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球:追山歌的人

情感導師 574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 本報記者 韋穎琛

▲李隆球(左五)和徒弟、徒孫、歌友們參加了2019「魚峰歌圩·三月三」傳統山歌賽。

別人追星、追劇,他追山歌。雖然頭頂「廣西歌王」「山歌王中王」「一代宗師」的光環,67歲的李隆球卻更願意把自己看作一個追山歌的人。「苦苦追了幾十年。」3月20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只是懂點皮毛,還要繼續。」一首首動人的山歌、一點點人生的領悟,化作一本又一本歌書。有人慕名來買書,他淡淡地說:「要買沒有,送倒可以送幾本給你。」因為熱愛,所以把山歌傳承下去對他來說義不容辭。

1 追山歌追到「死去活來」

李隆球:追山歌的人

1952年,李隆球出生在融水苗族自治縣三防鎮的一個中醫世家。山區交通不便,多民族聚居,唱山歌曾是人們社交、娛樂的主要方式,耳濡目染之下,七八歲時,他就和許多同齡人一樣,跟長輩學唱山歌,並慢慢喜歡上這門藝術。李隆球當過牧童,種過田,修水利修公路,做過民工、赤腳醫生,1977年經縣委組織部吸收為國家幹部,先後評上醫士、醫師、主治醫師職稱,曾任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院長,靠着治病救人的技術,過上了不愁柴米油鹽的日子。無論是吃糠還是享福,順境或逆境,山歌始終相伴他左右。

都說李隆球愛歌如命。有多愛?怎麼個愛法?用他徒弟伍小英的話來說,愛到要「靠山歌續命」。原來,2005年,李隆球曾患上食道癌,在柳州做放療期間他還到魚峰公園、江濱公園對歌,做手術前的10天一直在唱山歌,剛做完手術唱不了,他就用手機發短信對歌,出院才20天又出門對歌去了。

那年5月,醫生成功為李隆球實施腫瘤切除手術,術後他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出院之前,他寫下這首一韻到底的三十六句式山歌《住院二月感而作》:

栽禾最怕蟲咬尾,衣薄最怕冷風吹。

人過花甲不怕死,英年早逝最傷悲。

不吃黃連不知苦,不經磨難不知危。

難忘今年初夏季,死神突然把我圍。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降把人追。

食管中段生腫瘤,切片屬癌把命催。

妻子頓覺天地轉,猶如噩夢伴驚雷。

到底不愧巾幗士,泰山壓頂心不灰。

運籌帷幄龍城去,背水一戰搏一回。

拋家陪我去住院,好比上陣把鼓擂。

共勉大家要爭氣,戰勝癌魔莫倒威。

特別手術室外等,如蟻爬行在心扉。

六個小時像六載,分分秒秒盼夫歸。

術後劇咳五晝夜,朝夕呵護朝夕陪。

他人換班妻不換,體貼入微緊相隨。

獨自承擔千斤擔,我體虧虛妻亦虧。

兩月護理如一日,斷翅病鳥又重飛。

此情今生當永記,不負拙荊頌詠梅。

(註:愛妻,鍾詠梅)

2011年,舊病已愈新病又發,他在床上躺了將近1年,沒法出去唱,就在病床上用手機和歌友語音對歌。2015年胃腸道大出血,要從融水轉院到柳州搶救。躺在救護車上,他不斷吐出大口鮮血,可親人剛用紙幫他擦掉嘴邊的血,他就開口唱山歌,弄得親人是又心疼又無奈。經醫生全力搶救,他轉危為安,一醒來就又接着唱……這事在柳州山歌界傳為奇談。

「都那樣了您還唱,唱些什麼呢?」記者好奇地問。「唱這一去不知是生是死,唱我對這件事(病重)的看法,我一直都是面對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李隆球說,他已經看淡生死。「是樂觀的性格影響了你山歌的風格,還是山歌讓你變得樂觀?」「我覺得一個人樂觀就必然有一個精神支柱,我的精神支柱就是山歌。在最困難的時候我要唱山歌,差不多要死的時候我還是要唱山歌。用歌唱翻閻羅殿,用歌唱醒二世人……」

2 歌路千萬條他最愛「正」道

山歌讓李隆球忘記了生死,忘記了病痛,忘記了煩惱,山歌給予他力量和勇氣,他又把這股力量注入山歌之中。因此山歌風格有千萬種——幽默的、穩重的、粗野的、快餐式的……他最喜歡的還是積極向上的。

常聽山歌的人都知道,李隆球的山歌激昂向上,用詞文雅,接地氣,雅俗共賞、聽後令人回味無窮,常常讓身處逆境中的人得到鼓勵。比如這首苦中作樂的山歌:

苦楝開花白針針,我家住在苦楝根;

人人都講苦楝苦,我比苦楝苦三分。

哥拿苦瓜炒苦筍,又拿黃連煮餛飩;

苦竹砍來做蘆管,苦中作樂我吹笙。

梁燕東是李隆球的表弟,50多歲時偶然看了表哥送的一本歌書,就被那些富含人生哲理的山歌所觸動,便拜表哥為師學山歌。在師傅的栽培和自己的努力下,短短四五年時間,他就從零基礎唱成「廣西歌王」。

梁燕東最敬重師傅愛黨愛國愛人民,以山歌弘揚正能量,歪門邪道的東西從不涉及。「當初收我入門的時候他就講,『唱歌就唱正能量的東西。簡單點講,你旁邊有兄弟姐妹叔娘伯娘,兒子兒媳家裡人都在,大家都能聽的歌你就唱,那種大家聽不了的要偷偷唱的,就莫唱。這點你做不到就不要同我學。因為這關乎歌德。』」

梁燕東所說的正能量,在李隆球的山歌里比比皆是。比如他的《父親節之歌》寫道:

父愛如河流向東,灘阻石攔仍前沖,

教育兒女抒壯志,莫學狗熊學英雄。

父愛就是一本書,濃濃關愛血連肉,

字字教兒要寫正,句句教兒畫新圖。

父愛就是一堵牆,不單遮雨遮風霜,

還教做人真本事,家風美德不能忘。

父愛就是一盞燈,照亮似錦好前程,

囑兒千萬莫迷路,要靠奮鬥創乾坤。

3 追歌路上桃李芬芳

許多聽眾、歌友正是因為歌中蘊含的正能量而喜歡上李隆球的山歌,其中一部分進而以他為師。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就有意識地發掘有潛力的本土年輕歌手。因工作原因,當年他走遍融水的村村寨寨。每到一地,他一邊工作,一邊以歌會友,傳歌授徒。如今,作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柳州山歌」的代表性傳承人,在政府的扶持下,他更是乘着互聯網的東風,把山歌傳遍壯鄉,傳到全國各地。

來自百色樂業縣的李佩芬(網名「心淡如水」)通過網上對歌,拜入李隆球門下。山歌道出了兩人對山歌的熱愛:

女:

新上歌路妹不熟,望哥慢慢把妹扶;

耐心扶妹上歌路,收妹做個小學徒。

男:

哥也愛歌妹愛歌,好比銅鼓伴銅鑼;

何必稱師稱徒弟,不如我倆做同學。

女:

師是師來徒是徒,妹我不能犯糊塗;

你在高樓我在底,哪能和你同年級。

男:

恨我收徒已太多,好比糍粑難推脫;

名不符實妹不曉,花生浮水是空殼。

女:

你有歌多人才學,山上樹多鳥才落;

既然收徒到外省,加我一個又如何。

男:

花匠栽花望成簇,畫匠寫生望成圖;

哥寄厚望樂業妹,高歌當個好公僕。

女:

跟師學歌學品行,以歌陶冶我心靈;

要學桂花香千里,歡樂帶給身邊人。

像李佩芬這樣追隨他學山歌的人還有很多,正能量山歌也越唱越響亮。30多年來,受他影響的歌手不計其數,正式拜他為師的就達五六十人。這些徒弟中有廣西本地的,也有雲南、貴州、湖南、湖北、遼寧的。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工人、農民、農民工、法官、醫生、護士、老師,有沒上過高中的民間歌手,也有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這其中出了不少「廣西歌王」,有人靠參加山歌擂台賽一個月就拿到1萬元獎金,還有人「貼」(意為賠錢)上萬元辦歌會。

伍小英是李隆球的第一位女弟子,曾與師傅合著《九萬山歌圩》一書。拜師那年,李隆球還不滿30歲,伍小英則是融水大山深處一個喜歡唱歌的16歲小姑娘。「可以說沒有師傅就沒有我的今天。」伍小英說,是師傅的幫助、提攜和多年來的鼓勵,讓她走出大山,成為「廣西歌王」,過上更好的生活。

真誠待人、友善、和藹、心胸寬廣……她甚至覺得找不到完美的詞語來形容師傅的好。「不管是誰,不論好醜,不論貧富,只要你有心學,真誠善良,他都願意教。贊他也好,貶他也罷,他都保持平和的態度。」

30多年共同泛舟歌海,李隆球對她來說亦師亦友,更是像父親一樣的存在。伍小英記得,師傅那年病重,鄭重地把自己創建的QQ群「魚峰歌圩山歌創作群」交給她,囑咐她當好管理員,把這一脈山歌傳承下去。

山歌界德高望重的前輩、廣西山歌學會原會長覃承勤也很認可李隆球,他在為李的《魚峰歌圩》作序時寫道:「在榮譽面前保持虛心和熱心,因此拜他為師的人接踵而來。他不強人,不欺人,善待人,懂帶人,帶出許多徒弟,為繁榮廣西歌圩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精神可嘉。」

4 只要能傳歌,「貼錢」也情願

李隆球為柳州山歌傳承發展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弟子梁燕東覺得,如果沒有師傅,融水山歌不會像今天這麼繁榮。但李隆球覺得還不夠。面對記者,他認真地說:「山歌就要絕種了,我們不能讓她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毀掉,應該把她一代代傳下去。」時至今日,瘦弱的他仍肩扛山歌傳承的大旗,馬不停蹄,出入歌圩,以歌會友,以歌教徒。

多年來,他獨著或與歌友、弟子合著了《情醉歌鄉》《三友歌集》《魚峰傳歌》《網上尋歌》《歌海情長》《師徒高歌十九大》等14本歌書。出了這麼多書,經常參加大型山歌活動,還受邀到各地講學、傳歌、當評委,不知情的人可能會猜,這位「歌王」這麼拼,大概是想靠山歌賺些養老錢吧,李隆球卻說:「我唱山歌一輩子,都是貼錢的(意為賠錢)。」

原來,這些歌書全部自費出版,花掉他十幾萬元積蓄。而且歌書只送不賣,只要是熱愛山歌的弟子或歌友想要,他就寄,連郵費都不要別人出一分。「我不抽煙不喝酒,也不跟人比什麼房子車子股票,靠雙手勞動賺來這些錢,我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李隆球在解釋自己這麼做的原因時說。正如他在自己的簡歷歌《傳承山歌任在肩》所寫的:

青年男女一兩億,分布海角到天邊;

口頭傳歌無徒弟,非遺寶貝將失傳;

為了傳承山歌種,不給山歌斷香煙;

一靠歌書來推廣,二靠短信網絡連;

我是省級傳承者,傳承山歌任在肩;

不但傳歌在網上,還要認真把書編;

自費出書本接本,歌書不賣當樂捐」;

《情醉歌鄉》先問世,《歌王戀歌》把歌添;

……

歌書是他傳歌的教材。而各種山歌Q群、微信群,山歌擂台賽,山歌培訓班,自己家,徒弟家,都能變成他傳歌的課堂。

距離近的,李隆球就面對面地教。徒弟和對手在網上對歌,對手出歌后,李隆球在旁指點,教徒弟如何作答,如何扣題,怎麼用句歌詞才通順妥帖。老師輔導學生做作業般的場景,就是李隆球傳授山歌技巧的日常。

距離遠的,就通過網絡、手機指導。近年來,廣西歌友紛紛從現實走進虛擬的網絡「唱」山歌。相比於傳統的見面對唱,網上對歌可隨時隨地進行,網絡山歌平台迅速發展,歌友隊伍也迅速壯大。李隆球收的20多個外省徒弟,就是通過網絡找到他的。

李隆球給自己起了個網名叫「五味子」,寓意有二:一是自己嘗遍人生五味,二是「五味子」乃一味良藥,有安神、鎮定之功效。發微信、傳語音、上QQ……李隆球手機用得還蠻溜,儼然一個網絡山歌達人。他認為,移動網絡對柳州山歌的傳承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近兩年,20至40歲年輕歌手的不斷湧現也讓他倍感欣喜。

5 活到老 追到老 學到老

多年來,李隆球口傳心授,帶出一批批優秀的徒弟。如今,徒又收徒。在廣西山歌界,他已是師爺級的前輩。不過,他有師爺的地位,沒師爺的架勢。不管是面對面採訪時,還是在電話中接受採訪,他都態度謙和,寬厚待人,話語實在,言語中透露出幾分率真。

宣傳政策的山歌一不小心就變成說教,怎麼編才能吸引人?山歌這道「菜」我們廣西炒了這麼多年,怎麼創出新味道,讓老人新人都愛吃?面對略顯尖銳的問題,李隆球回答起來依舊平和。

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受黨教育多年的少數民族幹部,自己經歷過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艱難歲月,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發自內心地感到知足。不足肯定還是有的,但總的來說老百姓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我們應該看到主流,用山歌弘揚正能量,而不是一味抱怨。

他認為:「跟不上時代潮流的山歌是『走』不得的,軟腳的(意為腿軟,無法前進)。」山歌要傳承就得發展,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李隆球說,我國曾是以農耕文化為主的國家,在城鄉巨變的當下,傳統山歌中的很多詞語、比喻現在的人都已聽不懂,這就要求歌手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山歌如果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切近老百姓的生活,同時保留山歌的那股草根味道,就不怕沒有市場。

他的QQ簽名寫着「刀不磨會生鏽,人不學習變落後」。《新聞聯播》他幾乎每天都看,把孫子孫女當老師,向他們學用電腦手機、學習新事物,凡是讀書必做筆記,一聽到精彩的句子馬上用筆記錄下來,還不時到外地學習、採風,為的就是跟上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24 16:03:48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4-02-02 20:02:05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