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新動向|2020圖書盤點開始了

情感導師 728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2020年媒體最佳書籍和最佳書單

2020年將終,歐美各大媒體紛紛推出自己的2020年最佳書籍榜單。《紐約時報》《衛報》《時代周刊》《紐約客》《時尚先生》《金融時報》等都列出了自己的2020年書單。

11月末,《紐約時報》揭曉2020年度十大好書。虛構類有莉迪婭·米萊特(Lydia Millet)的《孩子們的聖經》(A Children's Bible)、詹姆斯·麥克布萊德(James McBride)的《金剛執事》(Deacon King Kong)、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的《哈姆內特》(Hamnet)、阿亞德·阿赫塔爾(Ayad Akhtar)的《故鄉哀歌》(Homeland Elegies)、布利特·貝內特(Brit Bennett)的《消失的一半》(The Vanishing Half);非虛構類,羅伯特·科爾克(Robert Kolker)的《隱谷路》(Hidden Valley Road)、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應許之地》(A Promised Land)、詹姆斯·夏皮羅(James Shapiro)的《莎士比亞在分裂的美國》(Shakespeare in a Divided America)、安娜·維納(Anna Wiener)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瑪格麗特·麥克米倫(Margaret MacMillan)的《戰爭》(War)。

《紐約時報》另有一份由三位雇員或前雇員推薦的榜單,側重於非虛構作品。其中包羅有《查理周報》騷亂、巴基斯坦第一位社交明星坎迪爾 · 巴洛克(Qandeel Baloch)被哥哥謀殺事件、「普京的人們」、亞裔美國人的社區和情感、詹姆斯·伍德的書評等等。榜單涉及五種翻譯類書籍,其中有意大利匿名作家埃琳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巴西已逝文豪馬查多·德·阿西斯(Machado de Assis)、泰米爾語作家佩魯馬爾·穆魯根(Perumal Murugan)的作品。

世界文學新動向|2020圖書盤點開始了

《衛報》的2020年最佳書籍,分為虛構小說、兒童書籍、犯罪驚悚、科幻和奇幻文學、回憶錄或名流書籍、政治、思想、運動、自然科學、詩歌、漫畫和圖畫小說、藝術、食物、聖誕禮物。

《衛報》2020年榜單之一虛構小說入選的有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的《哈姆內特》(Hamnet)、邁克爾·約翰·哈里森(Michael John Harrison)的《沉落的大地再次崛起》(The Sunken Land Begins to Rise Again)、阿里 · 史密斯(Ali Smith)的《夏》(Summer)、馬薩·蒙吉斯特(Maaza Mengiste)的《影子國王》(The Shadow King)、大衛·米切爾(David Mitchell)的《烏托邦大道》(Utopia Avenue)、道格拉斯·斯圖爾特(Douglas Stuart)的《舒吉·貝恩》(Shuggie Bain)、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的《成年人的謊言生活》(The Lying Life of Adults)、本傑明 · 拉巴圖(Benjamín Labatut)的《當我們不再理解世界》(When We stoppe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凱瑟琳·斯坎蘭(Kathryn Scanlan)的《統治的動物》(The Dominant Animal)、蘇珊娜·克拉克(Susanna Clarke)帶回了《皮拉內西》(Piranesi)等。思想類入選的是喬·莫蘭(Joe Moran)的《如果你失敗了:一本安慰之書》(If You Should Fail: A Book of Solace)、詹姆斯·丹克爾特(James Danckert)和約翰伊斯特·D.伍德(John D Eastwood)的《走出我的頭骨:無聊心理學》(Out of My Skull: The Psychology of bordeny)、沃爾夫拉姆·艾倫伯格(Wolfram Eilenberger)的《魔術師時代:現代思想的發明1919-1929》(Time of the Magicians: The Invention of Modern Thought 1919-29)、海倫·劉易斯(Helen Lewis)的《苦難的女人: 11場鬥爭中的女性主義歷史》(Difficult Women: A History of Feminism in 11 Fights)、麥克·J·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優績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erit)、瑪德琳·克萊爾·J·邦廷(Madeleine Clare J. Bunting)的《愛的勞工:關懷的危機》(Labours of Love: The Crisis of Care)等。

詩歌類入選的有雷切爾·隆恩(Rachel Long)的《來自名流的我的愛人》(My Darling from the Lions)、克勞迪婭·蘭金(Claudia Rankine)的《我們之間》(Just Us)、西蒙·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的《磁場:馬斯登詩篇》(Magnetic Field: The Marsden Poems)、克萊夫 · 詹姆斯(Clive James)編寫的《快樂的火焰》(The Fire of Joy)等。

《時代周刊》選出十大非虛構作品,依次為:布利特·貝內特(Brit Bennett)的《消失的一半》(The Vanishing Half)、道格拉斯·斯圖爾特(Douglas Stuart)的《舒吉·貝恩》(Shuggie Bain)、希拉里·曼特爾(Hilary Mantel)的《鏡與光》(The Mirror & the Light)、莉迪亞·米萊特(Lydia Millet)的《孩子的聖經》(A Children's Bible)、阿亞德·阿赫塔爾(Ayad Akhtar)的《故鄉哀歌》(Homeland Elegies)、勞拉·凡·登·伯格(Laura van den Berg)的《我抓住了狼的耳朵》(I Hold a Wolf by the Ears)、梅哈·馬瓊達(Megha Majumdar)的《燃燒》(A Burning)、詹姆斯·麥克布萊德(James McBride)的《執事金剛》(Deacon King Kong)、松田青子(Aoko Matsuda)的《狂野女在哪》(Where the Wild Ladies Are)、川上未映子(Mieko Kawakami)的《乳與卵》(Reasts and Eggs)。

《紐約客》2020年最佳書單(部分書籍非2020年出版):加思 ·格林威爾(Garth Greenwell)的《清潔》(Cleanness)、卡拉·南瓦利·塞佩爾(Carla Namwali Serpell)的《陌生人的臉》(Stranger Faces)、林恩·斯戴格·斯特朗(Lynn Steger Strong)的《欲望》(Want)、艾格尼絲·卡拉德(Agnes Callard)編輯的《論憤怒》(On Anger)、西爾維亞·莫雷諾·加西亞(Silvia Moreno-Garcia)的《墨西哥哥特式》(Mexican Gothic)、何塞 · 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的《失明症漫記》(Blindness)、尼爾·斯圖佩爾·普萊斯(Neil Stuppel Price)的《白蠟樹和榆樹的孩子:維京人的歷史》(Children of Ash and Elm: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伊麗莎白·柯蒂斯·西登費爾德(Elizabeth Curtis Sittenfeld)的《羅德姆》(Rodham)、理查德·衛斯里·漢明(RichardWesleyHamming)的《做科學和工程的藝術:學會學習》(The Art of Do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earning to Learn)、彼得 · 布魯克斯(Peter Brooks)的《巴爾扎克的一生》(Balzac’s Lives)、托馬斯 · 弗拉納根(Thomas Flanagan)的《法國之年》(The Year of The French)、威廉 · 麥克斯韋(William Maxwell)的《再見,明天見》(So Long,See You Tomorrow)、蓋爾 · 瓊斯(Gayl Jones)的《科雷吉朵拉》(Corregidora)、約翰·R·麥克尼爾(J. R. McNeill)的《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愛德華·保羅·瓊斯(Edward Paul Jones)的《已知世界》(The Known World)。

西班牙詩人弗朗西斯科·布里內斯獲得2020年塞萬提斯獎

11月16日,2020年塞萬提斯獎(Premio Miguel de Cervantes; Premio Cervantes)授予西班牙瓦倫西亞詩人弗朗西斯科·布里內斯(Francisco Brines)。西班牙文化和體育部長若澤·曼努埃爾·羅德里格斯·烏里貝斯(José Manuel Rodríguez Uribes)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一消息。頒獎詞這樣寫道,「他的詩集作品的特點是,從肉體和純粹的人類到精神的形而上學,直至一種對美麗和永生的嚮往。」

弗朗西斯科·布里內斯布里內斯是西班牙「50年一代」的代表人物,與克勞迪奧 · 羅德里格斯(Claudio Rodríguez)、傑米 · 吉爾 · 德比德馬(Jaime Gil de Biedma)和安吉爾 · 岡薩雷斯(ngel González)並稱。布里內斯以對內心情感的細膩表達而著稱,他善於挖掘人類對記憶、時間和生命的深刻體驗。布里內斯的詩傳承了路易斯·塞努達詩的風格,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關於愛和願望的思考,關於時間流逝以及對「一切活着的事物的衰落,人類受局限性而惡化的狀況」的反思。在他的文學生涯中,布里內斯有七本詩集行世,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黑暗的話語》(1966)、《玫瑰的秋天》(1986)、《最後的海岸》(1995)。1999年,西班牙文化部為表彰其傑出的詩歌創作生涯授予的布里內斯西班牙國家語言文學獎。

布里內斯於1932年出生在西班牙奧里瓦(Oliva)一個有產農戶之家,在瓦倫西亞的耶穌會士(Jesuits)獲得學士學位後,又在杜斯托(Deusto)、瓦倫西亞(Valencia)、薩拉曼卡(Salamanca)學習了法律。他在歐洲幾所大學任教,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等。2000年,布里內斯當選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院士。

在塞萬提斯獎宣布之後,費爾南多·阿拉姆布魯(Fernando Aramburu)在推特上寫道,「布里內斯,我們當前詩歌中的大人物之一。」西班牙政府總統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anchez)寫道,「重要的是詩歌,無論詩歌是什麼。」

國內對布里內斯有少量的譯介。王央樂譯註的《西班牙現代詩選》、曾文鳳與李德明共同譯註的《西班牙詩選》都有布里內斯的詩歌。汪天艾也翻譯了布里內斯的一些詩作。

塞萬提斯獎旨在獎勵對西語文學遺產有突出貢獻的西班牙和西語美洲作家,獎金達12.5萬歐元。塞萬提斯獎自1976年設立以來至今,已有24名西班牙作家和22名西語美洲作家獲得過此項殊榮。其中重要的獲獎者有:阿萊霍·卡彭鐵爾(Alejo Carpentier)、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吉列爾莫·卡夫列拉·因方特(Guillermo Cabrera Infante)、阿爾瓦羅·穆蒂斯(lvaro Mutis)、胡安·赫爾曼(Juan Gelman)。

迄今為止,有五位女性獲得塞萬提斯獎:西班牙的馬利亞·薩布蘭諾(María Zambrano)、安娜·瑪利亞·馬圖特(Ana María Matute),古巴的杜爾賽·馬利亞·洛伊那斯(Dulce María Loynaz),墨西哥的埃萊娜·波尼亞托夫斯卡(Elena Poniatowska),烏拉圭的(伊達·比塔萊)Ida Vitale。

按照慣例,塞萬提斯獎頒獎儀式將於來年4月23日(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維加逝世日)在塞萬提斯故鄉的阿爾卡拉大學大禮堂舉行,屆時西國王費利佩六世和王后萊蒂齊亞將親自向布里內斯頒獎。

瑪莉蓮·羅賓遜基列系列新作《傑克》和她的加爾文主義

在最新推出的」基列系列「(Gilead)第四部《傑克》(Jack)中,瑪麗蓮·羅賓遜帶我們來到基列系列第一部《基列家書》(Gilead)和第二部《家》(Home)之前的歷史。傑克是愛荷華州基列小鎮的長老會牧師約翰·艾姆斯·布頓(John Ames Boughton)的浪蕩、頹廢的兒子,他愛上了黑人德拉·邁爾斯(Della Miles),從此經歷了一系列的受難。

《傑克》在基列三部曲完成後,羅賓遜始終對傑克念念不忘。她對《紐約時報》說,「在某種意義上,如果這個缺席的中心人物——他們都深愛的人——被公之於眾,賦予他自己的生命,小說的世界就會穩定下來。」傑克從小開始就四處偷盜鄰、毀壞、豪賭,生性惡劣。他讓一個白人女孩懷孕,並拋棄了他們。他離家去芝加哥和聖路易斯,一走就是二十年。傑克是一個麻煩,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悲劇。傑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孤獨、最無依無靠的靈魂,他早年放蕩,因為被誤解和羞辱,後來又進入一段跨越種族的愛情,並遭到更深的遺棄。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儘管羅賓遜將兩者升華到相互間靈魂的承認的地步,愛情還是無法拯救彼此。在《大西洋月刊》十月刊中,喬丹 · 凱斯納(Jordan Kisner)認為羅賓遜又一次探索了孤獨與毀滅、孤獨與痛苦之間的聯繫。

在小說輕鬆的後半部分,傑克在一家布滿灰塵的狄更斯式商店裡賣鞋子,向聖路易斯婦女教授狐步舞和曼波舞,為黑人浸禮會教堂的唱詩班彈鋼琴。他被德拉的愛所救贖。德拉的父親是泛非主義者馬庫斯·加維(Marcus Garvey)的追隨者,他認為美國黑人必須改變自己的處境,但只有黑人自己才能決定「將採取什麼形式,以及如何實現」。他甚至不相信異族通婚。又一次,德拉拯救了這一切。

某種意義上,傑克重走了小說傳統中的悲劇英雄的道路,他先後難,而後獲得救贖,甚至向世界施予救贖。當然,傑克並沒有和救贖聯繫在一起。作為一個加爾文主義者,羅賓遜揭示了加爾文主義的一個核心神學問題:一個人會被詛咒而走向毀滅嗎?或者說,錯誤可以挽回嗎?

「他(傑克)沉浸在那無法遏制的傷痛的洪水中,它累積着令人震驚的重量,令其沉溺其中……他對自己不屑一顧,但現在他知道自己不但是社會的一部分,而且是社會的本質和縮影。」羅賓遜在書中寫道。

在書中,約翰在垂死的時刻表示,到頭來,其他人的靈魂對他來說是個謎。「在每個重要方面,我們彼此之間都是如此秘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獨立的語言。」他認為,每個人都是「建立在許多先前文明的廢墟上的小文明。」我們有相似之處,這使我們能夠一起生活和社交。「實際上,所有這些都能夠令我們與不可侵犯、不可穿越、無限廣闊的空間共存。」

羅賓遜自稱是一位宗教作家,長期以來一直在與原教旨主義基督教某些分支的種族主義和排他性立場作鬥爭。這是她的宗教信仰的中心宗旨,來自加爾文(Calvin),他認為基督是「可憐的工人」,而聖經、耶穌和她最喜歡的新教傳教士(如17世紀的威廉·艾姆斯(William Ames)、吉利德(Gilead)英雄的名字)首先要考慮窮人,包容性和個人價值。德拉表達了魯濱遜的觀點:「我只是認為必須有一個耶穌,對別人看不到的事物說美麗。」

在2020年早先時間發表在《紐約書評》的文章中,羅賓遜表示,她所了解的任何理論語言都無法描述或解釋這個時代的美國不幸福感,樂觀主義曾經引領美國發展,而今它早已隱遁不見。在2015年,前任總統奧巴馬(他最愛的作家就是羅賓遜)和羅賓遜的對談(發布在《紐約書評》)中,羅賓遜表達了她對當代風潮的不理解。羅賓遜說,「所有這些善良、正派和常識都在這片土地上,不知怎麼的,它們被翻譯成了僵化、教條、常常是卑鄙的政治。其中一部分原因與普通人之間的過濾器有關,這些普通人忙於奔波,試圖照顧他們的孩子,做好工作,做所有維持社區的事情,所以他們沒有機會關注複雜的政策辯論的細節。」

在答《巴黎評論》的訪談中,羅賓遜表示,最好的文章來自於人們真正需要解決問題的那一刻。基於此,羅賓遜寫了大量的非虛構作品。「我想改變自己的想法,試圖創造一個新的詞彙體系或平台,這樣就可以為自己開疆拓土——我總是想象荷蘭人向海洋索取土地——打開以前對我封閉的領域。」羅賓遜表示。

202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的亞洲風潮:游朝凱、崔唐美、白萱華、柳美里

第71屆美國國家圖書獎(American National Book Award)揭曉。小說類有游朝凱(Charles Yu)《唐人街內部》(Interior Chinatown),非虛構類有萊斯·佩恩(Les Payne)和塔瑪拉·佩恩(Tamara Payne)《死神正在崛起:馬爾科姆·X的一生》(The Dead Are Arising: The Life of Malcolm X.),詩歌類有崔唐美(Don Mee Choi)《DMZ殖民地》(DMZ Colony),翻譯文學類有摩根·賈爾斯(Morgan Giles)所譯柳美里(Yu Miri)《東京上野站》(Tokyo Ueno Station),青年文學類有凱根·卡倫德(Kacen Callender)《國王與蜻蜓》(King and the Dragonflies)。其中有三位亞洲面孔,兩位亞裔——游朝凱、崔唐美,一位在日韓國人柳美里,加上詩歌類的一位華裔面孔,白萱華(Mei-mei Berssenbrugge),第71屆美國國家圖書獎可謂掀起了一股亞洲風潮。

游朝凱和《唐人街內部》小說類獲獎人連續三年都是亞裔,2019年是韓裔蘇珊·崔(Susan Choi),2018年是華裔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連續五年都是少數族裔,2017年是非裔傑絲明·沃德(Jesmyn Ward),2016年是非裔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44歲的游朝凱曾為《西部世界》(Westworld)、《49號旅社》(Lodge 49)、《大群》(Legion)等寫過劇集。他在獲獎感言中指出,在新冠病毒持續蔓延的日子中,為書籍舉辦虛擬頒獎典禮是很有意義的。「現在沒有太多抱有希望的理由,但能在這裡聽到所有這些書——讀過其中一些,繼續讀更多的書——是讓我繼續前進的原因」,他說。《唐人街內部》是一部富有創意的小說,它從一個以洛杉磯唐人街為背景的劇本開始,擴充為扮演「一般亞洲人」的演員群像,被以作家和評論家羅克珊·蓋伊(Roxanne Gay)為首的五位評委稱讚為「一部明亮、大膽、有力的小說」。

《唐人街內部》假設我們正在讀一部關於唐人街的電視劇劇本——特別是在金宮餐廳的情節,一部名為《黑與白》(Black and White)的警匪劇背景就設定在那裡。主人公威利斯·吳(Willis Wu)在劇中扮演一個小角色,游朝凱通過他,以尖刻(以及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討好萊塢怎樣樂此不疲地兜售關於亞洲人和亞裔美國人的陳詞濫調。威利斯·吳一路飾演的角色從「背景中的東方男人」到「死去的亞洲男人」,再到「普通亞洲男人三號/送餐員」,距離他想成為的「功夫男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崔唐美此前獲得了2016年的蘭南文學獎學金(Lannan Literary Fellowship),2019年的格里芬國際詩歌獎,她是金惠順的《黑色自傳》(Autobiography of Death)的譯者。崔唐美在美國統治時期生於韓國首爾,她還記得小時候在公交站,自己需要留意是否有朝鮮間諜。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我們的小院子裡,我和我的紙娃娃們一起玩耍,我們跳繩,我們穿梭在玻璃罐和醬汁中。像老鼠一樣,我們在黑暗中會很快樂。但最大的黑暗是宵禁。我不知道宵禁是什麼,直到我們一家在1972年降落在香港。」崔唐美的詩歌融合了回憶錄、歌詞、清單、日記、視覺文本、散文等多種類型。《DMZ殖民地》幾乎是崔唐美的自傳史錄,涉及冷戰、酷刑、恐懼等等。

白萱華在1947年出生於北京,父親為荷蘭裔美國人,母親為中國人,後一家移民美國。在1970年代,白萱華積極參與紐約當地的詩歌活動,受到紐約派如奧哈拉等詩人的影響。在一次訪談中,她將這段經歷稱之為「一個充滿了令人驚奇的能量和發現的時代」。據陳思安介紹,白萱華的詩歌表現出對量子物理學、中國傳統詩歌尤其是佛教/禪宗詩歌、音樂、魔法/巫術傳統等的濃厚興趣。陳思安還指出白萱華的詩歌是和藝術共振後的產物。陳思安翻譯其《星之存在》是這樣結尾的,「我認為星之存在是一種視覺上的情感流溢。/女人的注視就像一塊鏡子表面最外一層的外觀或是她對樹的體驗。/我們每一個人在仰望群星時都是局部的反射。/我跟他一起出去觀看螺旋星系的分支。/它本能地使我們陷入其他存在的精妙場域,從光的角度思考太空。/觀察者和星之間的距離歸結為同一種體驗,點或奇點。/當你持續地生成着流動空間的透明度,它也必須持續地展開自己發光的物質。」《星星論》(A Treatise on Stars)繼承了白萱華一如既往的慰藉、輕鬆、驚喜。

柳美里於2015年搬到了福島南相馬市,並在這裡經營一家書店。她的父親是韓國移民的後裔,常常賭博,她的母親是一個難民,在歌舞廳當舞女。在少年時代,柳美里經常受欺凌,甚至遭受教師的質問,「你不會說日語嗎?」後來抑鬱走進她的生活,她試圖自殺,有一次醒來她看到母親拿着刀在她身邊。柳美里非常喜歡太宰治的作品,受其影響,她的小說也處處充滿着疏離與冷漠,大膽揭開了人性的假面具,讓真實的人生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東京上野站》於2014年首次在日本出版,書中的細節都是根據柳美里從十多年前開始在公園裡收集的與無家可歸者的對話寫成的。來自福島的外來務工者和這個人物,靈感來源於柳美里災後為當地一檔廣播節目進行的600次採訪對話。讓這些經常被遮住面孔的人活過來,是「我成為作家的原因」,52歲的柳美里對《紐約時報》說,「我有點像一個衛星天線,這樣就能放大人們不常聽到的微小聲音。」2011年,福島的地震和海嘯導致核反應堆熔毀,隨後進行了大規模疏散。

柳美里之前,還有多和田葉子《獻燈使》(The Emissary)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由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主辦,始於1950年,1989年改為活動形式,向每位獲獎者頒發獎金1萬美元,向每位入圍者頒發獎金1000美元。2020年參選圖書共有來自出版商提交的1692本圖書,其中小說類388本、非虛構類609本、詩歌類254本、翻譯文學類130本、青少年文學類311本。獲獎者由每個類別的五位評委依次選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2 13:08:47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4-07-09 01:07:37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