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婚姻危機與女性社會問題:來自日本妻子們的獨白

情感導師 842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作者丨[日]齋藤茂男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兩個不同的升降電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這樣錯開了……」看似光鮮的幸福家庭背後,卻是無盡的寂寞和空虛。這些日本都市中產階級家庭的平凡主婦,她們將全身心奉獻給家庭,讓作為「企業戰士」的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全速奔跑,支撐起了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卻沒有人看到她們的痛苦,這痛苦裡有無盡的等待、無助的寂寞,還有無能為力的忍受。不想在臨終時為「我這一輩子都在幹嗎?」而懊惱,試圖活出自己的妻子們,她們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齋藤茂男(1928—1999),是日本著名記者。1952年進入共同通信社,歷任社會部記者、次長、編委,1988年退休。1958年獲第一屆日本記者會議獎。1974年因系列報道「啊,繁榮」再次獲獎。1983年,因長年的新聞報道活動和作為新聞記者的高聲望,獲得日本記者俱樂部獎。1984年「日本的幸福」系列獲日本新聞協會獎。他一生關心弱勢群體,敢於暴露社會黑暗面。

1982年春夏之際,齋藤茂男在日本全國38家與共同通信社有合作關係的紙媒上連載了系列報道 《日本的幸福》 第一部 (「妻子們的思秋期」)和第二部(「妻子拋棄丈夫的時刻」)。這些報道,不僅描寫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業社會問題,還引入了心理諮詢師的精神分析,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幾位採訪對象婚姻危機的成因,包括婆媳關係、親子關係等問題的心理根源。

日本婚姻危機與女性社會問題:來自日本妻子們的獨白

這些女性的共通點是都受過較好的教育,也有過職業生涯,但結婚後都辭去工作成為專業的家庭主婦。她們的丈夫都是職場精英,也就是泡沫經濟時期被稱為「企業戰士」的工薪群體。她們一方面物質上衣食無憂,擁有他人所羨慕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家庭生活卻空洞寂寞、危機四伏,瀕臨崩潰。其中一部分人通過酗酒麻醉自己,暫時逃避精神的空虛,另一部分人則直面這一危機,以堅定的決斷走出自立的一步。

這些女性,正是日本普通人真實生活的縮影,發生在她們身上的悲喜劇也是社會新舊生活觀念衝突的一個寫照。在傳統的日本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根深蒂固,許多男性只把妻子當作家政和生育工具使用,不懂得將對方視為平等的人,而經濟高速發展期下高強度的企業工作也大量吞沒了他們的私生活空間,留給家庭情感交流餘地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妻子們被剝奪了社會活動的空間,完全獻身給家庭,以便讓丈夫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正是這樣的組合創造了日本經濟奇蹟。在傳統觀念中,妻子只需要跟隨丈夫的背影,默默支持他們工作,並將他們的成就當成自己價值的達成。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進步,許多女性一方面對家庭生活中情感交流無法得到滿足而絕望,另一方面為無法獨立獲得社會認可,只能作為丈夫的附屬品被承認而感到憤懣。

隨着齋藤茂男對「妻子們」的採訪不斷深入,他聽到了女性的訴求,這訴求里包含着她們逐漸甦醒的獨立意識,訴求的內核也不僅僅只與女性自身利益有關,也可以說對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本問題:人的一生到底怎樣活着?讓人活得有尊嚴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換言之,這件事不完全是女人的問題,也是男人的問題。

下文節選的主題是「妻子拋棄丈夫的時刻」,主角是四位正值中年的妻子,她們主動向身處企業管理層、地位穩定的丈夫提出離婚,選擇離開。在外人看來,她們財務自由,有着幸福的家庭,為什麼要主動放棄這一切呢?我試圖描繪出她們一邊掙扎一邊尋找新生的內在精神世界的狀態。

「日本世相」系列之《妻子們的思秋期》,[日]齋藤茂男,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版。

結婚的條件是男女獨立

藍子、敏枝、亞紀子、美紗子……在妻子們內心獨白的展開中,她們拋棄丈夫的系列即將謝幕。這四位妻子,坦誠地向我吐露了她們的私密世界,誠懇之中,也夾雜着些許羞澀。但我忍不住懷疑自己,能把她們的內心描寫到哪一步。很可能,她們心裡還有很多難過的情緒,難以訴說,也一言難盡。或者說,妻子們的獨白,我們又該如何解讀?她們承受的過往可以給世人何種啟發?我們仍舊邀請了智囊顧問X先生(多人代稱)一同探討。

「這些案例可能看起來有些極端,但確確實實是當下日本夫妻真實狀況的縮影,絕不算特殊。我相信不少讀者都感同身受。」X先生從這個感受出發,引出了一個普遍共識,就是,如果對「婚姻是什麼」心存過多幻想,通常就會是悲劇的開端……

「離婚案例里最常見的情況是,沒有深入了解對方,單方面抱有天真期待就步入了婚姻殿堂。這四位妻子也是如此,對對方的真實模樣一無所知,卻用自己的期待描繪了對方的理想模樣,還不切實際地加入了很多額外幻想,試圖通過婚姻實現所有美夢……」

現實如此殘酷,期待如雪花一般,很快支離破碎,當她們明白夢終究是夢的時候,「期待落空」的感覺,又讓她們產生了想要離婚的衝動……

「本質上來說,很多女性對家庭有感情上或情緒上的期待,但男性不同,他們實現自我的地方不只是家裡,所以根本無法理解女性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感受,由此產生分歧也就不足為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女性為家庭付出了太多,對丈夫那種『期待落空』的定義範圍,也就無端擴大了。」期待與現實之間的鴻溝如此之寬,妻子們絕望了,不知道該選擇離婚,還是為了孩子而自我淪陷。

對於婚姻,究竟該如何看待呢?X 先生說:「結婚,其實就是兩個人綁在一起生活,而這兩個人本來就應有極強的主體性,即使各自獨立生活,也完全沒問題。兩個人在一起後,共同經歷喜怒哀樂,難過的時候相互安慰,相互鼓勵,共享生活的樂趣,要比一個人的時候過得好。所以結婚的前提是,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個人也能生存』。但實際上很多結合都是想依賴對方,想利用對方承受生活的負重,自己不用吃苦……」

如果結婚的基礎是自己先獨立,那就不能把幻想寄托在對方身上,自己還佯裝不知。

「從這個角度來說,結婚其實是辛苦的事情,尤其是按日本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應該像結婚時穿的白無垢禮服一樣,將自己保持得像一張白紙般嫁到夫家,由對方的家族塗上色彩。事實上,即便是現代社會,溫順又沒有自己主見的女生仍舊最受歡迎。主流價值觀如此,要逆流而行、堅持做自己真的很難,但如果沒有自己的主見,什麼都依靠丈夫,最後又會夢碎……」

確實,具體到各個男女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有很多需要批判的地方。X先生緊接着拋出了另一個極具衝擊力的觀點。

「男人只需對女人說一句『這個家交給你了』,就可以轉身去公司上班,被委以重任的女人,卻要為這個家付出自己的全部……其實,正因為如此,男人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公司。也正是一個個這樣的家庭,才構成了現在的日本社會。從這個思路來看,對丈夫心懷期待的妻子們,被家庭束縛着,卻也是支撐社會基礎的犧牲者。」

齋藤茂男

她們支撐着繁榮的社會

「話說,這些丈夫也是典型的二分之一人……」

慎次與藍子、勝彥和敏枝……細看這個系列裡出場的主人公日常,X先生發出這樣的感慨。但「二分之一人」是什麼意思呢?

「丈夫在工作上獨當一面,可在生活上完全不能獨立。反過來妻子在生活上包攬一切,卻在工作上一無所有。兩個人湊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些丈夫,每個人在公司里都是能力很強的精英,也是企業里的中堅力量,但在家不理家事,對孩子也不上心,不管不問。他們固執地認為,只要做好工作,就能在世間立足。這難道不是二分之一人嗎?」

X先生說,這些二分之一人,試圖通過婚姻找到「專屬保姆」,這個「保姆」也是他們的「工具」,可以幫助他們繼續投身於工作和為社會奉獻,這是個固定模式。但這個二分之一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日本的社會構造,每個人從小就在這樣的教育里長大,無論男女。X先生繼續說:「在日本,孩子從出生就被灌輸男女有別的思想,不論是玩的玩具、孩子們的遊戲,還是看的戲劇、電視節目,都在潤物細無聲地影響着他們。日本人進入青春期後,都用既定觀念看待異性,而不是想着大家都是人,想着以互助互愛的人性去理解對方。」

說起來,那種僅憑分數來劃分「好孩子」、「壞孩子」、「一般孩子」的現代教育制度也是罪孽深重吧。「如果真想做『好孩子』,就應該做些『和分數完全無關的學習』,比如和朋友一起坐車的時候嘰嘰喳喳說話,一起聽好聽的音樂,一起參加合唱,甚至有時候吵架……通過這些體驗,才能與別人產生情感共鳴,才會為對方考慮。如果缺少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培養,到了青年期,很自然地就會想『年齡到了,該去相親了……』而不是把異性當作獨立的存在,這個人今後可要一起共度餘生呢。」

這樣看來,我們國家在培養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與異性相處這一點上,完全處於未脫貧階段,而且在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正是在這種傳統背景下,才有了人格不健全的人,就像故事裡的丈夫們,成了二分之一的男人,結了婚之後心安理得地把妻子當工具對待,傷害對方,最後自己也落得個淒涼的人生結局。

而且,問題還不止於此。X先生提出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觀點。

「被這樣教育長大的人,根深蒂固地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工作是男人的生存意義,帶孩子是女人的幸福』這樣的觀念天經地義,他們不僅習慣性別分工的價值觀,也不曾質疑自己做的事情,連句抱怨都沒有,只是高效地、勤奮地工作。這些『效率至上的人』,帶來了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也使自己獲得了社會強者的地位——不就是這麼回事嗎?在全世界領先的日本生產力,就是在這個框架下誕生的。然而,繁榮的社會,是適合生活的社會嗎?無論對男人,還是女人——這才是最致命的問題。」

X先生提出的這一問題,也讓我想到這個系列裡「拋棄丈夫的妻子們」。

「關於是否是適合生活的社會這個問題,大概女性最有發言權。她們全身心地像一張石蕊試紙一樣被放到社會裡,敏感地做出反應——正因為她們被當作『工具』使用、被深深刺痛,才在無意識之中最早、最尖銳地提出了批判。每一對分手的夫婦背後,都暗藏一千種早已註定好的原因,妻子們認為『是丈夫不對』,這無可厚非,但從更廣的視角來看,整個社會的現實狀況是,無論丈夫還是妻子,都沒能充分活出自己。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單單埋怨是『丈夫的錯』、『妻子的錯』,離婚才有意義,才會實現自我的跨越。」

想活出自己的心聲

「住在養老院的老年夫婦,都是各睡各的房間。丈夫希望有人來照顧他,也有性需求,想和妻子住一起,但妻子卻不想入住夫妻房。這樣的情況很多……」X先生說起這樣的逸事,聊起了夫妻婚姻結局的話題。這些各自是二分之一人的男女,將會走向多麼悲慘的餘生呢?

老年後所剩無幾的珍貴時光,妻子們並不想和丈夫們一起度過。年輕時丈夫只知道埋頭工作,在家裡連倒了的醬油瓶都不扶,只把妻子當工具使用。漫長的歲月里,妻子們累積了多少怨念,從她們的心聲就能聽到。我們想起了一起「殉情」事件。

有一位男性,到了退休年齡,沒了工作活動,成了家裡的「大型垃圾」,而負責照顧丈夫的妻子卻沒有退休年齡,只要活着,就得一直工作。突然有一天,衰老的妻子病倒了,半身不遂,這對丈夫來說是沉重打擊,因為他在生活上一無所長,現在不僅要做一日三餐,還要洗衣服,負責所有生活日常活動。結果,照顧了妻子三年後,他居然勒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後自己也上吊自殺了……

「這位可憐的老人死得太慘了,但這也是二分之一人的典型結局。在日本,大家普遍認為,照顧老年人是家人的事……不過接下來這樣的慘案很可能還會繼續發生。」日本的丈夫們只知道工作,獨自一人就感受不到生存價值,也無法獲取滿足。可能在他們聽來,X先生的話非常逆耳。但X先生還有更令人心有餘悸的預言。他說,今後在發生這樣的慘案之前,作為二分之一人的丈夫們很可能早就被妻子們拋棄了……

「以前,大家會擔心分開後要如何生存,太難了,哪怕心裡很想分開,但還是流着眼淚忍下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大家的生活變得寬裕,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解放。可那些自以為是的男人們,還沒覺察到,心想『她怎麼可能離得開我』,繼續這樣想的話,似乎就危險了。」當然,日本社會保障女性經濟獨立的條件還沒有十分健全,但也在步步趨於成熟。另一點不容忽視的是,妻子們的獨立意識在逐漸甦醒。

「雖然不少女性追求所謂的課長夫人、部長夫人這樣的頭銜,但近年來,丈夫在公司能力如何、有沒有爬上高位,對很多女性來說,不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了。比起這些,她們更在乎男性是否溫柔,有沒有人性的善良。人的壽命相比從前有了大幅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想在中年以後,全力活出真正的自己,重過一次人生……」

把這些不同觀點融合在一起可以發現,「丈夫被妻子拋棄」,不只是有可能,而是概率很大。即便沒有走到離婚那一步,兩個人失去心與心的羈絆,夫妻關係名存實亡的家庭,也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多。

一如既往地,我們在辦公室里收到了很多讀者的電話和來信。「您真是辛苦了。我每天都像讀自己的故事一樣看您的連載。在PTA的聚會上,和朋友的聚會上,都會聊起。還有人哭着說,寫得太真實了,道出了女人的心聲……絕大多數的主婦們,既是妻子,又是母親,非常辛苦,卻沒有幾個人能得到丈夫的平等對待。但很多男人對此不理解,認為這是『女人的矯情』,真希望他們早點意識到自己的天真,不要延續這種自殺行為。也請您繼續努力吧。」

這位署名「一位平凡主婦」的讀者的呼聲,也是很多人的迫切希望吧。她們不要外人看起來安穩平靜的表象,而是希望生活在家庭里的人,都能活出自己!我相信這股浪潮即將席捲而來。

【讀者來函】 

站在廚房望着街燈

「妻子拋棄丈夫的時刻」這部分連載在報紙上登出後,我們收到了來自讀者的熱烈反饋。有來信,有電話,臨近尾聲時,竟有超過一百份的感想文。「我和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一模一樣,以至於常常有種錯覺,以為是在說我的事情……」「看到如此真實的報道,我才猛然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女性和我一樣迷茫,也鬆了口氣。對結尾處那句『活出自己!』最有感觸,反反覆覆讀了好多遍,一想起自己的過去,就忍不住流下眼淚……」

每一份感想都讓我們深知讀者看得很認真,而且產生了強烈共鳴。我們把其中一部分來函,結合智囊顧問X先生(多人代稱)的意見,公開於此。

來函里最吸引我們關注的是妻子們的心聲,她們真切地吐露了自己的煩惱。有位四十多歲的主婦,苦惱於丈夫的浪費習性,甚至曾經跑回過娘家,後來為了孩子又重新與丈夫複合。她說:「……有天夜裡,我拒絕了和他親熱,竟然被他又打又踢。他完全不考慮我的身體,太自私了,我一到夜裡就害怕。現在我們分房睡,他睡着之前我都裝在看電視,然後悄悄鑽進被窩。我這二十四年積攢的憤怒,他很難感受到吧?他媽媽生他晚,又是獨生子,被溺愛着長大,哪怕現在五十歲了,內心還是渾小子。以前是喜歡浪費東西,現在又在外面有了女人,這次,我終於下定了決心……」

她說以前考慮到孩子而一直委屈着自己,但現在連女兒都鼓勵她:「你不用為了我們受罪,人生苦短,你去過自己的生活吧!」

我們也收到了不少有離婚經歷的讀者來函。其中一位五十二歲的主婦說自己有一個嫉妒心異常強烈的丈夫,僅僅是懷疑就說「我要找到你出軌的證據」,把整個衣櫃翻了個底朝天。她深受其苦,三十歲的時候甚至試圖自殺,後來被搶救過來,終究因放心不下孩子,咬牙忍受着生不如死的日子,熬到了現在。

「……結婚二十一年,我只在祖母和父親去世的時候,回過兩次娘家。所以當他說『你給我滾』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很幸福。四十二歲那年,我拖着風濕病和胃潰瘍的身體,離開了這個家。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忍了二十一年……因為每次吵完架,他都會道歉,說下次絕不會這樣了,求我原諒他,說他愛我。於是一次次地,不了了之。現在想想,真的是無聊的一生,淨是些無聊的小事,還鬧得雞犬不寧。我現在只慶幸,還好沒有為了這個男人去死……」

一位六十五歲的妻子說,當她想重新來過人生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她為此無比懊惱。

「……我太要面子了,一直忍耐,體重從五十五公斤掉到四十二公斤,再這樣下去,只怕我會被他欺負到死了。我丈夫差不多也把我當成工具,什麼都雞蛋裡挑骨頭,飯菜、味噌的味道、怎麼醃漬泡菜、怎麼做梅干,事事不放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不過是他的下酒菜罷了。我每天都在想,這種男人是不是天下無雙的奇葩,越想越懊惱。他經常說,你是我妻子,你要考慮怎麼做才合適,你必須聽我的,因為我是男人、你是女人……每次我反駁說我不是奴隸,都只換來他的大聲謾罵和毆打。我無力反抗了,放棄了,對他死心了,自己咬牙忍着,不知道哪天就死了。」

她在結尾說:「如果你們有什麼好的智慧,還請書面教我……這是我的救命稻草。」還附了一首短歌:走出神經質丈夫在的客廳,站在廚房望着街燈,怒火中燒悲從心來,卻不得不忍耐到現在。

根深蒂固的賢妻崇拜

把讀者來函按內容分門別類,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對登場妻子的立場表示理解、產生共鳴的人,占到了總數的38.4%。這一人群無一例外都是女性,有人如前文所提,有過離婚經歷,有人和丈夫關係不好,正在慎重考慮離婚,也有人為了孩子暫時無法離婚,仍在迷茫之中。

與此相對,令人意外的是,也有不少女性對主人公提出了苛刻批判,認為她們做得不夠,應該對丈夫更上心,這類人群占到了27.7%。比如,有位主婦(五十三歲)在信里寫道:「妻子拋棄丈夫的時刻」這個標題的表述就是錯的。拋棄,有輕蔑的意味,應該改成妻子離開丈夫的時候……

還有一位四十四歲的家庭主婦,署名「過着安穩無事的生活」。她說:「(那些離婚的女性)有沒有反思自己呢?因為對丈夫不滿,硬生生讓孩子離開了父親身邊。我奶奶常教導我,『要記住,對自己有五分不滿,才會對對方也有五分不滿』,我到現在都記得這句話。所以批評別人前要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錯,否則,不滿堆積如山,還怎麼活下去?」

「在這個世界上,哪怕是自己的丈夫、孩子都不可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淡定地應對所有事情。與其對丈夫不滿,不如變成他喜歡的妻子,自己也從中獲得快樂。去努力成為對方希望的樣子,才是真正的愛吧。妻子們經常被說依靠丈夫,是家庭的犧牲者,可當主婦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成為丈夫的賢內助,這不是犧牲,而是快樂才對呀。做不到這一點的人,才會走到離婚那一步吧。看到連載里的主人公,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真的是怒其不爭。我覺得,我們主婦不要總想着獨立,要想着如何與丈夫更好地一起生活,才會離幸福更近。」一位四十一歲的主婦,針對連載的內容寫了這麼一番話,署名「完全反對」。看得出,她覺得對丈夫「依賴」,其實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丈夫和我都四十多歲了,我們打算把孩子撫養成人後,出去旅遊,在家養花弄草,相親相愛,相互扶持到老。我結婚後就沒出去工作了,但我覺得,比起在外面學一些世故之事,或許這樣更好。我完全依賴丈夫,別人是『深閨大小姐』,我是『深閨老阿姨』。所以,我也想老了之後照顧好他,在他後面離開。這也是我能做到的對他的報恩了。」

可能是出場人物的婚後生活過於悽慘,反而有不少人意識到「原來我這麼幸福」,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新的認識,但X先生讀完這些「幸福的主婦們」的感想後,對女性之間缺少「寬容」這一點格外關注:「這些人被逼到無路可走的窘境,最後做出無奈的選擇,試圖逃脫,但很多人沒有這樣的經歷,還要居高臨下地指責。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痛苦,怕是很難理解別人吧?」

不過X先生事先聲明,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事情,並不是在責備來函的讀者……做了這個鋪墊後,他又繼續說:「日本的家庭主婦們生活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社會,卻仍然把自己束縛在封閉的世界裡,所以她們只能理解自己生活範圍內的事情。加上從小就被灌輸了很多規範意識,『女人應該怎樣怎樣』,她們看不到這個框架之外的世界,能選擇的生活方式自然極其有限。對於選擇和自己生活方式不一樣的人,她們顯得沒那麼寬容。我想這不是出於冷漠,只是陳舊觀念作祟而已。」

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現在五十多歲的這代人,在戰爭年代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期,連戀愛都被抹塗上了灰暗的色彩。給我們來函的讀者中,包括這代人往上的高齡世代,表示難以贊同主人公們做出的離婚選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感覺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摘下有色眼鏡看待離婚,傾向於將其視為活出自己的另一種生存方式。有位在家被當作保姆一樣使喚的四十七歲的女性在信里寫道:「從前的日本社會是男性主導,分手後女性根本無法生活,也覺得離婚很丟人,但現在大家的意識轉變了,很多人不想一輩子都做男人的僕人。我也是這樣想的。但現在要撫養孩子,只能拼命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對他抱有期待,但孩子長大後,如果他還是沒有長進,我就會威脅他說,到時候我可不會照顧你了。以後還是要看他的表現和態度,就算分開了我也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也有女性認為,主人公們面臨的婚姻破裂結局,不能僅僅歸結於她們平時沒有為自己做打算,而應該重新尋找個人的生存方式,甚至放在社會問題這一更大的視角來思考。有一位四十五歲的母親,她是藥劑師,針對故事裡的丈夫們這樣說:「……如今這個時代,這樣的男人太多了,這也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什麼都用分數來劃分人的等級,不讓接觸和考試成績無關的學習,只需要朝標準的精英之路邁進就行了。結果男人們連婚姻生活都當作是實現目標的工具,無視女人們的人格尊嚴,只在乎自己能不能達到目標,自私自利,認為妻子們為自己付出、犧牲理所當然。雖說這樣的體制支撐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但這種沒有人性的成長,絕不是好事。」

在末尾處她總結說:「女人在婚後才知道男人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也不要完全怪對方,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精神獨立的人,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另一位署名「抱着孩子執筆寫信」的讀者,有十三年職場經歷,她這樣說:「……丈夫一開始非常支持我出去工作,後面我越來越忙,他態度就變了,希望我辭職待在家裡。我很喜歡我的工作,也為之驕傲,所以被這麼要求時有些沮喪,男人心裡果然都是這樣想的……我們女性工作不單單為了賺錢,但是說企業不好,說社會不好,這些呼聲太微弱了,根本無法傳遞給社會上更多的人,而向丈夫抱怨,又只會招來不愉快。」

X先生說,女性也希望和男性一樣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時培養家庭里的愛,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廣度……這種殷切的希望不僅來自寫來反饋的讀者們,也很可能會是社會大趨勢,像星星之火一樣,即將燎原。

「給我衝擊最大的是戰前那一代的女性,她們一直忍受着對丈夫的怨恨。那首短歌寫得太形象了,真的是很可憐……女性決定離婚,好像是從地獄一樣的生活里解脫出來,但社會上的冷眼依然存在,還有更多的辛苦在等待她們。可即便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認為,離婚更好……這一點正說明了日本社會變得多樣化,也正在朝更人性的方向發展。」

和上一代忍氣吞聲不敢「拋棄」丈夫的女性相比,當代女性的「生存條件」變得更豐富,但,想完完全全活出自己,依然缺少足夠多的社會活動空間。無法阻擋的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對像看護老人這樣的志願者工作的需求也逐漸增多,這些都需要陌生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和關愛,「發自真心的體恤」成了社會必需品。女性要儘早意識到這樣的狀況,思考一下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為將來做好充分的準備……X先生的肺腑之言,意味深長。

本文摘選自浙江人民出版社「日本世相」系列之《妻子們的思秋期》,標題為編者所加。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作者丨[日]齋藤茂男

摘編丨吳鑫

編輯丨安也

校對丨趙琳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28 17:07:06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4-06-26 19:06:5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