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小菲
來源:看見心理(ID:kanjianxinli1)
前幾天刷豆瓣,看到這樣一個話題:#你為什麼不想談戀愛了#。
本以為點進去會有各路網友暢談單身的生活有多麼嗨皮自由。
可沒想到,最熱門的帖子竟來自於一個十分渴望戀愛的人:
我沒有不想戀愛。相反,我非常想。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我總是希望着有個人陪我到老。
誠然,愛情不易,渣人尤其多。可是不能因為這個就不戀愛了。
哪怕千辛萬苦,我找到了Mr. Right,我都賺翻了。
接近3000人點讚了這個帖子,還有許多人在評論區留言:
說出了我的心裡話。
我超級想,只是遇不到那個人。
……
看來,部分當代年輕人的戀愛現狀,就像脫口秀演員楊笠在她的段子裡調侃的那樣:
愛情,為什麼會變得那麼難?
看完這篇文章,想脫單的朋友們,也許就能對自己的現狀多一些寬容,也能夠有一些努力的方向。
01
愛情變難原因一:愛情腳本存在差異
前不久,鵝廠專門給楊笠打造了一檔相親綜藝《僅一日可戀》。
節目裡,她的任務就是相親:與15位性格、年齡、職業各異的單身男性約會,體驗一日戀情。
男嘉賓中,有一位程序員。
兩人邊吃飯邊聊天,許是出於對楊笠的好奇,以及自己對理想愛情的想象,他問得很直接:
你覺得戀愛之後的狀態會是怎麼樣?多多少少會回歸家庭嗎?
如果有哪一天,你掙不了這麼多錢了,你會怎麼辦?
……
這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吐槽:要是別人這麼問我,我立馬想走。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這就是普通人相親會問的問題啊。
確實,相比和其他男嘉賓的相處:聊酒、一起野餐、邊散步邊聊聊心裡話……這位程序員關心的問題都十分現實。
楊笠也在後續的採訪中,用「務實」來形容他。
為什麼同代人在愛情觀上有這麼明顯的差異呢?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在她的《社會學愛情思維課》中就提到了「愛情腳本」這個概念——
它是指,由社會經濟基礎、社會文化所確定的一整套有關愛情的機制:結婚是個必選項嗎?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內嗎?……
在傳統社會中,男女都認同:男性負責賺錢,女性負責照顧家庭。所以並不會造成彼此的衝突矛盾;
但隨着時代的發展,男性對愛情的看法沒有改變,但女性開始走出家門,也承擔起一部分賺錢的責任。
於是,女性會希望男性能分擔一部分照顧家庭的責任,然而男性對妻子的期望卻並沒有發生改變,這種對角色期望的不一致就會引發關係的衝突。
電視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裡,男女主飾演的夫妻,在分工合作中就有這樣一個衝突:
當男主平匡得知女主實栗懷孕,說「我會全力支援你的」時,實栗嚴肅地回應說:
其實,愛情腳本,並沒有對錯之分,它只是不同生活環境對每個人觀念的塑造。
但是,要想建立和諧緊密的親密關係,需要感情里的雙方都保持成長,願意反思和調整自己對愛情的想象和期望。
02
愛情變難原因二:愛情,變成了價值交換
《僅一日可戀》中,不少男嘉賓習慣於直接展示自己的優秀和能力:
一個音樂人,多數時間都在單向輸出自己的音樂見解:
一個運動型男孩,和楊笠初次見面,便穿上自己的全套裝備,在山間滑行:
許多網友在彈幕里說:男嘉賓們都是表現自己,沒人想過楊笠想幹嘛,楊笠喜歡什麼。
其實,這背後隱藏的愛情邏輯是:「只要我足夠優秀,就值得被愛」。
正如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的:
多數人寧願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而不願當成愛的問題,即不願當成一個愛的能力問題。
對他們來說,愛就是如何被愛、如何惹人愛。他們沿着幾條途徑來追求這一目的:
一條是——尤為男性所採用——應該取得成就,獲得他自己所處的社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財富;
另一條尤為女性所採用的途徑,是使自己富於魅力:通過健美鍛煉、修飾儀表、穿着入時等。
但如果沿着這樣的路徑去尋找愛,我們也會用同樣的眼光去審視他人:他是否足夠優秀?他是否值得我的喜歡?
這樣做的結果是,愛情不再是愛情,而是淪為純粹的價值交換。
而我們,也在愛情貧瘠的世界裡,無法學會真正愛人——作為一個人,真正地去給予。
可現實世界裡,這樣的邏輯比比皆是——我們都在追求,世俗中最符合優秀模板的人。
知乎上,超過3000w人瀏覽過「男朋友家裡只有20萬存款,我該和他結婚嗎?」
香港知識分子梁文道也提過他認識的一個學生,念博士時有個女朋友,但談到結婚時意識到很多外在條件不合,就此分開,重新相親。
前段時間,「科學早戀」的說法也在網上引發關注:家長認為,初中談戀愛,可以保證對象基本門當戶對,躲開城鄉戀、異地戀兩個大雷。
在弗洛姆看來,這十分正常:
在一種交易盛行和奉物質財富為首要價值的文化中,人類愛的關係遵循統治商品交換和勞動力市場的相同規律,這是毫不奇怪的。
活在現代社會中,也許每個人都難免受到這種隱形戀愛規則的壓迫。
但如果我們依然渴望真正的愛情,就應該認識到,社會規則如何影響了我們的擇偶,而我們真正期盼的愛情又是什麼樣的?
在和音樂人的那場約會中,楊笠很明顯感到兩人氣場不和。於是,她主動提出中斷約會。
在後采中,導演和她有這樣一場對話:
只有當我們透過外在條件,和人真實地接觸,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
03
愛情變難原因三:
分手的能力,大於相愛的能力
豆瓣上有不少網友分享過自己身邊感情故事有多麼脆弱:
我有個男性朋友,最短的戀愛只有一個月,我問他原因,就是覺得女生有點愛發脾氣,愛吃醋。
我說那你不喜歡她嗎?他說喜歡也就那麼回事,好看的小姐姐這麼多,我憑什麼要忍着?我當時真的百感交集。
《僅一日可戀》中,也有一個男嘉賓提到,上一段感情分手,是因為對象要出國讀書。
復旦大學中文系導師梁永安在接受《人物》採訪時表示:
為了物質,為了房子,為了家人,或者因為異地戀或者出國,隨便一個理由就可以把愛情衝擊掉。
他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對愛情缺乏信仰:
因為再好的愛情裡面也充滿了衝突、斷裂,我認為愛情本身就是在一個飄動的世界裡邊去建立起一種信心,沒有信仰般的愛情的堅持、沒有信任的話,它就很容易分離。
在這種脆弱、容易斷裂的關係里,我們不是把對方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去相處,而是將對方工具化——
關係能否持續,只取決於對方能不能在滿足我需求的同時,不給我帶來麻煩。
而真正的愛,不僅需要付出心力去維護,還可能面臨被傷害、被拋棄的風險。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我們缺乏真正的情感教育。
在豆瓣,就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除了牽手擁抱kiss,吃飯逛街看電影,談戀愛能做什麼?
許多人對愛情的想象已經變得十分模式化:吃飯、送禮、看電影、旅遊……但這樣的愛情,只會停留在表面。
但在真正成熟的愛里,我們能從愛人眼裡看見自己的存在,得到深層價值的確認。
只有當我們願意放棄那些轉瞬即逝的刺激性快樂,去學習何謂真正的愛,我們才有可能克服分離,也能通過愛情,激發出對生活的熱情。
哲學教授劉擎在一檔視頻節目《角落的夜晚》裡,這樣形容愛情:
愛情非常奇妙,當你進入那種經典的浪漫愛情時,在世界上的另一個人那兒,你能得到徹底的、無限的、至高的承認——你是最好的。
也許很多人都在心裡悄悄嚮往這樣的理想愛情,只是在利益、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這樣的感情珍貴得不知是否能夠尋得。
但是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我們始終都可以做下面這2件事:
反思愛情腳本:
我們對愛情的期望,是如何受到社會文化、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實踐中去領會:這樣的愛情,真的是我渴望追尋的嗎?
培養愛的能力:
我們對於如何愛一個人的理解,常常十分模糊,甚至會把愛當成被愛。但真正的愛,在於主動給予。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並經營好自己的理想愛情。
這條路,艱難,但值得。
作者: 蘇小菲,本文授權轉自公眾號看見心理(ID:kanjianxinli1 ):改變,從看見開始。這裡是看見心理,提供專業心理內容與服務,由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創立。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猜你喜歡↓↓↓
百年小紅樓驚艷開放!就藏在上海市中心這個公園
上海居然有座「毛球王國」!面積比去年更大!還能把圓滾滾的它帶回家!你心動了嗎?
嗲嗲嗲!十一小長假動起來!這些親子小遊戲在家也能做~
: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吧
評論列表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求助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