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有可能嗎?

情感導師 637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記兩次對話

這兩次對話讓我覺察到自己對某個觀點是先有了態度再表達認同,在討論氛圍友好的情況下,才得以了解了別人的想法。進一步發現,對方的觀點裡,也有我認同的部分,但一開始我們對同一個事情的第一反應態度並不一致。

再次獲得的啟發是,好奇是理解的第一步。如果討論出現分歧,因為對方與自己持不同觀點就拒絕傾聽或逃避交流,可能失去一次難得的了解彼此的機會。我們較少出現價值層面的衝突,但理解想法與個人行事準則卻常有差異,在尊重的前提條件下,才可能尋求共識。

昨天想了想,在一般的社交場景里達成共識的條件。出現不同意見還能和平展開討論的雙方,首先大概是都有意願有時間。親密關係中,可能還更具體一些:對話題感興趣、注重關係和開放性交流,能有富餘的心力和精力應對,並願意騰挪出時間處理。

以前我也給自己貼過 INTP 的標籤,因為覺得 「酷」,但並沒有與持同樣標籤的人交流過。這兩次對話都與 INTP 群友有關,對方 「不附議」 引起了我的 「好奇」。

好好說話有可能嗎?

一次群討論分歧

群里一位小夥伴喵拋出了 3 張截圖,基本觀點是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喵說這是自己認識的一位 60 多歲的 INTP 分享的管理經驗:

你根本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沒有人喜歡被改變,被說服等於什麼?被打敗了。但很多管理者失敗就失敗在這裡,他們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總是想改變員工,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苦口婆心地告訴員工:你要努力,要好好工作。可是結果不理想,員工聽不進去,無法被說服,甚至不僅沒有一點變化,還和你有了矛盾,覺得你太霸道,在逼迫他。如果你有想改變別人的想法,那你就惹上麻煩了,因為改變一個人不亞於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不會取得勝利,最後你會非常挫敗。事實就是這個樣子,別說改變你的員工了,你能改變你的家人嗎?根本改變不了。你改變不了一個人,沒有人會因為你而改變。他改變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自己想要改變。其實一個人在自信的時候,才會承認錯誤。自卑的人是不會承認錯誤的,他會怪別人,想辦法給自己找理由找藉口,不是我的問題,是別人的錯。當他處在自信的情況下,才會很願意去接受錯誤,並且有改正的意願。當他想要改變,就能夠得到改變。

當時我粗掃了幾眼這三段話,感覺沒啥毛病,甚至覺得很 「ACT」:別人不是一個 「待修正的問題」;控制策略往往容易失效;只有當一個人願意被你影響時,你才能對他 「施加」 影響;怪別人是典型的防禦行為;主動承認錯誤很勇敢!「如果你真的想讓你們的關係越來越好,那麼最有效的行動起點就是你自己」, 管理也是一樣的嘛。

有幾位群友看後附議就不說了,神奇的是新入群的一位群友 α 狗,當即表示這三段 「看得讓人心塞,可以掰碎了槓」。好有趣,為啥會這樣,他到底看到了什麽。喵解釋說這個人是實幹派,自己結合經驗看覺得也蠻對,「改變一個人永遠都是鼓勵比打壓有實效,影響比說服更重要」。

我們問 α 狗為啥會心塞,他說這三段 「通篇都是結論,缺少事實和證據,用結論支撐結論。這種機關槍打法倒挺適合高管培訓講座開篇用的,一上來先把他們打懵,講座結束還反應不過來那種,仿佛跳出了自己的思維圈,醍醐灌頂」。

經他一說,我再去回看那三段話,果然也覺得作者仿佛站在了一個 「對的立場」,行文充斥着說教口吻,試圖以此去影響(原本就持那種觀點的)讀者。而作為原本秉持那種觀點的讀者,則可以從文中佐證自己原有的想法,間接認同作者,並選擇性忽視了表達方式(與文字想傳達理念的不一致)。

α 狗接着說,「原本持那種觀點的人,會站在說教者的角度上;原本不持那種觀點的,會覺得在被說教。用說教來形容就先預設了優勢與劣勢的兩方。我反對的不是他的觀點,是這個表達方式」。發起話題的喵總結道,「事實看來說教容易激起反抗,哪怕是對的說教」。這可能也是一種原有觀點的鞏固吧。

由此衍生的思考是,人是否總在選擇性接收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找認同)?企圖說服或影響他人是不是具有險惡用心(想控制)?

在另一次關於 「否認情感需求的理性可能只是一種偏執理性」 的討論中,群里一位 「亂入」 的 ENTJ 發言,引起了群主 ccc 和我的注意。他先是指明某兩位群友的聊天 「大部分時間只是在單向表達,並沒有相互關注和理解」,顯得兩個人都很孤單,同時就我拋出的問題陳述 「成熟的理性不是無情和冷酷」,還提議 「交流時彼此要多一些傾聽,不然交流質量堪憂」。

如果你真的融入了關係,那麼 「關注對方」 也會成為你內心情感需求的一部分。我覺得如果在關係中,體會到被人理解和關注,然後也會主動地去理解和關注別人,而且這份理解和關注會迫切地希望對方能感知到,進而 「循環往復」,也許愛就產生了。

我和 ccc 都覺得他這段描述很棒,和好朋友就是如此啊。ccc 提到我們衝浪結識的原因,舉例說明了這種 「循環往復」 的過程,我也覺得這種關係和交流,滿足了互相 「被看見」 的需要 2333。

繼而衍發的交流

當時群里有個不明背景的人,提到了些 「原生家庭」 和 「被害者思維」 的概念,我看到對方言論感覺很摸不着頭腦,要充分探討得釐清很多定義的樣子,懶得接茬兒。湊巧 ENTJ 群友 Victor 老師加了我好友,於是我們寒暄後,就這個話題又單獨討論了下。

kordelia:對原生家庭的流行理論,我要扔幾個炸彈(原文鏈接)

A few moments later

Victor:我在看你發給我的那個 「原生家庭」 的炸彈。感覺這個思路還挺有意思的。

kordelia:哈哈李松蔚和陳海賢都還挺有趣的。

Victor:陳海賢也是搞心理學的?

kordelia:對,他倆都是諮詢師,也是好友。

Victor:哦,是吧。你認同剛剛這篇文章的觀點嗎?

kordelia:我有點兒忘了那篇文章的觀點,我只是看到他懟武志紅及 「原生家庭」 就挺開心哈哈哈。

Victor:為啥,那你對武志紅的 「原生家庭」 論不認可?

kordelia:可能比較煩他和被他帶跑偏的一部分讀者?又粗略看了下文章,我是認同 「看見即可改變」 的。很早前豆瓣那個 「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 小組我原先也圍觀過,很多父母確實很令人無言以對,關係決裂也不為過。

Victor:看見即可改變,這個沒錯,但不代表改變等於立即可以 100% 轉變。還是太絕對了。我傾向的描述是看見即是改變的開始,但不是結束。

kordelia:同意 「看見即是改變的開始」,「改變 = 100% 轉變」 是哪裡來的?

Victor:文章里的觀點大體是這個樣子的。

kordelia:喔,是嘛,那估計李松蔚寫的時候也是很氣哈哈哈。

Victor:「其實,第三個炸彈,已經不知不覺拋出來了:隨時都可以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只要做好準備。「 這個是文章里的原話。說實話,這個是我年輕的時候的觀點,那個時候我總覺得意識到了就可以改變了。

kordelia:哈哈現在如何看?沒這麽簡單吧。

Victor:現在不這麼看了,有些東西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沒那麼簡單的說改變就改變的。按照他這個理論,如果做出一套 「如何成為美國總統」 的標準辦法,那所有人都有機會實踐它並且進而成為美國總統。然而事實上是,後天努力是有機會改變,但改變也是有限度的,就像這個幼年創傷,存在了就是存在了,想靠意識上的認知簡單粗暴的抹去是很難的。

kordelia:這我也同意,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很難徹底 「去除」。我覺得不一定要 「抹去」,意識到存在,然後接納就行了。

Victor:嗯,是的。我不喜歡這種太絕對的論調,如果他只是為了蹭熱度,那就算了。但是我也不太想去跟這類人辯論。因為感覺沒有意義。

kordelia:哈哈哈哈我沒看出文章里的 「絕對」,大概是因為我 「相信李松蔚不是持有簡單粗暴絕對觀點的人」,以及我就是想看人抨擊武志紅。

Victor:就比如前幾天爆出來那個東北的新聞,小女孩爸爸和女友瘋狂虐待她的情況。小姑娘 4 歲了,你說她有可能通過自我認知恢復到正常人的心態嗎?

kordelia:啊,我沒看到這個新聞。

Victor:原來對你來說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哈哈。

kordelia:哈哈哈哈那不是人之常情嗎,我如果看到別人抨擊薩特啦尼采啦維特根斯坦啦,也巨開心。倒也不是說他們是 「敵人」,而是他們已經被讚譽過多,需要中和一下。

Victor:哈哈,好吧,看來你有內心 「均衡主義」,哈哈。

kordelia:哈哈這是個啥主義?

Victor:就是看不慣太出挑的,也看不慣太 low 的,希望大家都在很小的範圍內波動,哈哈。

kordelia:哈哈哈哈哈哈好像也不是,可能是對出挑的好惡比較明顯。不喜歡的廣受歡迎就 real 難理解,有人說出這種不喜歡就挺開心。

Victor:哈哈,好吧。

Victor(發上文提到的新聞)

Victor:你說這樣的小孩有可能通過 「自我認知」 來去除原生家庭的影響嗎?

kordelia:取決於個體差異性

Victor:呵呵,我只是想通過這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下觀點。

kordelia:人的心理復原力挺強大的,有的人可以經歷創傷後成長,有的人應激障礙也很可以理解。

Victor:原生家庭對於人的影響是深刻的,雖然不意味着無法改變,但也要尊重它,正視它,接納它,並最終尋求心靈的成長。還是你說的那句,個體差異其實挺大的。

kordelia:如果創傷體驗太嚴重了,認為不值得尊重就不尊重,也沒關係!像那些家暴性侵的,要正視接納就很難很殘酷啊。

Victor:而且從我個人來看,李松蔚有這個論調,有兩種可能,一個是他自己的原生家庭沒有問題,所以無從體會這種原生的深刻影響;還有一種就是他自己也遇到這些問題,最終通過他自己的 「認知理論」 改變了主觀意識。如果不正視,就很難走出來。逃避只是 「隱藏」,不去觸碰,但是影響還是深遠的。

kordelia:哈哈哈有可能,估計他是沒啥大問題的,他喜歡給自己貼社恐標籤,我覺得挺搞笑。

Victor:他有社恐應該挺正常的。如果這篇文章是出於本心的話,說明他對 「情緒」 的感知和重視程度很低,這樣的人在社交中是很容易挫敗的。

kordelia:逐漸失明的變化(原文鏈接)

Victor:你寫的?

kordelia:「他自己的原生家庭沒有問題,所以無從體會這種原生的深刻影響」 和這個類似的一個反思,曾經因為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失戀缺乏共情而暫不往來

Victor:哦,我看下。其實說到社交,我有一個想法,就是你得尊重它,即所謂的 「人際關係」,如果你都不尊重它,那你就不可能也不配擁有它。這個就像金錢一樣,不尊重金錢的人,除非天生是富二代,否則是不太可能富有的。

kordelia:哈哈這個觀點有意思,你說的對。

Victor(蒙娜麗莎假笑表情)

kordelia:那可能李松蔚的那篇文章讓你覺得不適,是因為你感覺他沒有尊重讀者?哈哈

Victor:不是啊,不是不爽,我是覺得他說得太絕對了。我還是能接受這種文章的,只是不認同。

kordelia:喔。

Victor:剛百度了下他,85 年的,所以很正常。有些東西還真的需要時間去歷練。當然我不是看不起年輕人,而是說年輕和老練各有優勢,誰都別覬覦對方的優勢。

kordelia:我當時看居然完全沒覺得他說的絕對,可能因為他反面的觀點太令我不爽了哈哈哈。他自己也吐槽原先寫過一些陰陽怪氣的諷刺文,哈哈哈哈笑死我了,我接受那種設定就覺得很可以理解,因為實在反感有些受歡迎的 「心理文章」。

Victor:「那種設定」 是指?

kordelia:是說李松蔚自己偶爾也會 「抨擊」 自己。

Victor:哦,是吧。你比較反感那種 「淒悽慘慘戚戚」 的感覺對吧?就是說 「總是一副受害者的模樣」。

kordelia:好像也不是反感淒悽慘慘戚戚,可能是看到別人繞彎就捉急吧。哎呀,好像也還是自己從淒悽慘慘戚戚的階段走出來就缺乏共感了,我也不知道哈哈哈。

A few moments later

Victor:你寫的文章我看過了。你是不是平時也不太喜歡社交啊?而且會覺得社交很無趣。

kordelia:這個問題我破解了哈哈,不過確實一般來說不喜歡社交浪費時間。Victor 老師可真是善於傾聽,想必婚姻和諧哈哈。

Victor:還好吧。我在嘗試着讓婚姻變得越來越和諧。或者不是和諧,而是親密。

kordelia:為你點讚!!高情商哈哈哈哈哈,happy wife happy life hhhh

Victor:只是 「意識」 層面高情商而已,行動方面還需要不停地歷練。我和我老婆其實性格差異挺大的。

kordelia:吃飯去了 2333,下次再八卦你老婆哈哈哈。

所以,好好說話也是有可能的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21 06:06:50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頭像
2023-12-24 05:12:42

求助

頭像
2023-11-17 21:11:1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