍事上一切皆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結果清廷是「我愈退則彼愈進,我愈讓則彼愈驕,彼則着着占先,我則面面受制」,最終無可挽回。

【張之洞:「汝何用日本名詞耶?」】

一次張之洞看見自己的幕僚在草擬一文件,行文中有一由日語轉譯過來的名詞,張之洞如此頓足怒道。這位幕僚答道:「 名詞 二字本身就是日本名詞。」張之洞啞口無言。張之洞雖贊成洋務、新政,但厭惡新名詞,尤其是外來詞。在公牘奏稿中將新詞、舊詞揉和混用,張之洞尤惡之。一日,部員進稿中有「公民」二字,張之洞大怒,將文稿扯碎擲地。

【袁世凱:「如果我表明以明代後裔為名稱帝,國民或許不會反對吧!」】

張謇苦勸袁世凱不要稱帝,袁世凱如此答道。原來袁世凱為了取得國民支持,冒充是明末袁崇煥後裔,在報紙上大做文章。其實袁崇煥身後無子,且是廣東人,袁世凱是河南人,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什麼瓜葛。張謇覺得袁世凱所為愚笨可笑,道:「然則今日總長之朱啟鈐、將軍之朱瑞、巡撫之朱家寶、小生之朱素雲、青衣之朱幼芬、武旦之朱桂芳,皆有為皇帝之資格矣。」

【張伯苓:「誨淫之書,以此為最,青年閱之,為害之烈,不啻洪水猛獸。」】

張伯苓看到南開學校附近書店出售《性史》《情書一束》《女性美》《夫婦之性的生活》《渾如篇》等書,致函警察廳如是說。南開還在學校採取三條措施:一是校長張伯苓訓話,重申凡閱讀《性史》一類淫書的,要給予記大過或斥退的處分;二是約見學校附近的書店老闆,禁賣此類書籍;三是連續數日舉行突擊搜查,不僅沒收《性史》,連出現「愛「字的書籍也一律沒收。南開一些師生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入了張伯苓的南開,就好似入了始皇帝的秦國。」

【京師萬牲園園規:「男女不同游,一、三、五日對男性開放,二、四、六日對女性開放,以昭嚴肅。」】

1917年7月20日《大公報》報道京師萬牲園開放,其中遊覽規則中有如上規定。京師萬牲園即北京動物園前身,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動物園。那時候看動物是要「嚴肅」的,禮教之大防可謂森嚴。按此規定,倘若父母想帶着孩子一起去參觀遊玩,恐是做不到的。

【吳佩孚:「有不速之客三人至。」】

吳佩孚好用六枚制錢卜卦,一日他清晨卜卦,看到卦象,如此說道,並叫廚房準備四人吃的午飯。誰知等到下午一點鐘,只有兩位客人來府上拜會。吳佩孚執意要等到那第三人再開飯。副官偷偷到街上臨時拉來一個人湊數。吳佩孚一直不知此事,逢人還說自己的卦靈。只有知情人知道,吳大帥吃飯也要拉壯丁。

【清政府:「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1875年,朝廷正式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面對經費不足的難題,清政府給左宗棠如此批覆道。左宗棠終不負眾望,收復新疆。一千萬兩白銀可組建三支北洋水師規模的艦隊,足見清政府復疆之決心。倘若每戰皆能如此,清廷對外焉有敗績?

【康有為:「君維持舊國,吾開闢新國。」】

康有為在與維新派重要人物陳熾話別時如此說道。康有為所說是指移民巴西計劃。他認為:「中國人滿久矣,美及澳洲皆禁吾民往,又亂離迫至,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經緯度與吾近,地域數千里,亞馬孫河貫之,肥饒衍沃,人民僅八百萬,若吾遷民往,可以為新中國。」當時巴西地廣人稀,勞動力嚴重不足,巴西希望中國移民,遭清政府拒絕。日本聞訊,主動與巴西聯繫,移民輸出,故日本裔巴西人極多。

【孫中山:「聯盟人某省某縣人某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鑑察。」】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華僑牧師李昌家中,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在舉行宣誓儀式上,入會者將右手向上高舉,左手按放在一本打開的《聖經》上,高聲誦讀了如上誓詞。領誓人為李昌,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組織正式成立。

【譚嗣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四日,慈禧發動「戊戌政變」,連夜搜捕維新派人士。譚嗣同拒絕逃走,並出此言。隨後,他即在瀏陽會館被捕,三天後被殺於宣武門外菜市口,年僅三十三歲。臨刑前,譚嗣同題絕命詩一首:「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孫中山:「予被禁於清使館,即將被綁送上船回中國。企盼趕速救援,否則不及矣!」】

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在倫敦被清政府駐英使館綁架。他們準備將孫中山運回國內處死。萬分情急中,孫中山說服了看守柯耳,替他給老師康德黎傳出一張紙條,上面如是寫道。康德黎等人求助於倫敦媒體,很多媒體報道了清政府這一違反國際準則的行為,英國政府照會清使館,要求立即釋放孫中山,否則將要求中國政府立即召回公使。清使館不得不釋放孫中山,從此中國革命被世界所知曉。孫中山說:「予之以奔走國事,而使姓名喧騰於英人之口,實始於是地。」

【李鴻章:「不能預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緩年份,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幾年?一日和尚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

庚子國變中,當裴景福問李鴻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國家儘量減少損失時,後者淚流滿面,如此答道。李鴻章形象地稱自己是「大清朝這座破屋的裱糊匠,處於內憂外患的夾縫裡,不能挽大廈於將傾」。1901年底,李鴻章去世。就在他咽氣之前的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逼迫他在俄占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梁啓超在為他撰寫的傳記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詹天佑:「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詹天佑對修築京張鐵路的工人如此說道。他鼓勵大家:「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們,必須成功!」北京與張家口之間,中隔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當時列強認為即使自己修築此工程也甚為艱巨,至於中國人,根本無法完成。

【章太炎:「吾已被清廷查拿七次,今第八次矣,志在流血,焉用逃為?」】

1903年5月,章太炎(名炳麟)為鄒容《革命軍》一書作序,稱之為「義師先聲」;六月又作《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文中直呼「載湉小丑,不辨菽麥」。清廷震怒,緝捕二人。鄒容要逃,章炳麟寫信對鄒容如此說道。聞聽章炳麟被捕,鄒容奮起投獄,與章炳麟共患難。清廷本要將二人凌遲,因輿論大嘩,將章太炎改判為三年,鄒容判二年。「蘇報案」一時成為轟動國內外的重大政治事件。比《蘇報》本身,更好地宣傳了排滿革命。

【張靜江:「你今後若有困難,在給我的電報中以ABCDE為數碼,A為法郎一萬元,B為兩萬元,C為三萬元,D為四萬元,E為五萬元。我一接到你的電報,立即將款子給你匯去。」】

1905年8月,張靜江在赴法國的輪船上結識孫中山,前者得知後者幹革命需要籌資助款,於是如此說道。自此後,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發出求助電報,張靜江均能按時如數將款寄到。甚至有一次張靜江將所經營的一個茶店賣掉以資起義。

【吳樾:「舍一生拚與艱難締造,孰為易?」】

1905年,吳樾與陳乾生(陳獨秀)、趙伯先等人在蕪湖科學圖書社小樓上密議革命前途時如此發問。眾人答:「自然是前者易,而後者難。」吳樾說:「然則,我為易,留其難以待君。」於是吳樾北上,用自殺式爆炸的方式在列車上行刺清廷出洋五大臣,壯烈殉難。十幾年後,陳獨秀等人艱難締造了中國共產黨。

【徐錫麟:「為排滿事,蓄志十幾年。多方籌劃,為我漢人復仇,故殺死滿人恩銘後,欲殺端方、鐵良、良弼等滿賊,別無他故,滅盡滿人為宗。光漢子徐錫麟。」】

此為徐錫麟被捕後的供詞。此時徐錫麟被擊成重傷,行將就木的恩銘給慈禧留下遺言:「身為黨首,欲圖革命,故意捐官。非惟奴才所不防,抑亦人人所不料,足見仕途龐雜,流弊滋多,出洋之學生良莠不等。」感慨刺殺防不勝防。

【秋瑾:「我怕死就不會出來革命,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如果滿奴將我綁縛斷頭台,那麼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可以減少後來千百萬人的犧牲。不是我革命失敗,而是我革命成功。」】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杭州女師的王璧華聯繫好上海法捕房,讓秋瑾到租界避難。但秋瑾卻如此拒絕。此後,她終日坐於室內,等待赴難。7月13日,清軍發兵包圍大通學堂逮捕了秋瑾。7月15日,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楊度:「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孫中山邀楊度加入同盟會,楊度認為中國經不起暴力革命的折騰,還是君主立憲較為緩和穩妥,於是如此表示。楊度將好友黃興介紹給孫中山,而自己則醉心君主立憲改良。後民國建立,楊度慫恿袁世凱稱帝。帝制失敗後,楊度遁入空門,在天津、青島外國租界閉門學佛,後果出山秘密協助孫中山。孫中山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

【吳樾:「排滿之道有二:一曰暗殺,一曰革命。暗殺為因,革命為果。暗殺雖個人而可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時代,非革命之時代,實暗殺之時代也。」】

革命志士吳樾如此對暗殺大聲疾呼。諸多排滿革命團體和仁人志士都崇尚暗殺。如陶成章的光復會幾乎以暗殺為主業;劉思復曾在香港組織「支那暗殺團」;黃興組織炸殺廣州將軍鳳山;徐錫麟、汪精衛等人也曾狂熱地將暗殺付諸實踐;彭家珍刺殺良弼;吳樾也因暗殺清廷出洋五大臣而犧牲。而許多革命者如陶成章、宋教仁也死於暗殺,果然是「暗殺之時代也」。

【喻培倫:「舉義誠知必死,然死國,義也,吾人不肯死,誰肯死者?國事將不可挽矣!」】

1911年,廣州起義前,廣州風聲吃緊。張鳴岐、李准調來巡防軍二營,加強廣州防務。同盟會的胡毅生、陳炯明見此情況要求起義改期。喻培倫和林時爽則建議總指揮黃興如期起義。黃興大為感動:「以兩兄之決心,欲集三四十人以攻督署。」當即決定,按原來既定的日期4月27日舉義。喻培倫和林時爽起義中犧牲,皆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梁啓超:「事之不濟,吾儕死之,決不亡命;若其濟也,吾儕引退,決不在朝。」】

袁世凱圖謀帝制。梁啓超寫就《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猛烈抨擊,袁世凱仍一意孤行。梁啓超見袁世凱已孤注一擲,便與自己的弟子蔡鍔商議離開北京,起兵反袁。臨走時,二人如此約定。蔡鍔離京,由小鳳仙送別,梁啓超離京,則與夫人作別。是夜三點,夫人送梁啓超至大門口。梁啓超往常出門,夫人都不送至門口。這次相送,似有永別之意。

【郭松齡:「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張作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

郭松齡對韓復榘表示自己對張作霖的不滿時,如此說道。1925年10月初,郭松齡作為奉軍的代表去日本觀操。日本人問郭松齡到日本是否還有代表張作霖與日本簽訂密約的任務。郭松齡這才知道張作霖擬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商由日方供給奉軍軍火,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郭松齡異常氣憤,認為「國家殆危到今日這個地步,張作霖還為個人權力,出賣國家」,於是對代表國民軍來觀操的韓復榘表示自己希望與馮玉祥合作倒奉。回國後,郭松齡便付諸實施。

【愛國學生:「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

1919年5月4日,北京參加遊行示威的學生們打出這樣兩條條幅。1919年是中國人民最失望的一年。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一戰」和會上,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同戰敗國一起被放在了分贓的砧板上,等候料理。協約國要求中國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舉國沸騰。

【宋慶齡:「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炮轟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要懷揣六甲的宋慶齡先行撤離。宋慶齡對孫中山如是說道,並堅持留在總統府吸引敵軍注意,讓孫中山火速撤離。孫中山順利脫險,而宋慶齡卻因此而流產,並導致終生不孕。

【蔣夢麟:「辭退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去做。」】

1930年12月,蔣夢麟正式出任北大校長。他對文、法、理三個學院的院長如此說道。很顯然,「辭退舊人」是得罪人的苦差事。蔣夢麟上任伊始,提出「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的十六字方針,明確辦學宗旨為「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對學校進行了全面整頓。北大因遭國民政府降編為北平大學一個學系而頹唐,蔣夢麟向全國招募好教授與研究人才,使北大煥然一新。

【趙一曼:「我死後,要到母親那裡去,戴着腳鐐子走起路來不方便,給我把腳鐐取下來。」】

1936年8月,趙一曼就義前對劊子手如是說。對於死,趙一曼看待得就如同回家找媽媽一樣。其實,讀一讀在去刑場的路上她留給兒子的遺書,你會發現一個普通母親對生的渴望,對兒子的愛。或許真的是只有真愛才能真捨棄。烈士犧牲後,日本人又在刑場暴屍數日,屍體被飢餓的野狗撕得粉碎,最終蕩然無存。但她的靈魂,一定回到了媽媽那裡。

【胡適:「六年之中,時時可和,但事至今日已不能和。六年中,主戰是誤國,不肯負責主和是誤國,但今日屈伏更是誤國。」】

1938年11月3日,胡適復電翁詠霓,如此說道。胡適在抗戰爆發前一直主和,認為「中國軍隊完全是太古式的軍隊」,「遇着現代式的敵軍勢必如枯葉之遇勁風,朽木之遇利斧,無有不崩潰之理」。然而戰端一開,胡適發現想苟且求和更加困難,因而思想轉變為「和比戰更難萬倍 故我唯有咬牙苦撐」。12月29日,胡適又在病床上致電汪精衛,想拉住他不要下水。但就在這一天,汪精衛在越南發布「艷電」公開叛國投日。

【張靈甫:「吾張某人腿雖廢,無以站立,然中華民族得以站立,不為倭賊所欺,吾之腿值也!」】

張靈甫將軍在腿被日軍炸殘後如是說。1941年3月,張靈甫率第五十八師參加上高會戰,親臨前敵,不幸腿被炸斷。蔣介石派飛機送他到香港請英國外科專家診治。手術後不久,他不顧醫生再治療一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勸阻,提前帶傷歸隊參加戰鬥,結果留下終身殘疾,人稱「跛腳將軍」。

【日軍傳單:「能征善戰的第十軍諸將士,任務已經達成,這是湖南人固有的頑強性格!可惜你們命運不好,援軍不能前進,諸君命在旦夕!但能加入和平軍,絕不以敵對行為對待!」】

1944年7月20日,圍攻衡陽二十八天未果的日軍開始採用心理戰術,用飛機向衡陽城內外撒傳單,如此勸降。中國軍隊無動於衷,燒掉傳單繼續作戰。蔣介石最初的命令是固守衡陽兩星期,最終他們在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堅守衡陽孤城47天。是役,中國軍隊傷亡17000餘人。日方承認的日軍傷亡是48000餘人,美國統計數字則為70000人,占侵華日軍總數的10%。

【馬寅初:「現在物價不但早晚不同,而且寅卯不同。你從街東頭的米店,走到街西頭的米店,米價就可以漲一倍。現在的票子真比死人燒的紙錢還賤。」】

1947年5月,馬寅初在南京中央大學演講,談到時下物價時如此說道。他分析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個禍根,就在於有人一意孤行,天天夢想消滅異己,不管人民死活,千方百計搜刮民財,打內戰。要想物價不漲,唯一的辦法就是停止打內戰。」這時,會場上幾個特務出來搗亂,馬寅初指着他們說:「你們帶了槍沒有?帶了的話,就朝我開槍吧!」

【聶鳳智:「我們已勝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1949年4月20日夜,解放軍第二十七軍奉命渡江。僅用四十五分鐘,二三五團一營三連五班就最先登岸,成為「百萬雄師過大江」中的「第一船」。軍長聶鳳智雙腳一踩在南岸的土地上,便親口擬了這樣一道電文,以最快的速度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發出報告。1949年4月22日,毛澤東親自為新華社撰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 」

【洪秀全:「大眾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領到天兵,保固天京。」】

1864年6月1日,南京城破前夕,洪秀全下達了這樣一道最後的天王詔旨,隨後去世。洪秀全晚年愈發迷戀拜上帝會。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將寡,提出「讓城別走」,他卻說「朕之天兵多過於水」。關於他的失敗,梁啓超說:「洪秀全之失敗,原因雖多,最重大的就是那種 四不象的天主教 做招牌,因為這是和國民心理最相反的。」洪秀全早年編織了一個彌天大謊,並用十幾年的時間來圓謊,到最終,他自己已經是謊言本身,他去世後,謊言也就破滅了。

【沈藎:「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

1903年,沈藎趕在《中俄密約》簽訂前得到了條約的草稿原文,並迅速將其刊諸報端。清政府只得放棄簽訂《中俄密約》,並逮捕沈藎。《大公報》報道:「拿來刑部之沈藎,於初八日被刑,已志本報。茲聞是日入奏,請斬立決。因本月系萬壽月,向不殺人。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改為立斃杖下。惟刑部因不行杖,此次特造一大木板。而行杖之法,又素不諳習。故打至二百餘下,血肉飛裂,猶未至死。後不得已,始用繩緊系其頸,勒之而死。」死前,沈藎如是說道。

【禹之謨:「我要流血,為何絞之?辜負我滿腔心事矣。」】

1908年1月27日,清廷將禹之謨絞死在靖州。禹之謨臨死時對清廷官員金鏡蓉如是問道。金鏡蓉說:「你輩素講流血,今日偏不把你流血。」禹之謨大笑:「好!免得污壞我的血。」在獄中,禹之謨與金鏡蓉也曾有一段對話。金鏡蓉問:「你做的是什麼事情?」禹之謨答:「救國保種!」又問:「如何救法?」答:「殺人放火。」問:「你欲殺誰?」答:「該殺者即殺之。」

【慈禧:「不當允彼等立憲。」】

1908年11月,慈禧臨終前如此說道。少頃,她又長嘆:「誤矣,畢竟不當立憲。」俄而去世。慈禧的最後歲月並不保守,1901年1月29日,還在西安的慈禧發布改革上諭:「世有萬古不變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成法 蓋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日月之照世。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清末新政開始。此後八年,她未阻止過新政改革,包括立憲。但她發現,改革越深入,民眾要求的權利越多,革命的呼聲也越高。「強國」與「亡朝廷」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總是在同步成長。

【佘竟成:「神州之內凡有血性的男兒皆是吾同黨,抓不完,殺不絕!」】

佘竟成被捕後押送至宜賓,審訊官員問誰是同黨,佘竟成如此答道。知府宋聯奎恐夜長多夢,當夜三更將其殺害。佘竟成被孫中山委任為西南大都督,1910年,在四川領導同盟會嘉定起義,因患瘧疾,被圍困在豆沙關斷蛇坡。「佘」與「蛇」諧音,佘竟成就想到三國時龐統命斷落鳳坡,認為「佘某命當絕於此地」,竟然放棄抵抗束手就擒。

【良弼:「殺我者,好英雄也,真知我也。」】

1912年1月,清貴族組織「君主立憲維持會」,即「宗社黨」,誓死捍衛君主政權。其中,手握清軍精銳重兵的良弼最為危險。對此,京津同盟會北方暗殺部的彭家珍認為「此人不除,共和必難成立」,遂用炸彈刺殺良弼,彭家珍也壯烈犧牲。良弼臨死前如此嘆道,並說:「我死,清廷也隨之亡也。」果然數日後,2月13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

【宣統皇帝:「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1912年2月12日,清廷發出它的遺言 《宣統帝退位詔書》。詔書中有如上字句。但這句話是袁世凱私自加上去的。有了這句話,袁世凱的權力便是來自於清朝政府的禪讓,而與孫中山的南京臨時政府無關。清廷等於把政權交給了袁世凱,而非民國政府。孫中山對此極為惱怒,但無可奈何。13日,袁世凱通電贊成共和。14日,孫中山至參議院辭臨時大總統職。15日,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約法。」】

1916年6月5日,袁世凱意識到行將就木,傳命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及表弟張鎮芳、長子袁克定等到病榻旁交代後事。徐世昌問誰是總統繼任人,袁世凱只說出「約法」二字。袁克定忙問:「金匱石屋?」袁世凱微微點頭便不說話了。「金匱石屋」指當時的總統繼承辦法:由現任總統提名三人,寫於嘉禾金簡,藏於金匱石屋,待總統死後取出,從中選定一人為總統。隨後,大家打開金匱石屋,見嘉禾金簡上寫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張勳:「妻妾四人,每人一萬,子女每人兩萬,其餘款項,全部封存,留作復辟清朝的經費。」】

張勳晚年投資工商、金融業,頗為紅火。當有人問起他當年的復辟時,張勳或寥寥數語,或沉默不言。人們都以為他已將復辟遺忘。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故,遺產高達一千萬銀元。他卻留下這樣一份遺囑。孫中山曾經對陸榮廷說:「張勳強求復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

【王國維:「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於清華園塋地。」】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留下這樣一封遺書自沉於昆明湖。關於王國維的死,歷來眾說紛紜。他為什麼要自殺,是殉清、尸諫、喪子之痛,還是遭受與羅振玉友情破裂的打擊?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不疼不癢的日子?要知道他自殺的前一天還若無其事地給學生開會,做着自己的工作。「經此世變」指什麼?「義無再辱」又是誰「辱」了他?後人百思不解。

【余美顏:「來世或可做一純潔女子,得到真正自由。」】

1928年4月,在香港赴上海的輪船上,一年輕妖艷女子時哭時笑,引來旁人指點議論。隨後,她突然縱身跳海而死。死前,她留下如上一句話。此女名叫余美顏,是民國著名蕩婦。數段不幸婚姻後,她沒錢時便賣身為生,有錢時便揮霍無度,為人做事風格頗為當時社會所不容,時常登上小報頭條。她自殺時,年僅二十八歲。

【段祺瑞:「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此為段祺瑞臨終遺言「八勿」。這八條放到今天仍然可指導實踐。段祺瑞生前有「六不」,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他當政時期「三造共和」,「三一八」後,知錯能改,長跪贖罪,終身食素,晚年力辭偽職,也算善始善終。

【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1934年,吉鴻昌被國民黨逮捕。在刑場上,他以地為紙,以樹枝作筆,寫下這首《就義詩》。他對行刑人員說:「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着死。」行刑人員搬來椅子,他又說:「我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後挨槍。你在我眼前開槍,我要親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

【瞿秋白:「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

瞿秋白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被捕,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後如獲至寶,百般利誘。瞿秋白充耳不聞,長久一言不發,只在最後平心靜氣地對勸降者如此說道。6月2日,蔣介石從武昌行營發了一道密令:瞿匪秋白即在閩就地槍決,照相呈驗。在刑場上,瞿秋白盤足而坐,神色不變,回頭微笑着對劊子手說:「此地甚好。」

【章太炎:「若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臨終前他如此說道。章太炎此語頗有家學淵源。他十一二歲時,外祖父朱有虔即教授《東華錄》 ,明辨夷夏之防。1890年,章父彌留之際,一再叮囑家人:「吾家入清已七八世,歿皆用深衣殮,吾雖得職事官,未嘗詣吏部,吾即死,不敢違家教,無加清時章服。」章家入清七八代,死時皆不穿戴清朝官服,而是着居家「深衣」。

【魯迅:「在病重的幾天,一經閉攏眼睛,總算看到許許多多花樣: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一點興致也沒有,一點欲望也不發生,只是呆呆地躺着。死,就是這麼回事吧;這樣下去,就是死掉了罷。」】

魯迅彌留之際,對姚克如此說道。他勉強完成散文《死》,權作遺囑:一、不得因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 倘不,那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着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施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趙登禹:「軍人戰死沙場原為本分,沒什麼可悲傷的。北平城還有我的老母,你去對老人說,忠孝不能兩全,兒子為國犧牲,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

趙登禹將軍犧牲前對身邊傳令兵如此說道。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戰開始,趙登禹率132師參加戰鬥。7月27日,佟麟閣犧牲後,趙登禹率餘部向大紅門方向突圍,在殺至大紅門附近黃亭子時,遭埋伏在高粱地中的日軍機槍掃射,中彈殉國。時年趙登禹僅三十九歲。

【鄭蘋如:「白日青天,紅顏薄命。你我有數日相聚之情,今若同去,亦不為晚。若君無意,則有死而已。唯勿槍擊我面,壞我容貌。」】

鄭蘋如在刺殺大漢奸丁默邨失敗後,被汪偽政權秘密執行槍決。臨行前,鄭蘋如對負責行刑的林之江如此說道。鄭蘋如身中三槍,為國捐軀,年僅二十三歲。鄭振鐸感嘆:「比死在戰場還要壯烈!」

【李士群:「我死倒不怕,可惜我幹了一生特務,不料自己還是被日本人算計了。我這是自己對不住自己。」】

李士群臨死前如是說,言訖而絕。1943年9月,軍統使用反間計,讓日本憲兵特高課在給汪偽政府特工總部主任、警政部部長、江蘇省主席李士群的牛肉餅中下了阿米巴菌毒。這種病菌能以每分鐘十一倍的速度在人體內繁殖,繁殖期內沒有症狀,三十六小時後繁殖達到飽和,便會突然爆發,破壞白血球,使體內的水分通過吐瀉,排泄殆盡,死相悽慘。李士群至死也不知自己死於軍統之手。

【褚民誼:「希望把我的屍體供醫學家解剖用,這樣也可省一口棺材。」】

抗戰勝利後,褚民誼被判處死刑。臨行前他對檢察官留下如此遺言。褚民誼學醫出身,1924年,他以一篇《雌兔的月經和性慾現象》的論文獲醫學博士學位,被人戲稱為「兔陰博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臨刑前,他又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陳公博:「我有鋼筆一支,是兆銘兄所贈;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綬章,為日本天皇所贈。此兩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隨葬。」】

陳公博在被執行死刑前,法官宣讀完死刑執行書,問他還有什麼要求,陳公博如此答道。當初汪精衛給他的友誼、日本人給他的「認可」,使陳公博一步步滑落到叛國的深淵。如今大限將至,他仍然將此二者最為看重。

【陳布雷:「一定不要讓人來打擾我,讓我安靜些!」】

這是陳布雷留在人間的最後一句話。他向親如子侄的隨身副官陶永標說過後便走進臥室,再也沒有出來。此時遼瀋已丟,平津入瓮,徐蚌激戰正酣。遺囑中他坦然而決絕地寫道:「我已無生存人世之必要,故請兄等千萬勿再請醫生醫我(醫我我亦決不能活,徒然加長我的痛苦,斷不能回生也)。」而外界則常用他雜記中的一語概而論之:「油盡燈枯」。

【閻慧卿:「妹今發電之刻尚在人間,大哥至閱電之時,已成隔世!」】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對太原發起總攻,閻慧卿給哥哥閻錫山的絕命電中 如此說道。是役,山西省代主席梁敦厚、閻慧卿等人服毒自殺,死前命令衛士將他們的屍體澆上汽油焚滅。國民黨骨幹追隨自殺者數百人,史稱「太原五百完人」。閻慧卿此言的語調頗似1911年林覺民的《與妻書》。一前一後,兩封絕筆,見證民國一興一亡。

汪精衛準備北上刺殺攝政王載灃,臨行時,他作書告別南洋革命黨人如是說道。1909年前後,同盟會在國內發動的多次武裝起義均告失敗,《民報》也已被清廷查封,在內部,章太炎、陶成章等人掀起「倒孫」運動,矛頭指向孫中山,同盟會活動陷入低谷。對此困境,汪精衛「謀擊一清廷重臣,以事實表現黨人之決心。」使對革命「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

【康有為:「孔子改制,乃是大道,我豈能為了區區一個兩江總督的供養,而放棄自己的學說!」】

1895年11月,康有為到南京遊說張之洞捐資創辦強學會。張之洞說:「只要先生放棄孔子改制的學說,我一定竭力供養。」康有為不以為然,如此答道。康有為的「孔子改制」,很難自圓其說,根本不入高層士大夫的法眼,被視為偽學術,不但沒有成為「維新變法」的思想動力,反而起了將上層名流拒於千里之外的反作用。

【洪汝沖:「甲午之役,則伊藤、陸奧,名震寰區。近日伊藤罷相,將欲來游,藉覘國是。皇上如能縻以好爵,使近在耳目,博訪周咨,則新政立行。」】

「戊戌變法」期間,刑部主事洪汝衝上書光緒皇帝,提出了遷都、借才、聯邦三條建議。關於「借才」,他如是說道。他建議讓剛卸任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中國幫助變法維新。而「聯邦」一策則有中日合併的意味:「為日本者,所親宜無過中國,以我幅員之廣,人民之眾,物產之饒,誠得與之聯合,借彼新法,資我賢才 此事若在歐西,即合為一國,亦不為怪。」

【譚嗣同:「公之性命在我手,我之性命亦在公手,今晚必須定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深夜,譚嗣同到天壇東袁世凱居住的法華寺與其密談。他如此要挾袁世凱,並藉口天熱,解開衣襟,隱約露出一把手槍。袁世凱問譚嗣同想讓自己幹什麼,譚嗣同答:殺掉直隸總督榮祿,然後出兵來京,包圍頤和園。袁世凱問:「圍頤和園欲何為?」譚嗣同答:「不除此老朽,國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問。」

【汪精衛:「弟不敏,先諸同志而死,不獲共嘗將來之艱難,誠所愧恧。弟雖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

汪精衛準備北上刺殺攝政王載灃,臨行時,他作書告別南洋革命黨人如是說道。1909年前後,同盟會在國內發動的多次武裝起義均告失敗,《民報》也已被清廷查封,在內部,章太炎、陶成章等人掀起「倒孫」運動,矛頭指向孫中山,同盟會活動陷入低谷。對此困境,汪精衛「謀擊一清廷重臣,以事實表現黨人之決心。」使對革命「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

【善耆:「我所編練之消防隊,操演軍械,無異正式軍隊,以救火為名,實為遇有緩急保護皇上也。」】

肅親王善耆對王照如此說道。王照說:「如果得知太后一病不起之日,王爺即可帶消防隊入南海子,擁護皇上入升正殿,召見大臣,誰敢不應!」善耆卻開始猶豫了,說:「不先見旨意,不能入宮,我朝規制,我等親藩較異姓大臣更加嚴厲,錯走一步,便是死罪。」王照說:「太后未死,那得降旨。王曰無法,余曰不冒險,恐不濟事。」善耆說:「天下事不是冒險可以成的。」此事遂不成。又百餘日,慈禧在臨終前毒死光緒皇帝。清朝國運告終。

【梁啓超:「酒闌人散,終夕不能成寐,心頭小鹿,忽上忽下,自顧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梁啓超愛上了何惠珍,他將這份情感毫不避諱地告訴髮妻李惠仙。李惠仙聞知,並不惱怒,準備幫助梁啓超促成此事。當時男人娶妾也是平常。但梁啓超想到自己曾經和譚嗣同創立了中國第一個一夫一妻世界會,如今先烈早逝,自己若違背當時諾言對不起朋友,於是用理智戰勝了情感,並作詩道:「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尊重公權割私愛,須將身做後人師。」

【魯迅:「做醫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勞苦同胞治病出力,清政府以民脂民膏給我們出國留學,我們應報答勞工大眾。」】

魯迅在日本學醫時,和中國同學厲綏之等人如此說道。魯迅選擇學醫,原因主要有四:第一,恨中醫耽誤了父親的病;第二,確知日本明治維新是大半發端於西醫的事實;第三,救治中國女子的小腳;第四,由於少年時代牙痛的難受。後來他認為這些都不重要,他對許壽裳說:「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它是醫 學所能治療的麼?」

【夏丏尊:「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

1913年,夏丏尊與李叔同在杭州西湖遊船吃茶時,望着遠山近水,夏丏尊突然空靈一閃,如是說道。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多年後,李叔同回憶說:「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夏丏尊雖也是著名的作家、出版家,但悟性、才華遠遜於李叔同,不想一句無意語卻點撥了後來的弘一法師。

【蔡元培:「我倦矣! 殺君馬者道旁兒 、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 。我欲小休矣!」】

1919年5月9日,正當「五四」運動漸入佳境之時,蔡元培卻留下這樣一個啟事,離京出走,並聲明辭去北京大學校長之職,其他向有關係之各學校、各集會,自5月9日起,一切脫離關係。蔡元培信奉無政府主義、「不黨主義」,希望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自由經濟體,社會各個細胞各居其位,各司其職。而學校要做的就是教育事業。「五四」運動的發展,越來越違背他的預期,他不想做被路邊看客「捧殺」的駿馬,緊急勒住了韁繩。

【蕭軍:「堂堂正正地去搶奪,大大方方來吃喝,痛痛快快地打死自己不喜歡的人,這是多麼豪俠的生活啊。」】

蕭軍回憶自己青年時的夢想 做土匪時如是說。當目睹母親吞食鴉片自殺身亡,父親和三叔打架動刀動槍,五姑用刀把繼母之母捅了一個血窟窿後,蕭軍覺得落草為寇也許是他一生唯一的出路。

【李惠堂:「到了神戶下了船,趁火車到大阪去,轟動一時的遠東大會,也不久在該地開幕了。結果,中國差不多全軍覆沒,幸虧我們足球隊能夠保持長勝威名,為我國爭回些少光彩。」】

足球名宿李惠堂在談到自己在大阪遠東運動會上的表現時如是說。那時,中國足球水平是亞洲第一、世界一流。李惠堂的心愿是「希望能夠率隊週遊各國,表現我國青年的新精神;遠一步的志願,是能在世界主球場內奪歸鰲頭,使他人不敢輕視我國,使東方病夫之誚,得永消沉於深淵的最低處!」

【魯迅:「我為工作,固然需要看書,但我看書,並不是為了飯碗。要是我寫的東西由他們印行,稿酬可能是很優厚的,但這樣一來,我就要受到束縛,不能很好地為大眾說話了。」】

商務印書館派人來對魯迅說:「你研究學問要看很多圖書資料,外面看不到的海內珍本我們那裡都有,董事長願意把藏書室的鑰匙交給你,由你任意選閱。只希望一條,你寫的書,要交給我們印行。」魯迅斷然拒絕,提起此事,他如此說道。

【溥儀:「照世界大勢,皇帝之不能存在,余亦深知,余早有出洋求學之心,所以平日專心研究英文。」】

1925年2月5日,溥儀過二十歲整壽。日本公使為溥儀舉行了一個大型的慶祝活動。溥儀接受了來自全國的五百名祝壽者三拜九叩的朝賀。溥儀不禁傷感萬分,即席演講時如此說道。當日正值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三個月,談到此事,溥儀說道:「至優待條件存在與否,在余視之,無關輕重,不過此事在余自動取消則可,在他人強迫則不可。」

【郁達夫:「周先生大作的故事情節,安排得妙不可言,若再以他生花之筆寫出,肯定能為我國小說界辟一生面。」】

魯迅計劃寫長篇小說《唐玄宗與楊貴妃》,郁達夫得知這部小說的構思後,對魯迅好友許壽裳如此說道。這部小說計劃從楊玉環在長生殿上遇到安祿山開始,至玄宗授意軍士殺死貴妃結束,全稿二十餘萬字,分十八個章節,很可惜因故沒有成文。魯迅一生曾計劃寫三部長篇小說,皆因「諸多事宜纏身」沒有成文。這位文壇巨匠留下了一生沒有「大部頭」的遺憾。

【陳獨秀:「我願意說極正確的話,也願意說極錯誤的話,絕不願說不對又不錯的話。」】

陳獨秀曾如此說道。陳獨秀一生只注重自己的獨立思想,不遷就任何人的意見,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張,自負責任。章士釗說他回頭之草不齧;汪孟鄒說他 無法無天;胡適說他是終身的反對派;鄭超麟說他不願被人牽着鼻子走;魯迅說他大門上寫着「內皆武器,來者小心!」而他自己卻說:「不怕打,不怕殺,只怕人對我哭,尤其婦人哭。」

【張靈甫:「作戰須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時時可死。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作絕處逢生之奮鬥。」】

1937年12月,日寇逼近南京,在南京保衛戰中,張靈甫對部屬如是說。從北伐戰爭起,張靈甫幾乎每戰必身臨前敵,每次臨敵必身受重傷,每次戰鬥必險中取勝。北伐中右腿落殘;抗日戰爭中,南京保衛戰左臂重傷,萬家嶺戰役身中七塊彈片,上高會戰右腿再次被炸斷;解放戰爭中,他終於死在了一個「險」字上。

【吳稚暉:「我最好拉野屎。當了國家元首之後,這個愛好就不能保持了。既然是國民政府主席,出門拉個屎,必有警衛隨伺站崗,前呼後擁。此事若傳將出去,有損國體。」】

吳稚暉便溺不坐馬桶,喜歡到野外「拉野屎」,說一可欣賞自然風光,二可有益莊稼。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陪都重慶,國民政府推舉吳稚暉為新主席,但被其推辭,並說了如上理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就是中國的國家元首。在吳稚暉來看,做國家元首的誘惑並不比擁有「拉野屎」自由的誘惑力大。

【蔡元培:「不纏足;識字;男不娶妾;男死後女可再嫁;夫婦不合時可離婚。」】

1900年,蔡元培三十三歲的時候,原配夫人病逝。蔡元培當時是翰林,很多人爭着幫他作媒續弦,有人問他到底要什麼條件的女子,於是蔡元培提出以上五點「徵婚條件」。在當時,幾乎沒有人敢做這樣的媒。1901年,蔡元培自己相中了黃仲玉。後來,黃仲玉去世,五十五歲的蔡元培再次提出徵婚條件:一、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此時的他,已經不用再強調天足、改嫁、離婚等觀念,足見二十幾年社會的進步。

【陸徵祥:「領導曾反對我娶這個外國女子,我們對他們的不悅絲毫不放在心上,我太太以勇氣和忘我的精神接受這個不理解,整整八年之久。」】

陸徵祥回憶他年輕時驚世駭俗的異國情緣時如是說。在俄國擔任外交官時,陸徵祥認識了比利時姑娘培德。兩人迅速墜入情網,於1899年在聖彼得堡的一個教堂正式舉行了婚禮。婚後,陸徵祥剪去髮辮,並被調至荷蘭擔任駐荷公使。據說陸徵祥在中國時對人絕口不提太太的年齡。後來有人發現,培德比中國丈夫大了十八歲。

【宋慶齡:「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於對英雄的景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 但這是一個好念頭。」】

談到自己與孫中山的結緣,宋慶齡這樣對斯諾說。宋家本不允許女兒嫁給孫中山,乃至不得不把她軟禁起來,還打算讓她嫁給一位基督教家庭的青年。但她最終私奔到日本,投向了孫中山。宋慶齡說:「在我到達東京之前,我不知道他離過婚,也不知道他打算和我結婚。他向我解釋說,要不這樣辦,他擔心人們會把我說成是他的情婦,而流言蜚語將對革命有害。我同意了,而且從未後悔過。」

【董竹君:「贖我,你一個銅板都不必花,要是花錢買,我就不跟你結婚。如果你答應我幾件事,我會自己想辦法跳出火坑。」】

十五歲的歌妓董竹君邂逅了身為革命黨的夏之時,當後者提出要幫她贖身時,董竹君如是說。她提的三個條件是:「明媒正娶,不做小老婆;婚後送她到日本求學;不要贖身,自己憑能力挑出火坑。」當時袁世凱正在懸賞三萬大洋購買夏之時的人頭。後董竹君果然設計逃脫,二人同赴日本。

【蘇曼殊:「愛情者,靈魂之空氣也。靈魂得愛情而永在,無異軀體恃空氣而生存。」】

蘇曼殊戀人花雪南如是說道。蘇曼殊一生處處留情,嘗言自己「終身為情所累」。與他有感情糾葛的女子有雪鴻、靜子、佩珊、金鳳、百助楓子、張娟娟、花雪南等多人。其中既有西洋女子也有東洋女子,既有名門女子也有風塵女子。但他也忘不了自己是個僧人,因而在戒律與情慾間掙扎:「鳥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章太炎:「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對於娶妻,章太炎如此說道,並在北京《順天時報》上登出徵婚條件:第一條:以湖北籍女子為限。第二條:要文理通順,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條:要大家閨秀。第四條:要出身於學校,雙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條:反對纏足女子,丈夫死後,可以再嫁,夫婦不合,可以離婚。

【韋蓮司:「我整好了我們那個小得可憐的床 我想念你的身體,更想念你在此的點點滴滴。我中有你,這個我,渴望你中有我 」】

1914年6月18日,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的胡適應邀參加一個婚禮派對,邂逅了韋蓮司。從此,韋蓮司小姐成為與他交往四十八年的紅顏知己。韋蓮司終身未婚,去世時遺物里完好無缺地保存了胡適的書信。

【梁思成:「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提起老婆,梁思成如此說道。人常說「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而梁思成反其意而用之。論建築上的成就,梁思成遠勝林徽因。若論新文學,林徽因是著名的才女、詩人、評論家,梁思成就望塵莫及了。林徽因也是很多才子的追求對象、夢中情人。梁思成說出此句妙語,充滿了對老婆林徽因的無限欣賞和愛,同時也充滿了驕傲,妒煞旁人。

【林語堂:「我把它燒了,婚書只有在離婚的時候才有用,我們一定用不到。」】

林語堂來到廖翠鳳家相親。女方的母親說林家窮,嫁給他是「呷飯的人家嫁給呷糜的人家」,意思是「吃飯的嫁給喝粥的」。廖翠鳳仰慕林語堂的才華,當即表示,貧窮不要緊。1919年1月9日,二十五歲的林語堂與二十四歲的廖翠鳳宣布結婚。婚禮上,林語堂拿出結婚證書,對妻子和來賓如此說道。隨後,他將其付之一炬。他們二人白頭偕老,果然沒有用到。

【郁達夫:「玉兒看病胭脂淡,瘦損東風一夜花。鍾定月沉人不語,兩行清淚落琵琶。」】

郁達夫在日本與後藤隆子、蓧田梅野、玉兒等日本底層少女產生過畸戀。此即為郁達夫為玉兒寫的情詩。而郁達夫卻言自己在日本並未動真感情:「我是兩性問題上的一個國粹保存主義者,最不忍見我國的嬌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國流氓去作踐。我的在外國留學時代的遊蕩,也是本於這主義的一種復仇的心思。我現在若有黃金千萬,還想去買些白奴來,供我們中國的黃包車夫、苦力小工享樂啦!」

【吳宓:「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

吳宓在報紙上發表愛情詩,毫不避諱自己對毛彥文的苦戀。很多朋友認為太露骨,金岳霖勸道:「你的詩如何我們不懂,但是,內容是你的愛情,並且涉及毛彥文,這就不是公開發表的事情。這是私事情,私事情是不應該在報紙上宣傳的。我們天天早晨上廁所,可是,我們並不為此而宣傳。」吳宓很生氣,不以為然,還經常把自己的情詩拿到課堂上講給學生們聽,一時傳為笑料。

【凌叔華:「說真話,我對志摩向來沒有動過感情,我的原因很簡單,我已計劃同陳西瀅結婚,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

凌叔華在辯白她與徐志摩的關係時如是說道。但這段話的潛台詞卻是,如果不是因為陳西瀅和陸小曼的關係,事情會是不同的。它恰恰表明凌徐二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心靈交往。

【陸小曼:「志摩,你可不能拿辜老的茶杯比喻來做藉口,而去多置茶杯。」】

陸小曼害怕徐志摩婚後找人偷情,如此告誡道。俞珊常到徐志摩住處請教話劇問題,陸小曼吃醋,便和徐志摩發生口角。徐志摩反說這是俞珊自願,自己管不了。陸小曼說:「俞珊是只茶杯,茶杯沒法兒拒絕人家不斟茶的。而你是牙刷,牙刷就只許一個人用,你見過有多人共用牙刷的嗎?」

【許廣平:「藐小的我既然蒙它隱隱握手,不自量也罷!不想當也罷!同類也罷!異類也罷!合法也罷!不合法也罷!這都與我們不相干,與你們無關係。」】

許廣平在與魯迅同居前,在一篇《風子是我的愛》的文章中,用如上話語表達了她要和魯迅結合的決絕之心。他們在一起十年,最終也沒有一紙任何關於婚姻的契約性文字,更沒有舉行婚禮。

【陸小曼:「但我向他約法三章: 不許他拋棄髮妻,我們不正式結婚。 我對翁其實並無愛情,只有感情。」】

陸小曼談到她和翁瑞午的關係時如是說。關於這段感情,她的解釋是,「我與翁最初絕無苟且瓜葛,後來志摩墜機死,我傷心至極,身體太壞。儘管確有許多追求者,也有許多人勸我改嫁,我都不願,就因我始終深愛志摩。但是由於舊病更甚,翁醫治更頻,他又作為老友勸慰,在我家長住不歸,年長日久,遂委身矣。」

【蔣夢麟:「因為愛高兄,所以我更愛他愛過的人,且更加倍地愛她,這樣才對得起亡友。」】

蔣夢麟摯友高仁山因有反對政府之嫌,被張作霖逮捕槍決。其後,蔣夢麟對高仁山遺孀陶曾谷照顧備至。蔣夢麟妻子病故後,他索性與陶曾谷結為夫婦。婚禮上,蔣夢麟對賓客如是說道。套用愛屋及烏的句式,蔣夢麟可謂愛友及妻。

【胡適:「謝謝你勸我的話。我可以對你說,那位徐小姐,我兩年多,只寫過一封規勸她的信。你可以放心,我自問不做十分對不住你的事。」】

1939年9月21日,時任駐美大使的胡適收到了夫人江冬秀的信。夫人這信規勸胡適跟一位姓徐的小姐斷絕關係。胡適當晚覆信誠懇地如此表示道。胡適自言思想學術上崇尚西方,家庭倫理尊崇東方,於是他和江冬秀這位父母包辦的舊式小腳女人走完了一生。

【張恨水:「總而言之,統而言之,要一個能了解我的。」】

一次,張恨水在綠陰樹下與幾個好友談至擇妻問題。有人說,要美麗的,張恨水以為不如賞花。有人說,要道德好的,張恨水以為不如看書。有人說,要能幫助我的,張恨水以為不如買架機器。有人說,要能讓我快活的,張恨水以為不如找各種娛樂。說到這裡,朋友不能再找出好的標準了,就問他到底要怎樣的人才能滿意,張恨水如此答道。

【高真:「再困難也要把你的煙茶錢省出來。」】

聞一多嗜煙。抗戰時物價暴漲,他無法負擔,於是決心戒煙。妻子高真知道後表示反對,要他別苛苦自己,於是如此說道。聞一多沒有戒煙,但為節省開支,放棄紙煙,改抽旱煙。旱煙性烈,嗆得聞一多總咳嗽。妻子心疼,在煙葉上噴酒和糖水,切成煙絲,再滴幾滴香油,上溫火干炒,製成一種色美味香的煙絲。從此聞一多改用煙斗。

【胡蝶:「姓戴的只能占有我的身體,卻霸占不了我的心。有聲,我的心永遠屬於你。」】

電影明星胡蝶托人捎話對丈夫潘有聲如此說。在抗戰時重慶的一次宴會上,胡蝶偶遇戴笠。雖然胡蝶早已和潘有聲結婚,並育有一雙兒女,但胡蝶還是被戴笠看上,幾乎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戴笠飛機失事死於非命,胡蝶才得到解脫。

【王壽彭:「有人說我是偶然,我說偶然亦甚難。世上縱有偶然事,豈能偶然再偶然。」】

1903年,王壽彭中了狀元。據說狀元本不是他,不過當時正趕上慈禧過生日,主考官為了博得慈禧太后的歡心,把王壽彭換到第一名,取「壽比彭祖」的寓意。王壽彭聽到傳聞後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自我解嘲。王壽彭因名字而走運,但也有一個姓王的舉子因名字而倒霉。同治年間,江蘇舉子王國鈞本來文采出眾,憑學問能在殿試中位列一甲,但因名字與「亡國君」諧音,慈禧皺着眉頭說:「好難聽。」結果被放到了三甲。

【吳樾:「吾之意欲子他年與吾並立銅像耳。」】

吳樾懷抱炸彈走上清廷出洋五大臣的專列前,曾給未婚妻寫下書信,如此道。未婚妻亦賦詩以壯其行。二人慷慨悲壯,成為一時美談。而吳樾未婚妻不能守節,嫁給白楚香。許多革命黨人紛紛與二人絕交。夫死再嫁今天看來也不為過,但抗戰爆發,白楚香夫婦二人居然投敵,為人不齒,後被軍統暗殺於天津。主持暗殺者恰是吳樾之侄。

【蔡廷乾:「他們同意由我去剪掉總理的辮子,而不去叫理髮師傅,因為他會感到難為情,這是你的獨家新聞。」】

1912年2月16日,蔡廷干致函莫理循,信中如此說道。「總理」是指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第二天莫理循便在《每日郵報》發表「今天下午蔡當着一位秘書和袁的兒子袁雲台(袁克定)面前,剪掉了袁世凱的辮子」的新聞。蔡廷乾是清政府1873年選派的三十名赴美留學幼童之一,也是在美國首先剪掉辮子的幾名中國學生之一。這一次,他成了民國首位總統的剪辮人。

【陳寅恪:「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

陳寅恪對清華研究院的學生們說:「我有一聯,贈給你們。」接下來便如此說道。當時清華研究院有赫赫有名的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其中梁啓超為「南海聖人」康有為的弟子,梁啓超的學生們自然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王國維是宣統皇帝溥儀的師傅,王國維的學生們也就是大清皇帝的同學了。

【徐鑄成:「課堂里坐的是獨桌,因為沒有一個同學肯同他並坐,下了課,也沒人理他。」】

「五四」後,曹汝霖被免職,後避居天津,其子曹朴在南開上學,恰在天津的徐鑄成如此記錄道。曹朴後去日本留學,歸國後曾任張學良的副官。「九一八」後隨張學良至北平,後任天津市警察分局局長。「盧溝橋事變」後,日寇襲津,在天津新車站用機槍掃射難民。曹朴與父親曹汝霖聯手阻止了日寇暴行。他們沒有墮落為漢奸,反倒是「五四」時火燒了曹汝霖宅邸趙家樓的進步學生梅思平蛻變成了漢奸。

【杜月笙:「當時一個月學費只有五角錢,可惜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讀到第五個月,先母繳不出學費,只好停學。」】

杜月笙回憶童年失學的痛苦經歷這樣道。杜月笙不識幾個字,只識自己的名字和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他所受的教育得益於聽書,如《岳飛傳》《水滸傳》《七俠五義》和《三國演義》等,因而他明白事理。即使成為青幫大亨,他仍看重文化興辦教育,創辦可招六千名學生的正始中學,窮人家孩子免費,在抗日時期表現出民族氣節,積極參加抗日活動。

【蔣介石:「我們革命軍的歷史,是很光榮很名譽的。現在打下了南昌,又退回來,都是因為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孫元良,沒有命令,怕死退下來了,所以有這一次的失敗。孫團長犯我們革命軍的連坐法,我要把他槍斃。」】

1926年,蔣介石召集朱培德之第六軍及孫元良團訓話時如是說道。當時北伐軍原本拿下了南昌,由於時任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的孫元良率先逃跑,致使戰略要地失守,南昌得而復失。蔣介石執意要槍斃孫元良。後經眾人苦勸,孫元良才逃過一劫。

【徐志摩:「一張飛機票能值幾何,豈能因此使我不得酣睡?」】

徐志摩雖已購好回滬的機票,晚間無事,和劉半農等聚飲大醉。他特意叮囑旅店服務生:「明早要睡懶覺,請勿打擾。」服務生提醒他明早還要趕飛機,徐志摩很不以為然,如此說道。後徐志摩酒意稍醒,覺得不應因貪睡誤了行程,於是又叫服務生明早準時叫他起床,不要誤了飛機。結果徐志摩清晨匆匆啟行,墜山而亡。

【汪精衛:「溥儀沒有獨立人格,無論其名稱為執政或皇帝,都不能改變其傀儡之本質。」】

1934年,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聞聽溥儀做了「滿洲國」的皇帝如此大罵道。他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大約十年後,他將作為另一個沒有「獨立人格」、「不能改變其傀儡之本質」的人北上關外,去慶祝「滿洲國」成立十周年,並拜謁溥儀,祝福「滿洲國皇帝陛下福體康寧」。

【吳永剛:「在拍片時,她的情感不受外界干擾,表達得始終是那麼流暢、逼真,猶如自來水的龍頭一樣,說開就開,說關就關。」】

導演吳永剛如此盛讚阮玲玉的演技。阮玲玉被稱作「感光最快的膠片」,無論導演有什麼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馬上能貼切、準確地表演,甚至表演的效果要比導演的要求還細膩、深刻。很可惜,她表演時不受外界干擾,但在生活中太在意外界的干擾,以至於年僅二十五歲便走上了絕路。

【劉文典:「連我這個吸鴉片的 二雲居士 都來了,他讀過不少的書,怎麼那樣不愛惜羽毛呀!」】

1937年北平淪陷後,劉文典未能及時逃出。日本人請他任偽職,被劉文典拒絕。擅長日語的他以「發夷聲為恥」,在日寇面前只講漢語。後在友人的幫助下,劉文典隻身輾轉來到西南聯大。他向後逃出的吳曉玲打聽周作人景況。得知周作人因「家中還有老小」已經選擇留在北平,劉文典如此氣憤地說。劉文典嗜食「雲腿」(雲南的宣威火腿)和「雲土」(雲南產的鴉片),故得「二雲居士」之「雅號」。抗戰勝利後,為方便食「二雲」,竟留教雲南大學,不再返回北平。

【梅愛文:「我不願做漢奸的女兒,我要打倒我的爸爸。」】

1939年12月15日,梅思平的女兒梅愛文在《浙甌日報》上發表文章和父親斷絕關係。梅思平是汪精衛投敵前後和日本方面的聯繫人,歷任汪偽南京國民政府大員,抗日勝利後,因漢奸罪被捕槍決。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大漢奸,卻是「五四」時期的學生領袖,五四當天,帶頭高喊着「打倒賣國賊」口號衝進曹汝霖公館趙家樓的是他,一把火將趙家樓付之一炬的也是他。

【潘漢年:「今後要有人說你是漢奸,你可不能辯護,要辯護,就糟了。」】

潘漢年向地下黨員、作家關露交代完打進汪偽特工總部「76號」,策反李士群的任務後,不忘叮囑她如上幾句。在關露的策反下,李士群為新四軍做了不少事。

【胡適:「通知上只寫接我,卻沒有說可帶孩子。」】

1948年底,北平被圍。南京派飛機來接胡適等名流學者南下。胡適與夫人登機,卻沒帶幼子胡思杜。眾人問為何,胡適如此答道。眾人欷歔不已。對此,胡思杜也並不以為意。

【周恩來:「他不是起義,是歸隊。」】

1949年11月6日中午,周恩來在中南海招待張治中、邵力子、劉斐。令幾位國民黨高官驚訝的是,出席宴會的還有熊向暉。大家詫異地說:「這不是熊老弟嗎?你也起義了?」周恩來笑着如此答道。眾人恍然大悟,張治中說:「早知道蔣介石在政治上、軍事上不是共產黨的對手,今天才知道,在情報工作上,也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

【彭玉麟:「東南半壁無主,滌丈豈有意乎?」】

湘軍攻陷安慶,曾國藩心腹彭玉麟被授為安徽巡撫。彭玉麟送密件如此探問曾國藩。曾國藩閱而變色,急說:「不成話,不成話,雪琴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曾國藩號滌生,「滌丈」是下屬對曾國藩的尊稱。「雪琴」是彭玉麟的字。湘軍攻陷天京後,曾國荃也勸曾國藩稱帝。曾國藩通宵達旦徘徊於室內思考進退。第二天早晨,他答覆曾國荃:「人家待我們還好,何忍出此?」後曾國藩親筆撰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以表明心跡。

【沈葆楨:「鐵路雖中國必興之業,然斷不可使後人藉口曰:是沈某任兩江時所創也。」】

兩江總督沈葆楨在考慮將買下的鐵路拆毀還是繼續使用時如此說道。1876年,外國公司私自在上海建設中國第一條鐵路,引起朝野震動。經過交涉,清政府以28.5萬兩白銀買下鐵路。沈葆楨將其拆除,軌條運往台灣,火車扔入長江。沈葆楨並非不知鐵路之便利,他曾說,「秦築長城,當時以為災殃,後世賴之。銅線、鐵路,如其有成,亦中國將來之利也。」他並不反對鐵路,而是不敢在自己任上留下中國第一條鐵路。

【周漢:「誓以七尺之軀,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及我大清列祖列宗皇太后皇上之德,決不令湯舍親及被冤數人獨流萬古之芳!」】

周漢致信湖北巡撫譚繼洵,請求他釋放自己一名因在武漢散發反教文件而被捕的親戚時如此說道。自1890年到1898年,周漢至少刊布了三十餘種反教著作,反對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這些著作基本都是捕風捉影、造謠惑眾,但在民間影響極大,「導致許多民眾相信教堂真有各種殘害之事,各地痞匪趁機鬧事釀成教案。」外人要求嚴懲周漢,清廷調查的結論則是「周漢乃精神病患者」。

【莫理循:「袁世凱政府的目的在於建立這樣一個共和國,它融合了美、法兩國制度的精華,瑞士的部分憲法,以及大不列顛諸多制度產生的自由。」】

袁世凱的外國政治顧問莫理循這樣讚美袁世凱政府。但袁世凱的做法很快使包括莫理循在內的支持者們大失所望。莫理循只好哀嘆:「他這麼做違背了他的所有誓言,將他的所有理念都拋到九霄雲外。袁世凱自己原先並不想當皇帝,但在其子和他被冷落的原配夫人的影響下,他正為登上皇帝的寶座而調兵遣將。這與日本人和孫逸仙的預言一致。他使自己、他的國家和他的顧問成為笑柄。」

【黎元洪:「我兩次做總統,皆賠累不少,不如做生意較為安閒自在。」】

黎元洪下野後興致勃勃地做起了寓公,辦起了實業。他辦實業很掙錢,曾對人如此說道。他晚年投資的企業達到七十餘家,包括銀行、證券、礦產、森林、造紙、食品、貿易、保險、運輸、市政、文教等許多行業,投資地區覆蓋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浙江、遼寧等省市,積財極豐。

【梁啓超:「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着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了沙漠,要它何用?」】

梁啓超告訴自己的學生,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應該是「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並如此說道。至於什麼叫趣味,梁啓超解釋說:凡趣味的性質,總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列幾項:一、勞作;二、遊戲;三、藝術;四、學問。而像賭錢、吃酒、做官之類的事在做時或許有趣,但並非能以趣味終。輸了錢如何?吃酒吃病了如何?沒有官做了又如何?

【齊燮元:「李純如是我刺死,將來一定在南京吃衛生丸子,不得好死。」】

1920年10月11日夜,江蘇督軍兼長江巡閱使李純突然死於督軍署內,年僅四十六歲。官方宣布李純是因「憂國憂民」而自殺身亡,但疑點甚多。14日齊燮元自行宣布就任江蘇督軍。督軍署秘書長周嵩堯認為李純之死,齊燮元有重大嫌疑,並毅然辭職。齊燮元在周嵩堯的辭呈上批「老友棄我」,並如此發誓說。「衛生丸子」就是子彈。抗戰爆發後,齊燮元投敵。1945年日本投降後,齊燮元被捕,1946年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不知是否應誓。

【段祺瑞:「下棋是雕蟲小技,你連這方面也不行,真是沒用!」】

某日,段祺瑞與兒子段宏業對弈,結果段宏業輸了,段祺瑞對兒子如此大罵道。翌日,段祺瑞又來找兒子下棋。段宏業這次不敢再輸,專心致志、費盡腦汁,終於贏了父親。段祺瑞還是怒不可遏,大罵段宏業胸無大志,捨本逐末,只知道在這些消遣娛樂的雕蟲小技上下工夫。段祺瑞好圍棋,但水平一般,輸了還要發火。1915年,吳清源未取得公費去日本留學,由義父楊子安帶領去拜謁段祺瑞,並與之對弈。吳清源一時興起,殺得段祺瑞大敗,公費留學的事也不敢提了。

【劉珍年:「他們之間的混戰是十字街頭狗咬狗,我們幫他們那邊都不光彩,所以我們只需要向他們多要錢,多要東西。」】

晉軍軍官趙甫忱指責劉珍年不幫助晉軍攻打蔣介石,劉珍年如此說道。1930年,中原大戰時,盤踞膠東的劉珍年有精兵三萬,成為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都不敢小覷的力量。蔣介石承諾任命劉珍年為第十七軍上將軍長,贈款三十萬。閻錫山、馮玉祥則送給劉珍年衝鋒鎗一百支、子彈十萬發,許以晉軍第二十一路軍總指揮頭銜。劉珍年對雙方贈予和許諾來者不拒,但卻始終保持中立,作壁上觀。

【張資平:「我最痛心的是在自己的國土內,居然任日人如此蠻橫的不講道理。這真是我們的恥辱。我之所以不去走北四川路,並非真正怕日本人,但他們酗酒滋鬧的水兵,一向視中國人如魚肉,倘使一旦狹路相逢,給你一個傷害,或竟把你一刀結果,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1930年,張資平發表了反日小說《天孫之女》,引起日本人強烈反感。據說張資平都不敢走北四川路了。關於此事,張資平這樣解釋道。從張資平的思維中,大體可以玩味出,他為何能寫出《天孫之女》,而抗戰爆發後,為何又迅速墮落為漢奸。

【賽金花:「我同瓦德西的交情固然很好,但彼此間的關係,確實清清白白;就是平時在一起談話,也非常地守規矩,從無一語涉及過邪淫。」】

三十年代,小報記者在北京發現了被遺忘多時的賽金花,當記者讓她回憶三十年前她和瓦德西的關係時,賽金花如是說。但她有時也會對記者說:「時瓦德西知餘下堂,向余表示愛情,余愛其人英勇,遂與同居三四月之久。」前後敘述矛盾,令她庚子年的「床上救國」更加撲朔迷離。

【張自忠:「現在尚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你們要大打,是愚蠢的。」】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駐守平津的第二十九軍出現了「37師打,38師看」的奇怪事件。而張自忠,正是第三十八師的師長。7月9日,馮治安指揮第三十七師準備突襲豐臺日軍,張自忠急忙勸阻,如此說道。抗戰開始的一段時間,全國輿論都指他為「華北頭號漢奸」、「張邦昌之後」。1940年,張自忠殉國後,很多名人都為其題詞。蔣介石題「勛烈常昭」,馮玉祥題「藎忱不死」。而陳獨秀的題詞最有深意:「歲寒然後知松柏」。

【周作人:「頭二等的教育家都走了,像我這樣三四等的人,不出來勉為其難,不致讓五六等的壞人,愈弄愈糟。」】

抗戰勝利後,附逆的周作人被捕。在法庭上,庭長問他為人師表,為何在民族大義上失節,周作人如此辯解道。周作人在「自白書」中為自己辯護說:「學校可偽學生不偽,政府雖偽,教育不可使偽,參加偽組織之動機完全在於維持教育,抵抗奴化。」但是,很多人卻不這樣認為。艾青說:「周作人,在我們最需要他的時候,背叛了我們!」

【汪精衛:「外面有人對我們造謠污衊,說我們是日本人的傀儡,請大家看看,我們今天會場裡有沒有日本人?」】

汪精衛在國民黨偽第六次代表大會的閉幕詞中如是說道。操縱傀儡的人從不會走到台前來,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會場裡確實 沒有日本人,可會場外全是日本人。汪精衛集團掩耳盜鈴的功力實在了得。

【齊燮元:「汪精衛是漢奸,因為他聽日本人的;蔣介石是漢奸,因為他聽美國人的 我齊燮元不是漢奸,因為我只聽我自己的。」】

歷任偽華北臨時政府治安部總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總署督辦和偽華北綏靖軍總司令等職的齊燮元,日本投降後被捕。他站在軍事法庭上受審時如此侃侃而談。不過,「我只聽我自己的」,但別人卻不聽你的。1946年齊燮元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

飄 零

【詹興洪:「具結人詹興洪今與具結事,茲有子天佑情願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學習機藝回來之日,聽從中國差遣,不得在外國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結是實。」】

1872年,詹天佑之父詹興洪在同意其子赴美留學的文件上如此寫道,並親筆畫押。那一年,詹天佑十二歲。當時幼童留美需要家長同意,政府計劃幼童在美學習深造十五年,以期「求洋人擅長之技,而為中國自強之圖」,期間不能回國,生死在命,父母不得干涉。

【張振武:「不料共和國如此黑暗!」】

張振武被殺前,對行刑的士兵如此吼道。張振武是辛亥首義功臣。起義後用槍逼着黎元洪就任湖北都督。因而張振武很瞧不起黎元洪,經常提及黎元洪在辛亥革命時是如何保守、無能,甚至曾當着眾人的面對黎元洪拔槍相向,說:「若非我們拉你出來,你焉有今日?」1912年8月8日,張振武應召入京後,黎元洪拍密電給袁世凱,讓袁世凱幫助自己除掉張振武。張振武被殺後,袁世凱將密電公布於眾,於是全國輿論討伐黎元洪。湖北新軍人心潰散,從此黎元洪失掉軍權,任人擺布,人稱「泥菩薩」。

【黎元洪:「士有蹈海而死,此之謂也。」】

時任廣甲艦千總的黎元洪如此說道。甲午海戰中,「濟遠號」因傷退出戰鬥。廣甲號管帶吳敬榮看到後,也緊跟着慌忙逃竄,結果忙中出錯,在大連灣三山島附近擱淺,成了一條死船。數日後,日軍發現廣甲艦,吳敬榮將指揮權交給千總黎元洪,自己撇下將士乘救生艇逃去。黎元洪與餘下官兵鑿船自沉,寧死不降。後黎元洪被海浪衝起,生還。

【胡適:「你要是活到了六十歲,我在你的壽筵上當着你所有親友的面給你磕三個響頭;你要是比我活得長,你可以在我的屍體屁股上踢一腳!怎麼樣?」】

1910年9月,美國郵輪「中國皇后」號上,胡適見竺可楨身材矮小、身體瘦弱,於是和他打賭,斷言竺可楨活不過六十歲。竺可楨當即表示奉陪。後來,胡適活到1962年,享年七十二歲;竺可楨卻活到1974年,享年八十四歲。只是二人一在台灣、一在大陸。胡適沒能在竺可楨的壽筵上給他磕三個響頭,竺可楨也沒機會在胡適的屁股上踢一腳。

【楊蔭杭:「那位少爺老嘻着嘴,露出一顆顆紫紅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

楊蔭榆的胞兄楊蔭杭在看到父母為楊蔭榆包辦的婚姻對象後如是說。於是楊蔭榆在新婚之夜撕破了新郎的臉,第二天一早便返回家中,和夫家斷絕關係。從此中國少了一位家庭婦女,多了一位飽受爭議但不得不承認開了風氣之先的女教育家,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長,同時也是魯迅的死敵。

【諂媚者:「您就職時間有五個 9 字,這是 九五之尊 的意思。」】

1930年5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軍閥聯合倒蔣,發起中原大戰。隨後,舉行「擴大會議」,擬在北平另成立國民政府,推選閻錫山為主席。閻錫山的就職典禮安排在1930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由於有五個「9」,當時有諂媚者如是說道。閻錫山聽後心花怒放。不想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護中央,東北軍入關參戰。閻錫山這個「主席」也就當到頭了。他當「主席」的時間也是一個「9」,九天。

【徐志摩:「定明早六時飛行,此去存亡不卜。」】

1931年11月某晚,徐志摩到寓所拜訪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不遇,遂留下一張便條,上面如是說道。不想一語成讖,十幾天後,徐志摩果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徐志摩經常往返於京滬間,坐飛機也是常事,怎會突然有如此語?令人欷歔不已。後梁思成撿回一片飛機殘骸,林徽因將其懸於臥室,直至病逝。

【張學良:「不管它,如果有人要殺我,讓他殺吧,我不在乎。」】

1936年12月25日,蔣介石一行在張學良的護送下乘波音飛機離開西安。途經洛陽,蔣介石離開張學良的飛機,改乘容克飛機。此時波音飛機的飛行員倫納 德向張學良建議說:「也許我們不去南京最好。」張學良完全可以返航,但他卻如此回答。專機到南京後,張學良流着眼淚對倫納德說:「非常感謝!非常感謝!現在我們就再見,無論我發生什麼事,你都要好好照顧自己,也許我們再也見不到了。」

【聞一多:「國家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地丟,幾本書算得了什麼!我只隨身帶了點重要的稿件。」】

「盧溝橋事變」爆發,北京局勢緊張,隨時可能淪陷。聞一多要撤離北平南下,隨身帶了兩本書和一些手稿,在車站正遇見自己的學生臧克家。臧克家曾見過聞一多汗牛充棟的藏書,便問道:「聞先生,您帶的東西很少,那些書呢?」聞一多如此回答道。聞一多輾轉來到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下一把鬍子,直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才跑到理髮館將鬍鬚剃掉。

【老舍:「一個讀書人最珍貴的東西是他的一點氣節。我不能等待敵人進來,把我的那點珍寶劫奪了去。我必須趕緊出走。」】

日軍進逼濟南,老舍在做出去留抉擇時如此說道。但舉家逃難是很艱辛的,老舍曾回憶當時境況:「一、車極難上,沿途且有轟炸之險。二、兒女輩俱幼弱,天氣復漸寒,遇險或受病,同是危難。三、存款無多,僅足略購柴米,用之行旅,則成難民。版稅稿費俱絕,找事非易,有出無入,何以支持?獨逃可僅顧三餐,同來則無法盡避饑寒。」

【蘇青:「我是在上海淪陷期間賣過文,但那是我 適逢其時 ,亦 不得已 耳,不是故意選定這個黃道吉日才動筆的。」】

抗戰勝利後,一直居住在淪陷區並以寫作為生的蘇青被很多人說成「文化漢奸」,甚至罵她是「妖婦」、「文妓」,要求政府嚴懲。面對指責,蘇青如是反駁道。蘇青認為自己賣文是為了生計,就像米商也賣米給敵人,黃包車夫也拉過敵人一樣。她的筆尖從未沾過政治,從未歌頌過「大東亞聖戰」,從未危害過國家。國家應該承認像她這樣的生活在淪陷區的人民,尚有苟延殘喘的權利。

【戴笠:「什麼確實,什麼應該,給我改成甲14號!」】

戴笠發現自己在西安的別墅門牌為13號,立即火冒三丈,將西安市政局長肖紹興叫來,吼道:「誰定的這門牌號碼?」肖紹興答:「主任,這房子確實是玄楓橋13號啊!」結果引來戴笠一頓臭罵。戴笠平生最厭惡數字「13」。1946年,戴笠由天津準備回南京時,發覺當天是3月13日,便藉故牙痛,將行期推遲到17日。3月17日,北方晴空,戴笠登機。可到了南京上空,雷電交加,雲層又低,專機觸山,戴笠身亡。而這一天正是農曆二月十三。

【陳寅恪:「聽說在共產黨統治區大家一律吃小米,要我也吃小米可受不了。而且,我身體多病,離開美國藥也不行。所以我也得走。」】

1948年12月,中共方面即將解放北平。面對走與留的困惑,陳寅恪如此對鄧廣銘說道。然而他只是去了廣州,當廣州也即將解放時,陳寅恪選擇了留下。後來,他回憶說:「傅斯年多次來電催往台灣,我堅決不去。至於香港,是英帝國主義殖民地。殖民地的生活是我平生所鄙視的。所以我也不去香港,願留在國內。」

【孟小冬:「我跟你去,算丫頭呢,還是女朋友呀?」】

1949年,杜月笙準備舉家離開上海遷居香港,他準備帶着已在一起同居數年的京劇名伶孟小冬一起走。臨走前,孟小冬對杜月笙如是說。杜月笙馬上宣布與孟小冬結婚,然後共赴香港。

【楊秀清:「千古英雄不得除,流傳全仗笥中書。」】

楊秀清假借「天父附體」,向洪秀全如此說道。洪秀全屢次科舉不第,心中憎恨孔孟之道。在起義前,就曾編制過孔丘在上帝面前受罰的故事,起義後更是以焚書反儒為能事,下令「凡一切孔孟諸子妖書邪說者盡行焚除,皆不准藏讀也,否則問罪也」;「凡一切妖物妖文書一概毀化,如有私留者,搜出斬首不留」。很多人不滿意這種做法,但沒辦法,只有楊秀清可以借天父下凡表達意見。

【倭仁:「彼等之風俗習慣不過淫亂與機詐,而彼等之所尚不過魔道與惡毒。」】

1869年,大學士倭仁極力反對清政府安排蒲安臣使團出使歐美,並將如此近代西方文明「一言以蔽之」。但使團到達歐洲後,「淫亂」的風俗還是吸引了使團成員。志剛聽說海濱浴場男女同洗海澡,男性只穿泳褲,女性加穿背心,便欣欣然「遙聞此事而艷之,惜忙,未得一往觀焉」。此時,他並不像遠在國內的倭仁那樣認為歐美的風俗是「淫亂」,而是客觀需要:「歐洲之人大率血燥,故心急、皮白、發赤而性多疑。雖不赴海澡,亦必每日冷水沐浴而後快。」

【薛福成:「中國用人以富者為嫌,西俗用人以富者為賢,其道有相反者。」】

薛福成出洋考察,發現中西文化對於官員出身的喜好不同。他認為中國傳統社會有鄙視富人的痼疾,有錢人會被貶之曰「銅臭」,斥之曰「守財奴」,因而朝廷好用窮人為官,以為清廉,其實很容易貪墨。而「西洋各國議院員紳由民推選,大抵皆取器識明練、才辯鋒生者,而尤以家道殷實為第一要義。」這些殷實世爵、富厚名人為官,皆不憂衣食,但注重聲譽,因而會竭誠謀國,不會營私貪墨。

【《申報》刊文:「西人之尚馬車,原為辦事迅速起見,非徒為游觀計也。若華人之坐馬車者,大率無事之人居多,故馬車若專為游觀而發。」】

《申報》刊文評論上海剛剛流行的西式馬車如是說。原本在西方是加快信息交流,提高辦事效率的近代交通工具,輸入中國後卻很快被用於遊樂活動,增加夜生活的喧鬧,引起了居民的不安。西式馬車在「淮南」、「淮北」的不同命運,令國人欷歔。

【慈禧:「變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以圖富強也。」】

變法之初,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如此說道,並要光緒皇帝放手去做:「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慈禧不是不想變法,她也不想受制於列強,也想做一個強國的太后。她執政的幾十年也一直在變法,親手導演了1864年至1894年的「同光中興」。她與光緒皇帝的矛盾不是變不變的問題,而是如何變的問題。很遺憾,光緒皇帝變法太急,觸動了清朝的根基,如此下去,讓慈禧看到了自己的危險。於是,悲劇發生了。

【李鴻章:「嗚呼!我真不理解當官這麼窮怎麼可能!」】

美國當地時間1896年8月28日下午兩點,李鴻章乘坐「聖路易斯」號郵輪抵達紐約,開始正式訪美。期間,對兩屆總統格蘭特的兒子家庭貧寒感到大惑不解,當眾感慨。據說李鴻章臨死前大約有合五億多美元的個人財產,憑他的俸祿顯然是不可能積攢這麼多錢的。

【梁鼎芬:「士各有志,余亦不再費詞,從此子為子之革命黨,余為余之大清臣,各行其是也。」】

1904年長沙起義失敗後,黃興潛入武漢向老師梁鼎芬借川資去日本,梁鼎芬勸黃興不要再做革命黨,黃興卻勸梁鼎芬加入革命黨,最終,梁鼎芬如此說道,並賜銀協助黃興逃走。待黃興走遠後,梁鼎芬才發布通緝令捉拿黃興。後辛亥革命成功,梁鼎芬則成為清朝遺老,被溥儀召入紫禁城,並參與張勳復辟,去世後,溥儀賜諡號「文忠」。

【黃興:「先生何定須執着第一次起義之旗?然余今為黨與大局,已勉強從先生意耳。」】

黃興對胡漢民如此說。先生指孫中山。光緒三十一年(1905)同盟會成立後,首領們對用何種會旗,存在 分歧。孫中山主張沿用興中會的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代表中國井田制度的井字旗,還有人主張用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也有人主張用代表全國十八行省的十八星旗。後大家都向孫中山妥協,同意使用青天白日旗。

【王湘綺:「當今服色未定,我與君所穿的,皆非漢族衣冠,姑暫各行其是吧。」】

王湘綺(王闓運)七十幾歲得到清廷賞賜的翰林頭銜,十分自得,因而民國建立後仍常着清代官服。一次他貂褂翎頂參加宴會。一位西裝革履的民國新貴見到王湘綺這副裝扮,有意刁難,問道:「今已易代,先生為何仍穿前朝的服裝?」王湘綺不慌不忙,如此答道。問者很是尷尬。

【王寵惠:「你們的離婚案之所以如此多,恐怕問題正在這裡。」】

王寵惠在歐洲時,一位貴婦對她說:「聽說你們中國人結婚,都憑媒人撮合,彼此先不認識。這怎麼做夫妻呢?應該像我們這樣,經戀愛而結合,才會幸福美滿。」王寵惠對比了中西方的婚姻,回答道:「我們的婚姻,像一壺冷水放火爐上,由冷而漸熱,以至於沸騰。夫妻間初時冷淡,但相處日久,情就濃了,所以少見離婚。你們剛好相反,結婚時像一壺滾熱的水,婚後就慢慢冷卻了。」

【辜鴻銘:「我承認,上述譯文幾乎是拙劣的,它僅僅譯出了漢語詩的大意而已。但是,這首詩中,它那如口語般簡潔的行文,卻帶着一種無法言說的優雅、高貴以及悲傷,所有這些我都無法用英語表達。或許,那是永遠做不到的。」】

辜鴻銘在自己用英文翻譯的杜甫《贈衛八處士》後,這樣註解道。他在向外人介紹中國作品時也每每不厭其煩地註明,自己的翻譯是拙劣的,和原作無法相提並論,生怕自己翻譯水平影響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接受。

【蕭楚女:「本報有楚女者,絕非楚楚動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並略有麻子之一大漢也。」】

1922年,蕭樹烈在四川擔任《新蜀報》主筆,以「楚女」之名發表文章。讀者看見如此筆名,想入非非,蕭樹烈居然收到大量求愛信。無奈,他只好在報上刊登了這樣一則啟事。蕭楚女確實高大肥胖,1926年在黃埔軍校演講時,由於觀者雲集,只好在大操場演講。蕭楚女扯着嗓子喊,後面的學生還是聽不見。結果他用力過猛,居然褲帶崩斷。事後,他將這段經歷列為「平生第一窘事」,並開始穿背帶褲了。

【齊白石:「你要添的這隻蝦子是不在價錢以內的,所以替你畫了只死蝦子。」】

有人請齊白石畫蝦圖。畫好後賣主非要齊白石再添上一隻,齊白石也沒拒絕。但多畫的一這蝦子,呆板僵硬,了無生氣。那人以為敗筆,齊白石卻如此說道。為避免糾紛,齊白石曾寫有「潤例」,告知客戶:「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加二十元。減價者虧人利己,余不樂見。」

【惲代英:「試觀歐美體育界之女子,每遭難產之禍;野蠻人種,或鄉居農婦,亦沒有因分娩而死者。此可知女子雖應強健,而過度之強健,反為不祥之物,不可不甚也。」】

惲代英在看待女子體育問題時,認為女子過度強健會使得筋骨變得堅固,分娩之時,骨盆難以張裂,導致難產,因此希望女子的體育運動適可而止。

【魯迅:「像周作人時常在孩子大哭於旁而能無動於衷依然看書的本領,我無論如何是做不到的。」】

魯迅曾對許廣平這樣感慨二弟周作人的冷漠。人皆言周作人冷漠,如庭院中有一株杏樹,周作人每日都從樹下經過,卻沒注意花已經開了。沈兼士與林語堂談起周作人附逆時的舉止:日本人在北大紅樓審訊抗日青年,哭號徹夜,而周作人卻充耳不聞。林語堂不禁哀嘆,熱可怕,冷尤可怕,言指周氏兄弟中魯迅極熱,周作人至冷。周作人對自己亦冷漠,抗戰後國民黨肅奸,周作人被捕前還常到琉璃廠逛舊書鋪,對自己的命運居然漠不關心。

【丁文江:「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事,而不是物質,如果我找到金礦銀礦,而不了解人事問題,那金銀仍將被偷盜以去,弄得更糟。」】

董顯光見地質學家丁文江在研究中國五百年來的宰相,很不理解,問他為何不干自己的專業去找金礦,丁文江如此回答。作為自然科學家,丁文江卻非常關心政治實務,常和社會名流一起辦報紙,發表政治主張,他認為:「你們老問我戀着政治問題不舍,不集中全力做科學工作。你看,政治不澄清,科學工作是沒法推進的。」

【魯瑞:「嘸啥稀奇!嘸啥好看!這種事情在我們鄉下多得很!」】

許欽文和幾個青年在魯迅母親魯瑞面前談論《故鄉》這篇小說寫得如何如何好。老太太當即把《故鄉》通讀了一遍,然後用紹興話搖着頭如此說道。老太太平生最愛讀張恨水的小說,而對兒子魯迅的小說並不感興趣。有人問老太太:「您覺得您兒子的小說怎麼樣?」老太太只說:「還可以,喜歡嘛,說不上。」

【魯迅:「這種時候就看出人來了,林語堂就沒有去,其實,他去送殮又有什麼危險!」】

1933年,楊杏佛被暗殺。林語堂與魯迅都是楊杏佛的好友。6月20日,舉行楊杏佛的入殮儀式。林語堂因被嚴密監控,沒有參加。魯迅見林語堂沒有來,如此說道。他認為林語堂膽小怕死。而7月2日,楊杏佛出殯下葬,林語堂來了,魯迅卻沒來。林語堂沒有怪魯迅,而魯迅對林語堂的誤會卻越來越深。好友終於絕交。但1936年5月,斯諾請魯迅選出中國當代最好的五位雜文家,魯迅將林語堂的姓名寫在自己前面。

【陳璧君:「你剛強點好不好,你硬一點好不好,幹革命的,還不早晚就有這一天,早晚會有這個結果!」】

陳璧君為人厲害是出了名的。1935年,國民黨召開四屆六中全會時,汪精衛被刺,中彈後汪精衛恐懼地喊:「我完了,我完了!」陳璧君見丈夫這樣窩囊,大聲訓斥道。陳璧君隨後又闖入蔣介石辦公室,大聲斥責:「蔣先生,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不干就是,何必下此毒手!」而實際上,此事為王亞樵所為,和蔣介石無關。陳璧君又在蔣汪關係上加了一層霜。

【張伯苓:「倘若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他住在這宿舍里!」】

1937年,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三位校長由秘書主任楊振聲陪同巡視學生宿舍。他們見到學生宿舍陳舊破敗、潮濕暗淡,學生甚至睡地板。下起雨來,多處漏水,學生只好在被子上蒙塊油布,枕畔支柄雨傘。於是蔣夢麟說:「倘若是我的孩子,我就不要他住在宿舍里!」張伯苓卻認為學生應該接受鍛煉,於是如此針鋒相對地表示。梅貽琦原是南開張伯苓的學生,未表示態度。

【袁昌英:「武大為尊重名器,所有教師都稱副教授,一個正教授也沒有。你這特約講師,等於別校的副教授,將來升格為副教授,就等於別校的教授。」】

蘇雪林剛到武漢大學,見聘書是特約講師,心中有些不悅。好友袁昌英連忙解釋說。聽說文學院院長陳西瀅等名學者也不過是副教授,蘇雪林心裡也就平衡了。一座著名學府沒有正教授,武漢大學是民國一特例。

【竺可楨:「我們用許多金錢去買飛機、無線電、電機引擎到一個沒有科學頭腦的國家,正好像移植果樹到沙漠而希望其蕃生。」】

竺可楨在1938年6月向浙江大學學生發表演講時如是說。他認為,只引進歐美的科學技術或技術產品並不能令中國產生歐美式的現代文明,只有引進歐美人的科學頭腦,才有可能讓歐美文明在中國生根發芽。

【吳稚暉:「我住慣壞房子了,好比豬住在豬圈裡很舒服,倘使把豬搬進洋房,說不定反而要生病的。為了保存老命,故而不遷。」】

抗戰時,國民政府為吳稚暉在重慶牛角沱對岸山上修建洋樓一座,他卻不肯搬進去,其理由如上。後來,吳稚暉自己花錢在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後面的大田雞山坡上,修建面積只有十三平米的茅屋斗室一所。屋中僅一掛舊蚊帳,一張竹板床,一個大馬桶和一位老伴而已。

【宋慶齡:「今天的中國婦女和 中國人民,不是會不會用刀叉吃飯的問題,而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

在抗戰時宋氏三姐妹聯袂出席一個以各省主席夫人為主體的訓練班上,宋美齡對大家說:「你們都將有機會參加接待外國朋友的工作,一定要學會有關的禮節,例如吃西餐,怎樣用好刀叉,就要學習。」宋慶齡卻提出異議,說了上面那句話。宋靄齡趕緊出來圓場:「今天婦女界的問題,我看還是團結問題。」三個人的性格表露無遺。

【戈登:「鄙人效力中國,實因憫中國百姓之塗炭。鄙人非賣劍客也。」】

1863年,常勝軍統帥戈登作為中間人,勸降了蘇州太平軍守將納王郜永寬等。郜永寬等殺死守城主將慕王譚紹光,開城投降。但淮軍入城後,李鴻章誘殺了太平軍降將。此事引起戈登的極大不滿。他決定拒絕清廷的賞賜,並如此說道。後幾經周旋,戈登接受了清廷的勳章和黃馬褂,但一萬兩白銀卻沒有要。然而同樣一個戈登,正是數年前火燒圓明園的元兇。

【光緒皇帝:「同洲同種同文最親愛。」】

1898年,黃遵憲將作為使臣攜帶國書出使日本。光緒皇帝親自修改國書,在「大日本國皇帝」之上,御筆親加「同洲同種同文最親愛」九字。國書修成後,光緒皇帝密詔不能讓李鴻章知道此事,因為李鴻章仇日,不願與日本結盟。甲午戰後,日本聯華勢力為改善和中國的關係,在中國展開了多方活動;中國維新力量也希望藉助日本勢力促成中國變法;光緒皇帝也傾向於中日聯盟。

【府試考題:「問科舉進身易,學堂進身難,有科舉則學生不能專心,科舉可廢歟?」】

此為1903年武昌府試的一道考題,令學生論述「廢科舉」與「興學堂」的利弊。在科舉考試中居然出現題目討論是否應該廢除科舉,可見科舉壽命不長矣。此考題中又說:「若不廢科舉,恐無自強之時。若不懲學生,益重自由之弊。將何道之從,試深慮而暢言之。」不「廢科舉」不能自強,而「興學堂」後,學生思想自由,恐要造反,到底何去何從,清政府焦慮萬狀。

【宋教仁:「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宋教仁遇刺後發現彈頭有毒,自知不能久活。他給遠在北京的袁世凱寫了一封信,信中如此說道。宋教仁至死也沒有懷疑刺殺事件和袁世凱有關。黃興挽宋教仁聯則說:「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就是袁世凱!」

【魯迅:「因為《新青年》編輯者不願意有別號一般的署名,我從前用過迅行的別號是你所知道的,所以臨時命名如此:理由(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魯迅向許壽裳解釋為何取筆名為「魯迅」。「魯迅」二字,「魯」是母姓或「魯莽」,人大多認同,關鍵是「迅」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有說「迅」是魯迅幼時小名「迅哥兒」之義;有說「迅」有疾馳和激勵人之意;有說「迅」古義為狼,出處見《爾雅·釋獸》:「狼子絕有力者曰迅」;更有甚者說「迅」與「信」諧音,表明魯迅暗戀弟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毛彥文:「倘吳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賢內助,陳女士似很適當,如果想娶善交際、會英語的時髦女子,則應另行選擇。」】

1918年11月,吳宓的清華同學陳烈勛將自己的妹妹陳心一介紹給吳宓。陳心一也是吳宓清華同桌好友朱君毅的女友毛彥文的閨中密友,於是吳宓托毛彥文打探陳心一的情況。毛彥文在信中如此對吳宓說道。1921年8月,吳宓趕往杭州,去見陳心一,自然也就見到了毛彥文。結果吳宓反倒戀上了毛彥文。

【楚中元:「梁先生過去保皇,後來又擁護共和,前頭擁袁,以後又反對他。一般人都以為先生前後矛盾,同學們也有懷疑,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解釋?」】

人言梁啓超在政治主張上多變,對此,楚中元如此問梁啓超。梁啓超回答說,自己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的,決不是望風轉舵、隨風而靡的投機者。這個中心思想就是愛國,這個一貫主張就是救國,因而「不惜以今日之我去反對昔日之我」。孫寶瑄如此認識梁啓超的反覆:「蓋小人之反覆也,因風氣勢利之所歸,以為變動;君子之反覆也,因學識之層累疊進,以為變動。其反覆同,其所以反覆者不同。」

【梁實秋:「罷課曾經是贏得偉大勝利的手段,到後來成了惹人厭惡的荒唐行為。」】

「五 四」之後,學生運動變成了家常便飯。原本支持「五四」的梁實秋開始反思。他說:「我深深感覺 群眾心理 是可怕的,組織的力量如果濫用也是很可怕的。我們在短短期間內驅逐的三位校長,其中有一位根本未曾到校,他的名字是羅忠詒,不知什麼人傳出了消息說他吸食鴉片煙,於是喧嚷開來,輿論譁然,嚇得他未敢到任。人多勢眾的時候往往是不講理的。」

【林紓:「嗚呼!布衣之榮,至此雲極。一日不死,一日不忘大清。死必表於道曰 清處士林紓墓 ,示臣之死生,固與吾清相終始也。」】

1922年舊曆十月,溥儀大婚。因此林紓不顧此時已體弱多病,精心繪製了四鏡屏呈進。對此宣統皇帝也感其赤誠,特書「貞不絕俗」匾額回贈,並拿出御用布料賞賜林紓。林紓感動至極,如此說道。林紓一生從未在清政府任職,因而自稱「布衣」,在清亡後他卻甘願做清朝的遺民。後林紓病逝不到一個月,馮玉祥便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固與吾清相終始」似乎應驗。

【徐志摩:「我的心肝五臟都壞了,要到你那裡聖潔的地方去懺悔。」】

這是冰心給梁實秋的信中自曝徐志摩對自己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冰心趕快接着聲明:「我沒說什麼,我和他從來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憐惜他了,他真辜負了他的一股子勁!」徐志摩對多少女人說過類似的話真的難以統計,難怪冰心對他的定論是:「志摩死了,利用聰明,在一場不人道、不光明的行為之下,仍得到社會一班人的歡迎的人,得到一個歸宿了!」

【周作人:「要天天創造新的生活,便只好犧牲與兄長的情誼。」】

談起兄弟失和,周作人只是如此含糊地應對。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將一封信交給魯迅,信中道:「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 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 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從此兄弟絕交。而至於周作人「昨天才知道」了什麼,幾十年過去了,一直都沒有人知道。

【陸小曼:「我還有時恨你雖愛我而不能原諒我的苦衷,與外人一樣地來責罰我,可是我現在不能再讓你誤會我下去了,等你來了可否讓我細細地表一表?因為我以後在最寂寞的歲月願有一兩人,能稍微給我些精神上的安慰。」】

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後寫信給胡適如此說道。早年就有傳言,本是胡適、陸小曼二人鍾情,但因胡適無法離婚,陸小曼才轉向徐志摩。胡適索性做了「月下老人」,可以讓陸小曼有所依靠,而自己撤身出來。不想徐志摩英年早逝,陸小曼又寂寞了。

【陳三立:「南京真是好地方,連韭菜也長得這樣齊整。」】

三十年代初,詩人陳三立在南京小住。一次出城到中山陵參觀,出中山門時見道旁秧田成簇,豐腴翠美,陳立三不覺大喜,對同車人如此說道。大家循聲望去,滿田儘是禾苗,那裡來的韭菜,頓時哄堂大笑,以為先生故作諧語。而陳先生卻滿臉穆然,不知大家笑何。眾人這才曉得,陳先生果然「不辨菽麥」。但陳三立又有窮極物理於最纖微處的科學精神。他曾取一隻病蠅置於案上,詳細觀察良久。

【汪精衛:「君為其易,我任其難。」】

抗戰爆發後,蔣介石與汪精衛常常為是戰是和爭得面紅耳赤。眼見無法說服蔣介石與日本和談,汪精衛決定與蔣介石分道揚鑣,單獨搞「和平救國」。汪精衛乘蔣介石去陝西參加軍事會議不在重慶的時機,於1938年12月18日以外出演講為由乘飛機離開重慶,走上不歸路。離開時,汪精衛給蔣介石留下了訣別信,表示他和蔣介石要走不同的道路來救國。在信尾,汪精衛如此寫道。1909年,汪精衛決計刺殺載灃,離去時留血書於胡漢民:「我今為薪,兄當為釜。」汪精衛的「烈士情結」此兩語正可前後對照。

【魯滌平:「若再陳師不進,本軍聲譽墜地盡矣!」】

國民黨第一次「圍剿」蘇區和紅軍時,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認為後援未至,不可深入。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向其下最後通牒,如此說道。張輝瓚迫不得已引兵南進被俘。毛澤東填詞:「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一個月後,贛江上漂下來一塊木板,上載一顆首級,旁邊有一白布,書「張輝瓚」,並羅列罪狀於上。

【黃郛:「這一年來的經過,一般人以為我黃某天生賤骨頭,甘心做賣國賊,盡做矮人;我並非不知道伸腰,但國家既需要我唱這齣戲,只得犧牲個人以為之。」】

1933年8月,天津《大公報》記者王芸生採訪了黃郛,黃郛如此訴苦道。當年5月,中日《塘沽協定》終於簽訂,黃郛通過屈辱地接受了日本人很多無理的要求,換取了華北局面的短暫安定。消息傳出,黃郛被指為賣國。《亦云回憶》中記述,蔣介石評黃郛「志足以懾強寇之氣,而勢不能弭鑠金之口,其忍辱負重,誠有非常人所能堪者。」

【陳獨秀:「時至今日,誰有過,誰無過,在未定之數,有什麼好寫呢!」】

抗戰時,董必武曾去武漢拜訪陳獨秀,並對他說:「鄙人受中央之託,專程而來,歡迎你回黨工作。」要求他寫個書面檢討。陳獨秀如此說道。1932年10月,陳獨秀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國民黨各界紛紛致電中央要求嚴懲,共產黨罵他為資產階級走狗、反共先鋒。抗戰爆發南京淪陷前,陳獨秀被提前釋放。他拒絕了民國政府勞動部長職務,也拒絕胡適讓他去美國的邀請,同時也拒絕去延安。

【王芸生:「毛澤東先生來了!」】

毛澤東到達重慶參與國共談判的第二天,《大公報》以《毛澤東先生來了!》為題發表社論。王芸生在社論中激動地寫道:「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十九年的闊別,經長期內爭,八年抗戰,多少離合悲歡,今於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圓!認真的演這幕大團圓的喜劇吧,要知道這是中國人民所最嗜好的!」

【陳垣:「我沒有理由離開北平,我要留下來和青年們一起看看這新的社會究竟是怎樣的。」】

1949年,知識分子面臨去留的抉擇,輔仁大學校長、史學家陳垣選擇留下來。他在致胡適的公開信中如此說道。他說:「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兩次地用飛機來接,我想雖然你和寅恪先生已經走了,但是青年的學生們卻用行動告訴了我,他們在等待光明,他們在迎接新的社會,我知道新生力量已經成長,正在摧毀着舊的社會制度。」胡適見信後啞然失笑,說這是偽作,他的根據是陳垣從不寫白話文。

【郭沫若:「離掉張氏,我思想沒有那麼新;二女同居,我思想沒有那麼舊。不新不舊,只好這麼過下去。」】

1912年,郭沫若在老家四川與張瓊華結婚。後他到日本求學,又與日本貴族後代佐藤富子(安娜)結婚。1923年,長兄郭橙塢給遠在日本的郭沫若寫信,提出要麼與張氏離婚,要麼和兩位妻室同居。郭沫若回信時如此說道。結果是張瓊華在老家獨守了六十八年;抗戰爆發後郭沫若也不再和安娜聯繫,而是另娶了於立群。

【黃蕙蘭:「這年頭,上帝也夠忙了,他是沒工夫聽我的祈禱了。」】

1920年,顧維鈞與黃蕙蘭結婚。十幾年後,顧維鈞移情嚴幼韻,黃蕙蘭向宋靄齡、宋美齡求助,宋氏姐妹勸她向上帝祈禱,黃蕙蘭如此答道。黃蕙蘭通過孔祥熙將嚴幼韻夫婦調到菲律賓工作,希望嚴幼韻能離開顧維鈞。太平洋戰爭爆發,菲律賓被日本占領,嚴幼韻的丈夫殉國,黃蕙蘭感慨:「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由我而死。」而嚴幼韻寡居,更方便追求顧維鈞。後顧維鈞果然與黃蕙蘭離婚,與嚴幼韻結合。

【吳文藻:「我這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們就做個好朋友吧。」】

吳文藻用這樣一句話拒絕了一位女生的求愛,很多同學說他是傻子。有一次冰心遇到吳文藻,同他談起此事。吳文藻解釋說:「那是我乘火車回江陰度暑假,車到山東後,上來了一位女子,我按我們清華的規矩給她讓座。回學校後,她覺得我這個人實在,知道我要出國,送了一枚領帶上的別針,是心形的,背後有個 愛 字。我怕耽誤人家,才說出那番話的。同學們說我傻,說不妨把她做後備的。我覺得對不起人家。」冰心聽到這番話,不由得對吳文藻產生了好感。

【陳璧君:「我遠赴重洋,為學校籌款,你和四哥卻出雙入對,辛苦你啦!」】

汪精衛在廣州辦了一所執信中學,請紅顏知己方君瑛來任教。陳璧君聞聽後氣勢洶洶地趕到學校,當着眾人對方君瑛如此說道。方君瑛辯駁說:「我是清白的,問心無愧。你要不相信我,我就走。」陳璧君步步緊逼:「當然是你走了,學校是我的,汪兆銘也是我的,你不走誰走?!」汪精衛聞訊趕到,勸陳璧君不要任性,誰知陳璧君竟然在地上撒潑打滾起來:「你們合着欺負我,你們瞎搞,搞出了孩子咋辦?」方君瑛受不了這樣的凌辱,回家懸樑自盡,臨死留遺書,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

【陳潔如:「如遇介石時,代我給他吃幾個白果(白眼),拜託拜託!」】

1929年8月,陳潔如在給閨蜜朱逸民的信中如是說。蔣介石為娶宋美齡為妻,懇請陳潔如讓位,對她說:「我現在請你幫助我,懇求你不要反對,真正的愛情,究竟是要以一個人甘願做多大犧牲來衡量的。」蔣介石讓陳潔如離開五年去美國讀書,還說以便將來為建設國家出力。然而,陳潔如一離開中國,蔣介石便音信全無了。「為何世界上的男子這樣黑良心,自我離祖國以來,一個字的音訊介石也沒有給過我,尤其是朋友交情也沒有,你想要氣死人嗎?」陳潔如道。

【夏之時:「如果你不弄得走投無路,帶着四個孩子跳黃浦江的話,我手板心裡煎魚給你吃!」】

1929年,董竹君厭倦了丈夫夏之時在四川成都的封建大家族生活,毅然帶着四個女兒出走上海,決心自己干一番事業。夏之時追到上海對董竹君如是說。但「董娜拉」沒有乖乖跟丈夫回家,她義無反顧地留在上海,艱苦創立了錦江飯店,成為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女實業家。

【徐申如:「如翁君已與你同居,下月停止了。」】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如此警告陸小曼道。徐志摩去世後,徐申如每月會按時給兒媳陸小曼送來三百元。有一天夜裡,徐志摩生前好友、翁同龢之孫翁瑞午藉口汽車壞了,在陸家二樓煙榻上睡了一晚。當時陸小曼睡三樓。據說徐家買通了門房做監視,得知這一情報,徐申如便警告陸小曼。翁瑞午得知大怒,索性搬上三樓。從此以後,陸小曼的全部費用, 他全部負擔。

【毛彥文:「你總該為我想想,我一個三十多歲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難道我們出發點即是錯誤?」】

吳宓的英文教師曾告訴吳宓:「沒有什麼像猶豫如此有力地摧毀人的道德力量。」但吳宓偏偏在婚戀上猶豫不決。吳宓苦心追到了毛彥文,後者赴巴黎準備與吳宓完婚。然而一見到毛彥文,吳宓又開始猶豫了,將結婚改為訂婚。毛彥文感覺很委屈,對吳宓如此哭道。最終,毛彥文一氣之下,嫁給了六十六歲的前總理熊希齡。

【吳宓:「余之離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無情意之悲傷,此惟余自知之。」

吳宓為追求毛彥文而與妻子陳心一離婚。他認為「故妻陳心一,忠厚誠樸,人所共譽,然宓於婚前婚後,均不能愛之。」沒有愛的婚姻不應維持。然而他與陳心一「夫婦之誼雖絕,良友之情故在」。

【魯迅:「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許壽裳向魯迅提到朱安,魯迅如此說道。魯迅與朱安是包辦婚姻。接受新思想的魯迅雖然很厭惡這個小腳女人,但礙於母親情面,魯迅一貫對其以禮相待,但敬而遠之,夫妻各居一室。即使與許廣平在上海同居後,魯迅也從來不提離婚,而是讓朱安在北京侍奉母親。內山完造也曾問魯迅:「你在北京不是有夫人嗎?」魯迅回答:「可那是媽媽的媳婦,而不是我的呀!」

【朱安:「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跑,爬得雖然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量爬了。」】

魯迅的夫人朱安在得知自己的先生已經和許廣平結合後如是說。面對和魯迅的婚姻,朱安不是沒有努力過,她卻總是永遠想着「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順着他,將來總會好的。」但這「將來」卻永遠沒來。如果說魯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那麼朱安卻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

【徐悲鴻:「鄙人與蔣碧薇女士已脫離同居關係,彼在社會上一切事業概由其個人負責。特此聲明。」】

1938年7月31日,徐悲鴻為了能和新近認識的孫多慈結婚,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如是說。這條短短兩行小字的廣告和徐悲鴻指上鑲有「慈悲」二字的大戒指,使和徐悲鴻同居多年的蔣碧薇怒火中燒:「回想二十年前,以一個不出閨門的十八歲少女,跟他跑出去到處流浪 可是他到今天,居然登出脫離 同居 關係的廣告,想就此抹殺自己的責任,其居心,其用計,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丁玲:「我最紀念的是也頻,而最懷念的是雪峰。」】

在延安時,曾有人問丁玲最懷念的人是誰,丁玲如此答道。1937年在與斯諾夫人的談話中,她坦率地說:「我有了一次偉大的羅曼史:我從未同胡也頻結婚,雖然我們住在一起,一個朋友的朋友開始來到我們家,他也是一個詩人。他長得很醜,甚至比胡也頻還窮。他是一個笨拙的農村型的人,但在我們的許多朋友當中,我認為這個人在文學方面特別有才能。我們在一起談了很多。在我的整個一生中,這是我第一次愛過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馮雪峰。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16 14:02:25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3-08-28 13:08:0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