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親局:當婚姻成為抵抗不確定性的手段

情感導師 654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來源:財經自媒體

原標題:985相親局:當婚姻成為抵抗不確定性的手段

原來源:南都觀察

曾於里

「985」相親局:當婚姻成為抵抗不確定性的手段

我結婚不是為我結婚,而是我要為這個家庭挑選一個兒媳/女婿位置上的人;我結婚除了咱倆匹配外,更關鍵是出於維護階層穩固的需要。如同傳統的門當戶對里,愛情從來不是被考慮的選項,在新型門當戶對里,雙方至多有一種在匹配基礎上培養感情的心態——也許我們結婚相處久了,也會有感情。愛情只是婚姻的點綴——可有可無,不是結婚的原因,也不是目的。

這一兩年,關於985相親局的討論多了起來。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在2021年第9期也發文《高端限定,就能收穫愛情?》,幾個平台轉載後熱度都很高。當前市面上存在着好幾個頗有影響力的985相親平台,譬如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姻平台「相遇未名」,誕生在清華園的「陌上花開HIMMR」等。一開始這些相親平台僅向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國家最頂尖學府的畢業生開放,後來「清北復交這個池子被我們窮盡了」,相親平台也不斷擴容,開放給QS世界大學排名前一百的海歸,以及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盛名在外的985高校。

換言之,參與985相親局的人都必須是從所謂名校畢業的,學歷成為入場券。現如今,陌上花開HIMMR雖然也有一些211高校的用戶,但主流用戶還是擁有985高校學歷的人。

關於985相親局,互聯網上最通行的說法是:「985看不上211,211看不上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看不上二本……」主流輿論對985相親局也是批評態度。譬如認為這群高學歷的人「一輩子都擺脫不了做題的思維嗎」,「世俗優質的婚姻對象,大概是成功人士要拿下的另一個執照」,「卷到頂端」……

在當下的輿論場中,常常是價值判斷先行於事實和邏輯判斷。在進行籠統或武斷的批評前,我們試圖冷靜地觀察分析出這種現象的背景、起因和背後的緣由,看看我們能否對985相親局達成另一種「理解」?分析和理解不見得是支持這種做法,而是要明白「何以然」。

▌「三高」女性的一種「自救」

我一個參加過類似985相親局活動的女性朋友,就曾頗為不滿地跟我說:怎麼現在輿論就只針對985?難道985畢業的人就沒有權利找對象嗎?

朋友1986年出生,從小都是好學生,第一學歷是985名牌學校,等到研究生畢業,工作也穩定下來,再準備找對象時,卻發現自己被婚姻市場「拋棄」了。

更確切地說,是被主流的相親市場拋棄了,比如一些大眾化的相親網站,或者類似於相親角這樣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她引以為傲的學歷、成就等,反倒成了她的「劣勢」。

《鳳凰周刊》曾在一篇報道《我,985畢業,月入3萬,在相親角一文不值》中指出:如果一個高年齡、高學歷、高薪資的「三高」女性進入相親角,會發生什麼?「用房產做比喻,她們會被歸類為地點很差的『郊區房』,即使房型再好也無人問津」。甚至,「在相親角里連『人』都算不上」。相親角代表的其實是中國最大眾化的婚姻觀,老一輩看不上「三高」女性,因為年齡大意味着不容易生育,高學歷、高薪資意味着「不顧家」。在這裡,很多現代語境裡的優質女性恰恰是被歧視的。

▲ 英國著名演員伊恩·麥克萊恩現身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給自己舉牌:伊恩,77歲,劍橋畢業,倫敦有房……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至少從這個角度看,985相親局是「三高」女性的一種「自救」。因為只有在有着相似成長經歷的同類人眼裡,她們的經歷才能被理解,她們的優點才不會在有色眼鏡下成為劣勢。

數據也顯示,幾個985相親平台里女性用戶的比例高於男性,付費意願也高於男性。它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女性在大眾化相親市場遭遇更多歧視,她們需要有能夠理解她們的平台。

▌相似的經歷:「學堂知己結婚姻」

985相親局的一個核心特徵是存在着學歷篩選功能。這可以解讀為學歷「歧視」,但也可以視為一種更高效的擇偶「篩選」。

在對愛情充滿浪漫主義認知的人眼裡,愛情是超越一切條件的。但實際上,愛情生發於某種現實的「條件」。就比如你對某人一見鍾情,條件就是對方的「顏值」;你因為某人的經歷對之產生惺惺相惜之情,條件就是對方的「經歷」……只不過在感性衝動壓過理性的愛戀里,這些條件成為「感覺」的一部分。由此,在愛情里你由於某個現實條件而愛上對方,並不意味着你就是功利的、俗氣的。

外界認為的985相親局,是把學歷當做「階層」的標誌,好像從985高校畢業就意味着更好的工作、更多的錢、更高的社會地位。但也有不少人相中的是學歷背後所代表的勤奮、自律、閱讀、學識、品位等。畢竟從概率上看,能夠考上985高校,還是能說明此人優秀的程度。就像找工作的簡歷篩選環節,如果僅限於985高校,當然會遺漏掉很多畢業於普通高校的優秀學子,可從效率的角度看,這種篩選是有效的,能在短時間內以較高的概率找出優秀的人,畢竟,高考已經幫着做過一輪篩選。參與985相親局的大多數人,平日裡工作忙碌,沒有很多精力解決個人問題。以對方的學歷作為篩選條件,的確可以降低他們的試錯成本,提高效率。

將學歷作為一種篩選方式,並不總是所謂「歧視」。事實上,在「五四」前後,也很流行這種以相同學歷為背景的擇友、擇偶路徑。秋瑾在她的自傳體彈詞小說《精衛石》中就曾說:「此生若是結婚姻,自由自主不因親,男女無分堪作友,互相敬重不相輕,平日並無苟且事,學堂知己結婚姻。一來是品行學問心皆曉,二來是情性志願盡皆知聞,愛情深切方為偶,不比那一面無親陌路人。平日間相親相愛多尊重,自然是宜家宜室兩無嗔。」

如今,「學堂知己結婚姻」的難度要大很多,985相親平台能夠提升這一概率。有着相似學歷和經歷的人,可能也會有着相似的品行學問、情性志願。

▌階層封閉:新型「門當戶對」

那麼,在什麼情境下,985相親局是值得警惕和批評的?

不妨先從傳統的「門當戶對」理念說起。

所謂的「門當」,原指大門前左右兩邊的一對石鼓,是一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戶對」,則是置於門楣上或門楣雙側的磚雕、木雕。在古代,門當與戶對的樣式、規格等,也是這個家族身份、財富和教養的一種象徵。傳統社會包辦婚姻里,青年沒有自主選擇權,男女雙方的信息並不對稱,雙方便憑藉門當戶對,判斷雙方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等是否相匹配。

▲ 所謂的「門當」,原指大門前左右兩邊的一對石鼓,是一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 sohu.com

但現在輿論有一種誤讀,認為門當戶對只是選擇擁有相似財富和地位的家庭而已,用流行的話說,是階層里的一種「內卷」。這恰恰忽略了門當戶對背後更深層次的婚姻觀念:婚姻是家族倫理制度的核心部分,是維持傳統社會等級秩序不可或缺的組成。

《禮記·昏義》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婚姻被抬到很高的位置,締結婚姻的目的,為的是家族的利益以及家族的繁衍生息,為的是宗廟穩定。傳統意義上的門當戶對並不只是現代話語中的,「相似家族背景的人會有共同的語言」云云,而是為了維護階層和家族的利益,必須保證出身、門第與血統的純潔性,杜絕社會底層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並威脅統治階層的利益。就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的:對傳統統治階級來說「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通過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

所以,傳統社會歷朝歷代都以法律的形式將「門當戶對」確立下來,它嚴格禁止不同階層的人通婚。比如《唐律·戶婚》明確規定:「諸與奴娶良人女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減一年,離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為婢者,流三千里。」《大清律例·戶律·婚姻》也嚴禁主人為奴僕娶良人為妻,「凡家長為奴娶良人為妻者,杖八十」,「其奴自娶者,罪亦如之」。

這種門當戶對的婚姻觀,直到「五四」才被摒棄。在那個高呼人的覺醒與解放的年代,人的自由、價值和尊嚴被視為最高的價值,傳統的那種以家族利益為核心的婚姻模式,被視為「萬惡之源」。傅斯年就曾在一篇題為《萬惡之原》的文章中痛批:「中國人是為他兒子的緣故造就他兒子嗎?我答道:『不是的,他還是為他自己。』……我前年也對一位朋友說過一句發笑的話:『中國做父母的給兒子娶親,並不是為子娶婦,是為自己娶兒媳婦兒。』」

時下不少人將985相親局尋求經歷、學識、三觀等的匹配稱為「新型門當戶對」,則是對傳統門當戶對觀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985相親局如果只是尋求「匹配」那也無可厚非,真正體現其保守價值觀的,是他們在向傳統的門當戶對看齊,將學歷當做維護階層的工具,把婚姻視為家庭的附庸。

什麼意思呢?通俗地說,我結婚不是為我結婚,而是我要為這個家庭挑選一個兒媳/女婿位置上的人;我結婚除了咱倆匹配外,更關鍵是出於維護階層穩固的需要。如同傳統的門當戶對里,愛情從來不是被考慮的選項,在新型門當戶對里,雙方至多有一種在匹配基礎上培養感情的心態——也許我們結婚相處久了,也會有感情。愛情只是婚姻的點綴——可有可無,不是結婚的原因,也不是目的。

不必諱言,當前985相親局裡,從成本收益、資源配置角度挑選對象的人,比比皆是。他們結婚的目的,是為生出一個優秀的後代,是為確保家庭利益最大化。在澎湃新聞對「相遇未名」創始人的一篇採訪中,該創始人表示,「現在現實的人越來越多,強調房子和戶口,婚姻越來越基於社會經濟地位,這幾年願意找門當戶對的比例顯然越來越高……這種比較看重婚姻社會經濟功能的客戶,在我的客戶里占到六成吧。」

當然也有人到這裡是尋找真愛的。但愛情在新型門當戶對的背景下,似乎在成為一種有錢人才有資格享用的奢侈品。該創始人會給有錢的用戶建議:你家裡足夠有錢了,你就可以喜歡誰就選誰,「他們可以隨心所欲,找什麼樣的人都沒關係,即使對方把一半錢都分走了,剩下的錢還夠用好幾輩子的,無所謂。就找自己喜歡的。」沒錢的呢?大概率還是老老實實從家庭利益的角度出發。

▌當婚姻成為對確定性的追求

很多人嘲諷985相親局,是因為985畢業生代表的是中國極優秀的一批人,但不曾想到,他們的婚姻選擇也如此世俗、如此功利化,跟沒什麼知識文化的大爺大媽一樣。

嘲笑他們當然是容易的。但這種嘲笑並不會改變新型門當戶對和內卷的局面。我們還可以檢討的是:為什麼中國這麼優秀的一批年輕人,在婚姻選擇上也如此務實?

說到底,是為了實現階層的跨越,或者至少要維持階層的穩定。在一個階層固化、未來充滿種種不確定性、有時很難看到穩定預期的社會裡,人人都知道階層跨越的難度,沒有人能夠接受階層滑落的代價。這倒讓人想起張愛玲說的一段話,「房子可以毀掉,錢轉眼可以成廢紙,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詩上的『淒淒去親愛,泛泛人煙霧』,可是那到底不像這裡的無牽無掛的虛空與絕望。人們受不了這個,急於攀住一點踏實的東西,因而結婚了。」

▲ 在一個階層固化、未來充滿種種不確定性、有時很難看到穩定預期的社會裡,人人都知道階層跨越的難度,沒有人能夠接受階層滑落的代價。 Davide Bonazzi

愛情雖然美好,但它有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它會帶來什麼。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裡,婚姻反而是少數不多可以經由法律確定下來的利益共同體,是可以抓住的確定性,於是很多人選擇割捨充滿不確定性的愛情。很多現實問題,諸如戶口、房子、生活成本、日後小孩的教育、養老負擔等等,是非常殘酷的,人們在「惘惘的威脅」下急於攀住什麼,於是就找個匹配的人結婚,兩個人的利益疊加,一起面對不確定的風險,內心的安全感會更充足一些。

精英變得精緻利己,普通人也越來越傾向於工具理性,在這個過程中,情感不斷被擠壓排除。985相親局的人當然也渴望愛情,但很多時候愛情必須發生在條件匹配的前提下,那種跨越物質條件的愛情愈發失去它的存在空間。

歷史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將設備送到火星,可以與萬里之外的人面對面通話,但在婚姻這一社會組織形式上,卻與前現代的社會區別不大,甚至有回歸的趨勢。固然,社會組織形式相對於生產和科技的發展會穩定得多,但背後的原因,仍然值得我們思考。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8 18:08:51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3-12-19 00:12:17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